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8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设施
分类号: F550.3
页数: 11
页码: 247-257
摘要: 渡口指设于河流、湖泊、水库、沿海邻近岛屿间专供渡运人、货、车的场所及设施。丽水市莲都区地处瓯江中游,境内江河交错,渡船自然成了隔江两岸群众出行的工具,渡口也随之形成。据有关材料证实,1990年,全区共有渡口44处,其中汽车轮渡1处,交通渡和农渡43处,有机动渡船23艘、人力渡船37艘。1998年,全区共有渡口32处,有机动船15艘、人力船18艘。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撤渡建桥工程的实施,区境内农村渡口逐年减少。2008年,全区渡口减少至15处,渡船16艘,其中机动船8艘、人力船8艘。2010年,全区渡口又减少至12处,渡船9艘,其中机动船4艘、人力船5艘。按区域划分,大港头镇1处,碧湖镇6处,岩泉街道2处,黄村乡1处,紫金街道2处。按水系划分,瓯江航道7处,松阴溪2处,水库1处,好溪航道2处。本节择主要渡口简述。
关键词: 水路交通 交通设施

内容

一、瓯江干流航道
  瓯江,旧称慎江、蜃江,系浙江省第二大江,发源于庆元县与龙泉市交界的洞宫山锅帽尖。其上游干流称龙泉溪,流至丽水市大港头纳松阴溪后称大溪,至青田县石溪乡石溪村纳小溪后称瓯江。流经龙泉、云和、丽水(莲都)、青田、永嘉、瓯海、鹿城、乐清等县市区,出温州湾入东海,全长约388千米,流域面积17539平方千米。
  该航道丽水市境内长221.77千米,丽水市莲都区境内长45.5千米。瓯江干流丽水市莲都区航道自西南云和县石塘镇入境向东流经均溪、北埠、大港头、十八都、碧湖、九龙、沙溪、石牛、白岩、敏河、路湾、桃山、小水门、大水门、厦河、塔下、开潭、弯岙、风化后出境入青田县。其中丽水(莲都)至均溪段35.5千米,为VI级航道,可通行100吨级船舶,丽水(莲都)至青田陈山埠段10千米,为四级航道,可通行300吨(兼容500吨级)船舶。
  瓯江干流丽水市莲都区航道内共建设有2座水利枢纽,上游为玉溪水利枢纽,下游为开潭水利枢纽。
  玉溪水利枢纽库区航道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均溪村,坐落在瓯江干流龙泉溪下游河段,傍S328(53)省道丽浦公路,距丽水市城区30千米。继紧水滩、石塘电站下游的第三梯级。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城市供水的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3.88亿元。1995年1月12日开工,2000年6月全部完工。
  玉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40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81平方千米,库区长11千米;库区水位与石塘电站坝下水位相接,通航标准Ⅶ级,建有可通航30吨的船闸。
  开潭水利枢纽库区航道开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瓯江干流大溪距丽水城东南约7千米的开潭村,为瓯江干流梯级电站的第四级。工程总投资4.6亿元。2005年9月开工,2009年5月建成发电。
  开潭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发电、改善市区生态环境、改善瓯江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工程正常蓄水位47.5米,相应库容2836万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形成5.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库区航道长14.12千米,航道底标高44米,湖面宽200-400米。结合库区的丽水城市防洪和开发区建设,可极大地改善城市市区环境,突出丽水作为“山水城市”的鲜明特色,提高城市品位,促进旅游业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该工程建成可使瓯江干流的通航能力由50吨级提高到100吨级。
  开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航道标准四级,并建有船闸一座,可通航300吨级,并兼顾500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为51.03米;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为52.49米。上游最高通航水位47.5米;上游最低通航水位46.5米;下游最高通航水位38.1米;下游最低通航水位37.0米;本船闸通航净空取5.5米。
  二、松阴溪航道
  松阴溪,古时名松川,又有松溪、松阳溪、松阳港之称。发源于遂昌县垵口乡桂义岭黄峰洞山麓,海拔1155.6米。流经遂昌、松阳、莲都3县、区,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汇入龙泉溪。
  松阴溪干流全长109.4千米,从上游至下游,遂昌县境内长44.3千米,松阳县境内长60.5千米,丽水市莲都区境内长4.6千米,流域面积1995平方千米。松阴溪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20世纪50至60年代,大量的人力木帆船(载重约2.5吨)在松阴溪西屏至大港头航道上航行,形成一片繁荣的航运景象。因水土流失,河床抬高,1985年后不再通航。2001年松阴溪石马浦一南州大桥曾恢复长10千米竹筏漂流航道,有竹筏10条。
  该溪1999年航道技术定级为Ⅶ级。其中航道里程长41.73千米,宽25.6米,水深0.7米。有桥梁7座,其中碍航桥梁4座,通航孔径最大45米,最小20米;通航净宽高度最高5.39米,最低1.59米。按瓯江航运“一干二支两港”建设规划,松阴溪西屏至大港头段航道是其中的一条支流航道,规划通航为50吨级。
  三、好溪航道
  好溪,古名恶溪,也称东港。源出磐安县南面大盘山的溪山村。流经缙云县,在大庭桥附近进入丽水市莲都区,于古城村旁注入瓯江。莲都境内长23.9千米。旧时通船,民国时仅通竹筏。因水土流失,河床抬高,1985年后不再通航。2005年后,好溪航道青林一水东一古城段被南明湖覆盖,成为南明湖东北端蓄水湖,湖两旁均已建造防洪大堤。
  四、宣平溪航道
  又名宣平港,古时也称畎溪。发源于武义县(原宣平县)樊岭,海拔870米。流经柳城、溪口、三港,从章湾村出武义入丽水,贯穿丽水市莲都区丽新、联城两乡镇,于联城镇港口村汇入瓯江。莲都境内长36.8千米,旧时曾通竹筏。1961年航道经疏浚,木船可达畎岸、赤圩。因水土流失,河床抬高,1985年后不再通航。1995年后因丽武公路建成通车及沿线相继建成小水电站,航道基本弃养。
  五、小安溪航道
  又名太平溪或太平港。是贯穿莲都北部的瓯江支流。源出丽水、缙云、武义三县(市)交界处的雪峰山,流经丽水市莲都区双溪、太平、联城等乡镇,于联城镇敏河村注入瓯江。丽水市莲都区境内长27.5千米,竹筏可达潘村。1953年前,丰水期木船可通至小安村。20世纪70年代后,因沿溪相继建成雅一、雅二、学坑口、太平、梨园、官桥等水电站,加上沿岸丽雅公路几经改造通行能力提高,航道基本废弃。
  第二节船闸
  船闸,是用以保证船舶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水工建筑物,瓯江干流莲都段建有2座通航船闸,其中一座建在玉溪水利枢纽上,一座建在开潭水利枢纽上。
  玉溪船闸位于玉溪水利枢纽泄洪闸左侧,由上下引航道,上下闸首、闸室组成。闸室有效宽度12米(净空),有效长100米。设计洪水位79.35米,校核洪水位79.98米;设计洪水50年一遇,校核洪水500年一遇。上游最高通航水位79.1米,最低通航水位77.6米;下游最高通航水位68.19米,最低通航水位66.8米。通航保证流量每小时50立方米。上闸首钢闸门、下闸首钢闸门均由液压启闭机启闭。近期通航30吨级船舶,远期通航50吨级。年过木(竹)量近期15万立方米。
  开潭船闸船闸布置在开潭水利枢纽左岸连接坝的右侧和泄洪闸左侧,位于河床的左岸。船闸通航标准为四级,2009年2月13日建成,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并兼顾500吨级船舶通航要求。船闸通航净空为5.5米。船闸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下闸首、下游引航道等组成,其中上闸首与泄洪闸位于同一轴线上,同为枢纽挡水建筑物,枢纽泄洪时,船闸不通航,当需要时参与泄洪。① 上游引航道
  上游引航道位于库内左岸。引航道内的上游导航架由导航立柱和柱顶压梁组成,位于船闸左边墙上游。位于船闸左边墙是上游,桩号闸上0+000.00米~闸上0+109.00米,长为109.0米。
  ② 上闸首
  上闸首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闸轴线方向宽度为26.0米。上闸首净宽12.0米,顺水流方向长22米,闸槛顶高程36.0米。上闸首下游侧设有12.0米X12.0米的平板钢闸门,由卷扬式启闭机启闭,上游侧设平面滑动检修闸门,由闸顶门机操作。闸顶设有交通桥,桥面高程54.0米。闸顶下游侧还设有控制室及启闭机房。
  ③ 闸室
  闸室位于上闸首下游,有效净宽为12.0米,总长度为140.0米,墙顶高程49.0米,闸室底板高程33.0米。闸室侧墙迎水面设有固定式系船钩、浮式系船柱及爬梯等设施。
  ④ 下闸首
  下闸首顺水流方向长20.0米,闸室净宽12.0米,总宽25.0米,门槛顶高程33.0米。下闸首设有平板工作闸门一扇,由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在其下游侧并设有平面检修闸门一扇,由台车式启闭机启闭,检修门平时储放在下闸首左侧39.6米高程平台的门库内。
  ⑤ 下游引航道
  下闸首下游接砼
  空箱式导航墙,长24.0米,墙顶高程39.60米。紧接着导航墙为下游导航架,总长114米。上游导航架由立柱和柱顶压梁组成。下游引航道宽23米,长138米。
  开潭船闸为瓯江航道丽水市境内新建的五个船闸(开潭、五里亭、外雄、三溪口、青田)之。
  第三节码头
  码头是指船舶进岀航道,供停泊、靠泊和旅客上下岸、货物装卸、储存等功能的水域和陆地范围的建筑场所和设施。莲都航道上主要有以下8处码头,其中有部分码头因航道设施改变现已自然消失。
  大水门码头位于城关镇大水门外,系丽水市的中心码头。此处水流平稳,有宽广的溪滩地,自然坡岸利于船只停靠。从抗日战争时期起,直到20世纪50年代,丽水、青田、云和、龙泉、松阳、温州等地木帆船都在此停靠或装卸货物,沿溪上起小水门,下至下河埠,绵延数里,帆檣如林。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舴艋船装卸货物,始建齿型简易码头。1972年交通部门投资2.5万元,由丽水航管站负责,改建为一座纵25米,横100米,厚15厘米,前沿水深2.5米的水泥混凝土斜坡码头。1988年航管部门又投资3.3万元,在紧接原码头左内侧增建一座长97米,宽6米的深水码头,可供10~18吨位船舶装卸作业。大水门码头历来为货物运输水水中转、水陆中转的集散地,汽车可以直达。90年代一直是市航运公司水泥转运的重要码头,一段时期水陆中转货物日装卸量可达500吨。2000年和2006年因建设丽水瓯江防洪堤和开潭电站蓄水发电,大水门码头被征用淹没。
  碧湖码头位于市区西南水路20千米处的碧湖镇采桑村口。始建于1979年3月,系石砌水泥混凝土路面斜坡码头,长100米,宽3米。航管部门投资6000元于1983年在此码头左侧加建了高、中、低3个货物装卸平台。平台前沿水深1.5米,适应10-18吨位船舶装卸作业,汽车可以直达。1994年1月,碧湖大桥建成通车,该码头失去主要作用,以致码头常年失修,破烂不堪。现偶有少数渔船停靠。
  大港头码头位于市区西南水路26千米的大港头镇,和通济堰隔江相望。自古至1988年前,大港头无水运专用码头,船只装卸货物利用民间埠头或自然坡岸。1988年冬,交通部门资助39000元,当地群众集资4000元,建成了一座宽5米,长93米的石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港头码头,前沿水深1.5米,可供10~18吨位船舶装卸作业。码头下侧水面宽广,水流平稳,是停靠船排的天然港埠。该码头有钢质机动船两艘,可供群众通行或货物运输。2007年10月,又添置游船6艘,供游客游览古堰画乡。
  厦河码头位于市区东南水路2.2千米处的厦河村。丽水通公路前,该码头是重要渡埠兼水运装卸埠。民国时期,厦河村设有盐行、旅店、运输行、埠班等。缙云、宣平一带的食盐大多在此转运。南岸中堂村有较大的盐库、旅店、运输行、埠班等,颇为兴盛。民国31年 (1942)该码头被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殆尽。:1990年,交通部门资助1万元,帮助厦河村重建码头。当年10月,厦河渡口码头重修工程完工,为交通渡埠。2006年1月25日,紫金大桥建成通车后,厦河渡口码头自然消失。
  南明湖游船码头游船码头位于丽水市区中部大溪北岸防洪堤亲水平台迎水侧河道内,采用架空式钢筋砼梁板结构,码头立柱基础设置在河道滩地内,采用独立扩大基础的形式。为提高防冲性,码头基础范围内基础表面设置抛石防冲层。码头顺水流方向长约113米,垂直水流方向宽约37米,面积为4181平方米。码头上部设置必要的绿化照明又休闲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10日开工,2006年4月下旬竣工。现码头停泊游船2艘,其中有32座客位游艇一艘,供各地游客游览观光南明湖。另有快艇4艘,属工作用船。
  开潭码头位于市区东南水路7千米瓯江边,码头对面为开潭村,原为渡船码头。1993年1月,市航管所对原码头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码头有300~400平方米,拖拉机、汽车可以直达。码头平台前沿水深2米以上,用于渡船和货运,主要运输黄沙。由于开潭电站蓄水将码头淹没,丽水市莲都区紫金街道开潭村申请要求重建码头。2005年11月16日,经省交通厅审查同意该村在开潭水水枢纽上游原开潭渡口码头处(向岸侧右移)进行码头改建,按100吨设计靠泊能力。改建后的新码头为左右岸各一个泊位,码头前沿距库区形成后的航道中心线距离小于125米。
  塔下码头位于市区东南水路5千米瓯江边处,码头所在村为塔下村。1993年丽水市城市监管中队规定:凡进入城区的外地大货车一律要办理通行证,据此,城区大水门码头中止中转水泥。鉴于上述原因,市航运公司选址塔下村新建塔下码头。当时航运公司筹资40万元(其中地区交通局补助3万元、省航管局补助5万元)。于1992年5-6月开工,1993年1月8日竣工。码头前沿水深3米以上,码头吨级50吨,低水位时码头有10个泊位,高水位时码头有8个泊位,码头面积近2000平方米。2000年,因建设瓯江防洪堤,塔下码头被征用而消失。
  湾岙码头位于市区东南水路7.5千米瓯江边,码头后面为湾岙村。1993年,由于规定外地车辆进入城区内一律要开通行证,因此外地车辆不能大水门码头中转水泥,水东乡湾岙村村民兰子林与李小林选址在湾岙瓯江边建造湾岙码头,搞货物中转。码头面积500平方米,前沿水深2米以上,有3个泊位,靠泊能力50吨,吞吐量11.5吨。2006年10月,因开潭电站蓄水,湾岙码头淹没。
  2005年,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决定统一整治瓯江航道,有序采砂,瓯江边上一些砂场要求建造简易码头,用于运输砂石料。经市交通局审批同意,丽水市莲都区瓯江航道边上,先后新建临时简易码头10座。这些新建码头是:苏埠码头、大港头连河码头、玉溪码头、上赵村码头、苏埠上埠码头、苏埠下埠码头、十八都码头、沙溪码头、蔡村码头、敏河码头。2009年10月,丽水市莲都区开展瓯江干流莲都段全面禁止河道采砂行动,这批简易码头逐步消失。
  第四节渡口
  渡口指设于河流、湖泊、水库、沿海邻近岛屿间专供渡运人、货、车的场所及设施。丽水市莲都区地处瓯江中游,境内江河交错,渡船自然成了隔江两岸群众出行的工具,渡口也随之形成。据有关材料证实,1990年,全区共有渡口44处,其中汽车轮渡1处,交通渡和农渡43处,有机动渡船23艘、人力渡船37艘。1998年,全区共有渡口32处,有机动船15艘、人力船18艘。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撤渡建桥工程的实施,区境内农村渡口逐年减少。2008年,全区渡口减少至15处,渡船16艘,其中机动船8艘、人力船8艘。2010年,全区渡口又减少至12处,渡船9艘,其中机动船4艘、人力船5艘。按区域划分,大港头镇1处,碧湖镇6处,岩泉街道2处,黄村乡1处,紫金街道2处。按水系划分,瓯江航道7处,松阴溪2处,水库1处,好溪航道2处。本节择主要渡口简述。
  大港头渡位于大港头镇瓯江边,与大溪北岸保定村通渡。江面一般宽200米,水深4米。1980年以后,改人力渡船为机动渡船。2010年有机动渡船2艘可兼渡运拖拉机,日均渡量1000人次。大港头渡口已50年安全渡运无事故。
  红圩渡位于碧湖镇石牛办事处红圩村瓯江边,与大溪南岸沙溪村通渡。江面一般宽200米,水深5米。1990年以后,改人力渡船为机动渡船。2010年有机动渡船1艘可兼渡运拖拉机,渡工1人,日均渡量500人次。红圩渡口已50年安全渡运无事故。
  开潭渡位于市区东南水路7千米处,与瓯江南岸开潭村通渡。江面一般宽150米,水深5米。2005年开潭电站建成蓄水原渡口淹没,经紫金街道开潭村要求,在原渡口处向岸侧右移重建了新渡口。有机动船1艘,渡工1人,日均渡量500人次。
  黄草鸟渡位于黄李公路K10、沿黄村水库朝北往下500米处,系黄村供水工程水库内,与对岸黄草鸟村通渡。库面宽180~200米,水深10米,有人力铁壳船1艘,船工1人,日均渡量80人次。于2001年黄村水库建成后设渡,专供黄草鸟村群众出行。鉴于彼岸码头离黄草鸟村较远,2007年,省航管局拨款5万元,帮助在对面渡口边建造了一座8.3x4.8米、面积为40平方米的候船亭,为过往群众候船休闲提供了方便。
  “十一五”期间,丽水市莲都区水运交通已完成投资1276万元,其中撤渡建桥项目4个,在建项目1个,计划建设项目1个。由于丽水市莲都区各级切实加强渡口安全管理,已连续创造了25年安全渡运无事故的历史记录,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和生产安全。
  根据《丽水市莲都区公路水运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丽水市莲都区将全面实施“水上康庄工程”,力争与公路康庄工程衔接,提高康庄公路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消除渡运安全隐患,使库区及农村涉渡地区群众的出行条件有明显改善。具体为规划新建库区码头4处,渡埠改造10处,撤渡建桥7处,渡船改造5处,总投资约0.64亿元。
  1990年丽水市莲都区渡口情况1998年丽水市莲都区渡口情况2008年丽水市莲都区渡口情况2010年丽水市莲都区渡口情况第五节撤渡建桥
  1990年以来,为了提高渡口过渡运输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丽水市莲都区逐年有计划地实施了撤渡建桥项目,也有因建公路大桥而撤渡;截至2010年,全区境内共实施了撤渡建桥项目16个,因建公路桥撤渡4个,合计建成大桥长4704.3米,共投入资金20678.6万元。
  1990-2010年丽水市莲都区撤渡建桥情况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流丽水市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
庆元县
相关地名
龙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