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古代诗词选》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65
颗粒名称: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尚佐文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丽水人,上大学前几乎从未离开过莲都区(当时叫丽水县)。生于斯长于斯,在人生最初的近二十年里,除了未能免俗的一己悲欢,我的精神世界更多地留给了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而甚少对本地历史文化的关注。及至人在异乡为异客,才深切地感受到故乡的可亲可恋,开始留意与她相关的点点滴滴。我学的是中文,平时浏览古籍,见到“栝苍”、“丽水”、“处州”之类字眼,都不禁会眼睛一亮,内心欣喜甚至激动。有时会随手摘录一些,也曾起过系统整理的念头,但缺乏时间与机缘,只是想想而已。
  没想到已经有人在踏踏实实地做这件事了。去年夏天,莲都区文联的邱旭平、李蒙惠二位先生带着一部《莲都古代诗词选》书稿,到杭州找王翼奇先生和我联系审读出版事宜。王先生是国内知名的学者、诗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丽水工作多年,对丽水文化建设颇多贡献。“莲城”一词,即由王先生从古方志中发掘出来并用于诗文,通过文化圈向社会推介,使这个充满诗意却尘封已久的美称重新被使用,今“莲都”一名亦渊源于此。有此因缘,他热心促成此书的出版;在我而言,有机会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点服务工作,也是公私两便之举。于是很快确定了出版社与区文联的合作意向,并由王先生、之江兄和我对书稿进行审读。
  这是部我期待已久的书稿。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邑,千百年来留下多少吟篇,却没做过系统的梳理,不能不说是件憾事,现在有人填补这个空白,诚可谓功在桑梓。选注莲都古代诗词,前无倚傍,做的是筚路蓝缕的工作,选注者既需功底,也需功夫,更需不畏繁难的精神。本书虽为普及读本,但比一般的诗词读本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和更强的原创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篇目的搜集遴选。本书共选入二百五十多位作者的六百多首诗词作品,分为“人文篇”、“风物篇”、“山水篇”三个部分。选编者从历代方志、诗词集以及民间宗谱、庙谱中辑出相关作品,加以鉴别遴选,用力勤,搜罗广,鉴择精。虽不敢说无遗珠之憾,但莲都古代诗词之精华萃集于此,当无异辞。其中有些作品,古代总集及作者本人诗文集均失载,可资辑佚补阙之参考。选编者还对入选作者的生平作了大量考证,使得历代与莲都结缘的诗人词客眉目渐清,这也是一项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二是诗词的注释。前人有“著书难,注书尤难”之叹,本书所选作品,许多并无旧注,需要扎硬寨、打硬仗,其难更可想而知。用典,掌故,风俗,地理,都会成为阅读理解的拦路虎;有些作品因无善本可据,鲁鱼亥豕,费尽疑猜。看得出选注者在这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审读和编校过程中,又不断有所改补,处处表现出一种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限于时间,在注释和体例等方面难免仍有疏误,然而首创之功,自不可没。
  阅读书稿也是一次亲近故乡的愉快体验。书中的二百五十多位作者,或为乡邦才俊,或为外籍贤达,其中不乏我素所心仪的诗文名家,他们都因这片土地引发诗兴,倾吐他们对莲都的情愫,令我无比自豪。诗中对莲都山水和风俗民情的描摹,又让我恍如重游故里,倍感亲切。
  人文积淀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财富,其价值不止于供人怀古思幽、怡情悦性,还能于无形中形成一种“文化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莲都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挖掘整理人文积淀方面,计划推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本书是其中的第一种。作为一个丽水人和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对区领导的远见卓识深表敬意与谢意,并期待着该丛书其他书稿编撰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书编校蒇事,行将付梓,莲都区文联领导属序于我,固辞不获,乃略缀数语,谈点阅读感受,并借寄乡思。
  2007年1月
  (作者为浙江古籍出版社副社长)

知识出处

莲都古代诗词选

《莲都古代诗词选》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