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洲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18
颗粒名称: 梨洲街道
分类号: K925.5
页数: 21
页码: 63-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梨洲街道行政区域包含了花园社区,南雷里社区,东朝街社区,白云社区等。
关键词: 梨洲街道 地理 余姚市

内容

梨洲街道
  概况
  梨洲街道位于城区东南部,距市政府驻地2.8千米。以乡贤黄宗羲号梨洲得名。街道办事处驻地古路头村。东邻陆埠镇,南靠鹿亭乡,西南接梁弄镇,西连兰江街道,北隔余姚江与凤山街道相望,东西相距15千米,南北相距约20千米,区域面积110.22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1个小区管委会、20个行政村,其中金冠村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常住人口98513人,其中户籍人口773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
  所辖区域自宋代起,分属通德乡、双雁乡。明嘉靖三十年(1551),筑南城。清末后,城区部分先后属南城、阳明镇、阳明区、余姚镇管辖,一直到设立街道为止。城郊部分至清末归属未变。1930年改属南雷、梨洲、雁燕、左溪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梨洲、新伟、明山、南雷、双雁、梁辉、燕窝、左溪、王石、黄明乡。1956年并为明伟、梁辉、黄明3个乡。1958年设新伟、明山、梨洲、梁辉、燕窝、黄明、茭湖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改为公社,并设城南公社。1966年新伟、明山、梨洲3个公社合并为东风公社;梁辉、燕窝2个公社合并为梁辉公社,1972年梁辉、燕窝复分设。1981年东风公社改为明伟公社。1983年设明伟、梁辉、燕窝、黄明、茭湖5个乡和城南乡,1992年5月以上5乡合并为梁辉镇,城南乡并入余姚镇。2001年9月撤梁辉镇,与余姚镇东南部分合并设立东南街道。2006年改为梨洲街道。
  区域内依地貌及功能等因素,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山区,最高峰大青山海拔660米。中部及东北部为平原农耕区,河道纵横,物产丰富。西北部为城区,商业发达,人口稠密。
  街道内有耕地1120公顷,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还种植油菜、大小麦、玉米、豆类、瓜类和各种蔬菜,山区和半山区还出产茶叶、番薯、花生、毛竹、竹笋、木材等。工业初步形成以电线电缆、家用电器、铝压铸、油泵及机械为主导的优势企业,规模企业6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6家。辖区内南雷路、巍星路、世南东路为城区商贸集聚中心,有小商品市场、南门副食品市场、保庆路计算机街。2014年工业总产值150.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72亿元。全社会投资12.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77亿元,商贸服务投资2.8亿元。自营出口5.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52万美元。农业总产值1.8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8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45元。
  2014年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11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3所、幼儿园24所,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外,还有城区卫生服务站3家、村卫生室19家,实现村落文化宫全覆盖。境内交通便捷,杭甬高速公路穿越辖区,并在梁辉设有道口,213省道、318省道和浙东运河都穿境而过。
  社区及居民点
  花园社区 位于余姚城区东南,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以区域内有花园新村而得名。社区驻地世南东路156-2号。东至东旱门路,西界巍星路,南接世南东路,北靠花园新村内横道。1986年建花园桥居民委员会,随小区面积的逐年扩大,逐渐建成花园一、二、三居委会。2000年3个居委会合并为花园桥居委会。2002年5月,组建花园社区。辖区面积0.15平方千米,2014年底居住人口3268人,其中户籍人口3197人,辖区内有市公安局刑侦中队、花园小学等单位。2009年、2012年获“宁波市和谐社区”称号。
  花园新村 位于城区中心,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因小区旁有花园桥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多家单位在原城区东南开发而成。小区东临东旱门路,南傍世南东路,西至巍星路以西,北邻保庆路、套环弄。现有房屋98幢,2134户,3268人。新村分三片,巍星路以东属花园社区,巍星路以西1—12幢属学弄社区,新村内横道北属东朝街社区。
  学弄社区 位于城区中心,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因辖区内旧有学宫(孔庙),其弄为学弄而得名。社区居委会驻地巍星路140号。东起巍星路,南界世南东路,西至南雷路,北濒姚江。1952年设学弄、保庆2个居民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分别改名为防修居委会和立新居委会。1981年恢复原名,同年,学弄居委会北片另设东街居委会。1994年又合并。1986年,保庆居委会南片另建城下居委会。2002年8月,3个居委会合并建立学弄社区。社区面积0.33平方千米,2014年底居住人口8225人,其中户籍人口5155人,辖区内有市委党校、市自来水公司、第二人民医院、小商品市场、财税局、第一实验小学等单位。
  南滨江142、130弄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3千米,原余姚草编厂区域。东邻杜义弄小区,南接杜义弄,西靠南雷路,北临南滨江。1993年1月建成,240户,510人。
  杜义弄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分为南北两块。北小区为杜义弄29弄(3幢)、43弄(6幢),东接巍星路,南邻杜义弄,西邻南滨江小区,北靠南滨江路。1998年建成,现有240户,510人。南小区为巍星路136—169号(11幢),东靠巍星路,南邻学弄,西接第一实验小学,北接杜义弄。1990年建成,411户,823人。
  学弄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分东西两块。东区为学弄90、110弄,东接巍星路,南邻保庆路,西接新弄,北邻学弄。1996年建成,共11幢,现有394户,770人。西区为学弄14、36弄,东邻新弄,南邻保庆路,西接南雷路,北邻学弄。1994年至1997年建成,共12幢,373户,904人。
  保庆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8千米。东、南邻城下路,西接南雷路,北邻保庆路。1994年后陆续建成,13幢,375户,856人。
  时代大厦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8千米。东邻市委党校,南接世南东路,西接南雷路,北邻老汽车南站。2000年建成,3幢,311户,367人。
  城下路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8千米。东连花园新村,南靠市委党校,北连保庆花园,西接南雷路。1979年后陆续建成,201户,513人。
  南雷里社区 位于街道驻地西北2千米,以先贤黄宗羲号南雷命名。社区驻地南雷里新村44幢北,余姚酒楼东。东起中山中路,南临最良江,西至南雷路,北界世南东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最良江北岸兴建居民住宅区,至90年代中期,陆续建南园一、二居委会和南雷里、东园居委会。2000年南园2个居委会合并。2002年9月,东园、南园、南雷里3个居委会合并,组建南雷里社区。社区面积0.44平方千米,2014年底居住4027户,10150人。辖区内有南门副食品市场、余姚酒楼等单位。
  东园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东临中山中路,南接北兰江东路,西连一流新村,北至世南东路。1994年建成,29幢,666户,1665人。
  东方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千米。东连东园新村,南靠望江家园,西靠一流新村,北靠世南东路。2000年建成,4幢,96户,240人。
  望江家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东邻东园新村,西接一流新村,南靠北兰江东路,北邻东方花园。建于1996年,8幢,232户,696人。
  一流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南邻北南兰江东路,东邻望江家园,西邻东方名苑,北接世南东路。建于1994年,14幢,15户,45人。
  东方名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东与一流新村交界,南至北兰江东路,西北与南园新村相连。2007年建成,6幢,118户,295人。
  南园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千米。东连一流新村和东方名苑,南接北兰江东路,西邻南雷里新村,北靠世南东路,1993年后陆续建成。分东区、西区二片,2014年底有101幢,1794户,4822人。东区29幢,725户,1812人;西区72幢,1069户,3010人。其中有别墅27幢。
  南雷里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3千米。东临南园新村,南接北兰江东路,西邻南雷公寓和南门副食品市场,北靠世南东路。1993年至1998年建成,33幢,445户,1140人。世南东路南属南雷里社区,世南东路以北属学弄社区。
  南雷公寓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东连南雷里新村,南至北兰江东路,西靠南雷路,北连世南东路。建于1993年,6幢,147户,367人。
  东朝街社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以境内有东朝街而得名。社区居委会驻地东旱门路20号。东起白山路,西至巍星路,南界世南东路和花园新村内横道,北濒姚江。1952年设东泰门居委会。1965年划东泰门居委会西部地区另建东朝街居委会。2002年2居委会及东郊、城郊2村合并组建东朝街社区。面积0.38平方千米,2014年底居住人口5571人,其中户籍人口4094人。辖区内有巍星菜场、工业幼儿园、余姚二中东南校区等单位。
  姚江怡景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东起东旱门路,南至东朝街,西至巍星小区,北临南滨江路。2006年建成,17幢,582户,2028人。
  巍星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东与姚江怡景相连,南至东朝街,西至巍星路,北临南滨江路。1989年建成,22幢,434户,1317人。
  金茂商都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东起套环弄,南连花园新村,西邻巍星路,北界巍星菜场。建于2003年,1幢,22户,71人,沿街底楼为商铺。
  白云社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以附近原有白云庄而名。社区驻地四明东路119号。东靠城东路,南至四明东路,西界南雷南路,北傍最良江。其地原属最良村,随城区扩大,20世纪末开始,陆续建起一些居民住宅区。2004年9月,白云小区、最良新村、电视机厂宿舍及四明东路4个小区组建为白云社区。2006年云河绿洲小区划入。2010年天鹅湾小区划入。面积1平方千米,2014年底居住人口7500人,其中户籍人口4080人。辖区内有城管局、兰江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白云商贸中心等单位。
  白云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5千米。东至中山南路,南至万年桥路,西至东旱南路,北至南兰江东路。2002年建成,43幢,840户,2100人。
  姚江景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4千米。东至中山南路,南至天鹅湾小区,西至白云商贸城东,北至万年桥路。2014年建成,180套。
  云河绿洲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6千米。东至城东路,南至四明东路,西至中山南路,北至南兰江东路。2006年建成,51幢,560户,1400人。
  最良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东邻凤凰幼儿园,南靠四明东路,西至南雷南路,北至万年桥路。1992年建成,8幢,105户,207人。
  四明东路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东邻康宁新居,南至四明东路,西至南雷南路,北至最良桥村安置小区。1997年建成,4幢,72户,180人。
  康宁新居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东邻姚江花园小区,南至四明东路,西邻四明东路小区,北至最良新村拆迁安置小区。2013年建成,10幢,202套。
  水木倾城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2千米。东邻城东路,南接四明东路,西接中山中路,北邻云河绿洲。2014年始建,共3幢。
  天鹅湾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4千米。东至中山南路,南至四明东路,西至姚江花园,北至最良村安置小区。建于2009年,46幢,358户,895人。
  姚江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东靠天鹅湾,南至四明东路,西靠康宁新居小区,北至最良村安置小区。2013年建成,8幢,20户,50人。
  电视机厂宿舍 位于社街道办事处西北1.6千米。东邻姚江花园小区,南靠康宁新居,西至四明东路小区,北至凤凰幼儿园。建于1990年,3幢,37户,90人。
  三江口社区 位于街道驻地北2.3千米。因地近姚江、候青江交汇三江口而名。社区驻地三江口新村35幢。东接中山中路,南界世南东路,西至白山路,北临姚江。1990年成立三江口居委会,2002年8月改建为三江口社区。辖区面积0.25平方千米,2014年底1655户,户籍人口2762人。
  三江口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北2.3千米。分北小区和南小区。北区,东至中山中路,西接白山路,南连三江路,北邻姚江。1982年建成,有13幢,354户,885人。南区,东至中山中路,西接东花园,南连世南家园,北至三江路。1998年建成,有36幢,755户,1880人。
  世南家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北2千米。东连中山中路,南接世南东路,西至白山路,北与三江口小区相接。2004年建成,149户,373人。
  东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北2.5千米。东至三江口南小区,西南连白山路,北邻三江路。1998年建成,4幢,81户,202人。
  白山路136弄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北2.5千米。东、北、西与白山路相环,南到世南东路。1997年建成,10幢,20户,50人。
  汇翠社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2千米。以居民小区汇翠花园名。社区驻地汇翠花园1幢106室。东至林山路,南、西毗南庙村,北临杭甬高速余姚道口,辖区面积0.3平方千米。2009年建成,2014年底居住人口4849人。
  汇翠花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2千米。东临林山路,南毗尧山路,西界雁湖北路,北接高速公路道口。2006年建成,32幢,988户,2050人。
  山水家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2千米。东到雁湖北路,南到舜雁商寓,西临南庙村雁湖路西区,北临杭甬高速余姚道口。建于2007年,2幢,91户,182人。
  舜雁商寓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东到雁湖北路,南到山苑西路,西临南庙村雁湖路西区,北至山水家园。2004年建成,5幢,83户,249人。
  雁湖景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东到山苑小区,南到山苑东路,西到雁湖北路,北临梨洲街道卫生院。2008年建成,4幢,196人。
  山苑东路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东临318省道,南到梁辉汽车站,西到雁湖北路,北临绕山路。1994年建成,33幢,658户,2172人。
  村及居民点
  最良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以境内有最良江、最良桥得名。村委会驻地万年桥路118号。东靠中山南路,南接白云社区,西临中山河,北滨最良江,村域面积0.2平方千米。村域宋代时称清河坊,元代初为高谊坊,明代称高谊里,民国后期为南雷乡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六村。1956年为明伟乡最良高级社。1961年为城南公社最良大队。1983年为城南乡最良村。1986年属余姚镇。2001年属东南街道。2006年改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987户,3057人,其中户籍人口688人。2014年全村工业总产值23305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42.1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543元。原辖最良桥、下史家、横泾桥、沙浦桥、吴家宅、白云庄、万年桥、莫家、十三间、横路头10个自然村,2000年列入城中村改造,于2003年开始整村拆建,原址建居民住宅区和商用区,至2008年安置500余户入住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万年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东接兰江中学,南邻万年桥路,西邻南雷路,北靠南兰江路。91户,331人。
  社员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北1.5千米。东连东旱门南路,南连天鹅湾新村,西连最良村委会,北靠最良新村A、B区。40户,155人。
  最良新村A区、最良新村B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北1.5千米。东旱门南路两边,东、南连天鹅湾新村,西与原村落相连,北接万年桥路。最良新村A区为557户,1673人;最良新村B区为299户,898人。
  竹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5千米。因区域内有龟山,又称竹山,故名。村委会驻地张巷潭。东北均濒姚江,南至浙东运河延伸段,西临竹山江。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八、九、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明山乡二、三村。1956年为明伟乡勤福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公社竹山桥、下陈渡、邵家渡3个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公社红旗、勤一、渡江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改为明伟乡竹山桥、下陈渡、邵家渡村。1992年并入梁辉镇。2001年4月3村合并为竹山村,同年改属东南街道。2006年改属梨洲街道。面积2.23平方千米,辖9个自然村,一个在建小区,设17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1278户,3389人。耕地200公顷,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亿元,农业产值0.5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9万元。主要工业企业有舜田油嘴油泵有限公司。
  张巷潭 村委会驻地。张姓居多,因位于竹山江湾处,水深成潭,故名。316户,474人。
  竹山桥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5千米。村以桥名。128户,384人。
  樟树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以村内有大樟树而得名。214户,360人。
  山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因坐落于龟山而得名。黄姓居多。59户,161人。
  竹山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因村处龟山(竹山)下得名。黄姓居多。93户,259人。
  河圈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5千米。村三面临河,故名。陈姓居多。65户,180人。
  下陈渡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5千米。濒姚江,有渡口。陈姓居多。518户1550人。
  周家芦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5千米。因旧多芦苇,周姓居多,故名。157户,420人。
  邵家渡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5千米。地处姚江拐弯处,有渡口,邵姓居多,故名。283户,850人。
  竹山新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东靠新建河,南近明伟小学,西临明伟至周家芦棚道路,由竹山村民于2014年1月开始建造。
  姜家渡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千米。以渡得名。村委会驻地西姜。东南连接黄箭山村,西接明伟村,北临姚江。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四、五、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梨洲乡四、五村和明山乡三、四、五村。1956年建明伟乡第一、第三、勤福、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东姜、西姜、桥西和明山公社黎明、和丰等大队。1966年西姜、桥西合并为红卫大队,黎明、和丰并为民丰大队,均属东风公社。1981年为明伟公社东姜、西姜、郁浪浦大队。1983年改为村,属明伟乡。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3村合并为姜家渡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改属梨洲街道。辖区面积4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耕地167.28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578吨,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028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7662万元,农业产值261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9780元。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久联电线、久昌电器有限公司。
  西姜 村委会驻地。姜姓居多,以姓得名。以东大河为界,东为东姜,西为西姜,总名姜家渡。据《姜家世谱》记,姜姓史称咸池姜氏,始祖绍夫公因战乱,卜居余姚咸池,今已传至27—29代。现居住267户,684人。
  东姜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千米。381户,1036人。
  郁浪浦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姚江流经此处折成大湾,又名郁家湾,村东又有燕窝山水经此流入姚江,故称郁浪浦。231户,605人。
  唐家桥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5千米。唐姓居住,村中有桥,为唐家桥,故名。138户,391人。
  上新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5千米。属西姜分支,于此定居。58户,176人。
  夏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38户,109人。
  史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5千米。以姓得名。89户,225人。
  诸家闸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3千米。村东有诸家闸,故名。75户,214人。
  黄箭山村 位于街道驻地东南4千米。境内有黄箭山,村以山名。村委会驻地李家塔。东与陆埠镇南雷村毗邻,南与陈洪村接壤,西与姜家渡村交界,东、北临姚江。面积9.5平方千米。辖14个自然村,设19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一、二、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二、三村。1956年为明伟乡建设、陈巷、第一、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跳头、陈家、石公桥、陈巷、一高、浦口、前园、周家埠8个大队。1966年并为东风公社建设、郑巷、一高、东升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跳头、陈巷、一高、浦口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跳头、陈巷、一高、浦口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4村合并为黄箭山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1786户,4775人,耕地197公顷。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617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13340万元,农业产值283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990元。
  李家塔 村委会驻地。相传宋时为李姓居地,故名。为黄宗羲先生故居地,已无遗迹。384户,1022人。
  黄箭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村以山名。21户,72人
  浦口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为黄竹浦与姚江汇合处,故名。30户,79人。
  刘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以姓得名。78户,215人。
  后新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前园村黄氏分支居地。109户,289人。
  前园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黄宗羲七世孙后裔居地,宅第大,有花园,故名。205户,580人。
  周家埠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十五岙至浦口河道旁,有船埠,周姓居多,故名。153户,410人。
  跳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5千米。古为海滩船埠,地曰跳头。100户,260人。
  卡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南3.5千米。以姓名村。原村在南山乡,20世纪70年代,因建陆埠水库,移民于此,仍沿用原村名。48户,112人。
  新吕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千米。石公桥吕姓分支居地,故名。60户,164人。
  陈巷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5千米。以姓得名。174户,461人。
  陈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南4千米。以姓得名,地处大雾岗山北,又名山下陈家。144户,387人。
  石公桥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村以桥名。206户,548人。
  任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以姓得名。95户,248人。
  古路头村 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00米。村委会驻地古路头,以驻地名。东邻明伟村,南毗双桥村,西与远东工业城、兰江街道谭家岭村交界,北至最良江,面积2.5平方千米。辖7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区。设20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三、十六、十七、十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五、六、七村。1956年为明伟乡革新、高丰、联新高级社。1961年为城南公社联新、高丰、革新大队。1981年改为古路头、高家畈、双龙大队。1983年大队改村,属城南乡。1992年并入余姚镇。2001年3村合并为古路头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1472户,4152人,耕地89公顷。工农业总产值24821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47125万元,农业产值1092万元。主要工业企业有蓝达、高博、金龙等公司。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3.7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
  古路头 街道办事处及村委会驻地。旧时通宁波官路从村东经过,称过路头,后称古路头。438户,1228人。
  太渔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地处竹山江、最良江汇合处,有一深潭,多鱼,故名。有上、下渔潭2个小村。分别为40户,114人;39户,114人。
  高家畈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以姓得名。253户,637人。
  下高家畈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以姓得名。105户,330人。
  上下洪水桥 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南1千米。以桥得名。地势较低,河湾多,易涨洪水,桥名洪水桥。上洪水桥为58户,203人;下洪水桥为86户,286人。
  上下双龙 位于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千米。分上下两村,村内有卵石路,弄口有水井,路像龙鳞,井若龙眼,村内有双龙桥,故名。上双龙为91户,277人;下双龙为157户,483人。
  翁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南2千米。以姓得名。村民翁、张二姓居多。69户,252人。
  古路头公寓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千米。东至明伟村新桥江,南至谭家岭东路,西至城东路,北至最良江。2010年建成,5幢,126户,228人。
  云瑞佳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北1千米。东至明伟村新桥江,南至谭家岭东路,西至城东路,北至最良江。2007年开始建造,共11幢。
  保利文化广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00米。西邻城东路,北靠谭家岭东路,南临街道办事处,东靠第四堡自然村。2014年建成,12幢,1068套。
  白山头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因村内有白山(又名蛇山),村以山得名。村委会驻地白山头。东邻竹山村,南界最良江,西连三江口社区和南雷里社区,北临姚江。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明山乡一村。1956年为余姚镇姚江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公社近江大队。1966年为东风公社近江公社。1981年为明伟公社白山头大队。1983年改为明伟乡白山头村。1986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村域面积0.51平方千米。原辖山头屋、长大屋、白山头3个自然村,后所有自然村全部拆迁改为白鹂江景。设6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有239户,736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335元。
  白鹂江景 东至舜水大桥,西至中山大桥,北至世南东路,南至北兰江路,共28幢,正在建造中。
  明伟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以革命烈士楼明山、周之伟名字各取一字命名。村委会驻地苏楼。东邻姜家渡村,南连新墅村,西界古路头村,北与竹山村接壤。村域面积3.2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区,设18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六、八、十三、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新伟乡三、五村,明山乡四、六村。1956年为明伟乡群丰、跃进、黎明、革新高级社。1961年为之伟公社东张、立新、陈家埠、雁塘大队,明山公社姚家垫、下袁埭、明山大队。1966年分别改为东风公社东张、立新、雁塘、跃进、明山、之伟6个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东张、第四堡、雁塘、姚家垫、明山、之伟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东张、第四堡、雁塘、姚家垫、明山、之伟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6村合并为明伟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1594户,4412人,耕地128公顷。工农业总产值13941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28258万元,农业产值225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92元。2012年2月评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宁波市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辖区内有余姚市特殊教育中心、余姚八中、梨洲小学、梨洲街道工业功能区等单位。
  苏楼 村委会驻地。因居民多为苏、楼两姓,故名。相传楼姓南宋时由奉化迁入余姚,苏氏系苏东坡后裔,自元代起迁入余姚。243户,641人。
  东张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5千米。相传原为董、张两姓居住,初名董张,后董氏衰,变为东张。190户,541人。
  陈家埠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旧为陈姓居住,并有市集、河埠,故名。194户,491人。
  雁塘畈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相传古为沼泽地,多芦苇,时有雁群栖息,初名雁荡畈。张姓定居后,改名雁塘畈。128户,318人。
  姚家垫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5千米。原为姚姓居住,因村址地势较高,故名。据光绪《余姚县志》记,明万历年间,有市集,今已废。86户,228人。
  下袁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5千米。居民多为袁姓。以河为界,分为东、西下袁埭。213户,520人。
  半路庄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旧有余姚城邵氏宗祠庄屋,在雁塘
  畈与下袁埭中间,故名。56户,148人。
  第四堡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千米。旧时从南到北有4个土墩,形似堡垒,此为第四个土墩处,故名。293户,823人。
  唐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以姓名村。22户,61人。
  王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5千米。以姓名村。30户,90人。
  邵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8千米。以姓名村,60户,161人。
  施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3千米。以姓名村。75户,230人。
  罗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3千米。以姓名村。13户,52人。
  明珠公寓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东邻市特教中心学校,西邻古路头村公寓,南靠谭家岭东路,北临最良江。2006年建成,62幢,160户。先后分两期,其中一期占地面积2.7平方千米。建筑面积7641平方米,二期占地面积0.67平方千米。
  阳光公寓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为下山移民工程,寓意山区人民沐浴党的阳光,故名。2002年奠基动工,2005年竣工。东临华昌路,南接黄浪河,西傍东张河,北靠谭家岭东路瑞景佳苑。2005年建成,共29幢,1326户,3978人。2006年1月设阳光公寓管委会。
  瑞景佳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东邻华昌路,南连阳光公寓,西至东张河,北靠谭家岭东路。2012年建成,4幢,146户。
  新墅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村里原有新墅庙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跟。东邻明伟村,南接陈洪村,西连南庙村,北与古路头村接壤,面积1.9平方千米。辖10个自然村,2个居民小区,设15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四保、十五保,卧龙村属南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新伟乡一、三、五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庙跟、叶岙、里岙、互联大队。1966年庙跟大队改为四新大队。1981年复原名,同年互联大队改卧龙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庙跟、叶岙、里岙、卧龙村。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4村合并为新墅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648户,1860人。耕地37.2公顷,主产水稻,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759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1878亿元,农业产值0.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7.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484元。有余姚殡仪馆,余姚林场叶岙分场等单位。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庙跟 村委会驻地。位于新墅庙旁,故名。155户,451人。
  上孙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原为孙姓居住地,以姓得名。旧有上孙、中孙、下孙之分,另与黄泥桥、汪家两小村相连。41户,119人。
  叶家岙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5千米。村处山岙口,旧时山权属叶姓所有,故名。121户,359人。
  里岙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千米。村三面环山,北临盆地,俗呼岙里头,简称里岙。87户,246人。
  上岙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5千米。村处里岙之南,故名。30户,58人。
  卧龙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村靠卧龙岗,故名。67户,190人。
  堰下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有潭无堰。39户,113人。
  泉井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于卧龙顶有井,汇泉水,故名。33户,102人。
  后新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卧龙村之北,又名上新屋。45户,136人。
  沿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村沿羊头山而建,故名。30户,86人。
  新墅佳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东接振兴公寓,南邻杭甬高速公路,西邻上孙自然村,北接振兴东路。2014年始建,10幢,250套。
  振兴公寓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为下山二期移民工程,2011年奠基动工,2014年底竣工。东邻黄箭山村,北接振兴东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邻新墅佳园。共28幢,828套。
  双桥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千米。以境内有及各桥、隐鹤桥两桥得名。村委会驻地海关路38号。东邻古路头村,南接南庙村,西界兰江街道谭家岭村,北连远东工业城,面积1.24平方千米。辖9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南雷乡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九村。1956年为明伟乡红光高级社。1961年为城南公社红光大队。1981年改双桥大队。1983年为城南乡双桥村。1992年划入余姚镇。2001年改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363户,1047人,耕地11.6公顷,工农业总产值16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0万元,农业产值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5万元。
  及各桥 村委会驻地。为南部山区山民进城必经之路,行人不断,板桥发出及各之声,以模拟板桥声音而名。33户,98人。
  后河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村处及各桥河北,故名。20户,60人。
  隐鹤桥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00米。以桥得名。光绪《余姚县志》记,唐代莫盛携鹤至此,忽隐不见,故名。55户,156人。
  湖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5千米,长埭屋南。村有小湖,故名。25户,78人。
  长埭屋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1千米,新横江南。村中所建房屋呈长条形,故名。20户,52人。
  田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村建田畈中,故名。73户,181人。
  上畈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村处田畈上畈中,故名。66户,198人。
  下畈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与上畈相对。40户,126人。
  东墙门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旧时属罗姓大院,朝东墙门,故名。31户,98人。
  南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村里1700余年前曾建有南雷庙,简称南庙,村以庙名。村委会驻地南庙。东邻新墅村,南界雁湖村,西接苏家园村,北靠杭甬高速公路。村域面积3.8平方千米,辖7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区,设10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南雷乡九保、十四保、十六保和燕窝乡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双雁乡三村、四村,新伟乡一、二村和燕窝乡三村。1956年为梁辉乡南童、互联、林山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南庙、梅山、横溪、林山4个大队。1972年林山大队改属燕窝公社。1983年为梁辉乡南庙、梅山、横溪村和燕窝乡林山村。1992年林山村并入梁辉镇,因建梁辉水库,于1993年迁移至南庙村东,横溪村也迁至南庙村东,另建新村。2001年4个村合并为南庙村,改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1163户,3022人,其中户籍人口768户,2097人,耕地13公顷,山林面积213公顷。工农业总产值56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484万元,农业产值11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041元。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
  南庙村委会驻地。《四明山志》记:“大小雷峰在余姚邑内,故曰南雷,雷峰之下,名南雷里。其可为之证者,宋《会稽志》记,晋咸宁期间南雷庙碑是也。”南雷庙,解放初改作小学,村以庙名。303户,774人。
  绕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3千米。村沿谷家尖山而建,故名。46户,124人。
  杨梅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千米。相传300年前为严、梅二姓居住,并在村内挖有两个水潭,原名严梅潭,后人雅化为杨梅潭,现谷姓居多。据《谷氏宗谱》记,始祖继久,南宋时随宋帝南迁,由河南宜县迁居余姚。元初,其后代一支迁至今杨梅潭。149户,400人。
  林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2.2千米。以迁移前原行政村命名。原村名由岭脚里、半岭山2自然村各取一字组成岭山,现为林山,韩、鲁、卢三姓居住。132户,363人。
  水磨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2千米。梁辉水库大坝下。境内有一潭似石磨,故名。113户,279人。
  溪头弄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1千米。村有小溪,溪两边林木极茂,形似弄,故名。55户,169人。
  横溪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2.4千米。因建梁辉水库,原横溪村部分村民拆迁至南庙村山苑东路,另建横溪新村居民点。66户,178人。
  锦荷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2.2千米。东邻杨梅潭村,南靠甬梁公路,西邻绕山路,北接林山村。2004年建成,20幢,138户,414人。
  南苑小区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2.8千米。东邻梅苑新村,南靠面前山,西邻山苑东路小区,北临甬梁公路。2004年建成,8幢,146户,292人。
  梅苑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3千米。东邻新墅村,南靠面前山,西邻南苑小区,北临甬梁公路。2004年建成,2幢,70户,210人。
  苏家园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苏家园,以驻地名。东邻南庙村,南邻雁湖村,西接三溪村,北与兰江街道谭家岭村相连。面积9.27平方千米,辖3个自然村,2个居民小区,设14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五、六、十保和南雷乡十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双雁乡一、二、四、五村。1956年为梁辉乡南童、林枫、五四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童湖、南童、林枫、五四大队。1981年五四大队改为潘家溪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童湖、南童、林枫、潘家溪村。1992年属梁辉镇。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林枫、潘家溪2村迁至高速公路梁辉段以北和童湖村以西,另建新村。2001年4个村合并为苏家园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1133户,3176人,耕地13公顷,工业总产值6.85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7.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264元。境内有市林场旧址、梁辉中学等单位。
  苏家园 村委会驻地。以苏姓居多,故名。264户,669人。
  童家岙(南童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8千米。村前有山,旧时山权为童姓所有,故名。177户,498人。
  童湖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3.5千米。村处童湖畔,故名。98户,268人。
  五四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梁辉水库库区原潘家溪村村民迁此,以该村历史上曾建五四高级社和五四大队命名。东至苏家园村童湖,南连余姚林场山,西接五一新村,北至杭甬高速梁辉段。1993年建成,占地面积1.12平方千米。212户,705人。
  林枫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3千米。梁辉水库库区原林枫村村民迁此,故名。东邻中山河,南连杭甬高速梁辉段,西至余姚经济开发区,北接兰江街道谭家岭村,1993年建成,占地面积0.8平方千米。305户,1040户。
  三溪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村委会驻地三溪口,以驻地名。东邻苏家园村,南界梁弄镇高南村,西、北均接兰江街道。面积11.5平方千米。辖22个自然村,设47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七、八、九、十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梁辉乡一、二、三、四村。1956年为邱胜、邱国、邱建、国胜4个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邱胜、良荣、邱国、箬岙、邱建、国胜、三溪口7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星、红旗、文胜和邱建大队。1981年为箬岙、向家弄、溪西和三溪口大队。1983年改为梁辉乡箬岙村、向家弄、溪西、三溪口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4个村合并为三溪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2025户,6045人,其中户籍人口1567户,4326人,耕地50.06公顷,山林面积38.4公顷。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382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3857万元,农业产值262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521元。
  三溪口 村委会驻地。三溪汇合口,故名。395户,1350人。
  箬岙 又名中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千米。地处邵家潭与岩长岭中间,故名。140户,318人。
  邵家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5千米。八仙塘、陆塘岗下两条溪汇合处,有潭,故名。130户,302人。
  八仙堂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8.5千米。旧有八仙庵,故名。38户,105人。
  向家弄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6千米。向家弄水库以南。光绪《余姚县志》记为香家弄。71户,184人。
  正觉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千米。以寺名村。7户,27人。
  下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5千米。有龙须竹园,故名。41户,121人
  岩岭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6.5千米。地处石岩岭南,故名。70户,208人。
  上庵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6千米。旧时村中有庵,故名。1户,4人。
  西山脚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5千米。地处西山脚下,故名。8户,29人。
  茶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千米。旧有万年茶亭,故名。118户,305人。
  魏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5千米。以姓得名。40户,71人。
  新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因建向家弄水库,部分村民迁居于此。55户,118人。
  毛竹山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5千米。村东为竹山,故名。5户,17人。
  桥里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8千米。村口有小石桥,故名。20户,62人。
  大竹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村内有大燕竹园,故名。53户,196人。
  镜澄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3千米。溪流冲击成沙滩,水澄如镜,故名。31户,85人。
  溪西岸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2千米。村处向家弄水库大溪之西,故名。80户,245人。
  史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以姓得名。804户,240人。
  茶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村内多茶树,故名。32户,79人。
  潭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锦凤路以南。村内有叶家潭,故名。104户,217人。
  毛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千米。以姓得名。230户,710人。
  雁湖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梁辉水库上游。因梁辉水库又名雁湖,故名。村委会驻地龙坑。东邻燕窝村,南连金冠村,西接梁弄镇,北至梁辉水库。村域面积10.57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村,1个居民小区,设14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雁燕乡六保,左溪乡二、九、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双雁乡六村,左溪乡三、四村,王石乡二村。1956年为梁辉乡五一高级社,黄明乡凤嶂、良泉、勤丰、岭下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五一、凤嶂、良泉、勤丰、岭下大队。1966年岭下大队改名何胜大队,凤嶂大队改名为红卫大队。1981年,红卫大队改名为龙坑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五一、龙坑、良泉、勤丰、何胜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5村合并为雁湖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1300户,3576人,其中在下山移民时,居阳光公寓的有117户,608人。耕地83.8公顷,山林面积833.67公顷,主产竹笋。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957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947元。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龙坑 村委会驻地。原名陇坑,村有左溪即凤嶂溪,上多山陇,故名。建村已有六百余年。183户,502人。
  张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5千米。以姓得名,现居张、李、卞三姓。119户,312人。
  上陈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5千米。辖境有3个陈家,此村居南,称上陈家。29户,102人。
  下陈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在上陈家之下,故名。17户,60人。
  横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土名饭包山,因山横列,村居其下,故名。35户,74人。
  叶家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叶姓居多,以姓得名。47户,134人。
  后溪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5千米。叶家埭以南,原有大、小溪流两条,大溪名前溪,小溪名后溪,村袭溪名。143户,971人。
  梅家埭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驻地7千米。梅姓居多,先祖南宋时从汝南迁此。91户,223人。
  外庵跟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旧有永兴庵,又名外庵,故名。36户,91人。
  赵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以姓得名。20户,56人。
  岭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村处高地岭下,故名。92户,229人。
  黄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以姓得名。51户,134人。
  姚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1千米。以姓得名。15户,44人。
  五一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因建梁辉水库,原叶家埭、梅家埭部分村民搬迁至苏家园村西南,1995年建成。占地面积0.3平方千米,83幢,89户,316人。
  金冠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5千米。金岙、冠珮2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名,村委会驻地金岙。东北与雁湖村相连,南连茭湖村、上王岗村,西界长田村。面积4.78平方千米,辖2个自然村,设11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七、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黄明乡三、四村。1956年为黄明乡黄明、冠珮两个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黄明大队、冠珮大队。1966年冠珮大队改繁荣大队。1981年繁荣大队改为冠珮大队,黄明大队改为金岙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金岙村、冠珮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2村合并为金冠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608户,1658人,其中下山移民居阳光公寓96户,248人。耕地22公顷,山林面积422公顷,主产竹笋。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3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816元。2005年列入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列入浙江省首批历史古村落。村域内有万安桥等市文物保护单位,黄明烈士故居已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岙 村委会驻地。金姓世居,村四周皆山,村建岙中,故名。建村600余年。280户,763人。
  冠珮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5千米,分里冠珮、外冠珮。据光绪《余姚县志》记:“冠珮在双雁乡南山,宋朱廷碧,熙宁时期官至兵部尚书,致政来姚,见双雁石仓之美而卜筑,遂世居焉。石仓如冠如珮,因名冠珮里。”里冠珮125户,337人;外冠珮203户,538人。
  章雅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民国三十七年(1948)县图中曾标为张下山,后又称章雅山。村委会驻地章雅山。东邻长田村,南邻梁弄镇东溪村,西接梁弄镇高南村,北与雁湖村交界。面积3.76平方千米,辖9个自然村,设7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村。1956年为黄明乡章雅山、七丘田、上雾岗3个高级社。1961年改黄明公社章雅山、七丘田、上雾岗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章雅山、七丘田、上雾岗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3村合并为章雅山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412户,1082人,其中下山移民居阳光公寓101户,298人。耕地27公顷,山林面积290公顷,主产竹笋、茶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96元。
  章雅山 村委会驻地。全村有上、中、下三个小村组成。147户,381人。
  长垟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5千米。相传旧为牧羊之地,张姓在此搭山厂(草舍)定居。25户,55人。
  七丘田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村内有七丘田连成一片,故名。25户,69人。
  上雾岗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此地岗高雾多,故名。82户,212人。
  大石坛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5千米。村内多圆形大石,故名。36户,88人。
  大青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村处大青山下,故名。29户,83人。
  大坪里 位于村委会驻地北,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5千米。四周环山,村中间为平地,故名。22户,58人。
  后垟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5千米。村址七丘田后山岗坪,故名。6户,22人。
  楼家屋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4千米。村处在陡峭山坎上,层层石坎筑屋,远望重叠如楼,故名。71户,191人。
  长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以村中有一丘长田而命名。村委会驻地范太坞。东邻茭湖村,南与梁弄镇、鹿亭乡交界,西接章雅山村,北连雁湖村。面积3.43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十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二、三村。1956年为黄明乡上施家、下施家、下章三个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长田、范太坞、下章3个大队。1966年范太坞改向阳大队,下章改红星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黄明乡长田、范太坞、下章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合并为长田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378户,991人,其中居阳光公寓的有126户,283人。耕地27公顷,山林面积29.6公顷。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817元。
  范太坞 村委会驻地。有上、下施家之称,施姓为主。古时山林茂盛,为炭户烧炭之所,初名煤炭坞,改名范太坞。160户,398人。
  长田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村内有一块200余米长的农田,故名。100户,242人。
  成功石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村内有桥,名成功石,村以桥名。9户,32人。
  高头岗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村建于当地最高山岗上,故名。32户,87人。
  后山岗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地处高头岗后,故名。14户,45人。
  下章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附近有上章畈、下章畈,此村居下章畈,以地名村。63户,167人。
  茭湖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其名称最早见古籍《云笈七签》:“第六十三福地,茭湖渔澄洞,在古姚州。”村委会驻地岭峰。东邻上王岗村,南与梁弄镇接壤,西接长田村,北连金冠村。面积4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设8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属左溪乡四、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王石乡四、五村。1956年为黄明乡岭峰、茭南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岭头、岭峰、茭南、岗后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岭头、岭峰、茭南、岗后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4村合并为茭湖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698户,1801人,其中下山移民居阳光公寓有183户,640人。耕地31公顷,山林面积298公顷,主产茶叶,毛竹。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8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70元。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岭峰 又名下世户。村委会驻地。位于岭头村南,茭湖山顶峰,故名。180户,433人。
  岭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地处茭湖岭岭头,世称进茭湖第一村,故名。163户,438人。
  传湾里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原为茭湖乡茶场。24户,103人。
  岗后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地处茭湖山岗之后,故名。193户,505人。
  茭南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系下门塘、长岭脚、韩家三个习惯性地名总称。因处茭湖南,故名。162户,425人。
  新方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南16千米。老方家分居于此,故名。37户,138人。
  上王岗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以上王村得名,因附近上王岗为革命战争年代战斗遗址,故改作现村名。村委会驻地东大爿。东邻陆埠镇,南连鹿亭乡,西与梁弄镇接壤,西北连茭湖村。面积6.5平方千米,辖15个自然村,设12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二、三、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王石乡二、三村和黄明乡三村。1956年为黄明乡复兴、上王2个高级社。1961年改为茭湖公社方家、上王、徐英、叶郎山、胜利、复兴大队。1981年,方家大队改为老方家大队,胜利大队改名上南黄大队,复兴大队改名下南王大队。1983年均改村,属茭湖乡。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6个村合并为上王岗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有890户,2438人,其中下山移民居阳光公寓298户,1092人。耕地27公顷,山林面积486公顷。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150元。辖区内有上王岗战斗遗址,并建有纪念碑,是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大爿 村委会驻地,位于茭湖村东南。此处有较大田畈,故名。7户,20人。
  上王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4千米。据光绪《余姚县志》记,双雁乡有上黄、南黄,因其姓名地。王蕴入京至锦衣卫百户,历五世,其中第四世伟有女王氏喜姐,明神宗封为皇后,遂将上黄改为上王。75户,145人。
  方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方姓居多,约在300年前由陆埠兰山迁于此。59户,90人。
  白龙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村南有深潭,两边陡峭,俗称龙潭,故名。又名徐英,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于此的徐英烈士而命名。60户,115人。
  上南黄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相传600年前,梁弄黄满贵、黄满秀兄弟俩经常在此砍柴歇脚,见山清水秀而定居,因位于梁弄东南,故名南黄,分上南黄和下南黄。130户,300人。
  下南黄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180户,495人。
  黄娘塘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相传为明神宗皇后省亲必经之地,旧名望娘塘,后黄姓定居成村,改为黄娘塘。40户,78人。
  水霖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村中有小溪,常年不断,故名。1户,2人。
  叶郎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以山得名。相传冠珮何姓常在此砍柴,青柴堆放,落叶后出售,故名。40户,75人。
  姚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5千米。以姓得名。13户,48人。
  后岗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地处南黄岗背而名。13户,60人。
  杨树湾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旧时杨树成林而名。5户,16人。
  照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以姓得名。13户,48人。
  石鸡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以村前山峰如鸡冠而名。11户,44人。
  老鼠尾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8千米。以山形状名。3户,12人。
  燕窝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境内有一块120平方米的盆地,状似燕窝,故名。村委会驻地舒家山。东邻陆埠镇兰山村,西南接雁湖村,北连陈洪村。面积7.78平方千米,辖12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一、二、三保和燕窝乡一、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燕窝乡一、二、三村。1956年为梁辉乡勤增、怀筹、洪增、连增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勤增、怀筹、洪增、连增、岭岗5个大队。1966年连增、岭岗合并为新建大队。1972年改属燕窝公社。1981年改为燕窝公社东湾、紫龙庙、洪家样和舒家山大队。1983年改村,属燕窝乡。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4村合并为燕窝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799户,2115人,其中下山移民迁居阳光公寓176户,530人。耕地89.5公顷,山林面积607公顷,主产茶叶、竹。工农业总产值38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222元。
  舒家山 村委会驻地。清代奉化舒家山舒姓迁于此,以祖地名村。95户,302人。
  紫龙庙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3千米。旧有紫龙庙,故名。192户,470人。
  高爿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3千米。村地势较高,故名。罗姓居多。54户,152人。
  毛山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4千米,高爿以南。毛姓从余姚丰北迁此,以姓得名。58户,168人。
  东湾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1千米。地处东湾山脚,故名。相传罗氏祖先于唐代自江西迁至余姚。32户,73人。
  新田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2千米。有一块两亩的耕地,称新田,故名。30户,70人。
  沈家弄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2千米。原为沈姓居住,故名。现居罗姓,明代由石门迁此。47户,82人。
  洪家样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韩姓居多,从梁弄东岙迁此,相传韩姓与余姚望族洪家有世交,韩氏先祖望子孙以洪家为榜样,光耀门第,故名。160户,420人。
  马路坪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山岗形似马鞍,中为路,通洪家样,故名。22户,45人。
  张家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3千米。旧名张公岭,以岭得名。50户,149人。
  大岭岗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从原潘家溪到燕窝,有山岭高而陡,叫大岭,村位于大岭顶岗上,故名。34户,112人。
  黄家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1千米。以姓得名。现以韩姓为主,先祖从东湾脚迁此。25户,72人。
  陈洪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9千米。以纪念陈洪烈士命名。村委会驻地孙浪埠。东接陆埠镇,南邻燕窝村,西至梁辉水库,北连新墅村。面积5.6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分14个村民小组。民国后期为陆岙乡九、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燕窝乡四、五村。1956年为梁辉乡陈洪、陈一、陈二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陈洪、陈一、陈二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陈洪、陈一、陈二大队。1981年陈一、陈二大队改为游场、流水潭大队。1983年改村,属燕窝乡。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3个村合并为陈洪村,属东南街道。2006年属梨洲街道。2014年底有551户,1581人,其中下山移民居阳光公寓131户393人。全村耕地62.8公顷,山林352公顷,工农业总产值73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910元。
  孙浪埠 村委会驻地。又名深浪埠,川水黄姓迁此建村。85户,265人。
  游场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因山中有巨石,形似棋盘,相传为神仙游乐场,故名。清时胡姓从梁辉叶岙癞头山迁此居住。178户,475人。
  岗头顶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因处岗顶上而得名。李姓居住地。11户,33人。
  流水潭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6.5千米。光绪《余姚县志》记作“溜水台”,因有潭,细水长流,经年不断,故名。李姓居住地。105户,304人。
  川水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游场村东。旧志也作“撺水”,指化安双瀑悬空而下,各十余丈,故名。黄姓居住地。183户,537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