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1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724.355
页数: 7
页码: 555
摘要: 集市建设清同治十二年(1873)《丽水县志》载,郡城以农历每旬三七为市,碧湖以丑辰日为市。光绪年间增辟苏埠、官桥、石牛、九龙、宝定(保定)、均溪、厦河、青林、堰头、太平、岩泉、葛渡等地为市,民国时废。清末,城关、碧湖市日已按上市诸物分类定点。民国以来,城关以农历每旬逢三八为市,抗战时一度中断。碧湖以丑辰日为大小市。曳岭老竹自民国以来均每旬逢二逢七为市。
关键词: 集市贸易 贸易发展

内容

集市建设清同治十二年(1873)《丽水县志》载,郡城以农历每旬三七为市,碧湖以丑辰日为市。光绪年间增辟苏埠、官桥、石牛、九龙、宝定(保定)、均溪、厦河、青林、堰头、太平、岩泉、葛渡等地为市,民国时废。清末,城关、碧湖市日已按上市诸物分类定点。民国以来,城关以农历每旬逢三八为市,抗战时一度中断。碧湖以丑辰日为大小市。曳岭老竹自民国以来均每旬逢二逢七为市。
  市区文昌路114号的“真吾”照相馆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碧湖改为每旬逢一逢六为市。1953年,限制农副产品上市。1965年增辟大港头市,每旬逢一逢五为市。“文化大革命”时期,集市贸易冷清。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副产品逐步放开,部分产品交换的初级市级出现。1985年,辟双溪镇双溪、仙渡乡何金富、泄川乡库头、西溪乡里东等地为农贸、兔毛、木材交易市场。城关、碧湖两地,每年农历十二月二日起至月底止。每日都成“市日”,谓“日日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生产资料市场实行“双轨制”,生产资料市场开始出现,兴起市场建设的高潮。1987—1989年,共投资350多万元,建成府前菜场、大洋路小商品市场、碧湖小商品市场、大港头菜场,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1990年5月,投资120万元的城西菜市场开业,11月由灯塔村、蔬菜公司和市工商局三家联办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开业。1987年,中山街小商品市场、碧湖耕牛母猪市场被评为地区级“五好市场”。1989年,中山街小商品市场、府前菜市场、碧湖耕牛母猪市场等被评为“地级文明集贸市场”。1989—1990年,中山街小商品市场连续两年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清同治年间至1990年前丽水市城乡集市分布
  表12—2—4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种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购物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许多马路市场被整顿、被淘汰,专业市场不断兴起。
  1991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办好城乡市场的通知》。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给市场建设注入了活力。1992年8月,丽水地委行署提出“沿路办市场”,“路通促流通”,“繁荣与市容,首先是繁荣”的发展思路,市场组织和培育得到空前重视,市场建设有较大发展,全区掀起交易市场建设高潮。1991—1994年,先后建成碧湖生猪交易市场、丽水金笔市场、曳岭综合市场、雅溪综合市场、大港头综合批发市场、丽水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等31个各类交易市场,均常年交易。其中丽水金笔和瓜果市场成为当时全省全国的大市场。1994年,丽水中山街工业小商品市场获省工商局命名为“规范化市场。“1994年,行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商品市场培育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市场建设纳入“九五”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商品市场进入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新轨道。1995年后,交易市场发展逐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上档次上规模的专业市场开始涌现并逐步成熟起来。1995年,先后建成丽水市建筑装潢材料市场、碧湖香菇商场、大港头木制品市场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交易市场。1996年省工商局核定丽水府前菜市场为二星市场。
  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后,作为浙西南中心城市,其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的规模、档次、品位及运营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2001年,制订《丽水市区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十五”规划》,对丽水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等实施“一场一策”制度,在用地、税费上给予优惠。2003年,出台《丽水市区商品市场布局专项规划》和《关于加强市区有形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促进了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2005年,制定《关于在丽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举办商品交易市场的若干意见》和《加快市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市场建设。同时,各消费市场逐步向特色市场发展。2006年,市区岩泉汽车、建材、家具专业市场开工建设,至2007年底,有7家4S店开业。2008年,浙西南农贸城、市粮油批发市场和城西农贸市场开始改造。2009年,丽水府前菜市场整体改造完成并开业,莲都龙石临时综合市场建成开业。丽水城西菜市场获得了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化市场称号。丽水市粮油副食品市场、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被认定为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10年6月,市政府成立丽水市区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提升工作领导小组,12月出台《关于加快丽水市区菜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对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
  浙西南农贸城是丽水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投资最大的综合农副产品集散中心,2002年已被省经贸委列为浙江省重点农贸市场,并审定报国家经贸部为“三绿工程”的试点单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丽水市绿谷购物网上交易市场、浙西南农贸城网上交易市场建成,莲都区交易市场走向信息化。
  1990—2010年莲都区城乡市场分布一览
  表12-2-5集市交易集市交易,向以五谷杂粮、六畜家禽、山货土特产、手工艺品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品门类繁多。1984年后,城关新建有泗洲楼、丽东小商品市场和梅山脚街道两旁的布料市场,均常年交易。在中山街、解放街等街道两旁设有布料、服装、小百货等夜市。碧湖仔猪历来为地方一大特产,1988年成交60754头,计金额621.3万元,除省内交易外,还调往福建、江西、江苏、上海等省市。民国以前,城乡各种庙会上,均有货物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年举行数次物资交流大会。
  1988年,集市商品有15类,480多个品种。其中,粮食类22种,油料油脂类7种,棉麻烟类3种,肉食禽蛋类27种,水产品类39种,日用杂品类76种,干鲜菜类86种,干鲜果类44种,木柴炭类5种,农机具类32种,家畜幼禽类12种,工业品类27种,废旧品类5种,其他类27种。1979—1988年,集市成交额25774.90万元,1988年集市成交额是1979年的8.2倍。1990年,集市成交额7588.70万元,其中城镇5685.71万元,农村1902.99万元。1994年,丽水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成交额2.58亿元。1995年,丽水市粮油副食品市场、丽水府前菜市场成为首批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000年后,市场中的商品数量增多,汽车、家电、家装等商品逐渐进入百姓家,市场逐渐壮大。仅丽水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就主营副食品、粮汕及制品、滋补品、干果、百货、日用品、化妆品、塑料制品、烟草等十大类共计5000多个品种。
  2008年,全区专业市场共20个,经营户总数2795个,成交额557773.2万元,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3个。2009年,全区专业市场共21个,经营户总数3918个,成交额820630.1万元,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3个。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机构

浙江省工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双溪镇
相关地名
仙渡乡
相关地名
泄川乡
相关地名
西溪乡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