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府城东南的少微山,已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中岸村的老农,也是一问三不知,仿佛它要在人门的记忆中消失。但从方志、载记来看,它是与处州历史最早发生关系、关系最为密切、文化积淀极深厚的一座名山。
对于少微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取名等,明万历七年(1578)何镗总纂的《枯苍汇纪》有云:
少微山在巾子山东,郡应少微处士星,故名。旧祀少微星君于此,又名神仙宅。
清《一统志•处州府山川》亦云:
以郡应少微处士星,故山名少微,州曰处州。
“少微”原是星座的名称,《史记》卷二十七《八书第五天官》就有“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的说法。它共有四星:处士、说士、博士、星大夫。其位置在太微星之西。古人多以星宿指配州、国的区域,称为分野。隋开皇九年 (589),我区地当少微星座,于是就把府城与好溪对面、南明山东面的山,取名为少微山。少微山,也就成了我区正式置郡后,最早赋予它以文化蕴涵的名山。少微星的第一星为处士星,我区就定名为处州。
自晋朝至明代,少微山一直是我区道教活动的中心。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三,对此有具体的记载:
少微山在厦河之南,旧有少微星君祠,以郡应少微处士星也。又有妙成观、紫虚观,宋(唐)高道杜光庭、章思廉辈栖真于此。石壁刻“素华处士张公之莹”八字,驳蚀过半,盖已古矣。紫虚观南曰“眉岩”,有章思廉墓,后人筑室岩傍以祀之,曰“神仙宅”,刘基为之作记。岩上有巨人迹十数,深入石理,莫明其故。
县志中提到的杜光庭,是缙云人。青年时,他弃儒入道,曾栖真于少微山习仙修道。后来,竟成为既是唐、五代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宋、元道教理论的重要开拓者。章思廉,名居简,以字行,遂昌桃源乡通仙里人。少业儒,以经学闻名于太学。原栖迹于遂昌紫极寿光宫,后来从师王清烈于紫虚观习仙修道。学《灵宝经》有得,动作与言语皆祸福所寓。南宋高宗曾遣黄门致祷,大书 “慎乃在位”四字授之。宋乾道丙戌(1166),郡守钱竽迎章思廉于舍郡斋,思廉两月不粒食,惟日日饮醇酒。后端坐而逝,舁(抬、扛)至天庆观,八日后葬少微山眉岩上边。
予乡有少微山……而常有神仙道士居之。在晋时葛洪曾炼丹于此,有遗井焉,今犹曰“葛翁井”。翁尝取水而浴丹者也。若叶静能、杜光庭、叶法善,皆郡人。
(虞集《少微山紫虚观记》,明成化版《处州府志》卷之四)
虞集是元代大都(首都,旧址在今北京市内)最负盛名的文人,曾侨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外出与病归都可能路过处州。他曾为少微山紫虚观写记,记中就提到“常有神仙道士居之”。他特别提到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炼丹于少微山,山上尚有遗井在焉。松阳叶静能与叶法善也曾在少微山习仙修道。对提高少微山声名,叶法善的影响更大。自曾祖起四代为道士,他常出入宫掖内庭,被尊为上宾。在佛、道两教中,其声望道术享誉天下。
关于妙成观,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六有载:
妙成观在少微山。唐建,名“龙兴”。宋治平(1064-1067)间,改今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重建,有春新堂、溪屏阁、豫章洞、天然图画亭、掀篷室诸胜。
妙成观兴建于唐代,历史够悠久,比南明山的仁寿寺还要早。到了元代,它已有颇具规模的建筑群,且亭阁堂室皆成胜景。据《栝苍汇纪》云:丽水人刘云心,“学道妙成观,善琴工诗,精意元学”, “谢遗俱惠贫篓,平居无身外贸”。至正庚寅(1350),年八十八,书偈而逝。刘基写有《挽道士刘云心》诗:
少微山下葬神仙,白玉楼中迓翠軿。弟子焚香元鹤逝,天官肃驾紫鸾翻。
缙云人施举,“学道妙成观”。永乐元年(1403),年八十四坐逝。
对妙成观的亭阁堂室,古人题咏甚多,兹节录于下:
竹根露湿登山屐,沙际鸥迎渡水船。云气长留虚白室,丹光直上蔚兰天。
(刘基《妙成观用何逸林通判韵》)最爱青山满目前,更怜亭榭俯清川。草深林霭迷樵径,花落岩扉点客船。
(刘基《北亭用何逸林韵》)
檐外鸟啼临水树,竹根人语下溪船,
免葵燕麦春新地,茶屋棋窗物外天。
(何宗姚《掀篷室》)
云锁高亭十二栏,天将图画置丹寰。
卷帘青露石根竹,开户缘分溪山上。花落淡烟流水外,鸟啼芳树夕阳间。
(周野云《天然图画亭》)
自然景物清幽秀美,经过文人用诗笔描绘,景物因诗文而显得灵秀;妙成观建筑富丽堂皇,因居有神仙高道而彰显灵气。
紫虚观也有其演变与发展的历史:
天宝二年(743),建紫极宫,寻(不久)改真圣观。宋治平二年 (1065),改今名。有真人堂,塑钟(离)、吕(洞宾)二像。元至十四年 (1277),观毁像不坏,十五年重建。有晚翠楼、来鹤亭,留舄亭诸胜。
(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六)前来紫虚观修道的,亦不乏其人,有的竟是相当知名的道士:其南曰“少微”之山,是为栝苍洞天,有观曰“紫虚”。紫虚之山水清奇幽邃,瓯栝间无与为比。自唐宋以来,神仙钟离、先生吕洞宾皆尝来游。而章思廉、徐泰定即其观之道士也,皆以羽化去,其事迹显著……观之南有山曰“眉岩”,章先生羽化之后,葬其冠舄(鞋)之所也。今道士梁惟适及其弟子王有大,每至其所必徘徊兴感,嗟先生之绪不续,故于岩傍作室,以邀先生岁时致享祀,而以“神仙宅” 名之。
(刘基《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明成化版《处州府志》卷之四)钟离、吕洞宾,均为唐代人,俗传为神仙,曾飘游各地,也来过紫虚观。徐泰定,字虚寂。宋开禧(1205-1207)间,居松阳观行庵,曾遇双笛道人吕洞宾授诀赠笔。此后随意作水墨山水,遂如素习。八十余,端坐而化。此外,乾道 (1165-1173)间的保冲大师葆真,遍游名山,归终于紫虚观。淳祐 (1241-1252)间的叶光大等,都是紫虚观的高道。元代的吴梅涧,在紫虚观师从叶邦彦,后领袖教门垂五十年,与刘基成了忘年交。
紫虚观一带的地貌物特点,虞集也作过勾勒:
盖其地去州城数里,四山隆然,中窊若盂,观之正殿在焉。西北两水合注于前而去,盖胜地也。
(《少微山紫虚观记》,明成化《处州府志》卷第四)刘基则以“山水清奇,瓯栝间无与为比”来赞誉。
周伯琦写有《紫虚观》诗:
少微山上紫虚宫,峭壁悬崖逼太空。处士衣冠闻昔日,仙人环佩挹高风。云梯路窅青林合,丹井源深碧浪通。绝顶真疑香案近,蓬莱在望翠笼葱。
刘基则写有《紫虚观用周伯温韵》诗:
少微山直太微宫,山下楼台起半空。丹井石床缠地络,琼窗翠户出天风。此外,王寿、王伯衡、胡深等都有步韵之作。王伯衡诗云:
神仙遁世多陈迹,学士题诗有古风。
泥像不随朱火变,瑚楼疑与紫微通。
它们共同赞美少微山紫虚观一带的山川形胜。
刘基还写有《题紫虚观道士晚翠楼》诗:
晚翠楼子好溪南,溪山四围开蔚蓝。
微阴草色尽平地,落日木杪生浮岚。
岩畔竹柏密先暝,池中芰荷香欲酣。
闻说仙人徐泰定,骑鸾到此每停骖。
诗作勾勒晚翠楼的地理形势,描写楼四周的幽美景物,再用仙人停骖来烘托紫虚胜景的诱人。
紫虚观之南,有一峰巉然挺出者为“眉岩”,曾有章思廉墓与“神仙宅”。
宋濂《神仙宅碑》有云:
尝作亭墓前,坏于风雨,道士王有大……归与其师梁惟适谋,自墓左开曲径一千余尺,直至岩颠,诛榛剪荆,造祠宇七楹间,名之曰“神仙宅”。中祠处士星及仙翁诸像,东室曰“芸香”,藏书其中;西室曰“桔乐”,为娱乐奕棋之所。宅之前二岩拨起,其蟠若龙, 其踞若虎,各构亭其上,左曰“来鹤”,右曰“留舄”,而山之景愈胜矣!经始于元至正丙午(1366)春三月甲子,落成于其年夏六月。
(《宋濂全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碑文介绍“神仙宅”建造的经过,及其建筑的规模、室亭的名称、建宅的起始与落成时间。从碑文可想见 “神仙宅”亦颇具规模,也有一个建筑群;龙蟠虎踞之地,为形胜绝境之所。
回眸历史,我们自然会承认:少微山的开发要早于南明山几百年;当年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也远远胜过南明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少微山因长期有道士活动,曾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物别是道教文化,它也就名闻遐迩。
然而物换星移,世事沧桑,经历无数次的更朝换代,频仍的战火洗礼,岁岁年年的风雨侵蚀,权力加上无知的“开发”,少微山的自然山水已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人文景观更是荡然无存。据说抗战时期这里建为盐厂,山下溪边成了水运码头。这有一农家厅堂中留存的120斤秤锤作证,上面铸有“民国十八年九月,温处瓯盐运销处厦河总盐栈法码”等字。如今,中岸的古稀老人只记得村东一片平坦的桔园,俗呼为“大殿基”,可能是少微星君祠废址;再往东高坡上输电铁塔处更大的一片平地,解放前建有驼背庵,俗呼为“上佛堂”,香火一直旺盛,大概是紫虚观旧址;俗传下坡处有洞,有可能是豫章洞?西南边公路上方,有_凸出的岩石,远望若眉,是否就是眉岩?但已不对称;岩下陡坡, 难觅章思廉墓和神仙宅旧址。紫金大桥西南环城路南侧原有妙成庵,原来规模颇大,莫非是妙成观旧址?现留的妙成庵已变小,但旁边有一口小井,还可见证历史。
前往少微山的历史文化寻求,颇使人大失所望。2006年初惊闻:紫金大桥合拢后,富岭要造直通市区的公路,计划要将少微山炸成两半,这更使人担忧:少微山这座与处州历史发生关系最早、两者最为密切、文化积淀极深厚的名山,不久将在人间蒸发,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解放初龙泉的拆塔事件,上世纪60年代缙云仙都问渔亭的炸岩开路,“文革”摧残文化的所谓“破四旧”,1978年的拆去古城墙等,教训已够沉痛,难道我们还要去重蹈覆辙,去搞“建设性”的破坏吗?那样,我们将无法向后人交代,且会落得千古骂名,甚至成为历史罪人。
后来,市政府采纳钟爱文化遗产的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建议,保留了少微山,富岭直通市区的公路改为穿隧道而过。这是十分明智的善举,顺应了民心,尊重群众的历史情感。我们还企盼的是有朝一日,能重现往日少微山旧貌,再彰显其昔日的辉煌。
(赵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