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古代诗词选》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70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3
页码: 281-283

内容

经过近一年几乎不分昼夜的努力,《莲都古代诗词选》终于脱稿付梓了。在莲都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值得我们不断挖掘、不断开采的历史文化宝藏,委实太多了。这本《莲都古代诗词选》,只不过是漾漾泉流中舀出的区区一瓢。
  莲都古称栝苍,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东置桔苍县,唐大历十四年(779)改丽水县,历代均为处州(栝州)州(府)治所在地。因此,本书所收集的古代诗词亦包含州、府这一部分。自2000年撤市设区以后,沿续了千年之久的“丽水”县名,现更名为“莲都区”,但她久远绵长的历史文化,却依然熠熠生辉,永炳史册。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吟咏丽水山水名胜及感怀之作,史不绝书。本书所收的诗词,截止至清代,民国以后的诗词不在选编范围之内。其中剔除了一些明显带有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或艺术性不甚强的作品。本书的诗词绝大部分来自《丽水县志》(清道光二十六年版)、《处州府志》(多个版本)、《枯苍汇志》、《丽水志稿》及其他一些地方志、文史资料,也有少数搜集自民间人士选送的家谱、族谱和庙谱。此外,《全唐诗》、《全唐诗补遗》中也略有摘录。共辑选了253位作者六百余首诗词,并按内容不同,分“人文”、“风物”和“山水”三个篇部,每篇部大致以内容类别后,再以年代为序排列。其中“山水篇”又以景观为单元划分,各单元再分类别按年代序列。因古诗词咏物、抒情、言事往往兼而有之,故而分类不尽严格。为了便于理解和阅读,我们把有地名可循的都归到山水类,把送别、酬和、抒怀的归到人文类,而叙述记事为主的归到风物类。
  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丽水古代诗词蕴藏量之丰富:几乎每个作者,都曾有个人诗集问世。但囿于时间和精力,我们只能编印出这样一本小小的册子来。尤为令人扼腕的是,一些名存史册的人物如苏轼、周邦彦、李处全、姚启圣等,他们都或曾在古处州任过职,或涉足过我们这块土地,但惜未能在有关资料上留下片言只语。他们当年的感慨诗怀,已被历史的风雨荡涤得踪迹无存,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遗憾。
  旧志书中的古诗词原皆为繁体字,今除作者名字保留今尚通用的繁体字外,一律采用简体字。由于年代久远,一些诗词字残句缺,鱼鲁舛错,我们参照考证后,尽可能予以补订更正,余则仍其阙如而弗敢臆度附会。考虑到这是本普及读物,不同版本间的异文大多择善而从,偶尔在校注中予以说明,但不做繁琐考证;至于原书中的错别字、异体字、通假字,则依古籍通例处理。
  作者介绍部分,文字力求从简,基本舍去原资料中对事迹政绩叙评部分。由于资料有限,许多作者我们无法查到其在处州任职或游历的情况,故而未能介绍该诗词创作的背景,此亦一憾。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栝苍的“栝”字,在古籍中有的作 “括”字,现辞书也作“括苍”,然考清雍正敕修的《浙江通志》之《洞天记》,乃知栝苍山脉的取名,原是以“山多栝木”之故,故实应为“栝苍”。《洞天记》还特别指出:隋唐史书中“括”字从手是错误的,因为“宋熙宁(1068—1077)间得古碣,'栝,字从木。”这就说明,从手旁的“括”字可能是后人的笔误。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此提岀质疑,希望恢复“栝苍”之名。据此,本书针对古籍中“栝”、“括”混用的情况,统一采用“栝苍”为地名。
  本书的编辑工作受到了中共丽水市委和莲都区委、莲都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中共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亲题书名,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为本书作序。区长任淑女等领导还多次过问,协调和指导编辑工作,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本书选编过程中,还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毛传书先生提供了清著名画家戴熙《姜山读书图》(姜山即今区政府大院)以作封面之图(局部),为本书添色不少。丽水市档案馆、丽水市图书馆和丽水市博物馆热情为我们提供文献资料;莲城诗词学会王一民、陈志祥、庄尚璜、钟玮琦等同志搜集了不少南明山诗词;虞克有、李锦华同志辛劳多日帮助从旧志书中摘录了许多古诗词;市文联蓝志龙等一些热心人士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诗稿;本书初稿还承蒙吴克裘、赵治中、毛传书、许旭尧、周建新、钟道群等方家指教,得以去谬存真;尤其是古典诗文专家王翼奇、尚佐文和钱之江先生为本书审读编辑工作耗费了大量心血,为本书校注作了严谨的订正和诸多的补充。在此,一并诚致敬谢!
  限于编者学识水平和编审能力,书中谬误与缺憾之处在所难免,唯待识者指正为盼。
  编者

知识出处

莲都古代诗词选

《莲都古代诗词选》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