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十三届五次暨区政府十五届四次
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毛子荣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省委专题研究丽水工作会议、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科学谋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山区科学发展路径,总结2013年工作,部署2014年任务,审议通过《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关于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的决定》。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报告三方面情况:
一、2013年主要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打造“三大莲都”为总目标,全面落实“一条主线、五个体系”工作举措,紧盯发展报表、生态报表、平安报表,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主要表现在 “四个同步提高”:
(一)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一是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总产值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二是产业发展效益凸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超额完成现代农业综合区投资计划,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食用菌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处州白莲、白枇杷、铁皮石斛、娃娃鱼、皇菊、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效益初显。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序推进“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实行产业园管委会和工业园区管委会 “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行模式,扎实推进高溪低丘缓坡区块土地平整工作,全年出让工业用地5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12.5亩,新落地企业19家。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和养生经济,古堰画乡景区创AAAA工作通过省级初评,通济堰养生园、郎奇桂花清泉度假山庄一期完成主体工程,“诗画利山”“里河一蒲塘”等农家乐综合体顺利推进,我区被评为全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是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全面部署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完善扶持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实行重点项目“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开展“一清二帮三服务”专项行动,力促企业健康快速成长。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碧湖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区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分中心)投入使用。推进“个转企”、小微企业培育工作,“个转企”完成年度任务277.8%。积极开展困难企业帮扶和企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帮助多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修订完善项目推进考核办法和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成立了区经合办,超额完成招商引资年度任务。
(二)城乡建设力度与成效同步提高。一是城市建设向品位化推进。进一步理顺市区权责关系,共调整优化市区职能33项,为撤市设区以来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次市区权责改革。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全力抓好“六乱”整治、窝棚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环卫保洁、“双创”擂台赛、电视问政等一系列具体工作,成立了市城管局(城管执法局)处州分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暗访检查,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将于近期申报初检。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启动老小区改造项目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提前完成三年拆违任务(拆违面积总量第一、完成进度第四)。强化“阳光征迁”机制,配合做好重大征迁政策调整完善工作,承担市区征迁项目115个,征地1.51万亩,拆迁42.25万平方米。二是城镇建设向特色化推进。强力推进碧湖小城市培育工作,稳步推进碧湖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心镇培育政策,落实区直主要部门与小城市、中心镇建设捆绑考核机制。积极开展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完成碧湖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任务。统筹规划城镇功能区块和建设项目,推进镇区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乡镇房地产市场,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一期安置了858户、二期项目顺利开工。碧湖镇创建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大港头镇被评为全省首批“十大最美乡镇”,利山村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谋划推进了“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三是农村建设向景观化推进。围绕点上出彩,推进5个美丽乡村重点村、5个中心村建设提升工作,启动了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围绕面上美丽,推进“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了丽武公路、330国道莲都段沿线整治任务,实施了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东西岩景区的连线成片创建。深化“洁净村居”创建活动,推进“三清三化”专项行动,城乡环境更为洁净,河道面貌大为改观。加强水利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丽龙高速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认真抓好农村各项改革,金融改革深人推进,林场改制全面完成,农场改制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取得实效。
(三)社会管理广度与水平同步提高。一是民生保障日益完善。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民生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为83.4%,新增支出84.5%用于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碧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推进“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数据采集工作,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劳动保障,共帮助民工追讨欠薪579.1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初中学业考试成绩连续10年保持全市第一,全区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69.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累计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16家,村级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列全市首位。深化计划生育“三捆绑”制度,探索试行城市社区计生工作管理新模式。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幸福社区建设十件实事基本完成,“96345”服务功能有效拓展。成功创建国家三级档案馆,区档案馆被命名为“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老干部、双拥、残疾人、儿童、老龄、移民、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二是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完成21个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天天乐”文体广场被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广电“一省一网”整合取得实效。推进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打造大型文体活动亮点工程,顺利举办第二届处州白莲节,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区。三是平安建设有效提升。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预防机制,建立了社会稳定工作“三色”预警评价体系和决策类、项目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开展了21个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抓好特殊群体、特殊时期的稳控工作,推进“排查整治、强基促稳”专项活动,有效化解信访积案。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施社会管理重大项目建设“十二五”规划,探索建立“雅溪镇居民自治联合会”,成立了区“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持续加大对刑事犯罪、经济犯罪、“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实行110接处警“巡处合一”模式,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平稳。有望连续8年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我区被评为全市 “最具幸福感城市”。
(四)党建工作深度与活力同步提高。一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两新”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认真审视农村发展现状,组织实施村规模调整,共撤并村庄125个,撤并率为37.5%,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严肃换届纪律要求,12月底前完成村党组织换届,春节前完成村委会换届。组织开展“打黑除恶树清风”专项行动,为村规模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落实乡镇党代会年会制,雅溪镇被列为省级乡镇党代会年会示范点。二是执政能力稳步提高。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领导。加强统战工作,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强化外宣工作,有效扩大莲都知名度。党管武装、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侨务、台务等工作扎实有效。三是队伍活力显著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实绩考核为重点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面向全市公开选拔8名乡科级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先考德后考才”做法被全市推广。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加强干部一线锻炼,出台了重点工作抽调干部跟踪考察办法,共安排16名新提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岗位进行锻炼提高。强化基层导向,重视加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乡村能人”评选活动,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品牌。四是勤政廉政较好落实。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研究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7个方面18条落实措施,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全年公务接待支出同比减少25.5%。组织开展“正风肃纪促发展”主题活动,转变会风文风,整顿不正之风,项目建设“挂帅领战、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巩固和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制度,推行党员干部延时“三小时志愿办事”服务,乡镇(街道)干部作风得到较大转变。大力实施村级廉政工程,基本完成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标准化建设,推进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反腐倡廉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推进工作的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强化: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中心任务谋划全区工作,坚决把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及时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成果,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贯彻上级重大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强化群众观点。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要导向,及时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台了区领导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每名区领导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重点村、1个示范村、1个社区,联系帮扶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带头走基层、听民意、办实事,带动和促进各级干部上“一线”、上“火线”。三是强化凝心聚力。完善和规范区委、区政府决策程序,常委、副区长之间讲民主、讲团结、讲大局,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注重发挥区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致力于完善机制,推行限时脱稿汇报、干部实绩上墙、季度汇报、半年会审、全年总结等行之有效的制度,着力营造“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干事氛围。
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我区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区级班子的密切配合、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驻莲部队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正处在深化改革、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慢则掉队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一是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土地、资金、人才、体制等要素制约仍然明显,新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园区集聚优势和效应不够明显,仍然存在发展任务重、历史欠账多、城乡统筹难等突出问题。二是社会治理压力增大。市区维稳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较多,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难度加大,隐蔽战线斗争任重道远,虚拟社会、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管理等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自身建设压力增大。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群众对一些部门和干部的作风意见还比较大,干部克难攻坚的作风和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将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讲政治、敢担当、重实干,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希望同志们对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关于区委全会决定稿的说明
讨论审议《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关于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的决定(审议稿)》(以下简称《决定》),是本次全会的重要议程。《决定》起草工作是在区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起草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队分组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区直各单位党委(党组)、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下面,我就《决定》稿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起草区委全会决定稿的总体考虑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省委专题研究丽水工作会议明确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总产值两项指标,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确立“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战略标杆。所有这些,都为我区深化改革、加快转型、促进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于此,区委常委会明确提出,全会《决定》的主题必须突出三大要义:第一,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这既是近几年来莲都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推动莲都在更高层次上更好发展的科学路径,要求我们既要把莲都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又要建成生态经济示范区。第二,全面深化改革。这是莲都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奋力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奋力攻克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体制机制的顽障痼疾,奋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立足省委对丽水考核松绑之实际,做到“三破三立”:破除不考核CDP就是不要发展的误区,树立绿色GDP理念;破除不考核工业就是不要发展工业的误区,树立生态工业理念;破除考核松绑就是不要干事的误区,树立“秀山丽水自图强”的理念。第三,促进“三大莲都”建设。这是谋求莲都更高品位、更高水准、更高境界发展的重要举措,直接决定“绿水青山”能否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生态优势能否最大限度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民生优势。
《决定》提出了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三大莲都”建设为核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为目标,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加快推进莲都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全省全市前列。
(二)区委全会决定稿的主要内容
区委《决定》稿注重体现莲都特色,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决定》共分三大板块、33条。与市委《决定》相比,条目少6条、字数接近少一半。
第一板块:阐述了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导思想。
第二板块:部署了5个方面的任务和举措。具体包括: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完善产业政策,促使“3+3”产业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更加完善,不断提升绿色GDP的占比。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径,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三大国家改革试点”,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开放活力、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美丽莲都,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空间管治,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打造美丽乡村 “升级版”,推进立体交通建设,联动推进“治水”“治气”“治山”“治土”,实现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土更洁,构建最有力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幸福,积极探索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以法治引领和谐,坚持以平安保障和谐,坚持以文化促进和谐,促进人民生活幸福感最大化。构建最佳服务环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实现最佳审批服务、最佳企业服务、最佳便民服务。
第三板块:阐述了树立更加鲜明的责任导向、考核导向、用人导向、作风导向、舆论导向,为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希望同志们对区委《决定》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修改
完善。
三、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三大莲都”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看到,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国内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求我们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一个声音、一以贯之、一贯到底地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促进“三大莲都”建设为核心,推进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共建升级、作风升级,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难中求胜,努力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旅游总收入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名义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推进改革升级,激发科学发展新活力。以强动力、增活力为着眼点,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要更好发挥各级政府作用。进一步厘清区、乡两级政府权责边界,更好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工作流程,规范行政权力,深化机构改革,形成权责清晰、公开透明的职责体系。健全区、乡两级公共服务体系,办好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加快形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强化市场秩序监管,下移监管重心,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进一步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强化政府信用,提升企业信用,健全个人信用。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二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预算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区、乡两级财政体制,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全区70%以上的乡镇建成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三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层级的体制改革,开展审批事项清理,继续下放一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效能,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建立全流程公开审批机制,完善行政审批全过程实时监督、行政问责、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审批中介机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
2.积极推动农村改革。一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突破口,明晰农村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耕地、林地等生产资料产权,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产权得到合理价值体现。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模式,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二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要素入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流转方式。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流转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点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工作。三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金融服务“三农”领域,加大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建设,培育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探索农房抵押贷款、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争创省级“林改模范区”。
3.努力创造良好环境。一要完善建设美丽莲都体制机制。围绕建设美丽莲都,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环境功能区划,划定并严守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区。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争取省里加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以生态为导向、以实绩为依据的差异化考核机制。二要切实加强要素保障。科学谋划高溪低丘缓坡区块综合开发利用。认真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坚持阳光征迁、和谐安置,确保重点工程如期开工、无障碍施工。完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阶段性用电等难题。深化项目推进机制,集中力量破解项目推进瓶颈问题。三要健全创业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及时总结宣传在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营造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引导效应。继续开展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蔬菜、水果提质增效项目,实施第三轮新农村科技示范项目。
(二)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化。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着力点,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要重园区。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立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争取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验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列入国家级项目,粮食生产功能区新增面积6600亩。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建设原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二要重特色。发挥生态优势、山地优势和气候优势,加快提升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油茶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处州白莲、白枇杷、铁皮石斛、娃娃鱼、皇菊、红豆杉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高品质、高效益、高知名度的优特农产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家庭农(林、渔)场。重视培育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三要重创新。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促进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促进网络市场与实体市场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谋划建设莲都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浙西南果蔬交易市场。
2.坚持发展生态工业。一要强势转型。加强对工业经济的对比分析和对策研究,确定我区应优先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为突破口,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进程,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股份制改造企业1家。二要加速集聚。以“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碧湖产业北区块20个项目开工建设,高溪低丘缓坡区块实现可供用地600亩以上。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养生养老等重大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大力发展多层厂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三要择优招商。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严把招商门槛,力促浙商回归,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实体项目10个以上,浙商回归实际到资6亿元以上。
3.加快发展绿色服务业。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科学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东西岩景区总规修编工作,促进旅游产业持续、滚动发展。推进石牛温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营业。推进古堰画乡整体提升,顺利实现创4A目标,加快文化产业基地、江滨休闲街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天堂山、大山峰等重大项目前期。以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实施环瓯江生态绿道和慢行系统工程,探索景区体量扩容、游线拉长、品质提升工作。利用山水优势和田园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旅游推介、营
销力度。二要着力发展养生经济。加快养生项目建设,推进通济堰养生园、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等项目建设,抓好坪地半岛养生度假区、峰源避暑胜地、黄村养生天堂、梦里水乡欢乐谷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养生经济与休闲旅游的有机融合,谋划一批城乡统筹综合体、城镇综合体、农家乐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具有莲都特色、多功能、复合型的养生(养老)产业,打响“秀山丽水、养生莲都、长寿之乡”区域品牌。三要注重培育新型业态。研究出台加快绿色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注重服务业新型业态培育,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总部经济、网络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准建立“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开发油画、根雕、民间手工艺品、畲医畲药等产品,推进景区商业步行街建设。
(三)推进共建升级,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以惠民生、促和谐为落脚点,加快推进市区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1.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一要强化共建理念。全面深化“市区是一家、市区不分家、工作靠大家”理念,着力创新“市区共建”体制机制、工作举措,进一步优化市区责权关系,切实以市区发展带动莲都发展,以莲都发展促进市区发展。二要做优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支点的城乡布局规划体系,实现城乡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项目建设与当地特色的良好结合。强化规划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市区之间的衔接、城乡之间的统筹,确保规划执行到位。三要加快城乡建设。围绕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严格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加强城市秩序整治,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确保如期完成创建目标;继续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实施老小区改造7个、城中村改造3个,探索开发式改造模式,推进“无违建区”创建;全面启动社区、美丽乡村、农家乐、企业、示范镇、学校、区直机关、农村党建等八大系列示范点创建工作,促进城乡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围绕打造美丽碧湖副城中心,加快推进“碧湖一大港头组团”联动发展,推进碧湖“六个一”建设,拉开城镇框架,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深化碧湖镇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落实“镇财镇管”模式,努力推动碧湖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深化“扩权强镇”工作,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小城市、中心镇倾斜;加快培育小城市、中心镇房地产市场。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统筹推进“洁净村居”、“三清三化”、“六边三化三美”等一揽子工作,完成“一带三线”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推进旧村改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培育3个农房改造示范村。加快交通建设,争取丽龙高速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重要县道和通景公路改造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瓯江大溪治理、防灾减灾等项目建设。推进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要推进“五水共治”。坚持控建并举、保治结合,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重点,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定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黄村水库、瓯江沿线区域为重点,同步推进部分中心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下山脱贫安置点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市里加快市区丽阳坑、好溪堰、环城河等河段的整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率,改善南明湖水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监管,创建一批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并完善饮用水源应急预警机制,确保水源安全。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非法制砂、非法高污染小企业及偷排漏排污染物等问题,确保烟尘粉尘、总磷总氮等污染物排放达到省级考核要求,并超额完成各类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快瓯江大溪治理工程建设、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整治工程,进一步夯实防洪排涝基础。
2.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一要促进居民增收。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城乡统一的就业扶持政策,重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化碧湖人力资源市场、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向乡镇(街道)延伸。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十大工程,大力发展农家乐、来料加工,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和结对帮扶机制,促进城乡低收入家庭加快增收。加快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加强农民异地转移工作。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要加强社会保障。深化大社保体系建设,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确保基本医疗稳健运行。大力发展慈善爱心事业,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继续抓好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打造“阳光民政”。三要发展社会事业。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城乡学校共同体机制,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水平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致力于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加快发展古堰文化、油画文化、摄影文化、白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开展通济堰价值挖掘和展示研究,抓好文化惠民、广电惠民、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提升“天天乐”文化品牌示范效应。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数字卫生”和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绩效考核问责制,力争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致力于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推进计生工作村级管理自治化、社区管理网格化、计生服务优质化建设,落实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深化“和谐优抚”,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实施丽水北乡革命纪念馆迁建工程。积极做好档案、关心下一代、老干部、老龄、外事等工作。
3.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一要改进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技术支撑、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完善和创新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健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机制,营造社会管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突出治理重点。始终绷紧信访维稳这根弦,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开展农村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治理,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高度重视拆迁户、集资户、民师、涉军人员、社保诉求等特殊群体的信访问题。始终绷紧社会治安这根弦,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刑事犯罪打击,强化指挥体系建设,强化社区警务创新,加大依法管理互联网力度,健全涉恐涉暴活动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社会治安薄弱环节、重点部位整治力度,确保社会平安稳定。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治理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三要提升治理水平。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加强劳动维权工作。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适时推广“雅溪镇居民自治联合会”试点经验。全面深化“和谐社区”“民主法治村(社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党务、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基层民主建设载体,完善法治、强化德治、推进自治。
(四)推进作风升级,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一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按照建设法治莲都的要求,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工青妇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倡导人大、政协树立“一线”意识,追求“一线”作为,发挥“一线,,作用。二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有效行使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确保“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代表活动形式。发挥乡镇人大和人大街道工作机构作用。完善人大工作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政治协商纳入重大决策程序,制定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协商制度,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拓宽知情明政途径,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完善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和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适时召开全区政协工作会议。
2.构筑固本强基堡垒。一要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反对“四风”贯穿始终,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科学谋划实施方案,注重抓好工作结合,注重回应群众关切,确保取得教育实效。二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莲都精神,深入开展“争做最美莲都人”主题活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 “莲都文明风采——2014市民道德建设年活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办好“莲都论坛”“人文小讲堂”。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区、乡两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优势互补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区域设置党组织的新模式,加强两新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畅通党员“能进能出”渠道。加强换届后村级组织建设,开展新选任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定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健全村干部考核机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鲜明导向引领干部,以创新方式选配干部,以科学考评激励干部,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以选拔“狮子型”干部为重点选好配强“好班长”,以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为重点建设“好班子”,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好梯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建好用好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3.强化权力运行监管。一要完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深化“阳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党政部门权力公开规范运行。落实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二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反腐倡廉改革举措,制定实施《2013—201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强化
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各级纪委领 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 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建立 “一案双查”制度,始终保持惩治 腐败高压态势。三要健全作风 建设常态化制度。持续深入地 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 委、区委有关具体要求的贯彻落 实,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面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 关规定要求,规范并严格执行公 车配备使用管理、办公用房、公 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方面的 具体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 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三 公”经费管理。建立健全效能问 责体系,落实作风状况评价机 制,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常态化。
同志们,“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已经确 定,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 都”建设的任务已经明确。让我 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 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改 革创新,攻坚克难,为促进莲都 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 的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
在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小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一条主线、五个体系”工作举措,统筹发展,推进改革,争先进位,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15亿元,同比增长7.0%;农业总产值24.29亿元,同比增长6.7%;工业总产值84.60亿元,同比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90.25亿元,同比增长3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58亿元,同比增长13.4%;接待国内外游客443.61万人次,同比增长31.5%,旅游总收入25.26亿元,同比增长34.2%;财政总收入16.3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1008元、12283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3.3%;节能减排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我区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被评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区,全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全市“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区政府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兴产业强实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效益稳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区超额完成投资计划,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327亩。“两白一黄一草一鲸”等特色产业效益明显。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通过中期检査,峰源高山放心菜基地等项目初见成效。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新流转土地4600亩,累计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4.5%。新发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211家。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3个。
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强力推进“莲都一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扎实开展高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完成投资7.80亿元。加快碧湖产业区块开发,出让工业用地5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12.50亩,引进工业项目36个,建成投产5个。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四换三名”等工作,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59亿元,同比增长50.4%,完成“个转企”574家,为全年任务的28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关停振华造纸厂等重污染企业。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和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古堰画乡创AAAA级景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初评,东西岩景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清,石牛温泉项目稳步推进。促进“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编制“锦绣绿谷”、里河一蒲塘(千年归农)等7个农家乐综合体发展规划,启动了“诗画利山”等4个农家乐综合体建设。郎奇一白桥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前期稳步推进,通济堰文化养生园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开展了首届“十佳五养”系列评选活动。丽水现代商贸中心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二)致力于扩投资强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建立投资项目责任细分机制,完善项目动态排名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重点项目“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创新项目“挂帅领战、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工作法,投资总量、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完善招商引资规划和考核办法,推行“6+X专业化招商机制”,成立区招商局,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7.14亿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利用外资538万美元,同比增长34.5%,“浙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6.43亿元,同比增长56.8%, 引进大项目11个,获得全市招商引资考核二等奖。
投资保障更加有力。积极争取并配合做好市区征迁政策调整完善工作,高溪低丘缓坡、1000KV特高压、古城岛搬迁等项目征迁工作有效推进,完成征迁项目51个,征收土地7081亩,拆迁房屋26.5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5.7%、34.6%、109.7%。完善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机制,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56万亩,垦造耕地1878亩。启动农房抵押贷款和小额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工作,发放农房抵押贷款384万元,小额保证保险贷款6220万元。涉农贷款余额38.1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24.4%。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碧湖小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基层站所整合和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试点工作,莲都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转型为莲都农村商业银行,区公立医院改革、生态殡葬改革和文化经营单位、国有林场、国有农场、保安公司改制等工作顺利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省成长型中小企业3家、省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3家,全区首家院士工作站宋湛谦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市第二,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市第一。
(三)致力于抓统筹美城乡,环境品位进一步提升。
市区共建合力增强。完成撤市设区以来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次市区体制调整,平稳承接33项市区职能,成立了城管处州分局。全力推进“双创”工作,创新捆绑考核、创卫擂台赛、电视问政、督查问责、立体宣传等机制,投入资金8900万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9个共1.72万平方米,搬迁整治5个马路市场,拆除窝棚区5.20万平方米,布设改造环卫设施5686处,城市“六乱”整治面达99.4%,落实人行道秩序专项整治、设置人行道隔离护栏、增设小区停车位等交通治堵措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暗访,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完成申报。“三改一拆”三年拆违任务一年完成,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2万平方米,拆违总量全市第一,启动9个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房148万平方米。
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完成碧湖、大港头、老竹、雅溪四个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碧湖一大港头组团概念性规划。实施全区和碧湖“六个一”项目,在碧湖镇启动莲都区规划馆建设,引进投资10亿元的碧湖佳源城镇综合体项目,镇区道路、供排水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农民异地搬迁1059户2559人,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一期完成申购,二期开工。推动“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大港头镇被评为全省首批 “十大最美乡镇”。
“美丽乡村”成效明显。统筹推进“六边三化”“洁净村居”“双清”等工作,重点开展5个美丽乡村重点村、5个中心村建设和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丽武公路、330国道莲都段沿线环境整治,实施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和东西岩景区周边连线成片创建。两个国家水利重点县、瓯江大溪治理、村际联网工程、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项目前期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大港头镇利山村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四)致力于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民生支出占区本级财政总支出比重为83.4%。城乡居民收入连续27年位居全市第一。莲都就业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城镇登记失业率2.95%,追讨欠薪579万元。推进“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数据采集工作。完善养老事业发展机制,新建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5个。残疾人托养“莲都模式” 被省残联推广。完成“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1个,举办第二届处州白莲节,完成歌曲《古堰画乡》创作。“天天乐”文体广场被评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成省级体育强区、国家三级档案馆。初中学业考试成绩连续10年位居全市第一,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69.2%。积极创建慢病防制示范区。认真落实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幸福社区建设十件实事”。96345市民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计生工作连续12年蝉联全市优胜奖,紫金街道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街道”。区侨联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
社会和谐不断增进。建立社会稳定“三色”预警评价体系,完成21个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活动,完善“大调解”体系,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雅溪镇试点建立“居民自治联合会”。成立区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组织实施村规模调整工作,全区行政村数从333个撤并为208个,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平稳推进村庄布局调整后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有望连续8年获省“平安区”称号。
(五)致力于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干部作风有新转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7个方面18条措施,会议、文件同比分别精简5.9%、7.9%,“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3.7%。及时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227件。强化基层导向,关心改善乡镇(街道)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深化“住村联心”工作,开展“延时三小时志愿服务”。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行政调解示范区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优秀区。
廉政建设有新风尚。注重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11个,整合财政资金2624万元,核减拨付财政资金1.01亿元,审计核减工程造价1400万元。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开展工作,监察查处违纪案件92起92人,移送司法机关案件9起9人;开展“正风肃纪促发展”活动,立案处理15人;完成村(社区)务监督委员会标准化建设,开展校务监督委员会试点。
行政效能有新提升。实行重点工作干部跟踪考核制度,健全限额以上项目、重点工作动态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行政审批改革的督查考核,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试点,区行政审批代办中心、碧湖行政审批分中心投入运行。推出《莲都创卫零距离》《问政直通车》等问政栏目,让干部直面问题,直接承诺,直至办结。完成23个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制定工作。重视网络留言办理和政务微博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同时,统计、物价、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区、工会、慈善、红十字、民族、宗教、工商联、侨台、外事、移民、国防教育动员等工作得到了新加强。
各位代表,这些工作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海内外朋友、社会各界和驻莲部队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张力有待加大;政策处理、土地、资金、人才、体制等制约依然突出,支撑发展的动力有待激发;民生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与我们的追求还有较大差距,民生幸福的潜力有待挖掘;社会管理、社会稳定面临新的考验,创新治理方式的合力有待增强;干部“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公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之年,也是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目标的攻坚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区情,强化政治意识、群众观念、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突破。
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审视莲都现阶段发展任务,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突出四条主线:一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强动力、增活力,推动改革升级,努力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二要突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线,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绿色GDP的占比。三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线,惠民生、促和谐,推动共建升级,全力建设“美丽莲都”。四要突出转变干部作风的主线,强队伍、提效能,推动作风升级,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以促进“三大莲都”建设为核心,推动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共建升级、作风升级,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难中求胜,努力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上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指标。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生态发展、建设“美丽莲都”、促进民生
幸福、加强政府建设等五方面工作。
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按照项目化推进的思路,区政府将重点推进六大改革任务。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区”,发布行政审批权力清单,争取市政府下放相关审批权限,调整缩减审批事项。规范区行政审批代办中心、招投标中心、碧湖审批分中心管理。再造审批流程,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常态化。全面推行以区长为总代办、副区长为副总代办、局长为代办员的代办制和一门受理、多证联办的“政务超市”审批新模式。探索建立行政审批“淘宝式”全程追踪评价体系和“客户经理式”标准服务。努力构建充分竞争的中介市场。完善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按照“非禁即人”的原则,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探索企业负面清单外项目“零审批”。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办医、办学、办文化、办体育、办养老等社会事业。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先照后证制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建立以“亩产”为导向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要素保障政策,完善项目履约保证金、工业低效项目退出制度。探索建设用地点供机制。创新金融监管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
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明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等生产资料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流转的规划政策和体制机制,探索股份合作、土地人股、信托流转等方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全面完成农场改制工作。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建设,培育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三农”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房抵押贷款和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积极开展流转土地经营权等产权抵押贷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争创省级“林改模范区”。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完善碧湖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探索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机关瘦身、乡镇强身”,建立扁平化执法管理体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探索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等生态功能区居民向中心镇搬迁集聚。创新农民新社区管理机制,逐步转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让农民共享城镇文明。
完善区域开放发展机制。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全省“四大国家战略”,全方位深化与义乌市的战略合作,加快莲都一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海西经济区,金义、温台都市圈等都市群功能分工。推进“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加强出口主体和品牌培育,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先进装备、技术和管理。
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GDP、生态工业理念,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把生态产业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抓好生态产业招商引资。完善生态产业招商选资考核奖惩办法,大幅提高招商引资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深化招商项目库建设,突出市区优势、生态资源优势、侨资民资优势,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探索社会化招商,勇于向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央企国企招商,严把招商项目门槛,重点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考核任务。完善项目建设“三挂”机制和全程动态督查机制,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全程代办、“一对一”跟踪服务,力促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尽早落地投产。
优化生态产业发展环境。编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环境功能区划,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理制度。坚持质量和进度并重,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年底前完成首期试点任务的90%以上。开发工业用地66.67公顷、完成供地33.33公顷以上,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公顷,垦造耕地200公顷,农村土地拆旧复垦6.67公顷。改进项目征迁的方式方法,强化乡镇(街道)主体责任,高效推进市区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生态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以生态为导向,以实绩为依据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促进创新要素向生态产业、企业集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全面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大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0%以上。积极落实人才发展政策,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土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鼓励扶持髙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健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机制,发挥 “莲都人才之家”作用。
推进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力争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验收,加强粮食生产,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440公顷,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升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等传统主导产业效益,推动“两白一黄一草一鲵”等生态特色产业提升规模,大力发展红豆杉、油茶、香櫃、笋竹等林业产业。深化与海亮集团、市农科院等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峰源高山放心菜等一批生态精品农业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能力,新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生态精品示范性家庭农场30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11个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示范作用。研究建立最为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碧湖等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生态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把生态工业作为生态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来谋划推进,编制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和资源要素倾斜保障机制,推动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健康服务、农副食品加工等形成产业。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做好入园项目“三促”工作。落实“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举措,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产能,继续推进工业低效项目清理,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和项目。强化企业主体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2家,鼓励引导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
促进生态服务业协调发展。明确生态旅游业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化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规划,细化古堰画乡景区功能分区规划。完成古堰画乡AAAA级景区创建,推进东西岩景区整体招商,促进石牛温泉景区尽快营业,提升峰源“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知名度。深入挖掘碧湖、大港头等城镇历史底蕴,推陈出新,古今交融,推动通济堰渠系和大港头镇区景区化,凸显“古堰渠、老农耕、新田园”“古航道、老码头、新画乡”文化魅力,打造“都市后花园”。加快环瓯江生态绿道慢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济堰文化养生园、处风荷谷养生园、鱼跃文化产业园等养生(养老)项目建设,加快建成里河一蒲塘(千年归农)、“诗画利山”、“畲家欢语”等农家乐综合体项目,抓好坪地半岛、养生天堂、梦里水乡等项目包装招商。用旅游的理念引导,用旅游的标准导入,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农居”,引领养生乡村、农居民宿、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森林休闲、高山避暑、欢乐亲水等业态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实体经济转化,向园区集聚,加快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建设,挖掘白莲文化内涵,举办第三届“处州白莲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积极推进“电商换市”,追赶遂昌、缙云等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地区,主攻生态农产品电商营销,培育一批特色电商经营户,力争电商销售额增长50%以上。提升来料加工发展水平,力争来料加工费、经纪人数量等指标进入全市前三。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生态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及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积极谋划空港、港航配套延伸项目。加快瓯江商旅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五、加快建设“美丽莲都”
树立“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力打造 “美丽莲都”新形象。
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到人,问责倒逼,铁纪保障,联动推进“五水共治”“双创”和“三改一拆”等工作。铁腕“治水”。治污水,推行“河长制”,坚持“水岸同治”,实行“一张水系图、一份路线图、一个时间表、一本责任书、一套新机制”,健全生态巡查、环境执法、联合治污机制,坚决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非法采砂制砂、高污染企业及违法偷排漏排等问题,全面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加快实施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整治“六个一、四类村、一个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70%。防洪水,扎实推进中央中小河流域治理重点县、瓯江大溪治理、堤防加固、山塘整治、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排涝水,积极推进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和碧湖平原排涝能力。抓节水,深入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渠道衬砌30公里,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72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00亩。保供水,开工建设碧湖新水厂,提升农村饮用水工程管护水平,加强黄村水库、玉溪水库等水源地保护。铁心“双创”。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加强城市“六乱”、马路市场、人行道车辆违停等重点问题执法;落实市区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环卫保洁质量;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人行道秩序专项整治、社区停车位施划等工作,开展“最美商店”“最美居民”评选,深入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硬件设施一起抓,软件工作分头抓,确保如期实现“双创”目标。铁纪“拆违”。全力开展“无违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坚持“违必拆、十先拆”,重点拆除影响“五水共治”“创国卫”“六边三化”的违法建筑。加强拆后空间的清理、规划、利用,完善拆违控违长效机制,加快落实历史“两违”处置政策。坚持“拆改结合、以改促拆”,完成2013年启动的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新启动7个旧住宅区和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完善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共享机制,推动形成设施互联、产业互补、市场相通、体制相融的市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以清洁之城、绿色之城、花园之城、亮丽之城、整洁之城为主要内容的“五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花园路、丽阳街西段综合整治。健全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物业管理、社区建设等领域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市、区、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体系。探索整合数字城管、城管执法、“96345”市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扁平高效的城市管理指挥体系,提升“96345”市民服务中心品牌效应,推动服务半径逐步向中心镇延伸。落实好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中我区承担的工作任务,继续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精明规划,按照丽水中心城市副城区、后花园的定位,以瓯江为轴心、碧湖一大港头组团为重点,辐射老竹、峰源两翼,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碧湖一大港头组团概念性规划,着力将碧湖一大港头组团打造成为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示范区,诗画莲都、风情瓯江的核心区。坚持精致建设,以“六个一”项目为抓手,推进“美丽碧湖”建设,建成莲都区规划馆,开工建设碧湖佳源城镇综合体、环北路延伸段、文二路延伸段等项目。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镇公用建设领域。培育小城市、中心镇房地产市场,努力把大港头镇金港小区、老竹镇学甫小区等建成示范性农村新社区。坚持精细管理,借鉴“创国卫”经验,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做亮“美丽乡村”品牌。统筹推进“洁净村居”“三清三化”“六边三化”等一揽子工作。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规范、提升新农村及农房建设水平。加强项目、资金、资源整合,打造“一带三线”美丽乡村精品线,重点推进古堰画乡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创建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机制,建成3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一批具有莲都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景观带。树立“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理念,成立林建公司,推进公路、铁路两沿“苗圃式”绿化经营,整合市区资源,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工程。全面推进八大系列“美丽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继续实施村际联网工程和撤渡建桥工程,加快城乡电网改造。
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化社保扩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出台农民增收规划,深入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5200人,农民异地搬迁2200人。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抓好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健全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重视残疾人、慈善、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区、工会等事业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完成《养生莲都》歌曲创作,推进区文化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百姓舞台大比拼”活动,提升“天天乐”品牌效应,力争“丽水鼓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省级教育现代化区,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南明小学迁建工程,开工建设白云小学、厦河新村幼儿园等民办教育项目。推进区人民医院、钟氏医院、“数字卫生”等项目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力争创建国家慢病防制示范区。落实计生政策,优化计生服务,继续保持计生工作全市领先水平。巩固“三沿五区”坟墓整治成果,全面推行生态殡葬。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完成基本侨情调查,打造“侨乡莲都”。推进地方特色档案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构建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有序的利益协调机制、稳定的基层联系机制和广泛的群众服务机制。积极推广雅溪镇“居民自治联合会”经验。完善困难企业帮扶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和银行不良贷款,维护金融稳定。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关注村规模调整后的新村运行情况,规范 “三资”管理,推进新村融合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两委”干部考核机制。
同时,进一步加强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工商联、侨台、外事、移民等工作。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生态发展理念引领干部观念转变。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三问三思”“三破三立”大讨论,完善常态化的公务人员学习培训和调査研究制度,强化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定力、能力和执行力,奋力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建立健全效能问责体系,依托《莲都零距离》打造电视问政品牌,完善动态督查落实机制,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效率论英雄的导向,引导干部树立舍我其谁的豪气、守土有责的志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力争全区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加强政府投融资监管,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防控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分类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规划、政策、标准等手段,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鼓励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以教育实践活动助推政府作风转变。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整治“四风”问题,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性资金覆盖审计,严肃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强化抓实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各位代表,改革号角催人奋进,发展重任激扬斗志!我们正处在变革与奋进的时代,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推进转型发展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促进“三大莲都” 建设而努力奋斗!莲都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在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雷萍
各位代表:
我受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莲都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系列会议精神,依法履行各项职责,加强对重大民生问题的监督,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全年共召开常委会8次,主任会议16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8项,开展执法检查2次,组织调研视察10次,作出决议决定8个。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有新成效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推进市区共建、打造‘三大莲都’、干好‘一三五’、实现‘四个翻一番半'”的总要求,认真行使法定监督职权,抓好重大事项决定、推动市区体制调整、强化干部任免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优化。
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一是做好常规报告的审议工作。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财政预算执行以及审计等工作报告,督促政府严格计划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关注“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审议区政府关于《丽水市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分析当前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转型升级仍需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的要素制约明显、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建议,要求政府更加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工作,督促和推动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此外,通过了《增加南方红豆杉为“区树”,将原“区花”荷花更名为莲花》的决议,助推我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积极推动市区体制机制优化。为推进市区共建,区人大常委会借力市人代会和市人大代表接待日等平台,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以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形式,围绕市区体制调整工作,在市区审批权限、执法分工、建设、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市委书记、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康到莲都主持“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促成市、区体制的新一轮调整,30多项职能下放到我区,市区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市区共建共赢”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全力做好人事任免与监督工作。一是依法行使任免权。区人大常委会把行使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权,正确处理好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全年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8人次,其中任命15人,免职13人。二是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先后听取区审计局、人力社保局、民宗局、教育局和农业局等部门工作汇报,对审计成果转化、人事干部招录制度、民族乡镇经济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等提出明确要求,督促政府组成部门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改进工作。
凝心聚力服务中心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区委部署,尽心尽力服务全区工作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创国卫工作,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联系14个村(社区),认真抓好检查督促工作,联系单位取得良好成绩。服务市、区重点项目,9名人大机关干部参与市、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得到市、区领导充分肯定。常委会多名领导承担区养促会工作,通过开展相关调研活动,使全区的“五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同时,关注浙商回归,主动做好招商对接与服务工作。
二、选准议题,加强审议,监督成效有新提高
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精选议题,主动调研摸实情,创新载体出实招,依法监督勤履职,加强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
抓重点促民生。坚持把改善农村卫生服务、饮用水安全等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听取和审议全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情况,针对“村卫生室用房及设施配备未完全符合标准、基本药物配备种类不齐全”等问题,提出“抓好村卫生室规划设置”“规范卫生室医疗行为”“加大监管力度”等审议意见,推动全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配合省、市人大,上下联动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就水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向上级人大和区政府提出了合理建议。
跟踪督查“两白”产业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调研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情况,视察区农家乐综合体建设,调研科技富民强区工作。政府认真落实相关建议,新组建了区特产办、土地流转中心等专门工作机构,狠抓特色产业培育,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助推了我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解热点优环境。一是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洁净村居”创建专项工作报告,要求政府解决人员、设备不足等问题,提高保洁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保洁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洁净村居”创建成效。二是会同财政部门,采用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推动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的意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自查,主动整改,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三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査,针对该法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大侨法宣传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等审议意见,交由区政府落实,推进“侨乡莲都”建设。四是调研全区村规模调整工作,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了该项工作平稳顺利完成。依法指导和监督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五是继2012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开展跟踪督查,推动审议意见落实,敦促政府完善责任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加大薄弱环节监管,进一步做好我区食品安全工作,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破难点促公正。一是听取和审议我区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专项工作报告,要求区公安机关“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完善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着力提高打击违法犯罪的实效”,进一步推动刑事诉讼法律在我区的正确施行。二是坚持和深化代表旁听法院案件庭审制度,先后组织区人大代表观摩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庭审共三批次、83人次;组织代表参与“两院”开放日、参观法院网络拍卖案件执行标的等活动,实现对“两院”的监督常态化,提升监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调研行政执法工作,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等建议意见,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在我区的深入开展;对政府报送的1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四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继续完善接访、转办和督办等制度,通过领导督办,妥善解决紫金街道芦埠村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多年的信访积案。一年来,共计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42件,295人次。
三、夯实基础,拓宽平台,代表工作有新亮点
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区人大常委会从坚持和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高度出发,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创新代表活动载体,增强代表工作活力,加大建议督办力度,提高代表工作实效,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努力提升代表履职水平。一是加大代表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举办代表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代表授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组织莲都中心组的市人大代表赴缙云、遂昌两县交流学习,视察土地综合利用、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工作,代表们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视察活动,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履职能力。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年度“区人大代表履职积极分子”的评选。引导代表深入选区,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依法履行好代表职务。结合代表日常履职情况,经各代表中心组推荐、主任会议审核和区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投票表决,确定方炳木等16名代表为2013年度履职积极分子。三是建立了区、乡人大代表数据库,与全省同步完成了“浙江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搭建,增进了代表们的横向联系,畅通了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平台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四是组织好代表辞职和补选工作。依照《区人大代表辞职办法》接受11名调离工作岗位的代表辞去代表职务,并组织在相应选区完成了11名代表的补选。
认真督办代表意见建议。
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进行集中交办,完善建议领办、办理工作机制,运用代表建议办理系统进行网上督办,不断提高办理工作成效。目前,120件代表建议在规定时限内全部答复,代表对办理工作满意的112件,基本满意的8件。建议所提问题解决44件,正在解决61件,计划解决15件。首次开展代表建议承办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经主任会议初评和人大常委会投票表决,评选出6家2013年度承办工作先进集体,10名先进个人。
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区人大常委会将全省联动开展的“恪尽代表职责,保护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作为全年代表活动的重头戏。召开全区动员会,明确代表中心组责任,按照“走一遍、看一遍、查一遍”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活动。活动中,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现场访、建议督、实地查”等形式,督促政府解决存在的污染问题。政府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关停了岩泉街道青林村振华造纸厂,査封了丽峰制革厂90%的污染生产线,启动了老竹赤坑水库饮用水源底泥污染治理工作。
四、固本强基,提升素质,自身建设有新突破
区人大常委会自觉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提高常委会履职行权能力这一主线,筑牢勤政廉政底线,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基础,自身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强化常委会自身建设。从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能力和抓好队伍廉政教育入手,激发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保持“一线”的精神状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围绕如何更好地行权履职开设讲座,提高组成人员履职所需的理论功底,深刻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区的具体实践。严格遵守监督法,自觉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等规定,推进常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组织驻会的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赴我市廉政教育基地却金馆参观学习,促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加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强化人大机关建设。以提高机关办文办事办会能力为人大机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学习。依托理论中心组、网络学院等平台,鼓励干部多学多思,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一年来,1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6人参加省人大组织的业务培训,6人参加市、区干部培训班学习。抓效能。坚持委办主任每月例会制度。逐月检查工作完成情况,明确次月工作任务,提高机关运行效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 和市委、区委实施办法,坚持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机关管理更趋规范。抓宣传。围绕人大常委会行权履职突出宣传重点,提高宣传时效,全年在省、市媒体上发表信息通讯189篇,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基层人大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把坚持人大工作四项制度,作为加强基层人大阵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联系制度,常委会领导与工委深入联系的乡镇(街道),指导基层人大组织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部分代表中心组开展了代表跨选区调研视察活动,加强了履职交流。坚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例会制度,全年召开例会2次,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存在问题,寻求解决路径,提升工作水平。坚持乡镇人大专职干部列席常委会制度,组织外出培训学习,拓宽乡镇街道人大干部业务学习途径,开拓干部视野,提高干部服务水平与能力。坚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评选岩泉街道、碧湖镇、峰源乡人大工委(主席团)为全区2013年度基层人大工作先进集体,支持基层人大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体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离不开“一府两院”的积极配合,离不开全区人民、各级人大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离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监督工作刚性手段运用不足,监督实效有待提高;代表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效果不够明显;审议意见跟踪督办有待加强,等等。对于这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
2014年工作思路
各位代表,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区委将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推动我区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区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着力转变作风、尽心履职,着力强化监督、服务大局,着力突破难点、推进法治,着力创新方式、提高实效,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履职能力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增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一线”工作要求:一是兴学风。把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省委专题研究丽水工作会议、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的思想认识,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强化政治定力,不断推动人大工作制度和实践的创新。二是树新风。认真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贯彻执行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区委实施办法等,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努力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转作风。坚持把党委重视、政府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点,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接地气,加强调研摸实情,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求真务实,履行职责,积极向区委建言献策,监督并支持“一府两院”开展工作,为推动莲都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四是强基础。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工作考核细则,加强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支持基层人大发挥好职能作用,激发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活力。继续指导好代表中心组活动,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增强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继续发动各级人大代表为“五水共治”出资出力,并积极投身到“双创”工作、“三改一拆”等全区重点工作中去。
二、加强监督,规范行政行为,着力推动依法行政
推动政府及其各部门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提高效率,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等方式,将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自行整改与依法纠正相结合,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一是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全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宗教工作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听取和审议区政府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促进经济运行更加健康、有序。三是听取和审查批准2013年度区财政决算;听取和审议区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201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四是对2013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调研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提高财政预算资金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五是发挥好财政经济咨询组作用,探索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查区科技局预算执行情况。六是主任会议听取区文广新体局、水利局、经商局、安监局、计生局等部门工作汇报,落实对部门工作监督的常态化与制度化。七是调研我区水利建设情况、档案工作和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情况等,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意见,推动政府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八是坚持与完善干部任免监督制度,落实好人大知识列入公务员培训内容等规定,促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九是继续推行常委会任命的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区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年终以书面形式向区人大常委会述职,将常规性的监督活动与督促落实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
继续跟踪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巩固执法检查成果。配合市人大对《浙江省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执行情况、旅游发展工作情况和林相改造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促进我区相关工作。
三、关注热点,突破监督难点,着力推进法治建设
关注公正司法和高效司法,强化司法监督,依然是今年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一是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专题调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等形式,推动司法机关继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
开展“六五”普法的中期评估,推动部门加大普法力度、丰富普法内容,确保普法规划中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三是听取和审议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工作报告;制定出台《莲都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机关工作办法》,细化全区司法监督工作规范,促进司法监督工作制度化。四是进一步明确政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的范围。五是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主动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六是坚持抓好人大信访工作,加大涉法信访案件的督办力度,并服务于人大监督职能的发挥。
四、激发活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办理成效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代表工作是常委会的基础性工作。一是继续抓好代表的学习培训、履职积极分子评选等工作,让代表学有榜样,干有目标,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坚持履职登记、改进代表述职方式,完善代表述职制度,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代表中心组活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拓宽代表知情渠道,提高代表建议质量,增强代表履职能力。二是继续完善和发挥代表建议办理系统和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的作用,使我区的代表履职活动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加生动。三是改进建议办理工作,改进督办方式,完善代表重点建
议由政府领导领办、人大领导督办制度,推动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从办结率向办成率转变。继续开展建议承办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努力实现建议办理工作从“重回复向重落实”“重满意率向重解决率”转变。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共莲都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进我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四届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谷江南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第十四届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会议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区政协工作创新年。区政协常委会在中共莲都区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市、区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和创新政协工作,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为全区干好“一四八”、实现“四个翻一番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扎实推进协商民主实践
围绕区委“一条主线、五个体系”工作举措,活跃有序地组织协商议政,积极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精心组织专题协商。在全区村规模调整之前,主席会议成员带6个小组深入全区,调研提出“少扰民不损民、重视各乡镇(街道)差别、优化新村双委成员分布、做好民族政策对接、解决特殊问题”等六大项23小项建议意见,有不少建议意见转化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区创国卫工作中,通过充分调研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建言改进市区环卫体制机制,成立综合协调机构、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双向考核监管,相关建议已落实为实际工作。受区政府委托,专题调研跨县域畲族经济协作情况,建议建立“竹柳新桥”畲族乡镇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试验区,加强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推动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获省政协民宗委、省发改委和丽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省政协纳入2014年工作任务,区委常委会也专题听取汇报。此外,《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弘扬养生文化、培育养生产业》《进一步加强我区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等建议经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落实,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创新开展对口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组织开展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牵线多个部门和多个界别,举办“建设美丽富饶乡村”对口协商会议,呼吁提高“富民”投入比重,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农家闲置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区委、区政府领导要求相关部门对合理建议予以积极吸纳。围绕提案办理,以“三见面”协商会为基础,探索登门协商、调研协商、电话协商和网络协商等形式,协商侨乡莲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等问题,有效落实提案所提意见建议。
积极推动基层协商民主。重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发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参与“雅溪镇居民自治联合会”建设,以“跨村理事、联合自治”构想,指导农村民主自治,实践基层民主协商,为群众寻找诉求表达的知心人、化解纠纷的中间人、参政议政的代言人、民主监督的实施人。相关做法被省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室采编交流,被新华社、浙江日报、联谊报和丽水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
(二)不断提高民主监督实效聚焦全区重点工作、社会热点问题和提案办理实际,积极开
展民主监督活动,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实际效果。
督促提案办理。组织常委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并提出建议意见;组织主席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进一步落实政府领导领办、政协领导督办、具体部门承办的有效工作机制。首次开展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通过听汇报、问情况、查档案等方式,对区教育局和区农业局的提案办理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建议两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增进协商、规范答复,不断提高提案办理水平。组织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跟踪督办往年提案。如,敦促完成2011年《对区供电局电费收取的几点意见和建议》的办理,丰富了电费收缴渠道,促成全区每年上百万元电费存折小额管理费的减免。
视察重点工作。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在专项课题基础上,组织区政协教育战线委员视察创卫中的厦河商城,组织市政协莲都联络小组委员视察座谈,建言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制止餐饮油污直排,加强收储地块管理,贯通城北路东段等对策。今年1月27日,城北路东段全线通车。围绕“三改一拆”工作,先后开展独立视察、联合视察,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执法力度”等建议意见,为我区超额完成拆违任务做出积极贡献。
关注热点问题。组织委员两次旁听区法院庭审,建议正装出庭,增设话筒、投影等现代化媒介,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保障现代化建设。遴选8位政治素质好、具有会计师或经济师资格的委员,对我区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进行民主监督,建言规范程序、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部分专委会和界别活动组还对全区行政执法工作、民政工作和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努力推动解决有关问题。
(三)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紧扣发展、紧贴民生,加强组织引领,加强协调协作,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更加高涨。
着眼大局积极建言。向区政府报送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有关《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的建议意见55条、大会发言18篇,交办政协提案227件;组织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专委会研究课题11个,向区委和区政府报送《政协建议》10件;组织常委会议听取区委和区政府工作情况的通报,听取区委工作思路的通报,建议“制定协商年度工作计划、适时召开全区政协工作会议”等被纳入区委工作日程。
畅通渠道反映民意。领导重视,多方协作,整理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41篇,被市政协录用33篇,获市领导批示10条、区领导批示3条,《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管理》被全国政协录用,《在南明湖开发瓯江木船旅游产业》《尽快实现雅溪等乡镇农村客运公交化》《加强农村建房安全监管》等建议意见被采纳落实或正在研究落实。年度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核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连续第14次荣获“全市政协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实干一线贡献力量。支持政协领导参与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高溪低丘缓坡开发、浙南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联城中学扩建、西坑印象农家乐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参加“处州白莲节”活动策划、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促进会、“三改一拆”和创国卫等工作。引进高科技农业项目,助推皇菊种植加工基地建设,形成皇菊特色产业,促进叶平头村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四)广泛开展团结联谊工作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加强合作共事,认真做好促进和谐、凝聚力量、强化宣传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加强合作共事。协助省、市政协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养生基地建设、残疾人工作等专题视察调研。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中的重要作用,共安排大会发言14篇,立案提案188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04条,分别占区政协工作总数的77.8%、82.8%、73.8%。在区政协常委会确定的8件年度重点提案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案占6件。
增进和谐关系。新春联谊,中秋茶话,聘请港澳台侨民宗委特邀委员,走访区总商会异地分会,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支持政协书画会、摄影之友社活动,创建全市首个女委员联谊会,努力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支持各参加单位“下乡”结对、志愿服务,集中开展“服务群众”界别月活动,通过各种惠民利民举措,夯实政协工作的群众基础。
弘扬政协文化。发挥政协文史服务社会现实的功能。《处州古城》《碧湖古镇》等文史专辑成为丽水市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亮丽之笔;征编《历程追忆》文史第1辑,追忆丽水县到莲都区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及感人事迹;征集《灯舞莲都》文史专辑,弘扬莲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撰《古堰画乡创建纪实》文史专辑,回顾和展现莲都人民团结奋进、扎实创业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完成市政协交通文史35篇、水利文史48篇的协作征稿任务。
强化工作宣传。创刊《莲都政协》,增添了宣传政协工作的新平台;改版区政协网站,发布参加单位工作信息175篇,发布政协要闻和专委会工作信息223篇次;开通区政协微博,被216家单位或个人收听;通过区政府网站、省(市)政协网站、省(市)党报党刊和联谊报等媒体,宣传区政协工作信息60多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的履职实践得到了更好地展示。
(五)切实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发扬政协学习传统,以推进政协工作“三化”为重点,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提升机关工作效能,为推动政协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市、区委重要会议精神,增设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学习时间,采用报告讲座、视察参观、竞赛答题和座谈发言等多样化学习方式,为“三大莲都”建设增进共识,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全年组织读书学习活动8次,听取报告讲座6场,《提高监督实效、构建和谐社会》被省政协理论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在丽水日报理论版刊发。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协助出台《区委办、区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全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明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内容。制定《区政协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办法》,有力督促提案办理。制定《区政协参加单位履职情况评价办法》《区政协委员履职情况评价办法》以及一系列单项履职评价制度,调动了各参加单位、广大委员在政协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机关工作效能。深化“委员之家”活动,落实主席会议成员走访约谈委员,主动征求建议意见21条。建立网上委员管理服务系统、建议提案系统和QQ联系群,提升委员履职服务信息化水平。增设委员工作委员会,支持机关工会和妇委会履职,增强机关组织协调能力,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落实机关党建工作,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获评“全区优秀理论学习中心组”称号,机关一支部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二支部荣获省“五好”党支部称号。
各位委员,同志们!区政协常委会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共莲都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府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和乡镇、街道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政协全体委员、各参加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政协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界别优势和委员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仍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民主监督工作需要切实加强,履职“三化”有待完善和推进,履职宣传有待改进和强化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予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4年工作任务
2014年,区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
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市委三届六次、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型政协建设为载体,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主题,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广泛凝聚力量,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我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三大莲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正确方向,积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协助召开全区政协工作会议,始终与党委保持一个声音、一以贯之、一贯到底。一是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发挥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协助区委制定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企业投资发展环境等问题协商,突岀反映党派、团体、界别的集体意见。二是推动落实改进工作。深入贯彻《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对农村公路维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社区矫正和政协提案办理等工作进行民主监督。三是助攻要点热点问题。通过视察建言、会议发言、提案建议和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为党委、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实干建设发展“一线”。支持政协领导并发动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双创”、信访维稳等工作,继续参与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浙南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参与联系乡镇 (街道)和村(社区)有关工作。
(二)坚持履职为民,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推动履职重心下移,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切实为民立言、为民代言、为民服务。一是协助改善民生。贴近民生履职,民主监督我区“五水共治”情况,尤其是农村污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状况,视察医改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的影响,努力推动事关民生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二是畅通民意渠道。助推“雅溪镇居民自治联合会”建设扩大成果,邀请各界群众代表旁听全会,组织委员开门纳谏,探索群众走进政协、了解政协的新方法。完善政协民意的采集、报送和落实反馈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传递界别民意。三是加强惠民服务。深化“服务群众”界别月活动,组织委员到“社区人文小讲堂”授课,进一步建设委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三)坚持团结民主,广泛凝聚各族各界力量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协统战知识,积极推动各族各界凝心聚力。一是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区政协履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与人民团体的联系联动。支持相关团体通过区政协反映所联系群体的利益诉求,并推动有效解决。三是加强政协界别活动组工作。建立界别活动组召集人学习交流工作机制和界别“双联系”工作制度,支持各活动组以界别形式开展履职活动,进一步突出界别声音。四是加强各专委会工作。增强专委会与界别活动组、委员、“两新”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联系。调研莲都华侨文化和瓯江船帮历史文化,出版《历程追忆》第2辑等文史专辑,进一步推进政协文化建设。
(四)坚持学习提升,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把学习作为事关我区政协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开展学习型政协建设,切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理论武装。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反对“四风”贯穿始终,回应群众关切,认真自查整改。二是注重学以致用。围绕知情明政学,助推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共建升级、作风升级;围绕政协履职学,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强化委员学习。保证学习时间,推行“履职必学”、“逢会就学”,不断强化委员以服务履职、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目的的学习意识。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委员之家”建设,发挥委员工委作用,创造更多、更好、更均等的学习和履职机会。组织“探寻委员足迹、展示委员风采”系列宣传活动,引领提升履职水平。
各位委员,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奋斗、新的收获!让我们在中共莲都区委的领导下,讲政治、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为开创我区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和经济社会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