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古堰渠及其水障、铁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53
颗粒名称: 莲都区古堰渠及其水障、铁坝
分类号: TU473.5
页数: 3
页码: 二五六
摘要: 堰渠是以堰坝的形式拦截江河溪水,开渠引水,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据史料记载:莲都区属范围,历史上共有十八处堰渠。莲都区碧湖通济堰己有1500多年历史,是我省历史最悠久的引水灌溉水利工程,1961年公布为浙江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西南极负盛名的文物古迹之一。城郊的好溪堰和联城镇的屡丰堰也有着着悠久的历史,至今,这些古老的引水工程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古堰渠 水障 铁坝

内容

堰渠是以堰坝的形式拦截江河溪水,开渠引水,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据史料记载:莲都区属范围,历史上共有十八处堰渠。莲都区碧湖通济堰己有1500多年历史,是我省历史最悠久的引水灌溉水利工程,1961年公布为浙江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西南极负盛名的文物古迹之一。城郊的好溪堰和联城镇的屡丰堰也有着着悠久的历史,至今,这些古老的引水工程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屡丰堰
  屡丰堰,又名“泗洲渠”,位于联城镇白前村常宅,始创于清顺治年间 (1644-1662),距今己有200多年历史。是邑人武之周所凿,引太平港之水, 堰坝初为蔑篓坝,后改为干砌块石坝(何时改砌尚无考)。屡丰堰上游集雨面积为504平方公里,自常宅流经武村、白前、敏河四村,干渠全长2500米,灌溉面积104公顷,现存堰坝为1986年扩建重修,坝高3.4米(扩建部分坝高2.5米),长360(330)米,下游坝坡1:5,屡丰堰是莲都区引水灌溉千亩以上的水利工程之一。屡丰堰还有其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屡丰堰碑”记载,每年柏子出息作为修理坝堰工经费。并渝武村、常宅、敏河、白前四村绅董妥为经理,对堰渠近旁栽种柏苗保护培植成林,严禁牧牛践踏柏苗,以及掘、拔、担泥沙,保固蔑篓坝,违者听候提案严办,决不姑宽。
  大梁渠
  大梁渠在丽水城南二十里,其水源自大梁的,一支流经齐村、吴弄口;一支流经下张、桥亭、余庄前,在余村地界二水相合入渠,蜿蜒而下,流经桐岭、官岩、观音岩、南明山脚入瓯江。
  水障
  水障建造在小水门处瓯江北岸,南距瓯江大桥约200米。宋元间,瓯江水势无常,屡屡从小水门一带冲入丽水城,淹没房舍街衙。元大德七年(1303年)一位不知名姓者集资垒石,倡修水障,历时十个月建成。水障用条石砌成,是三角锯齿状,每块条石厚约0.5米,长约1.5米,水障通高7.5米,西壁底长22.8米,东壁底长13米,其正面迎接上游洪水的西壁比背水的东壁长了近10米,与洪水的接触面积也将近大了一倍,科学的设计既切实有效地抵挡洪水,又减少了工程量。
  小水门阻水护城的历史作用非常明显,明景泰进士丽水人金文写诗咏: “是谁砻石为高障,从此狂涛不敢狂;郡郭无民舍固,括州古赖堤防。”
  琵琶洲御水铁坝
  琵琶洲御水铁坝在瓯江南岸琵琶洲,为抵挡瓯江洪水,保护水南村舍田园而建。水南一带原建有石坝以杀瓯江水势,因年久失修倾圮,不能有效遏制水患。民国十二年(1923年),丽水县知事李钟岳与华洋义赈会长法人苏若望,拨工赈银一千六百元修坝,(于是年二月兴工、六月竣工)历时五个月竣工,坝长一百三十丈(高五尺至一丈不等)。该坝实即钢筋水泥坝,非古时铁水灌铸加固之铁坝,所以称铁坝是民间俗称,以与传统甃石为坝相区分。今已无存。
  御水护城铁坝
  御水护城铁坝在南明、行春二门之间,二门濒大溪山洪为患,相传在公元1370年左右,明刘基创建,砌筑石坝,铁水浇固,坝存则水不入城,清嘉庆五年(1800),处州知府张士楹捐俸重修,后因附近居民将石坝的石头偷去做屋础、垣础等,寝坏了旧防,今无存。
  厦河水障
  厦河水障在城关镇厦河村东官埠头,水障即护岸堤坎。以前在厦河的下厦河中岸,溪流横绕,南沙日积,每逢大水,势横决为尤烈。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霪雨兼旬,山水暴涨,城厢内外水高数丈,居民咸抱之叹”。厦河水障是由当时的知府赵亮熙捐廉倡筑,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冬竣工。长49米,高8.20米,顶宽5.30米。依瓯江岸边地势而建,以大块山石砌筑。水障旁有《处州堤障记碑》1通,记载水障建造经过,已漫漶不清。
  (许旭尧江永强)

知识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莲都名胜古迹》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钩沉历史,观照现实,解读莲都,我们不得不聚焦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 自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县,到198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市设区,在这1400多年历史中,莲都一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居极富魅力的瓯江中游,汲取栝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的灵气,风景这边独好,民风格外纯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名胜古迹、民俗乡风、贤良传奇等构成的人文历史,延续了绵绵风情,承接了文化传统,诠释了历史内涵,并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一起,彰显了一方水土的丰厚和辉煌。 无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立现代莲都的文化发展方向。现代文化是多元的,莲都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开拓和繁荣。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莲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任,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了丛书的问世。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的发行,莲都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莲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旭尧
责任者
江永强
责任者
李钟岳
相关人物
苏若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