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小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一条主线、五个体系”工作举措,统筹发展,推进改革,争先进位,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15亿元,同比增长7.0%;农业总产值24.29亿元,同比增长6.7%;工业总产值84.60亿元,同比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90.25亿元,同比增长3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58亿元,同比增长13.4%;接待国内外游客443.61万人次,同比增长31.5%,旅游总收入25.26亿元,同比增长34.2%;财政总收入16.3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1008元、12283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3.3%;节能减排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我区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被评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区,全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全市“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区政府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兴产业强实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效益稳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区超额完成投资计划,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327亩。“两白一黄一草一鲸”等特色产业效益明显。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通过中期检査,峰源高山放心菜基地等项目初见成效。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新流转土地4600亩,累计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4.5%。新发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211家。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3个。
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强力推进“莲都一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扎实开展高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完成投资7.80亿元。加快碧湖产业区块开发,出让工业用地5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12.50亩,引进工业项目36个,建成投产5个。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四换三名”等工作,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59亿元,同比增长50.4%,完成“个转企”574家,为全年任务的28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关停振华造纸厂等重污染企业。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和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古堰画乡创AAAA级景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初评,东西岩景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清,石牛温泉项目稳步推进。促进“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编制“锦绣绿谷”、里河一蒲塘(千年归农)等7个农家乐综合体发展规划,启动了“诗画利山”等4个农家乐综合体建设。郎奇一白桥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前期稳步推进,通济堰文化养生园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开展了首届“十佳五养”系列评选活动。丽水现代商贸中心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二)致力于扩投资强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建立投资项目责任细分机制,完善项目动态排名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重点项目“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创新项目“挂帅领战、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工作法,投资总量、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完善招商引资规划和考核办法,推行“6+X专业化招商机制”,成立区招商局,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7.14亿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利用外资538万美元,同比增长34.5%,“浙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6.43亿元,同比增长56.8%, 引进大项目11个,获得全市招商引资考核二等奖。
投资保障更加有力。积极争取并配合做好市区征迁政策调整完善工作,高溪低丘缓坡、1000KV特高压、古城岛搬迁等项目征迁工作有效推进,完成征迁项目51个,征收土地7081亩,拆迁房屋26.5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5.7%、34.6%、109.7%。完善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机制,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56万亩,垦造耕地1878亩。启动农房抵押贷款和小额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工作,发放农房抵押贷款384万元,小额保证保险贷款6220万元。涉农贷款余额38.1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24.4%。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碧湖小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基层站所整合和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试点工作,莲都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转型为莲都农村商业银行,区公立医院改革、生态殡葬改革和文化经营单位、国有林场、国有农场、保安公司改制等工作顺利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省成长型中小企业3家、省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3家,全区首家院士工作站宋湛谦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市第二,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市第一。
(三)致力于抓统筹美城乡,环境品位进一步提升。
市区共建合力增强。完成撤市设区以来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次市区体制调整,平稳承接33项市区职能,成立了城管处州分局。全力推进“双创”工作,创新捆绑考核、创卫擂台赛、电视问政、督查问责、立体宣传等机制,投入资金8900万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9个共1.72万平方米,搬迁整治5个马路市场,拆除窝棚区5.20万平方米,布设改造环卫设施5686处,城市“六乱”整治面达99.4%,落实人行道秩序专项整治、设置人行道隔离护栏、增设小区停车位等交通治堵措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暗访,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完成申报。“三改一拆”三年拆违任务一年完成,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2万平方米,拆违总量全市第一,启动9个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房148万平方米。
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完成碧湖、大港头、老竹、雅溪四个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碧湖一大港头组团概念性规划。实施全区和碧湖“六个一”项目,在碧湖镇启动莲都区规划馆建设,引进投资10亿元的碧湖佳源城镇综合体项目,镇区道路、供排水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农民异地搬迁1059户2559人,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一期完成申购,二期开工。推动“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大港头镇被评为全省首批 “十大最美乡镇”。
“美丽乡村”成效明显。统筹推进“六边三化”“洁净村居”“双清”等工作,重点开展5个美丽乡村重点村、5个中心村建设和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丽武公路、330国道莲都段沿线环境整治,实施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和东西岩景区周边连线成片创建。两个国家水利重点县、瓯江大溪治理、村际联网工程、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项目前期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大港头镇利山村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四)致力于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民生支出占区本级财政总支出比重为83.4%。城乡居民收入连续27年位居全市第一。莲都就业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城镇登记失业率2.95%,追讨欠薪579万元。推进“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数据采集工作。完善养老事业发展机制,新建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5个。残疾人托养“莲都模式” 被省残联推广。完成“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1个,举办第二届处州白莲节,完成歌曲《古堰画乡》创作。“天天乐”文体广场被评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成省级体育强区、国家三级档案馆。初中学业考试成绩连续10年位居全市第一,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69.2%。积极创建慢病防制示范区。认真落实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幸福社区建设十件实事”。96345市民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计生工作连续12年蝉联全市优胜奖,紫金街道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街道”。区侨联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
社会和谐不断增进。建立社会稳定“三色”预警评价体系,完成21个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活动,完善“大调解”体系,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雅溪镇试点建立“居民自治联合会”。成立区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组织实施村规模调整工作,全区行政村数从333个撤并为208个,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平稳推进村庄布局调整后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有望连续8年获省“平安区”称号。
(五)致力于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干部作风有新转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7个方面18条措施,会议、文件同比分别精简5.9%、7.9%,“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3.7%。及时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227件。强化基层导向,关心改善乡镇(街道)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开展“延时三小时志愿服务”。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行政调解示范区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优秀区。
廉政建设有新风尚。注重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11个,整合财政资金2624万元,核减拨付财政资金1.01亿元,审计核减工程造价1400万元。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开展工作,监察查处违纪案件92起92人,移送司法机关案件9起9人;开展“正风肃纪促发展”活动,立案处理15人;完成村(社区)务监督委员会标准化建设,开展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
行政效能有新提升。实行重点工作干部跟踪考核制度,健全限额以上项目、重点工作动态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行政审批改革的督查考核,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试点,区行政审批代办中心、碧湖行政审批分中心投入运行。推出《莲都创卫零距离》《问政直通车》等问政栏目,让干部直面问题,直接承诺,直至办结。完成23个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制定工作。重视网络留言办理和政务微博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同时,统计、物价、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区、工会、慈善、红十字、民族、宗教、工商联、侨台、外事、移民、国防教育动员等工作得到了新加强。
各位代表,这些工作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海内外朋友、社会各界和驻莲部队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张力有待加大;政策处理、土地、资金、人才、体制等制约依然突出,支撑发展的动力有待激发;民生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与我们的追求还有较大差距,民生幸福的潜力有待挖掘;社会管理、社会稳定面临新的考验,创新治理方式的合力有待增强;干部“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公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之年,也是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目标的攻坚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区情,强化政治意识、群众观念、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突破。
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审视莲都现阶段发展任务,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突出四条主线:一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强动力、增活力,推动改革升级,努力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二要突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线,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绿色GDP的占比。三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线,惠民生、促和谐,推动共建升级,全力建设“美丽莲都”。四要突出转变干部作风的主线,强队伍、提效能,推动作风升级,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以促进“三大莲都”建设为核心,推动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共建升级、作风升级,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难中求胜,努力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指标。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生态发展、建设“美丽莲都”、促进民生
幸福、加强政府建设等五方面工作。
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按照项目化推进的思路,区政府将重点推进六大改革任务。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区”,发布行政审批权力清单,争取市政府下放相关审批权限,调整缩减审批事项。规范区行政审批代办中心、招投标中心、碧湖审批分中心管理。再造审批流程,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常态化。全面推行以区长为总代办、副区长为副总代办、局长为代办员的代办制和一门受理、多证联办的“政务超市”审批新模式。探索建立行政审批“淘宝式”全程追踪评价体系和“客户经理式”标准服务。努力构建充分竞争的中介市场。完善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按照“非禁即人”的原则,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探索企业负面清单外项目“零审批”。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办医、办学、办文化、办体育、办养老等社会事业。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先照后证制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建立以“亩产”为导向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要素保障政策,完善项目履约保证金、工业低效项目退出制度。探索建设用地点供机制。创新金融监管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
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明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等生产资料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流转的规划政策和体制机制,探索股份合作、土地人股、信托流转等方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全面完成农场改制工作。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建设,培育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三农”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房抵押贷款和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积极开展流转土地经营权等产权抵押贷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争创省级“林改模范区”。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完善碧湖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探索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机关瘦身、乡镇强身”,建立扁平化执法管理体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探索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等生态功能区居民向中心镇搬迁集聚。创新农民新社区管理机制,逐步转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让农民共享城镇文明。
完善区域开放发展机制。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全省“四大国家战略”,全方位深化与义乌市的战略合作,加快莲都一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海西经济区,金义、温台都市圈等都市群功能分工。推进“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加强出口主体和品牌培育,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先进装备、技术和管理。
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GDP、生态工业理念,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把生态产业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抓好生态产业招商引资。完善生态产业招商选资考核奖惩办法,大幅提高招商引资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深化招商项目库建设,突出市区优势、生态资源优势、侨资民资优势,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探索社会化招商,勇于向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央企国企招商,严把招商项目门槛,重点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考核任务。完善项目建设“三挂”机制和全程动态督查机制,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全程代办、“一对一”跟踪服务,力促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尽早落地投产。
优化生态产业发展环境。编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环境功能区划,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理制度。坚持质量和进度并重,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年底前完成首期试点任务的90%以上。开发工业用地66.67公顷、完成供地33.33公顷以上,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公顷,垦造耕地200公顷,农村土地拆旧复垦6.67公顷。改进项目征迁的方式方法,强化乡镇(街道)主体责任,高效推进市区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生态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以生态为导向,以实绩为依据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促进创新要素向生态产业、企业集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全面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大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0%以上。积极落实人才发展政策,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土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鼓励扶持髙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健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机制,发挥 “莲都人才之家”作用。
推进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力争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验收,加强粮食生产,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440公顷,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升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等传统主导产业效益,推动“两白一黄一草一鲵”等生态特色产业提升规模,大力发展红豆杉、油茶、香櫃、笋竹等林业产业。深化与海亮集团、市农科院等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峰源高山放心菜等一批生态精品农业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能力,新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生态精品示范性家庭农场30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11个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示范作用。研究建立最为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碧湖等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生态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把生态工业作为生态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来谋划推进,编制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和资源要素倾斜保障机制,推动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健康服务、农副食品加工等形成产业。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做好入园项目“三促”工作。落实“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举措,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产能,继续推进工业低效项目清理,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和项目。强化企业主体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2家,鼓励引导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
促进生态服务业协调发展。明确生态旅游业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化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规划,细化古堰画乡景区功能分区规划。完成古堰画乡 AAAA级景区创建,推进东西岩景区整体招商,促进石牛温泉景区尽快营业,提升峰源“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知名度。深入挖掘碧湖、大港头等城镇历史底蕴,推陈出新,古今交融,推动通济堰渠系和大港头镇区景区化,凸显“古堰渠、老农耕、新田园”“古航道、老码头、新画乡”文化魅力,打造“都市后花园”。加快环瓯江生态绿道慢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济堰文化养生园、处风荷谷养生园、鱼跃文化产业园等养生(养老)项目建设,加快建成里河一蒲塘(千年归农)、“诗画利山”、“畲家欢语”等农家乐综合体项目,抓好坪地半岛、养生天堂、梦里水乡等项目包装招商。用旅游的理念引导,用旅游的标准导入,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农居”,引领养生乡村、农居民宿、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森林休闲、高山避暑、欢乐亲水等业态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实体经济转化,向园区集聚,加快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建设,挖掘白莲文化内涵,举办第三届“处州白莲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积极推进“电商换市”,追赶遂昌、缙云等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地区,主攻生态农产品电商营销,培育一批特色电商经营户,力争电商销售额增长50%以上。提升来料加工发展水平,力争来料加工费、经纪人数量等指标进入全市前三。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生态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及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积极谋划空港、港航配套延伸项目。加快瓯江商旅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五、加快建设“美丽莲都”
树立“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力打造 “美丽莲都”新形象。
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到人,问责倒逼,铁纪保障,联动推进“五水共治”“双创”和“三改一拆”等工作。铁腕“治水”。治污水,推行“河长制”,坚持“水岸同治”,实行“一张水系图、一份路线图、一个时间表、一本责任书、一套新机制”,健全生态巡查、环境执法、联合治污机制,坚决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非法采砂制砂、高污染企业及违法偷排漏排等问题,全面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加快实施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整治“六个一、四类村、一个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70%。防洪水,扎实推进中央中小河流域治理重点县、瓯江大溪治理、堤防加固、山塘整治、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排涝水,积极推进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和碧湖平原排涝能力。抓节水,深入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渠道衬砌30公里,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72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00亩。保供水,开工建设碧湖新水厂,提升农村饮用水工程管护水平,加强黄村水库、玉溪水库等水源地保护。铁心“双创”。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加强城市“六乱”、马路市场、人行道车辆违停等重点问题执法;落实市区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环卫保洁质量;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人行道秩序专项整治、社区停车位施划等工作,开展“最美商店”“最美居民”评选,深入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硬件设施一起抓,软件工作分头抓,确保如期实现“双创”目标。铁纪“拆违”。全力开展“无违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坚持“违必拆、十先拆”,重点拆除影响“五水共治”“创国卫”“六边三化”的违法建筑。加强拆后空间的清理、规划、利用,完善拆违控违长效机制,加快落实历史“两违”处置政策。坚持“拆改结合、以改促拆”,完成2013年启动的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新启动7个旧住宅区和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完善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共享机制,推动形成设施互联、产业互补、市场相通、体制相融的市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以清洁之城、绿色之城、花园之城、亮丽之城、整洁之城为主要内容的“五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花园路、丽阳街西段综合整治。健全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物业管理、社区建设等领域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市、区、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体系。探索整合数字城管、城管执法、“96345”市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扁平高效的城市管理指挥体系,提升“96345”市民服务中心品牌效应,推动服务半径逐步向中心镇延伸。落实好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中我区承担的工作任务,继续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精明规划,按照丽水中心城市副城区、后花园的定位,以瓯江为轴心、碧湖一大港头组团为重点,辐射老竹、峰源两翼,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碧湖一大港头组团概念性规划,着力将碧湖一大港头组团打造成为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示范区,诗画莲都、风情瓯江的核心区。坚持精致建设,以“六个一”项目为抓手,推进“美丽碧湖”建设,建成莲都区规划馆,开工建设碧湖佳源城镇综合体、环北路延伸段、文二路延伸段等项目。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镇公用建设领域。培育小城市、中心镇房地产市场,努力把大港头镇金港小区、老竹镇学甫小区等建成示范性农村新社区。坚持精细管理,借鉴“创国卫”经验,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做亮“美丽乡村”品牌。统筹推进“洁净村居”“三清三化”“六边三化”等一揽子工作。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规范、提升新农村及农房建设水平。加强项目、资金、资源整合,打造“一带三线”美丽乡村精品线,重点推进古堰画乡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创建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机制,建成3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一批具有莲都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景观带。树立“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理念,成立林建公司,推进公路、铁路两沿“苗圃式”绿化经营,整合市区资源,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工程。全面推进八大系列“美丽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继续实施村际联网工程和撤渡建桥工程,加快城乡电网改造。
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化社保扩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出台农民增收规划,深入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5200人,农民异地搬迁2200人。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抓好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健全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重视残疾人、慈善、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区、工会等事业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完成《养生莲都》歌曲创作,推进区文化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百姓舞台大比拼”活动,提升“天天乐”品牌效应,力争“丽水鼓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省级教育现代化区,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南明小学迁建工程,开工建设白云小学、厦河新村幼儿园等民办教育项目。推进区人民医院、钟氏医院、“数字卫生”等项目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力争创建国家慢病防制示范区。落实计生政策,优化计生服务,继续保持计生工作全市领先水平。巩固“三沿五区”坟墓整治成果,全面推行生态殡葬。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完成基本侨情调查,打造“侨乡莲都”。推进地方特色档案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构建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有序的利益协调机制、稳定的基层联系机制和广泛的群众服务机制。积极推广雅溪镇“居民自治联合会”经验。完善困难企业帮扶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和银行不良贷款,维护金融稳定。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关注村规模调整后的新村运行情况,规范 “三资”管理,推进新村融合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两委”干部考核机制。
同时,进一步加强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工商联、侨台、外事、移民等工作。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生态发展理念引领干部观念转变。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三问三思”“三破三立”大讨论,完善常态化的公务人员学习培训和调査研究制度,强化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定力、能力和执行力,奋力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建立健全效能问责体系,依托《莲都零距离》打造电视问政品牌,完善动态督查落实机制,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效率论英雄的导向,引导干部树立舍我其谁的豪气、守土有责的志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力争全区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加强政府投融资监管,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防控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分类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规划、政策、标准等手段,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鼓励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以教育实践活动助推政府作风转变。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整治“四风”问题,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性资金覆盖审计,严肃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强化抓实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各位代表,改革号角催人奋进,发展重任激扬斗志!我们正处在变革与奋进的时代,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推进转型发展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促进“三大莲都” 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