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工业门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16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工业门类
分类号: F414
页数: 17
页码: 493
摘要: 抗战期间五金机电工业,除外地迁入的浙江汽车修配厂、省铁工厂和毓蒙铁工厂外,仅有几十家制作犁、耙、耖、刀、锄的打铁店。1951年7月,建立国营新华修理厂,以修理机器、加工零件为主。1958年至2009年,有股份制或民营机电金属制品企业276家,从业人数3745人。固定资产75489万元,总产值93321万元,销售收入85498.6万元,利润6390万元,实交税金4328万元。
关键词: 工业 工业门类

内容

抗战期间五金机电工业,除外地迁入的浙江汽车修配厂、省铁工厂和毓蒙铁工厂外,仅有几十家制作犁、耙、耖、刀、锄的打铁店。1951年7月,建立国营新华修理厂,以修理机器、加工零件为主。1958年,曾建过一批农械修配厂。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形势的变化,五金机电工业在丽水县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65年,电池三厂迁入。1969年9月,办无线电厂。1971年,塑料雨伞厂试制成功高频三极管,填补丽水地区电子工业空白。1990年,有油泵油嘴厂、动力机械厂、机床厂、第二农机厂、汽车配件厂、家电厂、电池厂、无线电厂、晶体管厂、电器冰箱厂等机电工业42家,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437万元,年末职工人数4674人,年产值5706万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7.77%o主要产品产量:柴油机2893台,油嘴偶件158万副、柱塞偶件60.3万副、出油阀偶件76.15万副,金属切削机床113台,打稻机205台,中小农具50.16万件,农机配件10万件,电扇2.55万台,彩电熔丝管103.98万只,普通熔丝管1573.68万只,干电池1396.95万只,摇杆74.34万套,微电机7.56万套。1988年产电冰箱25754台。2009年,有万控电气、丽威油泵、金茂电机等机电工业企业276家,工业总产值8.6亿元。从业人数4000人,主要产品产量油泵油嘴偶件3.7万副,机车喷油器总成1万副,高低压柜体31800台,离合器电机9万台。
  从1994年开始,国有、集体企业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一大批原依赖计划经济体制生存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产品科技含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严重困难、企业巨额亏损,走上了解散、破产之路。2009年,国有、集体机电工业企业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股份制在企业创20世纪80年代的丽水家用电器厂立中成长壮大。2009年,有股份制或民营机电金属制品企业276家,从业人数3745人。固定资产75489万元,总产值93321万元,销售收入85498.6万元,利润6390万元,实交税金4328万元。
  主要企业选介
  浙江丽威油泵油嘴有限公司1967年筹建,1970年投产,生产A型泵出油阀和ZS41油嘴8.03万副,利润3.6万元。1971年始批量生产110出油阀和ZS41A油嘴。1974—1976年,累计亏损29.33万元。1977年8月,通用机械厂并入。1980年,有职工1050人,三对偶件产量93.88万副,居全国第三位。在全国同行业质量检查中,ZS4S1喷油嘴被评为一等品,FZ5A1出油阀被评为优等品,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1985年,ZS4S1油嘴偶件被评为省优,FZ5A1喷油嘴、XZ8I01柱塞三偶件被评为省优产品,1990年,ZS4S1油嘴偶件被评为省优,FZ5A1、XZ8IO1两偶件被评为部优。1986年度,入选全国首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1300个大中型企业之一。1987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1986年度省级先进企业,产值物耗率被列为全国机械工业十佳企业之一(全国油嘴油泵行业唯一一家,指标数为38.79%)。1989年8月,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6月,机床厂(建于1969年4月,Z5040Q钻床岀口)并入,年末人数1577人,占地10678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76平方米,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097.38万元,产值1347.44万元,利润350.21万元,年产油嘴偶件158万副,柱塞偶件60.3万副,出油阀偶件76.15万副,圆柱立钻95台。1994年8月,兼并丽水市建材厂,年产值4053万元,消费收入2498万元,资产总计6763万元,产品销售利润1186万元,有员工1515人,年产油嘴偶件287.2万副,柱塞68.43万副,出油阀73.50万副。1995年,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改名为浙江安托油嘴油泵有限责任公司。年末,职工人数为1268人。是年,工业总产值4261万元,工业增加值1691万元,总利润329万元,生产油嘴、柱塞和出油阀合计448.71万副。从1996年开始,由于管理等脱节,逐年走下坡路.2003年,工业总产值966万元,销售收入731.6万元,亏损275万元。2004年8月,由莲都区法院裁定破产。2004年,设立浙江丽威油泵油嘴有限公司,企业员工绝大部分为原油泵油嘴公司职工。2008年,企业搬迁至水阁工业区石牛路83号,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581万元。2010年,底有员工130多人,年生产机车、油泵油嘴偶件3.7万副,农机油嘴、柱塞20万副,机车喷油器总成1万副。
  20世纪80年代的丽水丽威油泵油嘴厂
  丽水动力机械厂全民所有制企业。1951年,私营黄梅记修理厂倒闭。1951年7月,丽水专署生产科以其抵押的固定资产1200元(按新人民币计)为基础,建地方国营丽水新华修理厂,时职工27人,年产值11917元,盈利602.2元。1955年4月,改地方国营丽水铁工厂。1956年2月,公私合营丽水机器修理厂并入,年末有职工128人,年生产打稻机3801部。番薯丝刨机352具。1957年,被列为省重点机械厂家之一。1958年,改名为地方国营丽水动力机械厂。1961年4月,大部分人员、设备迁至永康机引厂,留下部分于5月迁云和,1962年2月迁回丽水。1973年,批量生产S195柴油机。1981年,“云峰”牌S195柴油机获省优称号。1984年,开发1100A型柴油机。1985年1月,S195柴油机获机械部生产许可、农牧渔业部推广许可证,12月获机械部节能产品称号,1989年被评为部优产品,为全省三家S195柴油机厂家之一,为省机械厅重点企业。1988年,产值1533.77万元,产柴油机18393台。1989年,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0年,占地36451平方米,建筑面积25384平方米,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48.5万元,年末人数599人。各类金属切削机床117台,锻压7台,各种专机44台。铸造年生产能力2500吨,柴油机年生产能力27000台。产柴油机2893台,产值307.6万元。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94年年末,固定资产466万元,流动资产1303万元,流动负债2652万元,长期负债427万元,亏损280万元,所有者权益亏损1018万元,柴油机年生产能力32000台,年末职工536人。1995年破产,为丽水市首家破产国有企业。
  丽水家用电器厂全民所有制。原名丽水电机厂,建于1971年,有职工44人,占地1200平方米。制造5千瓦发电机和1.1千瓦农用电动机为主。1975年,改名丽水农机厂。1979年,二轻工农机械厂并入,厂址由虎啸门迁至丽青路,始生产电风扇。1983年,加挂丽水电扇厂牌子。1984年,改名为丽水家用电器厂。1985年,与绍兴电器厂联营,生产“雪花牌”FLZ型部优产品电风扇。1986年,产量53135台,产值1200.47万元。1988年,开发遥控FL18-FL20型落地扇及FC—1200m/m吊扇等5个新品种。:1990年,占地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16平方米,年末人数52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93.2万元,年产值641.14万元,亏损65.16万元。1994年,年产量13万台,产值3742万元。1999年,工业用缝纫机电机年生产能力20万台,实际生产4122台,工业总产值115万元,工业增加值3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41万元,利润总额亏损512万元,年末职工371人,资产总额3333万元。由于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于2000年由丽水市法院裁定破产。
  丽水无线电厂全民所有制,浙江省电子工业总公司成员厂。1969年9月,县广播站建广播设备修理厂。1971年,改无线电厂,生产150W扩音机的SBM-10A多用示波器。1982—1984年,先后试制成功SS—8001超小型示波器和82—1型伏安仪,获地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1983年,获省电子工业局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占地29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95平方米,各类机械加工设备22台,无线电专用设备138台,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7.9万元,年末职工人数137人,年产值136.31万元,销售收入114.1万元,税利7.86万元。1994年末,固定资产净值123万元,职工114人,利润4万元。1995年末,国家把企业产权出售给企业员工,实行股份制,改名为丽水无线电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脚开关,1995年产25.36万只,1995年工业总产值25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76万元,利润总额亏损47万元,有职工88人。1998年解散。若干年莲都区机电、金属制品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1
  第二节纺织服装及羽绒制品工业
  20世纪80年代的丽水毛巾厂生产车间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利用实业织布公司创立。民国11—12年(1922—1923),普利织布厂开办。民国15年(1926)后,办有洽记织布厂、许得生织布厂、许寿珍织布厂和王子祥织布厂。民国21年(1932)办染织厂6家,民国28年(1939)办永新袜厂1家。民国29年(1940)5月,县合作社联合社在梅山金钟庙办印毛巾织造部。解放后,实业纺布公司(棉织厂)成了第一家国有工业企业,1950年有染织96家。从1969年起,又先后建起丽水毛巾厂、丽水丝厂、丽水棉麻纺织厂、处州针织厂等国有纺织工业企业。1993年,有毛巾厂、棉织厂、棉纺厂、丝厂、针织厂等5家纺织企业,年末职工人数281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848万元,工业总产值9162.87万元,加上羽绒厂、服装厂产值19152.65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1%。主要产品年产量:混合毛巾1304.15万条,毛巾被48.03万条,棉布85.43万米,针织成衣109.25万件,棉纺1537.48吨,白厂丝23.34吨,丝织品8.67万米,羽绒服装4.08万件。
  1997年12月,行署公布丽水地区首批名牌产品,“天乐牌”毛巾系列、“飞雁牌”羽绒系列榜上有名。1995年以后,由于全国宏观经济调整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纺织工业开始走下坡路,连续多年亏损。至2000年12月,以上企业全部被兼并或破产。20世纪90年代初的丽水羽绒厂
  羽绒与服装产业作为莲都的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涌现了浙江飞雁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不知慢运动服有限公司,浙江雁皇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丽水爱丽芬特服饰有限公司,丽都服饰有限公司,力胜布业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并带动一批小规模的羽绒制品。服装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在街头巷尾遍布羽绒与服装作坊,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并在国内外羽绒与服装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主要企业选介
  浙江丽水羽绒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始建于1958年春,原址城关白塔头。是年,生产出口羽毛13吨,为浙江省第一家羽绒加工厂。1963年,迁址紫金山。1970年,产羽绒制品10382件,被列为羽绒制品生产定点厂。1974年6月,羽绒被出口。1985年3月,与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建立工贸联营体华兴羽绒联合有限公司。是年,“天鹅”牌羽绒获省优产品称号。次年,“飞雁”牌男、女式羽绒衣获省优产品称号。是年起,有外商50人次到厂考察,洽谈业务。1987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是年,“天鹅”牌真丝绸羽绒被获部优产品称号,并被载入日本《世界一流产品大图鉴》,1988年被中国丝绸博物馆列为馆藏珍品。198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次年“飞雁”牌绗缝羽绒被评为部优产品。1994年,占地14468平方米,建筑面积15465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527,固定资产原值1756万元,净值1075万元,年产值12006万元,利润总额92万元。年产羽绒制品34.75万件。羽毛18.93吨,出口羽绒制品22.73万件。1995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改名为浙江飞雁羽绒公司。2000年7月,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而破产。
  丽水棉织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名利用实业织布公司,有木织机130台,铁木机8台,工人百余,手工操作,主要生产白细布一类低档棉织品。1949年,布产量8.04万米。1950年,改为生产救济院,1954—1955年为生产教养院纺织部。1956年,合并搬运染织厂、生产自救社、祥记染织社等10家小厂,建公私合营丽水棉织厂。1959年,改名为云和棉织厂。1962年,改名丽水手工业联社针织合作工厂,年底停办。1965年复厂,名县染织厂(集体)。1970年7月,转为国营。1974—1978年,累计亏损16.72万元。20世纪70年代后期,淘汰铁木织机,改换自动棉织机。1983年7月,新建织造车间。1986年,漂染车间并至毛巾厂。1988年6月,接收龙泉木材厂全套针织设备,新建针织车间。1990年,占地4956平方米,建筑面积5552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196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0.8万元,产值136.38万元,税利13.1万元,棉布产量126.49万米。1992年,五金电镀厂并入。1994年年末,职工158人,固定资产209万元,工业总产值291万元,利润总额亏损52万元。1995年,根据中央关于中小企业改革兼并的有关政策,由天帆毛巾集团兼并。
  丽水毛巾厂全民所有制。浙江省最大毛巾专业厂之一。建于1969年,初名丽水地区针织厂,1977年3月,归县管辖,1980年3月,改今名。1970年初,投产,有48台织机,222名职工。1973年,数学家华罗庚到厂指导推广优选法。1979年,3607提花枕巾获省、部优秀设计奖。1981年,金鸡印花毛巾获省优秀设计奖。1982年,双龙戏珠印花枕巾获省优秀设计奖。1984年,枕巾包装盒获华东和省内包装装潢优秀设计奖。1985年4月,先后开发迎客松系列沙发巾,提喷花系列毛巾产品。1987年,新增国内最先进的松式毛巾后处理联合机。是年,“双帆”牌444中条巾获省优产品称号,次年获部优产品称号。1987年,被评为地区级先进企业,市双文明单位。1988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13.5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1370人,各式织机260台,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59.4万元,年产值1694.5万元,税利167.38万元。1995年,进行企业改革,兼并了丽水棉织厂,企业改名为天帆毛巾集团,年末企业合部职工人数为1374人,固定资产净值1271万元。年工业总产值7874万元。工业增加值3077万元,出口交货值770万元,产品销售利润802万元,利润总额6万元,毛巾生产能力1091万条。1998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847万元,负债6304万元,所有者权益亏损907万元,企业申请破产重组。1999年初,重组后改名为浙江丽水经纬家纺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资本金1700万元。1999年,年末职工人数551人,固定资产净值604万元,年工业总产值287万元,利润总额5万元。公司于2003年6月解散。
  若干年莲都区纺织、羽绒、服装制造业概况一览
  表10-3-2单位:万元
  第三节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印刷工业
  民国时期,城内有名制笔店有杨正和、吴一成、杨三和、孔元和4家。高档牌号毛笔有梦笔生花、北尾狼毫、得心应手、京庄水笔、鸡狼毫等。
  1956年,建文化用品生产合作社,生产毛笔、粉笔。1964年,改名文具用品生产合作社。1966年,始生产钢笔尖。1968年,始生产变通铱
  
  金笔。1974年,丽水中学办教学模型厂,制作20世纪80年代,丽水塑料厂生产的产品
  化工流程模型、分子结构模型等。1981年,雅溪中学办教模厂,生产立体几何模型、“电子型” 杂化轨道分子结构模型等。1990年,印刷、文教用品业有17家,年末人数1107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30万元,年产值2234万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6.96%。主要产品产量:铱金笔574.25万支。
  1995年以后,莲都区制笔行业发展较快,特别是自来水笔生产,其规模和档次在全国颇具影响,制笔业成为莲都区工业的支柱行业。1999年6月,成立“丽水市制笔行业协会”筹备领导小组。1999年12月,丽水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丽水市制笔协会,时有注册登记的制笔业厂家161家,其中集体27家,私营53家,个体81家,生产成笔企业50余家,有自己品牌的12家。1999年,制笔业工业总产值3亿元,约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6%o2000年开始,制笔业由单一的自来水笔转变为自来水笔、宝珠笔、铅笔和文化体育用品共同发展,全区文教用品业出口值超过4000万元。撤地设市建区后,莲都区文教用品制造业厂家减少,2001年有95家,从业人数1826人,工业总产值17458万元;2009年有51家,从业人数733人,工业产值15022万元。
  丽水印刷业从民国元年(1912)年起,于李炳炎办新华五彩石印局,后撤至温州。民国11—12年(1922—1923),温州人黄子寿办启明石印局,民国15年(1926)前后,改铅印。民国22年(1933),姚松波办黎明印刷厂,二年半后停办。民国26年(1937),浙江印刷厂迁至丽水,先在丽水白云山脚,后移至碧湖上赵村,后迁至龙泉。民国34年(1945),有伦章印刷文具纸张号,同文印刷号,利达印刷号等厂。
  民国38年(1949)9月,国营丽水新华印刷厂成立。1956年,伦章印刷文具纸张号(原启明石印局)、同文印刷号、联业印刷号、广隆文具号、文周眷印店等合并为公私合营丽水县印刷厂。1957年,并入地方国营丽水印刷厂。1990年,印刷业有丽水印刷厂、人民印刷厂、文化艺术印刷厂、彩色印刷厂、碧湖教育印刷厂等6家。2000年,有丽水印刷厂、彩色印刷厂、天宁印刷厂、华光印务有限公司、括苍彩印包装公司等13家。2009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6584万元,工业增加值1685万元,从业人数277人。
  主要企业选介
  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丽水金笔厂)建于1956年,初名文化用品生产合作社,生产粉笔、毛笔。1989年,丽水金笔厂车间综合一厂。1964年,更名文具用品生产合作社。1966年,始生产钢笔尖。1968年,始生产普通铱金笔。1970年,由省轻工业厅定点生产铱金笔,列入轻工业部自来水笔生产定点厂,改名丽水制笔厂。1978年,兼并日用工艺厂,1980年,产铱金笔187358万支,利润46.68万元。1980年6月,被省府命名为“先进企业”。1981年,厂址由刘祠堂脚迁至囿山路,与上海涂料研究所联合开发彩绘国画铱金笔等,投入批量生产。750#国画笔,1984年获省优产品称号,1987年获部优产品称号。是年,343#国画笔、253漆笔、810#国画笔均被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与上海英雄金笔厂联营业生产“329”高级錶金笔,增挂“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分厂”牌子。是年,获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次年,获省经营管理优秀企业称号。1987年,被命名为1986年度省级先进企业。1989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二级先进企业。1990年,迁址花园路,占地20832平方米,建筑面积8955.1平方米,年末职工461人,固定资产原值320.39万元,有产品30多种,产值1162.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29.02万元,出口交货值105.29万元,利润293.86万元,税金182.56万元。年产铱金笔555.12万支,其中高级铱金笔420.63万支。1996年,企业改称上海英雄金笔厂丽水有限公司。2000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丽水印刷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建于1949年9月,初名新华印刷厂,主要印刷地委机关报和内部刊物,属省第七地委宣传部。1952年1月,属温州专员公署工业科,厂址由继光街迁至西园庙弄。1957年1月公私合营,丽水县印刷厂并入。1958年8月,云和县新民印刷所并入。1960年4月,景宁印刷厂并入。1961年,更名地方国营丽水县印刷厂。
  20世纪80年代的丽水新华印刷厂
  1962年5月,原并入的云和新民印刷所和景宁印刷厂划归云和县。1964年,迁址文昌路。1968年建胶印车间。1978年,有职工137人,固定资产原值38.7万元,产值59.87万元,销售收入59.45万元,销售税金2.96万元,利润总额5.47万元。1980年,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获零件印刷第二名。1982年,建1200平方米车间大楼。1985年始,承接省出版总社书刊出版任务。
  1990年,占地7098平方米,建筑面积7460平方米,年末职工174人,固定资产原值145.9万元,产值160.34万元,销售收入246.83万元,税收36.18万元,有凸印、平印、彩印包装、书刊印刷等设备73台。2000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181万元,工业产值173万元,利润总额亏损73.1万元,年末职工人数97人。经资产评估公司评估,资产总额416.83万元,所有者权益274.74万元,职工身份置换费380万元。2000年12月13日,经区改制领导小组批准,工厂解散重组。重组后企业改名为新华印务公司,有股东52人。2004年5月解散。若干年莲都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和印刷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3
  第四节皮革塑料工业
  民国初,城内有大同鞋店和裕兴鞋店,民国8—9年(1919—1920),董益康鞋店开设,规模较大,主要做学生鞋。抗日战争期间,有四川鞋店,温州人开。抗战胜利后,有皮箱店两家。1950年,有鞋店11家。1953年4月,建城关制鞋小组。1956年,建鞋业生产社,始生产皮箱, 引入半机械生产技术。1978年后,发展较快。
  解放前,无塑料业。塑料生产始于1964年1月,1965年5月,始生产全塑凉鞋,至1988年,塑料产品有近80个品种、700多种规格。1990年,皮革塑料工业有皮革总厂、塑料总厂、第三塑料厂等8家,从业人员1458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16万元,年产值3209万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0%。主要产品年产量:皮革(折牛皮)3.13万张,其中猪皮(自然皮)6.26万张,布鞋11.34万双,皮箱4.12万只,塑料3204吨。多用卷笔刀、撕裂薄膜扎绳、雪地鞋等出口国外,年交货值407.86万元。因产品落后,1993年5月,塑料总厂破产,是莲都区首家破产的工业企业。随后其他几家工厂也先后破产。2001年12月,新引进了永邦包装公司。2003年,新设立的丽峰制革公司建成投产,与单产值1903万元。
  主要企业选介
  丽水皮革总厂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建于1953年4月,初名城关镇制鞋小组,生产皮鞋、布鞋。1956年,改城关区鞋业生产社,始生产皮箱。1972年,改为县属企业,定名皮革橡胶厂,1987年9月改称皮革厂。1980年,产值198.9万元,利润27.2万元,为省二轻工业厅定点企业。1984—1986年,同上海皮革协会、上海运动鞋总厂、上海皮鞋二厂,上海皮箱厂进行技术协作联营。1988年,改名为丽水皮革厂,有职工502人,为丽水地区最大皮革制品厂。1989年,与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联营,挂申丽皮革制品工贸联营厂牌子。生产“蹈燕牌”工艺健身鞋。“白云牌”牛皮公文箱分别于1988年、1989年获省优称号。产品出口苏联、俄罗斯、澳大利亚。1990年,年末职工人数449人,占地17229平方米,建筑面积11582平方米,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43.08万元,产值303.73万元,利润7.8万元,出口交货值3.47万元。主要产品产量:皮革(折牛皮)3.13万张,皮鞋11.34万双,革皮箱4.15万只,其中出口雪地鞋、运动鞋2.07万双,公文箱(包)3.98万只。是年,厂被评为地区级先进企业。1994年3月,经当时丽水市政府批准,兼并了国有企业丽水螺丝厂。后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于1995年11月被浙江省改革月报社兼并。2000年破产。
  丽水塑料总厂二轻集体所有制。建于1956年,初名城关镇文具用品生产社。1964年1月,始生产塑料制品,10月,被列为省塑料凉鞋拖鞋定点生产企业。1965年5月,生产全塑凉鞋。1966年1月,改塑料厂。1978年,用聚丙烯波纹片代替铝合金片作冷却塔填料降低成本,为省内首创。1980年,利润100.1万元,为丽水地区二轻系统第一家利润超百万元企业。1986年,第二塑料厂并入后改名塑料总厂。1988年5月,加入衢化企业集团。1988年,塑料女凉鞋在中国首届鞋饰民意评选中获金鞋奖,组装文具盒、清洁桶获国家专利,童凉鞋被评为全国儿童优秀用品,次年,在上海中国首届儿童用品评选中获“百花杯”优秀设计奖。
  1990年,“白鹅”牌凉鞋获部优称号。同年,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授予科技进步优秀称号。是年,占地20567平方米,建筑面积10931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47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产值450.1万元,产值1042.21万元,利润41.7万元。主要产品产量:注塑凉拖鞋408.72万双,塑料水管49吨。1991年后,产品滞销,企业严重亏损,1993年5月被丽水市法院裁定破产。
  若干年莲都区皮革、塑料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4单位:万元
  第五节建材包装工业
  民间砖瓦业历史久远,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已产绳纹青砖。宋代,碧湖已用砖建塔。民国29年(1940),省建设厅手工指导所在沙溪龙石创办石灰窑1座,烧制石灰并进行烧制水泥试验。1958年建丽水砖瓦厂,1987年厂该被五金总厂兼并。1971年始生产水泥。1990年有水泥厂、建筑材料厂、玻璃纤维厂、玻璃纤维制品厂、纸箱厂、铝合金装潢厂、轻质建材厂、水阁砖瓦厂、碧湖下街玻纤厂等23家,年末人数974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36万元,年产值590万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68%,主要产品产量:水泥5.1万吨,水泥预制件3151立方米,砖5541万块,瓦38万张、玻璃纤维布17&32万米,瓦楞纸箱47.61万只,钢门窗7332.07平方米,百页窗帘8874.45平方米。1994年以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集体工业企业都进行了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改制工作,有的解散,有的被兼并,有的破产。上述8家建材企业除玻璃纤维制品厂改名为天华玻纤制品公司,仍在运营外,其余7家企业都不再存在。根据市场需求,以民资为主体,新创办了嘉诚混凝土公司、处州混凝土公司、概头红砖厂、长龙玻纤厂、伊利得电池隔板公司、汇升包装公司、括苍彩印包装公司等建材包装企业,其中以2家混凝土公司产值、利税最高。2010年,全区建材包装企业共有120家,从业人员1195人,年工业总产值27719万元。实交稅金689万元,资产合计19056万元。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86%。
  主要企业选介
  丽水水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建于1971年,前身为丽水建筑公司石灰窑。1971—1980年累计产水泥22268吨,亏损126.7万元。1977年,进行第一次技术改造,新建生料圆库2只,简易机窑1座,安装1台Φ1.2X4.5M生料球磨机,年生产能力7000吨。1980年,利用缙云天然沸石作水泥混合材料的研究取得成功,获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1年扭亏转盈。1984年,进行第二次技术改造,新建原料圆库5只,水泥圆库4只,安装1台Φ1.5X4.7M生料球磨机及配套设备。1985年。会同丽水地区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和上海市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425#沸石彩色水泥。1986年,建彩色水泥车间,以销定产。1988年,产销3.85吨。1986年和1987年,平均年产水泥13000吨。1987年,全省112家水泥企业质量评比,名列第18。1990年,占地78224平方米,建筑面积7853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14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产值171.5万元,年产水泥6674吨,产值35.26万元,亏损26.79万元。1994年,年末职工人数136人,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产水泥20655吨,产值661万元,利润总额4万元。1995年,企业租赁给杭州闲林水泥厂经营。1996年企业停产,1997年8月破产。
  丽水建筑材料厂全民所有制企业。原为浙南唯一专业生产钢门窗、卷帘门等建材厂家。建于1983年,原称丽水钢窗厂,地址设水东乡水东村。1986年9月,迁至城郊后甫村,改名丽水建筑器材厂,不久改今名。开发高级铝镁合金百页窗帘新产品,次年,与福华机械厂联营,成立铝合金门窗分厂。1988年,成立卷帘门分厂,高级铝镁合金百叶窗帘在全国星火计划展览会上获铜牌奖,并获得星火计划新产品研制三等奖。1990年,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82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117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30.9万元,产值125.83万元,税利4.6万元。主要产品年产量:钢门窗7332.07平方米,百叶窗帘8874.45平方米。1993年,工业产值290万元,工业增加值11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7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13.4万元,亏损总额50万元。1994年8月,被丽水油泵油嘴厂兼并。
  丽水玻璃纤维厂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国微孔塑料隔板主要生产厂家。建于1970年,次年投产。1985年,扩建年产1500万片塑料隔板、25万套塑料电瓶壳生产线,为省二轻总公司生产微孔塑料隔板唯一定点厂家。产品标准被定为省企业标准,产品性能被列入《全国新型材料与专用材料》等书籍。1987年,与上海天原化工厂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建原料供应基地,同年与上海上航蓄电池厂联营。1988年,年产微孔塑料隔板5065.10万片,产品性能超过部颁标准,各项消耗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1990年,PVC烧结微孔塑料隔板被评为省优产品,厂被评为地级先进企业。厂占地26323平方米,建筑面积9337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314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39.9万元,产值1185.9万元,利润101.1万元。2001年末,企业资产总额1351万元,负债总额1323万元,职工人数247人。2001年,工业总产值1274万元,销售收入1282万元,亏损105万元。2002年,亏损103.7万元。企业被莲都法院裁定破产。
  若干年莲都区建材、包装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5单位:万元
  第六节食品、饮料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业
  粮油加工
  旧时舂米磨面,用石臼、石磨、水碓、人力踏碓。米店砻间手砻碾米。碧湖有有名的“七星碓”(溪边连续7座水碓)。1959年,全县尚存水碓281处,其中城郊有7处。
  民国期间,城内有六七家机器碾米厂。民国27年(1938)9月,省建设厅在碧湖霞江埠办富民磨粉厂1座,半机械化生产,为丽水第一家面粉厂。
  1952年,地属3个米厂移交丽水县粮食局管理。1956年,建油脂公司榨油厂、豆制品厂,并在城内和碧湖各建1个公私合营米厂。1985年,有粮食加工厂、油脂、味精、饲料等6个厂,产值1519.8万元。1990年,有粮食加工厂6家,固定资产原值747万元,产值1128万元,亏63万元°
  糕点生产
  解放前,城内有糕点店20多家。其中,俞锦泰糕饼店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1956年,城内泰康、张天泰、沈颐和、莲城、赵新记、顺和斋、艾得斋、合和斋、昌林等9家糕点店并为公私合营丽水食品商店,1958年,改国营食品厂,改手工制作为半机械化生产。1978年,细菌肥料厂转产罐头。2008年企业解散。酱油饮料生产
  民间历来有制曲酿酒传统,宋代有丽水名酒“金盆露”。民国22年(1933)丽水产黄酒142500斤、糟烧4500斤。36年(1947),产土酒3931担。1952年6月,建丽水酒厂。1978年始生产啤酒,1981年改丽水啤酒厂,2005年,改制后为燕京啤酒丽水有限公司。
  清咸丰年间(1851—1861),碧湖沈颐卿酱酒坊有酱缸80口。清光绪初,城内酱园弄,有王氏允和、久和、万丰三家酱油作坊。光绪二十年(1894),三作坊有缸100多口,年产酱油约2000担,销至旧处属各县。民国19年(1930)后,碧湖老广和酱园酒坊雇工20余人,所产酱、酒销至旧处属各县。民国28年(1939)丽水年产酱油10000担。
  1963年,建公私合营丽水酱油厂,年产酱油300吨,双缸酱油为传统产品。1964年后,增加米醋、腐乳、豆豉、酱菜等品种。
  1990年,食品工业有啤酒厂、食品厂、粮食加工厂、酿造厂、冷冻厂、罐头厂等19家,职工1624人,固定资产原值3250万元,产值2745万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8.55%。主要产品产量:饮料酒14421吨,其中啤酒14014吨,黄酒401.39吨;罐头180吨;饮料1072吨。罐头厂于1991年并入羽绒厂。
  2010年,食品工业有啤酒厂、制酒厂、食品厂、粮食加工、植物油加工、豆制品厂,果蔬加工企业等305家,从业人员2348人,资产39930万元,工业总产值57671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6.35%。主要产品为年产量啤酒5万吨。
  主要企业选介
  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酿造技艺源于北宋秦观在处州任监酒税时传于民间的“十月缸”公司,创于民国8年(1919),丽水实业家应德生在丽水西园庙弄10号创立“德生酱园”。1936年,更名为“公孚化工厂”,主要产品有“三钟牌”酱油、酒类、酱菜和肥皂等。1948年,更名为“祥兴化工厂",将“三钟牌”发酵产品改为“鱼跃牌”,将“三钟牌”化工产品改为“凤凰牌”。1956年,祥兴化工厂合并仁和酱油厂、李春茂酱油厂。洪孚作坊成立公私合营丽水化工厂,同年将“凤凰牌”化工产品分离,搬迁至兰溪。1963年,扩大规模,搬迁至海潮紫金山,更名丽水县酱造厂,此后一直从事酿造产品生产。1980年,更名为丽水县酿造厂。1985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鱼跃”商标,次年注册成功。1987年,“鱼跃”牌酱油和米醋荣获浙江省商办工业展览会“玉兔奖”。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企业更名为丽水市酿造厂,2001年,丽水市酿造厂改制,更名为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改制后保留了原有的厂房、设备和大部分员工,资产总额1051万元,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从业人数76人。2005年,“鱼跃”商标获“丽水市著名商标”称号。2006年,因城市发展需要,该公司从原址海潮紫金山43号搬迁至丽水市天宁工业区金笔街28号租用的厂房临时过渡。2007年,进行技改,建成现酱油、米醋、白酒、黄酒生产线,于10月1日重新投产,各类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2009年,橘子果醋研发成功,并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农博会金奖。2010年末,企业年产值3017.6万元,税金41.3万元,利润488.9万元。拥有酱油、食醋、白酒、黄酒四条生产线,酱油、食醋年生产能力为3500吨,白酒、黄酒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是年,“鱼跃绿谷琼液白酒”被定为丽水市委、市政府接待用酒。企业为莲都区唯一浙江老字号企业、浙江省调味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酿造技术研发中心、浙江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丽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丽水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鱼跃”商标被评为丽水市著名商标,“鱼跃”商号被评为浙江知名商号。鱼跃酿造食品公司发酵大缸(摄于2008年)
  丽水啤酒厂生产车间(摄于1990年)
  丽水啤酒厂1951年,国营碧湖新建火柴盒片厂建黄酒车间。1952年6月,黄酒车间划归县专卖事业分处属下,改丽水酒厂,年产黄酒97.8吨,烧酒0.3吨,产值4.77万元。后数改厂名,先后属粮食局、工交局。
  1956年,有碧湖6家酿酒小作坊并入。1959年10月,云和酒厂并入,1962年划出。1960年10月,公私合营碧湖酱
  油厂并入。是年,用金刚刺、金樱子等野生植物试制白酒获得成功。1961年,综合利用酒糟、豆腐渣、麦麸皮、玉米芯等代用品生产酱油、醋。1963年,黄酒甲级品率从1962年的42%提高到98%。“文化大革命”10年,累计亏损10.95万元。1974年筹建年产900吨啤酒车间,1978年11月投产。1979年始,连续进行四期扩建,计投资1902万元,形成年产3万吨啤酒的规模。1979年,金刚刺白酒获全省质量评比第一名,啤酒获第三名。1981年9月,农药厂停办并入,厂更名丽水啤酒厂。1987年12月,“碧湖”牌啤酒获普通啤酒一级品合格证,优级酒合格证,8月,全省优质啤酒评选获第二名,定为省优产品。是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税利超过400万元。1994年,国有企业开展转机建制工作,丽水啤酒厂被列为浙江省12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1996年,通过技术改造,新增啤酒罐装能力2万吨,达到年生产能力5万吨。1997年,生产啤酒24630吨,产值4007万元,利润160万元。1998年,改名为碧湖啤酒有限公司。2003年,占地61942.63平方米,员工252人,工业产值2044万元,销售收入1670万元,利润总额亏损1206万元,年末资产总额6014.2万元,负债6294万元。2004年8月,经莲都区法院裁定破产。
  丽水食品厂1956年,由城内9家私营糕点商店合并建公私合营食品商店,1958年,改食品厂,制作、经营各种糕点、饼干、糖果。1958年,转为国营,建棒冰车间。1984年,从上海吉利食品厂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各种面包、西式糕点、传统茶食、各式月饼等。传统糕点杏仁酥、福来饼干、麻巧等3个品种分别在1983年和1984年被评为省商业系统最佳产品。1990年,平均人数79人,年产值71.8万元,固定资产148.7万元。产品有70多个品种。1998年,改制为顺和斋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后停产,库房出租给私人作冰冻水产。2008年,企业解散。
  若干年莲都区农副食品加工制造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6
  第七节竹木制品和家具制造工业
  莲都区竹木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竹木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工艺品制作。
  竹木制品业盛行城乡。清代以来,城区大水门外,有木匠修造船只。民国以来,城内有圆木、小木店10余家。其中,林益顺、翁新顺圆木店和戴宝兴、应元兴小木店均开于清朝。黄村、陈坑、下叶、水东、陈突、芦岗等村盛产竹器。民国30年(1941),省建设厅在十八都莲湖办锯木厂。1950年,城内有竹、林业42户。是年木器业组织生产联营工场。1954年后,竹木组织手工业生产社组。木器社、圆木社后并为家具厂。此外,尚有陶器、制刷等业生产社组。
  1990年,有家具厂、陶器厂、制刷厂、制鬃厂、热工仪表厂等其他工业企业60个,年末人数2364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714万元,年产值3239万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10.09%。主要产品年产量:木盘餐具1.5万只、陶器13.26万件、出口鞋刷3.69万打、漂白鬃1358箱、体温计5.5万支。
  2000年撤地建市设区以后,区委、区政府重视乡镇工业的发展,竹木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已成为莲都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但由于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竹木制品的使用量难以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低。受技术、设备制约,莲都区家具业也难以生产出新潮高档热销的家具。从2000年开始,莲都区竹木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一直保持在260家左右,从业人员2000人左右,年工业总产值约3亿元。丽水家具厂、丽水制刷厂已分别于2002年和2000年解散,竹木加工和家具制造业在莲都工业经济的比重中已从20%多减到10%。2009年,有竹木加工及家具制造企业278家,从业人数1951人,产值35637万元,工业增加值6667万元,利润2775万元,实交税金234万元。
  主要企业选介
  丽水家具厂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建于1954年。主要生产木器具。1989年,开发生产M系列木盘餐具,出口日本。1990年,占地7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年末职工数59人,固定资产原值53.7万元,产值41.62万元。2000年,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80万元,净值190万元,亏损193万元,2002年9月解散。
  丽水制刷厂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址在碧湖镇,建于1954年12月。初名木器生产社,生产衣帽刷。1976年,由上海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定点为衣刷出口厂。1977年改今名。1990年,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年末职工人数159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5.4万元,年产值94.12万元,出口交货值56.52万元,亏损25万元。1995年末固定资产净值79万元,职工人数112人,产总值133万元,亏损25万元。1996年停产,2008年解散。
  若干年莲都区竹木加工及家具制造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7
  第八节其他工业
  除上述企业外,尚有一些企业没有包括在上述八大行业内,如化工企业,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原丽水化工厂。1994年1月,丽水化工厂改制为纳爱斯公司,公司由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组成,是丽水地区首家股份制企业,丽水撤地设市后划市管。2009年,莲都区有化工企业11家,同时还有医药制造企业。1998年前,有丽水市医药公司下属的中药饮片厂,已破产。
  主要企业选介
  丽水蓝光气体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地址碧湖镇郎奇工业园区,2002年5月设立,2005年9月试生产,主要为造船企业提供乙炔气,是丽水市标准化管理企业,年产高纯乙炔540吨。2009年,产值865万元,利润17万元。2010年7月末,有资产630万元,土地使用面积3369平方米。
  若干年莲都区其他工业概况一览
  表10-3-8单位:万元
  20世纪80年代,动力厂大门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丽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