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49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学艺术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16
页码: 983-998
摘要: 民国《丽水县志》艺文卷收录宋代以后的著作书目232种,其中诗文集稿有85种,作者62人。文学、戏剧、民间文艺、曲艺、灯彩、民歌、电影、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群众文化反映出不同时期丽水文化特色。档案工作,珍藏的文物成为丽水历史见证。1999年,丽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2003年,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丽水举办,丽水摄影与国际接轨。2010年,全区文化系统共有下属单位14个,在职人员17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
关键词: 莲都区 文学艺术

内容

第一节文学
  民国《丽水县志》艺文卷收录宋代以后的著作书目232种,其中诗文集稿有85种,作者62人。
  宋代姜特立,居郡城梅山,以其居名集《梅山诗稿》6卷,续集15卷,《杂文诗余》2卷,诗有唐贤风格,在南宋尤为铮铮。其时,还有章良能《嘉林集》、吴思齐《风雨集》《汐社诗集》。元代季仁寿《春谷文集》、陈镒《午溪集》、叶烻《和陶集》、叶浚《石山樵唱集》、僧以假《白云樵唱》。明代吴延恒《愧溪吟稿》《百韵梅花诗》、何镗《翠微阁集》、何焘《青桂轩集》;金文、金忠、金信、金祺、金旅、金禖父子兄弟6人皆以诗文名世。李参《钟山晓霁诗》词华擅名京师。清代钱金生《海槎归咏》、王尚赓《云凫诗钞》、王尚忠《芝庭诗钞》、徐望璋《芸亭诗钞》、张芳年《富山室诗钞》、郑以德《息轩诗》、王宗诰《春晖堂文集》、郑景翘《白云樵诗钞》等诗文均为士林所重。
  民国时期,旅新加坡县人林参天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浓烟》《热瘴》和短篇小说集《余哀》等。抗战时期,省内外文化人汇集丽水,所创作文学作品大多刊发在《东南日报》《浙江日报》及《民生日报》副刊“江风”“笔垒”“谈锋”上,丽水作者沙蒂、绿天发表作品多篇。20世纪50—60年代,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有毛传书小说《新来的售货姑娘和主任》等。出版专集有唐宗龙歌谣《畲民情歌》,民间故事集《神郎与彩姑》。
  1980-1990年,出版文学专著和编著、译著有:唐宗龙长篇小说《铁弓传奇》、民间故事集《三公主的凤冠》,徐联长篇小说《流浪女》《狼国在呼唤》,唐宗龙、叶兆雄中篇小说合集《鬼姑释仇记》,吴广宏短篇小说集《“天使”与“野马”》。吴克裘、叶兆雄人物传记《刘基》,许旭尧古文注释集《唐伯虎三种》,唐宗龙、袁春根合编民间故事集《龙泉水》。县文化局编印的《丽水古代诗词选》《丽水民间故事专辑》《丽水革命斗争专辑》《括苍烽火》《丽水民俗资料》。县文联编印的《金童玉女造莲城》。吴茴萱译埃及长篇小说《初恋岁月》(系合作)、阿尔及利亚中篇小说《南风》等。1980—1990年,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获奖的中篇小说40多篇,短篇小说70多篇,小小说30多篇,诗歌150多首,报告文学30多篇,散文100多篇,儿童文学30多篇,童话、寓言120多篇,文学理论、随笔30多篇,中篇评话1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小说:阙迪伟中篇《莽莽丛林》《好佬》,马新川中篇《云遮月》《月水》,蔡剑青短篇《红窑》。散文:袁春根《瓯江帆影》《花神》,毛传书《求医记》《畲乡行》,叶剑平《家乡的果园》。评论有:吴刚戟《文艺创作自由论》。
  1991-2010年出版的主要文学著作有:吴刚戟散文集《括苍情缘》《万象艺文录》《漂流在瓯江》《地方传说与风俗》;毛传书的《传书散文》《吾乡吾土》《三千里寻医记》;周智飞散文集 《流年浮影》;唐宗龙长篇小说合集《金鞭无敌》、民间故事集《吴越聊斋故事》;叶兆雄散文集 《枫叶如丹》;华富荣散文集《在河之上》;陈宗光报告文学集《壮士魂》、中短篇小說集《醒醒湖》和《瓯江月》等。
  2000年起,阙迪伟、何丽萍、陈宗光、胡晓君、马玮琳、纪江明、叶剑平、李岘闻、叶丽隽、流泉、陶雪亮、许少君、张一成等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钟山》《浙江作家》《西湖》《福建文学》《星火》《黄河诗报》《散文》《散文选刊》《美文》等国内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作品。
  第二节戏曲
  综述
  清乾隆九年(1744)外地新聚堂高腔班社在丽水演出。清中叶后,碧湖一带盛行处州乱弹。同治七年(1868),峰源西坑村有处州乱弹班。光绪年间(1875—1908)碧湖上黄村有处州乱弹林月台班。民国期间,丽水先后有项新玉班、戴玉林班、包玉台班、官文班、何新春班、齐德武班、品玉小山班、新品玉班、均溪科班等20余个处州乱弹班社。清咸丰六年(1856)建木偶戏章堂班,提线木偶戏渐盛。
  民国17年(1928)9月,有莲城京剧科班,招30余人学唱京剧。20世纪20年代初,京剧流行县城。民国25年(1936)越剧流入丽水,嵊县群英、如意、群芳、苏凤等10多个班社先后到丽水演出,此后30余年越剧兴盛不衰。抗战时期,先后建立浙江同乡回乡服务团歌剧社、处州中学抗日剧团、新生平剧研究社、处州民众教育馆剧咏社、丽水青年国剧团、印工剧社、邮工剧社、省合作金库业余剧社、青云票社、省立联中剧团、囿山小学剧团、省儿童保育院剧团等,民国28年(1939)3月各剧团在天后宫举行抗日救亡联合义演。
  1949年11月,省立丽水民众教育馆建人民业余文工团。20世纪50年代初,处州乱弹班社始统称婺剧团。1950年,有农村业余婺剧团、越剧团100多个。在土改反霸斗争中,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三世仇》《王秀鸾》《刘胡兰》《爱国者》等戏剧。1950年9月,丽水省立人民文化馆接收原“新生评剧研究社”,成立京剧研究会,演出了《打渔杀家》《蝴蝶梦》《空城计》《追韩信》等传统戏与《打败美帝野心狼》等现代戏,并为捐募寒衣、救济灾民等进行义演。是月,文化馆接收原宣平“菲菲剧团”。11月,丽水县成立地方戏创作研究小组,是月,菲菲剧团配合婚姻法宣传,演出《罗汉钱》《小女婿》等剧目。1951年1月,县文化馆先后设专职“戏改”干部,管理民间职业剧团。是月,丽水县业余文工团成立。7月,丽水菲菲剧团由私人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11月,丽水召开全县农村剧团团长会议,贯彻农村剧团“业余、资源、小型、多样、为生产为政治服务”的方针。1952年,丽水县委开办为期40天的“艺人速成识字班”。通过学习,丽水菲菲剧团开始用剧本排戏,演出了第一个剧本《闯王进京》。1953年7月,丽水县文化馆的京剧研究会转入工人俱乐部,后成为工人业余京剧队。9月,丽水菲菲剧团经学习整顿,改为丽水县越剧团。至1954年,农村业余剧团有144个。1956年,县机关业余话剧团成立,国庆节连续七天公演老舍多幕话剧《西望长安》。1958年10月,丽水县赤石剧团越剧小戏《满堂红》(徐灯明编)参加温州专区专业、业余剧团会演,获优作奖。1966年9月,丽水县木偶剧团而被迫解散。1969年12月25日,丽水县越剧团与文化馆合并,成立“丽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办宣传队,大演“革命样板戏"。1980年3月4日,丽水县木偶剧团重建,定为半农半艺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的性质,团部设在碧湖镇。1982年,丽水县文化馆成立业余京剧队。1983年,20多个公社、村建有农村半职业性剧团。1985—1987年,进行戏曲普查。2008年,成立莲都区“山花”艺术团。是年,成立莲都区飞飞越剧团。2010年,举办元宵节“戏剧票友”演唱会。
  演出场所
  清末民国初,城乡寺庙、宗祠木石结构戏台(万年台)多至300余座。民国20年(1931)后,鲁班师庙、文昌阁先后改建戏院。
  1949年,东岳宫改建戏院,有座位700个。1951年12月,由省立丽水人民文化馆接管,称人民戏院。1953年,改建为人民剧院,年接待专业剧团20多个,演出近300场。1980年扩建, 有座位1167个(楼座311个)。
  1977年,丽水地区大会堂对外营业,影剧两用,1987年,更名丽水地区文艺会堂,座位1388个。到2010年,各乡镇都建有文化礼堂,乡村文艺演出场所,不少行政村也先后建有文化礼堂和戏台。市区的演出场所也逐渐增多,主要有市大剧院、观音阁戏台等。
  戏曲剧团
  处州乱弹旧称“处州班”,清中叶盛行一时。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昌、云和等县都有班社,以莲都的碧湖一带居多。主要流行于丽水、温州、金华地区,以及江西、福建二省毗邻城乡。早期徽戏和乱弹两种声调混在一起,主要唱调有西皮、二簧、平板、乱弹尖、慢板心、二凡、罗卜子、反调等数种,传统剧目120本,代表作《一把抓》。表演传统特技有耍乐、变脸、甩佛珠、摸烛花、挟卵、滚打、射叉、双龙出水等。木偶剧团莲都的木偶戏由来已久,清末民国初,已盛行,农村有不少的木偶班,农忙务农,农闲活动。木偶戏班人员组织一般是4一8人,所有傀儡行头、乐器道具只有一担箱子,队伍精悍,行动方便。
  丽水市越剧团1950年9月,宣平县“菲菲剧团”归属丽水县人民文化馆管理。1953年9月,丽水菲菲剧团经学习整顿,改为丽水县越剧团。1955年6月,丽水县越剧团办理职业剧团登记手续,转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成立剧团党支部、团委、艺委。1961年10月,丽水县越剧二团(原景宁越剧团,1960年景宁县撤销时改称)撤销建制,并入丽水县越剧团。1969年12月25日,丽水县越剧团与文化馆合并,改名为丽水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8年,丽水县越剧团恢复建制。1988年,考评定级为二等甲级剧团。1990年,有演员35人。1993年8月,实行馆团合并,丽水市越剧团精减人员,保留17人编制,连同财产经费一起并入丽水市文化馆。
  1957年6月18日,丽水越剧团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系统1956年度先进单位。1958年2月,丽水越剧团参加温州专区专业剧团评比,被评为全区优胜红旗单位。10月,《三八妇女炼钢炉》参加省现代戏会演,获剧目奖和演出奖(陈秉均编剧,主要演员叶如琴等)。1980年,《祥林嫂》参加省专业剧团会演,许春生、李晓丽分获青年演员二、三等奖。1982年,参加省“小百花”调演,演员胡建丽获奖。1985年,新编历史故事剧《范进中举》获省第二届戏剧节编剧(赵雪海、耿如皓等)、导演等13项奖,主演耿如盈获演员一等奖、陈小明获演员二等奖、叶金兰获青年演员二等奖、林丽霞获伴唱奖。1989年,《黄花案》获省第四届戏剧节优秀演出、编剧(鲍言白、耿如皓等)导演等10项奖,耿如盈获演员一等奖,朱丽莉获青年演员一等奖。是年,浙江省戏剧中年演员精英大奖赛,耿如盈获最佳演员奖。
  河边金婺剧团初名何新春班,建于民国16年(1927),系由林永定木偶(处州乱弹)班转为人戏班,班主何奎祥(均溪人)。该团早期名角云集,正旦汤吉昌的“矫功”,大花吕逢林的“耍牙”,正生杨德善的“双龙出海”和“轻功”,正生王兰旺的“挟卵”和“滚灯”,小生杨坤茂的“僵尸跌”等。民国23年(1934)更名项新玉班,班主齐德武,主要演员除汤吉昌离班外,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民国29年(1940),存放在大港头天后宫的戏服被日寇飞机掷弹烧毁,戏班因而解散,民国30年(1941)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名河边金婺剧团,先后演出《前后麒麟》《对珠环》等30余本处州乱弹传统剧目。1958年,自编自演现代剧《钢铁元帅升帐》参加温州专区调演,获创作、演出奖。“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散,1976年重建。20世纪80年代后解散。
  碧湖越剧团建于1959年,演员40多人,演出剧目有《哑女告状》《双狮图》等。1966年,改为碧湖延安文艺宣传兵团,不久解散。1979年7月恢复,改碧湖镇文工团。全团演员有17人,乐队5人,其他6人。演出剧目有《沉香扇》《棒打薄情郎》等。1981年5月,改称碧湖区越剧团,全团有36人。是年9月,开始在松阳、遂昌、龙泉和福建浦城、松溪、政和、建瓯等地演出,受到各地群众欢迎。1984年停办。
  保定剧团创建于1949年,团长吕圣望。主要演员有吕朱花、叶秀英、吕一亭等,演出剧目有《半夜鬼星》《双金花》等。在土改、抗美援朝等运动中,还自编自演现代小戏。1956年开始,聘用处州乱弹名艺人杨坤茂为师,剧团从越剧改为乱弹。“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被迫将大部分道具、服装化为灰烬,剧团改为宣传队,以演样板戏为主,兼演相声、表演唱,变为“什锦班”。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由保定大队筹资,添置服装,成立保定大队婺剧团。1982年,改为新合乡婺剧团。
  县木偶剧团1950年,建爱和木偶剧团,1956年改名。剧目有《征东传》《征西传》等80余本。1964年,改一人提线为多人提线,男女分演,小木偶改为大木偶,演出《金沙江畔》《琼花》等现代剧。1965年,参加丽水专区木偶戏会演,获演出二等奖。“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演。1966年9月解散。1980年恢复,归县文化馆管理。1991年停办。
  作品
  20世纪60—80年代阙文与人合作改编、创作或执导影视文学剧本有《冼星海》《寒夜》《贺龙传奇》等,其中《冼星海》《寒夜》获1983年第3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证书。1980年, 尚毅的越剧现代小戏《公爱馄饨婆爱面》获省调演创作奖。1981年,越剧现代小戏《冒尖户的亲事》获省调演创作三等奖;吴纳德、孙金田的婺剧小戏《八百两》获省现代剧创作调演优秀节目奖。1984年,袁春根、吴广宏电影文学剧本《山野的风》获省优秀电视剧奖。1985年,李潮波、叶兆雄畲族神话越剧《三公主》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团结奖。1991年,唐宗龙电视剧文学本《畲山铁弓缘》、宋知非小戏《雨啊,你下吧》获省现代戏调演剧本二等奖。2003年,陈良良小品《扶贫》在中国戏协《小品、小剧本创作园地》刊物上发表。2009年,陈小明的小品《农村就是我的家》《看你怎么赖》和叶晓玲的小品《创意宾馆》都获得国家和省里褒奖。2010年,全区37名文艺工作者创作小品、歌曲、曲艺等作品47件。全年,小品、音乐、舞蹈、摄影、论文等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种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有75件,其中国家级13件,省级19件。
  若干年莲都区(丽水县市)戏剧小品获奖情况一览表
  表26—1—1续表26—1—1
  第三节民间文艺
  1986年,在丽水市民间文学作品集成中,被省选用的民间美术作品132件,民间歌曲30多首,民间器乐曲31首。民间文学作品获鲁迅基金奖2篇。1987年,丽水市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工作,共有500多人参加普查,收集民间故事约3000多个、歌谣约640首、谚语约4000多条。1988年,丽水市共征集到丽水民间器乐曲68首,其中汉族有“将军令”“大号一杆枪”“柳条经”等25首,道教音乐28首,畲族有“毛头底”“双开门”“十香”等14首,道教音乐全部被省、地区集成采用,并编有《丽水市民间器乐集成》;丽水民间曲艺集成共征集到丽水鼓词《斩韩信》等44首、丽水民间弹唱《西湖十景》等3首,共47首,并编成《丽水民间曲艺音乐集成》,其中6首被省集成采用;民间美术集成征集到民间刺绣、雕刻、畲族头饰、剪纸等民间工艺600余件,其中刺绣、畲族头饰等300余件被省集成采用;民间舞蹈集成共征集到“观音乐茶”“道士舞”等丽水民间舞蹈8个。1989年8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丽水市卷)》三套集成编成,共收集故事390篇,歌谣131首,谚语739条,计70余万字。
  2003年,挖掘整理泄川乡岱后采茶灯,并在泄川乡建立传承基地。2006年,完成22个乡镇(街道)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对9个造型艺术和13个表演艺术进行了登记。2004年,莲都区文广局承办中国丽水摄影文化节开幕式《古韵遗风》大型民间文艺踩街活动。2005年,组织参加了中国丽水摄影文化节《龙腾狮舞闹莲城》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及踩街活动,获2金1银4铜和组织工作一等奖。2007年,莲都区开展民间文艺普査,共普查到民族民间造型艺术10类,共148件,民间表演艺术3类,共39项,民族、民间、生活习俗、历史发展的实物25件,民间传统文艺制作9项,民族民间代表性民俗事项5项。2008年1月,莲都区被确定为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畲族三月三”保护基地之一。是年,莲都区开展“非遗”普查,共收录代表性项目2652项,编印乡镇街道卷17卷。2009年,莲都区被评为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组织开展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评选活动,莲都区有9人获此殊荣。2010年,选送岱后采茶灯、灵山舞狮、碧湖旱船、碧湖布龙、太平布龙、峰源跑马灯参加丽水国际生态经济博展会传统艺术踩街活动,荣获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曲艺
  获奖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09年,在省级以上表演或获奖的曲艺节目有:
  1962—1991年,傅淮润创作的快板《李双双》参加1962年省幻灯表演,说唱《新风赞》参加1973年全省电影会议汇报演出;道情《狠打四人帮》参加1976年省幻灯调演和全省电影会议汇报演出;快板《喜盈门》参加1980年省调演;鼓词《娘舅乱点鸳鸯谱》参加1985年省、地幻灯调演获优秀奖;说唱《英魂曲》参加1991年省幻灯调演获二等奖。1966年,徐庆元温州道情《艰苦创业办林场》参加省文艺调演。1989年,薛加炎相声《育苗》参加全省相声大会串。1994年,表演唱《四大嫂夸老公》获全国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创作节目评比为优秀创作奖(李潮波词、朱闽江曲、王晓津、卢满闺等四人表演)。2000年,温从美表演唱《五个婆婆乐悠悠》获省“老人节”戏曲比赛创作奖。2001年,潜国平曲、王晓津导演的表演唱《科技兴农新事多》获省第十个科普活动周文艺会演一等奖。同年,陈良良双簧《忏悔录》获省揭批邪教“法轮功”演唱资料征稿比赛二等奖。2002年,陈小明导演的双簧《李半仙的自白》获全省“爱惜生命、健康生活”文艺宣传调演二等奖。2003年,表演唱《凤凰社区喜事多》在全省社区文艺作品演唱大赛中获创作、演唱双金奖(潜国平作曲、王晓津导演、陈小明、吴慧珍、甘丽红、叶金兰、樊秋莹等表演)。
  1954年,纪乐相声《小标题》《中国青年报》刊出。1979年,丽新电影队对口快板《笑表嫂与哭四叔》在《浙江日报》刊出。1982年,唐宗龙中篇评书《铁弓姻缘》在《传奇文学选刊》第二期刊出。
  鼓词民间曲艺以鼓词最为普遍,多为盲艺人用方言说唱,鼓和木夹板配奏。唱腔沉和,节奏自由,艺人可即兴发挥,穿插对白、独白、评述,加强形象化。大本说唱传本有《绿牡丹》《双珠凤》《珍珠塔》等。为佛事演唱的《夫人词》,说唱五代闽中女子陈靖姑学法驱妖故事,城乡流传最广。走街串户说唱的小鼓词(人称“门头曲”)曲目有以勤俭持家、和睦相处为内容的《四季劝》《爹娘劝》《十劝经》和历史小说《断桥相会》《朱买臣》《尼姑还俗》《追韩信》等百多种。1954年,县盲鼓词艺人协会成立,由县文化馆辅导、创作鼓词《翻身小唱》《刘胡兰》《白毛女》《歌唱婚姻法》等为群众喜闻乐听的鼓词。20世纪80年代后,电影、广播、电视日益普及,鼓词听众逐渐减少。2010年,莲都鼓词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莲花落俗称"十字莲花落”,曲目有《老十字》《新十字》等,多为流落艺人沿门求乞演唱,1-2人搭档,用小竹竿穿铜钱打拍子。
  灯彩
  板龙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用竹蔑扎缚,上糊棉纸,固定在木板上。龙头彩绘,装饰华丽,一般高、长、宽均约2—3米,灯板拴横木,6—8人扛抬。龙身由几十节至百数十节串连成,单节长1.8米;灯体呈拱门形,背尖角形,扎五鳍,内
  峰源乡夏庄村跑马灯(2004年摄)碧湖乡村走马灯(2009年摄)
  联城武村板龙舞(2009年3月摄)
  燃红烛3支,面绘云彩龙鳞;灯板二端凿圆洞带榫木棍,每节1人擎举。龙尾呈弯曲翘起,尾鳍高与龙头齐平,3人擎举。一条大型板龙出游,前导以大号、锣鼓、提灯、引珠。共需青壮者百数十人,闹灯彻夜,加一倍人换班。旧时,元宵灯期(元月初五至十六)汇集城区板龙多至7、8条。武村、青林村板龙素以高长雄伟、娴于舞阵而胜一筹。1950年,元宵节搬运工会板龙首尾长达170节。
  龙灯也称“九节龙",“滚地龙灯”。一般首尾7—9节,每节长1米多,用竹蔑编成圆孔篓形,节中安木柄,节与节用布连接,节距在3米左右。首、尾的形体小于板龙,均1人擎举。舞灯时交叉旋转,变换队形。
  花灯品种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百兽等。旧俗灯市正月十三日,毕集于市,各竞巧胜,十四至十六日众执花灯、车马列队从“夫人神座”巡街,达百、千人。
  走马灯在峰源乡和碧湖镇一
  带盛行,多以少年男女扮饰,身前扎马头,身后扎马尾,载歌载舞,伴以器乐。表演节目有《昭君出塞》等。茶区兴行采茶灯。
  民歌
  1953年,在雅溪革命老区搜集革命民歌3本,有《油菜花开满田黄》《送郎参军》等。1955年、1957年、1984年,3次举行畲族群众赛歌会。1980年,县文化馆民歌搜集小组先后搜集民歌200多首,民间小调、山歌150多首,记录整理70多首。
  民间器乐
  吹打乐在明代流入。常用曲牌有《万年欢》《大号一杆枪》等,迎神赛会等场面一般8—10人,唢呐主奏,中间插有丝竹乐段,打击乐段运用丰富。有时在开始加号筒吹奏,气氛热烈,俗称“闹场”。婚丧喜庆场合一般4一6人,唢呐主奏,加丝竹乐器或锣、鼓、钱,一个曲牌反复或几个曲牌联套。
  丝竹乐曲目有《梅花三弄》《行街回合》《渔家乐》及戏曲曲牌等。主要乐器有笛、二胡、三弦、箫、扬琴等,以笛为主奏。在迎神赛会或节日巡街演奏,俗称“闹街”。
  道教音乐相传始于唐代,演奏于丧事做道场、祈雨、驱鬼镇邪等法事。有碧湖派、城关派和苏港陈村前山派之分。所用乐器有曲笛、扬琴、琵琶、三弦、二胡、钹、鼓、钟、锣、木鱼、竹节板竺。乐曲多达60余首,联成套曲连续演奏。
  第四节电影放映
  民国15年(1926),始在省立第十一中学礼堂放映英国无声电影《五十年代》。民国22年(1933)春,上海英美烟草公司来丽水鲁班师殿售票放映国产无声故事片《阎瑞生》等。民国民国26年(1937),省第八电影施教队在丽水等地放映《民族痛史》《热血忠魂》《台儿庄》等影片。民国27年(1938),省第十一学区教育电影巡回队放映《防毒》等科教影片。民国28年(1939),省教育厅电化教育服务处在碧湖举办电影技术学习班。民国29年(1940)与省立西湖博物馆、省立处州民众教育馆在城区万象山麓设置电影教育固定施教场。是年处州民众教育馆成立电影教育施教队,先后在碧湖、大港头、九龙等处巡回放映。
  1950年4月,郑松桂、倪政新等人集资办丽水人民电影院,址设东岳宫。1951年4月由丽水汽车同业公会叶焕新接办,院址迁三坊口文昌阁。同年,转为公私合营。1953年,在原址新建,改为地方国营人民电影院,面积600平方米,座位750个。1951—1952年,省派出电影队在原丽水专区各县巡回放映。1953年,温州、金华专区有5个电影队长驻原丽水专区放映。1955年,省516电影放映队固定在县,1957年与云和县509电影放映队合并为云丽电影队,1958年改体制,为县电影队、县第二电影队。1958年,并有曳岭区电影队。至1966年,有县电影队4个。1962年8月,成立县电影管理站(1981年3月改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影片上座率以60年代《白毛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最高,《梁山伯与祝英台》连放42场,场无虚席。1971年,黄村、峰源两公社始建社办电影队。至1974年10月,全县各公社均成立电影队。1979年,在中山街新建人民电影院,座位1417个(楼座438个),冷气设备。1971年以后,县剧院、丽水地区大会堂、县工人文化宫相继兼放电影。1986年4月,丽水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名丽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由原来的纯管理型转为管理与经营双重职能。1990年,丽水电影院完成四声道立体声系统改造。2000年,撤地设市建区后,改为莲都区电影公司。2002年
  20世纪50年代的丽水电影院
  20世纪80年代的丽水戏院1982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在联合乡下南山村拍摄电影《女大当婚》
  7月,全省电影院线制改革,区电影公司加入温州雁荡电影院线。2007年5月,莲都区成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2010年,丽水市本级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正式成立。是年,丽水市区有2家电影院:丽水奥斯卡电影院和丽水电影院。
  1981—1985年,省、县拨款公社自筹,建造和改建农村影剧院29个,并建一批村办或个体电影队。期间,碧湖、九龙、大港头等影剧院先后建成。1980—1985年全县放映场次11.8万场,观众1000万人次,放映国产故事片774部,其中,戏曲牌87部,外国片148部,其中香港片26部。1990年,全市有放映单位50个,年放映1.2万场,观众529万人次。1991—2010年,全区放映35毫米电影4000多部,15万场次;观众人数达1600余万人次。
  2006年开始,莲都区积极实施国家计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提出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在广大农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2007年至2010年11月,莲都区电影公司共送电影下乡5749场。
  第五节美术书法
  美术南宋宝祐间(1253—1258)天庆观道士叶文诗善画山水人物。明永乐年间(1403—1424),周元庆工画,尤善松石。弘治间(1488—1505)吕文英以人物画见长,被召为宫廷画师,至今有传世名作《货郎图》、《江村风雨图》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吴慎言擅画梅,笔致清劲,有《墨梅》存世。
  民国4年(1915)阙伊麦秆剪贴画《美国总统威尔逊像》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
  原大的木刻创作《前哨》
  叶元珪著《实用图案盛》
  野夫著《怎样研究木刻》明吕文英《货郎图》4幅
  会”金质奖章。20世纪20年代,王知毫以擅长画菊花闻名,在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毛宾油画在美国旧金山等地展出。吴琨《吹箫引凤》《关羽》等人物画形神兼备,笔法细腻。
  抗战时期,上海、杭州等地美术界人士云集丽水,举办个人画展的著名画家有潘天寿、倪贻德、郑仁山等。民国27年(1938),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丽水分会成立,出版《抗战画报》。民国28—31年(1939—1942),郑野夫、金逢孙、林夫等人发起组织“七七”版画研究会和战时木刻研究社,办版画展览会和木刻函授班,开展浙南抗战木刻运动。编辑《五月纪念木刻集》《木刻丛集》《铁笔集》《抗战门神》《绘画木刻集》等作品出版。发表木刻作品的丽水籍作者有金逢孙、潘仁等。
  1952年、1958年,吕承浩、叶元珪的《小学工艺新教材》《幼儿园美工参考资料》先后出版。1964年第四届全国美展展出木刻家金逢孙作品《归途小憩》《金色山坡》。1980年,18幅作品参加省美协举办瓯江画展。1973年10月,徐君陶中国画《团代会上》入选省、全国美术摄影展览。1987年、1988年,戴必琪的《汉江览眺》、王为琏的《北青萝》载入《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丛书)。1989年,有22幅作品参加国庆四十周年省美展,其中4幅获优秀创作奖。1960—1990年,参加省级以上画展作品130余幅。1987—1991年在丽水举办个人画展的有金逢孙、季从南、朱寿年等。
  1987—1990年,优秀油画作品有:管建新的《儿歌》《山里的秋天》,分别入选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和全国首届油画展。胡委伦的《默默的路》、管建新的《春》获省优秀创作奖,入选全国七届美展。在198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省美术作品展展出的有:吕明哲的《幽谷》,并选送全国展示后送美国展出;林秀明的《黄昏》、苏小安的《远方》。吕明哲的《山里红》参加了1989年浙江省油画研究会静物展。入选全国首届油画精品大展的有7幅:《着古装的女子》《夕阳草垛》《淡淡的路》《阳光下的羊群》《绿》《风景》。1990年,吕明哲的《静寺》入展全国油画精品展。
  1991年1月14日,在文化馆举办“闽、浙、皖”三省美术展,共有140幅国画、水粉画、素描、油画展览。2005年,丽水油画院成立,修建古堰画乡展览馆、处州民俗文物陈列馆、传统农具展示馆。古堰画乡展览馆收藏了美术作品135幅,其中,包括全国知名画家作品14幅、丽水巴比松画派代表作22幅。2006年,古堰画乡展览馆举办2006丽水油画展,并获得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评选的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7年,丽水油画院举办首届古堰画乡艺术沙龙精品油画展。2008年,丽水油画院举办古堰画乡油画企业采风活动、丽水巴比松风景油画展及中国知名油画家古堰画乡写生创作系列活动。2009年,丽水油画院举办丽水、金华、衢州三地油画家写生创作活动。1991—2010年,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展出的优秀油画作品有:吕明哲的《乡校》《乡原》《故乡》等23幅,张健的《田园赋》《山魂》《在水一方》等6幅。
  书法宋代,王信书崇米芾,以礼部尚书出使金国,金人宝之。明礼部侍郎吴政,善书法,有宋孝宗《赐詹騤诗拓及詹,騤谢表》题跋存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嘉庆初,王惟球工书能篆刻。清末,许一钧工隶书,不拘成法,自成风格;季培各体都能,尤以行书最精;郑景崇行草亦婉畅多姿。民国,端木彧精行书,万文周篆、隶、行、草皆入规范,尤工小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钢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毛笔书法艺术处于低谷。20世纪80年代始,书法艺术得到重视和发展。1982年,林湘、万树声书法作品参加四川、浙江书法篆刻作品展览。1987年,苏健、毛峻巍的作品被收入《钢笔书法精品选》。1988年,毛传书的书法作品入选“江浙沪三省市书法作品”展览。1989年,毛峻巍的行书条幅、金叶篆刻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是年,10人作品参加省书法篆刻展览。1990年,林湘、毛传书的书法作品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1990年,有9人作品入选浙江省优秀书法作品展,其中毛峻巍的作品获优秀创作奖。是年,苏健的《现代抒情散文钢笔字帖》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1990年,参加省级以上书展作品57件,书法刊物发表作品9件。
  1985—1990年,在全国青少年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作品200多幅,省级比赛获奖作品300多幅。其中,1987年5月,城北小学获“美报杯”全国钢笔书法比赛金牌1枚,银牌1枚。
  1998年,毛传书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兰亭杯'全国书法作品展”。2004年,中山小学教师雷捷军的书法作品《小楷》参加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获书法类入围作品奖。2007年12月5日,丽水举办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8年1月5—11日,主办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古堰画乡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金城杯”浙江省领导干部书法作品邀请展,共计展出书法篆刻作品380件、当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68件。
  20世纪30年代金逢孙(后排左一)与MK木刻研究会部分成员在上海合影
  2009年10月,林湘、毛传书的作品入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浙江书法60年之名家作品展”,林湘的书法作品入选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群星奖”书法主题展。
  第六节摄影
  综述1952年6月,阙文摄影作品《我们热爱和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制宣传画全国发行。
  1971年10月,丽水县征文办公室组织开展“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摄影艺术创作活动,《浅滩重舟只等闲》《畲乡屋畔》《高山顶上大寨田》入选省、全国影展。1977年10月,丽水作者始试用120柯达彩色负片。
  1979年3月,丽水业余闪光影会成立,探索艺术摄影。1981年,吴品禾的《赶集途中》、初小青的《园丁》、姜光树的《小牧童》入选第一届国际影展。1982年4一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女大当婚》摄制组到丽水下南山、路湾等地拍摄外景。是年,林招松的《小裁判》入选全国第四届体育摄影展。1983年5月,“丽水风貌”76幅作品在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王府井大街柜窗展出;11月,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西等6人到丽水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是年,林招松的《取经》入选全国农牧渔业摄影艺术展,次年其《处州白莲映日红》入选浙江图片展,送巴西、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展出。1986年,中国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到丽水指导摄影创作,丽水地区摄影艺术图片社开业,设“迷你”富士27分钟全电脑自动化冲扩设备。1989年4月,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陈勃来丽水进行畲族“三月三”对歌会实地创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吴品禾、焦光华、徐向东等三位丽水摄影家跟随中国摄影代表团出访希腊,丽水摄影首次走出国门,与希腊摄影家进行交流,吴品禾担任代表团团长,团员有十余人。1999年,丽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同年,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丽水成功举办。2003年,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丽水举办,标志着丽水的摄影开始与国际接轨,摄影也成了丽水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2004年10月,丽水举办了2004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设置了100万元大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期间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签订协议,决定从2005年起,连续10年在丽水举办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此后,中国第11届、12届、13届“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相继在丽水成功举办。
  获奖作品20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在丽水拍摄的《瓯江帆影》作品一举夺得国际比赛金奖。徐肖冰、侯波、邵华、陈复礼、简庆福、钱万里、单雄威、王健材等一大批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著名摄影家先后频繁地到丽水采风创作,丽水在摄影界的知
  1952年6月,阙文摄影作品《我们热爱和平》2007年,中国第一个摄影博物馆在丽水建成
  2009年,丽水国际摄影节开幕式现场
  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987-1990年,吴品禾的《希望》《银龙出山》、郑国强的《佳音》、高金龙的《舒心》分别入选《国庆四十周年摄影艺术作品选》《中国风光》《1984—1985中国摄影年鉴》《1987中国文艺年鉴》等画册。初小青的《中国感受》画册,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1989年、1992年,吴品禾、林永乐先后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
  1980-1990年,在国际影展、赛中获奖或入选摄影作品60余幅,其中《影途遇敌》《佳音》《春音绕梁》《嫁妆》《送嫁妆》《我的学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影赛”亚洲文化中心奖,《戏迷》《成功的喜悦》分别获澳大利亚“维克斯”国际沙龙优质奖和匈牙利第六届国际卫生摄影大赛奖,《希望》(铜牌奖)、《育苗》和《晒场一角》入选国际艺术影展,《摆阵》(铜牌奖)及《农家小景》《春歌》《夏日的风》入选上海国际艺术影展。其间,出国展出作品40多幅,有《莺歌起处是郎家》《明眸》《傣家竹楼》《山庄新声》《晚归》《护排》《银龙戏凤》《海员生活》《春嫁》等。1984-1990年,在全国各类影展、影赛中获奖或入选摄影作品100余幅,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或联办影展赛获奖22幅。入选12-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作品12幅:高金龙的《舒心》(14届银牌奖),林永乐的《多子多“福”》(16届铜牌奖)、《黄鹤迎远客》,吴品禾的《汗流一处》《年年添新牛》《一尘不染》《基石》,郑国强的《农家乐》,陈丽生的《夕阳伴我归》,李秋祥的《金色的大地》《踏入故乡的时刻》,杨根祥的《生机》等。在全国新闻摄影影展、赛中获奖作品:项文俊的《谢不尽的恩情》《乐在其中》,郑国强的《春风满面》。
  1991—2010年,在全国、国际中获奖并入选摄影作品120多件。其中:2002年,吴品禾的《山娃戏珠》在奥地利超级国际摄影沙龙大赛获冠军。2004年程昌福的《人间自有真情在》获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金奖,并在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获金奖。2005年,程昌1982年初小青拍摄的《影途遇敌》福的《瞧这一家子》获第11届中国国际摄影展获社会生活组和风光组银牌。2007年,焦光华的《不照不散》获第12届中国国际摄影展银牌。
  摄影创作基地2005年,丽水市评选出12个市级“摄影创作基地”,莲都区“古堰画乡”农耕民俗文化基地、东西岩“双岩梦境”民族风情基地、老竹畲族镇黄岭上村樱花园基地、仙渡乡桃花摄影创作基地入选其中。
  第七节音乐舞蹈
  音乐创作明洪武初郑孟纯精音律,著乐书,诏入国子监与冷谦(当时道、释教中著名音乐家)共定一代之乐。
  抗战时期,城镇工、商、学界成立歌咏队10余支,举行抗日救亡义演、义唱大会。朱绛所编《抗战歌声》,阙仲瑶所编《抗战歌曲选》,顾西林等所编《小学歌曲选》,先后在丽水出版。民国31年(1942)阙大津(洛辛)创作《青春进行曲》《我们为什么不歌唱》《走向前》等歌曲在 《新音乐》等刊物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0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的作品10余首,其中有《阿妹爱我是好汉》(叶兆雄词、项筱华曲)、《放排女》(叶兆雄歌词)、《叫我怎能不热爱祖国》(李潮波词)、《山茶和山楂》(李潮波词)、《生活啊,就像欢腾的小河》(李潮波词、宋孝乾曲)等。
  1991—2010年,有《叫我怎能不热爱祖国》(李潮波词、珊卡曲)、《畲家的歌》(李潮波词、潜国平曲)、《美丽的畲家等你来》(朱闽江曲)、《火红的季节》(彭慧娥词)、《你是一个那么好的女人》(吴学东曲)、《把故乡的泥土送给你》(吴慧珍词)等50余首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演唱唢呐独奏《将军令》(陈茂金表演),在1953年省第1届民间音乐会上获优秀奖,1955年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演获一等奖。山根村畲族舞《油茶欢乐舞》,参加1955年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演获优秀创作奖、演出一等奖。《踢球舞》(管汉德、纪乐根据民间小戏曲《浪子踢球》改编),参加1955年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演获优秀创作奖、演出一等奖。山歌《鲜花献给毛主席》(畲族山歌手蓝宝兰演唱),在1957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演唱一等奖。器乐合奏《自制乐器顶呱呱》(碧湖资福大队俱乐部演出),在1964年省农村俱乐部文艺观摩会演获优秀演出奖。畲族山根村畲族舞蹈《摘茶子》在1965年省农村俱乐部文艺调演获金奖。峰源林场舞蹈《艰苦创业办林场》,在1966年省农村俱乐部文艺调演获一等奖。碧湖中学舞蹈队《采草药》,参加1973年省农村俱乐部文艺调演获一等奖。碧湖中学舞蹈队《瓯江放排》、新合乡新合村俱乐部表演唱《总任务光芒照山乡》、高慧女声独唱《八百里括苍添金辉》,参加1978年浙江省文艺会演获优秀奖。碧湖镇赵剑妃演唱民间小调《西湖十景》,参加1979年省文艺会演获演出奖。《我们畲乡乐无穷》《畲家歌手上北京》及女声二重唱《喜唱美丽新畲乡》(畲族女歌手钟丽华、蓝秀娟、雷爱香、雷春莲演唱),参加1980年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1980年以后,在省级以上演出(获奖)的有:歌曲《我促畲山乐无穷》《满怀激情对党说》《畲族歌手上北京》《惠明茶》及《畲家和党心连心》(钟丽华演唱)参加1985年全国少数民族歌手比赛获优良奖。民歌《黄土高坡》(畲族女歌手蓝美珠演唱)参加1988年省电视台“余杭杯”通俗歌曲大奖赛获“浙江省十大通俗歌星”奖,蓝美珠演唱的《畲家有个古老的传说》,参加1989年获浙江十大歌星。刘云丽参加2001年浙江省“虎山杯”声乐大奖赛获金奖。林丽霞参加浙江省2001年度群众声乐新歌说唱比赛获民族组银奖。张丽生参加2002年浙江省乡镇文艺会演获声乐金奖。女声组唱《美丽的畲乡等你来》,参加2002年全省创作新歌比赛和第4届全省新歌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分别获金奖、双金奖、辅导二等奖。《月亮走,我也走》(张丽生演唱),参加2004年省青年歌手大赛获一等奖。吴学东参加2004年省文艺调演,在青年歌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5年4月,《畲家彩带歌》和《你是一个那么好的女人》(吴学东演唱)在参加省第五届歌曲新作演唱大赛中获演唱铜奖。2006年5月,在第七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0K电视大赛丽水分赛区选拔赛中,甘丽红获优秀指导老师奖。7月,石水珍乐器演奏(指导)在全国青少年民乐“桃李芬芳”观摩音乐会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奖。2006年12月,《月亮情歌》和《新城恰恰街舞》(吴学东演唱)参加浙江省“群星奖”音乐新作演唱大赛分别获表演铜奖、辅导银奖。2009年,吴学东编排的《摇竹娘》,参加浙江省少儿原创歌曲大赛获辅导银奖。
  舞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0年以前,参加省级文艺演出并获奖有:《踢球舞》《推车舞》《畲民欢乐舞》获1955年省首届民间舞蹈观摩会演优秀节目奖(县文化馆)。1965年、1966年,《摘茶子》《艰苦创业办林场》参加农村俱乐部调演(山根大队、丰源林场)。《采草药》《瓯江放排》《总任务光芒照山乡》参加1978年省文艺调演(碧湖中学文艺宣传队等)。《行嫁》《涧风》获1985年省群众舞蹈创作大奖赛二等奖、1986年省首届音乐舞蹈节舞蹈创作二等奖和1988年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舞蹈创作二等奖(陈晓)。
  1991—2010年参加省级以上演出并获奖的有:群舞《村井》《山农望晴》及《山妇》(陈晓编舞)。群舞《辅》《竹叶青•山果甜》《喜蛋》《古堰画乡竹古情》《竹风铃》及《梅灵》(卢春丽编舞)。群舞《打豆豆》《花舟》《梦》及《希望》(程凯娅编舞),戏舞《小小穆桂英》(林建萍编导),排舞《我要飞》《妈妈恰恰》及《英雄之爱》(王晓津编排)。
  2009年。"欢乐莲城”莲都区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举行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文
相关人物
金忠
相关人物
金信
相关人物
金祺
相关人物
金旅
相关人物
金禖
相关人物
林参天
相关人物
阙迪伟
相关人物
何丽萍
相关人物
陈宗光
相关人物
胡晓君
相关人物
马玮琳
相关人物
纪江明
相关人物
叶剑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