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迁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68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迁徙
分类号: K18
页数: 5
页码: 1342-1346
摘要: 畲族先民在历史上的不断迁徙,主要是逃避战祸、受压迫逃亡、被强制移民、寻找新的开垦地等。唐总章二年(669),唐高宗为“靖边”,派陈政等带兵到潮州、泉州一带镇压畲民,畲民相继逃离迁散。
关键词: 畲族 迁徙

内容

畲族先民在历史上的不断迁徙,主要是逃避战祸、受压迫逃亡、被强制移民、寻找新的开垦地等。唐总章二年(669),唐高宗为“靖边”,派陈政等带兵到潮州、泉州一带镇压畲民,畲民相继逃离迁散。明代,汉、畲民众联合在赣大帽山一带起义,又遭总兵王守仁“三省会兵”所镇压,再次迁徙。明末清初时,北迁的畲民先后到赣中、浙南、浙中和安徽,有的又回迁到广东潮州一带,形成了现今畲族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畲族大量迁入丽水是明末清初,先居住在景宁、云和等县,后分迁丽水、青田、宣平、松阳等县。有据可考的迁入丽水蓝、雷、钟三姓共28支族74批,其中蓝姓15支48批,雷姓9支19批,钟姓4支7批。迁徙形式有:一是支族迁入。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钟氏集洪公率领钟氏支族共28口从福建迁徙至景宁锦岱阳,后经遂昌迁至莲都郑坑村;二是同房兄弟携同迁入。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蓝氏(敬泉、敬华、敬泰、敬连)同房兄弟四人携家人由福建迁徙至云和,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分迁富岭乡(今富岭街道)岙头村和龙江乡(今水阁街道)山根村;三是单家独户迁入。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蓝敬凤由福建罗源塔底迁徙到温州平阳肖山水口村,其长子蓝子张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从平阳肖山水口村迁至莲都北埠后桑村。
  清康熙十年(1671),平阳雷吉恒支族雷士韵从莲都丽新黄家弄迁至遂昌十七都全迪源。至清末,先后迁出的共14支36批。其中雷姓6支23批,蓝姓6支10批,钟姓2支3批。
  畲族入迁丽水情况表
  表34-1-1
  续表34-1-1
  续表34-1-1
  续表34-1-1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蓝敬凤
相关人物
蓝子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