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丽新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24
颗粒名称: 第十节 丽新畲族乡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1382-1383
摘要: 地处丽水城区西部,东与老竹畲族镇接壤,南临高溪乡、联城镇,西与松阳县板桥畲族乡相连,北与武义县三港乡、柳城畲族镇毗邻。位于北纬28°2554"-8°3364",东经119°3651"-119°4356"。辖区面积83.22平方千米,2010年总户数3168户,总人口10042人,其中畲族人口占21.3%。乡政府驻地畎岸村。
关键词: 莲都区 丽新畲族乡

内容

基本概况地处丽水城区西部,东与老竹畲族镇接壤,南临高溪乡、联城镇,西与松阳县板桥畲族乡相连,北与武义县三港乡、柳城畲族镇毗邻。位于北纬28°2554"-8°3364",东经119°3651"-119°4356"。辖区面积83.22平方千米,2010年总户数3168户,总人口10042人,其中畲族人口占21.3%。乡政府驻地畎岸村。
  建制沿革汉时,丽新属松阳县管辖,隋属括苍县,唐、宋、元属丽水县,称懿德乡。明景泰三年(1452)设宣平县后,懿德乡的吾赤口、白岸口、马村、山村、上塘畈、咸宜、黄弄等村归属宣平县,为宣平县崇义区懿德乡。清代,畎岸、黄岭上为丽水县懿德乡二十一都所属,西坑为丽水县元和乡十八都所属。其时,丽新地域分别属两县三乡,两县以咸宜石门洞、马村三路湾的分水沟为界。民国初,畎岸、黄岭上、双坑三个村属丽水县沈青乡,乡公所驻地凤山前村(今联城镇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畎岸、黄岭上、双坑仍为沈青乡所辖。1950年12月,黄岭上、双坑、畎岸村划入宣平县,更为青岸乡,后又称黄岭乡;咸宜、黄弄、上塘畈、山村四个村为宣平县曳岭区新民乡。1956年,撤区并乡,并青岸乡、新和乡、新民乡为清和乡,乡驻地畎岸村。1958年4月,撤宣平县,是年5月,清和乡并入丽水,改名丽新乡。1958年10月,为英雄公社丽新大队,1959年4月,改称为曳岭公社丽新大队,下辖10个生产队。1961年9月,调整公社体制,恢复区建制,丽新为曳岭区丽新人民公社,下辖10个大队。1962年2月,划归武义县,4月复归属丽水县。1983年3月开始,恢复乡建置;同年12月,改丽新公社为丽新乡,下设10个村,1986年1月改丽新乡为丽新畲族乡。辖10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
  农业周边高山环抱,形成独特的小盆地,有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座,10万立方米以下1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9座,山塘160处。有耕地513.73公顷。主要种植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659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6272元, 同比增长10%。
  工业有工业企业16家。以木材加工、小水电、生产建筑用砖为主,2010年工业总产值2813万元。
  林业至2010年,有林业用地6818.8公顷,森林覆盖率99.34%,活立木蓄积量150435立方米,属莲都区木材蓄积量最多的三个乡镇之一。
  文教卫生辖区内有丽新畲族民族小学、丽新卫生院等文教设施。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丽新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