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南二司马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唯一号: 111930020220000579
人物姓名: 詹南二司马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6/002
起始页: 0662.pdf
性别:
时代: 南朝

传略

詹司马、南司马,名佚无考,生卒年、籍贯不详。南朝梁天监四年(505),詹司马奏请于碧湖平原西南(今堰头村)松阴溪与瓯江大溪汇合处筑堰坝。朝廷又遣南司马共治其事。因溪水暴急,开始堰坝未筑成,后创拱形坝得以建成。大坝为木筱结构,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截松阴溪水入堰渠,渠道自大坝至白桥注入大溪,全长23千米,灌溉土地2.5万亩。南宋绍兴八年(1138),知县赵学老取堰名“通济”,沿用至今。开禧元年(1205),郡人、参政何澹 “为图久远,不复修筑”,将木筱坝改为石坝。百姓建龙庙祀二司马。 詹司马卒后,葬在县西南三十里。2001年7月,通济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