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49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群众文化
分类号: G249.275.5
页数: 6
页码: 999-1004
摘要: 机构沿革民国2年(1913),设通俗教育讲演所,讲演员5人。民国18年(1929)5月,成立丽水县立民众教育馆,址在城内府前行基,设图书、演讲两部。民国20年(1931)7月,丽水县立民众教育馆被省教育厅指定第十一学区社教辅导机构,设教导、推广、总务等3部。民国22年(1933),县民教馆设民众学校2所、民众阅报处6处、问字代笔处28处。民国32年(1943),分设教导、艺术、生计、总务等4组。民国35年(1946),迁址碧湖镇,解放前夕解散。
关键词: 莲都区 群众文化

内容

第一节群众文化组织
  机构沿革民国2年(1913),设通俗教育讲演所,讲演员5人。民国18年(1929)5月,成立丽水县立民众教育馆,址在城内府前行基,设图书、演讲两部。民国20年(1931)7月,丽水县立民众教育馆被省教育厅指定第十一学区社教辅导机构,设教导、推广、总务等3部。民国22年(1933),县民教馆设民众学校2所、民众阅报处6处、问字代笔处28处。民国32年(1943),分设教导、艺术、生计、总务等4组。民国35年(1946),迁址碧湖镇,解放前夕解散。
  民国27年(1938)6月,省教育厅在碧湖成立“浙江省碧湖社会教育实施区”。民国29年(1940)10月,改为省立处州民众教育馆,址设丽水碧湖。该馆有11名职员,馆长下设教导、艺术、生计、研究辅导、总务5部及乡村实验区。民国31年(1942)11月,因时局影响,迁址云和县。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省立处州民教馆奉令回迁丽水,址设城内万寿宫施教,附设补习中学、民众学校各1座。1949年9月29日,省立处州民教馆增设了艺术股,配备了艺术干部1名,负责开展群众性音乐、戏剧、美术、娱乐活动。民教馆内还设有音乐歌咏队,业余戏曲组、京剧演唱等,馆内还设有娱乐室,供群众每天下午参加娱乐活动,备有象棋、康乐球、乒乓球等可以出借,有专人管理。是年11月20日,丽水军管会接管,改为省立丽水人民文化馆。
  1991年,丽水市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有6个,分别是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剧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有城郊、碧湖、丽云、雅溪、曳岭5个区文化站,乡文化站35个。1992年,丽水市撤区扩乡并镇,5个区文化站撤销,乡镇文化站合并为21个。是年9月,碧湖区文化站升级为丽水市文化馆碧湖分馆。1996年,全局有6个直属事业单位,农村有碧湖文化分馆、8个乡镇文化中心站和13个乡镇文化站。2000年撤地设市建区后,原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合并到市里,丽水市图书馆、博物馆由县级市馆升级为地级市馆,职能划转市文广局。
  2001年9月,下属事业单位有区广电新闻中心、区广电网络传输中心、区文化馆、区电影公司、丽水剧院5个直属部门,农村有碧湖文化分馆和乡镇文化站22个、广电站22个。
  2005年,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5个直属事业单位,有城区、碧湖、大港头、联城、老竹、雅溪、黄村7个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是年,碧湖文化分馆撤销,人员合并到区文化馆。2007年,莲都区文保所成立。2010年8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至此,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事业单位有7个直属部门,7个乡镇(街道)文化广电中心站。
  莲都区文化馆1950年9月,建立丽水县人民文化馆。1952年12月28日,省立丽水人民文化馆因丽水专区于1月19日撤销而并入丽水县人民文化馆。1955年春,迁址天后宫,设美术、音乐舞蹈、图书、文物4组。1969年12月,丽水县文化馆与丽水县越剧团合并为丽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8年6月,恢复丽水县文化馆,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阵地活动、图书室、行政总务6组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1979年7月,图书室撤出文化馆。1980年,撤出县文物管理委员会。1980年11月县文化馆在天后宫门口广场造的新办公楼启用。设排练室、美工室、办公室、小剧场、阅览室,总面积3601.34平方米。1986年3月,丽水撤县建市(县级市),改称丽水市文化馆。1988年有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阵地活动、行政总务等5组,职工20人。1993年8月,丽水市越剧团撤销,并入丽水市文化馆。2000年7月,丽水撤市设区,更名为莲都区文化馆。2000-2005年设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曲文学等辅导部和办公室。2008年8月,因旧城综合改造拆迁,租住市区花园路422号兴业大厦8楼。2006-2010年设办公室、社会文化指导部、社会文化活动部、文化艺术培训部。截至2010年12月,文化馆在编干部职工37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4人、中级21人。2005年,潜国平馆长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2年,丽水县文化馆被评为省城市(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1990年、1994年,分别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群文工作先进集体。1990—1991年,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一级文化馆。1993年,被文化部授予“标准文化馆”。1993年、1996年、1999年,均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特级文化馆。
  碧湖分馆1952年4月,建碧湖文化站,1987年迁址新大楼,面积为720平方米。1992年9月,撤区站升为丽水市文化馆碧湖分馆,设文学戏曲、美术书法、音乐舞蹈3组,有文学、摄影、美术、舞蹈、戏剧干部共6人。2000年,改称莲都区文化馆碧湖分馆。2005年,撤销碧湖分馆,有关人员合并至区文化馆。
  基层文化站民国22年(1933)区级民教馆纷纷建立,设施不断完善。建有岩泉(二区)、沙溪(三区)、碧湖(四区)、太平(五区)等4个区立民教馆,其中二区岩泉设有民校2所,民众阅报处3处,问字代笔处20处;三区沙溪设有民校2所,民众阅报处2处,问字代笔处40处;四区碧湖设有民校3所,民众阅报处4处,问字代笔处52处;五区太平设有民校4所,民众阅报处4处,问字代笔处46处。
  1952年4月,在碧湖区首建文化站,1958年,有丽云、雅溪、梅源、碧湖、沙湾、信孝(民办)、城关镇(民办)等7个区文化站,16个乡民办文化站。1961年,存丽东、碧湖、沙湾等3个区文化站,余均停办。1964年,恢复区、公社文化站。碧湖、雅溪为公办区文化站,另建丽云、曳岭、青林、富岭、平原、城关镇民办文化站。“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文化站停办。1972年,碧湖、丽云、雅溪、曳岭等区文化站恢复。1979年,设城郊区文化站。1980年,恢复城关镇文化站,是年恢复15个公社文化站,1982—1984年,恢复乡文化站19个。1986年,张村街乡文化站被评为省先进乡文化站。1990年,有区文化站5个,乡文化站34个,有文化员42人。1990年,全省首次文化站考评定级,获一级站7个、二级站17个。1992年,城郊、碧湖、丽云、雅溪、曳岭5个区文化站撤销,乡镇文化站合并为21个。1996年,有8个乡镇文化中心站和13个乡镇文化站。2004年12月,在城区、碧湖、大港头、老竹、雅溪、联城、黄村建立7个文化广电中心站,原有乡镇文化站人员整合到中心站。2005年以后,根据省文化厅有关要求,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至2010年,莲都区有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包括水阁、富岭)。2009年,在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定中,获一级站1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8个。农村俱乐部1950年,城关农民协会成立农民俱乐部。1953年,全县农村俱乐部5个,1956年91个,1986年农村重点俱乐部70个。1987年,城关镇丽东村俱乐部被评为省十个红星青年民兵之家之一,并得到中国文化报的表彰和肯定。1988年,丽东村、灯塔村、魏村、上黄村等俱乐部先后被南京军区、省军区、省文化厅评为省先进俱乐部、先进青年民兵之家。
  农村文化中心1980年,创办石牛、碧湖农村文化中心。1982年,崇义乡文化中心被评为省先进农村文化中心。1987—1990年,有水东、南源、西溪、双溪、碧湖等农村文化中心13个。2010年,全区有乡镇、街道文化广电中心7个,从业人员120多人。
  事业单位改革2004年,莲都区实施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有22个乡镇文化站和22个乡镇广电站按照所属工委整合为7个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作为区文广局设在乡镇(街道)的机构,为独立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人权、事权由区文广局主管,所在乡镇(街道)协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了“条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2007年8月,丽水经济开发区的文化广电及广电设施管理与维护,由莲都区负责。是月,莲都区辖区(含水阁开发区范围)文化市场的娱乐场所和营业性演出的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由区文广新局行使,在市文广出版局审批窗口增设区文广新局审批受理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职能仍由市局承担。2009年2月,富岭街道的文化广电、群众体育工作及广电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仍由莲都区负责。
  第二节群众文化建设
  文化工程建设
  东海文化明珠工程1995年初,启动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为“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六部门在全省联合组织实施的基层文化建设工程。至2010年末,共创建富岭、碧湖、黄村、高溪、仙渡5个省级“东海文化明珠”。
  山花工程1996年3月,丽水地委、行署为“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配套推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自1996年起由丽水地区文化局组织实施,以乡镇为创建单位,从文化设施建设、特色文化活动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五个方面设立标准,达到有关标准的乡镇,由丽水地区行署授予“丽水地区山花乡镇”称号。1997年9月3日,丽水市政府在碧湖镇召开“山花工程”建设大会,全面启动。至2010年12月,有大港头镇、丽新乡、峰源乡、老竹镇、联城街道、富岭街道、黄村乡、碧湖镇、雅溪镇、仙渡乡、紫金街道、高溪乡12个市级“山花工程”乡镇。
  文化示范村(社区)2008年,启动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建设。省文化厅、市、区相关部门从“文化工作重视、文化场所齐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制度规范、文化队伍健全”五方面设立标准,达到标准的评为省、市、区级文化示范村(社区)。至2010年12月,有3个省级文化示范村,2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6个市级文化示范村,有65户省级文化示范户,48户市级文化示范户。
  特色文化品牌
  “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歌会由老竹镇、丽新乡,松阳县板桥乡,武义县柳城镇等4个毗连畲族乡镇共同联合创办。1994年初,4个乡镇在老竹镇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各取4个乡镇名称中的一个字,即“竹柳新桥”为畲族三月三歌会品名,打造畲乡文化品牌,将畲族三月三节作为歌会活动日。活动时间为一个白天一个晚上。以乡镇为单位组建歌会代表队,规定畲族男女歌手8—10人,身穿民族服饰,保持民族特色,体现民族形象。节日以纪念祖先为主题,活动形式主要是唱山歌,对山歌,以歌代言。1994年4月13日,在老竹畲族镇举行首届“竹柳新桥”三月三畲乡歌会,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17届。
  “欢乐莲城”莲都区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创办于2004年,由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莲都区人民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以丰富乡村(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按照体现群众性、艺术性、思想性的要求,坚持娱乐与教育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而举办的乡村(社区)文化活动。
  2004年11月12日—12月27日举办首届莲都区乡村文化艺术节。2005年,举办“欢乐莲城”百场文艺演出进社区和“莲都之韵”文艺会演,共演出19场。2006年,举办“走进新农村”莲都区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节。2007年,举办第二届“欢乐莲城社区文化艺术节”,其间共组织文艺演出40场,社区文艺会演17场,节目528个,参演人数2100人,观众达28000人,送电影进社区205场,观众56000人。2008年,举办“欢乐莲城”莲都区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历时近一年,共演出100余场。2009年,举办“欢乐莲城”莲都区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共组织文艺演出40场,观众26000余人。2010年,举办“欢乐莲城”第四届乡村文化艺术节、“欢乐莲城”历届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至2010年,共举办7届。
  “竹柳新桥”三月三老竹畲族镇畲族歌会(2012年摄)
  2007年第二届“欢乐莲城”社区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在纳爱斯广场举行
  丽水机关业余话剧团公演“西望长安”演职员合影(摄于1956年10月)2008年8月8日,莲都区举行迎奥运万人健步走活动
  “天天乐”文体广场创办于2008年。是年12月,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体局联合在丽阳社区东苑小区举行“天天乐”文体广场启动暨首批活动点专用设备捐赠仪式,为11个规模较大、人员较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体广场活动点赠送了专用设备。至2010年底,共建成60个活动点,每个活动点都设有音箱、功放、DVD、话筒等专用设备。“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现已成为莲都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之一。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949年11月,成立丽水县人民文化馆业余文工团。11月21日祝贺丽水总工会筹委会成立时,在东岳戏院演出京剧《桃花扇》。1950年,丽水县人民文化馆业余文工团赴缙云县、碧湖镇、大港头村演出《三世仇》。国庆节期间,在东岳戏院演出越剧《牛郎织女》,京剧《关公爷整周仓》《草船借箭》,歌剧《农村曲》。1951年3月8日,举行各区优秀剧团大会演,有《劝妻》《夫妻和睦》《穷人翻身》《报仇雪耻》等。1953年,丽水县文化馆举行丽水县第一次农村业余剧团大会演。1956年,丽水县文化馆工人业余剧团演出大型话剧《西望长安》。1959年国庆十周年,举办大型“丽水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伟大成就展览”。1963年,丽水县农村俱乐部业余戏剧会演,大港头俱乐部的《瞻前顾后》,老竹俱乐部的 《不要忘记过去》等参演。1964—1965年,丽水县农村俱乐部文艺调演,有张村街俱乐部《治水》、水东村俱乐部《晒场风情》、资福村俱乐部《自制乐器顶呱呱》《天外天》《寻牛》《蚕桑姑娘》《俱乐部真正好》等节目。1968年、1974年,丽水县农村俱乐部会演,有《一排毛竹》《饮水思源》《拖拉机进山来》《山村售货员》等。
  1981年、1983年,丽水县举行二届农村俱乐部文艺会演,有古装戏《八百两》和《小巷春风》《渡口一船话》等。1984年元宵节,在丽水城区举行大型灯会活动。1985—1986年,丽水县文化馆举办二届丽水越剧大奖赛。1987年春节,举行6个区镇200余名文艺骨干参加的全市群众文艺创作节目会演。
  1991年12月10日,在大港头镇举行丽水市社会主义教育文艺会演,有《浓浓的米酒》《黄昏颂》《歌唱英雄周丽平》《四大嫂夸老公》等15个节目。1994年5月3—12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在市文化馆小剧场联合主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文艺演出,共15场,观众约20000余人。1995年8月,市文化局、市文化馆在丽水体育馆联合主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文艺演出,演员650多人,是有史以来的规模大、参演人数多、效果好的一次大型演出活动。1999年12月7日,举办中国第四届摄影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参演人数1500余人。
  2002年,区文化广播电视局策划了首届中国丽水绿色食品节开幕式暨“正达之夜”大型文艺晚会,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主持、著名歌唱家刘欢、孙悦等演岀。2005年8月30日,举办“莲都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群众歌咏大会”。是年9月21日,承办首届市运会开幕式“启运风采”大型广场文艺演出,1500多人参演。2010年,组织民间灯队元宵节传统文化活动、元宵节“戏剧票友”演唱会、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莲都区优秀文体团队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
  1956年,匈牙利、波兰等国家歌舞团队到丽水县考察学习省首届民间舞蹈会演节目《踢球赛》,华东出版社出版《踢球赛》单行本在全国发行。1990年3月15日,中日农耕民俗考察团到丽水,参观丽东村。3月16日,赴龙江乡山根畲族村参观畲族农舍,观看该村表演的祭祖舞、欢乐舞、织彩带。3月17日,赴联城乡敏河村参观座谈,并赴新合乡参观通济堰,召开座谈会。1991年8月21日,丽水市文化局组织市文化馆、文化站45人赴福建省建瓯县参观学习。1991年9月21日,上海、日本民俗风情考察团来丽水,22日在观看皂树乡的提线木偶剧团的木偶剧《陈十四》。1992年10月19日,江西省弋阳县文化馆来市文化馆、碧湖分馆参观交流,观看馆办交际舞学习班。1993年3月11日,慈溪市文化馆6人到丽交流,12日到碧湖分馆参观交流。1996年11月15日,上海市南汇县文化馆7人到丽水市文化馆,交流农村文化工作。16日,赴碧湖分馆参观交流。2003年,区文广局与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系,上海市嘉定区安定镇文化广播站、江苏省太仓市广电总台建立友好关系。2007年,组织文化干部,业余文化骨干赴海宁市考察学习。2008年,区领导带领文化干部赴普陀县、宁波市考察创建省文化先进区工作和农村文化工作。是年4月21日,浙江省一类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在莲都召开,到高溪乡参观山根村、高溪村文化活动中心,验收高溪乡 “东海明珠”文化工程。
  2010年,莲都区农村文艺骨干培训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军
相关人物
刘欢
相关人物
孙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