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溪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49
颗粒名称: 好溪堰
分类号: TU473.5
页数: 3
页码: 二四三
摘要: 丽水城东边是一片平坦丰沃的土地,其范围北起灵鹫山下的岩泉、青林一线,南至丽水城边的奚渡、后铺,人称城东平原,民间俗称天黄畈。城东平原地势坦荡,东缘有好溪流过,是理想的农业区。在历史上,天黄畈是古处州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有著名的后铺古代历史文化遗存。好溪是瓯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它发源于东阳县的大盘山,经缙云流至丽水汇入瓯江,两岸高山夹峙,沿途滩多水急,舟船常常倾覆。古人屡受好溪侵害之苦,认为是溪中水怪作恶的缘故,所以称这条溪为恶溪。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兴建水利设施,整治恶溪。段成式为丽水人民修建好溪堰,他的名字将与好溪堰一起载入丽水的历史篇章之中。
关键词: 好溪堰 大坝

内容

丽水城东边是一片平坦丰沃的土地,其范围北起灵鹫山下的岩泉、青林一线,南至丽水城边的奚渡、后铺,人称城东平原,民间俗称天黄畈。城东平原地势坦荡,东缘有好溪流过,是理想的农业区。在历史上,天黄畈是古处州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有著名的后铺古代历史文化遗存。
  尽管城东平原紧临好溪,地理条件堪称优越,但是历史上的水利条件并不好,不但未得好溪灌溉之利,反而常遭好溪淹没之害。好溪是瓯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它发源于东阳县的大盘山,经缙云流至丽水汇入瓯江,两岸高山夹峙,沿途滩多水急,舟船常常倾覆。唐代著名地理志书《元和郡县图志》用“湍流险阻九十里,间三十六滩”来概述好溪河道之艰险。古人屡受好溪侵害之苦,认为是溪中水怪作恶的缘故,所以称这条溪为恶溪。
  好溪流至丽水城东二十里的灵鹫山下,地势骤然平坦开阔,水流渐渐缓慢,因而常常造成泥沙淤积,晴则涸,无水灌溉;雨则涝,溪水四溢,农田村舍被淹,整个天黄畈沦为泽国,乡民们深受恶溪肆虐之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兴建水利设施,整治恶溪。
  时光流转,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山东临淄人段成式到丽水担任括州刺史。他目睹恶溪为害,城东平原非涝即旱,农田经常颗粒无收的情景,决心动员乡民们建堰整治恶溪。
  段成式筹划实施的第一步是在灵鹫山下垒石为堰,将恶溪之水拦入渠道。据方志记载,修建的堰坝宽约6丈,长90丈,高1丈2尺,两端分杀至6尺。堰坝建成之后能有效地阻挡好溪洪水。第二步要使好溪行灌溉之利,浇灌天黄畈田地。段成式在浪荡口附近筑分水坝,分建东、北两条支渠,将顺主渠道流至这里的恶溪水分为两股,一股往北,一股朝东。渠道长600多丈,蜿蜒曲折于平原沃野之间,灌溉田地约6千余亩,天黄畈尽得其利。好溪堰的建成,使天黄畈的水利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开始改变靠天种田的状况,天旱有水灌田,雨涝也不至于洪水四溢,减轻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稳定了收成。天黄畈从此成为古代丽水仅次于碧湖平原的第二大产粮区。
  好溪堰的建设,不仅根本改变了天黄畈的水利条件,同时也减轻了好溪水患,有利于舟楫航行。乡民们十分感激为他们造福的段成式,将恶溪改称为好溪,这个名称就一直留传到现在。
  好溪堰建成之后,也常被山坑水和好溪洪水冲坏,历代都要整修和加固堰坝、渠堤、疏浚渠道。一千多年间,好溪堰的堰坝和分水坝的位置有所变化,主渠道自青林村经社后、凉塘、九里、后铺、海潮入城,取道虎啸门、厦河门注入瓯江,长达十余公里。灌溉面积也日益增加。公元1980年对好溪堰及下游渠道作全面整治,现可保护农田1万2千余亩。
  主持创建好溪堰的段成式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段文昌在唐穆宗时曾任宰相。根据唐代法规,段成式因父亲做官而荫补为官。起初,他在朝廷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尚书郎之类清要的官职,能够读到朝廷秘阁所藏的丰富书籍。段成式精研苦学,博闻强记,学问日益精进。他因才华出众与温庭筠、李商隐一起被同时代人誉为“三才”。段成式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以华艳见长。因为他与温、李都排行十六,所以他们的诗作被号为“三十六体”。中年之后,段成式离开京城长安,古被派到江州、吉州、处州等地担任地方长官。段成式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封建迹文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能体察民情,注意兴利除弊,为百姓办好事,很得人民 拥戴。他在丽水除创建好溪堰外,还曾写过《好道庙记》并刻碑立石于城东十
  里的好道庙中。段成式的晚年在襄阳度过,他致仕回家,以读书自娱,日子过得安闲自适。咸通四年,公元863年4月,段成式逝世于家中。他留下的最著名的著作是《酉阳杂俎》,还有清朝人辑编的《段成式诗》传世。
  历史上为老百姓办好事的人,后人是不会忘记的。段成式为丽水人民修建好溪堰,他的名字将与好溪堰一起载入丽水的历史篇章之中。
  (许旭尧)

知识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莲都名胜古迹》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钩沉历史,观照现实,解读莲都,我们不得不聚焦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 自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县,到198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市设区,在这1400多年历史中,莲都一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居极富魅力的瓯江中游,汲取栝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的灵气,风景这边独好,民风格外纯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名胜古迹、民俗乡风、贤良传奇等构成的人文历史,延续了绵绵风情,承接了文化传统,诠释了历史内涵,并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一起,彰显了一方水土的丰厚和辉煌。 无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立现代莲都的文化发展方向。现代文化是多元的,莲都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开拓和繁荣。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莲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任,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了丛书的问世。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的发行,莲都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莲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旭尧
责任者
段成式
相关人物
段文昌
相关人物
温庭筠
相关人物
李商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丽水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