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八一三”日寇向淞沪进攻后,杭州告急。12月24日杭州沦陷,以黄绍竑为主席的浙江省政府秉承前主席朱家骅旨意,将丽水地区(处州)作为抗日大后方基地。在省政府迁至永康方岩旋移云和县城的同时,一大批国民党浙江省党政机关、军队、学校、团体及企事业单位迁往丽水地区各县。迁驻丽水县的,在县城与碧湖镇居多,迁移时间先后与年限不一,随着战事发展流动性较大,一般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离开丽水迁回原地。
一批省属机关单位与人员迁驻丽水县后,地处偏僻的丽水县山城、乡镇顿时热闹起来。丽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抗日救亡运动得到空前活跃,并在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给丽水县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而且引得了日寇狂轰滥炸与细菌战,使丽水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国共合作时期,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丽水广大人民依然为保卫国家、守护故土;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商贸经济;积极保障军事战备物资需求,具体帮助外来机关单位、部队、学校等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现根据査阅的史实资料,将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有关机关团体、工交财贸、文教卫生、中央派出机构、军警保安等147个单位先后迁驻丽水县的具体情况辑录如下:
机关团体
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民国27年(1938)1月,一部分迁丽水县城内孔庙,未几,全部从永康县迁丽水县,随迁200多人。
省建设厅厅长伍廷飏。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县城内燧昌路,随迁职工、家属225人。
省审计处处长李文伯。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县碧湖镇中街,后迁瓦窑埠,随迁150多人。
省民政厅厅长阮毅成。下属土地测量总队,民国31年(1942)前后迁丽水县。
省卫生处处长孙序裳。民国31年(1942)6月10日,迁云和县城内中正街1号。在丽水县松坑口村设卫生所。
省粮食管理局(粮政局)局长徐桴。民国31年(1942)5月22日,迁丽水县城内凤山门。
省地政局局长洪季川。杭州沦陷后迁丽水县。
省合作工作总队部总队长袁吉。属省建设厅。民国28—29年(1939—1940),驻丽水县燧昌火柴公司。后撤销。
省军民合作指导处处长冯紫岗、张锡昌。民国33年(1944)8月28日,从丽水县碧湖镇迁龙泉县城中山路。在丽水县碧湖镇设办事处。
省战时物产调整处处长伍廷飏(兼)。民国27年(1938)2月,在丽水成立。驻丽水县城。与建设厅合署办公。
省合作社物品供销处驻丽水县。
省盐务管理局局长倪觉民。在丽水县设分局。
两浙(浙东、浙西)盐务管理局局长倪灏森、副局长陆润生。英国人司斐生为顾问。随迁700多人(其中盐警中队200人)。民国31年(1942)初,迁龙泉县金沙寺。在丽水县城东路9号设分局。
省粮食增产督导团总督导伍廷飏(兼)。民国30年(1941)4月12日,在丽水县成立。
省交通管理处处长伍廷飏(兼)。民国27年(1938)1月一民国31年(1942)6月迁丽水县碧湖镇。
省驿运管理处处长杨树松。民国29年(1940)冬,迁丽水县城内。与省水陆联运管理处合署办公。
省公路管理局局长沈景初。杭州沦陷后迁丽水县城内丽阳门外。
省水陆联运管理处民国29年(1940)冬,迁丽水县城。与省驿运管理处合署合办。
省战时卷烟管理处民国27年(1938)10月,由省战时卷烟公卖处改建。驻丽水县城。
浙江邮政管理局办事处主任何幼村。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曾一度迁丽水县碧湖镇,随迁职工家属约700人。
浙江省电话局局长赵曾珏。杭州沦陷后迁建德县,后迁丽水县城太平坊。
省图书杂志审查处处长先后为郑杰、许绍棣(兼)、陈贻荪。民国31年(1942)5月,迁丽水县碧湖镇。6月30日迁龙泉县。民国33年(1944)8月1日,迁回丽水县碧湖镇。
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长黄绍竑(兼)。民国28年(1939)5月一民国34年(1945), 驻丽水县碧湖镇汤坟村。
省战时政治工作人员训练团团长黄绍竑(兼),实际负责人陈希豪。民国27年(1938)2月在丽水县碧湖镇成立,学员500多人,7月并入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
省战时青年工作训练团团长黄绍竑(兼),实际负责人陈希豪。民国27年(1938)2月在丽水县碧湖镇成立,学员1500多人,7月并入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
省农业改进所所长莫定森。人员400余。民国27年(1938),迁丽水县碧湖镇创办有机化肥厂。后迁松阳县,在丽水县设林场和碧湖畜牧场。
浙江高等法院院长郑文礼。民国30年(1941),迁松阳县。在丽水县设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丽水临时庭。三民主义青年团浙江支团干事长宣铁吾。民国28年(1939)9月,成立三青团浙江支部筹备处。后迁丽水县碧湖镇。
三青团金华青年招待所主任宣铁吾(兼)。曾迁丽水县。收容战区或沦陷区失学、失业青年。
省妇女会理事长黎沛华。民国31年(1942)7月,迁丽水县碧湖镇。
省商会联合会民国31年(1942)11月,迁丽水县城酱园弄4号。
省属民众联合通讯处民国31年(1942)7月,迁丽水县碧湖镇。
中国童子军浙江省理事会民国31年(1942)6月10日,迁云和县沙溪村22号。在丽水县吕步坑村设教练员训练班。
浙江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万湜思、郑野夫等。驻丽水县。下设“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浙江战时木刻用品社”和“木刻函授班”,编印《木刻半月刊》。第一期函授学员100多人。除浙、闽、赣外,粤、桂、湘、黔、滇等省也有学员报名。
战时碧湖绘画研究会民国28年(1939)冬,由中国青年励志会碧湖区支部组建。驻丽水县碧湖镇。
省合作事业促进会为合作工作者的组织团体。驻丽水县。
省社会事业协进(促进)会民国30年(1941),迁松阳县,后迁丽水县碧湖镇。
省文化界抗战协会民国27年(1938)初,在丽水县成立。
中国文化建设协会浙江分会民国28年(1939),在丽水恢复,许绍棣、胡健中任干事长、评议长。在丽水县万象山新建一座会所,内设会议室、图书室、宿舍等。发展协会会员500余人,利用英士大学、教育厅举办过几次学术讲座,并不定期刊出《会员通讯》。丽水一度沦陷时,万象山会所全部被毁,刊物也停办。
工业财贸
省工业改进所所长陈琮。民国31年(1942)5月31日,从丽水县迁云和县狮山。下设总发行处、工业陈列馆、乡村工业实验区,分驻丽水县等。
省手工业指导所所长赵曾珏(兼)。民国27年(1938)7月16日建立。下设丽水发行处。
浙江省铁工厂厂长黄祝民。民国27年(1938)9月在云和县小顺村建立,原省建设厅民国26年(1937)12月筹建的丽水县大港头铁工厂并入,云和县小顺为第一厂,丽水县坛头嘴为第二厂,玉溪为第三厂,原大港头总厂改为第四厂。分别生产步枪、轻机枪、手榴弹、工作母机、机械零件等。共有职工4000多人(连眷属上万人)。
浙江造纸厂厂长朱有民。民国29年(1940),建于丽水县十八都村。
浙东印刷厂民国27年(1938)3月,建于丽水县。
大东书局浙江印刷分厂厂长姚漱梅。民国29年(1940)初,建于丽水县沙溪村叶家祠堂。专为省地方银行印刷货币和印花税票。为中国农民银行印过一批500元大面额货币,民国31年(1942)底停办。
浙东电力厂厂长赵曾珏(兼)。民国27年(1938)2月建立。在丽水县城、碧湖、大港头等地设分厂。
东南化工厂迁龙泉县水南村。在丽水县吕步坑附设丽水炼油厂。省赈济委员会难民工厂厂长吕公望。民国27年(1938)4月,在永康县创办。曾一度迁丽水县太平乡等地。有100余台木织机,日产纱布数百匹,有女工500余人,附设有多个加工厂,农牧场等。
碧湖化学实验工厂负责人赵曾珏(兼)。迁丽水县碧湖镇(第一工场)。以番薯为原料,生产酒精、酱油。
浙江省化学工厂厂长薛子民。民国28年(1939),迁丽水县堰头村,用遂昌黄铁矿提炼硫酸,有职工500余人。
浙江富民磨粉厂民国27年(1938),迁丽水县碧湖镇下江埠村。
模范榨油厂迁丽水县太平区。后划归乡村工业实验区。
省交通工具制造厂厂长徐震池。民国27年(1938)2月迁丽水县蔡村,8月再迁县头村。有职工155人。修理省交通管理处车辆。
浙江樟脑油厂民国27年(1938),建于丽水县水南村。生产以樟木为原料的樟脑油,代替汽油。在丽水县白口、吴圩设3个分场。
浙江制革厂厂长周永年。民国30年(1941),从温州迁丽水县碧湖镇。
浙江印刷厂厂长杜铁栅。民国27年(1938)5月,创办于丽水县碧湖镇上赵村。200余工人。
信大印刷厂民国29年(1940)5月,在丽水县白云山脚建立。印刷1分、2分、5分券(横式)法币及有价证券。民国31年(1942)4月,并入浙江印刷厂。
浙光工场民国28年(1939)建于丽水县。以修理汽车为主。民国32年(1943)停办。
白云农场设在丽水县。
丽水城郊印刷厂民国28年(1939)建立。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
丽水纺织示范场民国30年(1941)3月21日,建于丽水县碧湖镇下江埠。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
丽水水南染织厂
丽水水南工具厂
民国28年(1939),建于丽水县。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
民国28年(1939),与温州毓蒙铁工厂合办。毓蒙铁工厂退出后,改为修造部。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
农具制造厂民国27年(1938)7月,建于丽水县碧湖镇。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文化工具制造厂民国28年(1939),建于丽水县。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
植物油灯厂与商人合办。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
机工实验工厂迁丽水县碧湖镇下江埠。原名省手工业指导所面粉厂,民国28年(1939)
9月改建为机工实验工厂。
省电话局修造厂厂长杨章越。曾迁丽水县城虎啸门。有职工60—70人。
省农业改进所有机化肥厂厂长莫定森(兼)。民国28年(1939),迁丽水县采桑村。生产骨灰粉。日军窜丽时停办。
浙江日报社第二印刷厂民国30年(1941)6月,迁丽水县城中山街22号。
黎明印刷厂迁丽水县城内西园庙弄11号。
丽水华昌化学工厂迁丽水县敏河村。提炼汽油、火油等产品。丽水活特锯木厂迁丽水县连河村2号。产标准松杉木料。
船主牌卷烟厂迁丽水县水南村。
瓯江船舶运输司令部民国32年(1943)2月建立。同年9月改称为浙东船舶运输司令部。民国33年(1944)8月撤销。
丽水统益运输处驻丽水县。专营水陆运输。
丽水顺大总公司驻丽水县。为丽水战时交通总枢纽。
丽华运输行驻丽水县城大水门横街。
省贸易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民国31年(1942)11月16日建立。驻云和县长田村,在丽水等县设办事处。
省战时火柴公卖处民国28年(1939)春建于丽水县。
大成庄民国29年(1940),浙江地方银行总行在丽水县成立货物运销处,民国30年 (1941)改名大成庄,总经理徐恩培(兼)。
上海华美大药房民国27年(1938),迁丽水县城继光街41号。在石牛、水南等地设有5座仓库,储备战时药械。
杭州天香楼酒家先后迁丽水县等地。
杭州知味观酒家先后迁丽水县等地。
杭州天真中西菜馆民国29年(1940)4月9日,在丽水县城泗洲楼开张。
杭州高义泰布店迁丽水县。
杭州聚丰园迁丽水县。
浙光旅行社浙江地方银行总行直属企业。民国30年(1941)6月15日在丽水县成立。
浙江省地方银行总行董事长徐桴。民国27年(1938)4月迁丽水县城内三坊口。在厦河门外设沦陷行处账务清理处。职工200多人。民国31年(1942)10月迁云和县。在丽水等县设支行,丽水县碧湖等地设办事处。
浙江省合作金库民国27年(1938)3月先成立筹备处。民国29年(1940)1月在丽水县正式成立。总经理徐渊若。
文教卫生
英士大学初设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许绍棣(兼),后设校长为杜佐周。民国28年(1939)初建于处州中学龙门岭旧址,后建于丽水县三岩寺,初名浙江战时大学,后改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内设工、农、医三学院。校本部和工学院设丽水县三岩寺,医学院设丽水县通惠门,农学院设松阳县白龙川。后在三岩寺增设美术专科,聘潘天寿为专科主任。民国33年(1944)后,由教育部批准改为国立英士大学。
省立湘湖师范学校校长金海观。民国27年(1938)1月10日迁松阳县古市镇广因寺。在丽水县碧湖镇设附属小学。
省立临时联合中学主任委员张印通。民国27年(1938)7月由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初级中学、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女子中学、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嘉兴中学、湖州中学联合组建。迁丽水县碧湖镇三峰村。下设高中、初中、师范部。民国28年(1939)各部独立建校。
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原为省立临时联合中学高中部,校长张印通,后崔东伯继任,民国28年(1939)6月迁碧湖镇。31年春,设会计短训班、普通高中、商业专科等共7个班,学生268人,教职员19人。日军侵犯丽水后迁云和、景宁、青田等地。民国34年(1945)底迁返杭州。
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原为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初中部,校长唐世芳,后为章湘伯、钟伯庸。民国28年(1939)6月迁碧湖镇。借碧湖沈家祠堂、土地堂为校舍。日军侵犯丽水,一度迁景宁。民国34年(1945)12个班级,学生434人,民国35年(1946)2月迁回杭州。
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原为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师范部,址在碧湖三峰村,校长徐旭东。民国31年(1942)、民国33年(1944)日军两次侵犯丽水,学校两度迁景宁桃源。民国34年(1945)普师部6班,学生118人,简师部8班,学生263人,教职员41人。民国35年(1946)2月迁返杭州。
私立武德农工职业学校董事长宣铁吾(兼),校长章乃焕。民国33年(1944)年5月筹建,民国34年(1945)秋开课。校址在丽水县桃山中国植物油厂内。有农科1班,学生39人, 民国35年(1946)春迁碧湖镇三峰村原省立临时联师校址。民国36年(1947)夏迁回杭州湖墅,改名为杭州武德中学。
省立浙东第二临时中学民国31年(1942)春,在宣平普照寺设筹备处。校长查溯生。收容学生200余人,民国33年(1944)4月,高中部设宣平榴溪(今属丽水老竹镇)。民国35年 (1946)春并入省立处州中学,学生126人。
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民国31年(1942)9月,浙江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商业专科划出单独建校,校长张之桢。校址在碧湖龙子庙,民国32年(1943)后,先后增设会计科和统计科两个专业。民国35年(1946)1月迁回杭州。
省立金华农业实验学校校长卞贻牟。民国33年(1944)1月迁丽水县。
省立临时联师附属国民教育实验学校主任汤鸿翥。民国27年(1938)8月设立。校址在丽水县碧湖镇上街头叶家祠堂。在碧湖镇三峰村设分部。民国30年(1941)省立五峰小学并入。民国35年(1946)1月迁回杭州。
省立五峰小学民国27年(1938)11月,由永康方岩迁至碧湖镇,校长孙一芬。民国28年(1939)春,有小学班4个,幼稚班1个,民国30年(1941)并入省立临时联合师范附属国民教育实验学校。
浙江省铁工厂子弟小学民国27年(1938)9月,在丽水县大港头建立。
私立武德小学民国32年(1943)9月,迁丽水县桃山。
省第一儿童保育院民国27年(1938)6月,中国妇女慰劳前方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在丽水碧湖镇天妃宫创建临时儿童保育院,院长彭秀惠,收容战区难童百余人。9月,改称浙江省第一儿童保育院,李家应任院长。院童近千名,按年龄分职教班、基教班、幼稚班。中国共产党在院建立支部。民国31年(1942)5月,日军侵犯丽水,一度迁云和县与第二保育院合并。不久迁回着湖。民国33年(1944)迁址平阳。
省立贫儿院省民政厅主管,民国33年(1944)迁至宣平上井村(今老竹畲族镇黄桂村),收容8-17岁难童,有学童200余人。民国34年(1945)秋迁返杭州。
省立图书馆馆长先后为陈训慈、孙延剑(孟晋)。在丽水县设分馆。民国27年(1938)起,在丽水县设图书馆。
省立西湖博物馆馆长董聿茂。始迁丽水县。
东南日报社丽水分社社长胡健中,实际负责人刘湘女。民国31年(1942)5月21日迁丽水县上水南村。
浙江日报社社长严北溟。民国30年(1941)3月在永康县岭张村创刊。民国31年 (1942)暮春迁丽水县城,后迁碧湖镇上赵村。
江南出版合作社负责人潘一尘。民国29年(1940)创办于丽水县。民国31年(1942)停办。
现代英文研究出版社负责人徐葆炎。民国30年(1941)创办于丽水县。民国33年 (1944)停办。
大公出版社负责人王赞侯。民国30年(1941)12月创办于丽水县。
青年读书生活社设在丽水县。
幼幼文化服务社设在丽水县。
省战地救护总队民国27年(1938)初迁丽水县。在天妃宫设诊疗所。是年秋,改名为省医疗防疫总队,在丽水等县设分队。
省卫生处第一辅助医院院长裘造时(兼)。医务人员100余人,病床600个铺位。民国31年(1942)5月迁云和县。抗战胜利后迁丽水县,改名为省立处州医院。
中央派出机构
财政部浙江缉私处处长赵世瑞。民国31年(1942)6月由永康县迁青田县北山乡。在丽水县张村设办事处。民国32年(1943)300多人继迁丽水。民国33年(1944)迁出。
财政部浙江直接税局局长张森。民国28年(1939)春迁丽水县碧湖周巷村。
财政部两浙温处盐务丽水收税局局长赵可森。民国30年(1941)11月4日迁丽水县城隍庙路口。
财政部浙东区货运管理处民国32年(1943)10月3日从丽水县沙溪村迁青田县鹤城镇。分别在丽水等县设运输站。
中国茶叶公司运输部东路运输总站运输队手车大队大队长陈祥亭。先迁丽水县城中山街21号。民国31年(1942)5月30日迁出。
中央赈济委员会浙江办事处主任王希隐。民国27年(1938)迁丽水县碧湖镇,民国31年(1942)7月从丽水县碧湖镇迁出。下属第三救济区永康办事处,同时迁丽水县。
中央医疗防疫队曾迁丽水。
西南干训班主任李默庵(兼)。民国31年(1942)10月一民国33年(1944)7月设在丽水县县头村。系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与英国军事代表团合办的训练特务机构。
军警保安
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部司令李觉。驻丽水县碧湖镇采桑村。
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司令李默庵。民国29年(1940)驻丽水县碧湖镇采桑村。第八十八军军部军长刘嘉澍。先后驻丽水县河边金、松坑口村和城北丽阳殿。陆军第十一师曾驻丽水县城。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师长肖冀勉、周淘漉。驻丽水县。
陆军第七十三师驻丽水县。
陆军七十九师师长殷霖茂。驻丽水县。
陆军(暂编)第十一旅旅长李启蒙。驻丽水县石牛、县头村。由汪伪军改编。
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司令(处长)先后为宣铁吾、竺鸣涛。民国31年(1942)6月14日迁丽水县碧湖镇采桑村,驻周巷、保定、赵村、九龙村一带。
省警察大队大队长俞式。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县碧湖镇魏村,100多人。专训处属各县警察,有学员150多人。民国32年(1943)间,曾迁丽水县城城东路。
省青年铁卫队队长宣铁吾(兼)。驻丽水县碧湖镇沈祠。由宣铁吾亲自组建的青年武装特务组织。
浙江保安二总队曾驻丽水县境内。
浙江保安一团曾驻丽水县境内。
浙江保安二团驻丽水县西溪村。执行“清乡”任务。
浙江保安三团曾驻丽水县大港头。执行“清乡”任务。民国31年(1942)8月曾参加方山岑战斗,抗击日本侵略军。
军委战时新闻检查局浙江新闻检查处处长娄子伦。民国27年(1938)7月迁丽水县碧湖镇,民国33年(1944)9月从丽水县碧湖镇迁出。
军委特种技术浙南训练班主任赵世瑞。曾设在丽水县县头村。
军委陆军突击总队部司令李默庵(兼),副司令胡琦山,具体负责人魏人监。驻丽水县赵村、西溪村。部分武器由美国供给。有英国军官1名、参谋多人的所谓“国际军事组织”。其所属第二营,驻丽水县九龙村。
浙江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直属扩编一、二两个保安独立营驻丽水县境内。1400人。
教导团驻丽水县赵村,有200多人。由余姚游击队改编。约3个月即撤销。
其他
第十一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曾迁丽水。
英国军事代表团驻丽水小组民国31年(1942)10月建于丽水县县头村。团长驻福建省浦城县,副团长驻丽水县。民国33年(1944)7月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