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能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1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电能质量
分类号: TM714.3
页数: 2
页码: 514
摘要: 电压1952年,丽水电力厂初创时,电压质量无管理,供电电压为180伏。1954年,提高发电质量,电压由原来的180伏提高到220伏。1965—1980年,桃山火电厂独立运行期间,县电网电压由发电厂机端电压的调整和变压器的无载调压接头的调整决定。由于电压质量无专人管理,是时供电质量较差。1978年,在路湾变电所装设10千伏补偿电容器,增加了10千伏电压的调整手段。
关键词: 电力 电能质量

内容

电压1952年,丽水电力厂初创时,电压质量无管理,供电电压为180伏。1954年,提高发电质量,电压由原来的180伏提高到220伏。1965—1980年,桃山火电厂独立运行期间,县电网电压由发电厂机端电压的调整和变压器的无载调压接头的调整决定。由于电压质量无专人管理,是时供电质量较差。1978年,在路湾变电所装设10千伏补偿电容器,增加了10千伏电压的调整手段。
  1981年,县电网与华东电网并网运行,电网多数区域的电压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基本保持正常。由于并网运行的农村小水电站较多,且除雅溪一级电站外均为径流电站,故在丰水期,深夜低谷时段电压偏高。为提高电压合格率,1983年6月开始在县化肥厂、毛巾厂设立电压监视点,对县化肥厂测录10千伏电压值,县毛巾厂测录低压侧电压值,记录时间为每月15日零时至24时。为改善供电质量,自1980年始,对负荷较重的10千伏线路及大用户装置无功补偿电容器。35千伏变电所均装置了10千伏补偿电容器。至1988年,全电网共装有补偿电容器16538千伏,调度室根据电网电压的需要,决定电容器的投入和撤出。1986年7月,市电网第一台35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在碧湖变电所投运,1987年、1988年城东变电所先后投运二台35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从而使10千伏母线电压能随时得到调整。
  2000年后,供电电压合格率在电网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莲都供电局加大了对电网电压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强化运行管理、推广无功电压控制技术等手段,使供电电压质量保持稳定,无功电力基本实现分层分区平衡,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稳步上升。2010年,莲都区电网电压和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8%。
  周波1972年,建立调度机构之前,县电网供电周波由桃山火电厂负责调整。建立电力调度室后,调频工作改由调度室负责。1981年前,因电网小,负荷变化大,1977—1980年,雅一电站作为县电网的调频电站。调频能力差,周波不稳定,丰水期系统频率高时达到55赫兹,枯水期水电站出力受到限制,则采用拉停部分线路或大用户,以使周波恢复正常。1981年,县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后,电网周波取决于大电网周波。当与大网脱网运行时,地区网周波由地区调度所负责调整,县调度室协助。1988年10月,雅溪一级、二级电站的调度权下放给丽水市调度室调度后,脱网运行时,调频工作由丽水市调度室和雅一电站共同负责。20世纪90年代起,周波调整工作由上级电网负责。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机构

丽水电力厂
相关机构
丽水县化肥厂
相关机构
丽水县毛巾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莲都区丽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