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461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F320.2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2011年莲都区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0.82亿元,同比增长13.6%o其中:种植业产值14.44亿元,同比增长10.8%;林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9.0%;畜牧业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9.9%;渔业产值0.53亿元,同比增长7.9%。。“三沿”整治、村庄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及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等成效显著。莲都区连续第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1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综述

内容

综述
  【概况】2011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省、市“三化同步”的发展要求,按照“大兴水利、保供增收、转型提质、美村惠民”的工作部署,以打造全市统筹城乡先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0.82亿元,同比增长13.6%o其中:种植业产值14.44亿元,同比增长10.8%;林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9.0%;畜牧业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9.9%;渔业产值0.53亿元,同比增长7.9%o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51元,同比增长18.9%,连续25年居全市首位,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成为增收新亮点。“三沿”整治、村庄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及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等成效显著。莲都区连续第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1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农业“三区”建设,积极构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体框架,建成粮食功能区336公顷,大覲工厂化繁育与养殖、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粮食生产安全有保障,圆满完成粮食生产目标,粮食播种面积8867公顷、总产量4.7万吨。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蔬菜产值达4.3亿元,价格稳中有增;水果产值达2.98亿元,新种植优质水果340多公顷,精品果基地增加到30个、总面积200公顷;食用菌产值达3.2亿元,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香菇菌棒生产中心3个;畜禽产值达2.93亿元,比2010年增长5%。潜力产业发展规模扩大,新种植茶叶267公顷,投产面积、产值同比增长均达30%以上; 实施低产林改造和建设笋竹两用林540公顷,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示范区734公顷、现代油茶产业示范区133公顷。现代农业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家,累计达6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累计达235家。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0家,新增省级森林食品基地2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有5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
  【农民创业增收】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深入开展,全年共实现搬迁920户2166人,其中,整村搬迁14个自然村,481户,998人,地质隐患避险搬迁32户,108人;万人异地搬迁集聚小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联城城郊农民新社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岩泉青林、丽新吠岸等小区基本建成,丽新白岸口、岩泉银场屋基铺等脱贫点农户搬迁入住。“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扎实推进,省、市、区三级领导和部门联系莲都区169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欠发达村),通过有效结对帮扶,全区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占61.54%以上。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8808人,2011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荣获全市业绩考核二等奖。来料加工和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加快,全年共发放来料加工费1.13亿元,新发展加工企业6家、累计18家。新增农家乐10家,经营户(点)累计达126家,新增省、市农家乐特色村(点)5个,全区农家乐特色村(点)累计达20个,共接待游客58.37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202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实施18个村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0.58万人;完成丽水绿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66.6公顷蔬菜基地喷微灌工程;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座、山塘综合整治10座;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宣平溪治理一期工程现已通过验收;县乡公路网络日趋完善,省重点项目丽武公路莲都区联城至老竹段改建工程完成进度80%;启动丽龙高速公路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村际联网工程9.2千米;累计管养公路816.2千米,除'整体搬迁、下乡脱贫”村外,莲都区行政村通村率达、硬化率均达100%;林区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完善林区道路建设208千米。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投资780余万元,建成10个电气化村。
  【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以“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为要求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完成60个环境综合整治村(含开发区4个)、5个整乡整镇整治项目、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整治任务,莲都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优胜单位。全区共实施危旧房改造3476户,60个村开展旧村改造新建与续建工作。生态环境日益趋优,开展绿化造林2941.8公顷,建设“三沿”景观林33.5公顷,新增绿地面积65万多平方米。出台《莲都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施方案》,启动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组织大港头、黄村等乡镇做好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迎验工作,完成仙渡、峰源等乡的国家级生态乡申报工作。水源保护力度加大,瓯江干流莲都段实现全面禁止河道采砂。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整治,完成九龙湿地范围内的规模化养殖场搬迁,推广沼液集中收集综合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新增垦造耕地面积220公顷;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59.5公顷,用于新农村建设用地指标18.5公顷。首批启动建设的15个中心村已完成总工程量2/3以上,其中吠岸村等6个省级中心村均已完成年度既定目标。
  【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25%o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0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明显加快。6所城区优质学校与6所农村学校结成“城乡教育共同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完成投资1.18亿元,加固和重建8.6万平方米;开展“进百村送培
  训上门,访千家助农民致富”活动,受益农民近1.3万人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社会全覆盖”。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73元,位列全市第一,参合率达95.81%,全区城乡实现20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完成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3123场,送书下乡8800册,创建小康体育村50个,新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60个,开通每周对农节目档数3档。
  【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林权抵押贷款扩面增量,全年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570户,发放贷款2.8亿元,莲都被市政府评为“2011年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农村金融服务持续优化,莲都村镇银行进入筹建阶段,信用户贷款余额16.9亿元,涉农担保贷款余额2.6亿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店达236家。土地流转有力推进,新增流转土地369.3公顷,全区共流转土地面积2333.3公顷,流转土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26.6%o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村级财务“双代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集体工程大家建”等工作机制,在农村得到广泛认可,有力地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2012

《莲都年鉴201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记述时限从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特载类目收录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政府工作报告、莲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协第十四届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本年鉴分类编辑,框架结构由卷首、百科、卷尾三个部分组成。除特载、文件选编为综合性文献外,其他栏目均采用条目体。百科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是记述信息的基本形式,标题反映条目的内容实质。 本年鉴共设29个类目,依次是:特载、大事记、总述、中国共产党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中共莲都区纪委•莲都区监察局、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务•台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法、武装、农村经济、林业、工业•经济•商贸、旅游、交通•信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城建•城管•征迁、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社会生活、乡镇•街道、文件选编。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