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唯一号: 111930020220000176
人物姓名: 李承勋
人物异名: 字:锡庸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36.pdf
性别:
时代:
亲属: 李一山

传略

李承勋,字锡庸,生卒年不详。先世江西安远人,于永乐(1403-1424)中,由锦衣卫调处州卫。李承勋的父亲李一山,官封都督佥事,五十余岁生李承勋。李承勋刚满五岁,李一山便去世。李承勋与庶母陈氏相依为命。成人后袭职处州卫指挥同知。 16世纪期间,倭寇在中国及朝鲜沿海一带活动猖獗。李承勋以誓灭倭寇为己任,他曾上《勘处倭寇事情以伸国威疏》,发表自己的抗倭之策。万历元年(1573),因东南沿海受倭寇侵扰,奉命前往浙江行省抚标练兵,法令严明,倭寇不敢进犯。万历九年(1581),改任军门总务。万历十年(1582),±兵因减少军饷闹事,要挟巡抚,一些民众想乘机作乱,气势汹汹。李承勋以权宜之计予以安抚,稳定了局势。第二年春天,设计擒拿为首的9名军人枭首示众军门,当局认为他有才能,多次举荐他,累官升至游击将军。万历十六年 (1588),李承勋将戚继光所撰的《纪效新书》14卷刻本发行。 二十三年(1595),李承勋升授蓟辽参将调往山东防备倭寇,刚好遇到登州、蓬莱等镇士兵聚众闹事,当权者束手无策,李承勋单骑入营,以诚意安抚开导,闹事者立即散去。不久,李承勋被举荐为镇守山东总兵官署都督佥事,以荐赐一品服提督南北水陆官兵,防备倭寇侵犯朝鲜。李承勋治军严明,严禁部下索取民间一物。 蓬莱水城在唐代以前是一处较大的海湾,至唐为登州港。北宋庆历二年(1042),建“刀鱼寨”,置刀鱼巡检所。明洪武九年(1376),立帅府于此。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承勋组织军民在水城土墙外包砌砖石加固围墙,并在水城东、西、北三面增筑敌台三处,使登州港成为我国当时北方最主要的海防要塞。(见插图)蓬莱水城于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神宗命征倭总兵麻贵、陈璘、董一元等从朝鲜撤兵回国,任命李承勋以原官提督水路官军,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入驻朝鲜。倭寇驻扎对马岛,与朝鲜仅一洋相隔,闻李承勋日夜操演,炮声殷地,不敢再来侵犯。万历二十八年,李承勋率军班师回朝。朝鲜君臣赋诗赞扬他,大臣尹根寿诗曰“昭代须名将,求忠孝亦俱。每怀酬顾复,何暇惜肌肤。”诗中所说的“求忠孝亦俱”“何暇惜肌肤”,指的是李承勋在朝鲜期间,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但按军纪,不得回乡奔丧。于是,李承勋面朝南方,割股肉遥祭先母, 以寄托哀思的感人壮举。 李承勋还朝回京,朝廷赐以帑金文绮,派遣他镇守贵州。不久改镇浙江,万历三十一年(1603)五月,李承勋陪同浙江督抚都御史尹应元视师海上,登陆普陀山,并在普济寺左建“渡海纪事碑亭”,遗存至今。李承勋卒于任上。李承勋著有《名剑记》。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莲都歷史人物》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之三,《莲都历史人物》虽类似地方人物志,但它更倾注于历史文化。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可读性,要让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因此,本书不拘泥于人物志的体例和文字风格,要从简历式的框架中跳出,尽可能使人物丰满一些。这种尝试能否成功、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因受史料缺失的限制,对不少人物的叙写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阅读

相关专题

指挥同知
职位
游击将军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