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078
颗粒名称: 第六编 交通
分类号: D035.37
页数: 35
页码: 249-283
摘要: 莲都自古为浙西南的交通枢纽。自隋设处州后,以府城为中心,开辟有稽勾古道、括苍古道、梅田古道、曳岭古道、通济古道、括瓯古道等,形成南抵福建、北达杭金、东下温台、西交三衢的交通网络。公路建设始于民国21年,逐步取代古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渐成网络。
关键词: 交通管理 交通

内容

莲都自古为浙西南的交通枢纽。自隋设处州后,以府城为中心,开辟有稽勾古道、括苍古道、梅田古道、曳岭古道、通济古道、括瓯古道等,形成南抵福建、北达杭金、东下温台、西交三衢的交通网络。公路建设始于民国21年(1932),逐步取代古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渐成网络。1998年6月,建成的金温铁路和2002年通车的金丽温高速公路,使丽水对外的交流更加便捷通畅。至2010年底,全区拥有各级公路236条,计1247.5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条,省道3条,县道33条,通乡公路12条,通村公路181条,通达全区368个行政村。
  第一章陆路
  第一节古道古桥
  古道丽水周皆环山,道路崎岖。自隋建州设县后,州县通路相继拓辟,以府城为中心, 先后开辟了稽勾古道、栝苍古道、梅田古道、曳岭古道、通济古道、栝瓯古道,逐步形成南通闽北,北达台婺,东引瓯地,西交三衢的大道,境内分支干线大路27条。民国17年(1928),陆军测量局测计全县乡村行道1080千米。
  稽勾古道曾称“古栝苍道”,为“瓯栝达都会通衢”。唐《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北至婺州二百六十里”即指此道。古道起自丽水城北门(亦称望京门),出城后,经北郭桥、花街、太平、双溪、西溪、板染、库头、潘双源,越稽勾岭经武义县通婺州,为瓯括达都会要道,境内长100里。随着历史变迁,交通事业的发展,1951年,稽勾古道中北郭桥至林宅口段改建为四级公路;1958年,林宅口至双溪段改建为等外公路;20世纪70年代,金竹口至西溪段改建为四级公路,1975年1月,库头至双源段建成通车。2006年,林宅口至金竹口(丽雅公路)段29.2千米被改造为二级公路,成为莲都北部山区交通大动脉。2007年,西溪至板染段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目前所保留有板染至库头、双源至青峰岭部分古道。
  括苍古道俗称通京大道。古道起自望京门(亦称丽阳门),北偏东行经皇华亭(接官亭),东折至九里,经岩泉、枫树湾、银场、却金馆、高青、大湾、越三望岭、滴水岩、桃花洞入缙云,为赴省孔道,境内长30千米。元代置刘山驿(却金馆)。银场官坑桥头峭壁有清嘉庆九年 (1804)浙江巡抚阮元题刻“括苍古道”。括苍古道中九里至岩泉段已改建成公路,1997年,岩泉至火烧桥段改建为330丽缙复线,后改为330国道。火烧桥至上新屋、却金馆至雨伞岗分别于2007年,2008年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2010年括苍古道上新屋至却金馆、老鸦矿至桃花洞段保存完好。游此古道的游客逐年增多,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却金馆驿站逐渐恢复原有的面貌。
  梅田古道自城区至太平15千米,与稽勾古道共线,自太平往东,经木后岭脚、枫树岭头、梅田、半岭、葛渡、皂树、芦村,越青塘岭入缙云县,境内长32.5千米,梅田村旧置驿立市。1958年,北郭桥至太平段改建为公路。2005年,皂树至芦村段改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2006年梅田至葛渡段、2007年葛畈至皂树段、太平至木后段、2009年芦村至青塘岭段先后改造为农村机耕路。2010年,只有木后岭足至葛渡、青塘岭村至青塘岭陆陆续续还保存着古道,但大部分已不存在。2008年,梅田村在村庄整治中开辟一段约300米长的古道及古井供人们观赏。
  通济古道自城西括苍门(亦称小水门)外济州桥(亦称平政桥)经上水南、垟店、石牛、九龙、碧湖、保定,过界牌入松阳县境的称西道,境内长28.5千米。自保定渡大溪至大港头,经玉溪、均溪入云和县境,称南道,境内全程35千米。保定村岔道口交步亭刻书立石:“南一云和一龙泉浦城大道;西一松阳、遂昌、南昌大道。”民国22年(1933),建成丽云线;25年 (1936),建成碧湖至松阳公路;1980年,石牛至碧湖改为公路,后分别改为53省道丽水至云和
  括苍古道线路图
  括苍古道桃花岭段(摄于2010年)段、50省道丽水至松阳段。其中,50省道碧湖至保定段于1998年先后改建成二级公路;53省道丽水至均溪段又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改建为一级公路。该古道几乎已全部改为公路,目前只保存前林村齐步凉亭。
  曳岭古道自明景泰三年(1452),置宣平县后,为处州府城至宣平县驿道。该道起自城西北门 (又称左渠门),经溪口、桃山、路湾、白前、张村街、茭坑、木杓坛,界牌村20千米为老丽水县境。过界牌、越稿岭、下周坦、经破桥、老竹、曳岭脚至曳岭头又15千米为后丽水县境,古道在今莲都区境内行程35千米。1964年,曳岭古道中联城至周坦段改造为公路;1998年,老竹至沙溪段改造为四级公路;2000年,周坦至老竹段改造为三级公路;2007年,沙溪至曳岭脚(大片)段建造为康庄工程准四级公路。2010年曳岭脚及大片至曳岭段保存完好,还能展现古道的风味。
  括瓯古道自城东南面行春门(亦称厦河门),经厦河、中岸、黄府前、金村(今叶村)、高头庵、大妖至主洞坑过界牌入青田县境,东延温州,境内长12.5千米。行春门一厦河一中岸被城市扩容,分别建成瓯江防洪堤、丽水污水处理工程。1987年,中堂、黄府前段改建为丽富公路。2007年,改为丽龙高速公路连接线,2010年,仅保留叶村,大妖部分旧址。
  古桥
  观音桥位于雅溪镇上黄村,建于清代。该桥西北朝东南走向,由木构八字桥架和廊屋组成。两端桥台块石砌筑,木构八字桥架。桥长26米,宽
  4.15米。伸臂架两边各四根枋木,再置横枋木,铺木板成桥面。廊屋12间,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设木板凳,中心间西南侧设神龛。廊屋两侧铺设风雨板。
  普济桥位于仙渡乡何金富村富村自然村,建于民国17年(1928)。该桥为木八字廊桥,由八字拱和廊屋构成。南北走向。两端桥台块石砌筑,单孔八字形。桥长22.1米,宽3.2米,净跨13.7米。廊
  括瓯古道青田石帆段(摄于2010年)
  雅溪上黄村观音桥(摄于1981年)
  渥溪桥(摄于2010年)
  佛堂桥(摄于2010年)屋8间,面阔3间,明间为通道,次间设廊凳。梁架5檩4柱,抬梁穿斗混合。廊屋中心间设神龛,供奉观音、土地等。屋面方橡,小青瓦两坡顶。
  渥溪桥位于老竹镇梁村。始建于北宋,清乾隆重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廊屋重建。为单孔石拱廊桥,由石拱、廊屋两部分组成。桥长17.5米,宽3.2米,净跨10米。石拱券以扇形块石砌筑,桥面以石板铺设而成。廊屋两坡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叠瓦屋脊。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桥廊当心间北侧设有神龛。
  佛堂桥位于仙渡乡仙里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为单孔石拱廊桥,由石拱、廊屋两部分组成。石拱券以不规则扇形块石砌筑,桥面以卵石平砌。桥长6米,宽3.5米,高3.6米,净跨5米。廊屋4间,置神龛。廊屋两侧铺设风雨板。廊屋两坡悬山顶,小青瓦阴阳铺合。
  第二节公路
  民国21年(1932),丽水县第一条公路为丽阳门至溪口段公路,军工所修建。民国22年(1933),丽水至云和公路建成通车。翌年,丽水至缙云、丽水至青田公路相继建成。抗战胜利后,丽水至云和、龙泉,丽水至松阳,丽水至缙云等公路先后抢修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首先致力于原有道路、桥梁的恢复和改善。1953年10月1日,丽(水)温(州)公路修复通车。1956—1968年,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建成了丽水至雅溪、丽水至曳岭、碧湖至高溪三条公路,加上林业部门投资建成的大丰公路,新建公路达96.68千米。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计划地全面规划县乡公路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路建设步伐加快,1982年底,达到乡乡通公路。至1990年底,市境公路通车里程达412.89千米,其中国道线29.65千米,省道线68.23千米,县乡公路273.23千米,专用公路41.78千米,并建成桃山、冷水、联城、港口、小
  民国时期的公路(摄于1937年)
  民国时期的丽青公路(摄于1937年)
  水门、水东和畎岸等7座公路大桥,同时还修建农村拖拉机路510条,计852.31千米,全市365个行政村,通公路的有157个,通拖拉机路的有135个。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完成多年续建的富岭公路、畎岸大桥、黄李公路、小安大桥等一大批项目,并上马建设碧湖大桥、三港公路等。中期,建成了赤圩大桥、李村大桥和丽武公路、安彰公路、武林公路等“两桥三路”。后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加快,一举完成53省道丽水市段24.6千米改建任务,先后建成农村简易公路717.1千米。21世纪,区境内先后建成金丽温高速公路、“两龙”高速公路;2002—2003年,10个县乡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齐头并进,其中8个项目如期完成;2003—2010年,7年时间全面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实现全区通乡公路等级化、路面硬化的目标要求,并改造完善行政村公路695.5千米,通达率达100%,硬化通行政村公路路面695.5千米,硬化率达100%。截至2010年底,全区境内共拥有各级公路236条1247.57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条,计68.14千米;国道1条,计29.721千米;省道3条,计61.074千米;县道32条,计303.674千米;乡道12条,计69.615千米;专用道2条,计19.853千米;通村公路183条,计695.5千米。融入省会杭州4小时交通圈,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
  县乡公路、通村公路成网”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
  金丽温高速公路莲都段金丽温高速公路,起点金华市二仙桥,终点温州白象桥,全长234千米。途经金华、武义、永康、缙云、丽水(莲都区)、青田、永嘉、温州(鹿城区、瓯海区)。属国家高速公路网。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金丽温高速公路其中温州一丽水高速公路,简称温丽高速,编号为G1513;金华一丽水段高速公路编号为G25。
  金丽温高速(摄于2010年)
  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段全长127.728千米,途经缙云县、莲都区、青田县共15个乡镇。莲都区境内共38.895千米,桩号为K82+755—K121+650.分两期建设:牛岱岭一丽水(西)30.495千米列入金丽温高速缙丽段二期工程,于1999年1月动工,2002年12月建成通车。途经牛岱岭、洪渡、双溪、太平、林宅口、垟店。全线隧道17座,大中桥梁44座;桐岭岗一阳山隧道8.4千米列入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三期工程,于2002年12月开工,2005年12月23日建成通车。途径垟店、桐岭岗、余庄前、下仓、大凉山进入青田境内。全线隧道5座。莲都区段为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市段双向四车道,互通3处(洪渡、丽水、富岭),设计行车时速80千米/小时,后提高为100千米/小时。
  丽龙高速公路莲都段丽龙高速公路起于莲都区富岭枢纽互通立交,与金丽温高速公路相接,途经莲都区、云和县、龙泉市,终于龙泉城关大猫亭,全长102.5千米,其中莲都区段全长26.143千米。根据新命名,丽龙高速公路被列入简称长深高速的长春至深圳公路,编号为G25。丽龙高速公路莲都段,起自金丽温高速公路富岭枢纽,终止莲都区与云和县交界处的均溪村,路线长26.143千米。桩号为K0+000—K26+143。共有大桥2181米/7座,中桥1200米/15座,隧道1878米/9座,通道1101米/34座,互通式交叉3处。路段内有枢纽互通2处(富岭、碧湖南山),养护站1处,管理中心所1处,管理所1处,停车区1处。工程于2005年6月底开工,2007年12月建成通车。
  龙丽高速公路莲都段龙丽高速公路起于龙游吕塘角枢纽互通立交,与杭金衢高速公路和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相接,途经龙游县、遂昌县、松阳县、莲都区,终于丽水市莲都区北埠,设北埠枢纽与丽水至龙泉段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19.8千米。根据新命名,龙丽高速公路被纳入省级高速公路的范围,暂定编号为S33。龙丽高速公路莲都段起点为松阳与莲都交界,终点北埠村,路线长3.1千米。桩号为K120+300—K117+200。有大桥2座,分别为北埠大桥和北埠分离立交,中小桥3座,涵洞通道13座。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工程于2005年6月底开工,2006年12月底建成通车。
  国道
  330国道莲都段330国道起自温州,终止寿昌。全长291.081千米。丽水市境内全长129.771千米。莲都区段自莲都与青田交界的风化村入境,经弯岙、塔下、好溪、水东大桥、奚渡、市区开发路、凉塘、上岗背、铁钉桥(岩泉)、枫树湾、银场、余岭足、雨伞岗、林村、里佳源,至桃花岭隧道口入缙云县,全长29.721千米。其中,水泥路面5.117千米,沥青路面24.45千米, 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系山岭重丘二级加宽公路标准。其中铁丁桥至桃花岭隧道段于1996年4月动工兴建,1997年11月建成通车,原称330国道丽缙复线,后改为330国道。
  省道
  53省道丽(水)浦(城)线莲都段53省道丽(水)浦(城)线起自丽水桃山桥,终止福建花桥。起点与G330线相交,终点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全长224.345千米,丽水市境内全长168.308千米,其中莲都区段从九里至均溪,全长33.412千米,水泥路面4.3千米,沥青路面29.112千米。一级公路29.237千米,二级公路4.175千米,沿线经过桃山大桥、垟店、张村、南山、大港头、均溪出境入云和。2001年12月,溪口大桥建成后,丽浦线从九里出发可经溪口大桥进入,至此53省道丽浦线莲都段全线为一级公路。
  50省道龙(游)丽(水)线莲都段50省道龙(游)丽(水)线起自龙游,终止桃山。起点与兰贺线相交,经遂昌、松阳至丽水之桃山止。原长153.7千米。莲都区段自碧湖镇堰后号入境,经堰头、周巷、三峰、碧湖,贯穿平原、石牛、苏港、联城至城区之桃山大桥北端,原长33.73千米。2000年,浙江省第二次公路普查工作后,省公路局将龙丽线终点调整至南山,终点与丽浦线相交,全长131.26千米。丽水市境内全长95.424千米。其中,50省道莲都段调整为碧湖镇堰后圩至南山,即从蔼溪-南山,全长10.945千米。水泥路面1.405千米,沥青路面9.54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
  49省道六(岙)东(渡)线莲都段49省道六东线起点为温州六岙,终点为缙云东渡,全长139.563千米,丽水市境内全长115.987千米,途经温州、青田、莲都、缙云。系2003年省公路局新编的省道。莲都境内16.717千米,其中二级公路15.417千米,三级公路1.3千米,全部为水泥路面,技术等级二级公路标准。该段原为330国道,即上岗背-大庭庙桥,沿线途经上岗背、岩泉、秋塘、冷水、蒲岸、杉树坑等。
  莲都区境内跨县际公路
  港前线莲都段港前线起自莲都区联城镇港口村,与桃碧线相连,终止武义县前湾,与上中线相接,全长40.451千米。其中,莲都区段途经昆濑、金弄口、陈村、瑶畈、周坦、老竹、黄弄、咸宜、畎岸、马村、白岸口、吾赤口等村庄至莲都与武义交界处,全长36.489千米。
  外靖线莲都段外靖线起自缙云县新建镇外堰村,与330国道相连,终止松阳县靖居口,与50省道相接,全长89.601千米。其中莲都区段途经牛岱岭、小桃、里东、雅里、洪渡、双溪、小安、城头、大畈、朱弄、沙河、彰口塘、徐庄、梁村、老竹、畎岸、外圩口,与松阳县界相接,长48.999千米。
  丽和线莲都段起自市区中山街与丽阳路交界处(北廓桥),终止武义县和尚桥。途经市消防支队、城西村、唐山脚、花街、林宅口、枫树圩、太平、竹舟、长濑、小安、双溪、洪渡、金竹口、潘百、西溪、石蒙圩、鸭班等,莲都区段全长48.468千米,有涵洞150道。
  大大线(大港头一大顺)起自大港头河边村(53省道即起自大港头河边村丽浦线K28+780千米处),终止景宁县大顺村,途经下土安、茶子棚、柿树垟、下园、庞山、夏庄等,全长38.093千米。2005年,对大大线大港头至夏庄31.093千米路段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路基宽
  5.5米,路面宽4.5米,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并完成了全段水泥砼路面硬化。夏庄一大顺段,长7千米,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系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由区交通局投资2900万元,于2007年建成路基,2008年下半年,完成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兰石线莲都段兰石线起自缙云兰口,终止缙云石笕,全长40.69千米。莲都区境内下陆一刘西堂段为兰石线莲都段,长8.3千米,其中沥青路面6.3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2千米。该线路起自缙云与莲都交界处下陆村,通过下陆隧道经李村至严溪,过刘西堂至黄坑口出莲都境,与缙云段相连。为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
  莲都区境内县道
  上冷水一李村公路上冷水一李村公路,又名黄李公路。起点为上冷水,与49省道冷水隧道口相连,途经小处、黄泥墩、黄村、吴处等,终止李村,与兰石线相接,全长14.5千米。其中,上冷水一黄村段7.1千米,建于1979年,为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4.5—6.5米,原为砂石路面,2001年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5米;黄村一李村段7.4千米,建于1995年,为四级公路标准,砂石路面。因黄村供水工程建设需要,其中黄村一吴处4.5千米段被淹没,故于1999年改建,2004年该段公路改造为沥青路面,路面宽5米。
  杉黄公路起点为双黄乡杉树坑,与49省道相连,终点为黄畈村,与330国道相接,全长6千米。该公路分为两段:(1)杉树坑一黄畈段,长4.5千米,建于1975年10月,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原为砂石路面,2005年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4.0米;(2)黄畈一330国道,长1.5千米,路基宽7.5米,路面宽6.0米,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建于2002年。
  上水南一齐村一小水门(环形线)上水南一齐村一小水门(环形线)又名丽富公路,起自上水南,与绕城公路南线相连,途经桐岭、余庄前、吴弄口、齐村、金山下、大坑口、中堂、中岸、下水南,终点与小水门大桥南端接线相接,全长16.96千米。建于1986年,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4.5—6.5米,其中齐村一小水门段,1994年,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水南一齐村段,2001年,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004年,因建设绕城公路南线,中岸一小水门段大部分线路与绕城公路重叠,被新的绕城公路南线所取代。2007年,又因建设丽龙高速公路富岭连接线,中岸至大坑口段公路大部分线路与连接线重叠,故被新建的连接线所取代。到目前止,该公路仅存上水南一齐村一大坑口段公路约10千米左右。
  黄碧线(黄山坑至碧湖公路)以黄山坑桥东端为起点,沿碧湖平原东北部山脚的高低级、丁埠头、土地窑折转南行,经纪店、蒲塘、大陈、河东至碧湖镇,长10.79千米,路基宽6.5米一8米,路面宽5—6米。黄山坑至土地窑段4.6千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土地窑至碧湖段
  6.19千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标准。该路段中郎奇村头曾有过水路面1处,经常受洪水侵蚀,造成交通中止。2005年,交通部门投资170万元,将过水路面改造为高水位桥。同时又将黄山坑至土地窑段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道路平缓,丽水至松阳、遂昌车辆也常行此线。
  滴水岩一双溪公路又名双滴公路。东接330国道,向西延伸至南源、皂树、葛渡,终止双溪村即雅溪镇所在地,全长16.05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5米,四级公路标准。该段公路建于1997年。
  武村一林宅口公路俗称武林公路。起点为联城镇武村,接桃碧线K4+300处,终止林宅口村,与丽和线K7+000处相连,全长3.06千米。四级公路标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6.5米,路面宽6.0米。
  柿树垟一大山峰公路起自柿树垟,与大大线相连,终止大山峰,途经小井、正岙至大山峰,全长17.52千米,四级公路标准,现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该段公路是大山峰雷达部队的唯一专用公路。
  桃碧线(桃山一碧湖)自桃山大桥北端起,终止碧湖镇,沿途经过路湾、敏河、联城、苏埠、港口、石牛、九龙、资福等行政村,全长24.33千米。该公路分为两段,从桃山大桥至平二18千米,路基宽6.5—8.5米,路面宽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三级公路标准;平二至碧湖段,长6.33千米,路基宽6米,路面宽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四级公路标准。
  石郎线(石牛一郎奇)起自石牛大桥西侧连接线西端,与桃碧线平面相交,沿赵村北侧一条机耕路向东延展,跨新治河及郎奇溪,终止郎奇北侧与黄碧线相交,全长2.693千米。为二级公路标准,时速60千米。路基宽12米,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一Ⅱ级。投资概算3915万元。于2009年1月开工,同年12月建成。
  联城至老竹公路(在建)根据省发改委浙发改函[2008]124号文批准,2009年11月27日,该段公路正式开始改建。改建项目起点为桃碧线联城镇武村大桥至苏埠村路段,终点为老竹镇乌坛村,全长13.11千米。沿线经过联城镇苏埠村、坑口村、底金弄村、界牌村,老竹镇瑶畈村、周坦村、红桥村、老竹村、后坑村。采用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0米,桥梁宽10.5米,隧道净宽10米,设计时速60千米。全线需建设中桥1座,2座长隧道,包括长2165米的联城隧道和长1065米的底金弄隧道。需征用土地376亩,拆建房屋2427平方米,整个项目概算投资3.22亿元,工期为30个月。
  乡道
  土地窑一高溪一碧湖公路起自土地窑,经山根、高溪、沙岸至碧湖镇,全长8.91千米,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4—5米,四级公路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桥5座,计长73.7米,涵洞50道。
  夏庄一洋坑口公路起自夏庄,经木寮至洋坑口。长11.75千米,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大纵坡5.5%,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四级公路标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下园至郑地公路起自庞山下园,经新村至原郑地乡政府所在地郑地村止。长6.06千米。路基宽5米,路面宽4.5米,最大纵坡9%,为四级公路标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老鸦滩至莲房公路起自老鸦滩,与丽雅公路相连,经周村、田弄源至原莲乐乡政府所在地莲房村。长5.15千米,路基宽5米,路面宽4.5米,最大纵坡8%,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
  双港口至双源公路起自双港口,与丽雅公路相连,向北延伸,沿库川坑边经上陈、金竹、浅要、龙孔、库头至双源止。长11.08千米,路基宽4.5米,路面宽4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山岭重丘四级公路。
  煤场一三岩寺公路起自城西丽阳路旁煤场,终止三岩寺路口。长1.005千米,四级公路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被丽阳路覆盖。
  联城桥一周坦公路起自联城镇联城桥,终止周坦村。沿线经过官桥、张村街、高坑、木杓坛、界牌、稿岭、周坦等村庄。全长16.743千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标准。
  彰口塘一样后公路起自彰口塘,终止样后。长1.56千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标准。
  武村一白前公路起自联城镇武村,接武林公路白前村口,终止白前。长1.557千米,桩号为K000+000—K1+557。等外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系联城镇内公路。
  专用公路
  丽阳坑至太山林区专用公路自丽阳坑原市实验林场门口,现为白云山森林公园门口起,经丽阳坑林区、骑龙岗、捣臼窟至太山林区止。长18.633千米,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大纵坡11%,最小平曲线半径12米,为四级公路标准。其中,3.5千米处为狮子坛至白云寺林区公路,16.5千米处为市电视转播台所在地。原为泥结石沙石路面,后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丽水市白云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08年12月,经丽水市发改委批准,市林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将起点至快活林(白云度假村)4.9千米,狮子坛至白云寺2.47千米两段公路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同时,新建了庵堂至快活林4.45千米四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交通环线。
  丽阳坑至庵堂林区公路原起自市实验林场,现为白云山森林公园门口起,终至庵堂林区止。全长10.394千米,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四级公路标准。根据《丽水市白云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0年,经市发改委批准,市林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将丽阳坑至庵堂林区公路进行全线改造。
  路湾至变电所公路起自50省道龙丽线158.4千米路湾村处,北上经寮前市石油公司油库,终止区供电局路湾变电所,长1.22千米,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为四级公路标准。原为泥结石沙石路面,现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起点至0.9千米处为市石油公司油库。此专用公路由电力部门按四级公路标准将机耕路改建而成。
  国防公路
  石蒙圩一武义溪下公路起自石蒙圩,终止武义溪下,全长12.43千米。该公路经丽水地区交通局丽地交[1997]85号文批准,列入“九五”国防交通经费补助项目,于2003年动工建设,2006年建成通车,2008年完成路面改造,现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准四级公路标准。
  农村简易公路
  所谓“农村简易公路”,其实就是将原来的农村机耕路加以改造,使其能满足今后改建等级(四级)公路的初步基础。具体标准为:路基宽度3.5—4.5米,行车道宽度2.5—3米,并设置必要的错车道;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以上,最小停车视距15米,最大纵坡9%。
  从1997年6月中旬开始,丽水市掀起了建设农村简易公路热潮。1997—2001年,共投入资金996.2万元(不包括行政村群众自筹部分),共建成农村简易公路133条,计566.3千米,加上农村自行集资改建,莲都区总共建成农村简易公路717.1千米,通行政村340个,使全区简易公路通村率达到92%以上。不仅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
  康庄公路(摄于2010年)
  丽雅公路二期改建工程路基施工(摄于2008年)
  而且为开发农业,促进山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乡村康庄公路2003年9月,莲都区启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通过2003—2010年7年时间,完成北部乡镇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一一丽雅公路一期、二期公路改建任务,总投资为9600万元。与此同时,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大大公路一期路面改造工程大港头至夏庄段31.5千米。投资2500多万元,新建大大公路二期夏庄至新桥段7千米,四级公路标准。全区改造通乡公路12条,总里程142.7千米(含大大线31.5千米和丽和线29.5千米),投资8500多万元。使全区324千米农村公路,铺装高级、次高级路面率从2003的22%上升到100%。全区368个行政村(含水阁),至2010年底,康庄工程累计完成路基改造695.5千米,使365个行政村通了康庄路,通达率达100%,并累计完成路面硬化695.5千米,硬化率为100%。农村公路通班车率从2003年的69%提高到84.28%。
  隧道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的特殊原因,公路隧道较多,本节仅举区境内国省道、县乡公路中的主要隧道列表加以叙述说明。莲都区国省道、县乡道、连接线隧道一览表
  表6-1-1单位:米
  第三节铁路
  铁路建设金温铁路北起浙赣线的新东孝站,途经武义、永康、缙云、丽水等县、市 (区),抵达温州龙湾港,全长251.51千米,贯穿浙西南地区,地域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500万,吸引周围28个县、市(区),全线所建造的桥梁、隧道占总长的18%,最大隧道长达3.5千米,最大桥梁跨度为800米。工程于1992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于1998年6月11日全线建成通车。
  金温铁路丽水市范围123.567千米,其中,丽水市莲都区段北连缙云,南通青田,自石笕岭隧道起,经莲都区小处站、丽水站、跨越瓯江,终至大岙隧道出口,入青田县境内,全长21.113千米(DK107+220—DK128+333)。
  金温铁路丽水莲都区段主要工程,有15座隧道(石笕岭、郎池、岩头、黄泥墩1号、黄泥墩2号、彭头、黄渡、秋塘、隔溪1号、隔溪2号、下湾、塔下、燕瑞、大岙1号、大岙2号),长8097延
  1997年金温铁路铺设铁轨米;大中小桥5座(严溪中桥、黄泥墩大桥、秋塘中桥、水东中桥、大溪特大桥),长924.35延米;涵洞53座,1085.52横延米。全段控制工程为石笕岭隧道和大溪特大桥,其中石笕岭隧道长3512延米,大溪特大桥长546.85米。全段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方72万立方米,站场土石方156万立方米,浆砌片及砼挡墙2.2万立方米。征用土地约133多公顷。工程总投资约1.18亿元。金温铁路丽水市莲都区段自1993年6月25日开工,至1996年9月16日完工。
  铁路管理金温铁路系地方铁路,由浙江金温铁路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业务上接受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指导。境内铁路货运计划、客运计划,统一由杭州铁路分局和上海铁路局管理和审批。铁路客运运价、货物运价基本上参照铁道部规定执行,同时结合地方铁路实际情况。金温铁路自投入营运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以确保行车安全、人身安全、货物运输安全和机具设备安全。根据铁路运行规律,各车站每年进行一次规章考试,并颁发考试合格证,凭证上岗。一次考核不合格, 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则予以待岗,直至考试合格,或调离其他岗位。在劳动安全方面则以“八防”措施为抓手:防止车辆伤害;防止高处坠落;防止触电伤害;防止起重伤害;防止物体打击;防止机具伤害;防止炸药、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伤害;防止中毒窒息。货物运输安全主要通过进货验收和装车前、后“三检”制(检查车辆状况、货物状况、机具设备状况),对货物捆绑加固予以保障。机具设备安全由车站每季强制进行自检和上级单位每年2次检查,对特种机械设备,必须有相应的操作资质证才能上岗。所有新人员上岗前由单位、车间和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合格后上岗。每年春运、防暑降温、防寒过冬进行专门的季节性安全教育。开展每年5月为安全月、9月为质量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各车站分别建立以安全责任制、安全分析例会制、事故分析例会制、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制、安全奖励制为内容的铁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台账。
  第四节桥梁
  境内公路桥梁甚多,本节主要择横贯在瓯江上的12座桥梁进行简述。
  北埠一均溪大桥位于大港头镇,桥东北端毗邻北埠村,西南端靠近均溪村,长515米,跨径总长510米,单孔最大跨径45米,桥梁跨径组合9X45米+3X35米,桥梁全宽25米,净宽21.5米。2006年11月30日竣工。为丽龙高速公路大桥。
  北埠大桥位于大港头镇北埠村,南端与53省道丽浦线相接,北端与北埠村相连。总投资426万元。桥长210米,桥梁跨径组合1X10米+5X35米+1X8米。桥面宽7米+2X0.75米人行道。1997年11月12日开工,1998年12月24日完工。
  玉溪大桥位于大港头镇玉溪村旁。长39&54米,跨径总长382.5米,单孔最大跨径34.5米,桥梁跨径组合8X35米+1X35.5米+2X34.5米,桥梁全宽25米,净宽21.5米。2007年10月30日竣工,12月30日通车。为丽龙高速公路大桥。
  碧湖大桥位于碧湖镇,原龙(游)南(山)公路碧湖渡口下游约800米处,大桥全长432米,桥面宽9米+2X1.5米人行道。总投资788万元。1992年5月动工,1994年1月竣工通车。
  石牛大桥起自丽水市经济开发区主干路进城连接线与水阁中二路交叉口,向西布线,建设中的水东大桥(摄于2002年)
  跨越大溪,经石牛与桃碧线相接。长1408.38米,其中主桥长328.04米,东岸接线长460.98米,西岸接线长619.36米,道路等级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行车时速50千米,路基宽33米,桥梁宽度按六车道建设,主桥宽31.5米,桥幅布置人行道2X2.25米,车行道2X12米,2004年1月开工,2007年11月完工。工程概算6492.2万元。
  白岩大桥位于南明街
  道白岩村,桃(山)碧(湖)线K5+900附近,与桃碧公路平交,跨大溪,经黄渡村至终点,与白岩至四都公路相交,全长426.5米,桥面宽23.5米,2X(0.5+10.50+0.75)米,桥梁跨径为25米 (边跨)与35米(中跨)的组合。行车时速80千米。大桥概算为2736万元。2008年3月动工,2010年1月完工。为丽水市区绕城公路西北线大型桥梁。
  大溪大桥位于丽水市区西,全长699.17米,跨径总长690米,单孔最大跨径30米,桥梁跨径组合23米X30米,桥宽11米,桥面净宽11米,T形钢构桥。设计荷载公路一Ⅰ级,2005年2月22日通车。为金丽温高速公路大桥。
  桃山大桥位于53省道K5+719处的桃山,系钢筋混凝土双曲拱高水位桥,全长278米,8孔,每孔净跨30米,桥面净宽8米。1994年12月9日,大桥上腹拱移位坍塌,交通中断,53省道车辆改经小水门大桥通行。1995年2月19日,修复改建工程动工,将原双曲拱桥改为T形桥,桥宽度由9米增加到10米,1995年8月8日修复通车。
  溪口大桥位于市区小水门大桥和桃山大桥之间,北端系溪口,与53省道连接,南端与温丽高速公路丽水城区连接线衔接,桥长666.763米,跨径总长640米,单孔最大跨径40米。桥梁全宽26米,桥面净宽22米,双向四车道,2000年1月6日动工,2002年12月完工,总投资2083万元。
  小水门大桥位于市区小水门外,桥长351.7米,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1.62米,设灯柱、栏杆。设计荷载汽超一20,挂一150(150吨平板车已安全通过)5孔,1981年11月14日开工,1983年12月25日竣工。1984年元旦通车。总造价234.7万元。由于从西南进出丽水市区的车辆、行人大幅增加,亟须对小水门大桥进行扩改建。改建工程于2001年1月动工,2004年4月完工。总造价3017万元。改建后的小水门大桥北接括苍路,南连大桥路,总长338米,7孔,每孔跨径46米,桥宽26米,车行道21米,双向四车道,中间设隔离带,两侧各设人行道和栏杆2.5米。
  紫金大桥起于市区南端城区南外环线与丽龙高速公路富岭互通连接线交叉处,横跨瓯江中游大溪,北端连接紫金路与大猷街交叉口,是城区车辆通过城市主干道紫金路出城的快速通道,是连接丽水市区南北区块的重要桥梁。全长736.7米,其中桥梁总长526.7米。主桥为160米+160米单塔花瓶型双索面斜拉桥。桥宽30.5米为车道,主塔高107.6米。下部结构采用“Y”形墩,灌注桩基础。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一级,设计时速40千米,路基宽48米,桥梁宽30.5米,2003年4月1日动工兴建,2006年1月25日建成通车。
  塔下大桥位于市区绕城公路南线终点塔下村,大桥由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造型独特,自西向东成“Y”形结构,其中连接金华方向桥长340米,通往温州方向桥长366米;主桥跨径90米。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建造,桥宽25.5米,主车道为单幅8.5米双向四车道,中央设1.5米隔离带,两边非机动车道各1.5米;设计时速60千米,大桥灯光工程按城市道路照明标准建设,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2002年6月开工,2004年9月15日贯通。投资概算2075万元。
  
  双溪隧道(摄于2007年)第二章水路
  第一节航道
  瓯江干线航道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地处丽水市和温州市,流域面积达17859平方千米。主流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北麓锅冒尖,从西到东横贯丽水市全境, 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永嘉、瓯海、鹿城、乐清等县市区,出温州湾入东海,全长约388千米,其中丽水市航道为221.77千米,莲都区境内航道45.5千米。自西云和县入境向东流经均溪、北埠、大港头、十八都、碧湖、九龙、沙溪、石牛、白岩、敏河、路湾、桃山、小水门、大水门、厦河、塔下、开潭、湾岙、风化后出境入青田县。其中,丽水市区至均溪段35.5千米,为六级航道,可通行100吨级船舶;丽水市区至青田陈山埠段10千米,为四级航道,可通行300吨级船舶。整条航道上面西端建有玉溪电站,东端建有开潭电站,横跨瓯江建有北埠一均溪大桥、北埠大桥、玉溪大桥、碧湖大桥、石牛大桥、白岩大桥、大溪大桥、桃山大桥、溪口大桥、小水门大桥、紫金大桥、塔下大桥和好溪特大铁路桥等13座大桥。莲都航道约6平方千米的南明湖。
  松阴溪航道松阴溪,古时名松川,又有松溪、松阳溪、松阳港。发源于遂昌县坟口乡贵义岭黄峰洞山麓,海拔1155.6米。流经遂昌、松阳、莲都3个县、区,在莲都区大港口汇入龙泉溪。松阴溪航道干流全长109.4千米,从上游至下游,遂昌县境内长44.3千米,松阳县境内长60.5千米,莲都区境内长4.6千米。
  好溪航道好溪,古名恶溪,亦称东港。源出磐安县南面的大盘山,流经缙云县,在大庭桥附近进入莲都区,于古城村旁注入瓯江,莲都境内长23.9千米。旧时通船,民国时仅通竹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多处截流建造水电站,航道废弃。2005年后,好溪航道青林一水东一古城段被南明湖覆盖,成为南明湖东北端蓄水湖,湖两旁均建造防洪大堤。
  宣平溪航道又名宣平港,古时亦称畎溪,发源于武义县(原宣平县)樊岭,经柳城、溪口三港,从章湾村出武义入丽水,贯穿莲都区丽新、联城2乡镇,于港口村汇入瓯江。境内长36.8千米,通竹筏。1961年,航道经疏浚,木船可达畎岸、赤牙。1995年后,丽武公路建成通车及沿线相继建成小水电站,航道弃养。
  小安溪航道又名太平溪或太平港。是贯穿莲都区北部的瓯江支流。源出丽水、缙云、武义三县(市)交界处的雪峰山。流经双溪、太平、联城等乡镇,于敏河村注入瓯江。航程27.5千米。竹筏可达潘村,1953年前,丰水期木船可通至小安村,20世纪70年代后,因沿溪兴建雅一、雅二、学坑口、太平、梨园、官桥等水电站,加上沿岸丽雅公路几经改造通行能力提高,航道废弃。第二节埠头渡口
  埠头(码头)
  大水门码头位于市区大水门外, 系丽水市的中心码头。此处水流平稳, 有宽广的溪滩地,自然坡岸利于船舶停靠。从抗日战争时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丽水、青田、云和、龙泉、松阳、温州等地木帆船都在此停靠或装卸货物。解放初期,为适应舴艋船装卸货物,始建齿型简易码头。1972年,交通部门投资2.5万元,由丽水航管站主持,改建为一座纵25米,横100米,厚15厘米,前沿水深2.5米的水泥混凝土斜坡码头。1988年,航管部门又投资3.3万
  20世纪80年代的大水门码头
  元,在紧接原码头左内侧增建一座长97米,宽6米的深水码头。大水门码头历来为货物运输船水水中转、水陆中转的集散地,汽车可以直达。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市航运公司水泥运输的重要码头。2000年和2006年,因建设丽水瓯江防洪堤和开潭站蓄水发电,大水门码头被征用淹没。
  碧湖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航道西南水路20千米处的碧湖镇采桑村口,1979年3月,当时航管部门投资6000元,兴建了一座长100米,宽3米的石砌水泥混凝土路面斜坡码头。1983年,航管部门又投资2000元,在码头左侧加建高、中、低3个货物装卸平台。平台并沿水深1.5米,能适应10—18吨位船舶装卸作业,汽车可以直达。随着公路事业迅速发展,至2010年,仅供少数渔船停靠。
  大港头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航道西南水路26千米处的大港头镇和通济堰隔江相望。过去,大港头无水运专用码头,船只装卸货物利用民间埠头或自然坡岸。1988年冬,交通部门资助39000元,当地群众集资4000元,建成一座宽5米,长93米的石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码头,可通拖拉机。新码头前沿水深1.5米,可供船舶装卸作业。码头下侧水面宽广,水流平稳,是停靠船排的天然港埠。目前该码头有钢质机动船两艘,可供群众通行或货物运输。
  厦河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段东南水路2.2千米处的厦河村。丽水县通公路前,厦河村是重要的渡埠兼水运装卸埠。民国时期,厦河村曾设有盐行、旅店、运输行、埠班等,缙云、宣平一带的食盐大多在此转运。南岸中堂村有较早的盐库,民国31年(1942),被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殆尽。1990年,厦河村重建码头,当年10月竣工,仅作交通渡埠。2006年1月25日,紫金大桥建成通车后,厦河码头被占用自然消失。南明湖游船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段南明湖北岸防洪堤乐水平台迎水侧河道内。码头采用架空式钢筋砼梁板结构,立柱基础设置在河滩地内,独立扩大基础的形式。为提高防冲性,码头基础范围内基础表面设置抛石防冲层。码头顺水流方向长约113米,垂直水流方向宽约37米,面积为4181平方米。码头上部设置必要的绿化照明和休闲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10日开工,2006年4月下旬竣工。现码头停舶游船2艘,快艇4艘,供游客游览观光南明湖。
  开潭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段向东7千米330国道旁瓯江边处,码头对面为开潭村,原为渡船码头。1993年1月,经市航管所批准对原码头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码头面积300—400平方米,拖拉机、汽车可以直达。码头平台前沿水深2米以上,可用于渡船和货运,主要运输黄沙。由于开潭电站蓄水将原码头淹没,开潭村申请要求重建码头。2005年11月16日,经省交通厅批准,同意开潭村在开潭水电枢纽上游即原开潭渡口码头处(向岸侧右移)进行码头改建,为左右岸各一个泊位,靠泊能力按100吨设计。改建后的开潭码头前沿距库区形成的航道中心线距离小于125米。
  塔下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段向东5千米瓯江边,码头所在村为塔下村,于1993年初建成。码头前沿水深3米以上,码头吨级为50吨,低水位码头泊位数为10,高水位码头泊位数为8,码头面积近2000平方米。2000年,因建设丽水瓯江防洪堤和开潭电站,塔下码头被征用,从此码头消失。
  湾岙码头位于瓯江干线莲都区段向东7千米瓯江边处,码头后面为湾呑村。码头面积为500平方米,前沿水深2米以上,泊位数为3,靠泊能力为50吨,吞吐量为11.5吨。建于1993年。2006年10月,因开潭电站蓄水,湾岙码头被淹没。
  渡口
  古渡的始建年代大多无考,留有渡碑的以赤圩渡为最早,于三国吴龙凤(黄武)癸卯年(223)建。清雍正《处州府志》载:“栝地皆阻溪,急流断岸,舆马难通,匪桥渡,人且望压而返。”唐代,福建的晋京官路须经丽水转睦州(今建德)至长安,大港头、宝定(保定)和石牛渡为主要渡口;由金华至丽水达温州,下河渡是必经之渡。
  明《栝苍汇记》载:“丽水县有均溪、堰后、宝定、石侯、釆桑、坑口、院头、九龙、湖
  埠(在新亭)、石牛、南明、下河、大驿(大岙)、柳滩(牛厄滩)、项渡、沈渡(沈岸)、乌滩(古城)、太平、吾溪、黄山(林宅口)、官桥、浐滩(显滩)、港口等23处渡口。”清同治《丽水县志》记载渡口为45处,民国15年(1926)记载为56处。1949年5月,丽水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渡口渐次改人力渡船为机动渡船。大水门、小水门、桃山、玉溪、北埠、陈村、彭头等处渡口因建桥或附近建桥而废渡。1990年,全市渡口44处,其中汽车轮渡1处,交通渡和农渡43处。有机动渡船23艘,人力渡船37艘。
  20世纪80年代的船渡截至2010年12月,全区农村渡口共12处,渡船9艘,其中机动船4艘、人力船5艘。按水系流域划分,瓯江大溪7处,好溪2处,松阴溪2处,库区1处;按渡口区域划分,大港头镇1处, 碧湖镇6处,紫金街道办事处2处,岩泉街道办事处2处,黄村乡1处。
  下河渡位于市东南2.2千米下河村,与溪南中岸村通渡。江面宽150米,水深6米。是古陆路丽水一青田一永嘉的必经之地。据同治《丽水县志》载:“渡无公费,操舟者必盈载乃发,中流停篙横索,行旅积困。”“嘉庆十八年(1813)居人醵金购田,以其租给渡夫,行者始免顿滞。”1949年5月丽水解放后,渡田归集体,渡费亦由当地生产队集体负担。城关镇和富岭乡共同组成管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管理。1981年,县交通局资助3000元,为其建造机动渡船1艘,1984年资助2000元,修建1条长141米,宽4米,从村口通至渡口的水泥浆砌过水路面。1990年10月,市交通局和航管所又资助24475元重修。有机动渡船2艘,日均渡运量约500人次。
  大水门渡旧称南明渡,在丽水城南明门外与大溪南岸水南村通渡。江面宽150米,水深5米。是去南明山风景区必经之地。民国23年(1934)通往南明山公路建成,设人力汽车渡。民国31年日军入侵丽水前夕,汽车渡和公路均被破坏,仅留民渡。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行人过渡频繁,日渡运量多达千余人次。时有人力渡船3艘。1972年,县工交局资助建造10马力机动渡船1艘,由县航运公司经营渡运业务,并由水南生产队辅以人力渡。1984年小水门瓯江大桥建成后,行人大多从大桥过往,机动渡船撤除,保留人力渡船1艘。
  小水门渡旧称栝苍渡,在城关镇小水门外,与大溪南岸上水南村通渡。此渡古代是城内陆路通往江南、碧湖等区以及云和、松阳、龙泉之要道。元末,参军胡深将原设在大水门的济川浮桥(平政桥)迁址于小水门外,从此桥、渡并存。民国33年(1944),浮桥拆除。1952年,丽水县人民政府拨款4542万元(旧人民币)重建。设人力渡船3艘和机动渡船1艘,以备大水浮桥临时拆除后使用。日渡运量多达数千人次,渡工8名。城关镇政府设渡口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镇长兼任主任。1984年小水门瓯江大桥建成后,浮桥和渡船撤,原渡口废。
  桃山渡曾名枯苍渡,在市区西2.69千米处。始建于民国23年(19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岸建水泥混凝土码头,北岸仍利用溪滩自然坡岸。江面宽200米,枯水期120米。原用特制双层竹排渡运汽车。1957年,改用五拼搭木船渡运汽车,以人力撑渡。1961年,改为机轮渡,有渡班房199平方米,渡工12人。1970年桃山瓯江大桥建成后,机轮渡船调往碧湖,渡口废。南岸码头遗址尚存。
  石牛渡在石牛乡驻地,与对岸水阁乡东岸村通渡。江面宽100米,水深4米。系通济古道要津,建过浮桥,清康熙十三年(1674)浮桥毁于“三藩之乱”,继以人力船渡。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吕宗志捐渡田21亩,后渡田被洪水冲毁,其后裔吕调阳继置田租以维持。1949年5月丽水解放后列为交通渡。20世纪80年代,日均渡运量300人次,置机动船和人力渡船各1艘。今已废。
  保定渡古称“宝定渡”,清时曾名“六和渡”,为“六邑要津”,在丽水城西南水路26千米,紧靠松阴溪出口处,和大港头镇隔溪相望。民国7年(1918),保定人高鹏捐田租20石并另造船设夜渡,同大港头渡相呼应。过去,保定村前因堰头坝水冲刷形成一大河沟而设渡。民国《丽水县志》载:“六和渡,在县西五十里保定,为六邑要津,故名。旧名宝定渡,有木桥惟大水时用船。光绪初,改建石桥,不久旋圮,嗣后专用渡船。武举郑国樟捐洪塘西田租四石。光绪季年,里人吕调阳等募捐置田租十余石,吕亭云妻魏氏捐堰塘田租五石,以为渡夫及造船经费。民国7年(1918),高鹏以夜间无人值渡,妨碍交通,独捐玉溪等处田二十余石,设立夜渡,并另造夜船以便渡夫住宿。过渡为六和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沟逐渐淤积, 几可涉足过水,而建造简易过水路面,渡废。
  大港头渡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宝定村吕宗志捐田,以给渡口、渡船维修及渡工费用。吕宗志捐田亩册载册字六百号六百十四号、六百十五号、六百十八号、一千一百十九号、一千一百二十三号、一千一百二十四号、一千一百二十六号,以上八项计额田一十亩二分五厘一毫四丝二忽。嘉庆间,河边村叶大满、小山村吕和韶等捐造渡船三条。民国《丽水县志》载:“大港头渡在县南五十五里。民国六年,由南乡捐造义渡一只,以免市日交通之阻滞。小山吕翊西、江起章捐置河边金庄田十一石。十三年,高鹏募置田租二十余石,补助吕叶雨船渡费,并于渡头建造渡夫屋两间。夜渡,先是,南乡吕和韶之子荣怀于咸丰五年以斯渡之卜昼,未能卜夜,行者病焉。因改篷船,使吕叶二船渡夫,分日输宿,名为济川夜渡。现燃灯以照夜行,并捐置河边金庄等处田十亩九分九厘六毫。”1980年以后,改人力渡船为机动渡船。1988年冬,国家有关单位资助39000元,当地群众集资4000元,建成一座宽5米,长93米的石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码头,可通拖拉机。新码头前沿水深1.5米,可供船舶装卸作业。码头下侧水面宽广,水流平稳,是停靠船排的天然港埠。现有机动渡船3艘可渡运汽车、摩托车等。现有机动船2艘可载人及兼渡运拖拉机,日均渡量为1000人次。大港头渡口已50年安全渡运无事故。2005年起,开始建设古堰画乡旅游航站。
  碧湖汽车渡原渡口设在南山,即龙(游)南(山)公路与丽(水)浦(城)公路19.24千米衔接处。始建于民国27年(1938),初用竹筏后改木船渡运汽车。1962年,因航道淤浅,在原渡口上游1.1千米处(上南山村头)重建。新渡口工程于1962年6月动工,11月竣工使用。用五拼搭木船人力撑渡,继而辅以一台汽车发动机渡运汽车,1968年改用机轮渡。1984年10月,公路段投资18.38万元,建造一艘120马力机轮,同时配建长18米,宽5.5米,载重30吨的趸船。1986年,又续建150马力机轮1艘。现有2艘机轮对换使用。渡口常水位江面宽120—130米,水深8米。1990年底,有渡工房463.06平方米,职工15人,昼夜通渡,日均渡运机动车300余辆次。今已废。
  红圩渡位于碧湖镇石牛办事处平原红号村瓯江边,与溪南沙溪村通渡。江面一般宽200米,水深5米。1990年以后,改人力渡船为机动渡船。现有机动船1艘可载人及兼渡运拖拉机,有专职渡工1人,日均渡运量为500人次。红圩渡已50年安全渡运无事故。
  开潭渡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紫金办事处开潭村对岸,与瓯江南边开潭村通渡。江面一般宽150米,水深5米。2005年,开潭电站建成并蓄水原渡口淹没。后经开潭村要求,开潭渡口恢复重建。2010年渡口有机动船1艘,日均渡量为500人次。
  黄草鸟渡位于黄李公路K10,沿黄村水库朝北往下500米处,系黄村供水工程水库内,与对面黄草鸟村通渡。库面宽180—200米,水深10米。有人力铁壳船1艘,船工1人,日均渡量为80人次。2001年,黄村水库建成设渡,系专为黄草鸟村群众出行的人力船。鉴于彼岸码头离黄草鸟村较远,2007年,省航管局拨款5万元,帮助在对面码头边建造了一座8.3米X
  4.8米,面积为40平方米的候船亭,方便过往群众候船和休息。
  莲都区境域古渡口一览
  表6—2—1续表6-2-1续表6-2-1第三章运输
  第一节交通工具
  轿
  有花轿、丝轿、过山篼之称。花轿为嫁娶时新娘所乘,绣花绘彩,装饰华丽。贫俭之家则用丝轿,串珠流苏,披以红娟,亦称红丝轿。旧时城内有花轿出租店,便亦称轿为小轿,竹座靠背,盖以篾篼或布幢,有专业轿房计程供乘。过山篼亦称三板轿,由坐板、踏板、靠板系以双杠,亦有“便篼”单杠抬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发展,轿基本绝迹。
  人力车
  自行车始见于民国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增至数百辆,城内有自行车出租店数家。一般为男女普通型。1990年底,登记发证累计127120辆。1990年后,自行车升级换代,男女普通型先后被豪华型、山地车、跑车等车型取代。
  手推独轮车俗称羊角车。抗战时期多达千辆,多系外地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淘汰、绝迹。
  黄包车俗称东洋车。双胶轮,前置两根手柄,车座置雨篷,一人拉。始见于民国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有六七十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淘汰。
  手拉车始见于民国早期,用高轮。1960年,后多用低轮。1989年,市区有18490辆。2010年,市区仅存少数手拉车,用于经商,农村偶有,用于种田作业。
  脚踏三轮车分载货、载人两种。1964年,航运公司有载客三轮车2辆。20世纪80年代初,始有个体户置车载客。1989年,登记发证198辆。:1990年,有500余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1994年,市区三轮车拥有量达1738辆。截至2010年,市区共有人力三轮车1760辆。
  机动车
  摩托车1987年,登记发证270辆。1990年底登记1241辆。2010年底登记76546辆。拖拉机1970年后,农用手扶拖拉机开始投入公路短途运输。1984年以后,逐年增多。
  1990年,统计2468辆,2010年3000辆。
  机动三轮车1964年,丽水县搬运公司改装机动三轮车3辆,用于短途搬运。1985年,个体户客运机动三轮车75辆。1990年底,有643辆,其中,营运452辆(个体户442辆)。2010年,有7966辆,大多用于短途货物搬运。
  电动自行车始见于2000年,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0年底,登记发证1.1万辆,未登记
  发证的10万辆以上,全属个人所有,用以代步。
  汽车1990年底,全市(县级)大小客车387辆6318座,其中营运103辆3829座;货车787辆4166吨位,其中营运668辆3715吨位。挂车206辆1042.5吨位,营运205辆1036吨位。20世纪90年代,丽水也响应“放开搞活运输市场”, 把客车承包给个人经营,直至1998年,为改变无序的竞争状况,收回部分线路的客车统一经营。截至2010年,市区共有营运客车707辆(含出租汽车409辆)11165座,营运货车5749辆18365吨位。小车46661辆,为单位和私人拥有。
  船筏
  竹筏俗称竹排,分前后两节。前节称头排,长8米,前端弧形上翘,后节称脚排,平直,长6米,宽均1.5米。放空或货量少,脚排重叠在头排上。全副可载干货700千克,湿货1000千克。宜于浅水溪流运输。20世纪90年代,竹筏曾用于瓯江漂流,后绝迹。
  舴艋船亦称木帆船,船体两头尖窄,形状有点像蚱蜢,是古代瓯江全流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船长约8—12米,宽2.5米。有小四舱、小五舱、大五舱几种。前舱装货,后舱住人,载重3000千克左右。船上有拱形的竹篷遮风挡雨,
  瓯江放排(摄于1972年)
  一般三块,中舱盖弧形箬篷,前后篷可移动。浅水篙撑,深水划桨,还有桅杆和白布帆,南风
  一起,瓯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面非常壮观,是瓯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鉴于20世纪90年代后,瓯江多处建造水电站,又因公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导致瓯江水运事业萎缩,故这种船逐步被淘汰。
  机动船1972年,舴艋船试改为柴油机动的船。载重7—18吨。18吨位机动船配15马
  力柴油机,满载吃水约1米,顺水时速约15千米,逆水时速约7.5千米。
  大峃船小平头、尾翘、底平。上盖三块弧形蔑篷,篷下有梁,人可在篷背走动,配风帆。
  船体笨重,航速慢,渐被淘汰。
  挖砂船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集挖砂、筛砂、运送于一体,柴油机动船,经常固定在瓯
  江河床内作业。
  捕鱼船酷似舴艋船,但船体较小,调头翻身灵活,用于瓯江捕鱼作业。
  第二节公路运输
  公路货运
  1950年,市区共有私营商车60辆和数百辆手拉车参加货运,其中手车货运量占50%以上。1953年,汽车货运量10.56万吨,私营商车运量占66.7%。1955年3月,公私合营丽水汽车运输公司成立。是年,汽车货运量36.96万吨,国营占69.8%,公私合营占5.70%,私营占24.46%。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公路货运归国家汽车运输部门专营。1967年起,社会车辆重新参加货运。1970年后,手扶拖拉机投入公路货运。1978年后,个体汽车参与货运。1982年,县搬运公司、第二搬运公司等13家单位,组成浙江省丽水汽车货运联合公司。呈现国营、集体和个人参与公路货运的多元化格局。截至1990年底,市区公路货运量119.21万吨,周转量11702.91万吨千米。2001年11月27日,丽水汽车运输公司改制,成立“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货车111辆843.73吨位,一度成为市区货运的“龙头”企业。但随着市场经济货运市场的不断变化,丽汽集团货运日渐衰落,到目前止,仅有货车41辆,年运量36万吨左右。截至2010年底,市区(本级)拥有大小货车5749辆18365吨位。
  公路客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因市区(本级)多处公路桥梁破坏,1949年6月,恢复丽水至永康间客运,1950年5月,开通丽水至金华客运联营,1952年7月,省交通公司丽水分公司成立, 统一经营丽金(丽水一金华)、丽龙(丽水一龙泉)、丽松(丽水一松阳)等线客运业务,1953年10月,恢复丽水至温州汽车客运,截至1955年,市区(本级)汽车客运量达87.25万人,611.58万人千米。1956年,公私合营丽水汽车运输公司10辆客车并入国营丽水运输处,使国营丽水运输处客运业务不断扩大。1959年4月至1966年3月,丽水县境内先后开通雅溪、老竹、庞山等线路客运业务,沟通了城乡客运。1970年,丽水汽车运输公司客运站日发客车26班次,次年增至42班次。1980年11月,县汽车运输服务公司成立,有客车4辆参与客运。1983年后,个体机动三轮车投入县境内短途公路客运。1985年,丽水客运站汽车客运量387.45万人,周转量14757.40万人千米。1986年秋起,个体客车纷纷投入客运。1990年9月,市属各运输单位成立客运联合运输服务站,日发往杭州、柯桥、瑞安、温州、青田、义乌、金华、缙云、庆元、龙泉、云和等地客车共35班次,是年,丽水客运分公司日发客车108班次,其中直接发往上海、南京、杭州、金华、宁波、温州及福建等共13个班次,发往邻县23个班次,年客运量达350.56万人,周转量19149.47万人千米。1992年12月,由丽水地区运管处与丽水市运管所联办,创建丽水客运中心,共有大小客车200多辆,6000多座位,线路分布广东深圳、江苏盐城、福建石狮、上海、杭州、温州和丽水地区各县(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路客运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1998年6月26日,丽水公路客运中心(2001年12月4日更名为“公路客运东站”)开业,2003年6月28日“丽水市公路客运西站”投入试运行。两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用型车站,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实现了将其他运输企业车辆和社会个体车辆纳入两站管理的目标,达到了“车进站、人归点、站管车”的客运要求。截至2010年,市区两个公用型车站,拥有高中档大小客运汽车295辆,6168座位,开通151条运行线路,日发送旅客602班次,年发送20万班次,年发运量达292万人次。
  出租车客运
  市区出租车客运始于1994年8月,截至2010年,共经历三代。1994年8月至2000年5月为第一代,出租车使用黄色面包车,起步价为5元,不计里程,无计价器;到1995年6月,市区共有出租车368辆,由6家公司经营;1998年起使用计价器、凭计价器记录里程计价。2000年5月至2008年6月为第二代,出租车使用富康、捷达等轿车,车身喷紫红色。市区共有出租车367辆,由3家公司经营。2008年7月,出租车运营期限届满,市区有324辆出租车进行更新换代为第三代。截至2010年,市区共有出租车409辆。使用捷达、畅达和东风爱丽舍三种轿车,颜色更改为“幻想绿”,分别由市长运集团旅游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市外事旅游汽车有限公司、市大通联运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经营。经过更新,车内设施更加完善,不仅配有计价器, 而且还有GPS定位系统。2010年出租车起步价,2千米内为5元,超出按每0.5千米加0.5元计算,以此类推。另外,出租车夜间12时至次日凌晨5时,按原标准加价20%收取。
  公交车客运
  1997年6月,丽水市区开始有公交车客运。由于贯彻“公交优先”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市区公交车客运已形成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两种形式,共有10家公交公司参与经营。营运线路共计38条,607.6千米,其中,城市公交20条,217.3千米,城乡公交18条,390.3千米。共有公交车192辆,其中,城市公交146辆,城乡公交46辆。公交网络已覆盖市内和莲都区范围东南西北。其中,城市公交:东至风化、灵山寺,西至水阁工业区,南至南明山、富岭,北至白云山森山公园。城乡公交:北至雅溪,西至碧湖、大港头,东至黄村、严鸟,南至庞山、郑地。大大改善了市区群众出行条件。城市公交80%以上的车辆为18座以上车型,部分线路根据客流特征选择五菱9座车型,还有少量双层观光客车。城乡公交的主力车型为18座和19座客车,部分为28座的客车。城市公交设立公交站点369个,城乡公交建有农村港湾式停靠站51个。公交车客运由于有政府的资金支持,车辆更新上符合要求,车辆的硬件设施较好,日常维护也比较到位。在车内设施上,公交车大部分安装空调、无人售票机、IC卡以及语音报站系统。执行的票价:城市公交均为1.5元;城乡公交,经过公交化改造的票价为3元,其余的均为6元,同时实行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乘的各种优惠。
  城市公交城市公交共有线路20条,总里程217.3千米,营运车辆146标台,分别由丽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4路、5路、6路、7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5路、16路、Y1路)、丽水市城乡公交有限公司(17路、18路、201路、富岭内线)、处州公交营运有限公司(2路)、华通公交营运有限公司(1路)、顺达公交营运有限公司(3路)、长运公交营运有限公司(8路)。客运量为52293人次/日。
  城乡公交城乡客运由来已久,2003年6月前,由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下属的客运公司、快客公司和旅游集散中心承担,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2条,日发车423个班次,具体班线以市区为起点,至老竹镇、仙渡乡、巨溪乡、双黄乡黄畈、联城镇界牌、峰源乡庞山、夏庄、郑地乡、碧湖镇堰后圩、大港头镇均溪、严鸟乡、水阁街道办事
  处上沙溪、垟店、富岭乡、雅溪镇、丽新乡畎岸,经石牛至碧湖镇,经郎奇至碧湖镇,经雅溪镇至泄川库头,经太平乡至莲房、经雅溪镇至西溪乡至石蒙圩等线路。城乡客运通达或途径的
  城乡公交(摄于2010年)行政村233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67.5%。
  2009年底,由丽水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2/3,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3,共同组建了丽水市城乡公交公司,承担了莲都区部分城乡客运业务。截至2010年,市区共有18条城乡客运线路,其中,主干线(莲都一乡镇)15条,次干线(乡镇内部)3条。线路长390.3千米,有公交车辆55标台,建有港湾式停靠站51个。分别由客长运分公司(车站一严鸟、双黄、雅溪)、快客公司(西站一峰源)、集散中心(市区一老竹)、城乡公交有限公司(202,203)四家企业经营。共有公交车46辆,客运量为13865人次/日。到2010年底,莲都区城乡公交通达311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84.28%。
  旅游客运
  2004年前,市区没有专项旅游客运业务。是年,丽水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后,正式营运旅游客运业务。截至2010年,丽水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拥有旅游客运车辆23辆,764座位,市区已开通老竹、畎岸、界牌、松阳板桥四条旅游专线,仅老竹安排专线车辆12辆。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承担市区本级各旅游公司外出旅游客运业务,平均年营运收入达880万元。
  第三节站场
  车站
  丽水火车站设在丽水市区东部水东村附近,距市中心3.5千米。中心里程位于金温线K118+646,系二等客货运站。兼管辖小处、石帆、祯埠、南岸四个中间站,站辖里程:K113+100—K138+800,计25.7千米。车站占地面积38.66公顷,站房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造价1100万元,为二层框架水泥结构大厦。一层北首为出口、行李
  丽水火车站(摄于2006年)
  房,中间供商业用房,南首为售票厅;二层北端为旅客候车室,可同时容纳800人候车。客运站台两座计1000米,站线9股道,其中正线1股,到发线3股,存车线1股,货物线4股,专用线3股。货运仓库3座,雨棚1座,36T门吊1座,工程总投资5700万元。
  丽水中心站下设运转、客运、货运、小处站、石帆站、祯埠站、南岸站及运输服务分公司8个作业区、现有在编职工59人,分公司19人,装卸工95人,共计173人。1997年6月,开通办理丽水至金华南站的客运业务。2010年,日办理温州经丽水至哈尔滨、北京、广州、汉口、贵阳、南昌、南京、阜阳、镇江、亳州、上海、杭州、金华共13对旅客列车和12对货物列车。年运输收入超亿元。
  丽水客运东站原称''丽水公路客运中心”。成立于1997年10月310,2001年12月4日,更名为“公路客运东站”。客运东站于1998年6月26日投入使用。该站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市区东大门(奚渡,丽青路399号),南沿330国道线,东邻浙西南农贸城,与火车站隔溪相望。占地面积3.67公顷,主站房12222平方米,共投资2800多万元,是丽水市首家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用型车站。共有员工110多人,客运班线82条,拥有进站班车213多辆,平均日发班车382班次,最高日发送旅客近万人次。客运班线辐射7省,包括丽水至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无锡、盐城、南通、淮阴,安徽石台,福建福州、石狮,广东深圳、湛江、潮州等城市;省内遍布各地级及市内缙云、青田两县和区内部分城乡班线,是外省市(地区)出入丽水的主要交通枢纽。
  丽水客运东站(摄于2010年)
  丽水客运西站(摄于2010年)
  丽水客运西站为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该站注册资本1000万
  元,其中:公司出资700万元,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客运西站是丽水市重点建设工程,于2003年6月28日投入试运行(客运站整体搬迁)。该站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南
  环西路109号、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入口连接线与丽浦线交叉处。占地8.16公顷,投资6500
  多万元,总建筑面积18363平方米,客运西站共有员工110多人,客运班线29条,拥有进站班
  车122多辆,平均日发班车220班次,可满足年发送旅客49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3500人次)的需求。是本市目前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公用型车站。
  高速公路服务区
  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服务区位于金丽温高速公路106K+800处,距丽水市区8千米。
  占地面积37333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分左右两区。区内环境优雅整洁,设施配套齐全,有大小停车位168个,是集加油、餐饮、购物、汽修、停车、休闲、紧急救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
  丽龙高速公路莲都停车区位于丽龙高速公路K7+850处(水阁经济开发区大源村),分上行、下行两处。上行(北区)占地面积14008平方米,房屋3幢,双坡顶结构,建筑面积391.4平方米;下行(南区)占地面积13990平方米,房屋2幢,双坡顶结构,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停车区设加油站、汽修房、卫生间等,为过往丽龙高速公路驾驶员提供服务。
  加油站
  中国石油集团浙江丽水石油分公司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范围设有大小加油站13个,分别为:三岩寺加油站(丽阳路212号)、凉塘加油站 (330国道128千米处)、风化加油站(330国道114千米处)、奚渡加油站(330国道123千米处)、南山加油站(50省道23千米处)、九里加油站 (53省道丽浦线1千米处)、南明加油站(丽青路399号)、汽
  三岩寺加油站(摄于2004年7月)
  运加油站(丽阳路86号)、碧湖加油站(碧湖环西路1号)、330加油站(330国道岩泉铁丁桥)、
  城南加油站(吕埠坑村)、丽青加油站(丽青路38号)、紫金南路加油站(囿山路629号)。
  中国石化公司浙江丽水石化分公司丽水市莲都区范围设有3处加油站,分别是:水阁沙溪加油站(53省道丽水水阁公路收费站旁)、水阁2号加油站、北苑加油站(北苑路口与城北路交叉北侧)。加油站均供应0#柴油、90#、93#、95#、973汽油,并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
  公路收费场所
  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收费管理所成立于2002年12月28日,隶属于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丽水管理处,下设丽水收费站和洪渡收费站,其中丽水站设“三进五出”八个车
  道,收费开设“二进三出”;洪渡站设“二进二出”四个车道,收费开设“一进一出”。该所日均进出口车流量合计约5200辆,日均收费额近36万元。
  丽龙高速公路管理处丽水收费管理所位于丽龙高速公路丽水富岭互通枢纽处,距主城区约6千米。2007年12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5306平方米,建筑面积6551.7平方米。收费站建有7车道(三进四出)收费停车道、办公区、生活区等,与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监控中心、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监控中心、丽水市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中心等单位同一区域。
  330国道丽水市收费管理处前身为330国道冷水隧道公路收费站,是丽水市在330国道上的第一个公路收费站。站址原设在330国道平沙村,1995年2月8日,开始对通过“四自” 工程330国道丽水冷水隧道的机动车辆收取通行费(浙政办发[1995]15号)。1997年底,330国道丽水至缙云段复线公路建设完工,收费站遂迁至330国道上岗背,经报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1998年1月18日起,对通过330国道丽水至缙云段(复线)公路的机动车辆双向收取通行费(浙政办发(1998)8号),同时撤销330国道冷水隧道收费站。由于“四自”工程冷水隧道贷款尚未还清,于是冷水隧道和丽缙复线合并收费。根据省人民政府通知,该收费管理处于2010年2月28日23时58分撤销。
  53省道丽水市水阁公路征费管理站建于2002年7月5日,同时对通过53省道丽水桃山至大港头段公路的机动车辆收取通行费。收费站开始设在53省道K8+800处(水阁垟店村),2004年10月13日,迁移至53省道K16+800处(水阁上沙溪村)收费。
  停车场
  南明物流货运场位于丽阳路514号,原市汽运集团公司修理厂内,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为南明物流公司货运站场。截至2010年,共设有广州、义乌、杭州、龙泉、遂昌等货运专线7条,年货运量约7万吨。
  诚信大型综合停车场又名丽阳路上岗背停车站。位于330国道上岗背村,建于2003年4月,占地面积20646平方米,可停放汽车250辆。主要功能为停车、汽修等。由上岗背行政村出租给私人经营。
  丽南大型停车场位于绕城公路南线客运西站对面,由丽南行政村组织开发,与丽水客运西站同步建成。占地面积24600平方米,可供300辆汽车停放。因地处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入口,停车场功能齐全,站内设有20多家联托运调度室、4家汽车修理店,集停车、维修、货运于一体,是目前莲都范围内最大的停车场。
  步步高凉塘停车场位于330国道凉塘村6号,即岩泉街道办事处对面。占地14652平方米。其中,停车场9338平方米,交通事故施救中心5336平方米,可各停车100辆和60辆。由凉塘行政村组织建造承包给个人经营。主要功能为停车、维修等,本地车辆大多在此场停放。
  牛头岭停车场位于绕城公路K4+100处,又名丽水市联合车辆施救服务中心,专供事故车辆施救停放。占地2000平方米,可停放车辆50辆,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其他
  丽水市平安高速公路车辆施救有限公司位于原水阁公路收费站左侧(垟店),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2002年12月23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功能为:高速公路事故车辆清障施救、车辆停放、货物装卸等(需法律法规审批后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可停放30吨大货车20多辆,无修理。隶属丽水市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处。第四章交通管理
  第一节公路管理
  公路养护组织
  市直属公路段始建于1952年10月,1999年11月,改称为丽水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管理段。2010年,有职工99人,固定资产1043.46万元。主要负责莲都区境内330国道29.721千米、50省道莲都10.945千米、53省道莲都33.412千米、49省道莲都16.717千米、莲都区境内县道151.381千米、乡道19.305千米,共计管养261.481千米的养护工作。
  区县乡公路管理所组建于1990年9月,隶属于莲都区交通局,2010年,有职工10人,下辖9个公路养护站,有养护民工30余人,主要负责莲都区境内县道152.293千米、乡道50.31千米、专用道19.853千米,共计222.456千米的养护工作。
  区通村公路管理办公室组建于2007年9月,2010年,有职工5人,主要负责莲都区境内183条695.5千米通村公路的管养工作。
  路政管理
  公路路政管理分为授权组织和法定委托组织两种形式,按此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速公路路政,由丽水市高速路政大队负责;第二层次为国省道公路路政,由丽水市路政大队负责;第三层次为县乡公路路政,由丽水市直属公路路政管理大队莲都县乡中队负责。
  超限运输管理境内设有330国道丽水超限运输检测站和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联合治超检查点两个超限运输检测机构。330国道丽水超限运输检测站设在330国道莲都区风化村,占地面积1.4公顷,2010年,有工作人员21人,配有固定式高速动态检测系统(DCS-H)和动态称重仪各2套;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联合治超检查点设在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西)进出口处,2010年,有工作人员78人。两个治超检测站主要任务为:对超限车辆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打击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
  交通量调查境内于1971年开始交通量调查,截至2010年,境内共设有330线上岗背连续式观测站、50线周巷间隙式观测站、53线张村间隙式观测站和49线冷水间隙式观测站等4个交通量调查观测站。从1983年开始,实行昼夜连续观测,调查内容为汽车和其他车辆混合交通量。
  公路绿化1990年底莲都区完成公路绿化里程63千米,2010年,莲都区境内高速公路绿化率达到100%,国省道绿化率达95%,农村公路绿化率达90%。公路绿化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为交通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明公路创建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反腐败会议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一起抓,促进全省主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公路畅、洁、绿、美的标准,为全
  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而作出的重大举措。
  1996年,以治理公路“三乱”为宗旨,将330国道原丽水市段28千米公路创建成丽水地区首条文明样板路。
  2008年,以“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为目标,将53省道莲都段33.412千米省道创建成文明样板路。2009年,以“打造文明路、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将丽和线33.36千米农村公路打造为丽水市第一条文明创建农村文明公路。至2010年,共创建文明样板路国道1条,省道1条和农村公路1条,总里程达95.1千米,占全区公路总里程数的20.1%。创建文明建设样板路,不论公路类别、数量,还是总里程均居全市之首。
  第二节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
  境内的公路运输管理,2000年7月,撤市设区前由丽水市(县级)公路运输管理所负责,之后则由丽水市公路运输管理处负责并实施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及行业管理。运输管理的法律依据,2001年7月1日前,一直沿用并执行1986年12月交通部、国家经委联合发布的《公路运输暂行条例》和1987年10月省计经委、省交通厅下发的《贯彻〈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的通知》等文件规定。2001年7月1日后,严格按2001年4月19日省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执行。
  运价管理
  货车运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丽水货运价格参照外地做法和规定,自行定价。1952年后曾有过规定。1966年,根据省物委147号文件规定,货不分等级,路不分远近,车不分种类,一律按车吨千米0.17元,零担0.185元,支农物资0.14元的标准执行,直到1984年8月。1984年12月1日起,根据《浙江省公路汽车货物运价实施细则》,对不同运输条件的计价有升有降,确定最高限价,运输企业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20%的幅度内自行决定向下浮动。1988年12月20日起,执行《丽水地区汽车货物运输长途限价规定》,整车的每吨千米一等货国营单位、0.23元,其他单位0.27元;二等货国营单位0.24元,其他单位0.28元;三等货国营单位0.25元,其他单位0.29元。1989年9月1日起,执行丽水地区物价局、地区交通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当前公路货运价格整顿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交通部门主管的国营运输企业和林业车队承运的普通一、二、三等货,吨千米基本运价为0.23元、0.24元、0.27元;承运特种货物、零担货物和短途运输时可按上述规定的标准上浮40%;集体运输企业和社会车辆(含个体运输户)货运普通一、二、三等货物,吨千米基本运价为0.27元、0.28元、0.29元;承运特种货物、零担货物和短途运输时,可按上述规定的标准上浮65%。1993年后,按省物价局、交通厅颁发的《浙江省汽车运价规划实施细则》,具体为:按货物运输计费重量、货物运输的计费里程、运价单位、货物基本运价、定价计算、长途运价、整车运价、零担运价、普通货物运价、特殊货物运价、特种车辆运价、三吨以下运价、区域运价、山区专线运价、跨省货物运价等规定标准执行。客运运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客运运价由省里统一规定。20世纪70—80年代,一直执行每人千米汽油车0.024元,代客车0.019元标准。1988年4月,根据《浙江省公路汽车客运运价实施细则》规定,执行宽座客车0.028元/人千米至0.033元/人千米;空调客车0.04元/人千米至0.05元/人千米;中型客车无空调0.035元/人千米,有空调0.05元/人千米;小型客车无空调0.05元/人千米,有空调0.07元/人千米标准。1989年1月4日,根据丽水地区物价局、地区交通局下达的《关于整顿公路客运运价的通知》精神,按在本区(地区)范围内普通客车一类线路每人千米不得超过0.04元,二类线路不得超过0.045元,三类线路不得超过0.05元,跨省跨地区执行全省统一价每人千米不得超过0.33元,高靠背软座客车运价每人千米0.043元的标准执行。1992年12月25日,按省物价局、省交通厅颁发的《浙江省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所规定的旅客运输计费里程、运价单位、旅客运输基本运价、客车客票运价、直达班车客票价、城乡客运班车票价、路省旅客运价、旅游客票价、出租车客票价、旅客包车运价的标准执行。1996年1月23日和2005年8月22日,又分别根据省物价局、省交通厅下发的浙价费(1996)16号、浙价服(2005)213号文件,对公路客运价格作了适时调整。2009年5月1日起,执行省物价局、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的浙价服(2009)119号《关于修订 〈浙江省道路班车客运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即班车客票价由班车运价、计费里程、车辆通行费、燃料附加费(根据省级部门关于完善跨省、市道路客运班车燃料附加费实施办法停收时,该项费用相应不计入公式)旅客站务费等构成。具体计算公式为:
  跨省、市、县(市)道路班车实施运价浮动的客票价=班车基准运价X(1土浮动幅度)X计费里程+计费里程+每客票车辆通行费+旅客站务费+燃油附加费±
  计费里程。
  规费征收
  公路规费是国家按照“以路养路、专款专用”的原则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用于公路养护、修建、改善公路和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各地规费征收工作,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市(地)、县(市)所征收,按规定及时全部解缴省征稽机构养路费收入专户;省征稽机构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存省财政金库,实行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
  养路费车辆养路费于1987年9月开始征收,根据省人民政府(1990)18号文《关于开征摩托车养路费和调整部分养路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于1990年1月起,开始征收摩托车养路费。此间,公路养路费征收标准几次调整,最后一次为2004年1月,其标准:(一)营业性客车按营运收入总额15%的费率标准核定费额计征,每月每吨不低于230元;(二)货车(包括营运货车,其他机动车)、非营业性客车按核定吨位按月计征,每月每吨200元;(三)拖拉机(包括方向盘式和手扶式)按核定吨位按年计征,每年每吨540元;(四)侧三轮摩托车每年每辆150元,二轮摩托车每年每辆100元,二轮轻便摩托车(指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不超过50毫升,只供单人乘骑)每年每辆50元。该项规费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征收。
  运管费1986年10月,对从事营业性公路客货运输、搬运装卸、运输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运输管理费,按其营运收入计算最高不超过1%。1998年5月,改为定额征费。2005年7月,第四次调整征收标准,最高按不超过营运收入的0.8%计征。该项规费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征收。
  公路客货运输附加费俗称公建金,1988年7月,开征客运汽车站和公路设施建设专用基金。按客运每人千米征收0.01元,货运每吨千米征收0.01元标准上缴省里作为建设高速公路之用。此后征费标准又经数次调整,从2007年1月起执行新标准,县境内班车每座每月40元;跨县市班车每座每月80—100元;跨省班车每座每月120元。货车15吨以上每月每吨20元,手扶拖拉机每月每吨10元。该项规费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征收。
  车辆购置附加费1985年5月开征,征收标准以购车总价进口车辆按15%,国产车按10%,手扶拖拉机按拖斗部分的购置金额征收。该项规费,2000年前由地区运管稽征处代征,2001年1月起改由市国税部门负责征收。
  “四自”公路收费由交通部门对通过“四自”公路的机动车辆收取的通行费,用于“四自”工程还贷。于1995年2月18日起开始收取,始于330国道冷水隧道公路收费站,330丽缙复线建成后,1998年1月18日,该收费站迁至上岗背,更名为330国道丽水收费站。2003年4月起,在53省道水阁公路收费站收取,标准为机动车辆每辆每次通过收取2—30元不等,其中330国道丽水公路收费站于2010年2月28日撤销收费。
  第三节水路管理
  明代,丽水设立“栝苍水驿”,负责对瓯江流域通航的船只进行管理,同时也作为官立运营机构。明《栝苍汇纪》之“秩统纪”载:“栝苍水驿,驿丞一人,未入流,掌记;驿吏一人,馆夫六人,站船五只,水夫四十人,运夫三十人,马五匹。”“站船五只,水夫四十人,运夫三十人,马五匹。”至清代,栝苍驿置水夫一十四名,共工食银一百两,遇闰加银一十一两七钱六分八厘,缙云征给。运夫七名,共工食银五十一两,遇闰加银六两二厘,遂昌县征给。驿皂二名,工食银八两四钱三分,丽水县征给。
  民国28年(1939)9月,省船舶管理局转发省建设厅《浙江省管理轮汽船快船暂行规则》,要求各地执行。民国29年(1940)9月12日,浙江省建设厅在丽水召开交通运输会议,决定调整交通运输机构,筹备组织省驿运管理处,与浙江水陆联运处合并办公。是年冬,成立丽水民营交通船同业公会,目的在加强营运管理。民国32年(1943)2月,设立瓯江运输司令部,由驻碧湖之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兼任运输司令,明令船民限期登记,接受管理,取缔机关、部队乱拉船、扣船的行为,严禁各站留难勒索。民国33年(1944)10月,经省驿运管理处批准,组织500艘左右舴艋船,成立瓯江货运大队,抢运食盐。
  船舶管理1950年,始发船舶航行簿,用以记录航行情况及登证。1985年起,统一使用浙江小型船舶航行证,运输船舶须经航管所检验合格,取得船舶检验证书,办理船舶所有权,国籍登记,确定船籍港和船名、船号、办理船舶保险、货运保险或旅客意外伤害保险,领取船民证、船舶营业运输证、水路运输许可证后,方可在批准范围营运。1987年9月起,执行《浙江省乡镇船舶安全暂行办法》。与此同时,航管部门进一步做好船检工作。按照“谁检验、谁发证、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依照有关规定严格检验船舶,严把船舶质量关。针对90年代以来大量挖砂船、运输砂石料船涌入瓯江作业的实际情况,航管部门适时开展瓯江水系砂石运输船舶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加强通航水域,特别是新形成水域的水上安全监管。以渡船、旅游船、水上餐饮娱乐船和采砂船为重点,严格规范船舶航行、作业行为,维护水上安全。除此之外,还认真做好严格船舶签证制度。
  船员管理船员管理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1993年,交通部34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发证规则》,1995年以后,随着瓯江航运、渡运、短途运输及水上旅游业的发展,航管部门把加强船员管理提升到港航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强船员管理,根据2005年11月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和2008年4月1日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开展船员管理整顿工作,主要为严把船员考试发证关,同时实行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分离制度,并设立船员档案,实行船员跟踪管理。
  渡口管理民国期间,农村渡口设渡船会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由所在乡、镇、村管理。农业合作化后,由社队管理。1978年12月后,始核发渡工证,机动渡船驾驶员经考试合格后发给适任证书。1987年11月,丽水市设渡口管理办公室,对全市渡口实行统一管理。2002年7月,丽水市人民政府颁布《丽水市渡口安全管理办法》。2009年3月,颁布新的 《丽水市渡口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渡口管理职责,规定渡口办与有关乡镇签订《渡口安全管理责任书》,乡镇应加强辖区内渡口管理,渡口必须设立《渡口守则》牌等标志、标识,以确保渡口安全。1988年后,市、区渡口安全管理办公室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开展渡口安全管理责任目标管理,在落实与乡镇、村、渡工三级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开展创建 “平安渡口”“文明渡口”达标评比活动,提高渡口安全渡运系数,实现25年渡口安全无事故。
  运输管理1949年7月,成立瓯江民船工会,实行船舶登记编号、统一组织货源、统一调派船只管理,废除私人承揽货源、从中抽成的封建剥削行规。1950年6月,实行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管理。此后县航管机构虽然多次更改,但“三统”管理一直未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航管所将集体企业船舶调派和联运业务交航运公司办理,航政事务仍由航管所管理。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机构

上海铁路局
相关机构
杭州铁路分局
相关机构
紫金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丽水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渡口管理委员会
相关机构
丽水客运站
相关机构
丽水客运分公司
相关机构
地区运管处
相关机构
丽水客运中心
相关机构
丽水管理处
相关机构
浙江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路政管理处
相关机构
莲都区交通局
相关机构
省交通运输厅
相关机构
丽水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