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七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唯一号: 111930020220000215
人物姓名: 方七娘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62.pdf
性别:
时代:

传略

方七娘,生卒年不详,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子。据福建省永春县文史资料《闽南古镇五里街》(陈诗忠编著)等文献记载,方七娘生于明末,原籍浙江处州丽水县城,是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种早年丧妻,方七娘聪慧灵巧, 深得方种疼爱,从小练得一身好拳艺。 方七娘俏丽多姿,远近青年纷纷登门求婚。方种年逾花甲,七娘为赡养父亲,发誓不嫁。不料有豪门大户子弟窜入方家似权势相逼,要娶七娘。为反抗财主逼婚,七娘进了城内庵堂为尼。一天,方七娘正在庵中埋头飞梭织布。突然,一只白鹤翩翩飞舞,在屋顶盘旋俯视,最后飞下来,伫立织机旁边,仰头朝七娘凝视,许久不肯飞走。七娘十分惊异,顺手抓起梭盒向白鹤掷去。但见白鹤轻轻展翅,把梭盒子反弹了回来。七娘又举起织布用的那枝竹砚策,朝白鹤身上打去。白鹤一脚轻轻抖动,那竹砚策反弹到堂外。这一天,那羽毛白洁如雪的鹤鸟终不飞走,表演了引喙理毛、伸颈觅食、缠膝憩息等姿态。入夜,便栖息梁间。 黑沉沉的夜,万籁俱寂。方七娘在床上细想白鹤展翅和扬腿的动作,渐渐进入了梦乡。天一亮,父女俩就在厅堂上,模仿那只白鹤动作揣摩新的拳术拳路。通过不断钻研,把白鹤舞姿揉入少林拳法之中,衍化出别具一格的拳法,称为“白鹤拳”。方七娘在庵中传授白鹤拳法,不久声名大噪,名闻遐迩。 某日,天上黑云密布,狂风呼啸,霎时暴雨倾盆。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七娘开门,但见一青年卖艺打扮,肩扛棍棒,身背行囊站在檐下,看来是来避雨的,七娘就让他进门借歇。那青年说我是福建永春人,名曾四,家境贫寒,到处耍拳棒卖艺糊口。前些日子来到贵地,因慕方七娘之名,想拜师学练白鹤拳。还说同来的有他的师父颜起诞(又名颜上观,精棍法)。方种见此人忠厚便将他带到家中,并让他把师父也叫来。二人便在方家住下。颜起诞恳请七娘把曾四收留门下,传授白鹤拳功夫。七娘遂收其为徒,传予拳法,后经方种与颜起诞撮合,七娘与曾四结为夫妇,生有二子。曾四潜修十余年,其艺已臻至精微之境界。方种去世后,曾四带着方七娘及两子回归故里福建永春。据《永春县志•方技传》载:''康熙年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以罪谪永春。” 住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是何罪被谪,不详。他俩在那里开馆授徒,后人称为“曾武馆”。从此,白鹤拳就在永春蓬勃发展,广为传播。后人尊曾四为 “前永春名师”,传有郑、王、吴、林、李、蔡、颜、乐、潘等姓“二十八英俊”。 自康熙至光绪两百年间,白鹤拳在福建、台湾、浙南、粤东传播极广,并传入东南亚和日本。清康熙年间,永春白鹤拳流传到福州地区,衍化成纵鹤、飞鹤、鸣鹤、宿鹤、食鹤等五种,风格各异,套路纷繁,形成拳理和技法自成体系的福州鹤拳。当时,琉球进贡船只经常停泊福州,日本人东思纳宽量开始把永春白鹤拳和福州鹤拳一起介绍到冲绳,发展成为现在风靡日本及欧美的空手道刚柔流。溯本求源,空手道的渊源竟是方七娘始创的白鹤拳。康熙二十二年(1683)夏历六月,康熙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兵台湾,八月与郑克塽讲和,台湾终与大陆统一,隶属福建省。两岸民众自由往来,其时施琅从台湾带来名师白戒,到永春学习白鹤拳,使白鹤技法更加完善。郑宠、林添等多人随其学艺,后人称白戒为“后永春名师”,传人中以郑宠、林添、郑畔、辜初、辜荣5人最杰出,世称“后五虎”。嘉庆年间(1796-1820),浙江平阳鳌江雷渎村(今平阳县麻步镇鳌峰)温大九从福建漳州学得白鹤拳,该拳始传入平阳县。 白鹤拳共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法,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弹抖劲力足,变化技艺多,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具有独特风格,尤其是以气推力,内练脏腑,肌肉收缩能随对方之击;外练肌体,内壮外强为典型代表,是当代开展散打基本功的有效训练方法。永春白鹤拳还有传统的舞狮, 模仿雄狮的各种动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与白鹤拳套路对练,武韵别具一格,深受广大群众喜欢,为各种喜庆活动锦上添花。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莲都歷史人物》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之三,《莲都历史人物》虽类似地方人物志,但它更倾注于历史文化。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可读性,要让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因此,本书不拘泥于人物志的体例和文字风格,要从简历式的框架中跳出,尽可能使人物丰满一些。这种尝试能否成功、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因受史料缺失的限制,对不少人物的叙写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