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888
颗粒名称: 民国
分类号: K820
页数: 4
页码: 二三0-二五二
摘要: 《莲都历史人物》中对莲都区民国时期人物的详细记载。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民国

内容

清明如镜的知事李钟岳
  民国11年(1922)5月,丽水县来了一位知事李钟岳,字岱云,安徽桐城人。
  他到丽水就任时,就碰上好溪涨大水,冲毁好溪堰坝及大片农田。第二年瓯江又发洪水。面对灾情,李知事脚穿草鞋,头带箬笠,深入住户,做好善后救灾工作。他两次报请华洋义赈会拨款,修复了好溪大坝及小水门南岸堤岸。
  李钟岳于民国13年开始主修《丽水县志》,原处州军政分府民政部部长孙寿芝任总纂。民国15年完成,铅印,10册。凡例中说:“……丽水之有县志,自道光丙午(1846)创始,……同治甲戌(1874)重修之……今阅五十余年矣。时事迁移,国体改变,因革损益,先后异宜,以资掌故。”台北《中国方志丛书》亦收入此书。
  李知事公正廉明,爱民如子,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一点没有官架子。早年,县官下乡,坐轿代步是寻常的事,李知事则不然。有次庞山发生山林纠纷,矛盾激化,李知事决定亲自前往解决。庞山离县城有60多里路,且有30里陡峭的山路,他仍然拒绝坐轿,竟穿起草鞋步行到庞山,经详细调查做了公正处理,双方都心服。
  李知事办事认真,廉洁清明,以他的勇敢智警,还平息过一场即将流血死人的事件:当时,“大衙门”住着的省防军人,他们看戏时常常在戏台下仗势闹事,或调戏妇女,早年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大,且较富有正义感,遇到看不惯的事,便会出来打抱不平。有次文昌阁戏院演戏,囿山背第十一中师范的学生在台下与省防军发生冲突。因为十一中与文昌阁很近,学生回校一鼓动,一大批学生就赶了过来,他们用木哑铃等把几个省防军打得头破血流。待荷枪实弹的省防军赶来,学生知道大事不妙马上逃回学校堵起大门,并搬来了石块、石灰到楼上,居高临下作抵抗。省防军包围了学校,准备攻打,李钟岳知事闻讯赶到现场,他挺身站在大门口挡住,并厉声喝道:你们先打死我好了!县知事开口,气势汹汹的省防军们一时愣住,不一会,大衙门的统领赶到,此事才算收场。如果李钟岳是一般官僚,对此事一推了之或置若罔闻,或稍有疏忽,不马上赶到现场果断处理,很可能会发生一场流血惨案。更可贵的是自那次闹事后,师范学校的纪律经过整顿一直很好。省防军在戏台下打架闹事的事也少有发生。
  民国15年(1926)4月,李钟岳在丽水四年后,奉命调孝丰(今属安吉),丽水各界向上级要求挽留,未果。李知事离任时,自府前至大水门码头,沿街各商店门前都摆设香案,放清水一盘,镜子一面,表示他为官清如水、明如镜。老百姓夹道相送,纷纷向李知敬,李知事在李钟岳撰《重修丽水县震耳的鞭炮声中,也频频向沿街两旁的父老乡好溪堰碑记》亲行礼致谢,直到大水门码头,李知事与家小上船,大家依依不舍,含泪告别。
  上个世纪90年代初,90高龄的卢起南先生(卢起南先生毕业于省立十一中师范学校,40年代任教师)与人谈起李钟岳时,他伸出大拇指十分钦佩地说:“李知事是一位真正的好官!”
  李钟岳曾出任海南文昌县知事。在文昌任职期间,他为政廉明,崇尚文化,倡导文明,发展生产,使文昌的社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深受群众爱戴。李钟岳任职期满返乡时,因两袖清风,身无积存,竟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文昌人民自发捐赠了一笔钱,含着热泪送走了这位好官。哪知李钟岳回乡后,变买家产又如数归还回这笔钱。当地百姓收到这笔退回来的钱时,个个是热泪盈眶,谁也不肯拿回自己的那份捐助,于是用这笔钱在文昌公园建一座“李公去思亭”,作为纪念。
  (李蒙惠)掩护中共地下党的专员余森文
  余森文(1903-1992),广东梅县人,中山大学毕业,1931年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务长、训育长。1933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回国后在南京工作。
  1937年2月,随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到杭州工作。同年9月来丽水任第九区行政监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适值国共合作抗日,他到各县视察,宣传动员群众,组织进步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抗日战争。同时做好浙江省机关迁移丽水的住房、交通运输、副食品供应等物质准备。
  1938年1月,余森文赴武汉中央训练团受训,结识叶剑英同志。结业后任国民党广东省韶关党部书记长,创办《北江日报》,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引起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等的不满,联名报国民党中央要求将余森文调离广东。
  1939年9月,应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邀请,再度来丽水任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1940年元旦起兼任丽水县县长,提出“刷新政治,发展生产,组织群众,抗日救国”的主张。1940年2月创办《民生日报》,自任社长,安排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十多人在报社工作,宣传抗日战争和浙江后方经济建设,揭露汪精卫投敌,报道皖南事变真相,宣传爱国侨领陈嘉庚赴丽慰问,促进抗日救亡工作。同时创办丽水县太平区、青田县海口区、云和县小顺区3个经济实验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安插了不少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开展抗日宣传,推行减租减息,组织农民垦荒队,开办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及合作金库,发展经济工作。并利用自己的职权,掩护舒文、杜大公、邓旭初等安全转移,营救邱惜光、张志远、全清扬、王栋兴、林瑛等“取保”释放,制止逮捕徐旭、李平、王秀英、费恺、王春芳、杜永康、陈文明等人,下令释放林耀邦、曾绍文等人,掩护和营救了一批革命和进步青年。
  1946年6月,余森文调温州,任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1948年7月,调杭州任浙江省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共上海局的领导,想方设法保护钱江大桥不受破坏,为策反海宁、平湖县国民党上层人物起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解放后,余森文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副局长、建设局局长,浙江省建工厅副厅长,杭州市副市长,第一、二、四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第四届省政协常委。1992年5月25日在杭州病逝。生前遗嘱,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知识出处

莲都歷史人物

《莲都歷史人物》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为《莲都历史文化丛书》之三,《莲都历史人物》虽类似地方人物志,但它更倾注于历史文化。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可读性,要让读者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受到文化精神的熏陶。因此,本书不拘泥于人物志的体例和文字风格,要从简历式的框架中跳出,尽可能使人物丰满一些。这种尝试能否成功、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还需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因受史料缺失的限制,对不少人物的叙写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钟岳
相关人物
余森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