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68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分类号: Z6;G22
页数: 5
页码: 1337-1341
摘要: 《丽水市莲都区志》中对莲都区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发展的相关描述。主要报纸有《处州民国日报》、《诚报》、《丽水民报》等,电视有无线电视、有线电视等。
关键词: 报刊 广播 电视

内容

第一节报刊通讯
  报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9种报纸。
  《处州民国日报》民国20年(1931)夏,由浙江省第二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创办,社址设城内帝师坊,4开2版,发行量500-600份。该报受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民国日报》指导,主要刊登国民党中央社消息。总编辑阙维熙,民国23年(1934)下半年停刊。
  《诚报》民国28年(1939)创办,4开2版,发行量1000份,刊登商业讯息为主,社址驿前街顾宅。主办人张旦辉。
  《丽水民报》民国28(1939)年创办,8开2版,由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主办,社址设县政府内。
  《太平周报》民国28(1939)年创办,16开,不定期,浙江省建设厅特约丽水太平经济试验区主办。中共太平区委书记查铭树(张之清)主编。
  《民生日报》民国29年(1940)2月5日创刊,4开4版,浙江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主办,以“宣传抗日和指导地方经济建设”为主旨,社址设城内通惠里,民国30年(1941)4月停刊。
  《东南日报》(丽水版)民国31年(1942)6月一民国33年(1944)7月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机关报《东南日报》(丽水版)在丽水创办。起因是浙江省政府机关报《浙江日报》因战事迁址丽水,后分撤云和、龙泉。
  《处州日报》民国34年(1945)10月创刊,国民党丽水县党部主办,刊载国民党中央社电讯,社址设城隍庙前。民国36年(1947)12月停刊。
  《浙南日报》民国36年(1947)6月创办,为民营报纸,4开2版,发行人林松文,发行量500—700份社址设城内继光街,民国37年(1948)2月停刊。
  《浙南时报》由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丽水县政府合办,创办时间为民国38年(1949年9月30日止)2月,宣传“战乱建国”。对开2版,社址设府前东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10报纸。
  《时事简讯》1949年6月,中共处属特委创办,为对开2版。
  《工农大众》1949年11月1日,中共浙江省第七地委创办《工农大众》。4开4版,5日刊。社址设继光街,1950年4月停刊。
  《丽水报》1956年4月11日,中共丽水县委机关报《丽水报》创刊,4开4版,1961年2月16日停刊,共出1159期。1958年后改为《丽水日报》。《新丽水报》1969年5月16日,丽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主办的《新丽水报》,创刊,4开4版,1972年3月停刊,共出836期。
  《丽水报》1984年5月1日,中共丽水地委机关报《丽水报》创刊,社址设丽阳路,4开4版,周二、五刊,1987年1月1日改为周二、四、六刊。
  《丽水日报》1989年1月1日将原来的地委机关报《丽水报》,改名为《丽水日报》,发行量为9万份。
  《处州晚扌艮》1993年10月,中共丽水地委将原《处州社会经济报》试改为《处州晚报》,共出报三期,每期八版,1994年元旦正式创刊。2007年12月后,周一至周五每天扩至24版。每期发行量8万份。
  《丽水青年报》1989年6月1日,共青团丽水地委创办旬报《丽水青年报》4开4版,社址设城内中山街。每期发行量2.8万份,2000年并入《丽水日报》,2002年停刊。共发行700余期。
  《丽水广播电视报》1989年11月4日,丽水广播电视总会创办周报《丽水广播电视报》,4开28版,每期发行量达7万份,受众达20多万人。
  《丽水商会报》2004年5月丽水市工商联创办《丽水商报》,次年5月改现名,周报。有专职人员15名,首任总编钭志强,副总编贾本福。单期发行量3万份,已连续出版360余期,累计发行量720余万张。
  刊物
  民国23年(1934),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创办半月刊《校刊》,共创31期。抗日战争时期省级机关及内迁文化,出版机构在丽水出版刊物有《进修》《碧湖》《抗战建设》《浙江工业》《碧湖旬刊》《调整》《浙光》《桐油》《浙江潮》《浙江妇女》《浙江自治》《时事半月刊》《战时青年》《战时中学生》《社教通讯》《合工十日》《乡建通讯》《东南儿童》《浙江建设》《儿童报》《战时木刻》《英大周刊》《浙江教育》《浙江商业》《木刻艺术》等三十余种。地方创办刊物有《动员周刊》《处州旬刊》《抗敌》《非常半月刊》《处州社教》《民众科学》《碧湖人报》及《解放漫画》《抗战画报》《东南木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区级刊物有:《丽水医学》《丽水农业科技》《丽水文学》《丽水师专学报》《语花》《艺术创作与研究》《企管探索》《丽水金融》《教学与民研》《丽水工商报》《处州名联》《中共丽水地委党校学报》等。1992年创办的《今日丽水》是丽水地委主办的重要期刊。每月20日出刊,为全彩色印刷,是(地)市委内部资料,免费赠阅于各县、市、区及乡镇中心村两委,重点企业,丽水籍在外知名人物。(县)区办主要刊物有:1955年11月创刊的16开本《岩泉》,不定期。原名《丽水文艺》,1957年2月改刊名,由业余创刊小组主办,1958年8月停刊,共出四期。文学期刊《莲城》创刊于1977年5月,为16开不定期刊。初名《山花》,由文化馆主办,1981年12月改名。1984年起由文联主办。撤市建区后,该刊物改名为《莲都文艺》,为半年刊。《丽水司法》4开4版,1984年创刊,为不定期刊。1987年停刊,共出50余期,司法局主办。1981年12月,农委创办了,8开4版的《丽水农技》,共出刊163期,先后改由县科委、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4开4版的不定期刊《文化天地》是1989年9月由文化局创办。通讯
  民国时期,本区有通讯组织:一是民国33年(1944)年由潘培鸿组建的虎啸通讯社;二是民国34年(1935)由县三青团组建的东南通讯社;三是民国35年(1946)县党部主办的处声通讯社;四是民国38年(1949年9月30日止)县政府主办的丽铎新闻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委宣传部设通讯干事。1962年5月县委建立《浙江日报》通讯站,次年出刊物《丽水通讯》。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设报道组,1978年更名县委报道组。1988年报道组设《丽水日报》记者站,1982-1990年为各类报刊撰稿1500余篇,先后多次被评为省新闻报道先进集体,5次被评为《丽水日报》先进报道组,2010年有通讯人员220余名。
  第二节广播
  概况民国17年(1928)县政府开始配备无线电收音机。民国25年(1936)县民教馆备有无线电收音机。民国26—31年(1937—1942),省广播电台随省教育厅内迁设址丽水。民国29年(1940)省立处州民教馆配置直流播音机1座,收省电台节目。
  1950年10月县文化馆建立收音站,1952年10月县文化馆建成城关有线广播站,配有五灯电子管收音机1台,50瓦扩大机1台,25瓦高音喇叭2只,至1955年又添置80瓦扩音机1台,增音机1台,城内装置大小喇叭14只。1953年7月开始在农村办广播。
  1956年2月,县广播站成立,年底广播扩展至各区、乡政府所在地,共有喇叭250只,扩音机3台,广播线路借用电话线路。1958年区公所设转播站,喇叭总数达1300只,架设广播专线426千米。1959年全县有转播站8个,扩音机31台,喇叭1500只,广播专用线路800千米,借用电话线路300千米,77%大队通广播。1959—1961年,各区转播站撤销。1964年有线广播逐渐恢复,平原公社建立全县第一个广播放大站。到1966年底,有广播放大站2个,通播生产大队300个,生产队1035个;喇叭入户总数3400只,入户数占全县总户数4.6%。1971年县广播转播台成立。1976年广播放大站38个,生产大队全部通广播。喇叭总数33620只,入户数占全县总户数55%,广播专用线2705千米。1978年9月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1980年改名县广播事业局。1983年开展有线广播四个单项质量达标工作(即县站内主要设备,县至乡镇信号线,全县网路传输和乡镇站广播网质量指标),至1986年达到省定标准。1984年1月改县广播电视站,8月改县广播电视局。是年县广播电视局被评为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1987年11月称市广播电视局。1988年全市喇叭入户44473户,入户率63.4%,村通率100%。
  1995年,市政府拨出专款10万元,用于增添市站设备和网络建设,同年10月,广播站首次购进MD302录音机2台。激光录音机代替磁带录音机,使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上了一个新档次。
  1997年,市政府投入40多万元更新16个乡镇站的机房设备,使其达到部颁乙级指标。其中7个乡镇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共缆传输,提高传输质量。是年,市区至乡镇的广播信号线253.4千米,乡镇以下馈线31131.54千米。全市拥有喇叭52720只。
  1998-2001年,重点抓行政村广播网络整顿工作,做好广播信号线和馈线的维修检修工作。
  2002年,启动老竹镇调频广播试点工作,全区有线广播光缆化迈出了第一步。是年,乡镇广电站的开播率达到100%。
  2003年,发展乡镇调频广播,开展“万户农民听广播”活动,并向边远乡村农户免费赠送1000只调频广播,至次年调频广播发展到66个行政村。2005年,调频广播村又增添350个行政村。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与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建设并顺利开通。2007年,全面完成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
  至2010年,完成314个村级广播站室建设。实现全区广播“村村响”的工作目标。
  节目(县市)区人民广播站早,中,晚播音三次,共7小时30分,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台节目为主。1957年始设自办新闻,专题和文艺节目。1980年开始,自办节目有丽水新闻,丽水生活,农业顾问,体育与卫生,科普园地,文艺等,1983-1984年,增办县乡联办,信息之窗等节目,推出青春岁月和社会之声两档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节目。1984年有通讯员500多人,来稿13400篇。1987年增至15300篇。1988年全省新闻节目抽查评比中获三等奖。至1989年有《玻纤厂抵制回扣索贿》《百名物价卫士上街头》《叶老汉进城办学堂》《他们抓住了“致富藤”》《包老五改聲脾气》等13篇新闻稿获省级好新闻奖。1990年全省新闻节目抽查评比中再获三等奖。是年来稿14340篇,采用7268篇。1979—1992年间,林招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新闻照片80余幅,其中《畲族社员采摘丰收油茶》《广种油菜》《畲乡自来水》在《农民画报》上发表。
  2000-2010年,全区的广播节目进行全新改版。改版后的节目更加贴近民生,并加大横向联办节目的力度,使其更具可听性。新开设的节目有《人间万象》《生活快餐》《警坛十分钟》《妇幼保》等栏目。同时,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新闻作品的水平和质量有大幅提升。有十多件新闻作品在省里获奖:录音访问记《路在脚下——访畲族金花雷芳》,在全省新闻评比中获一等奖。播音员在省级认上获奖4人次,其中获二等奖1人。
  第三节电视
  无线电视1977年9月9日,丽水县第一座米坡电视差转台(10瓦2台)在陈寮山大块尖建成并开始转播浙江一台节目。1979年2月,地区1000瓦电视转播台也在陈寮山建成。丽水县10瓦差转台于1981年5月移至曳岭老竹乌=山,同年10月1日曳岭差转台正式转播。
  1984年3月,省广播电视厅批准丽水县建立县电视台。5月,县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决议建立县电视台。1984年12月19日使用“四频道”在城关镇白蛇弄8号县广播电视局内的临时机房里试播成功。1985年元旦,对外公开试播,同年5月,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建立丽水县电视台。
  1985年,在南明山顶开始电视台主体工程基建。1986年8月,南明山发射机房建成,12月投入使用。省广电厅指配丽水市频道4个,米波4频道,分米波18、30、36频道。1989年1月前,电视台自办节目为4频道,36频道转播中央二台,1992年6月中央二台改为备用频道7频道播出。1987年,市政府决定投资50万元,建立UHFTV,并购置相应的设备和6.2米口径的卫星接收天线。1989年农历大年初一,丽水人民圆了卫星电视之梦。是年,撤销丽水市电视台改为电视转播台。1994年,经省市广电部门的努力,丽水电视台获准恢复。1999年4月,丽水市人民广播站与丽水电视台合并为丽水市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全市建有70多座小口径电视卫星地面收转站,3座小功率电视差转台。
  2002年,投入60多万元,区政府对广播电视的设备进行大规模更新,提高新闻播出质量。2003年自投资金,更新广电设备,改善广播电视新闻中心采,编,播的硬件,初步实现模拟设备向数字化设备的转变。区政府投入150万元资金,不断更新和添置广播电视的设备。
  1985年,组建丽水县电视台,至1994年的4年多时间里,被地区电视台采用的新闻作品600多条,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1994年6月,丽水市电视台恢复,11月间,《丽水新闻》和专题性新闻《莲城报道》重新开播。同时,还开设《点歌台》《下周屏幕》《文化广角》《经济视野》等多个专题栏目。
  2001年10月22日开始,原10分钟的《莲都新闻》改为6分钟的《莲都播报》,从原来每周三档改为每周六档。
  2002年,新闻节目《莲都播报》改送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播出,信号覆盖全市,由原来每周六档增加到每周七档。实现新闻采编、播的数字化。其后,又推出《莲都播报》周日版 ——《走进乡村》《走进社区》两个专题栏目,新闻宣传的容量扩大,质量也得到提升。
  2005年,《莲都播报》实行全新改版,从原来的6分钟增加到8分钟,增加了新闻容量。专题节目《走农村》改为《聚焦莲都》。
  2004年6月,《莲都播报》改为《莲都新闻》。2009年4月,《莲都新闻》和《聚焦莲都》改在丽水电视台文化休闲频道播出,播报时间为10分钟。
  2000年撤市建区后,摄制了《回眸丽水,建设莲都》的专题片,社会新闻《一对“牛车”校门口顶牛八小时》,播出后引起社会的热议。《小偷夜未眠,民警抓现行》,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全区电视新闻作品被上级电视台采用2004年271篇,2010年264篇。历年在参加丽水广播电视政府奖评比中,有4件作品获二等奖,6件作品获三等奖。2005年的专题节目《雷家记事》,参加省财税系统和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省“家、税、情“家庭DV大赛”,荣获第二名。
  有线电视全区的有线电视1990年7月初开通,1994年2月2日动工兴建有线电视网络,7天后,开通播出。1994年5月开始,丽水市有线电视共有12个频道转卫星传送的节目。到2000年11月,市区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5849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终端达8700多户,2000年底,全区12个乡镇31000多户广播电视实现了共缆传输。2002年,全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加速,架通老竹至巨溪、双溪至西溪,丽水至富岭,丽水至黄村等4条电视光缆干线,计88千米。通乡率也由2001年的59%,提高到86%,2003年又新增光缆干线130千米,有线电视入户率也由上年的44%提高到55%,至2010年实现有线光缆“村村通”的工作目标。全区共有有线电视光缆1215千米,用户31000余户。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阙维熙
相关人物
张旦辉
相关人物
查铭树
相关人物
林松文
相关人物
钭志强
相关人物
贾本福
相关人物
潘培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