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路养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路养护
分类号: U418.1
页数: 10
页码: 171-187
摘要: 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公路养护分专业公路养护、县乡公路养护和通村公路养护三种养护体制。
关键词: 公路养护 养护规划

内容

一、养护体制
  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公路养护分专业公路养护、县乡公路养护和通村公路养护三种养护体制。其中高速公路、国省道、绕城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部分县乡公路等为专业公路养护,由所属高速公路丽水管理处和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公路管理段负责管养,部分县乡公路由区县乡公路管理所负责管养,通村公路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养护,区通村公路管理办公室监管。按此划分具体分工是:
  (一)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市莲都区段(G25长深线金丽段、G1513温丽段)38.895千米、龙丽高速丽水市莲都区段(S33龙丽高速)3.278千米、丽龙高速丽水市莲都区段(G25长深线丽龙高速)26.287千米,共计68.46千米,分别由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管理处和龙丽丽龙高速公路龙丽管理处和丽龙管理处管养。
  (二)莲都境内330国道29.721千米,S222(50)省道10.945千米,S328(53)省道33.412千米,S333(49)省道16.717千米,共计90.795千米(其中省道61.074千米),由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公路管理段管养。
  (三)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县道33条计303.674千米,乡道12条计69.615千米。分别由丽水市莲都区县乡公路管理所和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公路管理段管养。其中:1.丽水市莲都区县乡公路管理所管养县道16条,计152.293千米;乡道9条,计50.31千米;专用道19.853千米;管养里程共计222.456千米。2.市直属公路管理段管养县道17条,计151.381千米;乡道3条,计19.305千米;共计县乡道170.686千米。
  (四)丽水市莲都区境内183条,695.5千米通村公路由所在乡镇(街道)、村负责管养。丽水市莲都区境内通村公路的管养有“一人一路、一人多路、多人一路”等多种承包形式。通过竞标、委托等多种方式落实到人,全区现共有158名沿线村民承包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区通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管养的落实。每年不定期组织,对各乡镇街道通村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定,确定养护补助标准等级给予下拨养护资金。
  二、养护内容
  (一)小修养护
  小修养护是指对现有公路及设施进行保养和对轻微损坏的道路进行修补,使其保持畅通完好的状态。按照路面等级可分为:泥结碎石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小修养护; 按季节可分为:春运养护和雨季养护。小修养护工作分别由市直属公路段和县乡公路管理所所辖的公路站(道班)实施,也是各公路站的日常工作。小修养护经费从正常养护经费中列支。
  1.按路面等级划分的小修养护
  泥结碎石路面养护泥结碎石路面是由磨耗层和保护层两层部分组成。磨耗层经雨水渗透车辆碾压经常会出现波浪、坑洞、车辙及松散、翻浆、磨耗层减落等“病害”。具体养护方法:路面岀现波浪时一般采用铲削、填补的方法,以保持路面完好。出现车辙、松散、磨耗层减落时采取洒水加浆及碾压等措施。岀现道路翻浆时常用的方法是将泥浆挖出回填片石,修补磨耗层。另外修补坑洞是泥结碎石路面养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长期管养工作,公路管养部门总结岀“小洞不补、大洞叫苦”的工作经验,始终坚持“路面无积水、洞不过三天”的养护要求,从而确保了泥结碎石路面安全畅通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如今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国省道和县乡公路泥结碎石路面已逐步消失。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属高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主要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养护和局部的修补,使路面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为此,根据1991年8月交通部工程管理公司发布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检查评定办法》,公路管养部门积极做好公路路面清扫保洁,保持路容整洁、交通标志、标线完整;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保持系统的排水功能;做好冬季冰雪地段的养护,重点是除雪、除冰、防滑;做好公路绿化,路面病害的处理;做好局部路面损坏的修复,路面较大损坏的维修和整治。始终保持水泥混凝土路面整洁、安全、畅通。
  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及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黏结各种石料修筑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面层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及上拌下贯式、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公路管养部门养护一般采取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养护等几种形式。
  预防性养护。即公路管养部门加强日常巡视与检查及小修保养。一旦路面发现坑槽、裂缝、拥包、沉陷、松散、车辙、泛油、波浪、麻点、冻胀、翻浆等病害,立即采取小修保养措施。
  周期性养护。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然要进行(中修),如沥青路面整段铺装,罩面或封面(稀浆封层),沥青路面严重病害处理和整段更换路缘石,整段维修路肩等。
  经常性养护。沥青混凝土路面小修经常性的工作就是补洞,公路管养部门一直把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不断改进修补工艺,以提高效率和稳定修补质量。
  2.按季节划分的小修养护
  春运公路养护春运是指春节期间的运输,一般为春节前15天至节后25天共计40天。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外岀务工者和读书的学生都赶在节前回家与家人团聚,是一年中客流和物流最集中的运输繁忙时期,其间又正值冬春之交,处于雨雪、冰冻天气,加之交通量大,因此,确保春运安全畅通,是公路养护的重中之重。
  春运公路养护可分为预防养护和突击抢修两项工作。每年春运前,公路管养部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及时召开春运工作会议,下发通知。针对气候特点,布置春运工作任务,做到春运道路养护工作思想早动员、物质早准备、任务早落实。对易发生冰冻、雪阻、塌方、滑坡的路段及危桥预先制订应急预案,并事先采取必要的养路措施;同时建立24小时春运值班制度,做到上情及时下达,下情按时上报。春运期间一旦发生公路险情,立即组织春运应急小分队随时突击抢修,确保春运车辆安全通行。
  雨季公路养护雨季是多雨季节。以梅雨季节为中心,一般在每年的2至6月之间。丽水市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每年8至10月间,时受台风袭击,洪暴频发,公路屡遭洪水侵害,水毁十分严重。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公路绝大部分是沿溪依山而建,抗灾能力差,雨季养护, 水毁防治,是公路养护工作的重头戏。
  自1991年以来,公路管养部门在每年雨季,坚持以养好路面为中心,以排水为重点,加强上路巡查,发现问题早处理。同时,对公路桥梁和高护坡、高挡墙以及易塌、易滑坡路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修补路面坑洞,确保路面、路基平整。积极做好公路施工现场长度、宽度、平整度和排水工作,以确保施工路段车辆安全通行。并确保雨季公路路面平整无坑洞、路基无缺口、路肩整洁无长草、边沟无淤积、涵洞无堵塞、桥涵两端无跳车。按照公路专业养护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行雨季公路养护检查评比,以确保雨季路况的稳定。
  水毁工程及时修复,确保公路畅通无阻。丽水市莲都区地处山区,雨季公路毁坏极其严重。据此,公路管养部门针对路面毁坏及小塌方,及时由各公路站自行清理和修复。对工程量较大的水毁工程,则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抢修,做到边编制预算争取经费,边组织力量抢修,尽量减少阻车时间,以确保公路畅通无阻。
  (二)大中修改善工程
  1.大中修工程公路的大修工程,是指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较大损坏处进行全面综合大修,使其恢复到原设计标准,并对原设计等级范围内的公路进行局部改善或个别增建,以提高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大修工程的内容主要有,重新铺筑砂石路面的磨耗层和保护层,按原标准铺设水泥路面及沥青路面翻修、补强及其设施大修、更新等工程项目。
  公路中修工程,是指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处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使其恢复原状的小型工程项目。公路中修主要是对砂石路面、沥青路面的翻修及水泥板块的更换等。
  对公路大中修工作,公路管养部门极为重视,据2003~2008年统计,丽水市莲都区范围县乡公路(农村公路),共完成大中修项目17项,总里程达140.871千米,总投资6768.8万元。其中市直属公路段组织实施的11项,总投资3937.8万元;区交通局组织实施的6项,总投资2831万元。
  2.改善工程公路改善工程常称之为改建工程。公路的改善工程,指的是对公路及其工程设施,因不适应现有交通量载重的需要,分期逐段提高技术等级的公路工程。
  改善工程具体为,对整条或某一段不适应交通发展的道路拓宽改建、弯道改线、降坡、桥梁加宽升高等工程。330国道莲都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按平均日交通量500~1000辆进行设计的,路面使用年限为6年,路面宽度为7~9米,油表处厚度为2.5厘米左右的早期油渣路面。随着改革开放,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该路段难以承受平均日交通量上万台的沉重压力。故此,市公路部门于80年代后期开始对330国道分多期进行拓宽改建为12~15米。其中缙云东渡至塔下段又于1998年由沥青路面改为水泥路面。53省道莲都段,初建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几次改造,但由于原来设计标准低,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量猛增,混合交通现象凸现,通行能力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在省交通厅的关怀和重视下,市、区交通局分别于2001年12月和2004年6月,对该段公路分两期进行了全面改建,使其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
  三、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被列入新建、改建项目,成为道路管养的必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丽水市莲都区各级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对公路绿化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精力。他们一方面紧紧抓住每年“植树节”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和带领公路沿线干部、群众在公路两旁植树;另一方面为使绿色通道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了绿化通道建设管理。具体为增加绿化品种,建立苗木基地,提供树苗、花草;再一方面对公路沿线绿化实行专项专人管理,确保“种一片、活一片、成一片”。与此同时,在创建公路文明样板路活动中,把公路绿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丽水市莲都区境内所有公路都披上绿色的盛装,不仅成为公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使公路达到“洁、畅、绿、美”的要求。
  至1990年,丽水市莲都区公路绿化里程达63千米,其中330国道温寿线莲都段29.65千米,绿化22千米,共栽植乔木5065株,灌木658株,草坪1800平方米;53省道丽浦线莲都段34.5千米,绿化29千米,栽植乔木10866株;50省道龙丽线莲都段33.73千米,绿化10千米,共栽植乔木4646株。县道奚渡至丽阳门段2.89千米,绿化2千米,共栽植乔木1196株。
  1991~2010年,在前些年公路绿化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公路管养部门丽水市直属公路段、丽水市莲都区县乡公路管理所两家单位,更加重视绿化通道建设,一如既往抓好公路两旁绿化工作。其中市直属公路段,共耗资506万元,绿化公路659千米,有的用于补植、新植乔灌木、花草,有的用于边坡绿化。特别是2008年,他们又投资近100多万元,重新打造53省道丽浦线莲都段公路“景观长廊”,使公路绿化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县乡公路管理所,近10年来,共投资99万元,绿化公路223千米,新植、补植乔灌木和植被。截至2010年底,莲都境内高速公路绿化率达到100%,国省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表1-3-1丽水市直属公路段历年绿化情况汇总表1-3-2丽水市莲都区县乡公路管理所历年绿化情况汇总表
  四、文明公路创建
  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反腐败会议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一起抓,促进全省主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公路畅、洁、绿、美的标准,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而作出的重大举措。
  1996~2009年,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丽水市莲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活动,交通、公路、公安、林业、环保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关公路沿线干部、群众大力配合支持,整个创建活动,经过建立组织、宣传发动、制订规划、分步实施等各个阶段。通过14年时间,丽水市莲都区共创建文明样板路国道1条、省道1条和农村公路1条,总里程达95.1千米,占全区公路里程数的20.1%。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不论公路类别,还是数量、总里程,均居全市之首。与此同时,全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文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
  (一)330国道原莲都段创建文明样板路
  1996年,以治理公路“三乱”为宗旨,G330国道原莲都段,全长28千米,起点为丽水与青田交界的风化,终点至丽水与缙云交界的大庭庙桥,途经弯岙、塔下、芦埠、水东、奚渡、开发路、九里、长岗背、岩泉、秋塘、冷水、蒲岸、琯头、大庭庙桥,涉及丽水市莲都区2个街道、2个乡和10个行政村,其中50%以上的路段地辖城乡接合部,情况相当复杂。
  鉴于1996年是首次开展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活动,330国道丽水段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小组,把宣传发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当年4月初开始,出动固定宣传车每周二、四上路来回宣传,共出动宣传车21次,在市广播站宣传50次,张贴省市通知、通告1360份,张贴自制塑料标语1100份,制作大型横幅宣传标语15幅,自办简报4期,在报刊、电台、电视台上宣传样板路建设文章29篇。真正做到创建活动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报上有名、墙上有标语。由于宣传力度大、面广、影响力强,达到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活动,全线发动、全民发动的目的,为创建样板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在创建330国道原莲都段文明建设样板路活动中,交通、公路等部门,紧紧围绕实施意见,真抓实干,共完成油路大修9.06千米;砼路面换板4746平方米;沥青硬路肩9.5千米;全开挖边沟4848米;小路暗沟109米;砼石砌明沟17740米;增设护栏柱1679根;建片石挡土墙2088立方米;挡土墙封顶2000米;新建涵洞9道;路基拓宽2处;修复护栏墩60多座;新增护墙3处;修复涵洞一字头60多只;隧道人行道换板21块。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特别是沿线边沟整治,受到省检查组的一致好评,为稳定和提高今后路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S328(53)省道莲都段创建文明样板路
  2008年,以“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为目标,S328(53)省道莲都段为一级公路(收费公路),是市区通往云、龙、庆及福建省的重要通道。莲都段全长33.74千米,涉及丽水市莲都区的2个街道、2个乡镇和9个行政村,穿过丽水市经济开发区。该公路于2008年被省政府列入文明公路创建路段。在创建活动中,丽水市莲都区创建小组职能部门——市直属公路段,将S328(53)省道莲都段文明创建活动贯穿所有工作当中,念好“六字诀”,实施好“六工程”,合力攻坚,推进文明公路创建。
  一是心系一路,实施好“畅通工程”。共投入895万元,开展了 “创优良、树形象”为主题的S328(53)省道大中修工程建设。念好一个“畅”字,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二是围绕生态,实施好“美化工程”。一方面投入100多万元,将S328(53)省道莲都段打造成“绿色长廊”、“景观长廊”;另一方面在路面大中修工程当中采用新技术——沥青冷再生技术,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念好一个“美”字。
  三是以人为本,实施好“安保工程”。共投入资金70万元,进一步规范S328(53)省道莲都段沿线的标志设置,完善公路安全设施,使创建路段安全设施、标志标线达到规范、清晰、醒目、完好的要求。另一方面全力抓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管理。念好一个“安”字。
  四是突出特色,实施好“文化工程”。在创建活动中做到3个结合,即把创建工作与当地实际结合,把公路文化和绿谷文化有机结合,把文明公路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念好一个“和”字。通过“畅、洁、绿、美、安、优、廉”的文明公路建设,将公路与自然和谐统一,建设服务型公路,大大改善丽水和莲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推进了丽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是稳步推进,实施好“廉政工程”。各参建单位,年初岀台廉政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措施,推进自身队伍健康发展;并突岀重点,紧密联系实际,先后出台《小额工程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程序,同时根据廉政保障工程的各项要求,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的廉政建设责任人,明确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抵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念好一个“廉” 字。
  六是齐心协力,实施好“共建工程”。在创建活动中,一方面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化部门行为为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与财政部门、发改委和创建路段沿线乡镇、公安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并就共建文明公路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创建共建工作机制,落实配套资金,形成合力,推进创建。念好一个“合”字。
  (三)丽和线农村文明公路创建
  2009年,以“打造文明路、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将丽和线33.36千米打造成丽水市首条文明公路。丽和线是丽水市莲都区北部交通大动脉,属二级县道。起点位于联城镇,与桃碧线相接,终点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与缙云县交界的牛岱岭,全长33.36千米,途经联城镇武村、白前、常宅、林宅口,太平乡枫柴、太平、竹舟、长濑、小安,雅溪镇双溪、洪渡、雅里、里东、小桃等2镇1乡14个行政村。是丽水市区连接联城镇、太平乡、雅溪镇的县道公路,同时也是丽水市区通往缙云县、金华市武义县的一条重要通道。沿线村镇人口达4万多,是革命老区。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2009年,丽和线被规划为丽水市首条农村文明公路创建路段。
  丽和线农村文明公路创建,是一件惠民、利民、富民的“民心工程”。从年初规划确立开始,在市、区、乡三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沿线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创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穿便民惠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经济实用、生态和谐、长效管理的创建理念,在畅通、安全、生态、美化、文化上做足文章,努力提高路况质量,优化公路环境,提升综合品质,丰富文化内涵,在和谐创建中求实效、寻突破、促创新、谋特色。
  在创建过程中,为了真正实现丽和线“畅、洁、绿、美、安、优、廉”的目标,公路部门花了许多“巧心思”。主要内容为:(1)路政整治方面:共拆除违章房屋210平方米;临时棚1030平方米;厕所2处,101平方米;非公路标志牌17块,205平方米;清理堆积物、种植物10880立方米;电线杆52根;饮用水管道500多米。(2)公路改建方面:对部分路基边坡采用挡土墙加固,边沟进行改造;对全线沥青路面加铺面层、水泥路面破坏进行修复;对全线土路肩进行硬化,增设钢质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更换标志标线;对全线路肩和边沟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砌挡土墙4150立方米;改造片石混凝土边沟5158立方米;铺筑沥青路面63490平方米,水泥路面2630平方米,硬路肩24900平方米;增设钢质护栏17400米,钢筋混凝土护栏640米,标志牌149块,标线10770平方米;绿化公路28560平方米;置设宣传字画35幅,1610平方米,共投入专项资金1002.14万元,于年底通过省、市两级验收。
  丽和线通过农村文明公路创建,最终实现了“畅、安、舒、绿、美、谐”、“五型公路”的品位目标。不仅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农村文明公路.而且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