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558
颗粒名称: 乡镇街道
并列题名: 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富岭街道;水阁街道;碧湖镇;高溪乡;大港头镇;峰源乡;联城镇;太平乡;雅溪镇;老竹畲族镇;黄村乡;双黄乡
分类号: F291
页数: 62
页码: 341-402
摘要: 本文介绍莲都区所辖各乡镇建设发展情况。莲都区所辖夏镇有: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富岭街道、水阁街道、碧湖镇、高溪乡、大港头镇、峰源乡、联城镇、太平乡、雅溪镇、老竹畲族镇、黄村乡、双黄乡。
关键词: 乡镇概况 街道概况

内容

乡镇街道
  岩泉街道
  【概况】岩泉街道地处丽水市莲都城区的东北部,面积52.59平方千米,东与黄村乡相邻,西以大洋路为界,南至丽青路,北与仙渡乡和双黄乡相邻,办公楼坐落在丽阳街1089号。街道辖17个村、5个社区,户籍人口28481人,常住人口63145人。共有49个党支部1280名党员。共有工业企业217家,主要产品有水泥、家具、皮革、金笔等。共有耕地面积273.5公顷,山林面积3029.1公顷,农业以种植、养殖为主,特色农产品有余岭高山蔬菜、枫树湾杨梅等。
  2011年,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服务市区、发展莲都、促进和谐”的战略要求,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务实求效,开拓创新。经过街道全体干部的辛苦与努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9.7%;税收收入1622万元,同比增长68.78%;实现农业总产值7648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收入12111元,同比增长22.1%。
  【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项目3个,报批项目1个。其中,330复线吴山至大岭路段工程总投资766万元,全长12.06千米,2011年完成全线路基建设。后甫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总投资613万元,2011年3月开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道路施工、污水排放、绿地开发等90%的工程量。艾莱依厂房东侧支路改造项目总投资377万元,2011年1月开工,10月份圆满完成施工建设。岩泉街道文化站建设项目,总投资202万元,已完成项目前期报批工作。
  【征迁工作】2011年岩泉街道全体干部化压力为动力,全力以赴,倒排时序,“5加2”“白加黑”合力推进项目攻坚。全年征迁项目14个,庆春路(宇雷路一紫金路)、长林路(东港路一好溪路)、运管处迁建、100千伏海潮变、市纪委办公楼、后甫城中公寓(二期)、白云花苑东侧地块、九里综合市场、内河改造等9个项目完成所有征迁任务,为下步项目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30国道改建、旧机场周边收储地块、德众4S店、德众4S店西南地块等4个项目完成农转用报批等年度计划,共报批土地108公顷。合计清场交地26.7公顷,拆迁面积达67600平方米。
  【计划生育】2011年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在查环查孕、计划外怀孕管理、计划外生育的处理上下工夫,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倡导优生优育理念,健全村、社区计生民主管理机制,通过自我管理遏制计划外生育。2011年,街道共出生人口375人,计划外生育9人,计生率97.6%,4项手术共249例。长效节育率80.28%,综合节育率89.47%,在家査环查孕率100%,外出95.1%o社会抚养费当年应收471825元,已收393670元,2011年征收率83.44%。
  【民政保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完善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投入62.55万元,解决T174名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投入24.56万元,用于特种病人的医疗救助,81人次得到及时补助;投入6.4万元,救灾救济247人次。此外,14570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成指标的109%;4804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3200户参加了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126人参加了失地农民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413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317人,帮助解决就业97人,异地转移农民61人。
  【农业生产】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11年实现粮食生产254.7公顷,,产量1167.1吨,完成指标的132.6%o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实现农业综合开发46.7公顷,其中种植瓯柑16.7公顷,杨梅20公顷,优质桃10公顷。完成笋竹两用林建设26.7公顷,其中劈抚20公顷、垦复6.7公顷。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22.1%o认真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实现来料加工费收入1026万元,新发展专业村1个。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达14.85万兀。完成咼效林业33.3公顷,生态公益林2319.2公顷。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余额319万元。
  【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山区村实行农民异地转移,2011年完成整村搬迁42户102人,零星搬迁13户43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危旧房改造311户。其中原拆建、新建报批78户;困难户、无房户青林安置点77户;危房修缮156户。完成余岭、陈寮村庄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完成全部10个布点任务,POS机全部安装到位。认真做好村级财务双代理工作。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开发农业专业合作社,桃花岭水果专业合作社、灵山鲜果合作社、红豆杉专业合作社等形成一定规模。加强农村饮用水的保护和检测,使非城市供水管网的群众也能用上安全放心水。
  【环境整治】全年劝导流动摊贩3200多人次,处罚流动摊贩65起,罚款3250元。查处侵占人行道停车车辆2209件,办理简易程序案件293件,收缴罚款23090元,捕杀流浪犬82只。投入58.29万元完成固定垃圾房改造,42个固定垃圾房完成改造。按照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要求,投入近270万元用于城市次干道、居民小区、城中村的环卫保洁工作。投入19.70万元,对辖区内的河道进行保洁整治。严格按照每7000平方米配备一名保洁员的要求共配备了9名保洁员。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数字城管案件的及时结案率。执法大队全年共接到数字城管案件4505件,处置4500件,处置率99.9%o处置96310投诉案件653件,处置率100%。街道数字城管办累计结案数1979件,结案率98.95%,及时结案数1530件,结案率77.31%,月结案率96.6%,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武装工作】完成年度民兵整组、整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投入1.5万元装备了应急物资装备。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街道在征兵过程中严格把关。把好基层送检关、病史调查关(街道专武干部和社区、村民兵连长一起进村入户,每位预征对象走访两户以上邻居、亲戚,并签字按指印,共同监督把关)、政审关、审批定兵关。街道班子集体择优定兵,并将合格青年名单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保证了新兵质量。新兵全部安全顺利送到部队。
  【安全生产】共签定《2011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1736份,开展定期巡査32次,检查单位133家,查出隐患96件,下达整改通知书59份。积极做好防台防讯防火工作。在台风大雨来临前,启动预案,安排由主要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派出联系干部到村、社区和村社区干部一起安排防台防讯工作,落实重点部位如山塘、水库、银场地质灾害点等巡查工作。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野外用火管理,保持森林消防队伍的稳定。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工作,和天宁工业区企业、小宾馆、小作坊等人员密集场所360余户签订责任状,查出了一批不符合消防安全的单位和场所。【社会稳定】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综治工作领导机制。投入10万元用于综治工作中心办公用房整修,深入落实“8+X”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打造平安岩泉。2011年岩泉街道刑事立案共1443件、破案247起、刑拘64人、逮捕60人、移送起诉81人,査处各类行政、治安案件489起、破案53起、行政拘留164人、处罚98人,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加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6起,成功调处率98.8%,协议涉及金额134.87万元。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按照“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做好信访维稳工作=2011年街道综治中心被省政法委命名为2011—2012年度省级 “示范综治工作中心”。
  【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农村选举,全面完成换届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社区班子平稳过渡。深入开展“住村联心”活动,深化作风建设、远程教育、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做好市、区党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点面结合,全力推进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组建率100%。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做到长期有五年规划、短期有年度计划,严格程序、注重质量,2011年发展党员15名,转正党员45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34名。
  紫金街道
  【概况】紫金街道成立于2001年8月30日,12月31日正式挂牌。紫金街道原属丽水市城关镇、撤镇建办后分4个街道办事处,紫金街道是其中之一。本街道地处莲都区城区东南部,占地面积60.04平方千米。西至大洋路,北至丽青路,南至瓯江(南明湖),东至青田县的石帆乡、舒桥乡,辖海潮、厦河、大众、新建等21个行政村,辖永晖、金苑、万丰、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东升7个社区,是一个城区和山区相结合的综合型街道。辖区内有居民31621户(农业为5548户,非农26073户),总人口为98992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091人、非农人口为49104人、流动人口为36797人);耕地面积为94.8公顷,山林总面积5045.6公顷,主要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洪涝、龙卷风和冰雹。辖区内有中学2所,小学6所(其中民办中学1所、民办小学4所)。全市有名的花园中学、梅山中学、外国语小学均在本辖区。社区总面积3.16平方千米,社区工作者42人;居民代表309人,楼道长736人,楼院长436人,居民小组长382人,文明单位43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22个、区级14个);企业交托管理人员2323人;社区共建单位76个(其中市级26个、区级30个、其他20个);义工队伍17支407人,志愿者队伍49支4064人。
  21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有9316个劳动力(比上年增加255个)。行政村中有10个为城区村(海潮、厦河、大众、新建、城东、古城、水东、金东、芦埠、塔下)3151户、7064人;5个郊区村(开潭、湾呑、风化、黄泥墩、河村)1086户、2547人;6个山区村(瀑泉、下坑、杨梅岗、祝村、余庄、水岭根)1311户,3480人。水果面积853公顷,其中柑橘644公顷,水果总产3.01万多吨,农业总产值7525万元,比2010年的6621增幅13.7%,紫金街道农业经济有三宝:杨梅、械柑与枇杷。
  街道有党总支部5个(永晖、金苑、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党支部87个(其中机关党支部3个、社区党支部29个、村党支部2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4个),共有党员1621人(其中机关党支部党员64人、社区支部在册党员709人、农村支部党员661人、非公企业187人、女党员353人、预备党员59人)社区登记的在职党员1894人。
  【换届选举工作】社区、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是重头戏,在2011年3一5月21个村4套班子(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大洋河、万丰2个社区党总支和居民委员会两套班子实行直选,5个社区两套班子采取有候选人的换届选举过程中,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统一标准,严格程序,按章执行,及时沟通,灵活掌握,班子带队,分工负责,精心组织,不出批漏,拒绝贿选的总要求,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全面完成选举任务,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工作失误和不愉快的情况。达到了群众满意、组织选举工作的工作人员满意,上级领导满意的良好结果。注重工作过细、事先工作准备充分,排摸情况清楚,干部尽职到位,科学安排有序,领导决策有方,行事方式讲政治,坚定信心明确责任看结果,是2011年在村、社区两个不同界别的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和先决条件。
  【党建管理】全体党员在2011年中积极开展先锋承诺与网格上公开承诺,深化推进创先争优工作。根据市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非公企业开创性建立党组织,采集组建信息641家,组建党支部50个(单建党支部9个,联建41个)组织建率达61.2%,249家企业派建指导员,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90%,党员转正42人,发展预备25人,确定培养发展对象32人,流入党员31人,流出党员130人,收到党员向关爱资金会捐款1440人,款额达52986元,年度收缴党费53845元。
  【村级民主规范化工作】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抓好2011年度的干部培训工作,深化党组织“先锋工程”,开展基层干部“三承诺、四评议”和“三好、三佳”评选工作,全面实行村财务管理双代理制,建立考评落实村干部报酬制度,充分发挥村监会作用,化好村集体每分钱,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
  【党风廉政建设】制订党风廉政责任制,开展党员违纪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有效保障党员自防、自控能力。全年来共处分党员8人,其中开除党籍的4人,严重警告2人,留党察看的1人,党内警告的1人。
  【深化基层工会】工会工作得到了强化,成立了紫金街道第一届总工会。企业新建工会13家,党组织建设与基层工会组织实现全覆盖。
  【社区文化生活】各社区发挥各自优势,注重文明楼院建设,抵制邪教法轮功等伪科学毒害民众。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广场歌会、送戏、送电影到村、社区,腰鼓、琉璃球、排舞等,使老年人养、乐、娱健康有益活动充实在日常生活中,单位组织唱红歌比赛,街道老年体协组织1300多人参加市组织的文体活动,投入资金6万多元,从而有力地打造成了“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
  【强化信访维稳】街道辖7个社区、21个村、5个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综治工作站,投资5万多元整合综治工作中办公面积达90多平方米,8+X全部进入中心,被区综治办命名为“区综治示范中心”、平安街道建设取得了成效。一年来受理群众来访52(次件),信访2批次30人,到京上访3批次6人。矛盾纠纷排查3676件,调处3676件,排查率100%,调处成功3657件,成功率为99%o禁毒专职社工6人10月份已到位,辖区在册吸毒人员共123人,社区戒毒11人,社区康复10人,已登记核查41人,尿检40人,其中阴性39人。
  【政务工作】完成主要的经济指标:农业经济总收入2.22亿元,由于2011年橘类水果丰产不丰收,出现滞销情况海公斤仅售价0.2元,比2010年2.19亿元只增长1%;人均收入8435元,比2010年7335元增长14%;年度工业总产值指标5200万元,实际完成5573万元;工业企业125家,企业增加值指标是1100万元,实际完成1137万元,技改投入指标100万元,实际完成107万元。
  【社会事业】社区硬件投入逐年提高,方便社区居民办事效率。今年社区计生服务员全部配备了电脑,大洋河社区办公大楼建设面积7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现已结顶,已进入装饰阶段,东升社区在12月份搬迁入占地面积175平方米,投入90多万元的新办公大楼。社区环境美化、街道绿化、道路硬化、卫生净化、里弄亮化等“五化”建设走向正常轨道。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惠民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本街道杨梅岗、瀑泉两个整治村,湾呑为污水处理提升村,实施道路硬化,污水集中处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安装路灯、河道治理等工程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达123.85万元,整治项目全部通过检查验收。主要实施的项目内容是:水泥路面2.5千米,建3座公厕,集中净化水池4个,改厕198户,安装管网4130米,填埋露天粪坑69个,拆除简陋厕所40座,安装路灯24盏,修建固定垃圾箱6处,购置垃圾车4辆,垃圾筒172只,选购桂花、紫薇、红叶石楠、红白花紫木等苗木1300多株进行美化村庄。湾呑整治提新村,完善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清理村口於泥1000多立方米,每天打捞南明湖漂浮物投入5万元,投入15万元治理河道及停车场。本街道第一阶段历时5年的村庄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工作日益进一步完善。社会困难医疗救助4批76人,金额达238593元,最低生活保障报批47户58人,上报城镇低收入廉租户对象131户,60周岁以上退伍军发放生活补助对象调查登记,按入伍年限每年每月补助10元127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按标准认定2批7人得到生活补贴,救灾救济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发放补助款4.5万余元。重点建立了92个优抚对象基本情况个人档案,为608个残疾人建立了个人信息,对持证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按需求实名制调查登记录入电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任务6500人,实际累计完成4700人,尚有1800人未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任务14300人,实际累计参保缴费14431人,其中农村10066人,城镇居民4365人,完成率100%。补缴职工养老保险
  500余人,要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38人,实际完成240人,解决农民就业岗位任务78个,实际完成79个,异地农民转移任务47人,实际完成48人,超额完成了任务。
  【城市化建设】大众、厦河两个村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总投资1888万元,厦河村项目接近完工,大众村也完成总工程量的80%o厦河临时菜场是城市脏乱差的典型,2011年经市区联动协调,利用厦河村地块的汽车修理厂场地,采取市职能部门引导,以出租形式,进行市场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投资280多万元建成约5000平方,230多个摊位的厦河新菜市场,取缔了原厦河露天马路临时菜场。城市卫生保洁实行市场化管理,街道所辖年经招投标保洁费430万元,河道清理费近20万元,卫生整治清除五乱卫生死角垃圾800多吨,圆满完成了文明城区复评验收工作。街道行政执法大队,强力整治乱搭、乱建、乱设摊点,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派遣现场办结等办法,监督卫生保洁工作,城市化管理功能发挥作用得到全面落实。
  【危旧房改造工作】2011年街道整体搬迁任务60人,零星散户搬迁80人,合计完成140人。目前湾呑村梅番27户66人已开始实施下山脱贫项目工作,实施中的危旧房改造182户,新批建70户,修理加固182户,帮助低保对象危旧房改造20户,2011年均能完成。列入2012年计划下山脱贫芦埠村大毛窟38户106人,开潭大呑村地质灾害点准备列入计划搬迁工作。瀑泉高章村山地开发约5.3公顷,已实行招投标工作。
  【美化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政府“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完成水岭根杨易自然村路面硬化4300多平方米及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约47万元;余庄村老年人活动室建设70平方米,村大会堂修缮和该村村口水塘修理,投资额达21.7万元;塔下村商居楼外路面硬化500米和污水处理总投资49万元;下坑村麻地弄自然村路面硬化1.2千米,投资额47万元。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争取区农发办国绩资金900多万元为水岭根、黄泥墩、河村、水东等4个村农业基础设施道路38千米,水池、电化工程建设,受益面积达666.7公顷,已完成任务的70%。
  【改善水利设施】目前已经完成余庄村水渠建设500米,投资2.7万元,水岭根村河道清理75米,投资4.5万元,并对街道辖区所有山塘水库进行普查排危摸底工作,确保水利设施安全。【发展高效农业】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紫金“三宝”杨梅、白枇杷和无籽瓯械柑外,新发展杨梅3500株,面积13.5公顷,白枇杷1365株,面积3公顷,国庆桃4450株,面积5.9公顷,因地制宜发展观光水果,打造出新特色。
  【重点工程建设】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项目共15个。目前已完成丽水盆地易涝区防洪排涝征地0.2公顷,拆迁2万平方米,迎春路(宇雷路一紫金路)0.06公顷冲区路(水东路一好溪路)征地0.6公顷,拆迁300平方米,厦河路(囿山路一大猷街)0.7公顷,站北路(水东路、好溪路)0.7公顷等5个项目清场交地。已签订协议的项目:雅坑溪北侧1.2号地块16.1公顷,水东公寓4.7公顷,中石化仓库0.6公顷。古城岛征地13公顷,拆迁2万平方米已进入测量阶段,金温铁路扩能征地8.1公顷,拆迁50万平方米,河村、塔下已交地,黄泥墩、水东、芦埠(避风港0.98公顷),因老铁路存在一些问题,项目推进遇到困难,水东大桥南侧征地6.7公顷,目前暂缓。江滨区块征地10.4公顷,拆迁6000平方米,征地款已打到相关村,新建农民公寓两侧新增地块0.5公顷,只要上级部门有关工作对接好,完成任务没有风险,括州水城项目市里开始启动。旧飞机场临时棚屋居住分流对象29户,采取包村包户包人的方式,运用盯人盯事的工作方法与要求,全面完成分流工作任务。
  【计生工作】2011年度共出生477人,其中计划内出生450人,计生率94.33%。“三査”应查6851人,已查6828人,查环查孕查病率达到99.66%o当年应征社会抚养费对象33人,应征收金额120.5142万元,已征社会抚养费113.5624万元,征收率为94.23%,应征往年社会抚养费对象90人,已征36人,应征往年社会抚养费1643893元,已征699806元,征收率为42.57%o当年应放环234人,已放188人,放环率为80.00%。
  白云街道
  【概况】白云街道地处丽水市城区西北部。行政区域总面积37.7平方千米。东起大洋路,南至丽青路、丽阳路,西面与莲城街道接壤,北依风景秀丽的白云山森林公园。辖区内有6个社区,总人口41615人,常住户数15954户;4个村委会,农村总人口6570人,农村常住户数2878户。实现工业产值7553万元,实现农业产值1956万元,完成税收708万元。
  2011年,白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优生态、建小康、促和谐、抓党建为着力点,抢抓机遇,务实创新,积极“构建人文人本和谐社区,打造文教商贸宜居街道”,实现街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党建工作】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广覆盖全响应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完善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联系干部齐抓共管的街道党建工作新机制。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力度,通过建立独立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和专业市场党支部等多种形式,实现了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指导星火五金党支部建立的党建品牌“心桥驿站”,架起了企业党组织与党员职工的连心桥。推进人文党建工程建设,以志愿者广场服务、“银龄互助”、“爱心洗衣坊”等活动为载体,把人文关怀引入到街道党建,落实在工作实践,凝聚党心民心。开展“搭心桥、聚民意、共创和谐新社区”的特色活动,组织“三访、三问、三认”和社区“四就近”服务老干部工作,举办党建知识竞赛、红歌会、文体展示会、外来人员恳谈会等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格言征集,在城中村和服务窗口分别举行“创先争优、服务大局、推进重点工程百日攻坚”和 “三亮、一树、两承诺”活动。结合 “创先争优”领导联系点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联系点11个,加强党建工作点评指导,把党建工作关贯穿到日常工作当中。组织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十个好”先进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在各党支部开展了“推荐身边的好人”主题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新风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街道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形成了“一个抓一个、一级管一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将机关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与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相结合,注重对辖区党员政治形势、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主题文艺晚会、知识竞赛、专家讲座、案例教育等活动,弘扬爱党爱国、勤政廉洁的主旋律。在工作中坚持依法清查、规范管理、有效监督,使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制度化轨道,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资”台账,经济合同管理台帐,落实了监管代管体系。街道机关干部通过自我查找、科室查找、同事互查等方式抓好机关干部自身建设,共查找廉政风险点118个,并逐一落实防控措施。2011年街道立案查处案件1件,开除党籍1人。
  【开发建设新进展】一是在推进项目政策处理方面,2011年白云街道共承担了市区8个建设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征地近66.7公顷,拆迁面积17665平方米。街道充分发挥牵头协调和村级主体责任作用,实时督促、上下联动、对拆迁“困难户”逐个研判,周密分析拆迁户心态,同时细致查找梳理拆迁户成员的社会关系,找准切入点进行突破,对症下药、认真细致地做好动迁户的思想疏导工作。二是在落实城区整治管理方面,白云街道依托白云行政执法大队、数字城管和街道卫生巡查队伍,着力抓好摊贩疏导、卫生保洁、环境美化、违章整治等工作。全年街道受理数字城管案件3100件,结案率99.5%,查处新发违法建设案件182起,拆除面积2934.8平方米,结案率96.2%,查处历史遗留违章340件;完成垃圾房改造56个、公厕改(拆)改建3个;聘请8名管理人员,加大摊贩管理整治力度,完善摊贩规范管理机制。灯塔公园改造设计方案通过审查,春节前将开工建设,三岩寺菜市场建成投入使用,灯塔菜场已动工兴建,灯塔和白云社区纳入2012年老小区改造项目,白云和接官亭社区列为小区停车试点单位。三是在本级项目实施方面,街道全力推进白云街道和三岩寺社区服务用房(含白云文化站)、灯塔小区物业用房是街道的本级项目,同步实施,先后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选址、环保评估、方案设计等工作,两项目已同时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重视民生】一是完善体系,加大社会救助保障力度。落实社保政策,做好居民养老医疗参保工作。2011年白云街道参加养老保险2513人,比上一年增加450人,指标完成率达76%,名列全区街道首位;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904人,指标完成率达104%;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1763户,参保率100%。落实扶困措施,确保弱势群体生活。给街道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优扶对象等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补助救济款共82.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款28.1万元,新增低保对象18户23人,对3名有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定点救助治疗。落实就业工程,抓好劳动力素质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就业再就业工程,组织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7次,参加培训300多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人。二是以人为本,加大计生监管服务力度。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对农村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发放每人每月60元的扶助;对年满40周岁、独生子女伤残的夫妇,按月给予补助。辖区有育龄妇女20991人,其中外来13436人,街道定期对计生服务员进行业务培训,免费为育龄妇女提供放环、人流、结扎、“三查”等技术服务,同时严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计划生育关。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邀请妇产科医生为育龄妇女举办计生健康讲座。在强化计生责任方面,计生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情况,密切联系育龄妇女,落实好节育措施,并提供优质服务。2011年辖区新出生人口261人,计划生育率达93.87%,落实长效节育措施170例,开展专项宣传20余次,举办讲座6场,收缴社会抚养费104.12万元。三是丰富载体,加大文化渗透力度。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大中型群众性公益性文化活动17次,参加人数12920人,村、社区自行策划组织宣传文化活动26次,参加人数7269人,诸多文艺节目在市、区文化汇演和比赛中取得优胜。街道共有早晚锻炼点57个,送电影进村进社区30余场,各村、社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网点均正常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深化文化品牌创建,坚持“一街一特,一社一品”的文化发展思路,强调特色文化品牌的创建,重点开展以邻里亲情为主要内容的楼院文化活动。“楼院文化节”“社区邻里节”“重阳敬老爱老”“老年人运动会”“红歌会”等载体成为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日常需求的拳头产品。灯塔社区“百家宴”活动,在创新中不断提升,成为街道楼院文化的一个标致性
  品牌。加大文化建设力度,2011年街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加强社区(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率先推出“2+3”举措,即建立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支引领性文体骨干队伍,积极培育楼院、广场、草根三大文化,加快推进街居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文化白云”。四是全面推进,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推进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站建设,使街道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加强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街道四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理”制度,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推进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处置面积3.7公顷;通过强化宣传、组织培训、免费注射等措施,做好四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围绕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城西村发展阔叶林50.2公顷,抓好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森林病虫害预防与除治。做好防火防汛工作,加强防火队伍、基础设施、人员装备建设,抓好护林防火工作,全年未发生火警和火灾;着力抓好防汛各项措施落实,完善街道、4个行政村、6个社区的防汛体系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规范综治工作平台建设。对街道综治中心进行重新整修,整合综治、公安、司法、安全生产等部门集中办公,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村、企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基本形成“职能融合、工作联合、网络组合”的基层大综治工作格局。二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坚持每月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群体上访苗头提前介入,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年调处种类矛盾纠纷1086件,调处成功率100%o三是加强特殊群体管理。抓好辖区涉毒人员的管控,和邪教人员尤其是邪教“法轮功”练习者防范监控,对3名有肇事肇祸行为精神病人进行强制救助治疗,抓好26名社区矫正人员和85名归正人员的帮教和管理,无重新犯罪。四是推进“打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开展经常性治安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多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91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五是强化法制宣传。邀请有关专家开展专题辅导、培训,开展“法律六进”,组织举办法制讲座24场、法制宣传活动23次,发放资料20000多份,推动普法工作进 —步深化。
  【和谐发展】一是建立接访便民新模式。实行“村干部挂职轮岗”制度,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城中村双委干部挂职坐班,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群众信访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并配合街道落实好征迁“拆违”、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和抢险救灾等方面工作。完善“街道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每月15日上午在综治中心信访室,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理信访事项,对“约访”的疑难复杂事项,安排相关村居主要负责人和法律专家一同接访,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二是抓好化解防控。街道信访群体主要包括民师、集资户、被征地村民和历史问题遗留对象等,且多呈现缠访群体访等特点。街道严格落实干部属地管理负责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防控工作,尽量将突发性矛盾化解在始发阶段,将越级上访对象稳控在当地,对重点对象上门反复做好安抚工作,对出现的越级上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三是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在抓好司法所、村级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基础上,联合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在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点,公布咨询电话,为辖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引导广大居民依法解决矛盾纠纷问题。2011年共收到信访件11件,办结11件,其中效能投诉6件。
  【安全生产】一是抓好责任落实。签订责任书,推进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街道与区域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194份、消防责任书189份、食品安全责任书487分,明确安全监管责任。二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对各村居、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实行奖惩。三是加强排摸整改。强化日常安全监管巡查督办,共发现安全隐患21处,全部落实整改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窝棚区进行多次检查,取缔豆腐小作坊10处。四是强化培训宣传。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组织各类安全培训11次,参加培训1300余人,组织应急演练2次,开展上街宣传3次,讲座2次,专题文艺演出1次,专题知识竞赛1场,刊发专刊11期,悬挂宣传横幅18条,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社区工作】一是规范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以“职能归位”为切入点,在全区率先创设社区服务工作站,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机制,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街道6个社区都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站,作为街道在社区设立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就业社保、卫生计生、环境治理、民政救助、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全覆盖。还原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功能,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需求,增强社区居委会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双管齐下,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创新管理,突出工作特色。利用起步早、基础实的优势,街道网络化管理率先步入规范,64个网格83支服务团队充分发挥职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为街道打造“全区社区工作先行街道”的有效载体。推进社区“一册两网”(网格管理与服务手册、“96345”市民服务网和电脑服务网)建设,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居民基本信息录入率在99%以上,社保、计生、稳控、救助、事务、服务等工作网上运行有序,形成了“街道一社区(村)一网格”层次清晰、关系顺畅、职责明确、运行有效的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履盖、无缝隙、精细化的社区(村)管理服务,为居民服务提供便利。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智能管理服务系统,免费为41名高龄、独居、空巢老人配置“电子保姆”,并发放“爱心联系卡”,采取定期上门家访、不定期电话问候、帮老人做家务等服务,实现老人“空巢不空虚”。三是创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爱心工程,增强社区凝聚力。白云社区“爱心银行”扶弱帮困,后庆社区“爱心超市”、“侨爱超市”爱心传递,灯塔社区睦邻亲情、楼院文化节,北郭桥社区义工奉献,三岩寺社区民工子女帮扶等举措,成为各社区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有效载体,得到社会广泛的赞许。规范志愿服务,扩大社区影响力。完善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推进规范化建设,现已建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妇女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服务队20支,志愿者人数达到3350余人,经常性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依托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立良好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机制,街道申请成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协会成员单位,率先在城区开设服务广场,开展定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推进邻里文化,增强社区亲和力。以“和谐邻里”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类邻里活动,灯塔社区的 “馄饨宴”、后庆社区的“包水饺” 比赛、接官亭社区的“邻里健” 等,深受居民欢迎。
  万象街道
  【概况】万象街道位于丽水市区西部。辖区总面积7.26平方千米,东起大洋路,西至水阁办事处洋店村,北界丽水南明钟楼,南邻富岭乡,为莲都区政府所在地,是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7个社区、4个行政村:丽阳门、府前、梅山、厦河门、左渠门、大水门、凤凰;丽南、城南、水南、丽华,28个村民小组。全街道23741户,总人口552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545人。
  工业企业143家,主要工业产品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值2260万元;工业技改项目投入任务200万元,实际完成555万元。
  【重点工程拆迁和项目建设】2011年列入建设项目,要求清场交地任务有9个,共30公顷,加上飞机场和城南农民公寓启动,共50公顷。欧陆风情园和迎春路项目于7月底供地,其他项目在8月份和12月份完成。
  针对各项工程建设需要完成的征迁任务,特别是涉及1464户3534人,总面积21.6万平方米的“三南”(丽南、城南、水南)改造工程,积极探索新思路,主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新举措,大力推动征地拆迁前期工作的开展。
  【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工作。根据区委、区纪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街道的实际制定了《万象街道201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思路》,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并进行了责任分工,对责任内容进行了细化,按照每个班子成员分管工作的不同,划分了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并落实到个人,每个班子成员对自己责任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强化教育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从政意识。
  街道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全程农村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推进“驻乡进村、组团服务”活动,不断加强“用心谋事,民主理事,干净干事,和谐共事”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班子建设。积极落实“三化一有”,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当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 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格局。同 时,组织开展“社区创新年”活动, 出台了《万象街道社区工作目标 责任制考核办法》,采取按考核评 分计算奖金、考核结果与评先进
  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等方法进 行全面考核,督促激励全体社工 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年底组织考核评比,对工作 特色鲜明、创新效果突出的项目 予以表彰奖励,奖金1000—8000
  元不等。目前,7个社区都实现 “一个社区一项目,一个社区一特 色,一个社区一亮点"。
  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 式服务”工作。一年来根据区委 的统一部署,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全街道广泛发动,深入推进。街道共设置47个网格,284人参加服务才队;走访群众4000余人次,办理群众诉求48件,通过经常性的走村入户,点对点,面对面的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了基层干部群众覆盖和服务群众经常化,整合了基层维稳力量,从而达到以“小网格”促进“大社会”稳定的目的。7月中旬到8月上旬,街道根据《关于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逐渐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对辖区内非公企业进行了两次摸底,拨出专项经费,街道内326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支部数22个,其中联合党组织17个,实现全覆盖。
  【“平安街道”建设工作】以创建“平安街道”为目标,深入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解决在基层。对矛盾纠纷实行分级管理、分类调解、领导包案和建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1至11月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1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排摸各类不稳定因素17件,以维护稳定为目标,化解思想情绪为抓手,切实做好稳控工作,并及时将排摸及调处情况上报区政法委。
  深化平安综治宣传活动。全年共组织开展平安综治专题宣传1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50多份,制作横幅标语15条,专题黑板报63期,上法制课15场次共1051余人,接受法律咨询643人次。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为深化“平安街道”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安全生产工作】街道始终坚持“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强化责任基础建设,狠抓重点区块管理,从而确保了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平稳发展,到2011年底,全街道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已连续八年实现了“零增长”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区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在历年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街道均名列前茅,被评为优秀单位。2011年,街道分别与4个行政村、7个社区,3716家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已进一步形成。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80余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共排查存在安全事故隐患263处,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63份,已整改复查销号的263条。共投 A95278元对辖区内面积达350平方米,存在瓷砖脱落等隐患的墙体进行了全面整治,有力改善了安全环境。在对辖区内的重点隐患排查单位棉布市场和处州商城的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也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成立了业主隐患整改委员会,从制度建设和日常监管两个层面下双管齐下,有力推进隐患消除工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了街道“双创”工作方案,做好“政治、经济、责任”三捆绑文章,抓基础,强宣传,完善街道、村、居责任体系,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推进计生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计生工作推进月”活动的文件精神,落实奖惩制度、村(居)自治、全员对象联系制度,通过一年的努力,计生率94.12%,三查率(在户)100%,长效节育措施81.92%,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33万余元,当年征收率81%0计生协会会员之家创建率90.91%,优生两免中优生检测率达到82%,婚检率达65%o以上数据均达到区里下达的考核指标。
  【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和文体队伍不放松,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2011年,组织街道级大型活动4项,参与人次达4400人,其中包括1月25日举办的万象街道新春团拜会;6月5日在紫金大桥下举办的万象街道大型文体展示活动;10月28日在丽水市青少年宫举办的2011年“欢乐莲城”万象街道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12月18日在丽晶海鲜城举办的城区4个街道“天天乐”文体活动广场节目选拔赛。开展街道级小型活动16次,参加人数达24670人;开展村级小型活动13次,参与人次达2425人;开展街道级文化培训8次,参与人次达562人;开展村级文化培训5次,参与人数达190人;到社区、村开展人意辅导12次,辅导人次260人。5月13日万象街道选送的歌舞《红岩颂》参加由莲都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和谐颂歌献给党”文艺晚会荣获三等奖,并获组织奖。2011年12月15日,莲都区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暨第二届社区运动会闭幕式,万象街道选送的《锦绣畲乡》荣获银奖。《今天是你的生日》荣获铜奖。
  街道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对影响环境秩序、卫生状况较大的因素——流动摊贩继续进行了整治,根据文件“建档分类,定点疏导,规范管理,逐步入室”的原则,全街道共登记流动摊贩208个,规划疏导点26个,规划摊位270个,已疏导流动摊贩246个,疏导率为91.9%,通过疏导社区、村与摊贩签订了管理协议,重点将保持周边环境卫生列入协议,对摊贩实行严管,从而有效改变了流动摊贩所在点的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
  【人武工作】积极引导做好民兵“参建”工作。组织发动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扶贫帮困等活动,参加防火抗台、抢险救灾等各项紧急任务,2011年6月20日,办事处人武部集结民兵统一待命前往兰溪参加抗洪抢险任务。
  【人大工会工作】2011年,人大工委抓好“三项”服务,切实发挥街道人大工委的职能作用,强化“四抓”,提升履职能力,抓代表的学习调研,抓代表活动开展,抓代表监督职能,抓代表建议收集。
  街道工会委员在区总工会和街道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按照“跨越发展,和谐融入”的总体要求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工会工作。街道工会是莲都区仅有的一家2010年度丽水市十佳乡镇工会,2008-2010年被评为莲都区工会档案工作一等奖。
  富岭街道
  【概况】富岭街道位于丽水经济开发区(南城新区),与北城隔南明湖相望。东北邻紫金、万象街道,西接水阁街道,东南与青田县腊口镇相邻,辖区总面积37.26平方千米。2006年9月撤富岭乡建制设立富岭街道,2009年3月委托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富岭境内为典型的丘陵地形,四周群山环绕,最高山峰大梁山海拔868.6米。辖区内山塘水库众多,共计290处,其中万方以上水库38处,占全区的1/3。
  街道现辖11个村民委员会、62个自然村(其中14个畲族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5138户,2011年年末总人口11131人,其中农业人口10065人、畲族人口约1388人,占总人口12%。
  富岭街道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金丽温高速和丽龙高速在辖区内交汇,丽水的“南大门”一一高速丽水互通位于街道办事处所在地齐村,距北城区6千米,有宽阔的迎宾大道跨紫金大桥与北城相连。富岭盛产白莲,以莲花、莲子为载体的莲文化久负盛名。富岭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荣获了全国摄影创作基地、省级生态示范乡镇、省级东海明珠文化乡镇等称号。
  【征迁工作】作为东扩征迁的主战场,街道强化征迁工作的主体意识,坚持任务早落实、机制巧转变、矛盾早梳理、队伍强建设,确保完成开发区下达的征迁工作任务。全年主要完成东扩BT二期的土地征收任务523.3公顷,涉及前坪、下张、陶庄、下仓、富岭、张煖6个行政村,按期完成土地测量、附属物清点和评估、坟墓迁移、苗木搬迁等政策处理工作。其次是较好完成了涉及周前、上下陶庄、上下双坑、章庵、小叶村、乌里凸8个自然村14.35万平方米的拆迁前期的摸底、资料收集、测量等工作,资料均已送达国土部门,等待房屋确权认定。完成东引洪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二路的政策处理工作。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1.7公顷的征收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街道2011年积极争取省财政和开发区财政六大项目建设资金共计343.8万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一年来,完成了富岭、中堂、下仓的村内道路硬化、绿化、污水整治、农民健身场所、亮化等16个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完成张竣村老年活动中心、绿化、亮化、公厕和健身广场等中心村项目建设。完成大坑口、中堂、叶村和小木溪的“三沿”整治工作项目建设。完成富岭、大坑口和叶村“省光彩事业丽水行”项目建设。
  【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和引导特色农业产业。街道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处州白莲、田青山特早橘、白枇杷等特色产业的发展,2010年新发展白莲17公顷,新种植白枇杷6.8公顷。引导村民走专业合作社经营方式,形成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的农业管理模式,使四大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2010年评定了黄田和南寨两家星级农家乐。
  【安全生产工作】街道以开展“清剿火患”战役为契机,建立健全组织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其次,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清明节期间,街道对护林员和村义务森林消防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努力打造一支能完成各项应急任务的有战斗力的队伍,经过街道的精心组织,宣传和防范,全街道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此外街道还在畜牧生产、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各项指标均在达到或超过有关部门的要求。
  【民生保障工作】一年来富岭街道积极认真地做好民政的各项工作,制定和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残疾人优惠扶助办法》等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开展最低生活申报工作。经本人申请,村委会核准,街道民政办实地走访,民政局审批,新增低保20户42人,取消低保10户11人。二是为79户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提供了医疗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共计30.75万元,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三是为15名重度残疾人提供轮椅,为其出行提供便利。四是共建设完成避灾场所5处,老年“星光之家”7家。
  【惠民工程工作】2011年街道新农医参保指标8400人,实际参保8775人,完成率为104.46%。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核定指标3500人,实际参保3267人,参保率达93.34%o参加职工养老保险523人。全年实现农民技能培训519人,办理家电下乡30件,发放家电补贴4.38万元。
  【计划生育工作】街道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征迁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不松懈,认真做好计生服务工作,严格控制低生育水平。计生工作各项指标完成较好,2011年出生人数165人,其中计划外5例6孩,计划生育率为96.36%;下半年透环率为99.7%;长效节育率81%;社会抚养费征收率100%o另外按照老口径计划外10例11孩,社会抚养费征收率80%。
  【平安综治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社会综治工作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街道与各村、各部门签订了责任书,使各村、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具体化,共同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二是继续推行以“村为主”的机制,在各村建立健全村级综治工作站,进一步完善村综治站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工作站的作用,规划在有条件的村新建综治站。三是加强村级综治人员队伍建设,调整了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社区矫正工作站人员成员,并对其进行了培训。四是实行每月一次的矛盾梳理,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员进行稳控,将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年来,街道共调解各种案件23件,有效地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建设平安富岭,和谐富岭,为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制度建设工作】街道高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来管理干部,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结束后,街道办事处根据《村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计划生育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考核办法》等具体考核办法的要求,与各村签订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信访、综治、计划生育、森林防火、防汛、(李紫颖)
  消防等线的责任状,把街道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村,明确了各村的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年终考核,奖惩分明,有效地调动了街道各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街道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水阁街道
  【概况】水阁街道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西郊,距市区6千米。辖区面积71.55平方千米,有24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街道农户数8559户、人口1.84万人、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土地总面积4375公顷(不包括防护林面积),其中耕地面积456公顷、园地面积444公顷、山地面积3419公顷。2011年,水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开发区中心工作,沉着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很多的荣誉,其中单位获得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2项、开发区(莲都区)级荣誉2项、干部个人获得省级荣誉7人/次、市级荣誉2人/次、开发区(莲都区)荣誉12人/次,年终开发区考核水阁街道被评为优秀。
  【征地拆迁】水阁街道2011年承担着省市重点项目、开发区重点工程、丽景园二期等3个大类30多个具体项目的政策处理任务。街道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破难活动,着力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滞后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强化“抓进度”和“强保障”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测量全面推进。2011年主要完成了BT二期部分乡界村界分界、四都防洪堤、七百秧、金山湖公园、吴煖公园、电镀园区、丽景园三期、制氧厂、高压泵站等项目的土地测量工作。二是附属物清点及时跟进。对东扩BT二期、七百秧、金山湖公园、吴垓公园、电镀园区、丽景园三期、制氧厂、高压泵站等区块进行了附属物清点,发放补偿款295万元,迁移坟墓1238座。三是拆迁安置再创新高。完成里坑村房屋测量6万平方米、七百秧村房屋测量1.3万平方米。全年合计99户,177.5间,23267平方米的安置房动工兴建。
  【产业发展】按照主攻茶叶,巩固油茶、补充蔬果的思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改造提升油茶业,适度发展果蔬业。启动生态园、果蔬园、游乐园等三园建设。全年新增种植茶叶20公顷,加快对低产油茶林的改造步伐工作。继续支持松坑坏村的高山蔬菜基地,山根村白枇杷、白岩的莢白、旭光的雷笋等基地建设,2011年新发展优质营养富硒米基地40公顷,新增优质果基地10公顷,为工业园区提供了便利的“菜园”与“果园”。
  【民生服务】街道在建设各类公益项目、推进农村惠民工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农村得发展,使群众得实惠。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吴煖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排污,公厕建设、绿化、亮化、路面硬化等项目的建设,共计投入130多万元,已通过市级验收。二是饮用水工程。为严格确保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水阁街道已经做到了24个行政村饮用水工程的全覆盖。三是一事一议项目。在街道中心村建设张村公园,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30多万元,此外,坪店、下章、大源、泮田、叶呑等5个村的工程正抓紧建设中,计划总投资达338万元。四是村庄“三沿”整治。启动了8个城中村分三年综合整治项目建设,2011年重点安排是水阁、张村、吴垃,共有8个项目。五是旧村改造。在2010年大源村旧村改造一期成功实施的基础上,2011年大源二期顺利开工。另外在农村水利项目方面,街道投入专项资金120万元,对10个村的中心山塘、水库进行修理。依托旧村改造,大源村在防洪堤建设上预算投入130多万元,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街道还安排了开发区第一个大规模的山地开发项目,山根至前坪、山根至陈店山地开发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投标,2012年6月底完工,新增有效耕地面积83公顷。
  【社会保障】在推进各项社会保障事业方面,街道切实做到“真情办事不疏漏,稳中求进促提升”,一是每年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做好低保扩面工作,2011年增加低保人数120人,动态调整50人。二是继续做好农村社会保险各项工作,2011年政策性住房完成5000多户,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共有19个村参保,参保人员共有1100人。完成农村新农医收费工作,已参保人员15554人,参保率103.7%o三是牵头做好南城福利院建设工作,已完成项目的前期和报批工作。四是发放各种对象生活补助金、救济金、慰问金、社区服务建设金。五是投入52万元,新建了避灾中心1个,避灾点5个。
  【基层党建】街道以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为契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以制度建设为基本,以强化考核为抓手,着重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结合街道实际,积极推行“七项机制”,即推行选前竞选人谈话机制、实行干部专项考核机制、实行公安机关全程保障机制、强化包片包村的压力性工作机制、健全事前矛盾化解机制、实行每日工作短信提醒机制、建立落选干部谈心机制。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办事,在全街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从2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到4月底已经圆满完成。相比以往,这次的换届选举在程序上更加规范有序,在氛围上更加风清气正,在成效上体现了“三个三”,也就是取得了三个满意,即上级组织满意、党员群众满意、参选人员满意;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了民主意愿与组织意图统一、确保了时间和目标、确保了选举期间的社会稳定;体现了三个质量,即选举过程讲质量、班子结构有质量、素质能力保质量。与2010年相比,2011年街道选举工作变化很大,平稳有序,成效明显,因此得到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陈钟局长“从大乱到大治,从无序到有序”的充分肯定。
  二是组织工作求创新促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升。面对街道办事处人员数量有限、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的工作力量格,街道非常注重从现有的人员力量上继续深挖潜力,不断强化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工作上的不断创新,以各项主题活动为载体,如“为党旗增辉,为南城添彩”庆祝建党90周年“五个一”主题活动、村级组织“百日助推”活动、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营造良好机关文化氛围、搭建干部学习平台、改善干部工作环境、提高干部福利待遇、丰富干部文体生活等方面,使干部工作责任心、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破解了很多发展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社会管理】水阁是丽水市经济要素最密集,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随着开发建设的推进,涉农信访,涉村矛盾,涉土纠纷频发,街道在工作基本面上呈现了“征地拆迁多、资金分配多、建设项目多、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这“五多”的特点。基于这种实际背景,打造稳定和谐的创业环境对街道乃至开发区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力求标本兼治,抓综治信访治标,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提升城乡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治本。
  在抓综治信访方面,街道按照“预防为主,排除在前,调解优先,加快推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思路,以“办实事、解难题、树形象、创规划”为目标,全力加强“一个中心,两个示范点,四个工作站”的建设,即在街道办事处建设一个综治中心、在白岩村和水阁村建设两个省级综治示范点、在张村、吴垓、水阁、丽沙4个主要人口集聚区设立片区工作站,通过以点带面,在街道24个行政村全面推行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具体做法上体现“八个有”,即“组织有强化、场地有落实、办公有形象、设施有配备、制度有健全、人员有到位、经费有保障、作用有发挥”,坚持做到“潜在问题事前发现,合理问题及时解决,非礼问题协商引导,非法问题认真纠正,违法问题坚决打击”。2011年以来,街道共调解涉及土地款分配、家庭邻里纠纷、劳动争议方面的纠纷299起、成功291起、成功率97.32%;排查不稳定因素8起、调处8起、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20起、回复办结上级转办的信访案件40件。尽可能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化解,难题在一线解决。
  在抓计生工作方面,2011年街道共出生293人,其中计划外出生31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58.88万元,征收率90%。街道面对困难和压力,坚持难中求进, 一是制定了新一轮的考核办法, 明确工作职责,分解、细化指标, 对联村干部、村双委干部、村级计生联络员实行半年一考核、全年总评价。二是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流动人口全员摸底全面完成,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3015人次,其中上门服务1193人次。发现外来妇女非婚怀孕12例,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协助户籍地处理违法生育案件7起。三是全面修订村规民约,根据市计生委的要求,全面、规范、从严修订了条款,规定在社会抚养费和村公益事业费缴纳完毕之日起违法夫妻5年内不享受集体利益分配,不符合条件生育或收养的子女14周岁内不得享受集体利益分配,借以遏制利用超生来谋求征地款分配最大化的不良势头。
  碧湖镇
  【概况】碧湖镇史称“西乡”,位于莲都区西南部、瓯江中游,省道龙丽线和丽浦线在此交汇,距市区20千米,离金丽温高速公路入口15千米,“两龙”高速在镇区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福建,北上衢州,东与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大港头镇毗邻,西与高溪乡、松阳县裕溪乡相连,北与水阁街道相交,由原新合乡、石牛乡、平原乡、联合乡和原碧湖镇撤并而成,撤并后碧湖镇总面积134平方千米,辖5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34个自然村、470个村民小组,是莲都区第一大镇。
  镇区依瓯江北岸而立,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镇内有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一通济堰,有闻名遐迩的“极峰矿泉水”、“梅园卤鸭”,有充满民风民俗韵味的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居等,是丽水市委市政府“古堰画乡”建设重点镇。
  碧湖镇1998年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136个省级中心镇之一,2007年又被省政府列为浙江省“十一五”期间中心镇培育工程省级中心镇,是“丽水市十大魅力乡镇”“中国活力乡镇•浙江二十强”。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村级组织的换届之年,更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碧湖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服务市区、发展莲都、促进和谐”的战略要求,以打造“活力碧湖、生态碧湖、和谐碧湖”为战略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以中心镇培育为主线,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建设,全面完成了碧湖镇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碧湖镇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11年,全镇耕地面积2146.27公顷,全镇户籍人口4.9万人,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6258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完成18.35亿元;镇属企业完成8.04亿元),农业总产值4.2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33.53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20.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45公顷;总产量10322吨。其中水稻面积920公顷,产量10178.2吨;蔬菜面积2627.7公顷,产量74300吨;水果总面积238.3公顷,产量6373吨;茶园面积278.67公顷, 产量360吨。
  【产业区块建设】碧湖镇紧临市区,是丽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团部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让碧湖成为了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2005年碧湖镇入选了丽水市工业强镇。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完成18.35亿元;镇属企业完成&04亿元),碧湖镇镇属企业286家(其中规上11家,规下275家),实现产值&04亿元, 积极搭建南山工业园、碧湖产业区块、郎奇创业园三大产业集聚平台,初步形成了“环保型、税源型、科技型”的工业产业结构,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放大。2011年郎奇工业区块有3家企业投入生产,新增工业总产值1.8亿元,拉动全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加快规模企业、微小企业培育,新增加规模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银凯科技、嘉城混凝土)。
  【中心镇规划】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完成了《碧湖一大港头区块城镇总体规划》《碧湖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碧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4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把碧湖打造成为丽水市区的副城中心,丽水市区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制造业拓展区,集商贸、工业、旅游并举的山水生态宜居城镇”这一发展定位。
  【中心镇建设】大力加强镇域建设,2011年投入中心镇基本建设资金3886.38万元,规划区范围内出让土地27.5公顷,镇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大力推进路网建设,积极实施环北路、人民路等主干线延伸工程,通过工业区“西移北扩”促进了旧城改造,2011年完成城中村(上街村)旧村拆迁3120平方米,中心镇镇区框架逐步拉开,逐步形成功能区分明确的“三心”大框架,即西南区块形成行政中心,北部、西北部以碧湖产业区和南山工业园区为载体形成工业中心,老镇区以商业开发为重点,形成商贸中心。有序推进人口集聚平台建设,完成莲都区下山脱贫万人安置小区碧湖区块土地征收协议签订,完成南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户地基落实。建设完成碧苑小区,已安置226人。2011年碧湖镇镇域常住人口47267人,其中建成区常住人口16625人,人口集聚水平达到35.2%,较2010年同期增加3.2个百分点。深化探索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一大批供水、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碧湖镇垃圾产生总量1.167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1468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27%o建成区绿地面积289455.87平方米,绿地率达11.31%,比上年同期增加2.1%。全镇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吸引了工商、建设、中行等一批金融机构意向在碧湖设立分支机构。
  【重点项目推进】碧湖镇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做到“重点工作有推进,难点工作有突破,面上工作有亮点”。截至2011年底,50省道改建工程、九龙湿地廊桥地块、古堰画乡游客次接待中心、碧湖镇环北路西段人民路西段道路网4个项目均按时完成清场交地,且程序到位,工作后遗症较少,群众反映良好。万人脱贫小区项目、碧湖产业北区块基础设施工程、碧湖镇环北路西段南侧北侧出让地块、莲都区粮食中心储备库等一批项目也已完成土地征收协议签订,为今后清场的按时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丽水市公路管理局战备仓库、瓯江大溪碧湖段提防加固工程也都在有序开展中。2011年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20.19%。
  【农业技术服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133.3公顷。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新发展茶叶面积51.6公顷,发展瓯柑面积13.3公顷,新增精品园建设1个。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145份,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120余张,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路查15次52人次,农机事故隐患整改64台次;认真做好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共免疫猪7.6万多头、牛羊724头,防疫家禽76.65万多羽,除四不打的动物外,免疫畜禽为100%;生猪存栏总数达4.8万头,鸡、鸭等家禽42.85万羽;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200多台套;新建钢管大棚20余万平方米;争取到国家和地方财政农机购机补贴300多万元。
  【水利工程建设】2011年度完工验收的小型水利工程:周巷池塘整治、保定村渠岸、新治河活动闸、松坑口山塘整治、外斜村山塘整治、麦安山塘整治、章塘村池塘整治、联坪渠道、联济村山塘整治等共10个工程,合计完成项目补助资金45万元。丽水绿州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喷滴灌工程,完成工程造价100万元。农村饮用水工程方面,完成南山水厂扩容及延伸村工程管网安装。碧湖镇以“严”字当头,狠抓各项防汛抗灾措施的落实,制定防汛责任制,做到早动手、早准备、早预防。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村都要建立健全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各水塘水库、村庄均制度了渡汛抗台预案;镇领导多次对所辖山塘、水库、塘坝、河堤段进行多次检查,组织人员经常下乡检查,督促相关责任人按要求进行整改,保证汛期的安全。同时,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和防汛物资储备,专门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完善了防汛应急预案,落实了相关责任人,切实保证在遭受洪涝时应急预案的及时和有效。
  【林业生产】2011年全面落实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351540元(不含集体林补偿),面积1562.4公顷,农户数1118户,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盗滥林木、非法征占用、毁林开垦等情况。完成“两迹”更新人工造林面积46公顷,完成率100%、合格率95%;完成笋竹两用林劈抚面积15.6公顷,垦复7.7公顷;油茶低产林改造和油茶提升项目基本完成,完成油茶种植培训80人次;植树造林1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841.3公顷;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控领导小组,完成碧湖松材线虫病测报面积6260公顷,销毁清理枯死松木1638株,118立方米;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管护工作,建立扑火队伍,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签订管护承包合同11份。抓好林权信息化建设和林权抵押贷款,完成林权抵押187户贷款金额5800万元。
  【旅游项目开发】碧湖镇依托瓯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古堰画乡、九龙湿地公园、石牛城市温泉等景区建设,完成了古堰画乡游客次接待中心项目用地清场,石牛温泉二期完成分村测量和协议签订等工作,有效地推动景区建设进度。积极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不断提升景区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的接待规模和档次。2011年全镇新增三星级农家乐2家,接待游客21.6万人次,经营总收入720多万元。
  【镇村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碧湖镇依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全镇11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活动,主要包括垃圾收集处理、污水集中治理、卫生改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池塘整治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额490万多元。共计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5.1千米,村庄绿化苗木2950平方米,清理池塘、排水沟7800平方米,清理陈年垃圾590多吨;安装路灯294盏,购置垃圾筒180只,拆除简易房15处;新建污水处理池7座;新增加铺设污水管道3400多米;新增卫生厕所农户350户;消灭露天粪坑72个;新建垃圾池34座;建村标志牌10座;公共厕所10座;健身体育场所11个;建有村务活动室11个,卫生室5个,文化教育场所11个;配备了保洁员8名,购置保洁车11辆。完成农民异地转移170人,其中大坑村转移35人、联济村转移95人、中呑自然村完成转移40人;除农村低保、五保、销户人口外,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到100%,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达到59.25%;落实区产业帮扶资金69000元,结对扶持农户138户;完成危旧房改造新建房278户,修缮房屋428户,启动旧村改造7个村。实现年来料加工费收入1357万元,发展来料加工1505人,新发展专业村1个。送戏下乡13场,建设小康体育村6个。
  【安全生产】严格履行安全审查领导和监管职责,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年来,组织执法安全检査48次,检查企业35家,发现隐患数107条,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整改隐患132条,整改率达到100%;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与行政村签订责任书62份,生产经营单位签订责任书180多份,同时还按6个方面的要求针对7人以上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了解,建立安全生产“一企一档”;有机结合,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用制度规范工作,以管理促进工作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起,死亡1人。
  【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双创”工作,2011年碧湖镇共出生上报641人,其中计划外出生53人,计生率为91.73%o2011年社会抚养费应征2121126元,已征1388981元,当年兑现率65.48%;往年的社会抚养费应征1858820.5元,已征388129.5元,往年兑现率20.88%o在家三查率100%,外出三查率96%o重点对象1630人,联系到位人数1516人,联系率93%。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当年应放环405人,已放342人,落实率84.44%。
  【社会事业发展】2011年全镇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改善,累计发放各类民政事业资金331.5035万元(其中:2011年度优抚对象大病救助48人次,补助金11.0997万元;居民大病医疗救助155人次,救助金49.722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1003人,支付保障金185.1952万元;发放“三老”补助43960元,12人享受定期补助;发放救灾救济17万元;退伍军人春节慰问金15000元;碧湖镇敬老院重阳节、春节慰问23人次,发放4600元;2011年度军属优待58人,61.64万元;优秀士兵奖励14人,4900元。)农村“五保”和城镇 “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全面实施。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整治坟墓874座,联坪、麦煖、堰后、堰头、外斜、上南山、下南山、松坑口等村新建生态墓地。爱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成立创建爱心乡镇领导小组,出台爱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全镇已办理第二代残疾证人数1280人(农业1189人,非农91人),2011年度全镇已有435户残疾人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有40位残疾人居家安养,有11人享受定期补助。加大教育工作力度,成功完成学前教育达标和示范乡镇创建,先后完成碧湖中学扩建、碧湖医院住院楼改造项目。开展第二期新农村科技示范项目。完成碧一、河口、沙岸、白河、章塘5个体育小康村的篮球场建设。
  【综治维稳工作】扎实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在萌芽,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影响基层安定的不利因素,维护基层稳定。2011年碧湖镇共开展集中排查2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0多起,帮助协调解决信访问题5件,牢牢掌握了局势,及时平息了事态,维护了一方稳定。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平安综治宣传专项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群众的群防群治自我意识,有效预防、压制了邪恶力量气焰,维护了碧湖镇社会治安稳定,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2011年碧湖镇把禁毒工作作为治安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禁毒工作力度,配备5名禁毒社工,禁毒队伍力量进一步增强。“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发放禁毒宣传材料1000多份,出标语20多条,努力提高群众的防拒毒意识,自觉远离毒品,并通过有效打击涉毒犯罪行为,有效遏制了毒害漫延;对在册的112人进行全面调查、建档,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扎实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79名的调查摸底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2011年对全镇41名在册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2次集中帮教;深入开展反邪教工作,在镇范围开展了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并对碧湖镇境内邪教组织进行了排查摸底,碧湖镇目前没有发现邪教组织和邪教人员活动;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深化平安莲都创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平安校园活动,点面结合,典型带动,平安建设不断推进。
  【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抓好班子建设,加强团结。依法依规,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完成59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把一大批自身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的干部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促进了农村和谐。继续开展干部住村联心工作,努力搭建党群干群联系平台。深入开展迎接建党90周年和创先争优系列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宣扬了党的先进性。以继续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为抓手,培育了3个中心村,创建了11个生态文明村,转化了6个后进村。制作发放网格便民服务手册7000册,走访园区企业23家,为企业解决生产生活、子女读书就业等困难36起。以落实网格职责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组团进村服务,进一步夯实网格服务功能。加强村干部考核,严格审核发放村干部基本报酬。深入开展党员干部 “四评议三承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了对镇域范围内391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党员信息化管理,严把党员发展关,实现计划发展,优质发展,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严守换届纪律,圆满完成镇党委纪委换届、省市区党代表推选和稳步开展各级人大代表推选工作。将老龄工作列入镇党委议事日程,利用换届选举间歇期,集中排摸出560余位空巢、长寿、重残老人,并一一落实联系人,老年协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老年协会配合村两委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事业进一步壮大,2011年,门球、健身球等部分项目在区以上比赛中获得了较前名次,进一步激发了老年人热爱体育、锻炼身体、提升情趣的热情。
  【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碧湖镇纪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惩防体系,与59个村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认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工作,组织全镇干部积极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深化作风建设,利用中心组学习、夜学等时间,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党风廉政政策法规,增强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每周二驻镇住夜制度;继续开展“评星晋级创建廉政村”活动,碧湖镇审定五星级廉政村1个、四星级18个、三星级33个、二星级5个、一星级1个,无星级1个。三是加强政风行风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组织开展了对村级资金发放情况的专项检查和监督,积极推动村级财务“双代理”工作,规范农村资金管理;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全镇44个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在全镇推行“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2011年全镇有15个项目实行“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项目总投资400多万元,预计为村集体经济节约资金60多万元。四是加大信访案件查处力度,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2011年共办理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交办投诉案件49件,办理区纪委转办信访件13件,组织查办了3名党员的违法违纪案件。五是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2011年镇纪委换届和村级组织换届后,碧湖镇共配备纪委委员5名,并对全镇党组织的纪检委员进行调整,优化了纪委队伍建设。
  高溪乡
  【概况】高溪乡位于莲都区中西部,地处碧湖平原西北边缘,东南与碧湖镇相连,西邻松阳县板桥乡,北与丽新畲族自治乡、联城镇接壤,驻地高溪村,距城区20千米,乡以驻地取名。
  高溪乡总面积85.57平方千米,山地多,耕地少。耕地面积597.1公顷,林地面积7072.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2.7%o全乡辖15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3646户,总人口9904人。全乡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7230元。全年实现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5.2%,农业总产值增长15.1%;农民纯收入增长21%。
  【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是高溪乡传统主导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
  要来源。通过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各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拓建多元化销售渠道。共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区级4家、各式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建立各式干水果基地18个(其中得到区级认定的绿色无公害基地10个),老果园改造示范基地3个共80公顷、茶叶基地3个共33.3公顷、5个品牌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处州山茶油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加大食用菌高溪乡行产业培育力度,建成岑口省级食用菌示范点。山根村占地15.3公顷的丽水市规模最大的设施标准化铁皮石斛种植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养殖园区,先后引进绿丰源、新三和等3家大的畜禽养殖场,通过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生态养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使养殖业成为高溪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工业经济发展】全力谋划推进组团(由碧湖镇、大港头镇、高溪乡整合集聚发展)建设,通过融入碧湖工业园区产业群,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全乡现共有企业37家,其中建筑企业18家。立足自身条件和区位特点,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做好辖区内533.3公顷低山缓坡区块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制定农业生态科技园的有关规划,不断提高服务协调能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协调做好50省道相关工作。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成立乡级公路养护站。在吴源、南坑、龙潭3个村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在南坑、郑山两村推进农村改厕项目。全乡除缸窑村之外的其他14个村全部完成村庄整治,高溪、竹溪、吴源、岑峰寺等11个村先后完成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全乡15个行政村全部通康庄公路和有线电视,全部用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形成,全乡共建成垃圾中转站2处、处理点5处,固定垃圾池80座。全乡15个村都聘请了卫生保洁员,同时抓好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等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乡镇验收,成功创建市级卫生乡镇。
  【项目工程建设】50省道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紧张施工。顺利完成13.3公顷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和10.7公顷的山地开发。高溪乡东海明珠工程和七个村的文化村建设已顺利完工。高溪乡南溪水毁修复、龙潭村青塘水库修复工程顺利完工。加快高溪村中心村培育步伐,旧村改造区第一区块涉及农户70多户,面积1万平方米,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已拆除旧房面积8000余平方米,绝大多数农户开始建新房,部分农户已经入住新房。第二区块已拆除旧房2000平方米并开始动工建房。做好高溪中心村发展规划,分批分片稳步推进旧村改造。配合做好高溪区块80公顷低丘缓坡综合幵发项目生态公益林调整征地政策处理、政府投资基础建设项目的设计和立项工作。
  【社会事业发展】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医疗救助、扶贫帮困体制逐步健全。成功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乡镇。从2008年开始三年共争取省协作办帮扶资金140万元,用于扶持山区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项目的实施。全乡低收入农户共脱贫377户689人,脱贫率为86%o实施农民异地转移181户470人。与华夏技能培训中心合作,共进行劳动力就业培训600余人次。重点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7人,来料加工从业人数达到172人,2011年加工费达到382.3万元。巩固“创国优”工作成果,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双创”工作,全乡共有已婚育龄妇女2246人;计划内出生109人,计划外生育3人,计生率97.24%;社会抚养费征收率80.02%;综合避孕率88.7%,累计长效节育率80.05%,2011年长效节育率为81.9%;“三查”率在家100%,外出99%,连续两年被评为莲都区示范乡,2011年荣获丽水市"十一五”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计生工作呈现新面貌。
  【平安建设】抓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作,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目标,连续三年被评为“区食品安全考核优胜单位”。严抓森林消防不放松,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森林消防考核优胜单位。将一切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依法解决一批信访积案,抓好重点群体的维稳工作。完善群众利益和矛盾调处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和联动。进一步加强综治网格化管理,推进高溪乡平安建设。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抓好“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大港头镇
  【概况】大港头镇位于丽水市西南部,距市区23千米,是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镇,浙江省旅游强镇,全市20个中心镇之一。瓯江干流龙泉溪与主要支溪松荫溪汇合于此,53省道一级公路及“两龙”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系丽水市区与云和、景宁、龙泉、庆元、松阳、遂昌、龙游、衢州和福建、江西等地联系的交通咽喉,亦称丽水市区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94.22平方千米,镇辖1个居委会、22个村、140个村民小组。镇区位于镇境北部,濒临瓯江中游大溪,属河谷平原,辖区面积16.7平方千米,下设4个村。镇人民政府驻大港头镇港和路。
  全镇4737户,年末总人口11826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9亿元,工业总产值2.38亿元,财政总收入5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98元。
  有耕地总面积521公顷。农作物复种面积22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887公顷、蔬菜面积666.7公顷、瓜果花卉类247公顷、其他作物187公顷。果园面积386公顷,年总产量6194吨;茶叶面积1298公顷,年总产量达802吨。
  有工业企业143家,从业人员1330人,其中规模企业2家、微小企业3家。主要生产经营西餐椅、西餐桌、竹胶板、小水电、精铸阀门、红砖等。初步形成竹木制品、精铸阀门、小水电、制砖等系列。竹木制品企业有115家,其中成品生产厂家53家,年产西餐椅250万把、西餐桌2万张,产品主要销往江苏、上海及本省义乌、温州、台州等地,部分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地区。木材加工企业62家,年加工木材半成品3万立方米,主要提供本镇木制品厂生产外销往青田家俱生产基地。木制品加工业产值达1.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70%,年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占年度计划103%o完成工业增加值4288万元,占年度计划103%,实现销售产值2.3067亿元,产销率达99.6%o全年投入技改资金360万元。有1所中小学,23个教学班,其中中学9个,小学14个。镇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
  2011年全镇共出生人口156人,计划生育率94.9%;总三査率96.35%,其中在家三查率为100%;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率2011年86.5%,2010年52.32%;2011年长效节育率80.07%,综合节育率88.97%。
  【中心镇培育】继续推进中心镇培育工作,各项重点指标较好完成。镇区人口集聚水平达43%,流动人口登记发证率达到94.7%;旅游收入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31.3%;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5.8万元,同比增长20.1%;完成税收575万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698元,同比增长19.5%;完成旧城改造面积3000平方米;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达70%以上;城镇绿地率为8%,同比增长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建成区生态文明创建率达75%。
  【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2个村共选举产生支委69人,村委90人,其中新当选支部书记6人,村民主任11人、妇女双委30人。支委成员平均年龄49.6岁,村委成员平均年龄44.6岁。
  【古堰画乡建设】古堰画乡景区通过实施改造提升和扩容工程等项目,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景区整体功能布局、设备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景区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对景区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编制核心区块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完成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完成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基地项目设计初稿、土地测量等前期工作;完成油画展览馆外立面修缮项目;组织开展“五一”和“十一”旅游节、导游大赛、双龙庙会、全国知名画家写生行等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态茶基地)2011年全镇新发展茶叶面积77公顷,总面积达1267公顷。开展黄金芽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在北埠村金玉溪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0.7公顷黄金芽示范基地。
  【林业生产】2011年完成笋竹林213公顷,完成率100%;油茶33.3公顷,完成率100%;完成“两迹”更新造林任务&8公顷,完成率和合格率都达100%。利山村被命名省级森林村,小井村被市命名毛竹专业特色村,西坑口、北埠村被命名为市级绿化示范村。林权抵押贷款3077.5万元,完成率104%。
  【项目建设】全年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255万元。金港小区云雾坑村62户下山脱贫农民和上井村5户地质灾害农民建房结顶,半岭下山脱贫区61户129人建房已全面开始建设;丽云路东、中段,玉溪路、江南路、渡南路、港和路的路灯安装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景观河道工程主体工程的建设已经全部完成;防洪堤加固工程完成招标和政策处理并开工建设;丽云西路改造工程完成初步设计的审批;大港头文化站迁建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审批。
  【爱心企业结对帮扶】河村、西坑口和北埠村被列入市爱心企业结对帮扶村。西坑口腾大头村村庄整治已基本完成,实现“改帽、改墙、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六改整治;北埠村旧村改造第二期及7个村迁村并点工程已启动;河村旧村改造启动,涉及农户96户238人,拆除面积9770平方米。
  【社会保障】2011年,全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759人,参保资金达38.36万元,完成应参保率的101.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516人,完成率103%;住房保险参保3418户。
  【北埠社区服务中心】北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于2010年11月开始建设,由原北埠小学教学综合大楼改建而成,总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楼层共5层,围墙内绿化800平方米,水泥操场、灯光球场面积1600平方米,投资45万元。服务中心功能齐全,含一厅两栏一校一场所四站五室,即一站式服务厅;村务公开栏、宣传栏;老年电视大学;室内外活动场所;志愿者服务站、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计生卫生服务站和农业服务站;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和老年活动室。中心可为北埠、杨山、张山、石桥、山回5个村村民提供服务,覆盖人口达3000人左右。北埠社区服务中心于2011年8月15日开始试运行。2012年3月16日正式开业。
  【省级体育强镇】2011年9月23日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全镇22个村200多名运动员参加,设立了齐心协力、拔河、挑担、跳绳等运动项目,为老年人、残疾人设计了投圈比赛,实现了全民参与运动的良好氛围。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
  峰源乡
  【概况】峰源乡位于莲都区西南,距市区58千米,与青田、景宁、云和、大港头接壤。总面积为189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8361人,2915户107个村民小组。劳动力5818个,其中外出人口4743人。全乡20个行政村都通了程控电话,18个行政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峰源乡耕地面积486.3公顷,林业用地12682公顷,水果面积216.57公顷,高山蔬菜种植面积400公顷。
  峰源乡平均海拔735米,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七,年降雨量比市区多200毫米,具有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环境,为此峰源乡党委、政府立足当地优势,大胆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有乡属小学1所、在职教师13名、小学生100多名。学校建有学生食堂、师生宿舍楼、厕所和篮球场,学校还配备和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电脑房和图书室,是一所硬件设施较为先进的学校,校园环境整洁、优雅,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已建成寄宿制学校。
  2011年全乡实现经济总产值1377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2600万元,农业总收入11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41元,比2010年提高11%。
  【工作责任制】峰源乡广大干部明确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合心合力、率先发展的工作作风得到区委、区政府的一致认定,2004年至2011年连续八年被评定为年度工作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
  【高山蔬菜】整合“三农”资金,全力加速产业调整,农业特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高山蔬菜产业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几年来,形成青皮豆、甜玉米等高山蔬菜产业带400公顷。郑地高山蔬菜、森海农业开发、茂华林业发展等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全乡1500余户,户均增收1300元。现今峰源蔬菜远销宁波、杭州、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打响了峰源高山蔬菜这张“金名片”。【笋竹两用林】全面推行笋竹两用林开发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林间道路建设。全乡拥有竹林2666.7公顷,现已累计开发866.7公顷。2011年共规划开发笋竹两用林133.3公顷,其中劈抚66.7公顷、垦复60公顷,新建6.7公顷。积极向上面争取竹林道路建设指标,全乡累计建设竹间道路30千米,由于人工运输成本的降低,竹农增收大幅提升,每百斤可增收15元至20元,让竹农守着高山远山过上了好日子。
  【食用菌产业】积极探索食用菌生产与生态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子。2011年在全省率先成功试种滑子菇,建成了浙江省第一家滑子菇种植示范基地。滑子菇可利用40%左右的食用菌废料,大大降低食用菌产业对木材的需求量,有利于峰源乡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峰源乡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乡夯实基础。
  【旅游资源】丽水十大峡谷之一的强尔猴峡风景区就座落在峰源乡境内,还有遐迩闻名的大山峰森林公园。其海拔1240米,面积4447公顷,森林蓄积量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是浙江省森林旅游协会的理事单位之一。公园交通便利,森林茂密,环境优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以清溪、碧潭、飞瀑、奇峰、林海、幽洞等景观见长,是人们进行森林沐浴、度假休闲、观光摄影、丛林探险、科普教育,康体健身的理想场所,也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通过峰源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建设和宣传,逐步形成了以大山峰省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獗猴峡为知名景点,辐射周边风景点茸坪湖、库坑岩的生态旅游带。
  【村庄整治】2011年依据村级组织的申请和村庄相关条件,峰源乡确定西坑、横山后、木寮、横坑、尤源5个行政村为整治村,因村制宜,针对性的制定整治方案,5个村以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卫生整治、旧房猪圈拆除、路灯安装、厕所改造和河道疏浚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共计投入225万元资金。11月份通过了市、区有关部门的验收,同时峰源乡被区“十百工程”协调小组评定为2011年莲都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优胜奖,其中西坑村、横山后村被考核为优秀。截至2011年底,全乡已完成18个村的整治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培育方面,完成中心村布局规划编制,制订了中心村培育的实施计划,农贸市场已完成征地、政策处理,通往市场宽20米的桥梁已通车,长200余米的村内防洪堤修建完工,完成2000余米的通村道路扩建工程。西坑、赛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村创建】对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条件和标准,深入开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等方面的创建工作,努力将生态经济化、生态效益化、让群众守着青山绿水过上富日子。现郑地、木寮、赛坑等3个村顺利通过考核组验收。
  【康庄工程】至2011年,峰源乡20个行政村均已通达康庄路,通达率达到100%,路面硬化率达100%o整个农村的交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此外,对所有康庄工程严格落实道路养护工作。
  【安全生产】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对辖区内2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大排査,建立健全了各村安全生产组织网络,定期开展检查监督。2011年共计开展各类检查8次,落实整改措施29条,制作广告牌22余幅,保障了2011年辖区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一年来,由于上下一心,措施有利,森林防火、民居防火、地质灾害、防汛抗旱、食品卫生等方面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农民饮用水】通过建设扩容、改造整治等途径,2011年实施新村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并已顺利完工,2012年计划对新砺等5个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扩建、改造整治。使全乡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局面有了绝对性的改变。
  【农民异地转移有序进行】2011年赛坑村的白坛自然村,和库坑的蔡岱自然村进行农民异地转移,完成农民异地转移173人,其中整村搬迁169人,零星搬迁4人。完成所有村的整体搬迁协议,签订了旧房拆除协议,并拆除完毕。
  【土地开发利用】山地开发重点项目工作按照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定责任人的“四定”要求,稳步推进。上坪村、新砺村的土地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落实耕种,着力推进农业基地建设。尤源村的白獗猴桃种植基地已建设成型,为村民带来了新的致富路。
  【社会稳定局面得到巩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民主法制村”“安全文明新农村”“村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全年共开展法制培训4期,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认真做好帮教两劳归正、社区矫正工作。针对峰源乡老上访户多、民师、军退人员多、个人利益驱动无理上访多的状况,及时进行排查摸底,认真核实,积极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全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件20余件,报结19件次,排查不稳定因素9件,出动有关人员进行防控和劝息访100多人次,召开各种协调会100余次,成功调解纠纷82起。根据禁毒法和《戒毒条例》规定,乡禁毒工作领导小组、专职社工切实履行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职责,努力将禁毒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计生工作】针对峰源乡地广人多、育龄妇女外出频繁的特点,计
  划生育工作的形势较为严峻。一年中乡政府大力开展信息排摸、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示范村”创建活动。2011年,全乡共出生人口106人,计划内98人,计划生育率为92.45%,共组织1227人参加查环查孕,检查率达95%0违法生育对象8人均已立案调查。当年长效率81%0综合节育率90%。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率100%0奖扶政策落实率100%。
  【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全乡农医保共参保6447人,参保率102%o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现已参保3980人,参保率力.7%。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社会医疗救助、残疾人扶贫救助、慈善捐赠救助等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2011年全乡共有249户列入低保对象,有64人因患重特大病的苦难对象得到大病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21.1404万元。有33名复退军人享受定期补助,13名老交通员、游击队员享受定补,其他发放各类优抚、补助对象补助金共计10余万元。有5名残疾人获得种养业贴息贷款扶持金额达18500元。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有续开展,标准以下低收入农户数逐年减少。
  【文化体育卫生建设】全面完成16个村数字电视的转换和日常全乡广电节目安全播放的维护。
  为了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采用“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和利用“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年累计送戏下乡3场,送电影下乡2场,25名获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广泛组织群众参加全乡农民文化体育节活动,全乡20支队伍150余人在6个项目比赛中各自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更增进了友谊。通过农民信箱、天天乐百姓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途径,为村民提供各种文化信息资源及农业服务信息资源。为了提高群众防病保健知识,自觉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每个行政村都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受益人数达1600多人,也进一步推进了和谐峰源的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全乡共有党支部22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综合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20个;共有党员533名(其中预备党员21人),其中,农村党员500名、女党员92人、60岁以上党员127人,老党员5人。至2011年,全乡共设置开公宣传栏20处,上传创先争优活动信息40余条,利用广播宣传学习创先争优活动20余次,悬挂宣传横幅40余条,流动标语260余条、发放便民服务卡5000份,通过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实践、设岗定责、结对共建、走访慰问等活动和定期联系等方式,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2011年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80余条,结合工作实际,乡党委和支部公开承诺事项70余条,党员结合岗位特点,533名党员公开承诺事项600余条,通过承诺并践诺全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办实事560多件。在全乡党员群众中形成了人人有创先争优新理念,人人都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全乡545户933人低收入农户、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通过与市、区部门单位的结对帮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现有141户202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发放保障金33599元。认真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并按期组织开展厨师培训班和来料加工培训班等,现已培训农户人数252人,转移就业人数215人,全部都超额完成上级的任务数。
  【森林消防工作】峰源乡是全区重点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区的33%以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与各村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建立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装备,制定应急制度,并为每位应急队员提交保险。一年来,通过广泛的消防知识宣传,扎实的工作措施,全乡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消防事件,有力地保护了生态安全,并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胜。
  【村级组织换届】按照区委统一部署,以“和谐换届、促进发展”为
  目标,2011年峰源乡进行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选举。按照组织实施具体的三个阶段,分别于3月上旬,选举产生20个村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共计64人,其中女性8人;4月中旬,选举产生20个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委员共计68人,其中女性14人;4月底,选举产生20个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60人,其中女性5人;20个村村经济合作社主任、村经济合作社委员130人,其中女性9人。
  联城镇
  【概况】联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武村,距市区6千米。东与丽水市市区相邻,南与水阁街道办事处隔江相望,西与丽新乡、老竹镇等毗邻,北接太平乡。金丽温高速公路、50省道交叉横穿腹地,瓯江、太平溪、宣平溪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1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77人,共6822户。
  2011年,联城镇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依托“三大优势”,打造“三大联城”,依靠全镇党员干部,带领全镇人民群众,在主动适应中创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在服务市区重大项目中有所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初步预计,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工业总产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8%;农民人均收入6780元,较上年增长了15%。
  【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2011年,市区在联城镇的重点建设项目有6个,完成清场交地67公顷;临时性项目3个,分别是之江监狱、市委党校和农民新社区项目,签订协议40公顷。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处理难度大。镇党委、政府始终强化“服务市区、跨越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带动各项经济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把重点工程政策处理摆在突出位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政策为杠杆,集中力量,想方设法解决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无障碍施工。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各项重点工程政策处理顺利推进,已全面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达到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要求。
  【危旧房改造工作】立足本地优势,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现场办公、面对面指导农户的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步伐。2011年危旧房改造完成238户(其中新建120户,修缮118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011年旧村改造续建村有下林、港口、瑶皈的黄村自然村,共拆除旧房2600平方米,新建住房13幢;竹道和金弄口是2011年旧村改造的新建村,目前共拆除旧房5100平方米。有50户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户的住房得到改造。同时,在“一事一议”项目中,港口、下林已通过验收;金周进入收尾工作;凤鸣和后弄已全部完工,等待区里验收;瑶皈的黄村正在实施当中,年后即可验收。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总投资为476万元。
  【低收入结对帮扶工作】对全镇的低收入户进行一一结对,并按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低保、督孝、产业帮扶等措施,促进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产业帮扶,鼓励低收入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尽早实现脱贫致富。2011年实现脱贫259户500人,脱贫率达到100%,其中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脱贫农户人口为327人,占总人口(除低保、五保外)的56.97%。按照省里的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了脱贫任务。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工作】2011年,联城镇整治村有花街、金周、常宅、武村、路湾、坑口、石玄峡、竹道等8个村,任务非常繁重,到目前为止,以上8村已经基本完成整治项目。总投入建设资金595.4万元,其中用于垃圾收集处理34.4万元,污水治理41.8万元,卫生改厕167.1万元,道路硬化197.1万元,村庄绿化37.1万元,其他117.9万元。通过整治和绿化,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两违”清理整治和解决农民建房难工作】受区位优势影响,联城镇的“两违”情况较为严重。坚持以“控制新违、治理旧违”为主线,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专项行动,成立了专项活动工作小组,在全镇进行广泛动员,营造“人人参与'两违’整治”的氛围,形成“冒就打、违必拆”的高压态势。镇执法中队在专项活动中实行全天巡查制度,各村落实专人进行巡查,对在专项活动中发现的违章建筑一律进行强制拆除,对非法土地买卖行为一律予以立案调查,从严处理。对在专项行动中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或参与、纵容违法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问责问效;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建立 “两违”整治工作责任制,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年终奖励和评优评先相挂钩。全年,共拆除违章建房3000平方米,及时制止违章建房56次。
  【社会保障事业】2011年,全镇有15524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考核指标的105%;对5487人次征收了55.98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完成考核指标的106%;全面完成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任务。民政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全镇共有低保对象42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余万元。扎实开展“双拥”工作,认真做好“三老”工作,及时对老游击员、老交通员和老党员发放补助款和慰问金。
  【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了计生工作源头管理,千方百计控制计划外出生人数。投入30多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加强源头管理,推进优质服务”、“秋季突击月”、有奖查环查孕等活动,完成T1692名外出流动人口信息排查,落实了党员干部计生工作责任制,将计划生育纳入村规民约,制约的同时确保了查环查孕、节育措施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三到位。2011年出生人口225人,其中计划内出生207人,计划生育率为92%;征收社会抚养费70余万元。
  【社会事业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教育“四项工程”,203名学生享受营养餐,107名贫困生受资助;完成3项研究课题,分获市、区级二、三等奖。同时,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4公顷的联城小学迁建项目已完成围墙工程,于2012年9月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态势良好,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及百日督查专项治理行动。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普查和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森林防火、防汛等工作】森林防火、防汛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科技、档案等工作开展良好,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
  【党建工作】2011年,村级组织选举工作非常平稳顺利,27个村新任支部书记、村民主任各6人, 尤其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次性成功有19个村,占70.4%,比全区高出23个百分点。同时,坚持与推行村务、党务、事务、财务公开,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抓教育、抓制度、抓机制,进一步推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廉政防控机制建设。针对联城镇内设机构人员情况,围绕党政办、财务办、民政办、城建办、征迁办、计生办、执法办等重要岗位,主要通过岗位人员自己找、同事提、领导点、服务对象评等形式,全面准确地查找廉政风险点,突出重点工作岗位,狠抓落实。同时,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实行“一推三公示”、“五限”(限人数、限年龄、限学历、限性别、限亲属)等机制来有效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太平乡
  【概况】太平乡位于莲都区西北部,乡政府驻地太平村距市区14千米,东与市林场、仙渡乡交界,南与联城镇相连,西邻老竹畲族镇,北接雅溪镇。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雅公路从乡域中部穿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是莲都区最大的水果之乡。全乡辖33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203个村民小组、8165户,总人口22420人。外出务工6132人,劳动力男性6293人、女性4915人。2011年底在册中共党员759名,村级党支部33个、机关党支部1个、村双委人数235人、村集体收入达48.18万元,人均收入为6575元。
  2007年太平乡被浙江省评为“省级生态乡”,被莲都区评为“年度项目投资工作先进单位”“年度工作责任制考评鼓励奖”“十百工程三等奖”“年度基层人大工作先进集体”“森林防火先进集体”,2008年被丽水市评为 “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被莲都区评为“年度先进团委”“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基层人武部”“平安乡镇”。2009年被评莲都区评为“森林消防考核优胜单位”“十百工程二等奖”“计生考核进步奖”“建设用地复垦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一等奖”“十百工程三等奖”“食品安全示范乡镇”。2011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二等奖”“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平乡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带领全乡人民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2011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2604万元。在农业方面,通过制定惠民惠农措施,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养殖业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11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为109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5713元增长为6575元,增长15.11%。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484.2公顷,山林8818.5公顷、水果面积947.1公顷,其中柑橘679.8公顷,以械柑为主,占水果总面积的71.8%;瓯柑面积34.7公顷;特早熟蜜橘24.3公顷;桃类面积243公顷。盛产柑橘、桃、梨、李、葡萄、板栗等干水果,牛头山蜜橘、下呑白枇杷、纽荷尔脐橙、早熟黑李、横岗迎庆桃在省、市、区享有一定知名度。有中心小学2所,校区3个、教师53人、学生519人;中心幼儿园2所,班级5个,幼儿158人。有卫生院2所,其中太平卫生院是莲都区属二级乡镇卫生院。
  【工业发展】太平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骨干企业迅速膨胀。2010年引进的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机制砂场建设成为太平乡工业领域的支柱企业。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成年产300万吨的以花岗岩为原料生产高标号混凝土骨料的现代化特大型机制砂制造企业。机制砂场年产值达1.2亿元,税收可达900万【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潜力产业的引导力度,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发挥莲都区水果大乡的品牌优势,通过加大农户的培训力度、改良柑橘品种,推广“三疏一改”先进种植技术,扶持水果专业合作社,转变柑橘传统种植模式、销售方式,打造“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全新运营模式,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乡共有水果面积1633公顷,其中柑橘1126公顷,白枇杷面积66.7公顷,桃园面积367公顷。2011年全乡共发展瓯柑面积34.7公顷,特早熟蜜橘大分24.3公顷,完成老果园改造96公顷。在2010年龙门坑等村开发茶园面积36.2公顷的基础±,2011年共发展验收茶叶面积6.7公顷。目前全乡共有茶园213公顷主要分布在平天岗茶场、昌坑头、龙门坑、下樟、普爱、里坑口等村。龙门坑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发的平天岗茶场,被认证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在其带动下茶业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巨溪片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旅游资源】巨溪三岩寺位于楼根山脉中部,面南而立。其东南面有一状如乌纱帽的“纱帽石玄”,西南有陡峭的“天师楼”岩主峰,海拔700余米。为纪念在三岩寺与敌人战斗而牺牲的红军,人们把胡公洞改名为红军洞,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并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岩寺已成为市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来料加工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各项扶持来料加工的优惠措施,采取政府引导、大户联动、干部带头的方法,初步形成了以乡妇联为纽带,以经纪人为骨干,以家庭妇女为主要力量,以设点集中加工和分散到户加工为主要模式的来料加工经营格局。2011年重点培养来料加工经济人7人,全年加工费突破802万元。目前全乡有16个村从事来料加工业,来料加工经纪人29人,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竹舟来料加工基地”等一批来料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十百工程建设】牢固树立“打造莲都后花园、建设和谐新太平”的整治理念,积极推进“十百工程”建设,按照“四改一化”的标准,重点进行了村庄道路硬化、环境卫生整治、旧房猪栏拆除、路灯安装、厕所改造和河道疏浚等工作。2011年共投入资金306万元,组织实施了1个中心村(竹舟)建设,8个村(长瀨、竹舟、长乐、下樟、戴弄、留皈、汤山、富山头)的中央农村改厕工程,6个整治村(长乐、下樟、戴弄、留皈、汤山、富山头)的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已完成27个村的整治工作,其中小安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示范创建村。
  【农民饮用水工程】自2006年以来,太平乡积极组织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工程,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目前顺利完成31个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山区2万多人口的吃水难问题,2011年完成了木后、吾古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全乡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旧村改造建设】积极争取区里旧村改造指标,先后开展沙河、戴弄两村旧村改造工作。旧村改造范围内农户旧房按计划已全部拆除,并且都已经通过土地、建设部门的审批,大多数农户都已开始建房。全乡全年共计完成审批建房242户,拆除危旧房面积5946.9平方米,其中修缮加固214户。农村住房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卫生医疗建设】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在高标准完成了2011年度新农医征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2012年新农医政策宣传、资料发放和入户率达100%,确保新农合参保率不低于95%。
  【计划生育】针对太平乡地域宽广、人口众多、育龄妇女外出频繁的特点,在巩固深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加强源头管理、推进优质服务”活动月为契机,大力开展信息排摸、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13次,计生服务员培训13次,制做大型宣传牌4块,悬挂计生横幅25幅,下发宣传品8000多份。截至12月底,全乡共出生人口348人、计划内293人,计划生
  育率84.20%,共落实四项节育措施237例(结扎9例、放环210例、人流17例、引产1例),长效节育率80.39%,综合节育率90.48%。共组织2632人参加查环查孕,检查率95%o违法生育对象55人均已立案调查。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30多万元,当年征收率77%。
  【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对辖区内11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大排查,建立健全了各村安全生产监督员、肉品质量监督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和质量技术监督协管员的组织网络,定期开展检查监督。针对重大节日易引发安全问题,乡主要领导带队到辖区重要场所、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突出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截至目前已进行各类检查8次,落实整改措施10条,制作广告牌20余幅,保障了2011年辖区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家电、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是由国家实施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三个到位”,一是坚持宣传到位,使“家电下乡”政策家喻户晓;二是坚持人员服务到位,安排专人全程代理农户申报工作,即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申报效率;三是坚持补贴资金兑付到位,对农户申报材料认真仔细核对。补贴由区财政局直接转账至各购买家电农户账户,兑现到账后,及时建立台账,增强家电下乡惠农政策落实的透明度。
  【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以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为重点,以整顿机关作风纪律为突破口,以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为手段,严格上下班、考勤考核、住村联心等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了以农村政策、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依法办事、廉洁从政等为内容的学习活动,做到了有人能管事、管好事。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合理化建议,促进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一般干部之间的良好沟通,做到工作多商量、思想常沟通、矛盾勤化解。在领导干部住村蹲点调研阶段,班子成员纷纷结合年度工作和分管工作,撰写体会文章和 “破难感受”共计24篇。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村级组织换届后,及时从党性党风、法律法规、财务管理、档案等方面对当选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及业务素质。同时,注意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做好村级后备干部的筛选和培养,为太平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村级后备人才。
  【纪检监督建设】大力开展基层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配齐配强乡纪检干部,实现“四个一”目标。即配强一个领导班子,乡纪委领导班子配备了1名专职纪委书记、1名兼职纪委副书记、1名专职纪委委员;配齐一支队伍,在全乡33个行政村党支部中配备纪检委员;配套一个组织,在全乡33个行政村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一个工作网络, 把乡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办、计生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纳入“乡大纪检”格局,统一协调,形成纪检工作合力。
  【惩防体系建设】对教育预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监督制约体系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改革、惩治腐败等六个方面内容进行规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责任检查,强化责任追究。组织人员进行廉政资料汇编,编发了《太平乡党风廉政建设资料汇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上轨道化、制度化。加强组织网络建设,统一配备专职纪检干部1名,纪委委员2名,各村都有1名纪检委员。创新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明确各村住村干部为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促进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
  【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已建好文化活动室的管理,由村老人协会成员为活动室管理员,负责活动室的日常运作,确保文化活动室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实效性的服务。通过太平乡农村信息港,定时为村民提供各种文化信息资源及农业信息资源。在各村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在广大家庭中宣传爱国爱乡、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家族美德,激励每个社会成员争做“五好”公民。抓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大篷车等活动,全年累计送戏下乡5场,送电影下乡6场,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农民下山脱贫】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为做好下山脱贫工作,乡成立了农民异地转移工程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室,做到职能、职责、职权三结合。针对少数农户眷恋故土不愿搬迁,或对补偿漫天要价等情况,班子成员、住村干部深入各搬迁点,传达有关优惠政策,在村双委干部培训会和全乡干部例会上,乡党委政府多次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较好化解了少数农户对下山脱贫的不安心理和抵触情绪。2011年全乡共实施昌坑头阳山头自然村、大皈村、彰口塘村、小安村、枫柴枫树坏自然村、学坑等7个下山脱贫项目,完成了异地搬迁84户199人。
  【低收入农户增收】一是摸清底数。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全面摸清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在健全完善“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分类指导、分户施策,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制定了资金扶持、产业开发、就业转移、下山搬迁等不同的帮扶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弱势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证。现有535户605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面进一步扩大。三是以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依托,做好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2011年底,太平乡已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四是认真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分别在太平、吾古、下呑等开设培训班3期,完成劳动力培训174人,转移就业578人。
  【基层综治】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把综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村级治安室为活动阵地,开展“安全文明新农村”“村级文明户”等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创建民主法制村,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积极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加强普法教育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意识。全年共召开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专题会议5次;开展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6期,科级领导干部参加全区普法培训12人次,干部职工参加学法用法考试19人次,参训率100%,合格率100%;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4场次,参加禁毒知识竞赛200人次;全乡开展法制宣传、平安建设宣传活动4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全年共收到纪委信访投诉件22件,除1件外其他已经办理完结;乡级受理群众上访共26起346人次,目前处理报结24起;上级受理后转回的11起,现已核实报结9起,合计的37起上访件中通过处理现可以确定息访的33起,收到效能投诉件16件,全部办理答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次,乡村两级调委会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7件;累计接受、帮教刑释解教人员62人,社区服刑人员47人,吸毒人员35人。针对太平乡老上访户多、民师、军退人员多、个人利益驱动无理上访多的状况,及时进行排查摸底,认真核实,积极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并按有关权限上报有关单位和领导。乡干部到村进行排摸30次,有关人员进行防控和劝息访700多人次,投入经费7万元,确保实现“零进京、零聚集,零插播、零失控”工作目标,巩固了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龙门坑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发的茶场,被认证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雅溪镇
  【概况】雅溪镇位于莲都区北偏西方向(北纬28°35'、东经119°52,),金丽温高速公路洪渡互通出口处,东与仙都乡毗邻,南与太平乡接壤,西与武义县新宅镇交界,北与缙云县新建镇相连,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雅公路、双滴公路穿境而过,由原泄川乡、西溪乡和双溪镇撤并而成,撤并后雅溪镇总面积156.6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541.9公顷、园地23.1公顷、林地12667.2公顷,其他448.6公顷。全镇共辖34个行政村,200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镇总人口21311人,其中农业户口20906人、总劳动力为11815人、外出人口为9692人、外出劳动力7753人。201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为28819万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1360万元,工业增加值246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9121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195元,比2010年提高了13%。镇政府驻地双溪村海拔120米左右;西北的岱后村海拔最高,海拔800米左右。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雅溪镇已经发展成为莲都区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镇区规划建设】2011年,新建雅溪镇文化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94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48平方米,室外水泥地面积约450平方米,绿化面积2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81.09万元。该项目除防水坡等扫尾工程外已基本完成,包括土建和室内装修。
  实施双桥路东段建设工程,包括750米的防洪堤,及长400米、宽9米的道路建设。2011年防洪堤已经开工建设,完成了35%的工程量;道路工程完成了土地测量、协议签订工作,并已委托拆迁公司进行拆迁工作。
  【+百工程】按照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村庄整治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在年初,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十百工程”领导小组,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讨论研究确定上报泄下、龚山、薯坑、小桃、岩蒙、潘百、八石坑为2011年整治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给7个村合理布局,不浪费一分钱的使用。在村干部和党员以及村民共同努力下,7个村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共计投入536.3万元资金,完成道路硬化8.1千米,公厕5座,分散式净化池90个,180立方米,30吨集中净化池1座,配置垃圾箱80个,改厕农户726户,受益农户14620户,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拆除简易棚145个,池塘整治面积1850平米,改造危旧房650平米,安装路灯162盏。11月通过了省、市、区的有关部门的验收。
  【康庄工程】2011年,续建陶坑、薯坑两个康庄工程,新建龚山村康庄工程。其中,陶坑村康庄工程长约5千米,已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和审计;筈坑村康庄工程长约3.8千米,龚山村康庄工程长约5千米,现都已完工,并通过质量鉴定,已将资料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审计。加强了村级公路管理员队伍建设,对各水毁道路做到及时发现、上报,并进行修复。
  【村庄建设】截至2011年12月,新审批建房17户;补助110户困难群众房屋改造,修理民房358户。续建旧村改造上金竹村、小桃村、上黄村、洪渡4个村。重点推进莲房中心村建设,并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实施道路硬化500米,新接入自来水用户47户,污水管网200米。新添路灯50盏,新建垃圾房8个,修理3个,新增移动垃圾桶20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初步显现出人口聚集功能。
  【特色农业产业】结合雅溪农业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前景,出台扶持特色农业产业政策,将香椎、桃、小径竹、树莓种植作为潜力产业重点培育。2011年度重点发展上黄村树莓种植基地6.7公顷;“补位发展”以章山、北郑山为重点的桃种植基地33.3公顷;在双源等村培育木本油料种植基地33.3公顷,推进“桃框套种”模式、长短结合,打造具有自身优势和广阔潜力的农业产业。
  继续服务好潘百娃娃鱼种苗繁殖基地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达到9.1公顷,投资额达到1.5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娃娃鱼种苗繁衍基地。雅溪镇派出能力强、经验足的干部参与做好项目前期政策处理、土地征迁、厂房建设、环境治安等服务工作,确保了基地顺利推进,并于2011年6月实现了首批种苗投产。
  【山林资源开发】雅溪镇共有12666.7公顷的山林,围绕上级政府相关政策,努力开发丰富的林业资源。2011年完成八石坑、库头村6千米林道路项目建设,完成龚山、八石坑抚育笋竹林23.6公顷,完成迹地更新77.9公顷。完成2011年公益林补偿资金重新发放工作,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78户、2850万。【食用菌业】食用菌是雅溪镇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保持6000万一8500万段菌棒的生产规模,产值超2亿元。大力发展草菇、蘑菇等非木腐类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继续实施“走出去”“两头在外”发展战略,引导菇农赴外开发。强化和规范食用菌加工、交易市场建设, 提升农民市场意识,保障菇农种植效益。
  【畜牧养殖业】充分利用雅溪镇良好生态环境和林果资源优势,推进“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生态规模养殖。食草动物重点发展牛、羊养殖;重点培育了雅溪绿健生猪养殖场和雅庄、小桃、雅里等村山羊养殖项目。
  【社会保障】2011年,全镇新农医保参保16757人,完成区政府下达指标的108.1%;全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14人,完成区政府指标的100.2%;农村住房保险6262户,参保率为96%o2011年共上报新申请低保人数46人,其中批准46人,新低保存折及时发放到位,截至目前全镇总共有低保人员575人。2011年发放现役军人立功授奖慰问金2700元,目前全镇共有困难退伍军人84名。区联系领导慰问5名,镇政府慰问50名。共计慰问资金3万多元。2011年,共组织50多名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增强了工作能力。开展康复工作,完成白内障初步筛查工作,进行残疾儿童抢救性工程,摸清全镇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全镇共落实残疾人种养大户8户,足额及时发放“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助”4户,残疾人危旧房改造11户,发放轮椅23辆。
  【计划生育工作】围绕“强基础、升质量、抓落实、上台阶”的工作思路,认真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落实雅溪镇计生工作责任制,使全镇计生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各项指标有了较大提高,违法生育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计划生育率较大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计生率为87.6%,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84.3万元,其中当年计划外征收数额为115.9万元,往年数额为168.4万元,很好地巩固了“两创”成果。
  【信访综治】2011年,雅溪镇党委政府畅通信访渠道,倾听民意,共接待来访群众96批次,人数328多人,来信65件,均已按期办理完毕,报结率100%,信访工作趋势良好。
  召集各村和镇辖内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现场签订了《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先后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法制宣传月、禁毒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专题宣传月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帮教措施,2011年累计接收2名,顺利解矫9人。
  【社会管理创新】2011年,雅溪镇根据莲都区委要求,开始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结合雅溪实际,以村干部“挂职协管”参与镇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为重点,推行“挂上来、走下去,解决问题点对点”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项社会管理的创新,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多次到镇开展调研工作,《丽水日报》、《百姓热线》等多家媒体到镇采访报道。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和雅溪文化站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共组织文艺团队开展送戏下乡7场,为7个村3000余村民送上了精致的文化大餐。12月举办雅溪镇首届农民文化体育节暨老年人运动会,20支代表队700余人参加了体育项目比赛和传统民俗表演,营造了良好的体育建氛围。开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并通过验收。
  【村级组织换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雅溪镇第九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精心安排组织,严格法定程序,依法依规操作,本次换届选举工作从2月14日启动,至4月29日全镇34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结束,产生了村党组织成员、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村监会委员,圆满完成了雅溪镇第九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全镇共有34个行政村,34个农村党支部,共选出党组织成员95名,其中女委员11名;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镇登记参加选举的选民17245名,包括委托票实际参加投票选举的有15428人,参选率达89.4%;共选出第九届村委会成员119人,其中村民主任34人、村民副主任1人、委员84人;妇女当选为委员的33人;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70人。
  在村经济合作社换届中,共选出社管会委员100人,其中女性7人;在村(社)监会的换届中,34个行政村共选举产生村务(社)监督委员会主任34名,委员68名。
  仙渡乡
  【概况】仙渡乡位于莲都区东北部。北靠缙云县,西接雅溪镇,南连太平乡,东与双黄乡接壤,330国道丽缙复线穿乡境而过,雅(溪)滴(水岩)公路贯穿全乡6个村,乡政府驻村地葛皈村,距市区28千米。距金丽温高速公路洪渡出口处仅10千米,交通便捷。全乡总面积65.8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130个村民小组,年末全乡4277户,总人口11632人。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476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1424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5%;工业总产值达到538万元,比2010年增长7.2%,农民人均收入6670元。
  耕地面积495.9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781.33公顷,每公顷产5400千克,粮食总产量达4219.18吨。发展香菇2100万槻,香菇总产量1032吨,菇农收入比2010年增长8.5%o实现农业总产值1289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5%O
  山林面积4685.66公顷,其中:用材林4180.93公顷,经济林504.73公顷,林木蓄积量66234立方米。全年改造竹笋两用林140公顷,改造名茶58公顷。抚育干水果739.8公顷,其中九坑桃367公顷,柑橘192公顷,板栗174公顷。
  全乡有工业企业12家,其中集体企业3家、个私企业9家、主要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小水电、竹木加工等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8万元。全乡经济在干水果、茶叶和食用菌种植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使仙渡乡成为市区重要的蔬菜基地。
  全乡有党委1个,党支部18个、党员466人,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党员440人、有老党员16人,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6人。
  【获得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仙渡乡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2006一2010年度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是莲都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仙渡乡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推动群体工作、构建和谐仙渡”为目标,不断加大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乡先后投入资金80万元,因地制宜的建设,创建乡文体中心“东海明珠”,实现了村村建有体育活动场所、活动室,全乡共建有9个篮球场,15个套健身路径,2个门球场,2个羽毛球场,14个乒乓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到了15000多平方米,实现了体育设施全覆盖,同时各村还组建了中老年人腰鼓队或乐队,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乡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该乡各项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桃主导产业示范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莲都区仙渡桃主导产业示范区成功通过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考核验收,成为全省首批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
  仙渡桃主导产业示范区成功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将进一步提升我乡桃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及促进莲都果业结构调整,对于实现农村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我乡“一村一品”建设,形成“市场+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格局,有力地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是农村经济发展领头羊,选好村干部、选准当家人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仙渡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整个选举准备到位,过程周密、氛围和谐、结果喜人,确保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一是群众参选率高,全乡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9752名,包括委托票实际参加投票选举的有9274人,参选率达95.1%。二是工作达标率高,村两委成员中有妇女22名,其中村党组织成员中有女委员6人,村委会中有女委员16人,实现了村村都有女村委的目标。三是干部素质提高,在村党组织换届中,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选举,何金富村大学生村官杨波被选为该村支书书记,成为莲都区首位走上村支书上岗位的大学生村官;新产生的60名村委会成员中有新当选人员27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40岁以下干部11名,大专学历3名,一批致富能手、个私企业老总、回乡大学生被选进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活力。
  【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中,仙渡乡何金富村大学生村官杨波经村全体党员的投票选举,当选为该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至此,杨波成为莲都区首位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大学生村官。
  【多措并举确保妇女村民代表村村达到1/3以上】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1/3以上。为此,仙渡乡提早谋划,因村制宜,扎实推进,全乡15个村,村村实现妇女代表占1/3以上的目标。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仙渡乡是农业大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加大,仙渡农户逐渐从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目前全乡农户种植以水果、香菇、茶叶、蔬菜为主,养殖以规模生态养殖肉猪、肉山羊、肉牛、土鸡为主。水果、食用菌、茶叶、笋竹两用林、蔬菜、养殖是仙渡的六大农业支柱产业,至2011年底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2890万元,同比增长12.5%o桃产业水果种植是仙渡乡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自1996年开始,仙渡乡不断扩大桃子的种植规模,桃产业园区覆盖全乡15个村。2011年乡政府出台《仙渡乡桃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仙府〔2011〕3号)的文件,鼓励桃产业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全乡现有水果面积722公顷,桃园面积566.7公顷,比上年度增加69.7公顷,年产量达1万多吨,产值近3800万元。莲都区仙渡乡水果产业示范区于2011年5月通过了省级专家组验收。2011年3月仙渡乡举办了首届丽水市桃花节。形成了以根竹园、半岭、岭头、梅田、周坑等村为中心的规模化桃产业专业村。食用菌是仙渡乡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以香菇为主,占菌类的95%,其它菌类如黑木耳、金福菇、秀珍菇等珍稀品种有极少量种植。2011年,全乡香菇生产总规模为1500万棒菌棒,年产值6750万元。其中在仙渡乡本地种植的菌棒有700万檢,主要分布在仙里、何金富、葛皈、皂树、张山后等11个公路沿线村庄;到外地种植的菌棒有800万棒,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黑龙江、四川、重庆、广东等省市。仙渡乡有食用菌产业合作社3家。莲都区首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丽水芷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葛皈村下斜皈流转承包了5.3公顷田地,投资300多万元,按照现代设施农业的标准要求,建设食用菌基地,完成面积1400平方米的工厂化制棒生产车间,2万多平方米的食用菌栽培钢管大棚,棚内铺设安装T5千多米的微孔喷灌设备和8台水空调等;基地制作了菌棒50万棒,为乡内周边菇农制菌棒16万棒,其“节省成本,提高效率,集聚发展,保证质量”的优势,推动了仙渡乡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目前仙渡乡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2011年新增5个。丽水市仙渡滴水岩水蜜桃专业合作社、丽水市雅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丽水市仙渡乡中华蓝莓专业合作社、丽水市仙渡何金富小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丽水市金桃源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被评为区级规范性专业合作社;丽水市莲都区绿森笋竹专业合作社为市规范性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性专业合作社;新红桃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示范性合作社。莲都区首家蓝莓基地位于仙渡乡何金富村,共3.33公顷,2011年新引进优质蓝莓品种3个,邀请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周晓音到基地辅导生产,提升基地生产能效。
  【康庄工程】2011年,全乡15个村均已实施康庄路路面硬化工程,投资152万元,顺利实施葛皈至学坑口康庄公路大中修项目,工程总长12千米,自此康庄工程全面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仙渡乡的交通状况。
  【饮用水工程】投资230万元,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先后完成滴水岩、岭头等13个村的饮用水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老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农贸市场】投资200万元,建设完成了岭头、梅田、根竹园等农贸市场,方便了农民农产品交易, 拓展了销售渠道。
  【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根据全乡的村庄布局,因地制宜地建设环卫设施,配备保洁工具,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运”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仙渡乡村庄环境卫生明显好转,2011年顺利通过市级卫生乡的验收。
  【社会救助】2011年重点做好低保的常态化管理工作,截至12月底,全乡共有低保对象300户,计361人,其中重残129户(人),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4户。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59.17万元,物价补贴10160元,一次性生活补贴72600元,合计67.5万元。2011年先后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失学儿童、参加人家庭30余户,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2011年审核上报5批次的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22.84万元,惠及全乡181户380人。全年累计发放救灾、大病救助救济款共计6.2万元,轮椅4辆,棉被37床。同时,为11位白血病、尿毒症患者提供慈善和爱心救助计2万余元。
  【计划生育工作】为全面提升仙渡乡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双创工作为主抓手,通过广泛动员,加强村自管理、孕前控外、社会抚养费征收等薄弱环节的再落实,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乡、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双创”活动,年初制定了“保合格、争示范”的工作目标,2011共出生121人,计划生育率为88.4%;落实四项节育手术103人,2011年长效节育率达80.4%以上,征收2010年社会扶养费359788.5元,征收率达20.4%,2011年社会抚养费426586元,征收率达92.99%o同时,做好优化服务,2011年为1400多名育龄妇女组织了两次“三查”服务,全乡外出“三查”率95.2%,总查孕率96.52%,在家查孕率达100%;为91名新婚夫妇提供优生两免检测;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116本;免费发放避孕药900多盒。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双创”活动,对各村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结合“5•29”协会活动日,开展计生知识问答、妇女病普查工作;结合“生育园区”创建,强化计生协会功能及影响力。
  【十百工程】2011年投资35万元,实施了梅田、鲍店村整治村提升工程。通过多年努力,全乡15个行政村实现“十百整治”工作全覆盖,并代表莲都区顺利通过市考核组的验收。
  【旧村改造】2011年改造农村危旧房208户,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完成低保标准150%以下的困难户修缮90户。半岭村旧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房子主体建筑工程即将完工。
  董弄、葛皈村旧村改造难中前行,全乡共签订房子拆迁协议102户,拆除面积9500平方米。
  【中心村建设】葛贩中心村建设培育项目,按照中心村培育的 “六化”要求,实施整治改造型模式,目前旧村改造区块、中心集聚点扩建区块、服务功能区块等五大区块项目正在分布实施。
  【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岭头村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岭头水果交易市场。市场建成后,将会对仙渡乡桃产业的不断壮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整合资源,依托省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投资99万元,完成集绿化、休闲、办公、市场为一体的岭头村广场建设,打造了岭头世外桃源。投资57万元,完成了南源村旧村改造排污、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党建】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党建规章制度,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承诺、践诺活动等。尤其是抓好2011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继续推行换届考察、妇女委员专职专选、创业承诺等制度,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号召力、有奉献精神的能人志士被选进了村“两委”班子。同时,规范管理,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新形象。重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党员的发展上,制定了《仙渡乡2011一2015年党员发展规划》,注重从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团组织推荐的优秀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证党员的质量。在党员的教育上,积极推荐党员和发展对象参加区、乡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党员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使每名党员能够掌握几门实用技术。在党员的管理上,坚持“严”字当头,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党员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不管在党委政府的工作上,也不管在农业生产一线,都活跃着广大党员的身影,他们成为了服务帮助群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坚强力量。
  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对全乡范围内非公经济单位的党员和党组织组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后,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的特点,组建了由15家企业组成的仙渡乡企业联合党支部,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党支部建立联合支部,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文体活动】2011年3月23日,以“游仙桃花海,走红色之旅,品农家土菜”为主题的2011年丽水市首届仙渡桃花节在岭头村隆重开幕。2011年丽水市首届仙渡桃花节,桃花节以万亩桃花、梅田古道、红色之旅和民间厨艺为卖点,邀请游客共同参与了特色农家菜评比活动,举办农家乐高峰论坛,使仙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大增,也带动了一大批农家乐的迅猛发展,产业经济增长点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休闲产业的助推下,桃产业按照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通过改进包装、提升品质等措施扩大知名度,打响了仙字号品牌,仙渡仙桃以质优、味好、形美而名声鹊起,桃文化宣传和桃产业经济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了“以文化的力量促进革命老区的发展”理念。11月11日,组织了以“优化环境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第四届农民文化体育节。来自全乡12个村的200位老年腰鼓队队员参加的腰鼓表演,全乡有15支队伍近800余人参加3项团体、6项个人比赛,有老年腰鼓、排舞、仙里马灯等21支表演队的展示,让人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仙里马灯、根竹园采茶灯以及原汁原味的芦村木偶活灵活现的表演,体现了原生态的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神奇,充分展示了该乡文化建设的蓬勃朝气,弘扬平安和谐、健康向上的浩然正气,增强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以文化的力量和体育的魅力来营造和谐氛围。
  老竹畲族镇
  【概况】老竹畲族镇地处莲都区西北部,距市区28千米,位于莲都、松阳、武义三县交界地带,是省级旅游强镇,丽水市生态示范区镇。东与太平乡巨溪办事处毗邻,南与城镇连接,西与丽新畲族乡接壤,北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交界,区域面积83.9平方千米。全镇2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共有15969人,农民年均收入达到7154元。
  耕地面积1018.5公顷,其中水田743.7公顷,旱地275公顷,林地面积6488公顷,主要产业为柑橘、茶叶、板粟、吊瓜和竹笋两用林等。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镇、文化名镇、宜居大镇”的工作目标,迎难而上,攻克时艰,保持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镇上下风正气顺、人心思进、和谐稳定。
  【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培育支柱产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镇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经济实力明显上升。2011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262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2%o农民人均收入7154元,比2010年增长14.5%O财政收入359万元,比2010年增长45.4%o实现旅游收入2.41亿元,比2010年增长32.4%。
  【农业】老竹畲族镇一直致力培育生态效益农业,成效显现。一是“三大潜力”产业任务顺利完成。在红桥、后坑、新屋等村落实种植茶叶面积30.2公顷,在下桥村落实种植特早熟、早熟桃等优质水果33.3公顷,在梁村、高丰、下桥等村落实种植油茶面积100公顷,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三大潜力”产业发展任务。发挥区位优势,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在徐庄片建立水果精品基地132公顷,年产优质水果2674吨;在陶村、黄桂等村发展富硒米33.3公顷;在老竹村建立钢管大棚蔬菜25个,12000平方米;在丁公片发展吊瓜153.7公顷;在黄桂、西岸等村发展食用菌20公顷;实施水稻统防统治134公顷;在梁村、高丰等村发展油茶100公顷。二是积极建设粮食功能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大片、曳岭脚、陶村、下桥、沙溪、黄桂、新屋7个村建设粮食功能区336公顷。投资263万元,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田质量,该项目正在实施中。投资1170万元,在梁村、徐庄、小黄弄冻头、浅田、丁公6个村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协议签订、政策处理方案、设计测量等工作已全面完成。三是处州白莲发展开局良好。在老竹、仁宅、红桥等村种植处州白莲275亩,年产莲子20.6吨,产值123.8万元。同时编制了《莲都区老竹处州白莲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成省级“老竹处州白莲精品园”项目立项。四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
  【金融】全面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等金融改革措施。随着2011年信贷紧缩措施的出台,中小企业发展压力增大。老竹畲族镇利用老竹和谐兴农担保有限公司为外出创业人员和本地农业龙头企业担保贷款3600万元,林权证抵押贷款3110.5万元,有效解决了融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丽武公路老竹段在老竹境内建设5千米,投资1.3亿元,涉及4个村,目前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老竹溪河道整治项目,新建防洪堤1.9千米,加固防洪堤3千米,河道疏浚3.99千米。宣平溪河道整治一期工程、赤坑灌区渠道改造工程、红旗水库安保建设工程等一批农田水利项目相继建设并完工。土地整治稳步推进。镇区拆除原农贸市场2270平方米,俞殿段拆迁17户,已腾空14户。2011年郑坑村拆建12户,35人,拆除面积1075平方米。沙溪村完成建房规划设计,即将放样建房18户。新屋村白石玄下拆迁旧房18户,66人,拆除面积1756平方米,并完成土地平整工作;完成下桥山开发项目验收,完成区基本农田划区定界试点。申报“莲都区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沙溪村、曳岭脚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徐庄村完成半山自然村下山脱贫,宅基地复垦工作。水果市场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村内路面硬化4000多平方米,河道整治300米。梁村完成旧村改造、搬迁38户,118人,拆迁面积2180平方米,新批建22户,其中12户已开工建设。“一事一议”作用突出。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在老竹、徐庄、陶村、小黄弄等4个村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农业配套工程。徐庄村争取资金新建林区道路4.5千米。
  【中心镇建设】 规划引导全面完成。先后编制完成了《老竹畲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丽水市莲都区东西岩区域城镇总体规划》和《老竹畲族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老竹畲族镇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集聚功能逐步显现。搭建人口集聚平台。完成风情养生园一、二期项目,规划出让85宗,已出让63宗,23宗住宅已入住,40宗住宅已完成主体结构的施工,其余20宗已完成前期报批工作。投资2500万元的新建学甫下山脱贫小区,现在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30万元。镇区人口集聚水平提高从23.3%提高到26.4%.绿地面积由16590平方米增加到23690平方米,绿地率增加了2个百分点。区域劳动力就业比例达72.03%o镇区建设逐步完善。4362平方米的老竹畲族镇综合市场已开工建设,临时市场已投入使用。
  【畲乡旅游】通过举办“竹柳新桥”畲族“三月三”歌会和畲乡文化艺术节,打响东西岩景区的旅游招牌,打造畲族文化旅游品牌。帮助支持沙溪村成立了沙溪畲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全镇旅游人次突破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1亿元。
  【社会事业】综合治理显成效。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镇村两级共调处民事纠纷120余起。始终保持对两违的严打高压态势。重拳打击两违行为。2011年成功组织了7起拆违行动,拆除面积530平方米,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移民生产用地初步得到落实。完成第二、三水平年共计600多人的滩坑移民安置及生产用地调剂分配工作,促进移民和谐融入。教科文卫有特色。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考成绩逐年攀升。2011年中考,老竹民族学校共有14名学生考上丽水中学公费线。学前教育示范达标已通过市里验收。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12个医疗巡回点,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曳岭中心卫生院荣获全省200强,并通过标准卫生院验收,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建立2个来料加工专业村。带动全镇353名群众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加工费达421.3万,年均增长17.9%,为农村妇女在家就业的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为部队输送新兵5名。充分发挥民兵的突击队作用,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惠群众。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2007年的85.3%到2011年90.1%,全年报销医疗费用257.6万元;参加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3826户,参保率97.3%;加强宣传力度,引导4676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386名60周岁以上的农民按月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全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351户,415人,月发保障金63400元。计划生育促和谐。2011年共提取生育关怀基金42080元,受益18人次。全年共出生229人,计内209人,计划生育率91.27%o安全生产零事故。一年来共检査水库、山塘、在建工程等水利23处,开展了5次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出隐患25条,与12家经营户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2011年,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党的建设】镇党委以开展“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现 “四个新突破”。
  一是党委班子建设实现新突破。镇党委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团结型的领导集体为目标,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健全学习制度,坚持用民主集中制来规范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凡是关系到全局、人事任免和奖惩等重大事宜都经过党政班子会议等相关程序进行集体研究讨论,依靠集体智慧,充分发挥班子整体效能。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在全体党员中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严格把关,顺利完成2011年25个村4套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共选出党支部干部81名,村民委员会干部107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75名,经济合作社干部149名。在基层党组织中有序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扎实推进“135工程”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三是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不断联系和指导,成立了老竹畲族镇商会并建立外出创业党支部,充分利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资源,带动本地人员外出创业。全镇非公党组织已达到了19个,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
  丽新畲族乡
  【概况】丽新畲族乡地处丽水西部、距市区35千米。是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区交界部,也是老竹、柳城、丽新、板桥4个畲族乡镇的中心。宣平溪自吾赤口赤号入境,经白岸口、马村、吠岸,至黄岭上村出境,汇入瓯江,将乡境分为南北两半。全乡总面积83.22平方千米,境内东西宽11.2千米,南北长14.6千米。
  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人口4007户,10264人、畲族人中占21%。共有农村劳动力6422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4040人。2011年丽新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79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890万元,同比增长12%;工业产值2908万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收入8080元(抽样调查),同比增长21%。
  全乡共有耕地面积500公顷,山林面积6820公顷。主要产业有柑橘、茶叶、板栗、笋竹两用林。共有茶叶面积247公顷、稻谷329公顷、大豆219公顷、花生105.3公顷、柑橘产量2413吨。
  【农业产业发展】推广农业示范方工作,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完成区政府下达任务。三大潜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乡2011年新增茶园面积30公顷,新增瓯柑等水果面积20公顷,竹笋两用林抚育基地22.7公顷;改造油茶低产林28.7公顷;推进畜禽养殖,养殖生猪2636头,家禽2428羽;巩固发展花卉苗木、粮油等传统农业。筹建农贸市场,壮大产业发展规模,积极支持咸宜村筹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并初步建成吠岸农贸综合市场。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咸宜等4村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前期筹备工作,项目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
  【二、三产业发展】2011年工业产值达2908万元,实现增加值1289万元,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工业产值指标。继续推进农家乐旅游开发,新增农家乐经营户3户,新创三星级农家乐1家;从完善旅游设施入手,成功创建马村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积极筹备马村春节风俗体验活动,着力推进丽新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壮大来料加工队伍,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加工任务。
  【扶贫增收】“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画上圆满句号,全乡826户1853人的低收入农户除低保、五保外,全部实现脱贫。加大产业帮扶,争取产业帮扶资金6.25万元,受益低收入农户125户。关注低收入集中村的发展,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领导的联系,积极帮助落实项目资金。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全年共实现劳动力转移208人,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就业42人。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劳动力素质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抓好抓实科技特派员项目,努力争取科技富民强县项目。
  【中心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一吠岸中心村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注重黄弄中心村的建设品味,强化黄弄村建设项目的申报,黄弄中心村被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全乡省级重点建设中心村占了全区省级重点建设中心村总数的50%。
  【农民异地转移工作】在全面完成吠岸、白岸口两个异地安置小区的建设同时,启动实施了山村安置小区的建设,并对吾赤口陈后山自然村的79户192人实施了异地搬迁,超额完成区府下达的工作任务,2011年丽新乡被评为莲都区农民六大增收目标考核一等奖。
  【旧村改造工程】黄弄村旧村改造区块进度喜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吠岸月山改造区块徽派群建设初步成形。加强新房的建设管理和建设风格指导,吠岸、吾赤坑和黄弄3个村的农户建房未出现违章现象。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的立项,吾赤口、白岸口、吠岸、双坑4个村的一事一议项目已被列入建设计划,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237.35万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工作抓手,成功争取吠岸、黄弄、山村3个村的爱心企业结对帮扶项目,争取到建设资金580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土地开发工作,马村和黄岭上2个山地开发项目均已竣工并通过验收;吾赤口、咸宜2个新增土地开发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山村东坑、咸宜占山后2个点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进入设计规划阶段。规范程序,完成乡政府办公楼修缮工程。注重交通条件的改善,全面完成马村大桥建设和吠岸至白岸口道路的大中修工程。加大征迁政策宣传,全面完成机场拆迁安置分流人员的工作任务。关注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山村行政村和吾赤坑、岭前、占湾3个自然村的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增容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抓好中央卫生改厕项目,使黄弄、山村两村的270户农户从中得实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开展生态建设宣传、教育,配合做好本辖区内污染物减排、污染治理和饮用水的保护。完善环卫的长效运行管理,健全环卫整治与垃圾集中收集制度。开展基层防汛体系和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吠岸等4个村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马村水渠清理工程;投资700多万元启动实施流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社会事业】组织文艺骨干下村巡回送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畲族文化交流,积极做好第十九届“新桥竹柳”三月三畲族歌会的筹备工作。大力推进上塘皈生态文明村和山村、双坑、黄岭上春泥计划示范村的创建;增加教育投入,完成了丽新小学教学楼宿舍修缮工程和操场改造工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成功创建市级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关注校园安全,丽新小学被评为2011年度莲都区安全优胜单位。加大医疗投入,2011年实现丽新卫生院新大楼整体搬迁投入使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丽新卫生院全年共接诊病人1.1万人。开展麻疹、脊灰疫苗的补种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病人随访工作,丽新乡疾控、妇幼、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老龄工作,完成了白岸口村的“星光老年之家”的建设,全乡“星光老年之家”覆盖面达到了80%。
  【社会保障】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乡2012年新农医参保人数达8357人,超过区政府下达指标457人。完成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3117户,参保率为100%。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和养老金发放工作,全乡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3186人,完成区政府下达3100人指标的103%,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1505人。完成征兵任务。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启动实施上塘、黄岭上、白岸口3个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关注残疾人事业,大力开展扶残助残爱心乡镇创建。
  【社会管理】加强计生工作,提高认识,乡村干部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有效提升。切实加强综治中心建设,依托综治中心,创新社会管理,探索社会管理新举措。积极开展信访案件化解工作,解决了叶兴利信访积案。关心移民生活,投资30万元完成移民点绿化及灯网建设工程,完成马村、黄弄2个村的小型水库移民后扶工程,移民稳定和谐,无越级上访和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严格依法行政,全年未发生行政复议案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扎实开展“清剿火患”工作。加强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全年乡镇所在地屠宰检疫率达100%。完善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落实;结合本乡实际,较好地完成了生态公益林管护、迹地更新、松材线虫防治、疫病防控等各项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落实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党委领导、党政问责制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落实目标管理,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规范档案管理,完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联系汇报制度,扎实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机制,推行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全面推行村集体工程大家建,全年共申报村集体项目9个,工程预算1148.2万元,竣工3个,节约建设资金70余万元。严格机关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中采购、公务接待、食堂管理、公车管理、值班管理等制度。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做到有案必查,切实维护党纪的严肃性。
  【党建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全年新发展党员8名。加强党员教育、服务工作,2011年共选送10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区委组织的积极分子培训班;健全村“两长”、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规范选举程序,严肃换届纪律,较好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准确把握政策关、程序关、质量关,圆满完成了乡党委换届工作,全乡共选举产生乡党代表52名,区党代表4名,其中吠岸陈新华当选为市党代表。加强党员的管理、监督工作,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共查处党员违纪违法案件1例,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加强“两新”党建工作,2011年以来,企业与6个行政村建立了联合党支部,“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
  【人大工作】健全完善了“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要求重大事件报经人代会通过;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三者的关系,真正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建立完善人大代表联系走访制度。切实加强区乡人大代表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区乡人大代表换届工作有序推进。
  黄村乡
  【概况】黄村乡位于丽水市区东偏北方向,乡境总面积100.8平方千米。东北面与缙云县交界,南邻紫金街道和青田县舒桥乡,西靠岩泉街道和双黄乡,乡政府驻地黄村村,北纬28°31'、东经120。03',距市区21千米。
  黄村乡辖区内河流成山溪性,植被覆盖率高。境内主要小流域有严溪、方溪。黄村乡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黄村乡耕地面积369.6公顷,山林面积8079公顷,以林地为主。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经济作物;林地上除栽培杨梅、枇杷、瓯柑、香柚等水果外,还有长势茂盛的毛竹、松、杉、茶树、板栗等林木。
  黄村乡以驻地为名。解放初,此境为信孝、池岭、戈剳3个乡。1956年合并称信孝乡,1958年属信孝公社称信孝管理区,1961年建立黄村人民公社,1965年严鸟公社并入黄村公社,1979年严鸟人民公社恢复,1981年改置黄村乡,2006年严鸟乡撤并入黄村乡。
  黄村乡辖行政村19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141个。全乡4449户,年末总人口11266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634元。
  黄村乡山多地少,传统产业有油茶和笋竹两用林。根据实际情况,全乡大力引进发展茶叶、杨梅、柑橘、桃、香柚等其他经济作物,并在高海拔山区的村庄推广种植高山蔬菜,同时建立多个绿色无公害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黄村乡立足本地、接轨市场,增加收益。另一方面,着重发展畜禽养殖业,积极引导农民放养山羊,宅院养鸽,
  黄村乡有工业企业共有14家,其中大部分为小水电。企业职工共有79人,工业总产值490万元。
  黄村乡有2所小学,小学教师30名,小学生185名;乡中心幼儿园1所,幼儿教师,工作人员共有8名,入托幼儿50名。
  计划生育率90.48%,节育率80.90%,晚婚率74.41%,人口自然增长率0.4%。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根据实际情况和立地条件,坚持“生态、绿色、品牌”的理念,制定了以发展茶叶为主攻目标,瓯柑、笋竹两用林齐头并进,大力培育“三大潜力产业”的发展思路。五年来,新增茶叶种植园233.3公顷,下陆、金鸟、上郑、池岭等村茶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狠抓笋竹两用林基地和油茶基地的抚育管理,推广了“毛竹一竹笋”丰产栽培技术和油茶抚育管理技术,积极引导村民进行毛竹低产林改造,重点抓好了岭根、金鸟、上郑、下郑、黄村等村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累计形成基地超过666.7公顷,建成“千亩省级兴林富民”示范基地、166.7公顷油茶提升示范基地;扶持群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引进中草药产业金银花23.3公顷,发展杨梅、桃、李、石榴、板栗等干水果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建成“五月红桃”基地;继续扶持特色养殖业,目前全乡共有12个白鸽养殖场、存栏50万羽,成为全市最大的白羽皇鸽生产基地,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新增农民合作社13家,入社社员350户,带动1600多户农民致富。
  【来料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不断丰富来料加工品种、扩展规模、提升档次,使来料加工成为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竹制品加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竹制手脚架年产达70万张,产值600万元;现有来料加工企业13家,来料加工经纪人34名,从业人员达1972人,实现来料加工产值达2500余万元,使整个行业呈现出了项目多元化、加工企业规范化、加工人员正常化的蓬勃现象,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为黄村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劳务经济提速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挥致富能手示范带头作用,大力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将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初步统计,到上海、绍兴、温州等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2466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5.8%,创收5000余万元;劳务输出已成为黄村乡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立足自身的条件和产业定位,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2009年来引进建筑、园林等7家企业,填补了丽新畲族乡企业税收空白,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快增长。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2011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通村道路建设。先后投资1200万元完成池岭、天堂等11条康庄公路路面硬化工程,争取了15年的戈剳康庄工程正在有序施工中,修建完成被暴雨冲毁的兰石公路,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投资110万元完成潘庄机耕路硬化及吴处碧苑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二是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根据省政府“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计划,共投资210余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乡11233人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注重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设。建好各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上郑、岭根等5个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投资36万元完成严鸟文化站的修缮,给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投资150余万元完成黄村中心小学、严鸟小学教学楼修缮工程,进一步完善校园的教育环境;总投资220万元的黄村卫生院门诊大楼工程于2010年9月结顶,已进入装修阶段。
  【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以“135”工程为主要抓手,通过村庄整治、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大力推进“优美村居”建设,下陆、陈坑、和堆3个村的危旧房改造已见成效,吴处移民碧苑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磨石坑村2公顷下山脱贫小区已完成土地征用及上报审批工作,黄村村中心村建设已经启动,先期拆除黄村下园47户,面积4436.64平方米,工作有序推进,为黄村中心村建设开了好头;陆续完成上郑、下陆、池岭等村的村庄整治、绿化亮化等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完成下陆、上郑、池岭、岭根、和坪、下郑6个村市级生态文明村争创工作,其中,下陆村被评为莲都区首个省级生态文明村,为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结合黄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推进“洁净乡村”建设,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为重点,五年里共投入200余万更新了一批流动垃圾箱、固定垃圾房,制定村庄卫生保洁和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均配备了1至2名保洁员,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库区环卫保洁工作。
  【社会大局整体稳定】乡政府以创建平安黄村为抓手,成立乡综治中心,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加强矛盾纠纷的化解力度,构建大调解格局;开展主动接访,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加快遗留问题攻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有序、稳定,使黄村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好转。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1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完成率均达100%,完成预定目标;二是关注弱势群体,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361户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发放低保资金200多万元,全乡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三是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全面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推进“老年星光计划”,在李村、金鸟村完成星光老年之家建设工程,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四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放心店基本达到每村一家,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双代理制度全面落实;五是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异地转移、产业帮扶、就业扶持、与海宁扶贫结对等多种方式,共落实扶贫资金300多万元,帮助了2000余人脱贫,脱贫率约为70%。
  【计生工作】黄村乡高度重视计生工作,面对基础弱,任务重,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不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投入力度,顺利通过各年度考核,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创造和谐的生育环境,摘掉了黄村乡计生工作的落后帽子,走进全区计生工作先进的行列。
  【教育、文化设施、医疗事业】教育、文化设施、医疗环境不断改善,文教卫等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创建市级学前教育示范乡镇、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展文艺汇演和电影下乡活动,为全乡人民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环境。同时,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推进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民族宗教、共青团、妇联、工会、人武等健康发展,整个社会呈现蓬勃向上的局面。
  【干部管理】积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完善《黄村乡干部考核办法》,推出了《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办法》,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机关效能提升】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各种办事程序和审批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机关办事效能日趋提高,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双黄乡
  【概况】双黄乡位于莲都区东北部,东与缙云东渡镇交界,西依岩泉街道;南临金丽温铁路;北与革命老区仙渡乡相邻。330国道线和49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乡国土面积39.6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2551户6863人。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79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8080万元,比2010年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达409.31万元,比2010年增加116.18万元,增长率为39.6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19元,比2010年增加1120元,增长率为20%。
  耕地面积329.7公顷,其中水田288.3公顷、旱地41.4公顷、林地面积2558.3公顷、果园面积509.1公顷,以干水果、高山蔬菜、笋竹两用林等为支柱产业,全乡共有各类干水果598.4公顷,笋竹两用林363.5公顷,高山蔬菜414.7公顷。特色水果有葡萄、杨梅、白枇杷、桃子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
  全乡工业以小水电为主,共有4座小水电,工业总产值为710万元;引进企业4家,主要从事建筑和物流,全年缴纳各类税收560.14万元,同比增长111.87万元,增长率为24.96%。
  全乡有党委1个、党支部12个、党员307人,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党员282人,老党员5人。
  全乡有5215人参加了城乡医疗保险,完成指标数的104%,1800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完成指标数的100%,并在全区率先完成参保任务;至2011年12月底,全乡共有低保对象304人,其中重残87户、五保户7户,累计发放保障金40多万元,累计发放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104098元,累计发放救济款25070元。
  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莲都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被评为莲都区三等奖,计划生育工作获莲都区进步奖,食品安全、生猪屠宰工作获莲都区三等奖。2009年度计划生育工作优胜奖,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三等奖,山地开发先进单位。2010年荣获全区唯一信访“三无”乡镇称号。2011年,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被评为莲都区二等奖,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计生工作先进集体。
  有乡属小学1所,2011年年底,学校有6个教学班、125名学生、寄宿学生60人、教职工22人。其中省春蚕奖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教坛新秀1名。校内还创办了双黄乡中心幼儿园,2个教学班、29名幼儿、2位正式幼儿园教师。有乡卫生院1所,设有内外科,妇科等有医师员工8名。
  【乡村休闲旅游】境内有千年古道一一括苍古道,廉政教育的典范一一何公却金,孝子文化一一孝子牌坊,古色、古韵,让人流连忘返。为了提升文化知名度,更好的发挥本地旅游资源,在雨伞岗村举办了首届葡萄节暨自家采摘游启动仪式,有效的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并在古道沿线开办农家乐,现有市、区级农家乐特色点括苍休闲山庄,二星级农家乐文琪农家乐,游客赏景之余品尝农家土菜,享受清新、自然的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在市委、区委的关心及卢子跃书记的牵头下,高山叶平头村与金华翔龙置业有限公司结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扫尾工作,26户81人已搬进新房,二期工程17户的房屋主体框架也已完毕,现已开展污水、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届时将达到墙体、高度、外墙、门窗、颜色、风格等6个统一的江南民居特色。
  【“三资”管理工程】率先在全区建立“三资”管理办公室,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同时实现村级财务网络触屏查询系统,在相关手续完备的前提下村民可对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即时查询,全面了解村集体经济的收支情况,实行财务逐笔逐项公开,严格公示时间和地点,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
  【来料加工业】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来料加工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经济人的作用,重点培养了本地的经纪人,现有5名经纪人,带动全乡797名群众从事来料加工业。2011年全乡实现来料加工产值482.2万元,发放来料加工费243.6万元,有效形成了“乡政府推动、经纪人带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势头,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渠道。
  【重点项目政策处理】高铁建设项目、330国道改建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和旧机场处置工作,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抽调专门工作人员,成立政策处理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区委下达的任务,高铁工程政策处理提前完成,征地面积共计58.2公顷,拆迁面积为29064平方米,旧机场处置工作在12月中旬已提前完成35户协议签订工作。
  【文化建设】乡文化站大楼经过审批、投标等程序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2年8月完成,届时将为全乡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必备的设施。组织开展了首届农民体育文化节,设置了齐心协力、搬挑粮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办公室)和谐干群关系的建立。为了提高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开设了“天天乐”广场和农家书屋,并多次组织腰鼓队、健身操等队伍参加区级文体比赛,《功夫扇》节目荣获区优秀团队展活动十佳特色奖,排舞《荷塘月色》荣获“和谐”文体广场表演铜牌。
  【卫生服务工作】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网络,在里佳源、黄皈、瑁头、雨伞岗等8个行政村设立医疗巡回点,开展重点人群卫生重点服务,对60岁以上的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等人员开展一年4次的免费上门随访;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200多份,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o实行基本医疗便民服务,为参保农民实行25%的优惠, 共计优惠28558元。
  【计划生育工作】双黄乡的计划生育工作由于人口基数少、外出人口多、基层信息薄弱,前几年曾经掉到全区最后几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改变工作思路,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健全基层信息网络,双黄的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正常轨道,连年位居全区中上水平,计划生育“三查率”均在90%以上,生育率为92.5%,当年放环49人,结扎3人,出生率为91%,社会抚养费219465元, 征收率100%。
  【安全生产、信访、综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平安莲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分别与8个行政村、乡属部门、农家乐等签订安全责任状,全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开展“打黑除恶”“莲城清风进乡村”活动,认真排摸、调解、帮教、禁毒、严打、反邪等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同时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全年排摸各种矛盾纠纷15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并以送法进村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法制、综治宣传教育,实现到村宣传65次。同时广泛开展文明户的评选活动,共评出乡级19户,村级45户,积极倡导了和谐、友爱的社会风气。
  【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乡党委、政府把换届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高度重视、认真筹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换届工作圆满完成。4月底顺利完成了8个行政村的村党支部和村委、村监会、村经济合作社成员的换届工作,共选出村支部委员32人,高中及以上学历16人,村委委员33人,其中女委员9人,村监会成员25人、村经济合作社成员47人,四套村级组织兼职人员共23人。村“两委”干部都是从候选人中产生•在换届中,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未发生一起重大的信访事件,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2012

《莲都年鉴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记述时限从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特载类目收录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政府工作报告、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协第十四届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本年鉴分类编辑,框架结构由卷首、百科、卷尾三个部分组成。除特载、文件选编为综合性文献外,其他栏目均采用条目体。百科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是记述信息的基本形式,标题反映条目的内容实质。 本年鉴共设29个类目,依次是:特载、大事记、总述、中国共产党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中共莲都区纪委•莲都区监察局、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务•台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法、武装、农村经济、林业、工业•经济•商贸、旅游、交通•信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城建•城管•征迁、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社会生活、乡镇•街道、文件选编。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花园中学
相关机构
梅山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岩泉街道
相关地名
紫金街道
相关地名
白云街道
相关地名
万象街道
相关地名
富岭街道
相关地名
水阁街道
相关地名
碧湖镇
相关地名
高溪乡
相关地名
大港头镇
相关地名
峰源乡
相关地名
联城镇
相关地名
太平乡
相关地名
雅溪镇
相关地名
老竹畲族镇
相关地名
黄村乡
相关地名
双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