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古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52
颗粒名称: 莲都区古井
分类号: K878.5
页数: 3
页码: 二五三
摘要: 在连都区境内,据有史料记载的古井共有二十六处,其中城区内就有十五处,现仅列其中部分名井:。关公泉井:位于城区内桂山路10号,始建于宋元祐中期,井台以条石构筑,井口成长方形。井深5米,井径0.80米。观前井:又名“大井”,位于城内大猷街东关帝庙(原元妙观,老百姓也有叫老君庙的)前行春门回春台外围的路旁,始建于明万历前。高井:位于城内高井弄55号后,始建年代不详,明嘉清年重修。井壁卵石砌筑。井壁内径约0.65米,深4.5米。石质井圈高0.50米,内径0.40米,外径0.80米,壁厚0.20米。花楼井:位于城内大猷街西端,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年间重修。龙眠井:位于碧湖镇里河村。井圈条石砌筑,呈正方形。井壁石板竖砌,碧湖的头甲井、高巷井、祠堂井,九龙古井、西溪高楼井等均保存完好。
关键词: 莲都区 古井

内容

在连都区境内,据有史料记载的古井共有二十六处,其中城区内就有十五处,当然,实际数量远不止这个数。现仅列其中部分名井:
  关公泉井:位于城区内桂山路10号,始建于宋元祐中期(约1093年左右),井台以条石构筑,井口成长方形。卵石砌筑井壁。井深5米,井径0.80米。清道光《丽水县志》载:“关公井,在通惠门内。宋元祐中州守关景晖所凿,井泉甘冽,号'关公泉'”。旧云:“在治南横街”,宋时,处州州治在小栝苍山,其南街即今通惠门街,在通惠门内有井三个,只有俗名叫“官弄”井,井水甘甜冽香,或许是“关”与“官” 同音造成的口误。
  观前井:又名“大井”,位于城内大猷街东关帝庙(原元妙观,老百姓也有叫老君庙的)前行春门回春台外围的路旁,始建于明万历前。井壁为大块卵石砌筑。井深约10米。置六边形井圈,由六块石板榫卯拼砌。井圈高0.90米,口径1.27米。有三面石板分别题刻 “皇明万历七年(1579)重修”、“大清同治甲子年(1864)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5)合村重修冬立”。石质井圈留有许多提水时绳子不断磨勒的凹痕,深约3厘米,彰显了其悠久的历史印痕。它是古处州城内第一大井。清道光《丽水县志》载:“观前井在元妙观前,今名'大井’,石栏“万历七年(1579)重修”。保存完好,水已涸竭。梨园井:又称市后井,位于城内卢镇街土名梨园殿前,始建年代不详。井壁卵石砌筑。井栏圈呈方形,有许多磨勒痕。高0.64米,边长0.90米,由四块厚0.10米的石板拼合。道光版《丽水县志》载:市后井,在梨园市后。
  槐花井:位于莲都区政府大楼斜西侧桂山路路口。始建年代不详。卵石砌筑井壁。井圈圆形,高0.46米,内径0.58米,壁厚0.10米。清道光版《丽水县志》载:“槐花井,在七星庙右。”莲都区政府前的解放街段,历史上曾称槐花树下,东与东岳宫街相接,西与文敦街(今桂山路)相交。
  高井:位于城内高井弄55号后,始建年代不详,明嘉清年重修。井壁卵石砌筑。井壁内径约0.65米,深4.5米。石质井圈高0.50米,内径0.40米,外径0.80米,壁厚0.20米。清道光版《丽水县志》载:“高井,在郡治北高井巷,石栏刻明嘉清某年重修,道光五年(1825)圮(记)”。现刻字已剥蚀不可辩识。
  花楼井:位于城内大猷街西端,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年间重修。由六块石板砌成六边形井圈,井圈高0.60米,有“同治□年重修”题记,井深13米,
  内径1.25米。古井圈形同观前井,是古城内仅次于观前井的第二大井。花楼井于2002年修建防洪堤工程时被堆土填埋。现仍在栝苍门近水楼台北侧一空地下淹埋。建议有关部门重新清理发掘并修复,使其成为现代的滨江公园中一处承载古处州城历史文化的一个景点。
  普慈寺遗址古井:又名仙井,位于仙渡乡富村,始建年代不详。井壁为鹅卵石砌筑。井面原为长条石铺设,现砖砌井圈。井口径1.00米,井深4.00米。井水清澈。清道光版《丽水县志》载:仙井,在县北五十里普慈寺斋厨后。寺以每岁二月十九为观音会,三村轮值,值黄村则水浊不堪饮;值金村则清浅不给,值富村则澄泓衍溢,累试不爽。普慈寺据载为吴赤乌元年(238)始建。
  龙眠井:位于碧湖镇里河村。井圈条石砌筑,呈正方形。井壁石板竖砌,有刻字,暂见北侧井壁有“光……年”等字,水位下降后可见许多文字。《丽水县志》载:“龙眠井,在县西三十里里河庄,井旁溪,而井水高于溪水尺许”。井圈南侧开一小口,当井水溢满时,可沿小口流向河中(通济堰支渠的河塘)。
  另外,碧湖的头甲井、高巷井、祠堂井,九龙古井、西溪高楼井等均保存完好。其它在莲都区城乡还有许多知名或无名的井,有的还尚未查考,本文不可能一一记数。
  (江永强)

知识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莲都名胜古迹》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钩沉历史,观照现实,解读莲都,我们不得不聚焦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 自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县,到198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市设区,在这1400多年历史中,莲都一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居极富魅力的瓯江中游,汲取栝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的灵气,风景这边独好,民风格外纯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名胜古迹、民俗乡风、贤良传奇等构成的人文历史,延续了绵绵风情,承接了文化传统,诠释了历史内涵,并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一起,彰显了一方水土的丰厚和辉煌。 无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立现代莲都的文化发展方向。现代文化是多元的,莲都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开拓和繁荣。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莲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任,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了丛书的问世。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的发行,莲都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莲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永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