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海祠及其碑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30
颗粒名称: 秦淮海祠及其碑刻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一五九-一六二
摘要: 秦淮海祠,位于万象山山岗高处,座落在原烟雨楼后面,崇福寺东偏三楹之处。祠内供奉为乾隆六十年(1795)温处道秦瀛摹绘的秦观象,及其宋元祐三年(1088)除太学博士敕文勒石。其碑刻:无首座。高0.35米,宽1米。乾隆六十年(1795)秦观裔孙任温处备兵道时为纪念先祖秦淮海立。碑中间刻秦观线条立像,题字为“宋秦淮海先生像”。
关键词: 秦淮海祠 碑刻

内容

宋代,外籍人员在处州供职为官者似诗词著称于世,给丽水留下诗词名篇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秦淮海学士矣。故而处州官员与乡贤为纪念秦观,在丽水万象山建有淮海祠,可让文人学士、黎民百姓瞻仰崇尚。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氏,北宋著名词人、诗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哲宗元祐初因得大文豪苏轼推荐,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秦观文才被苏轼青睐,与黄庭坚等名士为当朝誉称“苏门四学士”。秦与苏过往甚密,很讲节义,政治上又属于苏轼一派旧党,故而被目为元祐党人。由于新党执政,苏轼遭贬斥同时,秦观也连遭贬斥。绍圣元年(1094),秦观起始从编修官贬为杭州通判。御史刘拯又“望风承旨”以增损《宋太宗实录》之罪名祸害他。当年又被贬谪处州酒税署任监酒税之职。尽管,秦观在处州谨慎行事,收罢酒税,身得闲之时,常寄寓于庙庵抄写佛经;然而又以被谒告写佛书为罪,于绍圣三年(1096)被削秩迁徙湖南郴州。嗣后,再次贬斥流放海南雷州,客死于藤州华光亭。
  秦淮海祠,位于万象山山岗高处,座落在原烟雨楼后面,崇福寺东偏三楹之处。祠内供奉为乾隆六十年(1795)温处道秦瀛摹绘的秦观象,及其宋元祐三年(1088)除太学博士敕文勒石。淮海祠建于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十二月,由当时处州知府修君名仁主持修建。设在祠中神龛里的《宋秦淮海先生像碑》从圭山莲城书院里移置。该祠在抗日时期毁于战火,虽祠早已废,现今其遗址尚可考(约在万象山公园烈士纪念碑东面一带)。值得庆幸的是:该碑至今完好珍藏市博物馆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其碑刻:无首座。高0.35米,宽1米。乾隆六十年(1795)秦观裔孙任温处备兵道时为纪念先祖秦淮海立。碑中间刻秦观线条立像,题字为“宋秦淮海先生像”。右边刻北宋元祐三年(1088)除太学博士敕文:门下朕惟太学者,教化之源。博士者,儒贤之选。俾天下之士,首道而服业任至重也。未始轻授汝,观贤良于荐剡,条对于制科,辨论精深,鬯明述作。特除左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朕之所期,岂在承讹,□□踊常喜旧而已哉,宜懋远猷,毋忘所学,可依前件敕到奉行。元祐三年(1088)三月初八日。左边刻乾隆六十年(1795)秦淮海后裔秦瀛的重刻题识:乾隆五十八年(1795)冬十二月,瀛以户部郎中出为温处备兵道。处之姜山为宋酒税局,始祖淮海先生谪监郡酒税时居此,又青田县有慈仁院者,先生昔访昙法师于是,官满作诗留别,院僧绘像立祠。嘉泰间(1201-1204),郡守胡澄取先生像刊石郡斋。瀛访先生祠,已久废,郡斋亦无先生像。未几,瀛迁杭嘉湖道去。今年秋,谂诸处州守伊君汤安, 将于郡城之圭山莲城书院设先生位以存祠祀,会族祖云锦来杭州,视瀛所藏先生小像,及元□三年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勅一通,瀛敬谨重摹勒石,为伊君嵌置莲城书院之壁。按先生除博士,由苏文忠公之荐,其后俱以党祸被谪,先生始以国吏院编修判杭,旋贬处州,且由处转徙岭海,殁于藤州之华光亭。瀛监司浙东,既过先生所尝监税处,今官于杭,杭之天竺、龙井皆有先生遗迹,寡里瞻仰,抑亦有厚幸矣。无锡裔孙瀛谨识于武林府舍,时乾隆六十年(1795)十一月望后一日。
  上述碑刻则是原置莲城书院《宋秦淮海先生像脾》的内容。万象山秦淮海祠建成时,又立了块《万象山淮海先生祠堂碑》,此碑文本于清嘉庆元年丙北宋元祐三年除太学博士敕文辰(1796)十二月望前五日,秦瀛(分巡道)所撰。可是此碑实物置何处,是否已毁,至今无考;而在丽水志稿卷三艺文一里却有石刻本的全文记载。其文本与上述立像碑刻内容大部分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阐述了在万象山立祠与移置像碑的缘由。其因一:“书院地湫溢不克称,有万象山者故郡城最高处,其上为崇福寺极爽垲。今以寺中之东偏三楹,重加黝垩设神龛,奉先生像祀焉。”其因二:“万象山其地俯临城郭,近挹溪光,望之若图画,盖栝苍一郡之胜。而又与姜山近,即宋时酒税局。先生之灵,其依凭于是无疑也。”其因三,由时任处州知府修仁、丽水县知县邵培德、处州府教授张骏、丽水县典史 候宝树共襄其事的。另则,石刻本可贵之处是:有力评击了北宋时政“宋自 党祸兴,而神州陆沉”之要害;并辩证点评了君子与小人两者之间的人生哲理,在文中指出“顾当时之祸先生者,其骨已朽,而先生及诸君子之名,至今 犹在天壤,亦可见小人之祸君子,无往不福君子,小人之智,成为小人之愚已矣!”若此碑尚存,无疑亦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宋秦淮海先生像碑》与《万象山淮海先生祠堂碑》,将立像与立祠先后经过,及其淮海先生的简要履历,先祖后裔孙瀛对先生的敬仰都叙述得一清 二楚。对秦观与处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尤其对后人崇尚 贤良、重才选才,如何为官做人等皆有启发教育意义。
  秦观在处州供职头尾仅三年,当的不是大官而是小官,但他的文才超群。作为一个才子被后人敬为佛,能与弥勒同一龛,官因诗谪甚为风流。人们为何敬仰他呢?因为秦观重节义、讲情谊,与苏东坡一样在官场不同流合污,自持主张,不为人所左右,再次贬谪依然坚持人格原则。因为秦观是宋代诗词大家,尤其词的艺术造诣高超,诗词以情动人,委婉、缠绵别俱风格,独树乾隆六十年秦淮海后裔秦瀛的重刻题识一帜,是词的婉约派杰出代表。他通过诗词充分表达了人生宦海浮沉、身世飘零的惆怅、哀怨、离愁、凄苦,以至对现实愤恨和失望,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不过对民生疾苦缺乏反映是个遗憾。他有《淮海集》佳著传世。
  贬谪处州期间,他为丽水人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诗词名篇,并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如:《题酒务壁》、《题淮海平阇黎》、《留别平阇黎》、《处州闲题》、《文英阁》、《游文英阁》(二首)、《处州水南庵》(二首)、《清溪逢故人》、《满庭芳》、《点降唇》、《河传二首》、《好事近》、《千秋岁》(谪处州日作)等,都在丽水所作。特别是《好事近》与《千秋岁》词作名篇影响深广。苏轼、黄庭坚、李之仪、陆游、范成大、刘廷玑、伊汤安、端木国瑚、徐望璋、王尚赓等文人学士均有怀念或与之唱和的诗词之作。在丽水所建的莺花亭、柳边亭、烟雨楼也成了文人们缅怀纪念秦观的好场所。“楼头烟雨怀词客,亭外莺花溯寓公”,“烟水苍茫沙外路,东风何处挂枯藤”,“儿曹积毁能销骨,误了东坡又少游”,“故应留与行人恨,不见秦郎半醉时”等等诗句,则是对秦观同情与怀念的最好写照。可见,好官不分大小,诗人作家有好作品传世,后人不会忘记, 会得到人民尊敬、崇拜。
  (吴刚戟)

知识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莲都名胜古迹》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钩沉历史,观照现实,解读莲都,我们不得不聚焦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 自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县,到198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市设区,在这1400多年历史中,莲都一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居极富魅力的瓯江中游,汲取栝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的灵气,风景这边独好,民风格外纯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名胜古迹、民俗乡风、贤良传奇等构成的人文历史,延续了绵绵风情,承接了文化传统,诠释了历史内涵,并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一起,彰显了一方水土的丰厚和辉煌。 无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立现代莲都的文化发展方向。现代文化是多元的,莲都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开拓和繁荣。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莲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任,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了丛书的问世。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的发行,莲都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莲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刚戟
责任者
秦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