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的成土母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另一类是流水搬运的沉积物。
残积物、坡积物残积母质分布在丘陵山地,为岩石风化后残留原地的风化物。坡积母质则是受重力、流水短距离搬运后堆积在山坡、山麓的风化物。残积、坡积母质与母岩性质密切相关,可进一步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酸性火山喷出岩类残积物、坡积物
主要由凝灰岩、流纹岩风化物组成。由于岩石坚硬致密,因此风化度低,颜色浅,风化层厚度较浅薄,一般在1米以内,呈酸性反应。
(2)花岗岩类残积物、坡积物
主要由花岗岩风化物组成。岩石虽坚硬,但较易受物理风化松动,进而化学风化,故风化度较深,风化层深厚,常达几米甚至几十米,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
(3)变质岩类残积物、坡积物
主要由片麻岩风化物组成。母岩含深色矿物,风化层深厚,一般可达数米,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
(4)中、基性岩浆岩类残积物、坡积物
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辉绿岩等中、基性岩浆岩风化物组成,母岩含深色矿物较多,风化层一般较厚,可达1米以上,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
(5)沉积岩类残积物、坡积物
主要由紫红色砂岩、砂砾岩风化物组成,母岩易风化,风化层一般较浅薄。
流水搬运的沉积物沉积物的粗细、层理与沉积时的水流速度、流量密切相关,可分为三种类型。
(1)洪积物
主要分布在各峡谷溪流及其谷口,是由季节性洪水搬运急速沉降而形成的沉积物。峡谷中洪积物,泥、砂、砾混杂,砾石磨圆度较差,且大小差异极为悬殊。
(2)冲积物
主要分布在瓯江及其各大支流的中、下游。由于地形开阔,比降小,洪水流速缓慢且变化较小,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层理和分选性,沉积厚度深,并以细砂、粉砂为主,一般而言,沉积物受上下游及河床距河漫滩阶地的远近等因素影响由粗到细。(3)洪冲积物
主要分布在瓯江及其各大支流的中、上游。沉积物有一定的分选性,层理不明显,沉积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泥、砂、砾混杂,砾石磨圆度比洪积物高。
土壤分类
境内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126个土种。(各类土壤面积含划云和县的双港、朱村、金村3个乡土壤面积。)
红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10.1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63.78%O含有红壤亚类的黄筋泥、红泥土、红黏土3个土属;黄红壤亚类的亚黄筋泥、黄泥土、黄红泥土、砂黏质红土、粉红泥土、红砂土6个土属;侵蚀型红壤亚类的石砂土、片石砂土、岩秃土3个土属。土壤呈红色或淡红棕色。质地黏重,酸性,pH5.5左右,有机质含量1%—3%o
黄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2.0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2.71%o含有黄壤亚类的山地黄泥土、山地黄泥砂土2个土属;侵蚀黄壤的山地石砂土1个土属;表潜黄壤的山地草甸黄泥土1个土属。土壤呈浅橙或黄棕色,质地较黏重,酸性,pH6左右,有机质含量3%以上。
岩性土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地,面积0.63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99%。含有钙质紫色土亚类的紫砂土、红紫砂土2个土属;玄武岩幼年土亚类的棕黏土1个土属。紫砂土呈碱性,PH7.5—8.5,红紫砂土表微酸性,pH6.0—6.5,30—50厘米以下母岩呈石灰反应,pH值在7以上。棕黏土酸性,pH5.0—6.0,有机质含量1.6%—3.6%。
潮土分布在大溪及其支流两侧的河谷盆地和山间谷地,面积0.33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3%,含有洪积泥砂土、清水砂、培泥砂土、泥砂土等4个土属。呈微酸性,pH5.5—6.7, 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
水稻土面积2.76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39%。其中,74%左右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山谷地带。含有渗育型水稻土亚类的山地黄泥田、黄泥田、白砂田、红泥田、新黄筋泥田、红砂田、紫泥田7个土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的洪积泥砂田、黄泥砂田、泥砂田、泥质田、培泥砂田、山地黄泥砂田、老黄筋泥砂田、紫红泥砂田8个土属,潜育型水稻土亚类的烂灰田、烂淪田、烂泥田3个土属。pH值6以下的面积占97.5%,其中pH值5.5以下的面积占44.2%。
莲都区土壤分类分布情况一览
表2—5—1单位:亩续表2-5-1续表2-5-1续表2-5-1组合类型
土壤组合受地貌制约、母质变化及人类长期耕作熟化过程的影响,按地貌类型简述土壤组合。
北部黄红壤土壤组合主要分布在雅溪镇、仙渡乡、黄村乡的全部及老竹、丽新、太平的部分村庄。属中低山、低山、丘陵地貌。地表岩相以凝灰岩、流纹岩为主,局部为花岗岩。从低山到丘陵,山地主要土壤有黄红泥土、石砂土、粉红泥土、黄泥土、砂黏质红土等。水田主要土壤有洪积泥砂田,山垄黄泥砂田、黄泥田等。
中部水稻土、岩性土、潮土土壤组合主要分布在瓯江及宣平溪沿岸的各乡镇。属河谷盆地地貌,主要由低丘(部分为高丘)和河谷洪冲积平原组合成。成土母质有河流冲积物,谷口洪积物和凝灰岩、紫砂岩原积物、坡积物及经流水短距离搬运的再积物。有水稻土、岩性土、潮土、红壤等四个土类。
西南部黄红壤、红壤土壤组合主要分布在碧湖、老竹、丽新、大港头的部分村庄。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表岩相以侏罗纪凝灰岩、白垩纪沉积岩为主,局部为花岗岩。山地主要土壤有石砂土、红砂土、黄泥砂土、黄泥土、粉红泥土等。水田主要土壤是黄泥砂田土属。
南部黄壤土壤组合主要分布在峰源乡及大港头的部分村庄。属中山和中低山地貌。地表岩相为侏罗纪火山岩地层,地表起伏,层峦叠嶂。山地主要土壤是山地黄泥土土属。水田主要土壤是山地黄泥田土属。
第二节植被
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甜槠木荷林区。植被类型大体可分为山地草灌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等。
山地草灌丛主要分布在大山峰、岭头垟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台地。
针叶林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等。
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绝大多数是天然林,属针叶林向常绿阔叶林恢复演变的过渡类型。主要有黄山松、阔叶树混交林,柳杉、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等。
常绿、落叶阔叶林为落叶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过渡的中间类型,如峰源林场木寮林区塘源口的青冈、木荷一枫香、化香林,即属此类型。
常绿阔叶林属地带性植被。现有常绿阔叶林属多次破坏、几代次生残林。主要分布在峰源、郑地等交通阻塞的深山区,其他在各地小片镶嵌分布,丘陵地带村庄水口尚有零星小块分布(为风景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树种资源丰富,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有壳斗科青冈属、栲属、石;属,樟科、山茶科、山矶科、木荷科等。灌木层蔷薇科、豆科、紫金牛科、忍冬科、杜鹃科、茜草科等。
竹林以毛竹纯林为主,间有小面积竹木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峰源、大港头、黄村等乡镇。小片竹林各地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