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猪民国20年(1931),猪饲养量2.54万头。民国30年(1941),猪饲养量4万头,为民国时期最高年份。
1949—1952年,实行农贷政策, 扶持农户养畜。1952年,猪存栏3.24万头,饲养量5.02万头。1952年后,有集体和国营饲养场。1952年7月,丽水专区农场改为丽水国营农场,次年,有母猪9头、公猪1头、肉猪47头,繁殖仔猪85头。
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户养猪减少,猪饲养量4.53万头。1955年,县政府设立毛猪产销委员会,家庭养猪增多。1956年,提倡大力饲养母猪,增加猪源,开始推广“丽东社公有猪实行'八定'经验”,即定养户、定工分、定产量、定饲料、定营养、定奖惩、定检查、定评比;部分农
业社兴办以养猪为主的集体畜牧场;全县猪饲养量5.03万头。
1958年,刮“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割“走资本主义尾巴”,集体平调户养猪,家庭养猪减少。1959年末,集体养猪存栏2.55万头,占全县猪存栏2.79万头的91.5%。1961年,全县猪存栏1.52万头,饲养量1.93万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最低年份。
1962年,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贯彻“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的方针,家庭养猪增加。1965年,猪存栏6.51万头,饲养量11.93万头,为1961年的6.2倍,平均每户农户2.5头;集体养猪304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户养猪减少。“文化大革命”时期养猪生产起伏较大,猪饲养量最低年份1967年为7.70万头,最高年份1973年为20.98万头,1976年为14.70万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养猪”的方针,在资金上大力扶持集体建办畜牧场。1977年,集体养猪场1861个,其中有42个百头养猪场,集体养猪2.44万头,占全县猪存栏数的25%以上。1978年,县农场建办半机械化养猪场,发展良种母猪自繁自养,提供出口猪。1990年,半机械化养猪场出栏肉猪5791头,其中销往香港2860头,创收20.38万美元,年末猪存栏3317头。1978年,县良种场实行养猪“三改”:熟料改生料,单一饲料改配合饲料,汤料改半湿料。1982年后,逐渐出现一批养殖重点户和专业户。1989年,有120户养猪专业户,共养猪6100头。
1984年,开始进行地方良种碧湖猪选育保种。1988年,列入财政计划保种。1990年,饲养碧湖核心群母猪33头、公猪7头、肉猪2970头,全年提供碧湖种母猪190头、一世代二元杂交仔猪701头。
1988年,市林场在南山林区投资30余万元建养猪场,市冷冻厂、粮食局、饲料加工厂、榨油厂、粮食加工厂等单位也建养猪场。1990年,市林场养猪场出栏肉猪1500头,冷冻厂出栏肉猪1000头,饲料加工厂出栏肉猪90头。
1991年,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主要畜产品供应增加,肉类产量达8935吨,畜牧业产值7600万元。1992年,生猪年末存栏15.04万头,全年饲养量达25.60万头。1996年,肉产量达14081吨,生猪全年饲养量29.52万头,畜牧业产值937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业产值)14.61%。2000年,畜牧业增加值达4971万元,生猪年末存栏15.89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0.83万头。
2007年,落实能繁母猪养殖补贴政策,全区能繁母猪养殖户为1902户,能繁母猪及后备母猪存栏7382头,按50元/头补贴标准,共发放补贴36.91万元;开展生猪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区有0.40万头能繁母猪、0.26万头肉猪参保;组织实施宁波振宁牧业丽水分公司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示范场项目,总投资54.25万元,饲养母猪350头,年出栏生猪7000头,建设种植基地13.33公顷、沼气池300立方米,通过实行“猪-沼-作物”生产模式,既达到循环综合利用生产资源目的,又促进生态型养殖业发展;组织实施丽水市禾意牧业有限公司优质肉猪养殖示范小区项目,总投资193.80万元,建成一个存栏良种母猪500头、年出栏无公害优质肉猪10000头、年产有机肥500吨、年销售利润400万元的养猪示范小区。
2008年,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落实每头能繁母猪每胎补贴20元的扶持政策;按照每头母猪补贴100元的标准,落实能繁母猪养殖补贴政策,向2043户能繁母猪养殖户发放补贴89.59万元;组织实施11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态规模猪场建设项目,总投资1958.4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投资补助450万元,建成各类猪舍2.18万平方米、附属用房0.38万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沼气池等设施。
2009年,开展畜牧项目储备库建设。其中,2009年申报入库中央投资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储备项目5个。是年,省级生态规模猪场项目5个、市级生态养殖场项目5个和市级种畜场奖励项目2个。2010年,中央投资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储备项目4个。
2010年末,莲都区存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场(户)293个。
牛民国15年(1926),耕牛存栏21913头,其中黄牛16678头、水牛5235头。民国21年 (1932),耕牛存栏21500头。抗日战争时期,耕牛劫掠、滥宰严重,牛瘟流行。民国30年(1941),耕牛存栏5750头,其中黄牛3200头、水牛2550头。民国32年(1943),丽水县政府颁发耕牛许宰证训令和购运应备手续训令,耕牛养殖迅速回升,民国35年(1946),耕牛存栏13413头,其中黄牛10221头、水牛3192头。
1951年,县政府采取“保畜并取缔宰杀耕牛训令”“组成农村农业保险推进委员会”“奖励繁殖耕畜,办理家畜保险贷款”等措施促进耕牛生产,当年耕牛存栏2.05万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年份。1953年后,户养牛逐步折价入社。1956年,建立家畜配种站,引进奶牛自繁自养。1971年,采取奖励繁殖小牛措施。1974年,城关镇丽光大队办奶牛场,后因无乳品,加工厂销售困难,1982年停办。1974—1979年,县农业部门拨款18.2万元,扶持山区公社建耕牛繁殖基地。1978年,推行“公有户养”,提倡“养牛繁殖分成”。1980年,102个社队集体牛场,养牛1120头。1980—1981年,商业部门拨款5.5万元扶持建立商品牛基地。:1982年,集体耕牛折价到户。1985年,开始采用奶牛冻精人工授精。1989年,养奶牛专业户分布在丽光、丽东、奚渡、古城,共16户,饲养奶牛56头。
1991年,牛年末存栏1.76万头,其中能耕田的牛1.18万头;牛奶产量171吨。2001年, 牛年末存栏0.95万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牛0.30万头;牛奶产量205吨。
2008年,莲都区畜牧兽医局落实后备奶牛养殖补助政策,对全区6个奶牛养殖场发放了18头后备奶牛的补贴款9000兀。
2010年末,莲都区存栏10头以上牛的规模养殖场(户)10个。
羊民国30年(1941),丽水县山羊800头,平均每百户2头。
1949年,山羊存栏300头。1958年,公社化时期,畜牧业生产以“公养”为主。1959年,集体养羊存栏800头,占全县存栏数的90%。1962年,纠正共产风,集体畜牧场陆续解散。1965年山羊存栏0.23万头,其中集体养羊94头。1981年,羊年末存栏0.47万头。1991年,羊年末存栏0.14万头。2001年,羊饲养量达0.99万头,年末存栏0.56万头。
2007年,莲都区畜牧兽医局完成黄村乡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山羊养殖示范项目建设,培育山羊养殖示范户64个、科技示范户8个,90%以上示范户年均增收2000—10000元,达到脱贫目标。2007年,全区年末羊存栏0.64万头。
2010年末,莲都区存栏20头以上羊的规模养殖场(户)55个。
兔1949年,兔存栏0.06万只。1979年,发展集体养兔,并鼓励社员家庭养兔,集体兔场118个,“队有户养”家庭168个、存栏种兔9735只。1980年,兔存栏21.8万只,其中集体有7.53万只,收购兔毛2.45万千克。1981年,兔存栏28.30万只,收购兔毛4.3万千克、收入186.4万元、户均收入30.5元。
1991年,兔年末存栏12.72万只。2001年,兔年内出栏7.54万只。2010年,兔年末存栏0.42万只。
家禽据《栝苍汇记》,万历七年(1579),丽水县家禽有鸡、鸭、鹅、鹌鹑、信鸽等种类。民国30年(1941),丽水农家饲养家禽主要是鸡、鸭、鹅,其中鸡10万羽、户均2.5羽,鸭0.6万羽、户均1.5羽,鹅2627羽、户均0.09羽。
1949年,家禽存栏13.26万羽。1957年,家禽存栏33.23万羽。1961年,县食品公司首办土孵场。1975年,城关镇丽光大队首办电孵场。1978年11月,县林牧综合场析为种畜场和特产场,种畜场开始饲养种鸡、办孵坊和进行苗鸡生产。1981年,发展畜禽养殖“两户”(专业户、重点户)o1983年,城关镇灯塔大队建半机械化蛋鸡场,年产蛋5万千克;县食品公司建养绿园种禽公司6万羽无公害本地鸡基地(摄于2005年5月7日)
鸡场和孵坊。1985年,养禽户294户,养家禽26250羽,占畜禽养殖“两户”(专业户、重点户)1378户的21.34%。肉鸽始有饲养。1989年,有8个国营、专业户的电孵场,年孵化能力达60万羽;养禽专业户230户,有家禽8.4万羽,占畜禽养殖专业户608户的37.83%,其中养鸡专业户110户。
1991年,禽蛋产量2557吨。2001年,家禽年末存栏112.10万羽,年内出栏260.20万羽, 禽蛋产量2167吨。2005年,家禽年末存栏117万羽,年内出栏398.89万羽,禽蛋产量2048吨。
2005年,莲都区肉鸽养殖场(户)20家,存栏亲鸽24260对。肉鸽养殖场(户)主要分布在黄村乡和岩泉街道,在万象街道、白云街道、双溪镇等地有零星分布。肉鸽养殖场(户)在自繁自育扩大鸽群的过程中,没有对鸽群进行严格选种选育,鸽群繁殖率从每对亲鸽年均出栏乳鸽14羽逐渐降至12.77羽。2006年,莲都区肉鸽产业化养殖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组开始发展肉鸽产业化经营,培育产销合作组织,引进美国白羽王鸽,对鸽群进行杂交改良、提纯复壮,并配套推广亲鸽“2孵3”或“2孵4”和“2带3”繁殖技术、中草药保健沙应用技术、全自动饮水装置技术。2008年,肉鸽产业化养殖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列入市农业丰收计划,并获得市农业“丰收奖”二等奖。2008年,全区肉鸽养殖场(户)59家,其中年末存栏亲鸽3000对以上的养殖场(户)13家,肉鸽养殖场(户)覆盖面已从黄村乡、岩泉街道核心区向碧湖镇、双黄乡、联城镇等地扩展。亲鸽繁殖力大幅提升,每对亲鸽年均出栏乳鸽14.85羽。肉鸽专业合作社5家,社员56户;肉鸽无公害基地16个。
2007年,开始进行家禽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区有23.4万羽鸡、0.4万羽鸭参保;组织实施丽水绿园种禽开发有限公司优质“处州三黄”父母代种鸡场项目,总投资143.6万元,形成年产优质处州三黄鸡苗270万羽的生产能力。家禽年末存栏136.50万羽,年内出栏445.72万羽。
2010年末,莲都区存栏2000只以上鸡的规模养殖场(户)115个,存栏500只以上鸭的规模养殖场(户)71个,家禽规模养殖占全区家禽养殖的85%。1949—1979年丽水县畜牧业生产一览
表8—5—11980—2010年莲都区畜牧业生产(一)
表8-5-21980—2010年莲都区畜牧业生产(二)
表8-5-3良种繁育
猪民国29年(1940),丽水县推广所从省农业改进所引进中型约克公猪1头,与土种母猪交配,繁殖杂交仔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从省农科院、金华等种畜场,引进中型约克种猪42头,为杂交亲本外来品种,后因瘦肉率低,1980年起不再引进。1954—1982,年引进盘克猪、上海白猪、苏白猪、中白猪39头,都因后代分离不适用、瘦肉率低不再引进。1967-1982年,从杭州大观山、省农科院、金华等种猪场引进长白猪130头,从省农科院、金华种猪场引进大约克、丹麦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大型瘦肉型种猪70头,成为杂交父本主要品种。1985年起,县良种场生产“杜长金”“汉长金”三元出口中猪。
1973年,开始推广母猪本地良种化、公猪外来纯种化、肉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繁育方针。1984年起,在种畜场进行碧湖猪保种选育。碧湖黑猪具有早熟、母性好、繁殖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1988年,转入有系统、有计划地核心群世代选育,并建碧湖猪繁种扩群的基础群。1989年,向社会提供碧湖种母猪200头,一世代二元杂交仔猪400头;市食品公司收购1.11万头商品猪,其中杂交猪占95%。
牛分黄牛、水牛、奶牛。本地黄牛个体普遍较小,耐粗耐热,抗病力强,适宜山区耕作。本地水牛属温州品种丽水系,体型较大,抗病力强,适宜平原水田耕作。1955年,从陕西引进秦川公牛2头和爱尔萨公牛1头。1961年,从广西引进摩拉公水牛2头,与本地水牛杂交,后因近亲退化中断推广。1976年,从上海引进荡脚牛2头。1975—1978年,从东阳良种场、天台种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4头,在港和、太平等公社饲养。1983年,从温岭引进高峰牛3头,对本地小黄牛进行改良。
1956年,从杭州引进黑白花奶牛,进行牵引交配繁殖。1976年,开始利用冷冻奶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1985年起,逐步采用冷冻奶牛精液和直肠把握输精法配种。
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皆是本地白山羊,属肉用型,具有耐粗、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但个体小。1949年,引进奶山羊19头。1956年,引进绵羊250头。1960年,县种畜场和峰源牧场从合肥引进新疆细毛羊200头。1965年,县民政部门从嘉兴引进湖羊700头。1974年,县畜产公司从山东引进青山羊300头,都因不适应先后被淘汰。2010年,老竹镇从四川引进黑山羊200头。
兔民国35年(1946),丽水莲城有宗兔73只,皆是观赏用兔。1957年,县农业局引进安哥拉兔(毛用)200只、青紫兰兔(皮用)200只、日本大耳兔(毛用)2000只、力克斯兔(皮用)200只。1958年,建立碧湖种兔场,饲养肉用兔200只、毛用兔150只和皮用兔150只。1980年,市畜产品公司引进西德长毛兔78只,后成为丽水兔杂交亲本主要品种。1981年4月,进行兔的人工授精试点,1984年4月推广。
家禽1956年,引进苏州鸭2000羽、龙游鸭600羽、萧山鸡600羽。1959年,引进狮头鹅250羽。1971年,地区农科所引进白洛克鸡1400羽。1983年起,陆续引进蛋用鸡S220、罗丝鸡、澳洲黑、红色考尼什、洛岛红等品种,引进浙东白鹅、太湖鹅、金定鸭、法国番鸭、北京鸭、狄高鸭、康贝尔肉鸽、鹌鹑、火鸡等,引进新浦东、海星、红宝、海佩科等8个良种鸡品种。1983年,城关镇灯塔大队机械化养鸡场建成,先后引进来航鸡、罗丝鸡和伊沙鸡等商品代蛋用鸡。1999年,引进白羽王鸽进行肉鸽规模养殖。2010年,老竹镇引进肉用孔雀100羽,联城街道引进鸵鸟进行养殖,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