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19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分类号: F764.55
页数: 5
页码: 567
摘要: 棉布百货民国时期,城区有许萃生、许德生、吴森泰、陈裕顺、曹同大、吴益大、张同泰、源大等绸布店,有俞锦泰、杨荣顺、刘春生、王德茂等百货店。1949年8月,国营丽水贸易公司始经营棉布。1950年丽水百货、花纱布公司成立,棉布、百货由国营公司、供销社、私商共同经营,其中花纱布、煤油等以国营公司和供销社经营为主。
关键词: 日用品 工业产品

内容

棉布百货民国时期,城区有许萃生、许德生、吴森泰、陈裕顺、曹同大、吴益大、张同泰、源大等绸布店,有俞锦泰、杨荣顺、刘春生、王德茂等百货店。1949年8月,国营丽水贸易公司始经营棉布。1950年丽水百货、花纱布公司成立,棉布、百货由国营公司、供销社、私商共同经营,其中花纱布、煤油等以国营公司和供销社经营为主。1954年起,棉布实行计划供应。1956年,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城关棉布、百货业归口国营商业,碧湖、大港头归口供销合作社。1959年,限量供应毛线、胶鞋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凭票、凭证限量供应的商品有百种以上。1977年后,票券种类逐渐减少。至1979年,除棉布、棉絮外,其他棉织、百货商品均敞开供应。1983年,取消棉布、棉絮票。1988年,全市有国营公司、供销社棉织百货销售点35个、集体商店16个、个体278户。供销社日用工业品公司、供销大楼、基层供销社棉百商店、供销分社、门市部一直经营棉布、百货类日用工业品,直到2003年底供销社企业改制完成后,供销社所属门店不再经营。
  若干年丽水县(市)主要日用工业品销售一览
  表12-3-3
  日用杂品民国时期,丽水的日用工业杂品行业较多,有草席店20多家,杂货店50多家,纸店10多家,炮仗店7家,锅店8家,碗店20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私营商店继续经营,至公私合营,或参加合作商店或参加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自1955年开始经营日用杂品。
  地方产品20世纪50年代初期,供销合作社就开始经营日用杂品,并十分重视地方产品发展,积极组织生产,拨出专项资金给予扶持。20世纪50年代,帮助组建雨伞生产合作社,生产的纸伞远销国内外。1958年后,支持城关竹筷社(后易名纸箱厂)、城关枕席社(后易名塑料二厂)、碧湖镇棒冰棒厂(后易名制刷厂)生产出相当数量的日用杂品,除了供应当地之外,远销北方、南方十多个省市。后因原材料不足以及其他工业发展,使兴旺一时的日用品地产工业,逐渐转产其他工业产品。
  1970年以来,供销社积极帮助农村社队发展日用地产品,曾拨款8000多元,扶持碧湖区的高溪4队、9队、大栋大队、章塘5队、河东2队、上街4队等利用当地稻草资源,发展坑边纸生产。这些生产队开始积极性很高,不仅为社会提供商品,而且增加社队经济效益。后来由于其他副业门路收入高,坑边纸生产逐渐停产。
  丽水的水东、黄村等地部分群众历史上有生产“小扫帚”的习惯,大多数销往温州地区。供销社为了开拓北方扫帚市场销路,增加竹农的经济收入,1970年,县公司派出干部职工到雅溪区的仙渡、皂树乡蹲点,组织竹农生产“大扫帚”,并进行技术辅导。后将样品拿到全国日杂品交易会上展出,很受欢迎,每年成交几十万把,销售北方十多个省市,使当地竹农每年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
  1974年7月,县生产土产公司拨款2256元,扶持碧湖区保定碗厂,发展当地瓷碗产品,由于该厂出厂的瓷碗质量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发展不起来,供销社拨出的扶持生产资金,碗厂至今没有还清。
  1975年,县生产土产公司拨款1.7万元,扶持城关镇丽南大队兴办机制卫生纸,办厂8年,产品供应丽水、云和、龙泉等地,既解决了该大队几十人就业问题,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产品质量提不高,被杭州、衢州等地大型机制绉纹卫生纸以价廉物美倾销丽水市场而击败。
  1975年2月,县生产土产公司拨款1万元,扶持城郊区水阁大队兴办陶器厂,生产陶器缸钵。由于式样、形状不受消费者欢迎,后改为生产花钵,也因质次价高销不出去而停产。
  1977年12月,县土产公司拨款4000元,扶持曳岭区咸宜陶器厂,扩大兔钵生产,除供应本区外,还销往县内各区;扶持双溪锅炉生产铁锅,后转产。
  日用品1955年10月,县供销合作社成立日用品采购批发站,按照省供销社规定经营陶瓷器、炊事用具、炉灶及配件、夏令杂货、清洁用具、日常用具、家具、喜庆照明用品、土纸(包括卫生纸)及其他杂品等共十大类。
  1956年,县日用品站经营陶瓷器70388元,炊事用具16760元,草席48525条,卫生纸1566件,以及其他杂品10万多元。
  1957年,土产日用杂品销售总额为564763元。1958年,国、合的工业品与日用杂品合并为工业品站,1962年又恢复县社日用品采购批发站。1965年10月再次撤并,直至1979年建立日杂公司,但又不是专营日用杂品。由于日用杂品经营机构多次撤并,统计口径一年一个样。1956—1990年丽水市日用品主要品种销售情况一览
  表12-3-4用品更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土产日用杂品已经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农民的需要,经营草鞋、蒲鞋、蒲草扇、草席等草制品,现在许多品种已被淘汰,农民出工劳动穿解放鞋、高筒雨鞋,带中午饭用钢精饭盒,就是用草席的人也越来越少,夏令大多数用篾席,其他季节用床单、棉毯、毛毯。
  灶头用具也有很大的变化。丽水历来烧菜煮饭都用铁锅,现在农村普遍使用电饭煲,烧菜用钢精锅或不锈钢的电炒锅。城内煤气基本普及,烧饭都使用高压锅。农村仍需大口径的铁锅,主要供烧猪料、做豆腐和红白事使用。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吹风、电熨斗、电饭煲、电炒锅等家用电器,走进普通家庭,成为当代家庭的主要用品。
  人们对陶瓷器的需求已与过去概念大不相同。生活用的陶器,新颖、美观、带有装饰性的(如花钵之类)还受消费者欢迎。一般粗制陶器在城镇已无人问津。细瓷、配套的餐具、茶具已成为抢手货,销量逐年增加。
  塑料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是大发展时期,绝大部分以竹木铁为原料的日用杂品,被塑料制品所代替,而且品种繁多,式样多种多样,新颖美观,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家具及喜庆用品,也与过去完全不同。丽水城内有家具店上百家,经营当代流行的组合家具。
  供应的卫生纸有坑边纸和妇女用卫生纸两样。坑边纸被机制绉纹卫生纸代替;妇女卫生纸被机制全消毒的卫生巾所代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丽水经营日用杂品行业增多。1989年底,有专营日用杂品商店46家,其中私营41家,占86.2%;兼营日用杂品商店551家,其中私营482家,占83.3%;兼营与专营有597家,比民国时期的日用杂品行业115家,增加5.19倍。供销社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一直经营日用杂品,直到2003年日用工业品公司及基层分社、门店改制完成。其后的供销社经营的各种生产资料和日杂用品,统一纳入全社会零售总额的统计口径。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丽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