小曹娥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25
颗粒名称: 小曹娥镇
分类号: K925.5
页数: 9
页码: 173-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小曹娥镇行政区域包含了庵街居委会,曹一村,曹娥村,建民村等。
关键词: 小曹娥镇 地理 余姚市

内容

小曹娥镇
  概况
  小曹娥镇位于余姚市西北部,距城区25千米。镇政府驻地朗海中路6号。东毗慈溪市周巷镇,南接朗霞街道,西及西南均邻泗门镇,北濒钱塘江、杭州湾。东西极距5.5千米,南北极距约6千米,区域面积33.04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和庵街居委会。2014年,常住人口40615人,其中户籍人口28597人,外来人口120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
  民国《六仓志》载:“孝女殿在朗霞乡利济塘(四塘)下。”相传当地人民仰慕上虞县百官曹娥孝女神灵,于道光十四年(1834)始仿建孝女殿于利济塘(四塘)下。光绪二年(1876)重建,因名其地为小曹娥。民国后期为曹娥乡及四海乡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曹娥乡、朗海乡、镇海乡。1954年10月3个乡划归慈溪县。1956年合并为曹海乡。1958年10月为泗门卫星人民公社曹娥、朗海、镇海管理区。1961年为曹娥、朗海、镇海公社。1979年9月划归余姚县。1983年为曹娥、朗海、镇海乡。1986年7月为别于上虞之曹娥镇,取名为“小曹娥镇”。1992年5月,朗海、镇海乡并入小曹娥镇。
  小曹娥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1230毫米,无霜期228天。北濒杭州湾,海岸线长8.1千米,辖区内浅海泥涂成陆。土地平坦,河流纵横。
  全镇耕地1785公顷,适宜种植棉花和蔬菜。已经形成瓜果、榨菜、水产、畜禽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享有“榨菜之乡”“蜜梨之乡”和“小海鲜之乡”的美誉,海涂平原水库的东超渔业成为全国“十佳休闲渔业基地”。农业总产值6.34亿元,名优特产为小曹娥榨菜、“瑞晶”蜜梨、梅鱼、鲻鱼、小海鲜等。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67元。全镇2014年有注册企业997家,从业人员3607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155.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9亿元,主要产业有金属加工、化工、小家电、微电机、电镀、食品等。全社会投资8亿元,自营出口14.7亿元。
  集镇建成区面积2.04平方千米,拥有小曹娥、朗海农贸市场及8家村级综合性小市场,另有三江、华联家家福、曹娥等连锁超市。建有乡横江公园。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2所、幼儿园6所、外来民工子弟幼儿园2所,镇卫生院、敬老院、文化娱乐中心各1家,民营卫生院2家、村级医疗站9个,村落文化宫8个。镇内交通便捷,余姚大道和329国道复线穿境而过。沈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有孝女寺、济慈庵等宗教开放场所,东超渔业休闲、蜜梨农业观光已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居委会及居民点
  庵街居委会位于镇政府驻地内,建于1984年6月1日。1992年5月,原朗海乡、镇海乡非农业户口居民并入。2014年,辖17个居民小组。管理辖区内非农业人口937户,1273人。
  曹娥住宅区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0米。2013年1月建造,共4幢5层楼住宅,建筑面积15378.03平方米,其中住宅12903.2平方米,96户。
  曹娥住宅新区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0米。2006年建造,小别墅共31幢,建筑面积6820平方米,31户。
  朗海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00米。2005年开发建成,东临朗海南路,南靠四塘江,西邻徐家路,北连小曹娥镇朗海市场。105幢,195户。村及居民点
  曹一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6千米。村名由原曹娥公社一大队演变而来。村委会驻地横潭。东靠慈溪市周巷镇,南邻朗霞街道,西至朗海村,北至曹娥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十三保,曹娥乡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海南乡一村,曹娥乡一村。1956年为曹海乡第二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一大队、二大队。1981年更名为曹一大队,曹二大队。1983年为曹娥乡曹一村、曹二村。1986年7月撤乡置镇,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4月,由曹一、曹二村及原属人和丘村小镇海自然村合并为曹一村。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分12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890户,2401人。耕地187.5公顷,主产榨菜,兼有黄花梨、葡萄等。有防水材料、玻纤、塑料制品、五金等企业。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68.5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9955万元,农业产值2113.5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449元。
  横潭村委会驻地。明时此地为海涂,原有一条横流,中间较大处称潭,故名横潭,村以潭名。共有98户,284人。其中并入邱家湾11户,43人。
  廿四湾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4千米。旧时海水冲刷河湾,多曲折,俗称廿四湾,因以名村。133户,384人。
  廿八湾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7千米。69户,181人。
  后直塘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75千米。村在二塘之起点,与直塘头相连处,故名。41户,118人。
  柴场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7千米。原为柴草集散地,故名。91户,226人。其中并入小镇海29户,72人。
  直塘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二塘和三塘之间,有直塘相接,村在直塘南端,故名。128户,332人。
  小三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2千米。此村原为三发八队,1980年分出,名为小三发。53户,142人。
  中灶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8千米。277户,734人。其中并入全灶头丘83户,246人。
  曹娥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7千米。因地处原曹娥乡中心位置,故名。村委会驻地全灶三丘。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南接曹一村,西与朗海村接壤,北靠建民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一保、二保、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村、二村、三村。1956年为曹海乡第二农庄、三发高级社。1961年改名为曹娥公社曹娥、永久、全义、三发大队,其中三发大队于1966年改名东风大队,1971年复原名为三发大队。1983年改称曹娥乡曹娥村、永久村、全义村、三发村。1986年7月撤乡置镇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4月,由曹娥、永久、全义、三发4个村合并为曹娥村。面积5.54平方千米,辖10个自然村,分22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578户,4078人。耕地297.8公顷,主产榨菜、瓜果、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榨菜加工、玻纤、电子、冲床等类型企业。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385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9850万元,农业产值4002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8万元。
  全灶三丘村委会驻地。清为灶户煮盐之所,有全灶、中灶、半灶等名目。后盐地淡化,围丘垦殖。此为全灶第三丘地,故名。149户,391人。
  许丁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75米。168户,492人。
  曹丁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9千米。100户,285人。
  全灶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9千米。203户,498人。
  中灶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4千米。182户,450人。
  中灶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6千米。351户,890人。
  曹丁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8千米。83户,196人。
  许丁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75千米。78户,192人。
  曹丁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4千米。158户,397人。
  许丁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95千米。106户,287人。
  建民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5千米。此地曾建立新建、新民等大队,各取1字作为合并后的村名。村委会驻地全灶五丘。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北临杭州湾,西接滨海村,南连曹娥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四保、五保、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曹娥乡四村、五村。1956年建立曹海乡第四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新建、新民、新新大队,其中新新大队1966年易名立新大队,1970年改名为东风大队,1975复名为新新大队,1981年更名为曹丁大队。新民大队1981年更名为后中灶大队。新建大队1981年更名为全灶大队。1978年围九塘闸后,创建九塘闸农场。1983年,改称曹娥乡曹丁村、后中灶村、全灶村、农场村。1986年7月撤乡置镇,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4月,由全灶、后中灶、曹丁、农场4个村合并组成建民村。区域面积5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分13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262户,3540人。耕地215.3公顷,主产榨菜、瓜果、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企业有塑料制品、打火机、榨菜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9347.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9220万元,农业产值10127.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4.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839元。
  全灶五丘村委会驻地。228户,591人。
  全灶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4千米。229户,653人。
  许丁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9千米。115户,345人。
  中灶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2千米。223户,610人。
  中灶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1千米。242户,654人。
  英生街又名荫胜街。民国《六仓志》载:“荫胜街,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荫胜始设铺,众业助之,遂成市。”谐音为英生街。42户,126人。
  曹丁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清时为曹姓丁地煮盐之所。后盐地淡化,围丘垦殖,仍沿用丁户名丘。145户,456人(据1987年《余姚地名志》记载,许丁四丘无名,已并入曹丁四丘)。
  九塘闸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1978年围九塘建闸后,曹娥公社各大队抽调人员创建农场,名九塘闸农场。38户,105人。
  朗海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00米。沿用原乡名。村委会驻地杨家路二丘。东靠曹娥村、曹一村,南邻泗门镇海南村,西至南新庵、镇海村,北接滨海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三保,明凤乡六保和朗霞乡二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朗海乡一村、二村,海南乡五村。1956年为曹海乡第一、第五、第六、第七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一、二、三大队。1981年一大队分为徐家路、海塘南大队,二大队更名为杨家路大队,三大队更名为朗海大队。1983年改称为朗海乡朗海、杨家路、徐家路、海塘南村。1992年5月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4个村合并为朗海村。区域面积5.5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村,分18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848户,4431人。耕地183公顷,主产棉花、榨菜等经济作物。主要工业产业有塑料制品、金属五金、农机食品等: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78945.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4286万元,农业产值2984.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2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898元。2010年被评为省文明村。
  杨家路二丘村委会驻地。地处四塘北第二丘,坐落杨家路,以丘得名。386户,923人。
  海塘南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1千米。因处四塘之南,以塘得名,187户,627人。
  徐家路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地处四塘北第一丘,坐落徐家路,以丘得名。87户,282人。
  符丁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9千米。清时为符姓丁户煎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一丘,以丘得名。52户,156人。
  刘丁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8千米。清时为刘姓丁户煎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一丘,以丘得名。53户,150人。
  杨家路头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地处四塘北第一丘,坐落杨家路,以丘得名。151户,448人。
  徐家路二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9千米。地处四塘北第二丘,坐落徐家路,以丘得名。97户,229人。
  符丁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0.2千米。清时为符姓丁户煮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三丘,以丘得名。121户。286人。
  刘丁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0.4千米。清时为刘姓丁户煮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三丘,以丘得名。109户,284人。
  徐丁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0.5千米。清时为徐姓丁户煮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三丘,以丘得名。218户,515人。
  符丁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0.6千米。清时为符姓丁户煮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四丘,以丘得名。115户,320人。
  刘丁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0.7千米。清时为刘姓丁户煮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四丘,以丘得名。26户,68人。
  杨家路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0.5千米。清时为杨姓丁户煮盐之所,地处四塘北第三丘,以丘得名。266户,685人。
  滨海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因靠近杭州湾而得名。村委会驻地符丁六丘。东邻建民村,南接朗海村,西至人和村,北临杭州湾。民国后期为曹娥乡第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朗海乡三、四村与西三乡一村。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一、十二、十三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第五大队、第六大队。1981年更名为符丁大队、杨丁大队。1983年改称朗海乡符丁村、杨丁村。1992年5月属小曹娥镇。2001年4月,杨丁、符丁2个村合并而为滨海村。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661户,4289人。耕地200公顷,主产榨菜、瓜果、豆类等经济作物,复种指数达275%以上。主要工业产业有电机、冲件、塑料、电镀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168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7405万元,农业产值4279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457元。
  符丁六丘村委会驻地。清时为符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处四塘北第六丘,故名。125户,323人。
  刘丁六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2千米。清时为刘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在四塘以北第六丘,故名。181户,493人。
  抽斗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1千米。原名泥墩潭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围丘,因其地形如抽斗,故名。217户,543人。
  刘丁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清时为刘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处四塘以北为第五丘,故名。147户,398人。
  符丁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9千米。清时为符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在四塘以北为第五丘,故名。106户,297人。
  徐丁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8千米。清时为徐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在四塘以北为第四丘,故名。186户,423人。
  杨丁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5千米。清时为杨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在四塘以北为第五丘,故名。352户,904人。
  杨丁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2千米。清时为杨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在四塘以北为第四丘,故名。347户,908人。
  南新庵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村委会驻地南新庵,以驻地名。东靠朗海村,南邻泗门镇海南村,西至泗门镇陶家路村,北连镇海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镇海乡一村。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五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一大队。1981年更名为南新庵大队。1983年改称为镇海乡南新庵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480亩头自然村并入南新庵村。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辖4个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867户,2284人。耕地131.4公顷,主产棉花、榨菜等经济作物。主要工业产业有塑料制品、电讯器材等。2()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8093.7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778.12万元,农业产值1315.6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761元。
  南新庵村委会驻地。清同治间建有南新庵,以庵得名。740户,1555人。
  王丁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旧属朗霞王家丁口地,称王丁丘,以姓得名。105户,344人。
  营房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民国后期驻有盐缉队,俗呼营房头。75户,259人。
  480亩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2千米。面积480亩,原无居民,仁泰丘村部分村民为便于耕种,于1977年迁此定居成村,以地得名。2001年归属于南新庵村。37户,126人。
  镇海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6千米。沿用原乡名。村委会驻地方家路。东邻朗海村,南靠南新庵村,西接泗门镇陶家路村,北至人和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镇海乡二村。1956年为曹海乡十五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二大队。1965年分为国富、民强、永久、和平4个小大队。1969年又合并为镇海公社二大队。1981年又分为镇海公社华丁路、周洪丘、方家路、仁泰丘4个大队。1983年分别改名镇海乡华丁路、周洪丘、方家路、仁泰丘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1996年方家路村与仁泰丘村合并为方家路村。2001年方家路、华丁路、周洪丘合并为小曹娥镇镇海村,划出480亩头自然村归南新庵村。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931户,2439人。耕地165.8公顷,主产棉花、榨菜等经济作物。主要工业产业有教学仪器、塑料制品、金属机械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1257.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8778万元,农业产值2479.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761元。2009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方家路村委会驻地。以路得名。390户,804人。
  周洪四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旧属朗霞乡大庙周村周、洪两姓宗祠所有。100多年前绍兴移民来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原属姓得名。168户,550人。
  仁泰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1千米。旧属朗霞方家分支仁泰房所有,故称仁泰丘。127户,305人。
  华丁路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旧属朗霞大庙周村洪姓分支华家房丁口地,称华丁路。65户,213人。
  周洪三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旧属朗霞大庙周村周、洪两姓宗祠所有,百年前绍兴移民来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原属姓氏得名。181户,567人。
  人和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人和丘,以驻地名。东靠滨海村,南接镇海村,西连泗门镇万圣村,北至杭州湾。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三保、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镇海乡二村、三村。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七农庄、第十八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三、四大队。1981年更名为人和丘大队、周洪六丘大队。1983年改称为镇海乡人和丘村、周洪六丘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人和丘、周洪六丘2村合并为人和村。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分20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436户,3861人。耕地290.16公顷,主产棉花、榨菜等经济作物。主要工业产业有冶炼、塑料制品、五金、食品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7610.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3413万元,农业产值4197.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0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836元。
  人和丘村委会驻地。旧属泗门镇谢氏承和堂所有,后“承和”误作“人和”,以丘得名。668户,2050人。
  后凉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8千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建“济歇庵”,地处方家路后,俗呼后凉亭,村以亭名。105户,320人。
  周洪六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旧属朗霞乡大庙周村周、洪两姓宗祠所有。百年前绍兴移民来此定居,以原属姓及丘顺序得名。282户,721人。
  周洪五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名称由来同周洪六丘。184户,395人。
  公鸡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旧日属泗门镇谢家宗祠公祭地,取名公祭丘,绍兴移民来此定居,谐音成今名。197户,375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