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道
分类号: K878.4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丽水市莲都区四周环山,道路崎岖。自隋开皇九年设县后,州县道路相继拓辟,逐步形成南通闽北,北达台婺,东引瓯地,西交三衢的大道,境内分支干线大路共27条。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古道

内容

丽水市莲都区四周环山,道路崎岖。自隋开皇九年(589)设县后,州县道路相继拓辟,逐步形成南通闽北,北达台婺,东引瓯地,西交三衢的大道,境内分支干线大路共27条。民国17年(1928)陆军测量局测计全区乡村行道2160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事业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古道被改造为公路,只有部分古道仍保留着少量的原始古迹。
  稽勾古道曾称“古括苍道”,为“瓯括达都会通衢”。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处州(丽水古称)西北至婺州(金华古称)二百六十里”(合118千米)即指此道。古道起自丽水城北门(或称望京门),岀城后,经北廓桥、花街、太平、双溪、西溪、板染、库头、双源,越稽勾岭经武义县通婺州,为瓯括达都会要道,境内长100里。随着历史变迁,交通事业的发展,稽勾古道中北廓桥至林宅口段于1951年改建为四级公路,林宅口至双溪段于1958年改建为等外公路,金竹口至西溪段于1970年改建为四级公路,库头至双源段于1975年1月建成通车。其中林宅口至金竹口段(丽和线莲都段,又称丽雅公路)29.2千米已于2006年被改造为二级公路,成为丽水市莲都区北部山区交通大动脉。西溪至板染段于2007年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目前该段公路所保留的只有板染至库头和双源至青峰岭部分古道。
  括苍古道俗称通京大道。古道起自丽水望京门(又称丽阳门),北偏东行经皇华亭(接官亭),东折至九里,经岩泉、枫树湾、银场、却金馆、高青、大湾、越三望岭、滴水岩、桃花洞入缙云,再入金华,为赴省孔道,境内长60里。北接仙(仙都)缙(缙云)古道,是连接温(州)、处(州)两地的主要通道,瓯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始建于唐末宋初,元代置刘山驿(却金馆)。银场官坑桥头峭壁有清嘉庆九年(1804)浙江巡抚阮元题刻“括苍古道”。随着历史变迁,交通事业的发展,括苍古道中九里至岩泉段早已改建成公路;岩泉至火烧桥段于1997年改建为330丽缙复线,后改为330国道;火烧桥至上新屋、却金馆至雨伞岗也分别于2007、2008年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
  目前括苍古道莲都境内上新屋至却金馆、老鸦矿至桃花洞段保存完好,记录着古道的沧桑,游此古道的驴友逐年增多,却金馆驿站因各级政府重视,逐渐恢复原有的面貌。
  括苍古道丽缙复线位于丽水东北部,起点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坑口村(古代起点岩泉,经灵山寺脚至坑口,此段路后被330国道所代),越坑口岭至大岭行政村(属岩泉街道,古属丽水县银岭乡),经箬后、叶平头、徐宅、徐庄、黄畈、沈村抵三望岭,与括苍古道会合,出桃花洞,去缙云,达省、京。有村民称此条路也为通京大道,也有称括苍古道丽缙复线。
  该古道处于330国道丽缙复线和括苍古道右边,建造年代距今约500来年,因人居渐多成村而建。古道除平坦路段是泥路,上坡下岭均为岩石砌就的梯级路,其中坑口至大岭村的坑口岭路宽2米许,石铺路面宽1米余,路边常年修理。
  据当地村民讲,该古道比括苍古道里程短,仅坑口至大岭村的坑口岭较陡。现在走这条古道的人比走括苍古道的人多,保存也较完整。
  梅田古道自县城至太平30里,与稽勾古道共线,后从太平村沿冯坑源东北行,过枫树岭头,上顺坑岭(俗称百步峻),至梅田村,经皂树、芦村越青塘岭入缙云县。《丽水县志》记载:“梅田山县东四十里,旧为赴缙云官道,乡民立市于此,古驿废址尚存。”该古道境内长65里,梅田村旧置驿立市。随着历史变迁,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北廓桥至太平段于1958年改建为公路,太平至木后段、梅田至葛渡段、葛畈至皂树段、皂树至芦村段分别于2005~2007年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芦村至青塘岭段也于1990年先后改造为农村机耕路。如今只有木后岭脚至葛渡、青塘岭村至青塘岭还陆陆续续保存着古道痕迹,但大部分已不存在。梅田村2008年在村庄整治中开辟了一段约300米长的古道及古井供人们观赏。
  通济古道通济古道分两段:自城西括苍门(又称小水门)起,过外济州桥(也称平政桥),经上水南、垟店、石牛、九龙、碧湖、保定,越界牌入松阳县境的称西道,境内长57里;自保定渡大溪至大港头,经玉溪、均溪人云和县境的称南道,境内长70里。保定村岔道口交步亭刻书立石“南一云和、龙泉、浦城大道;西一松阳、遂昌、南昌大道”,以便分界。随着历史变迁,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民国22年(1933)建成丽云线,25年(1936)建成碧湖至松阳公路,石牛至碧湖于1980年改为公路,后分别改为53省道丽水至云和段、50省道丽水至松阳段。其中53省道丽水至均溪段又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改建为一级公路,50省道碧湖至保定段于1998年先后改建成二级公路。故该古道几乎已全部改为公路,目前只保存前林村齐步凉亭。
  曳岭古道自城北通惠门(又称左渠门)起,经溪口、路湾、白前、张村街、茭坑、木杓坛,过界牌入宣平县境,境内长40里。为明景泰三年(1452)设宣平县后之驿道,一直为处州省城至宣平县驿道。自界牌经周坦、破桥、老竹到曳岭头,计30里,今在丽水市莲都区境内。随着历史变迁,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曳岭古道中联城至周坦段于1964年改造为公路,周坦至老竹段于2000年改造为三级公路,老竹至沙溪段于1998年改造为四级公路,沙溪至曳岭脚(大片)段也于2007年建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至此,曳岭古道大部分被改造为公路,目前尚有高岭及大片至曳岭段保存完好,还能展现古道的风味。
  括瓯古道自城东南行春门(又称厦河门)起,经厦河、中岸、黄府前、金村(今叶村)、高头庵、大土岙至主洞坑过界牌入青田县境。东延温州,境内长25里。随着历史变迁,城市建设扩容和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其中行春门一厦河一中岸被城市扩容,分别建成瓯江防洪堤、丽水污水处理工程;中堂、黄府前段于1987年改建为丽富公路,后于2007年又被改为丽龙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该古道仅保留叶村、大土岙部分旧址。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