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省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6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国省道
分类号: U412.1
页数: 5
页码: 31-35
摘要: 国道即国家干线公路,是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经济、政治意义的干线公路。
关键词: 国道 省道

内容

一、国道
  国道即国家干线公路,是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经济、政治意义的干线公路。丽水市莲都区境内现有国道一条,即330国道莲都段,全长29.721千米。
  温(州)寿(昌)公路(简称温寿线,编号G330),原称金丽温公路,自兰溪市寿昌经金华、永康、缙云、丽水、青田至温州,1982年被编号为G330国道,1989年改称温寿线。起点温州西站,终点寿昌。原全长299.65千米。2010年8月,经省公路局GPS重新测量后,全长改为290.894千米。其中丽水市里程130.343千米,桩号为K38+378~ K168+721。
  该国道始建于民国时期,其中缙云至丽水(莲都)路段于民国21年(1932)10月动工,民国23年(1934)11月建成通车。丽水(莲都)至青田路段于民国21年10月开工,民国23年(1934)9月建成。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80年后,330国道经过数次改造。
  330国道莲都段原线路自风化入境,经塔下、水东大桥、奚渡、凉塘、岩泉、冷水、蒲岸、杉树坑至大庭庙桥出境入缙云,全长28千米。其中长岗背至大庭庙桥16.717千米段,后改为49省道(现为S333)0现线路为自莲都与青田交界的风化村入境,经塔下、水东大桥、市区开发路、凉塘、长岗背、铁丁桥(岩泉)、枫树湾、银场、余岭足、雨伞岗、林村、里佳源,至桃花岭隧道口入缙云县,全长29.721千米。桩号为Klll+161~K140+882米。其中水泥路面3.512千米,沥青路面26.209千米。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系山岭重丘二级加宽公路标准。
  330国道丽水市莲都区九里至桃花岭隧道段公路于1996年4月动工兴建,为330国道丽缙复线中的一段,全长19.8千米。该复线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二级加宽,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设计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最大纵坡4.9%,本曲线最小半径110米,桥梁设计荷载汽-20,挂-100。主要构造物有大桥1351.04延米/6座,中桥482.6延米/8座,小桥64延米/4座,隧道4584.3余米/5座,其中1000米以上有3座,采用新辟通往字架桥。长隧道施工主便道共计36千米。是1999年前丽水地区有史以来公路建设地形最复杂、任务最艰巨、投资最大的工程,工程于1997年11月底竣工。
  20世纪90年代后,330国道丽水市莲都区新老线路经过数次改造。其中,1993年投资1926万元建造330国道莲都段冷水隧道,1997年投资584.3748万元,建设330国道丽缙复线,全长27.46千米(莲都段19.8千米),桩号为K0+000~K27+460。1999年投资506.68万元,实施330国道莲都段大修工程,同年还投资241.3658万元,实施330国道莲都段K119~K124水泥路大修和驳坎路肩等工程。2001年投资30.190836万元,实施330国道丽水至缙云段水泥路肩工程,桩号为K129+070~K139+000o2002年投资62万元,对330国道莲都段水泥路面破板进行修复,桩号为K119+500~K124+800,同年又投资37.5万元,修复K120+000~K126+100段水泥路面破板。2005年投资210.7057万元,对330国道莲都段路面进行大修,同时实施塔下隧道降坡工程。2008投资390万元,实施330国道莲都段K127+500~K128+000.K129+994~K131+206等处路面大中修。2009年投资322万元实施330国道莲都段路面沥青纤维封层。2010年投资约30万元,实施330国道丽水收费站完善工程;同年投资94.2万元对330国道莲都段桥头跳车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工程;投资214万元对330国道莲都段K115挡墙塌陷进行修复;投资121.4万元对330国道莲都段边坡进行整治;投资45万元对330国道莲都段沿线实施整治工程。至此,330国道莲都段路面实现了高级、次高级化,为二级公路标准国道。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安全行车提供了重要保障。
  330国道莲缙段改建工程建设起点于丽水市莲都区330国道与绕城公路九里立交桥与分离式交叉口 K122+955处,经蒲岸、东溪、长坑,终点缙云县东渡镇49省道与兰石公路交叉口K147+500处。路线全长23.292千米,其中莲都段约16.453千米,缙云段约6.839千米。全线桥梁总长约10000米/23座(折成单幅计);隧道总长约6175米/5座(折成单幅计),其中原冷水隧道老洞695米左幅隧道利用。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该线路起点至好溪堰段,约2千米结合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速60千米,实施主车道宽16米;其余路段为路基宽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千米,汽车荷载公路I级。项目总投资17.6亿元,其中莲都段10.5亿元,缙云段7.1亿元。该工程于2013年3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
  二、省道
  省道是指具有全省经济、政治意义,连接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公路。截至2010年底,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共有省道3条,计61.074千米。分别为:S328(53)省道丽浦线莲都段33.412千米;S222(50)省道龙丽线莲都段10.945千米;S333(49)省道六东线莲都段16.717千米。
  (一)丽(水)浦(城)公路(简称丽浦线,原称53省道,编号S328)起自丽水市区九里,终点于福建省浦城,途经丽水市莲都区、云和县、龙泉市,具体走向为丽水一桃山大桥一南山一大港头一小顺一云和(走改线)一赤石一安仁一龙泉一八都一上堆一花桥,进入福建境内。原全长224.345千米,其中浙江省境内原长185.05千米。2010年8月,经省公路局GPS重新测量后,全长调整为168.86千米,桩号为K0+000-K168+086,技术等级分别为公路一级和二级标准。
  S328(53)省道始建于民国21年(1932),是丽水市莲都区境内省际的一条重要省道。
  S328(53)省道莲都段起自九里,终止莲都与云和交界的均溪。途经桃山大桥、坪店、张村、沙溪、南山、十八都、大港头等,从均溪村出境入云和县,全长33.740千米,桩号53省道K0+000~K33+740。为一级公路。有桥梁1271.6米/13座。
  该段公路原来路窄、弯多、混合交通情况严重,交通事故频发。1999年10月和2002年6月,交通部门分两期对该路段进行了全面改建。第一期分两段实施:第一段为九里至大洋路口段,长2.24千米,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路基宽度48米,行车道宽度14.8米,设计时速60千米。1999年10月动工,当年12月建成通车,现为丽阳街;第二段为坪店至大港头镇,经张村、水阁、沙溪、联合、南山、十八都,终点为大港头镇(桩号K30+850),长22.45千米。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面宽度单幅12米,双幅24米,双向4车道,行车道宽度2x7.5米。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汽车-20,挂车-100。有大小桥梁9座,路面370千平方米。于1999年10月动工,2001年12月建成通车。第二期为大港头至规溪亭,长2.88千米,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2002年6月动工,2004年6月完工。2001年12月,建成溪口大桥后,丽浦线从市区九里出发可经溪口大桥进入。
  2008年,S328(53)省道丽水市莲都区段33.412千米创建成文明样板路。
  (二)龙(游)丽(水)公路(简称龙丽线,原称50省道,编号S222)
  起自龙游(与兰贺线相接),途经龙游、遂昌、松阳、莲都,原终止丽水桃山,后调整为丽水南山。具体走向为;龙游一溪口一沐尘一北界一新路弯一上江一古市一松阳一象溪一碧湖一桃山(南山),原线路长153.7千米。2010年8月,经省公路局GPS重新测量后,该公路调整为全长132.113千米,其中丽水市里程96.277千米,桩号为K35+836~ K132+113。
  S222(50)省道始建于民国24年(1935),是丽水市莲都区境内通市际的重要一条省道。
  S222(50)省道莲都段终点曾经有过3次调整:1939年10月,丽浦公路全线贯通,终点至上南山与丽浦公路相接,称龙南线。:1990年11月,龙丽线终点调整到丽水市桃山大桥北端,线路自碧湖镇堰后圩入境,经堰头、周巷、三峰、碧湖、石牛、苏港、联城至城区桃山大桥北端,原长33.73千米,桩号为K126+000~K159+730,称龙丽线。2000年浙江省第二次公路普查后,省公路局将龙丽线终点又调整为经碧湖大桥至南山,终点与丽浦线相交,莲都段全长10.945千米,桩号为K121+168~K132+113。其中水泥路面1.405千米,沥青路面9.54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可绿化里程10.945千米,绿化里程9.54千米。有涵洞57道,桥梁462.3米/4座。
  20世纪90年代后,S222(50)省道莲都段曾经过数次改造。1993年,投资432万元对该路段(K126+000~K135+458)9.46千米路基进行拓宽,将原砂石路面改造为沥青碎石路面。1998年投资400万元,将该路段联城桥至碧湖19.3千米砂石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2004~2005年,投资1200万元,对该线路莲都段路面进行大修。2009年投资163万元,实施该路段路面大中修工程。2010年投资427万元,对该线路进行大中修。至此,S222(50)省道莲都段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S222(50)省道莲都段改建工程建设经浙发改函〔2008〕188号文批准建设,已列入2010年省基本建设计划。项目业主为丽水市交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省厅补助及地方自筹。该项目于2010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
  S222(50)省道莲都段公路改建工程是省重点建设工程,也是碧湖平原通往市区的“主动脉”。项目起点为50省道碧湖镇保定村附近,路线基本沿碧湖平原西侧山脚布线,经岚山头、郎奇、港口、苏埠等28个行政村,终点为联城,与丽水市绕城公路西线相接,主线长20.853千米。另建碧湖镇连接线1.108千米和丽水市城北大道连接线5.361千米。建设里程全长27.322千米。工程征用土地122公顷(1829亩),拆迁面积30594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12.02亿元。建设工期36个月。
  该项目主线起点至国师村段4.955千米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路基宽12米;国师村至终点段15.895千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24.5米;城北大道连接线(兼顾城市道路功能)长5.361千米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29.5米;碧湖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12米。
  S222(50)省道莲都段公路改建工程完成后,将碧湖盆地、联城生活区组团与中心城市连为一体,同时,把市区的高速公路和其他干线公路有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将大大推进丽水市城市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对碧湖平原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六(呑)东(渡)公路(简称六东线,原称49省道,编号S333)起点为温州六岙,终点为缙云东渡,途经温州、青田、丽水(莲都)、缙云,原长139.563千米。其中丽水市境内长115.987千米,桩号为K23+567~ K139+563。2010年8月,经省公路局GPS重新测量后,全长为86.089千米。其中丽水市里程62.709千米。此段线路原为330国道,330国道复线(包括丽缙复线和瓯青复线及其延伸线)建成后,复线改称330国道,而此段原330国道于2002年改称49省道。
  S333(49)省道莲都段起自长岗背,终止莲都与缙云交界的大庭庙桥,途经长岗背、岩泉、冷水、蒲岸、杉树坑、琯头等,长16.717千米,桩号为K111+834~K128+551。其中二级公路15.417千米,三级公路1.3千米,可绿化里程16.717千米,已绿化里程16.717千米。有桥梁137.85米/5座,涵洞87道,隧道693.1米/座。全部为水泥路面。该段公路原为330国道丽水段中的一段,于1996年创建成文明样板路。1999~2000年,省公路局投资2131万元,将S333(49)省道丽水至缙云段23.25千米的沥青路面改造为水泥路面。
  经省交通运输厅同意,S333(49)省道莲都段将并入330国道丽缙段予以改造。
  第五节高速公路连接线、绕城公路
  一、丽龙高速公路富岭互通连接线
  丽龙高速公路富岭互通连接线,起点为富岭互通收费广场,路线向东北延展,经富岭街道齐村、大坑口、中堂村等村庄,穿中堂隧道、少微山隧道,终于紫金大桥南端,与绕城公路南线十字交叉。路线全长5.94千米,宽32米。设计时速60千米,系一级公路标准,总投资2.12亿元(市政府出资1.5亿元)。该连接线是在原丽龙高速公路富岭互通连接线基础上加宽建成,工程于2006年8月底开工,2007年12月底建成通车。它是丽水连接南北城的第一条交通要道,是金丽温高速和“两龙”高速通往丽水城区的主通道,也是丽水作为“旅游胜地、休闲之都、摄影之乡”的迎宾大道。建成通车后,可以充分利用绕城公路紫金、塔下大桥的通行能力,对于中心城市的内外交通和东扩区块开发,展示丽水市的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丽水市绕城公路
  丽水市区绕城公路,起点始于溪口大桥桥头,自西南沿瓯江而下,经塔下大桥跨过瓯江,穿过芦埠村随330国道通达火车站广场前,然后沿好溪南岸防洪堤东上,北跨社后特大桥,经长岗背330国道互通立交后,沿白云山脚西进到丽阳殿与中山街北段相交,然后穿过五里亭、花街、周处等村,下穿金丽温高速公路后跨太平港,从太平港西岸南进,经官桥、苏埠等村,再次跨过瓯江,终点到达水阁53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全长26.4千米。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