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道古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0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道古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4
页码: 249-252
摘要: 古道丽水周皆环山,道路崎岖。自隋建州设县后,州县通路相继拓辟,以府城为中心, 先后开辟了稽勾古道、栝苍古道、梅田古道、曳岭古道、通济古道、栝瓯古道,逐步形成南通闽北,北达台婺,东引瓯地,西交三衢的大道,境内分支干线大路27条。民国17年,陆军测量局测计全县乡村行道1080千米。稽勾古道曾称“古栝苍道”,为“瓯栝达都会通衢”。唐《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北至婺州二百六十里”即指此道。
关键词: 古道 古桥

内容

古道丽水周皆环山,道路崎岖。自隋建州设县后,州县通路相继拓辟,以府城为中心, 先后开辟了稽勾古道、栝苍古道、梅田古道、曳岭古道、通济古道、栝瓯古道,逐步形成南通闽北,北达台婺,东引瓯地,西交三衢的大道,境内分支干线大路27条。民国17年(1928),陆军测量局测计全县乡村行道1080千米。
  稽勾古道曾称“古栝苍道”,为“瓯栝达都会通衢”。唐《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北至婺州二百六十里”即指此道。古道起自丽水城北门(亦称望京门),出城后,经北郭桥、花街、太平、双溪、西溪、板染、库头、潘双源,越稽勾岭经武义县通婺州,为瓯括达都会要道,境内长100里。随着历史变迁,交通事业的发展,1951年,稽勾古道中北郭桥至林宅口段改建为四级公路;1958年,林宅口至双溪段改建为等外公路;20世纪70年代,金竹口至西溪段改建为四级公路,1975年1月,库头至双源段建成通车。2006年,林宅口至金竹口(丽雅公路)段29.2千米被改造为二级公路,成为莲都北部山区交通大动脉。2007年,西溪至板染段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目前所保留有板染至库头、双源至青峰岭部分古道。
  括苍古道俗称通京大道。古道起自望京门(亦称丽阳门),北偏东行经皇华亭(接官亭),东折至九里,经岩泉、枫树湾、银场、却金馆、高青、大湾、越三望岭、滴水岩、桃花洞入缙云,为赴省孔道,境内长30千米。元代置刘山驿(却金馆)。银场官坑桥头峭壁有清嘉庆九年 (1804)浙江巡抚阮元题刻“括苍古道”。括苍古道中九里至岩泉段已改建成公路,1997年,岩泉至火烧桥段改建为330丽缙复线,后改为330国道。火烧桥至上新屋、却金馆至雨伞岗分别于2007年,2008年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2010年括苍古道上新屋至却金馆、老鸦矿至桃花洞段保存完好。游此古道的游客逐年增多,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却金馆驿站逐渐恢复原有的面貌。
  梅田古道自城区至太平15千米,与稽勾古道共线,自太平往东,经木后岭脚、枫树岭头、梅田、半岭、葛渡、皂树、芦村,越青塘岭入缙云县,境内长32.5千米,梅田村旧置驿立市。1958年,北郭桥至太平段改建为公路。2005年,皂树至芦村段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2006年梅田至葛渡段、2007年葛畈至皂树段、太平至木后段、2009年芦村至青塘岭段先后改造为农村机耕路。2010年,只有木后岭足至葛渡、青塘岭村至青塘岭陆陆续续还保存着古道,但大部分已不存在。2008年,梅田村在村庄整治中开辟一段约300米长的古道及古井供人们观赏。
  通济古道自城西括苍门(亦称小水门)外济州桥(亦称平政桥)经上水南、垟店、石牛、九龙、碧湖、保定,过界牌入松阳县境的称西道,境内长28.5千米。自保定渡大溪至大港头,经玉溪、均溪入云和县境,称南道,境内全程35千米。保定村岔道口交步亭刻书立石:“南一云和一龙泉浦城大道;西一松阳、遂昌、南昌大道。”民国22年(1933),建成丽云线;25年 (1936),建成碧湖至松阳公路;1980年,石牛至碧湖改为公路,后分别改为53省道丽水至云和
  括苍古道线路图
  括苍古道桃花岭段(摄于2010年)段、50省道丽水至松阳段。其中,50省道碧湖至保定段于1998年先后改建成二级公路;53省道丽水至均溪段又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改建为一级公路。该古道几乎已全部改为公路,目前只保存前林村齐步凉亭。
  曳岭古道自明景泰三年(1452),置宣平县后,为处州府城至宣平县驿道。该道起自城西北门 (又称左渠门),经溪口、桃山、路湾、白前、张村街、茭坑、木杓坛,界牌村20千米为老丽水县境。过界牌、越稿岭、下周坦、经破桥、老竹、曳岭脚至曳岭头又15千米为后丽水县境,古道在今莲都区境内行程35千米。1964年,曳岭古道中联城至周坦段改造为公路;1998年,老竹至沙溪段改造为四级公路;2000年,周坦至老竹段改造为三级公路;2007年,沙溪至曳岭脚(大片)段建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2010年曳岭脚及大片至曳岭段保存完好,还能展现古道的风味。
  括瓯古道自城东南面行春门(亦称厦河门),经厦河、中岸、黄府前、金村(今叶村)、高头庵、大妖至主洞坑过界牌入青田县境,东延温州,境内长12.5千米。行春门一厦河一中岸被城市扩容,分别建成瓯江防洪堤、丽水污水处理工程。1987年,中堂、黄府前段改建为丽富公路。2007年,改为丽龙高速公路连接线,2010年,仅保留叶村,大妖部分旧址。
  古桥
  观音桥位于雅溪镇上黄村,建于清代。该桥西北朝东南走向,由木构八字桥架和廊屋组成。两端桥台块石砌筑,木构八字桥架。桥长26米,宽
  4.15米。伸臂架两边各四根枋木,再置横枋木,铺木板成桥面。廊屋12间,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设木板凳,中心间西南侧设神龛。廊屋两侧铺设风雨板。
  普济桥位于仙渡乡何金富村富村自然村,建于民国17年(1928)。该桥为木八字廊桥,由八字拱和廊屋构成。南北走向。两端桥台块石砌筑,单孔八字形。桥长22.1米,宽3.2米,净跨13.7米。廊
  括瓯古道青田石帆段(摄于2010年)
  雅溪上黄村观音桥(摄于1981年)
  渥溪桥(摄于2010年)
  佛堂桥(摄于2010年)屋8间,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次间设廊凳。梁架5檩4柱,抬梁穿斗混合。廊屋中心间设神龛,供奉观音、土地等。屋面方橡,小青瓦两坡顶。
  渥溪桥位于老竹镇梁村。始建于北宋,清乾隆重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廊屋重建。为单孔石拱廊桥,由石拱、廊屋两部分组成。桥长17.5米,宽3.2米,净跨10米。石拱券以扇形块石砌筑,桥面以石板铺设而成。廊屋两坡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叠瓦屋脊。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桥廊当心间北侧设有神龛。
  佛堂桥位于仙渡乡仙里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为单孔石拱廊桥,由石拱、廊屋两部分组成。石拱券以不规则扇形块石砌筑,桥面以卵石平砌。桥长6米,宽3.5米,高3.6米,净跨5米。廊屋4间,置神龛。廊屋两侧铺设风雨板。廊屋两坡悬山顶,小青瓦阴阳铺合。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