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编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472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五编 科技
分类号: G311
页数: 22
页码: 958-982
摘要: 1979年,莲都区科技学术团体中有自然科学学会6个;1985年,县级科普协会11个;1990年,市、区级学会、协会57个,会员5000余人。2000年6月,部分科技单位划市(地级)管。
关键词: 莲都区 科技

内容

1979年,莲都区科技学术团体中有自然科学学会6个;1985年,县级科普协会11个;1990年,市、区级学会、协会57个,会员5000余人。2000年6月,部分科技单位划市(地级)管。2010年莲都区区级学会、协会21家。同年,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科技机构发展壮大,从事工业、农业、医疗行业技术和推广的民营科技机构113家。科技普及、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扶贫广泛开展,科技队伍日益壮大,至2010年底,全区拥有专业科技人才7535人,中级以上职称3188人。
  第一章机构队伍
  第一节管理机构
  县级科研单位民国12年(1923)3月,县农业改进所设立。隶属县政府建设科,址设城郊天宁寺。民国36年(1947),有人员5人,经费57.42万元(法币),以试验、推广小麦、水稻良种为主。是年推广6506纯系水稻233.33公顷,17号改良小麦200公顷、优良蔬菜3.33公顷。县农业改进所,下属丽水县林场,从事林木育苗和技术推广工作。解放后为县人民政府接收。
  县林科所民国12年(1923)3月,丽水县国民政府建设科农业改进所下属丽水县林场,从事林木育苗和技术推广工作。1963年,成立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址设丽水林场南山林区,有干部职工6人。1964年撤销。1978年3月,恢复县林科所,址设丽水上南山渡口,土地面积1.5公顷,其中圃地0.76公顷。1979年9—10月,开展林木良种资源的普查工作。1980—1989年,《丽水市(县)林业区划调查》获丽水地区科技成果奖,《林木良种资源普查》《杉木优选》《森林资源消长情况调查》《林木生长率计算新方法》《油茶嫁接换种改造低产林试验》等科研项目获市(县)级科技成果奖,引入刺梨种子育苗和猕猴桃试验获成功。1985年7月,县林科所改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1990年底,有干部职工4人,其中工程师2名,技术员1名,技工1名。主要从事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以“三籽”(油茶、油桐、乌柏)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为重点。1980—1989年,市(县)级林业区划调查获地区科技成果奖,林木良种资源普査、杉木选优、森林资源消长情况调查、林木生长率计算新方法、油茶嫁接换种改造低产林试验等项目获市(县)级科技成果奖,引入刺梨种子育苗和猕猴桃中间试验获得成功。
  科学技术局1960年,建立丽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属县委宣传部,址设县人民政府内,县委常委兼任科委主任。1966年,归属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计划办公室,县革委会常委兼任科委主任,址设县革委会内(原县政府)。1973年12月,丽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单独设立,县委常委兼任科委主任,址设县政府内。1977年12月11日,配专职副主任并兼任科委办公室主任,科委主任仍由县委常委兼任,址设县政府内。1980年7月,搬迁到丽水县中山街33号,办公用房200平方米。1980年9月,丽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党组,县科委主任职位空缺,日常工作由党组书记主持。1982年,丽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丽水县城关镇灯塔街61号(后门牌号改为33号),新建一幢科技办公楼,占地面积175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余平方米。1984年1月24日,丽水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县科委专职主任。额定科委行政编制10人,内设秘书科和计划情报科。1986年4月,改称为丽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办公室和科技管理科。1993年8月,丽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一室二科即科委办公室、投资科、综合科。1997年6月,丽水市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丽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三个职能科室即科委办公室、计划科、综合科。核定行政编制11人,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2名。1999年11月,设丽水市专利管理办公室和丽水市星火办公室,该“二办”分别与综合科和计划科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0年7月19日,改称莲都区科学技术委员会。8月30日,在莲都区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宣布原莲都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莲都区科学技术局,为莲都区人民政府综合管理全区科技工作的职能部。2001年9月27日,从原灯塔街33号搬迁到丽青路25号办公。12月31日,莲都区政府批准区科技局内设3个职能科室:局办公室、科技计划科(星火办公室)、科技综合科(知识产权办公室、地震办公室),核定行政编制8人(含后勤服务人员),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含兼职)、副书记(纪检组长)1名。到2010年,区科技局核定编制8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科室领导职数3名,内设办公室、科技计划科、科技综合科,下属单位有科技情报研究所。
  科学技术协会1956年10月,成立丽水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科学技术协会原称),址设在丽水县电影院旁。1957年开始,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县科普协会工作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79年4月,丽水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县委副书记武有星兼任市科协主席,址设在县电影院旁。1982年12月、1986年5月、1989年5月、1993年12月,分别召开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代表大会。1996年11月,丽水市科学技术协会建立党组。
  农村能源办公室1976年,建立丽水县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分管丽水县农村沼气利用推广工作。1979年9月5日,浙江省编制委员会确定丽水县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沼气办人员编制三人。1980年4月11日,恢复建立丽水县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兼职主任、副主任,场址设在县科委,县科委一名副主任兼任沼气办主任。1984年5月19日,改称为丽水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科委谢茂根兼任办公室主任,场址设在县科委。1986年10月17日,确定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为常设机构,和市区划办机构同级(副科级)。1997年10月,核定市科委下属农村能源办公室事业编制2人,依照公务员管理。2001年7月19日,更名为莲都区农村能源办公室。2006年2月27日,划归莲都区农业局农办管理,工作职能、单位性质、编制不变。
  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示范试验科技推广机构。1959年6月,县农场改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址设城郊天宁寺。1964年,迁城郊区干下,改名县良种繁育场。1968年,称县农场,仍以繁制优良品种为主。1973年5月,称县良种场,同年8月,恢复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90年占地34.8公顷,其中水田18.93公顷,旱地1.4公顷,果园5.67公顷,水塘3.67公顷。职工62人,其中科技人员5人,以引进示范、繁殖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为主。其中,《甘兰型油菜喷硼防花不实试验》的科技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水稻常规育种双龙3号》《农药深施防虫效果研究》《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等项目分别获丽水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968—1987年,市星火计划项目《大麦生产攻关试验》获得成功。2010年,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区项目,大力推广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发展名优水果基地1700公顷,水果产值达到3.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7%。
  工业科技组织解放后,部分工厂建立科研小组机构,开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试制新产品各项科技创新活动。1975年,全县有工矿企业科研小组4个,人员34人,获科研成果2项。1981年8月,以丽水羽绒厂水解蛋白科研项目的设备、人员为基础,建立丽水县科研测试中心实验室,成为丽水第一个科研测试机构。1984年,测试中心实验室划归丽水化工厂。
  1978年3月起,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增产节约、为四化立功等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岗位练兵和操作技能比武等,群众性技术活动又活跃起来。
  1986年9月,成立丽水市职工技术协作筹备委员会。1987年5月,正式成立丽水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并通过《丽水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章程》,市科委总工程师管嗣同为职工技协的技术顾问,市科协副主席刘朝会为职工技协委员会的副主任。是年6月,市职工技协下设电子技术、金切技术、机械修理技术三个技术交流队,举办技协活动推广新技术等。1988年,丽水市化肥厂职工赵善泉被评为浙江省职工技协积极分子。1990年末,全市有基层技术协会29个,会员709人。
  1989年,市油咀油泵厂建立油咀油泵研究所,有人员7人。设计开发的新产品有新一代柴油机配套S系列多孔式油咀、栓塞偶件、出油阀偶件、低惯量喷油器总成等。
  1990年,市动力机械厂建立技术开发研究所。是年,全市有基层技术协会28个,会员709人,完成技术革新100项,推广新技术64项。1992年,丽水地区职工技协向“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推荐了丽水压铸厂工程师盛纯乐创造发明的“高强度代铜新材料”项目。是年4月,丽水地区财税局、科委、工会办事处联合作出《关于职工技协有偿服务活动的规定》。是年9月,该《新型代铜压铸材料一ZZnAL27M》项目,荣获“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丽水富来森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分别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企业科技研发中心”。
  莲都区科技信息中心1980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科技情报组,建有科技图书室、资料室、阅览室。1985年12月,丽水县科技情报研究所建立,全民事业编制,核定编制5人。1996年经丽水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原大港头林业中学的产权有偿调拨给市科委,建立丽水市科技培训中心,全民差额拔款事业编制、额定编制5人。2001年7月19日,分别更名为莲都区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区科技培训中心。2004年8月,莲都区科技培训中心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浙江省2004年星火学校建设实施单位”。9月,莲都区科技培训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星火办公室认定为"第一批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2007年12月29日,莲都区科技情报研究所更名为莲都区科技信息中心,同时将区科技信息中心与区科技培训中心人员合署办公,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人马,核定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编制重新核定为8人。2008年9月9日,建立“莲都区地震工作站”,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核定编制1人,与区科技信息中心合署办公。
  丽水市科技开发研究所1985年12月,建立丽水县科技开发研究所,设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内,有人员7人。全民事业编制一年后转为企业管理,下属开发实验厂、有机化工实验厂。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至1989年,开发新产品有洗手膏、胶合木门框门扇、胶合竹胶板、智能仪表盘等。1999年,因该企业资不抵债破产,人员分流,已退休人员由市政府安置处理。2000年7月17日,丽水市科技开发研究所倒闭,营业执照被工商部门吊销。
  民营科技机构20世纪90年代初期仅几家,90年代末有32家。至2010年,自筹资金、自主经营,从事工业、农业、医疗行业的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民营科技机构达到113家。
  第二节科技学术团体
  1979年,有县级自然科学学会6个,会员712人。1985年,有县、区、乡三级科普协会16个,其中县级协会11个,会员560人。1990年,有市、区级学会、协会57个,会员5000余人。2000年6月,有部分单位划归市人民政府管理。2010年,有区级科技学会、协会14个。
  1990年丽水市科技学会、协会情况表
  表25-1-1续表25-1-1
  2010年莲都区科技学会、协会情况表
  表25-1-2
  第三节科技投入
  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各企业纷纷增加科技投入搞技术革新。1984年,县动力厂,研究开发的云峰1100A型柴油机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碧湖区农技站的科研成果《我国氮、磷、钾化肥的肥效演变和提高增产效益的主要途径》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油泵厂、压轴厂、毛巾厂也先后开发出具有行业内领先的科研产品。20世纪90年代,市政府逐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市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由1991年的26万元增加到2000年229万元。撤市设区后,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进入大幅度提高阶段,2010年达到2496万元,是2000年的10倍。2007年,区财政科技支出1469万元,下达了4批46个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绩效显著,区财政对其中24个科技项目补助经费165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科研经费3100万元,这些项目经过一年的实施,实现产值3870多万元,实现利税960多元,共有19个项目通过上级科技部门的验收。2008年区财政划拨科技经费1951万元,占区财政总支出的23.1%,比上年增长28.10%,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使得当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度提高了18.5%,利税增长23.5%。2009年,区财政科技支出2094万元,下达两批共32个科技项目,高投入赢得了高回报,工农业各项主要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为工业提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区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49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1项,农业项目14项,社会发展类项目6项,争取上级给予上述项目的补助经费577万元。
  第四节科技队伍
  科技人员1979年,全县有自然科技人员95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4人、农业科技人员69人、卫生系统科技人员408人、科学研究人员12人、教学数理化科技人员240人。
  1980年,专业科技人员开始恢复评定技术职称。1985年,有各类科技人员3103人,其中本科学历485人、专科学历523人、中专学历1678人。专业分布结构为:工程技术类521人,农业技术类121人、教育系统1559人、卫生系统531人、会计、统计类195人、文广体育类146人、其他30人。1990年底,全市评定技术职称6543人,其中高级职称116人、中级职称1150人、初职职称5277人。1999年底,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科技人员8956人,其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4175人。2000年6月,部分企事业单位也分别划归新设立的丽水市管理,如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市中医院、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等。
  2003年,有专业技术人员4243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28人,中级以上职称1839人,引进人才111名。
  2005年,有专业技术人员5079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82人,中级以上职称2232人。
  2008年,有专业技师人员6249人,其中高级技师职称379人,中级以上职称2901人。
  2010年6月,莲都区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的技术职称人员总数共计7535人(未含已取得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74人,中级职称2913人,初级职称4247人。莲都区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总数为3232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73人,中级职称1612人,初级职称1246人。莲都区非公企业中的科技人员总数4303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 中级职称1301人,初级职称3001人。
  农民技术队伍1987年11月,丽水市农民技术人员首次开展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也是浙江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四个试点单位之一。建立了丽水市(县)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丽水市科协牵头,并由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电局、市科委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全市首次共评定农民技术职称441人,其中,农民技师63人,农民助理技师168人,农民技术员153人,农民助理技术员57人。1988年,丽水市首次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11月25日,举行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证书颁发大会,丽水市人民政府领导向首次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441名农民技术人员颁发证书,其中农民技师63人,农民助理技师168人,农民技术员153人,农民助理技术员57人。
  1992年12月,全市范围的乡村级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出7个系列13个(分)专业职称人员1264人,其中高级技师8人,技师107人,助理技师415人,技术员447人,助理技术员287人。
  1988—1995年,全市范围评出17个系列农民技术职称1805人。其中,高级技师12人,技师204人,助理技师528人,技术员627人,助理技术员434人。
  2002年5月—2003年5月,评定(晋升农民技术职称2772人。
  1991年4月,由市农业局组织在全市农村开展“绿色证书”,即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培训发放工作。1992年,丽水市的“绿色证书”培训工作被列入全省试点单位之一。1993年,丽水市的“绿色证书”培训工作,被列入全国的试点之一,丽水市农业局被评为全国农民技术教育先进集体。截至2010年12月底,莲都区农民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共14489人。
  1988-1995年丽水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基本情况一览
  表25-1-3单位:人第二章培训宣传
  第一节科技培训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培训农民技术员。1978年后,开展各种技术培训。
  1980—1990年,丽水县(市)先后举办机械制图、科技英语、家电维修、经济法规、专利知识、科技情报、计算机操作、种养业、柑橘管理技术、柑橘高接换种技术、椪柑高接换种技术、袋料香菇接种管理技术等培训班,受训26万人次。在县各专业技术学校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63期,接受培训1.2万人次。
  1988年,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丽水市分校创办,开设专业有果树、食用菌、企业管理、南方作物、禽牧兽医、乡镇财会等,有15个区乡辅导站,5个实习基地,至1990年共收学员1528人,结业943人。
  1991年4月25日,丽水市科协举办《关于依靠科技若干问题探讨》和《关于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及对策》讲座,参加学习对象为丽水市各学会、协会科技人员。
  1996年,经丽水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原大港头林业中学的产权有偿调拨给市科委,建立丽水市科技培训中心。12月25日,市科委首期组织对各乡镇科技副职(科委主任)举办“科技培训”。1997年1月25日,丽水市科委举办丽水市乡(镇)、行政村支部书记、村民主任等干部的科技工作培训班,总计学员600余人。11月24日,丽水市212个行政村村级主要领导在市科技培训中心接受科技培训。
  1999年,丽水市科委在市科技培训中心举办两期培训班,分别有21个乡镇科技副职、相关部门科技干部参加《科技创新》培训班。是年3月,由丽水市科委选送的全市21个乡镇长正职及涉农部门的主任、科长、所长、站长,到省委党校接受为期半个月的“丽水市乡(镇)长科技创新培训班”培训学习。培训班结业时原浙江省政府省长沈祖伦专程到省委党校,看望全体学员并合影留念。
  2000年4月15日,丽水市科委邀请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周利秋到联城镇政府向水果种植专业户传授水果新品种科学栽培管理技术。6月17日,丽水市科委组织部分乡镇干部和23位泄川乡菇农种植大户的代表到云和县参观学习食用菌生产灭菌的新技术。2003年7月,区科技局釆用“农村适用技术远程教育科技培训”形式,至2004年,培训内容涉及五大类65个专业,培训学员5144人次。7月23日,莲都区科协邀请省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赵国秋教授为莲都区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区直各单位主要领导,作题为“心理素质与干部队伍建设”的专题科普讲座。
  2004年8月,区科技培训中心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浙江省2004年星火学校建设实施单位。9月,莲都区科技培训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星火办公室认定为“第一批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是年,区科技局在组织实施浙江省科技厅部署的“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0多次,培训人员1.9万人次。2005年,在“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中,又以“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的方式,通过开通农村实用技术有线电视互动点播广电技术, 与区农林局、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办或单独举办等形式,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0余期次, 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
  2005年6月13—21日,区科技局组织全区22个乡镇、街道的科技副职到浙江省科技培训中心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是年10月,浙大远程教育丽水农业学习中心秋季新生班开学。丽水农业学习中心由浙大远程教育学院和莲都区农广校携手共建,莲都区科技局提供网络资源与技术支持。首届招生录取正式学员97人,课程进修生22人,专业门类涉及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农业工程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园艺专业等五大类。11月21-22日,莲都区举办了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驻地乡镇科技“二传手”果树栽培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共80多位,来自丽水各县(市、区)温州、金华等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派驻乡镇的“二传手”、莲都区各乡镇农技员、水果种植大户、生产基地的果树从业人员。
  2006年,莲都区科技局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举办水果技术培训班,受训农民500余人次。举办农业科技“集市”专场2次,参加农业科技“集市”农民2000多人次,免费发放科技资料3000多份。
  2007年5月22日,莲都区科技局组织开展“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技术”推广培训会,全区水果种植大户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近60人参加培训。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技术是莲都区科技局承担的一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并已通过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是年,莲都区建成乡镇、村、社区级网络终端站点293个,新建站点66个,每个乡镇通视频,举办19期远程教育培训班,培训基层农民123716人次。
  2008年,莲都区建成乡镇、村、社区级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基层站点339个,举办19期科技教育培训,有25万多人次参加培训。是年,莲都区被列入“全国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示范县”。根据示范工程的要求,第一期的目标任务全区要建立50个科技培训示范村,完成10380个在村务农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190人,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190人。通过培训,使村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已经有7000多名农民学员接受培训。
  2009年5月12日,莲都区科技局防震减灾工作站在莲都区花园中学举办师生应急避险演练启动仪式,开展地震疏散逃生演练活动。2009年9月27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莲都区水果产业分论坛举行,此次论坛为第五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的分论坛,由莲都区科协、区农业局、区科技局共同主办。
  1971-1990年,丽水市交通系统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919人次,丽水市电力系统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543人次。1991年4月一1995年12月,举办“绿色证书”教学班42个,培训学员2394人,其中巳获证765人。截至2009年12月底,丽水市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共培训学员11484人。“十一五”期间,莲都区林业系统组织开展“兴林富民工程”培训284次,培训林业农民技术人员134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6800余份。第二节普及宣传
  1956年,县科协始办科学讲座普及科技知识,“文化大革命”中停顿,1979年恢复活动,至1990年,县科协及各学会、协会共举办各学科讲座430期。
  1958年始,县科协在丽水县城关镇开办“科普画廊”普及科技知识,至1990年共刊出240余期。20世纪60年代起,丽水县各区、乡(镇)、村普遍设置黑板报普及科技知识,至1990年共刊出科普黑板报630多期。
  1980年始,丽水市科委建立科技情报交流网络,至1990年,丽水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同全国300多个单位建立了科技情报交流,编辑科技情报资料136期。
  1991年4月250,丽水市科委、市科协、市计经委联合举办“美国斯迈特咨询公司国际新产品图片”展。4月27日,丽水地(市)科委、科协联合组织2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四十个学会、协会的700余名科技人员,在丽水市中山街、解放街开展“科技二条街服务活动”。1998年11月1—30日,丽水市科委、科协、文化局、卫生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赠送科技书籍5600余本,赠送科技信息10000余份。后每年举办一次。1999年4月1日,丽水地、市科委在市中山街百货公司门口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15周年和贯彻《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的宣传咨询活动。11月1一7日,丽水市科委、科协在中山街、解放街举办“科普咨询服务宣传一条街”活动,全市29个科技群众团体和26个部门的近270名科技人员参加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活动,发放科技书籍画册9500余份。并邀请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教授,举办《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专题科技报告会,市直机关、乡镇副股级以上干部、中学生代表等共1200多人参加听讲。
  2001年6月,区科协举办为期13天的“崇尚科学文明月,反对迷信愚昧,揭批邪教'法轮功'大型科普展览”,共展出科普挂图142幅、科学实验装置28件,参观人数4万余人次。同月,莲都区科技局、区科协组织全区科协系统学会协会的科技人员到中山街开展科技咨询便民服务,赠送科技书籍7000多份,展出科普挂图250幅。12月,莲都区被浙江省科技厅列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后,区科技局在金丽温高速公路的丽水入口处,制作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公益广告宣传牌,进一步宣传丽水绿谷形象。
  2002年3月9日,区科技局举办百名省市区专家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在老竹镇举办“科技赶集”活动。4月2日,区科枝局提供科技致富典型素材,釆用由丽水电视台现场录制莲都区科技示范户、民营科研所的科技致富和科技创新六个典型事例,到各乡(镇)进行科技致富宣传。9日、23日又分别在碧湖镇保定村、周村、联城镇开展科技宣传服务。5月18—25日,莲都区科技局、区科协参加,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在丽水市统一举行“科普宣传周”活动,活动主题是“科技创造未来”。同年,编辑出刊八期《万农学科技》科技宣传资料(报纸),发送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还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转发送至下属各行政村、村民小组、社区,同年共赠送《万农学科技》宣传资料(报纸)48000余份。
  2003年3月,区科技局投入1.3万元印制科学防“非典”宣传画等直观易懂的宣传资料5000余份,出刊三期《万农学科技》18000余份,免费发送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各机关事业部门及企业、社区,配合学教活动科学防“非典”。
  2004年,莲都区科技局编纂《莲都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就展画册》。由浙江省科技厅编纂《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年建设成就展示》大型画册,收录了62幅反映莲都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成就的照片。莲都区科技局还采用电视媒体,对获奖的科技成果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2005年4月20日,结合“综治”宣传,莲都区科技局、区经贸局、区工商局、区文体广电局等20多家单位在中山街繁华路段举办主题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宣传一条街活动。区科技局展出30多块宣传展板,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待咨询200多人次。是月21日,在莲都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由莲都区人民政府和丽水市科技局主办、莲都区科技局承办的“知识产权专题报告会”,聘请浙江大学法学院李永明教授主讲。5月13-21日,丽水市委宣传部、莲都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科协联合举办2005年度“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与公共安全”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周活动。5月18日,莲都区科技局组织开展科技进社区、科技进企业、科技进农村的"科技活动周暨知识产权宣传周” 活动。
  2007年,组织开展电影宣传周活动,剪辑播放知识产权宣传专题片,联合电影公司在丽水学院、水阁工业区、南山工业区和部分社区放映,举办“炭博士杯”知识产权与科技知识网上有奖竞赛,网上点击总数达到7万多人次。
  2009年2月下旬,莲都区科技局将20000份《莲都区柑桔优质果生产技术模式》和《莲都区桃优质果生产技术模式》资料送到17个乡镇、街道和农业部门,为富民强县水果产业提质增效项目提供技术支持。5月12日,莲都区科技局防震减灾工作站配合市地震局,在纳爱斯广场举办防震减灾宣传咨询活动。是年,莲都区科技局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向莲都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发放《地震前兆》《地震来了怎么办》等相关宣传资料3000余份,2010年5月15日,“2010年科技(科普)活动周开幕仪式”在太平乡举行。市科技信息中心向太平乡竹舟小学赠送了价值2000元的科普读物;农业科技信息化科普大篷车、医疗专家为广大群众送科普知识,并开展免费义诊;农科院,林科院的专家和莲都区的科技特派员,为到场的农民进行水干果、蔬菜、山茶油、食用菌、园林花卉,中药材料种植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此外,市科技局,技信中心还为当地村民进行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知识辅导。至2010年底,莲都区科技信息中心(原科技情报中心)有科技档案图书6543册,杂志档案(合订本)160种2750册,交流资料档案1755册,科技报纸档案70种。第三章科技推广
  第一节推广组织
  机构沿革民国12年(1923)3月,有丽水县农业改进所,以试验、推广小麦、水稻良种为主,其下属丽水县林场,以从事林木育苗和技术推广工作。
  1959年6月,县农场改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引进示范、繁殖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为主。1963年成立丽水县林科所,主要从事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以油茶、油桐、乌桕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为重点。1971年,在全县各人民公社建立畜牧兽医站。1973年,在各公社建立科学实验站。1975年,又在各公社建立农业机械管理站。
  1977年5月,丽水县农业局与县林业局分设后,县农业局在丽水县城郊区、碧湖区、曳岭区、雅溪区、丽云区5个区,设立区所在地的农业推广站。1984年4月,成立丽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有科教股、农机股、土地股、粮油站、果蔬站、茶叶站、蚕桑站、食用菌站等,对
  口为辖区内的农业新品种、新良种、实用技术推广服务。1993年11月,市农业局相应在5个镇设立农技推站和一个农业局直属农技推广站,担任农业技术推广任务。
  2004年,进行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全区调整设立11个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2007年1月,增设高溪乡和丽新乡的农业技术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网络。
  科技特派员2003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从省级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首次选派38名科技人员到丽水市的37个贫困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其中下派到莲都区巨溪乡省级科技特派员1名。2005年12月,莲都区下发《关于派遣第一批区级科技
  枇杷产业发展论坛(2010年6月摄)
  莲都区蔬菜产业效益提升技术培训会在碧湖镇郎奇村召开(2010年10月)特派员到乡镇工作的通知》,完善特派员为“三农”服务网络,并经莲都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农村工作办公室、区财政局四家单位共同研究决定,从区直机关、事业单位首次派遣9名热心“三农”工作,志愿到农村第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和创业的科技人员,入驻9个乡镇担任区级科技特派员,与省、市下派的科技特派员一起,指导和帮助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
  2008年,莲都区共有省、市、区三级选派的科技特派员12人进驻贫困乡镇,下派的科技特派员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2项。2008年底12个扶贫项目在省、市、区科技特派员的精心指导下,均通过项目验收。2010年,有省科技特派员7人,市4人,区4人,共15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1个,法人特派员1个。
  第二节农林科技推广
  示范实用技术
  1994年11月8日,“农村技术市场”正式开业。它是浙江省首家设置在城镇中的“农村技术市场”。市场将《袋料香菇无棚架半地下室栽培技术》和《菇粮轮作》等适用技术作为首次农业应用技术推广。《光明日报》首先报道,全国多家单位来丽水考察取经。
  2010年6月,首次将一项国内外领先的公路养护新科技成果——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应用于330国道、50省道莲都段道路面破损维修工程中。
  生态示范基地
  2002年,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开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创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是年,丽水市山水果业有限公司“山水桃”、“山水椪柑”的示范基地,通过省级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至2009年,全区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31个,面积1.11万公顷。莲都区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2年,开始莲都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到2008年共建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04个,面积0.56万公顷,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起,根据《莲都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开展创建莲都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工作,至2009年已累计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47个。
  畜禽类动物繁殖技术推广应用
  猪民国29年(1940),县农业推广所从省农业改进所引进中型约克公猪1头与土种母猪
  交配,繁殖杂交仔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从省农科院、金华等种畜场,引进中型约克种猪42头,为杂交亲本外来品种,后因瘦肉率低,1954-1982年引进盘克猪、上海白猪、苏白猪、中白猪39头。1967-1982年,从杭州大观山、省农科院、金华等种猪场引进长白猪130头,从省农
  碧湖猪一公猪
  碧湖猪一母猪科院、金华种猪场引进大约克、丹麦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大型瘦肉型种猪70头,成为杂交父本主要品种。1973年始推广母猪本地良种化、公猪外来纯种化、肉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技术繁育方针。1988年转入有系统、有计划地核心群世代技术的选育,并在建碧湖猪繁种扩群的基础群。2010年,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5.66万头,比上年增长8%。
  牛本地黄牛个体普遍较小,耐粗耐热,抗病力强,适宜山区耕作,1983年从温岭引进高峰牛3头,对本地小黄牛进行改良。1956年从杭州引进黑白花奶牛,进行牵引交配繁殖。1976年开始采用冷冻奶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技术。1985年起逐步采用冷冻奶牛精液和直肠把握输精法配种。到了2000年,全区开展大规模菜牛饲养。2010年,全区有规模养牛场10个,饲养4800头牛。
  羊解放前,皆本地白山羊,属肉用型,具有耐粗、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但个体小。1949年引进奶山羊19头,1956年引进绵羊250头,1960年县种畜场和峰源牧场从合肥引进新疆细毛羊200头,1965年县民政部门从嘉兴引进湖羊700头,1974年县畜产公司从山东引进青山羊300头,都因不适应先后被淘汰。进入新世纪后,又引进了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2010年,全区良种羊的饲养量得到较快发展。
  兔民国35年(1946年)丽水有宗兔73只,皆是观赏用兔。1957年县农业局引进安哥拉兔(毛用)200只、青紫兰兔(皮用)200只、日本大耳兔(毛用)2000只、力克斯兔(皮用)200只。1958年建立碧湖种兔场,饲养肉用兔200只、毛用兔150只和皮用兔150只。1980年市畜产品公司引进西德长毛兔78只,后成为丽水兔杂交亲本主要品种。1981年4月进行兔的人工授精试点,1984年4月推广。2000年后,兔的饲养量逐步萎缩。到2010年,全区仅少数农村有零星的饲养。
  家禽1956年引进苏州鸭2000羽、龙游鸭600羽、萧山鸡600羽。1959年引进狮头鹅250羽。1971年地区农科所引进白洛克鸡1400羽。1983年起陆续引进蛋用鸡S220、罗丝鸡、澳洲黑、红色考尼什、洛岛红等品种,引进浙东白鹅、太湖鹅、金定鸭、法国番鸭、北京鸭、狄高鸭、康贝尔肉鸽、鹌鹑、火鸡等,引进新浦东、海星、红宝、海佩科等8个良种鸡品种。1983城关镇灯塔大队机械化养鸡场建成,先后引进来航鸡、罗丝鸡和伊沙鸡等商品代蛋用鸡。1999年引进白羽王鸽进行肉鸽规模养殖。2010年,全区家禽养殖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实行生态养殖,对家禽养殖落实疫病防控和禽产品安全监管措施。
  林业技术推广应用
  民国22年(1933)3月,丽水县国民政府建设科农业改进所,下属丽水农场从事林木育苗和技术推广工作。1963年丽水县成立县林科所,主要从事林业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应用和普及工作。1983年6月,丽水县林业科技人员选用常山、龙游、安吉、青田、遂昌、武义等地14个优良无性系嫁接改造低产劣株油茶技术,调整推广油茶新品种获得成功,至1987年10月,现场产量比对验收,新品种油茶亩产6.6千克,比对照老品种亩产3.29千克,新品种亩产净增产一培。油茶低产林改造通过二级鉴定,1989年获丽水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6年,林业科技人员在南山渡口进行猕猴桃引种技术推广中间试验,推广了三个品种五个株系,1988年首次投产,亩产120千克。1989年丽水市科委组织验收,亩产超905千克。
  1987年,林业科技术人员从贵州农学院引入刺梨种子育苗,1988年春分又分别在南山、太山、陈寮马铃园等地试种获得成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1990年丽水市科委立项扩点试验。
  “十一五”期间,兴林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突出,建立省、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11个,扶持科技示范户341户。建成兴林富民科技示范基地7个,面积0.26万公顷。建立花卉苗木基地0.03万公顷,实施毛竹低改面积0.23万公顷,油茶低改面积0.15万公顷。建成笋竹两用林基地0.36万公顷,修建林(园)区道路178千米,建立森林食品基地8个,面积0.15万公顷。建成无公害山茶油基地2个,面积0.1万公顷。培育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新建林业产业合作社19家,新增示范性林业专业合作社7家,新创森林食品品牌3个。引进和推广无公害笋竹两用林培育面积132公顷,油茶新品种引进等新技术(新品种)49项,建立良种基地10公顷。
  第三节水产水电科技推广
  水产技术人工繁殖鱼苗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始于1959年的鱼种、鱼苗的繁殖。1974年,首次获得家鱼苗人工繁殖技术扩大成功,人工孵化鱼苗40万尾。1985年,推广先进的渔业催产技术,成功孵化鱼苗370万尾。
  1995年,推广“小体积网箱高密度网箱养鱼”水产技术,每立方米养鱼221千克,每顷亩产量207015千克。2002年,在稻田推广养殖田螺,在高溪水库推广“网箱养殖代例刺鱼巴”成功,2003年推广面积达20公顷,产量40余吨。是年,推广山塘精养青鱼成功,每公顷产量达7500千克,每公顷效益达19950元。在武村水库推广养殖湘鲫成功,2004年推广面积20多公顷,产量达5万千克。2004年,在梅园养殖场推广人工养鳜鱼成功,并培育田鱼苗,建鲤苗成功,产鱼苗3000万尾。汇编水产技术推广经验并送养殖学习参考。送养殖大户到省、市参加技术培训,组织经验交流,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咨询服务。2010年,积极开展渔业养殖新技术推广湘鲫养殖,并在山区低产田进行泥鳅养殖试验。这一年,全区渔业总产量达到437吨,产值4226万元。
  水电技术境内水力资源较丰富,理论储藏量为28.5万千瓦,可开发25.13万千瓦(其中瓯江干流为19.5万千瓦),实际可开发量为6万千瓦,规划小水电可开发量7.422万千瓦 (不含瓯江干流)。
  1969年,建成西坑电站并投产,实现了莲都区历史上水电站零的突破。
  1996年起,电力部门组织实施农村电网的改造和节电项目,减少电量损耗,农村人均用
  岩泉街道水东村开展实用技术推广(2006年12月摄)
  电量由1995年123.7千瓦时提高到1999年的134.17千瓦时,全市乡村通电率100%,户通电率达99.9%,供电可靠性达99.2%,电网线损率约6・6%。1999年,通过国家电力部、省计经委的农村电网改进后,达到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市)要求。
  至2010年,应用水力技术已并网发电的小水电站有76座,装机容量42705千瓦;在建小水电站24座,装机容量19365千瓦;审批或已规划小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6610千瓦;合计装机容量已达68680千瓦。
  第四节农村能源推广
  1973年,丽水县开始在农村推广应用家用小型沼气池,主要采用立式圆形池。至1988年,共推广沼气池1053个,其中城关镇68个、碧湖镇23个、城郊区16个、碧湖区895个、雅溪区2个,曳岭区48个,丽云区1个。1999年,实际使用池数317个,年产气76080立方米,节约标煤76吨。
  1982年,丽水县开始普及推广应用省柴灶,引进推广赣I型和缙云县大户芯省柴灶。1983年在试制的基础上推广丽水I型水箱省柴灶、II型连锅省柴灶、III型轴负省柴灶。城镇使用省柴灶和I、II型组合省柴灶6661户,改灶后具有明显的节柴效果,与旧柴灶相比,平均可省柴1/3—2/3。
  1986年6月30日,丽水市被列入国家农牧渔业部节柴改灶试点县,主要指标:“在1986—1987年的两年内,完成全市农户的70%改灶任务,预期经济效益达到387万元。”当年,使用省柴灶和I、11型组合省柴灶的农户增加到41517户,占全市总户数的67.4%,全年节柴6.3万吨。11月,在全市全面推广省柴灶,与23个乡的乡长签订普及省柴灶责任状,普及率要达到占乡农户数的75%。1988年,有58210农户使用,占全市总农户数的88.6%,全年节柴8万余吨。
  1990年,有62487农户使用,占总农户数的89.7%,年节柴10万吨。通过推广应用省柴灶,群众普遍反映“省柴灶省时,既卫生又好烧,不但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按每担柴2元计算,一年能节省400万元,同时还能节省砍柴工60多万个。
  1996年11月,丽水市入选“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县(市)”。
  丽水市“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节能技术推广应用表
  表25—3—1续表25-3-1
  2010年,区重点科技项目“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的验收,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家禽健康养殖生态内循环小区建设技术研究”,并获省级通过验收。
  莲都区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研究与示范验收鉴定会(摄于2007年)第四章科技成果
  第一节获奖项目
  1979—1990年,获国家部委、省级、省厅级、地、市(县)级科技成果奖计443项,其中省级以上42项。
  1979—1990年莲都区省级以上获奖科研项目一览
  表25—4—1续表25-4-1续表25-4-1
  2001年,山川3号引进、示范、推广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新型腐竹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生物农药应用推广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莲都区病虫测报站的 “生物农药应用和推广”科研成果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4年,莲都区有5项成果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星火奖,获奖数首次列全市九县 (市、区)第一位。5项成果分别是:莲都区浙南果树研究所“无核椪柑选育试验”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丽水市处州蛇业有限公司“五步蛇驯养及子二代繁育技术”、丽水山水果树科学研究所“无籽瓯柑选育及推广应用”和丽水市日月明酿酒新技术研究所“力克曲王的研究(生料酿酒曲)”三项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莲都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毛竹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推广”成果获市级星火三等奖。
  2005-2006年,共有4项成果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丽水市绿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长豇豆无公害生产技术”获2006年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评出2006年莲都区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评选出2006年莲都区科技进步贡献奖5名。
  2007年,莲都区科技培训中心的《丘陵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研究与科技示范》,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2项。
  2008年,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2项。全区20家企业21个项目申报了科学技术奖评审,根据《丽水市莲都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征求异议等程序,共评出区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这次获奖的项目中,农业项目5项、农产品加工1项、工业项目5项,体现了各产业发展水平。
  2009年,1个项目申报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个项目申报市科技进步奖,2个项目申报市星火奖。浙江依莱特纺织有限公司的《负氧离子丙纶装饰布》获丽水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丽水市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秋大豆新品种丽秋2号中试示范》、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水果站的《万亩精品瓯柑生产集成技术与示范推广》获丽水市星火奖。
  2010年,1个项目申报浙江省科技进步奖,3个项目申报市科技进步奖,1个项目申报市星火奖。获市科技二等奖1个,市星火二等奖1个。
  第二节专利技术
  2001年,申请量39件,授权量19件。2003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为53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19件,外观设计22件,共获专利授权量35件。2004年,全市区专利申请量110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54件、外观设计35件。共获专利授权3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外观设计专利27件。2004年的申请量比2003年增长108%,授权量增长10%。富来森集团公司推荐上报省级专利示范企业。
  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80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66件,外观设计87件。共获专利授权量89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0件,外观设计专利47件。
  200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79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56件,外观设计112件。共获专利授权131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50件,外观设计专利75件。2006年, 授权量增长47.2%。
  200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57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62件,外观设计76件。获专利授权量114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51件,外观设计专利60件。出台《莲都区专利示范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富来森产业集团和丽水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和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称号。
  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55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61件,外观设计69件。共获专利授权125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65件,外观设计专利55件。落实专利扶持政策。对专利产品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同时,对评为省、市专利示范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奖励,奖励金额达18万元。
  是年,开展区级专利示范企业的评定,丽水万控电气有限公司和丽水六江源食品有限公
  司,被认定为首批区级专利示范企业。丽水膳尔康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富来森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省专利示范企业。丽水膳尔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廖翊敏,获第三届浙江省巾帼发明者荣誉称号。
  2009年,全区专利申请量286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136件,外观设计119件。
  共获专利授权150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62件,外观设计专利81件。
  2010年,全区专利申请量26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156件,外观设计66件。获专利授权373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73件,外观设计专利172件。
  是年,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组织了1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加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内容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务、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策略等。
  组织推荐万控电气有限公司和瓯宝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2010年丽水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08年7月,莲都区召开“科技自主创新大会”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谢茂根
相关人物
刘朝会
相关人物
管嗣同
相关人物
赵善泉
相关人物
赵国秋
相关人物
周利秋
相关人物
沈祖伦
相关人物
李永明
相关人物
廖翊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