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澹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唯一号: 111930020220000269
人物姓名: 何澹
人物异名: 字:自然;号:小山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225.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464年
卒年: 1219年
籍贯: 龙泉兰巨豫章村

传略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号小山,龙泉兰巨豫章村人,后寓居丽水(今莲都区)。他是北宋徽宗朝宰相何执中弟何执文之玄孙。祖父何志崇有四子,何佾、何侑、何俌、何偁。佾、侑以荫补入官,俌、偁进士出身。何佾于绍兴间(1131一1162),曾任淤潜(今临安市)知县。绍兴十六年(1146),何澹出生在知县官邸,出生不久,生母姚氏去世,过继给何偁为子。何澹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18岁考入太学,孝宗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高第。以“美姿容,善言论,少年取科第”,受到皇上的青睐,授予秘书省正字。历任武学谕、校书郎、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秘书省丞等职。其间还兼任光宗小学教授,宁宗王府教授。后人称他为两朝帝师。 淳熙十二年(1185)迁将作少监,旋升监,主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土木营造。十三年迁国子司业,掌管国子监课试、升黜、训导。十五年升国子祭酒,主管全国学政。是年十一月,授代兵部侍郎,出使金国贺金主生辰,翌年四月回宋,升为右谏议大夫。职掌谏议朝政缺失,参议百官任用,从四品。何澹上任伊始,即弹劾丞相周必大倡导伪学,向道学学派射出一支响箭。绍熙元年(1190)三月,同知贡举(副主考官),取士又以道学为非。四月,以焕章阁学士任御史中丞,从三品。第二年八月,继母去世,解官守孝。孝满,时理学首领赵汝遇当政,没有恢复他相应的职位,调任明州(今宁波市)知州。 1195年,宁宗即位,改元庆元。外戚韩侂胄与宗室赵汝遇发生权力之争,学术争论成为政治斗争主要手段。韩侂胄以“同姓居相位,不利于社稷”和“唱引伪徒,谋为不轨”,劾罢赵汝愚相职。引起赵汝愚门下道学大儒的强烈不满,上书为赵汝愚鸣冤,舆论哗然。韩侂胄亟须一个反对道学大儒为臂助,于是便把“才高经纬,识贯古今,力探圣贤之学,深明王事之体”的何澹调入朝廷,复官为御史中丞,且加焕章阁学士衔。何澹不负所望,上章乞辨真伪。提出:彼此是非,纷呶不已,则为汉之甘陵,唐之牛李,国家将受其害,不哉?”最后说:“高宗皇帝亲洒宸翰,有曰’学者以孔孟为师',臣愿陛下,以高宗之言风励天下,使学者皆师孔孟,有志于学者,不必自相标榜,亦不必以同门之故,更相庇护。是者从其是,非者从其非。朝廷亦惟是是从,惟善是取,而无彼此异同之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因名而察实,录其善而去其伪,则人知勉励而不敢饰诈以求售也,士风纯而国是定,必将由此。”宁宗看了非常赞许,命用大字抄写,在朝堂张榜。此文成为声讨道学的檄文,道学也从此败下阵来。首要分子遭到贬斥,调出朝廷。庆元三年(1197),定赵汝愚、朱熹、叶适、彭黾年等59人为伪学逆党,这就是著名的“庆元党禁”。何澹也就成为“庆元党禁”的主谋。《宋史•本传》评何澹“立伪学之禁,贤士为之一空”。 庆元二年,升何澹为同知枢密院事,四月改任参知政事,参预国家大政。以上两职均为正二品,职同副相。庆元六年闰二月授金紫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授职诏书称他“忱恂而劲正,闿亮而裕和。渊识贯于古今,环文发诸经纬。……两职中司之宪(指两度为御史中丞),独亮直节之风。 此时,韩侂胄蓄意北伐,秘谋军机,调遣将帅,同时也渐弛党禁,起用了叶适等理学大儒。 就在韩侂胄任用将帅时,何澹与其发生分歧。嘉泰元年(1201)七月,韩侂冑调吴曦为兴州(今太原市)都统制兼知州,吴曦以祖父吴璘曾为四川守将,要求到四川去。韩□胄同意了他的请求。何澹认为吴曦要求到大后方去,有拥兵自重之嫌疑,表示不同意。不料韩侂胄大怒,责之曰:“始得君肯相就,黜伪学,汲引至此。今顾立异也。”认为何澹是标新立异,阻碍他的军事计划,于是,罢了何澹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之职。后来吴曦果反,金国封他为“蜀王”。这就是何澹“以正论忤权臣”事件。 何澹罢职后,即上章奏请出任地方官员,于是,授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不久,又以观文殿学士知福州,任满,诏再任,澹坚辞,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又以母老养亲,奏请奉祠,授提举杭州洞宵宫。提举或主管某宫某观,称奉祠,又称祠禄官,无职事,可家居,不改俸禄。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莲都歷史人物》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之三,《莲都历史人物》虽类似地方人物志,但它更倾注于历史文化。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可读性,要让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因此,本书不拘泥于人物志的体例和文字风格,要从简历式的框架中跳出,尽可能使人物丰满一些。这种尝试能否成功、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因受史料缺失的限制,对不少人物的叙写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
武学谕
职位
校书郎
职位
著作郎
职位
国史编修
职位
教授
职位
教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