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贸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1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贸发展
分类号: F712.955
页数: 12
页码: 558
摘要: 发展概况水路为远古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输主道,特别是处州以山丘为主,州县间的商品流通更是依赖水运。瓯江源于庆元百山祖锅帽头,在温州入海,流经丽水腹地,因而丽水占据了舟楫贯通之利。早期,丽水丝织、酿酒、陶瓷等行业较为发达,故元、明时,盐运、漕运频繁。至清朝,农副产品及手工纺织交易日益增多。清末民初,外来商品流通增多,主要有煤油、食糖、百货、棉纱、水产等。
关键词: 贸易经济 商贸发展

内容

发展概况水路为远古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输主道,特别是处州以山丘为主,州县间的商品流通更是依赖水运。瓯江源于庆元百山祖锅帽头,在温州入海,流经丽水腹地,因而丽水占据了舟楫贯通之利。早期,丽水丝织、酿酒、陶瓷等行业较为发达,故元、明时,盐运、漕运频繁。至清朝,农副产品及手工纺织交易日益增多。清末民初,外来商品流通增多,主要有煤油、食糖、百货、棉纱、水产等。交易各种市场应运而生,县城和碧湖镇均设有各种专业市场,其中县城有山货行4家、油行6家、牲畜行11家、米行13家。
  抗日战争初期,杭州高义泰布店、来芝斋食品店、颐香楼酒家、知味观酒家、聚丰园酒家、上海华美大药房等迁入,丽水商业鼎盛一时,仅城内大水门一带,就有运输商行14家、山货行12家、水产商行6家,大水门外溪滩有临时货棚300多座。后,日军两次侵占,商路阻绝,各业凋敝。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滥发货币,通货膨胀,商业渐趋衰落。1949年,商业有18个行业,商店553家,从业人员1370人,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34万元(法币)。
  1950年,丽水县农副产品收购额212万元(旧币),农村集市贸易额120.7万元,商业购销额90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152万元。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50年增加564万元。是年,国营商业有粮食、盐业、土产、煤建、花纱布、百货、油脂、专卖等8个全国性公司的分公司,经营批发和贸易业务,对市场起主导作用。1958年后,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商业体制多变,商品流通渠道堵塞,商品奇缺,商业门店惨淡经营,商业经济处于低谷和无奈中。1961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1347万元,比1959年下降20.34%,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34.6万元,比1959年下降25.4%,国内纯购进总额321.8万元,比1959年下降42.2%。“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再度受到重创,商店货源短缺,多数商品供不应求,加上流通渠道不畅,管理紊乱,购销和利润指标增长率均低于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的生生堂药店
  1978年后,逐步改革商业体制,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流通体系,形成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为主体,集体、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但商业网点和设施严重不足,中转环节过多,市场预测薄弱,在经营思想和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人民群众在市场上感到突出的买东西难,吃饭住店难,理发洗浴难等问题,居民消费实行凭票供应制度,市场商品极度匮乏。中共十二大以后,各级政府大力疏通商贸渠道,积极倡导货畅其道、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商业在促进生产、疏导生产、保障供需、繁荣经济中的作用,商业工作开始展现新气象。1987年12月,丽水地区最大的府前蔬菜综合市场建成,投入使用。1988年,全市有供销、粮食、物资、医药、烟草、木材、外贸等各类商业经营单位公司54家,商业零售和饮食服务网点976个,从业人员7509人,机关、团体、学校、厂矿等附设零售门市部、服务部98个,全年商业零售额23500万元。1990年底,全市有商业企业5313个,从业人员10486人,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8051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0372万元,外贸收购总额5303万元。1991年底,有商业零售网点6594个,饮食业网点1284个,服务业网点1102个,各类市场33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市场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国有、集体商业企业在原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深化改革。1998年1月,中山街百货商店改称杭州解百丽水百货大楼,2003年,与杭州解百脱离,称丽水百货大楼至今。这期间,个体私营商业迅速发展,市场一派繁荣。
  1998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粮食流通市场更为活跃,国营粮店先后退出了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商业企业改变了过去陈旧落后单一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经营方式迈进。商业业态分类逐步细化,各种便民店、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应运而生,以不同姿态出现在大街小巷,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吸引消费者。同时,出现了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及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场,如联华超市、沃尔玛超市、景文百货等,以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舒适的购物环境,优质的售后服务等优势,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寻常百姓在丽水就能选购到全国甚至世界的知名商品。2004年,“千镇连锁超市”活动开展,中小超市组建了“市民超市联盟”便民服务中心。2005年,在太平、联城、仙渡、高溪等7个乡镇设立了放心店。2006年,在大港头、老竹、双溪、峰源等8个乡镇创建了连锁直营店。2007年,实现连锁直营店在乡镇的全覆盖。2007年末,市区限额以上超市实现零售额1.05亿元,专业店实现零售额4.99亿元,专卖店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1.3%,54.2%和14.7%。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商品市场空前发展,商品市场在传统的小型分散、自发形成的路边农副产品集市贸易基础上,经过政府的努力和各界的支持,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相结合的较现代化的市场网络。府前菜市场、城西菜场、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浙西南农贸城、水南果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各类市场相继建成运营,极大地活跃了丽水山城的经济。
  2005年,莲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71.64万元;餐饮业零售额4.66亿元,增长21.8%,其他行业零售额1.87亿元,增长6.1%。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市场消费增长13.9%,城市市场零售额47.77亿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46亿元,餐饮业零售额7.05亿元。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1亿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老百姓买到放心食品,2006年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2008年,在联城镇苏埠村建成了现代化屠宰场一个,设计年屠宰生猪55万头。
  2009年,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销售网点备案工作。2009年,家电下乡网点50家,家电以旧换新网点12家,其中回收企业6家,销售企业11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388台(部),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4476台,销售额1746万元,补贴金额133万元,回收废旧家电5576台。
  莲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览
  表12-2-1
  丽水老字号老字号店歇业原因主要有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飞机炸毁,或日军放火烧毁。1956年实行私营商店改造,被“联营”而关门。1980年改革开放后,城市街道拓宽,店面屋被拆而无存。丽水老字号一览表
  表12—2—2
  二.盐店
  四.酒店、酱园店续表12-2-2
  六.糕饼店
  七.菜馆
  A.南北货店续表12-2-2
  九.山货
  十.布(绸)店
  十一.棉花店
  十二.洗染店十四.药店
  十五.洋(百)货店、杂货店
  十六.碗店
  十七.文具店、纸店十九.玻璃店
  二十.照相、钟表、眼镜
  二十一.镬店
  二十二、丝线店、颜料、渔具、小百货二十五.打(大、小)铁店、白铁店
  二十六.打铜店
  二十七.打银店
  二十八.绞面店
  二十九.灯笼店三十五.理发店
  三十六.水作业三十八.镶牙店
  三十九.鞋店、皮箱店四十四.花轿、戏装、盔头
  第二节服务业
  饮食业民国29年(1940)前,城区有锦华馆、同兴馆、吴祥兴、兴华馆等菜馆。抗日战争期间,从外地迁来聚丰园、知味观、天香楼、天真馆、香雪楼等菜馆,其中香雪楼专供西式菜点。1949年,全县有饮食业80户,从业人员13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饮食店几经合并,1960—1962年,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经营,城内有5个饮食门市部。1979年,全县有国营饮食店5个,集体35个,个体578个,有网点618个,从业人员1200多人。其中,国营丽水饭店、丽水酒家共有合格厨师26名,椅座600个。1988年,全市有国营饮食店8个,集体36个,个体1043个,从业人员2519人。1990年,全市有国营饮食店8个,集体26个,个体1024个,从业人员2137人。2000年7月,撤市设区后,随着丽水城区的不断扩大和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饮食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为饮食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人在餐馆酒店举办婚宴,而现在,却基本上没有人不在酒店举办婚宴。公务接待、亲友聚会和早餐、快餐迎合了社会潮流。2004年,餐饮业法人单位25个,年营业额7943万元,从业人员1258人。2008年,餐饮业法人单位33个,年营业额16819万元,从业人员1258人。2009年,限额(200万元)以上餐饮业36家,其他餐饮业709
  20世纪80年代,中山街丽阳路路口的丽水饭店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地名

碧湖镇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