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4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2
页数: 8
页码: 926-933
摘要: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明经”(清代“贡生”别称)谭献禀拨圭山书院经费创办崇实小学校,为丽水县第一所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70)二三月,碧湖镇震丽两等小学堂和保定庄植基两等小学堂相继创立。宣统元年(1909)二月,厦河庄和松坑口各设立1所初等小学堂。
关键词: 莲都区 小学教育

内容

发展概况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明经”(清代“贡生”别称)谭献禀拨圭山书院经费创办崇实小学校,为丽水县第一所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70)二三月,碧湖镇震丽两等小学堂和保定庄植基两等小学堂相继创立。宣统元年(1909)二月,厦河庄和松坑口各设立1所初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雅里庄创办育才小学堂;基督教丽水教会办男女学堂。民国元年(1912),以地丁项下每银一两附捐县税洋玖角伍分内提四成作教育经费,学校渐多。民国3年(1914),设学务委员,调査学龄儿童,劝导兴学。于是,各乡村争设学校。民国5年(1916),令县立各校就地筹款改为区立并改初等小学,曰“国民学校”。民国6年(1917),劝学所成立,设县视学,学校得有专属,而易整顿。民国10年(1921),城区和北乡分别创办区立第一女子初级小学校。民国12年(1923),奉令改劝学所为教育局,改小学三四制为二四制,改完全小学曰“小学校”,改国民学校曰“初级小学校”,划全县为五学区。至民国15年(1926),全县有小学校111所,其中县立完全小学校3所,初级小学校1所;区立完全小学校2所,高级小学校1所,初级小学校84所,女子初级小学校4所;私立初级小学校18所,女子初级小学校2所;教会小学校2所。民国17年(1928),全县学龄儿童12302人,在校儿童3473人,入学率28.2%。民国24年(1935),实施义务教育,办短期小学17所,学生1115人,教职员17人。民国26年(1937),天主教会求是小学(民国10年即1931年创办)改名崇真小学。是年,佛教会创办华雨小学。民国27—28年(1938—1939)8—9月,省立临时联合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省第一儿童保育院在碧湖镇成立,省铁工厂子弟小学在大港头村开办。11月省立五峰小学由永康方岩迁碧湖镇,更名国民小学。民国29年(1940)8月,开始实施国民教育。民国33年(1944),省立处州中学附属小学改省立处州小学,私立南明小学创立。是年,全县小学171所,其中中心国民学校31所,国民学校136所,私立教会小学3所,实现新县制定一乡(镇)一所中心学校。全县学龄儿童19129人,入学7137人,入学率37.3%。民国36年(1947),全县乡(镇)整编后,有小学校171所,其中中心国民学校18所,国民学校148所,私立小学校2所,教会小学3所,教职员51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管崇德、崇真、华雨等教会小学,各区设1所公立中心小学,全县小学124所,其中民办(含私立)119所。1951年,贯彻“学校向工农开门”方针,全县民办小学231所。1952年,民办小学全部转为公办小学。1953年,贯彻国务院“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方针,至1955年,经整顿全县小学200所。1958年,学校统一由公社管理,撤区中心小学,各公社设1所中心小学。1964年,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县出现巡回班、早晚班、半日班、牧童班等多种办学形式,有小学438所,其中简易小学75所(后称耕读小学),少数民族小学9所,在校学生23611人,教职工89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61.81%,师生比例1:26.41。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部分小学“停课闹革命”。1967年,陆续“复课闹革命”。1968年,城关镇6所小学分别改名工农“五七”一至六校。1969年,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教师工资实行“民办公助”“工分加补贴”办法,城镇小学由部门或集体办。完小普遍附设初中班,学校数量多、教学质量低。1971年,恢复公办小学,学校建立“三结合”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1979年后撤销完小初中班,小学教育逐渐恢复正常。1984年,丽水地区聋哑学校首次招生32人,学制8年,至1989年,有12个班级,学生192人,教职工34人。1985年,开始分批施行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城关镇、碧湖镇小学毕业生可直接升入初中。是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8.8%,12-15周岁普及率94.57%,在校学生巩固率99.36%,应届毕业生毕业率98.68%,应届高小毕业生升学率84.9%,达到省规定基本普及初等教育要求。1990年,全市小学296所,936班,在校学生30052人。其中,简易小学36所,36班,学生338人,私立小学3所,26班,学生1170人。教职工1446人,其中民办教师179人,师生比例1:20.78。学龄儿童24107人,入学学龄儿童23926人,入学率99.25%。1991年,全市有小学284所。1992年有274所(1993年创办了大洋路学校),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到1999年撤并至154所。
  2000年,丽水地区撤地建市设区,划归莲都区管辖的小学有136所,886个班级,在校生30819人,教职工1858人,学龄儿童24298人,入学学龄儿童24294人,入学率99.98%。2001年,全区有小学108所,823个班级,在校生29619人,教职工1853人,学龄儿童22703人,入学学龄儿童22702人,入学率99.99%。2002年,全区有小学98所(创办了莲都小学),808个班级,在校生29091人,教职工1852人,学龄儿童21998人,入学学龄儿童21996人,入学率99.99%。2003年,全区有小学77所,773个班级,在校生28822人,教职工1796人,学龄儿童23152人,入学学龄儿童23152人,入学率100%。2004年,全区小学69所,758个班级,在校生29220人,教职工1771人,学龄儿童25783人,入学学龄儿童25783人,入学率100%。2005年,全区小学59所,733个班级,在校生28984人,教职工1777人,学龄儿童25654人,入学学龄儿童25654人,入学率100%。2006年,全区小学52所,718个班级,在校生29334人,教职工1909人,学龄儿童25073人,入学学龄儿童25073人,入学率100%。2007年,全区小学45所,714个班级,在校生28618人,教职工1871人,学龄儿童26986人,入学学龄儿童26986人,入学率100%。2008年,全区小学42所(创办了碧湖第二小学),658个班级,在校生26300人,教职工1741人,学龄儿童26461人,入学学龄儿童26461人,入学率100%。2010年,全区小学32所,小学在校生25464人,入学率100%。
  小学教学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实行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规定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卒业。教授科目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图画等,教学方法采用注入式,注重朗读与强记。民国元年(1912),实行南京临时政府壬子学制,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必需之知识技能”为教育方针,初等四年,高等三年。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缝纫等,高等班加中国历史,地理、理科、农业和英语。民国7年(1918),城镇小学校始实行北洋政府教育部所公布的39个注音字母教学。民国12年(1923),施行壬戌学制,改小学三四制为四二制。民国时期,大多小学以单班复式为主,课堂教学使用方言,教学方式为注入式,很少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学学制沿用四二制。确定“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教育方针,初级班课程设语文、算术、体育、美工、音乐,高级班加自然、历史、地理等。1950年,教学方法采用低年级以设计教学为主,自学辅导为辅;中年级以自学辅导为主,设计教学为辅;高年级采用自学辅导,加以评批。1952年秋,在各区中心小学和部分完小试行五年一贯制。1953年,南明、括苍、囿山等小学开始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1956年,县教研组成立,各学校建教研组。1958年始,要求全县教师讲课使用普通话。1963年,县文教局发文《关于提咼小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要求教学使用启发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65年提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各小学精减教材,削减课时。1973年开始,小学一律改为五年一贯
  莲都小学(2010年10月摄)制。1979年,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文艺、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1981年,盲目发展中学,小学基础削弱,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学统考6443人,语文,数学两科及格696人,合格率10.8%。1983年秋季,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课程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三至六年级设自然,四至六年级设劳动,五年级设地理,六年级设历史。1986年,建立市、区、乡各级学校教学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演示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教课、听课活动。是年,举行全市中小学第二课堂成果展览会,展出小学生作品2000余件。1980—1987年,全市小学生第二课堂成果获国家级奖46项,省级奖157项,地区级奖306项。
  1993年秋季开始,起始年级全部使用省编义务教育新教材,语文、思品、数学、常识、体育与保健等学科组织备课活动。1995年开始逐步开展“说课”活动。2001年起,在一类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市区学校实现网络联通。2002年秋季开始城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开设英语课;2003年秋季城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2004年秋季建制镇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2005年秋季全区所有小学三年级开始全部开设英语课。2003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至六年级设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各学科组织学科培训。为了课改的需要,区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莲都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莲都区课改工作制度》《丽水市莲都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建议(试行)》《莲都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奖励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对实验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2004年莲都区课改成果在省里巡礼时得到省厅充分肯定。2006年,丽水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在莲都区举行。2007年,省教研室来莲都区调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挖掘莲都区通过改进教学管理,推进课程改革的经验做法。2006年,开始积极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至2008年,城北小学、大洋路学校、刘英小学、中山小学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囿山小学、莲都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丽水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2010年,在小学校长创新研修班上重点研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改进方案》,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小学选介囿山小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明经谭献及毛管封、端木彬等人禀拨圭山书院田租暨颜氏宾兴田租为常款,在新意山麓的文昌宫,创办崇实初等高等小学堂(丽水县创立的第一所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学堂实行“壬子学制”,修业7年,男女
  20世纪80年代的囿山小学(1985年8月摄)同校。民国2年(1913),改名崇实初等高等小学校,校长刘廷煊。民国15年(1926)至31年(1942)间,数易校名,先后改名丽水县立第一完全小学、丽水县囿山镇中心学校、丽水县莲城镇囿山中心国民学校等。1949年下半年,学校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县立囿山完全小学。196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小学,恢复丽水县囿山小学校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改名东方红小学、县工农“五七”三校。1978年,复名囿山小学,被确定为县重点小学。为莲都区唯一的实验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浙江省先进家长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小学、浙江移动“信息树人”工程莲都区名师培训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少先队大队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到2010年,学校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00多名,在职教师101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省教坛新秀5名,市、区学科带头人20名。
  碧湖小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瓯江之畔,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前身为“公立震丽初等、高等小学堂”,由碧湖镇阙沾霖、汤景彬、魏人骥、叶寿椿等创立的新式学堂,以该镇龙子庙为校址。民国元年(1912),为丽水县西义镇立第一初等高等小学;民国7年(1918),改为丽水县立第二高等民国学校;民国12年(1923),改为丽水县立第二完全小学校。民国34年(1945)搬迁碧湖天后宫院舍。解放初,被定为丽水县首批5所公办小学之一。1951年,改为丽水县碧湖完全小学。1986年,更名为丽水市碧湖小学。2001年,改为莲都区碧湖镇中心小学。2006年起,更名为莲都区碧湖小学。至2010年,学校有31个班级,1300多名师生,拥有音体美多媒体等专用教室,专科以上学历的老师达到80%以上。
  中山小学创办于1966年,原名红卫小学,只有3个教学班,148名学生,教师5人。1969年秋,更名为''工农'五•七'一校”,开始招收初中班。1980年恢复“红卫小学”校名。1985年定名为中山小学。学校共有54个教学班,2600多名学生。学校在职138位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占90%。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至2010年,学校先后获“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雏鹰红旗大队”“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学校” 等32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莲都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原名丽水市花园小学,创办于2002年9月,占地面积22108平方米,是一所以外语教学为特色,实施小班教育的寄宿制民办学校,拥有一至四年级16个教学班,学生480人,教职工47人。2005年9月,小学扩展到六个年级42个教学班,被评为“丽水市校本教研示范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6年9
  莲都小学迎国庆班队活动(2009年10月摄)月,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学部一同迁往白云校区。2007年,学校荣获“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学校”称号。2010年,莲都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共有64个教学班,2108名学生,教师及后勤员工共259人。是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民国15年(1926)丽水县各学校情况一览
  表24-2-1续表24-2-1续表24-2-1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人物

谭献禀
相关人物
阙沾霖
相关人物
汤景彬
相关人物
魏人骥
相关人物
叶寿椿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圭山书院
相关机构
育才小学堂
相关机构
五峰小学
相关机构
囿山小学
相关机构
莲都外国语学校
相关机构
城北小学
相关机构
大洋路学校
相关机构
刘英小学
相关机构
中山小学
相关机构
碧湖小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