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904
颗粒名称: 白云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7
页码: 〇三七-〇四三
摘要: 丽水城北,山峦起伏,山势崔巍,雄伟壮观;丛篁老树,蔽日摇风,盛夏登临,清凉沁骨,山上时有白云涌现。这就是东括名山一一白云山。元大德年间任处州路总管的孟淳曾对白云山有描写:。阳坡草软人稀到,时有青猿曝背来。丽水人将上述群山,统称为北山或白云山。白云山景区则包括上述诸名山。这是一个天然的旅游风景区,现已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名为丽水白云森林公园,其总面积近4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有35483亩,森林覆盖率达97.2%,是天然的氧吧。其周边古樟、古柏、桂树有的树龄已达八百至千余年。这也足以证实福林寺根基深厚。此古庙自古至今负有盛名,丽水人尊为丽阳公祖庙。丽阳庙自古至今,屡毁屡修,虽有损坏,最终原址旧貌尚存,且有1158年历史。
关键词: 山脉 白云山

内容

丽水城北,山峦起伏,山势崔巍,雄伟壮观;丛篁老树,蔽日摇风,盛夏登临,清凉沁骨,山上时有白云涌现。这就是东括名山一一白云山。元大德年间任处州路总管的孟淳曾对白云山有描写:
  万叠□岩一径开,中间空洞白云堆。
  阳坡草软人稀到,时有青猿曝背来。
  白云山距老城5公里,海拔高500米。其东侧是丽阳山,丽阳山海拔720米,穿越丽阳山可上寿元山,达至高点又名陈寮山,海拔1055米,山上建有丽水电视塔与调频转播台。白云山之北是城门山,《永嘉记》云:城门山瀑布, 值风散为雨,遇日散为晴虹。丽水人将上述群山,统称为北山或白云山。白云山景区则包括上述诸名山。这是一个天然的旅游风景区,现已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名为丽水白云森林公园,其总面积近4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有35483亩,森林覆盖率达97.2%,是天然的氧吧。人们度假、消暑、休闲的好去处。
  白云山景区是历代的名胜,可寻觅的古迹与风景点甚多。白云山顶福林寺建于唐代,俗称白云寺。寺前有镜心池,寺左有借闲堂(明代光禄卿王一中进士读书处);寺西一峰孤峙名日仰天甑,山下雷雨交作,此峰巅犹烈日当空;半山有揽阁亭,山下有步云亭。福林寺已废多年,原旧址尚存。唐代雪峰和尚四世孙福林澄禅师卓锡于此。福林寺在白云山已久,碑碣可证。有宋濂撰《白云禅师塔碑》及至顺元年(1330)《万佛良缘碑》。寺屡毁于火,住僧景林募建未就而卒,缙云栖真寺僧达智为踵成之。僧文钦《万佛良缘碑》云:“延祐戊午(1318)法会住持文长老请空中重复前修”。空中是当时名僧,空中栖禅白云山,四方之侣闻风来赴,履满户外。他于至元丙子(1336)-日珈趺而化。福林寺白云禅师,名智度、号白云,丽水人,俗姓吴,年十五投禅智寺空中假公剃发受具。深习禅定,达旦不寐者三载。于白云山筑旧福林院以居,与毒种 (西竺人)昙光、成山钦公互相策励。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诏征天下名僧, 还居虎跑,复趋华顶,游七闽诸山,旋回福林,定居白云山,在寺中书偈而逝。白禅师是当时高僧,与胡深等名士交往甚密。可见白云山福林寺非同一般,有深厚文化底蕴。名人学士,诗人为该寺题写的诗文也不少。白云山佛教文化值得深究。其周边古樟、古柏、桂树有的树龄已达八百至千余年。这也足以证实福林寺根基深厚。1993年,有心的丽水人在原址旁,修建了一座新的大雄宝殿。有识之士看了原寺庙遗址,都希望能得到妥善保护,并加以重新修复。市政府与林业部门为开发白云山景区,不仅建造了一条公路名为步云岭供旅游者驱车盘山绕上山顶观光,而且从白云山脚至山顶建造了一条甚为可观的步游石阶道名为攀云梯,便于人们步行登临。寺庙前不远处的山谷里还建起一个小天湖,湖里养殖着各种鱼可供游人度假垂钓。
  丽阳山是庙山,丽水人之最尊,山脚向阳处建有丽阳庙。此古庙自古至今负有盛名,丽水人尊为丽阳公祖庙。
  该庙始于何年,难以确定。相传原先为白塔庙,山顶尝有浮图在其上,庙因取名。唐代中四年(850)刺史徐公祷雨庙下随应,乃易其额曰:“丽阳”,因郡之北山,丽水经其南,庙居其后,遂改名为丽阳庙。唐大中九年(855)郡乃阙守,审地形度山势,于旧庙西而创殿宇。正殿俨然崛起,其正位丽阳王,盖北山之神;左则白塔王,司土地之神;右则巨潭王,乃北沼之龙神。三神合享一庙。丽阳神者,山川之灵,能出云为风雨,庙据山川雄峙之胜准往官民遇旱洪涝,必祈于神,祈必应,则礼法祭祀。是岁有秋,官民亦为之欢庆。从唐代始丽阳庙已兴此风俗,宋元、明清亦相继习之。故而凡遇水旱、病疠、虫灾、盗贼、兵革变乱等必来本庙祈祷。丽水人很信丽阳庙的灵验,昔日善男信女择吉日席地夜宿庙内向丽阳神托梦求福。宋时应进士举者,祷梦于神,穷达得失莫不先知,有应梦录传于世。南宋末至元初“导商救汆为吾郡解饥荒”与“请神兵却敌解丽水城被围之急”,亦传说丽阳神之所为。百姓视其能捍大灾、御大患则礼祀之。处州人信仰:唯丽阳之神,为一郡之望矣!丽阳庙自古至今,屡毁屡修,虽有损坏,最终原址旧貌尚存,且有1158年历史。在丽水城,如今可说独一无二矣!祖庙是丽水人民的最为珍贵传统文化遗产,值得人们很好地爱惜保护,认真深入研究之。
  畚箕山,丽阳坑口前,其实是沉积岩形成的两座小山坡,状似能工巧匠纺织的两只畚箕。这一个风景点,名曰畚箕仙迹。传说此景,来历于八仙中的两位神仙吕洞宾与铁拐李在人间嬉游与民间斗智的故事。吕洞宾游到瓯江丽水大水门埠头与一位船老大走棋斗智输了三次,当众出了丑,气得逃回天庭。吕洞宾闷闷不乐,铁拐李问了情由,为之打不平,决定下凡尘来到丽水为吕洞宾报仇解恨。铁拐李离开天庭,飞落到丽水仙渡滴水岩村,寻到一个打铁匠打制一条粗又长的铁扁担,在金竹村寻找到做蔑老师编制一双坚实的大畚箕,并将特大的两块山石置放到畚箕里,决计把它挑到瓯江窄口处将江水堵住,淹死那个船老大,为吕洞宾老弟出口气。翻过丽水北山挑到白云山脚可天快黑下来了,又饥又渴力气用光,只想歇息,只得将一个老农家门敲开,问老农离瓯江有多远,哪里是江面最窄的?老农一看他样子鬼鬼祟祟,知他不怀好意。便对他说瓯江离这里还远着,瓯江千里长不知那里最窄,劝他先在吾家过夜,铁拐李只好住下。老农为摸清底线,殷勤接待他,并好酒好菜招待。他喝了酒,原想不讲的,也就随口而出。老农听后心知肚明,将铁拐李灌醉酒,让其昏睡过去。为保全丽水全城人的生命财产良田,急中生智仿制成一条假的铁扁担,把真的调换下来。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就挑起担子上路去堵江,老农连忙赶上拖住,劝他不要危害百姓,千万别干伤天害理之事。铁拐李不听老农劝说,挑起畚箕担来到丽阳坑口时,想用力挑快点,突然间扁担断掉了,两畚箕山石倒在两处,长成了两座山。铁拐李因用力过大,一只脚被砸断,从此成了拐脚,还烂了脚。两座小山,也就成了如今畚箕仙迹。畚箕山上洞穴错落别致,陡壁耸岩,千姿百态,并有聚仙台,仙脚踪迹留下,可让人们寻觅。
  在畚箕山东侧,悬崖峭壁之上,天生一个透云洞。该洞由两个洞组成,一个横着一竖着,洞与洞之间相连通,洞内可见白云蓝天。大洞长约十五丈,宽约三、五尺,高数十丈,要入洞只能缓行。要上透云洞必为勇敢者,翻越畚箕山后,还得下“排云梯”,再上一条栈道,才能达到洞口探其奥秘。
  此外,景区内尚有狮子坛、龙潭、石室、天井等景点。其石室百姓俗称水帘洞,洞高十丈,宽丈余,深三丈许,雨季时飞流悬下如垂帘。洞内有泉穴饮之不竭。传说水帘洞中有宝藏,珍宝无数,民间有陈良得宝之说,正德皇帝游水帘洞之说等等。
  白云山与丽阳山、寿元山之间下环清澈的丽阳溪与练溪。白云山景区,在苍茫林海中,既有苍松翠竹,鸟语花香,峭岩耸崖,山涧流水与飞瀑,又有黄色的琉璃瓦、精巧的斗拱彩绘、美丽的翼角飞檐,夺目的镏金宝顶的宫殿、庙宇,及其亭阁,点缀在白云与蓝天之间。置身其中,令人顿觉天高云低,恍若登临缥缈的九天仙境。
  白云山素有东栝名山之誉。虽往昔交通不便,处于偏僻之地,游客、香客、有识之士,还是慕名而来的较多。故历代文人诗人赞誉白云山的诗作甚多,在此引明代著名诗人边贡与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写的诗作各一首,供欣赏:咏白云山
  边贡
  绝顶烟霞涌佛宫,腰舆百转路才通;
  群山下瞰惟苍霭,孤嶂高悬有烈风;
  趺坐可怜禅榻稳,豪吟那放酒杯空;
  欲寻地主搜灵异,东括名山更几重。
  登白云山望处州城
  袁枚
  高绝白云岭,登临忘世间。
  一州如斗大,四面总环山。
  竹影春波绿,僧如野鸟闲。
  羡他张伸蔚,到此闭禅关。
  这是前人游白云山名胜的感受,但也道破了当今旅游者的心底话。如果人们在游白云山前后,认真翻阅前人的诗作,定然会从白云山景区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与陶醉。
  丽水市白云森林公园是城区的自然生态屏障。景区林幽、树古、寺灵、山奇、洞神、石怪、水秀集为一体。白云山山高林密,空间宽广,气温凉爽,植物宜长。有多树种、多层次、多空间、多功能的森林季相变幻,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色艳果香、冬天红叶瑞祥。其自然生态林景致,真是层林尽染,风情千种,魅力无限。这就是丽水城区人民的天然的后花园。
  现在,丽水市城区不仅向南推移,而且已向北扩展至白云山脚,不仅地域扩大,而且人口迅速集聚,交通环境不断改善,有公交车直达,自驾车也十分方便。白云森林公园是丽水人民吸收新鲜空气与参加各种活动的又一个好场所。
  目前,来白云森林公园旅游的市民与宾客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满足市民与宾客的需求,2007年3月市政府组建丽水市林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白云森林公园,以保护为主有序开发为指导思想,对白云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白云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为25.98平方公里,以白云山生态林场为主要区域,并在五一水库及白云山脚与城区交界区块,根据地形地貌和开发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对周边地块进行了统筹规划。按期规划建设的景区有:公园入口综合区,万福禅寺(白云寺),丽水名茶都,丽阳坑避暑山庄,太山揽胜台,庵堂森林娱乐中心,百果园野生动植物园等。2008年6月白云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正式动工,在公园入口综合区建设丽水三宝展示厅、特色产品展示厅等。并同步对道路、游步道进行改造建设,游客可经车行道、游步道、缆车道分别到达相关景点。这是一个以人为本、面向丽水市民,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宗教文化、林业科普为一体的综合型的城市后花园。通过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建设,实现优化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将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浙西南最具规模,风格独特,最有地方特色,功能最为齐全,设施最为完善的国家级城市森林公园。
  (吴刚戟)

知识出处

莲都名胜古迹

《莲都名胜古迹》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钩沉历史,观照现实,解读莲都,我们不得不聚焦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 自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县,到198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市设区,在这1400多年历史中,莲都一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居极富魅力的瓯江中游,汲取栝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的灵气,风景这边独好,民风格外纯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名胜古迹、民俗乡风、贤良传奇等构成的人文历史,延续了绵绵风情,承接了文化传统,诠释了历史内涵,并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一起,彰显了一方水土的丰厚和辉煌。 无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和整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绿色莲都、人文莲都、和谐莲都建设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是人们了解莲都、认识莲都、热爱莲都的一个亮丽窗口。它不但是提供给人们的一份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展现莲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文化财富。 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立现代莲都的文化发展方向。现代文化是多元的,莲都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开拓和繁荣。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莲都文化继往开来的重任,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了丛书的问世。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的发行,莲都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莲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刚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