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融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唯一号: 111930020220000292
人物姓名: 黄融恩
人物异名: 字:朗轩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267.pdf
性别:
时代:
籍贯: 江西玉山

传略

黄融恩,字朗轩,江西玉山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冬任丽水知县。他廉洁开明,勤思慎行,能洞悉民隐,善于分析案情,判断公允,因此少有冤狱。 黄融恩尤其留意新政,能与时俱进。当时各地普遍兴办新学,学风振兴,而丽水由于僻处山区,风气未开,加上地方贫瘠,仅设有县立崇实两等小学一所。黄融恩极力振兴丽水教育,一方面千方百计为县立小学统筹经费,扩大其规模,另一方面,极力劝谕各乡绅民筹款,筹建新校。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碧湖保定两处又建立了震丽、植基两等民办小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靠天吃饭的过去,歉年常有逃荒要饭的灾民。黄融恩为了防患于未然,“又以社仓为备荒要政”,他在各大乡社设置了粮仓,并亲临各乡查验社谷,一旦发现有侵吞者,必令其加倍补偿。同时他极为重视农田水利灌溉,积极配合知府萧文昭,大修通济堰。据丽水县志载,他亲自“督工筹款,备极勤劳”。在他的主持下,清政府最后一次对通济堰的大规模兴修工程,终于于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五日按时完工。 先前,丽水农民缴纳税谷时,在每石谷定价外还另加征900文钱,称为“平馀仓”。是清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也叫“平馀银”。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乾隆元年就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称“养廉”。对此,黄融恩听取各乡绅的禀报,根据丽水山区贫困的现状,报请上级政府,终于革除了这一弊端,黄融恩在丽水担任知县两年,做了不少好事,政声卓著,他离开以后很久,丽水的老百姓还非常怀念他。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莲都歷史人物》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之三,《莲都历史人物》虽类似地方人物志,但它更倾注于历史文化。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可读性,要让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因此,本书不拘泥于人物志的体例和文字风格,要从简历式的框架中跳出,尽可能使人物丰满一些。这种尝试能否成功、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因受史料缺失的限制,对不少人物的叙写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