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 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370
颗粒名称: 乡镇 街道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62
页码: 333-394
摘要: 岩泉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北部,东与黄村乡相邻,南至丽青路,西至大洋路,北与仙渡乡和双黄乡相邻,面积52.59平方千米,辖17个村、5个社区,总人口90837人,其中户籍人口27958人。特色农产品为高山无公害蔬菜、枫树湾杨梅。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同比增长6%。
关键词: 乡镇 街道

内容

岩泉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北部,东与黄村乡相邻,南至丽青路,西至大洋路,北与仙渡乡和双黄乡相邻,面积52.59平方千米,辖17个村、5个社区,总人口90837人,其中户籍人口27958人。特色农产品为高山无公害蔬菜、枫树湾杨梅。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岩泉街道按照“保增长、扩总量、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的工作主线,审时度势抓调整,千方百计破难题,攻坚克难促发展,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政策处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圆满完成,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同比增长6%。税收收入961万元,同比增长100%;代收房产税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72元,同比增长10%。
  【项目建设】2010年在建项目一个,在批项目3个。在建大岭、吴山康庄公路工程,总投资766.2762万元,全长12.06千米,于2010年8月12日开工,施工进展顺利,到2010年年底,已完成路基开挖约5.5千米。在批岩泉街道文化站建设项目,总投资202万元,建筑面积1036平方米,2010年4月16日申请立项,已完成方案送审、土地预审,初步设计正在审批;艾莱依厂房东侧支路改造项目,总投资377万元,2010年8月9日申请立项,前期报批等有关工作已完成,进入公开招投标程序;后甫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总投资625.56万元,报批工作已完成,进入公开招投标程序。
  另外,完成40公顷农业综合开发、危旧房改造、下山脱贫等项目,发放汽车摩托补贴318256.9元和家电补贴194099.49元(除直接在商店补贴外)。这些项目启动建设和刺激消费政策的兑现,不仅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也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征迁工作】坚持分解落实责任、倒排工作计划、完善考核等好办法、好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土地减少,政策趋紧,早征早得利”意识,推行公开征迁法规政策、补偿标准、征迁时间,增强征迁工作的透明度,耐心细致做好工作,保障拆迁户的合法利益,推进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重点工程政策处理任务。全年征迁项目18个,完成征地项目9个,清场交地184.6公顷;完成农转用报批项目4个,报批土地162.4公顷;全力推进拆迁项目3个,需拆迁面积57000平方米。
  【计划生育】围绕国优、低生育的目标,街道把计生工作重点放在强化制度、督查机制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在查环查孕、计划外怀孕管理、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等环节上下工夫,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同时,倡导优生优育理念,健全村、社区计生民主管理机制,通过自我管理遏制计划外生育。2010年各项指标都达到预期目标,计生率95.5%,征收社会抚养费52.6万元。从统计数字和实际情况看,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外生育抚养费征收是重点也是难点,探索现行政策下社区计生管理模式、加强抚养费征收力度仍是街道近几年的目标和方向。
  【民政保障】街道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保障体系。投入64.09万元,解决了264名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投入43.84万元,用于特种病人的医疗救助;投入10.5万元,救灾救济426人次。此外,1365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3967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超额完成2685人的任务指标;4710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超额完成3837人的任务指标;3552户农民参加了自有住房保险,完成任务指标的100%。172人参加了失地农民的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4004人;劳动力转移就业370人,帮助解决就业115人,异地转移农民劳动力68人。
  【农村危旧房改造】2010年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任务:危旧房改造320户,批建新房200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4户,2009年续建项目旧村改造2个。截至2010年12月10日,已完成危旧房改造329户。其中原拆建、新建报批122户、危房修缮报批89户,困难群众救助14户。银场地质灾害报批8户,上、下后坑整体搬迁58户。困难户青林安置点36户,困难户接官亭安置18户。
  银场村上、下后坑整体搬迁工作,已完成土地测量,规划设计,地质评估及上、下后坑的老屋丈量、登记、造册,安置地的政策处理、平整土地、放样等工作。通过抽签,87间(122人)落实了地基,新房基本建成,正在工程的扫尾阶段。同时,对上、下后坑原来的老房进行了拆除,正在准备验收工作。
  【社区建设】2010年,根据实际情况,街道调整了原天宁社区、朝阳社区的规模,增设了正阳、北苑路社区,合理配置了服务资源,提高了社区的服务质量。社区的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对小区的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环卫设施配备等措施,逐步改善小区环境;加大对市区流动滩贩、乱停车,丽东二村、天宁工业区临时菜场的整治力度,开展疾病防控等爱国卫生活动,完成窝棚区整治调查,改善市容市貌。二是丰富群众娱乐生活。以“欢乐莲城,送戏下乡”活动为契机,开展腰鼓、舞蹈、门球等多种文体活动,引导居民和单位参加社区共建;开设“居民读报栏、社区信息栏、法制广角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信息。三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法律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等近20项服务。四是打造安全社区。向居民宣传防范知
  识,通报社区治安情况,开展巡逻,及时调处居民纠纷,增强居民安全感。
  【人口普查工作】街道人口普查工作自2010年8月启动以来,在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和普查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有关普查工作精神,围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精心布置,经过宣传摸底、业务培训、户口整顿、入户登记、过录汇总、抽样检查等阶段,各项工作完成的有声有色,普查工作于2010年12月全部结束。在整个普查期间,选聘了206个指导员普查员,共划分20个普查区和178个普查小区,覆盖29058户,涉及90837人;共召开各种会议25次,开展业务培训3次。
  【征兵工作】为了保证兵源质量,圆满完成10名征兵任务,街道在征兵过程中严把四关。一是把好基层送检关。街道坚持做到“四见面”、“查三证”、“过两关”,把好了初检、初审关。二是把好体格检查关。组织体检时,体检站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体检青年进行统一编号,所有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并邀请接兵干部参与体检全过程,共同监督把关。三是把好政审关。由街道抽调思想好、作风硬、责任心强的同志成立政审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政审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谁政审、谁签字、谁负责。四是把好审批定兵关。街道制定了廉洁征兵措施,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征兵,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与接兵部队一起择优定兵,并将合格青年名单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保证新兵质量。
  【生态文明村创建】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结合村庄、南明湖整治,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重点抓“余岭括苍古道”、“社后文化中心”和“枫树湾杨梅”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岩泉村春泥计划”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2010年, 枫树湾、余岭、社后村被市政府评为生态文明村。
  【社会稳定】街道把思想工作、落实政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破解信访难题的主要手段,集中精力积极解决一批应该解决或能够部分解决的上访问题,特别是享受村民待遇和分配问题。加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对重点纠纷案件实行班子成员包案调处,开展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努力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2010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7起,成功调处率100%。同时,积极做好防台防讯防火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限令整改安全隐患。
  2010年,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1547份,抽查50家企业,提出整改意见300条。
  表16岩泉街道村情表表17岩泉街道社情表
  紫金街道办事处
  【概况】紫金街道成立于2001年8月30日,12月31日正式挂牌。紫金街道原属丽水市城关镇、撤镇建办后分4个街道办事处,紫金街道是其中之一。紫金街道地处莲都区城区东南部,占地面积60.04平方千米。西至大洋路,北至丽青路,南至瓯江(南明湖),东至青田县的石帆乡、舒桥乡,辖海潮、厦河、大众、新建等21个行政村,辖永晖、金苑万丰、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东升7个社区,是一个城区和山区相结合的综合型街道。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辖区内有居民30665户(农业为5919户,非农24746户),总人口为9477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065人,非农人口为38404人,流动人口为43310人);耕地面积为1420.93公顷,山林总面积75684公顷,主要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洪涝、龙卷风和冰雹。本街道2010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服务社区,迎接城区大发展、大挑战的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扶持山区片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推进创建平安街道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农民人均收入7335元,农业经济总收入2.19亿元;工业企业125家(年产值500万以下企业)总产值区里下达任务5100万元,实际完成5414万元,超额完成314万元,全年技改投入105万元,增加值1202万元。街道辖区内有中学2所,小学6所(其中民办中学1所,民办小学4所)。全市有名的花园中学、梅山中学、外国语小学均在本辖区。
  社区总面积3.16平方千米,社区工作者39人;居民代表319人,楼道长884人,楼院长444人,'居民小组长339人,文明单位41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7个、区级12个;企业交托管理人员1928人;社区共建单位78个,其中市级30个、区级33个、其他15个。义工队伍16支742人,志愿者队伍55支3381人。
  21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有9061个劳动力(比2009年增加237个)。行政村中有10个为城区村(海潮、厦河、大众、新建、城东、古城、水东、金东、芦埠、塔下)3163户、7952人;5个郊区村(开潭、湾岙、风化、黄泥墩、河村)1076户、2532人;6个山区村(瀑泉、下坑、杨梅岗、祝村、余庄、水岭根)1315户,3503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1903.17万元,比2009年18878.17万元增长13.8%,水果面积853.1公顷,其中柑橘592.7公顷,水果总产3.2万多吨,农业总产值6621万元。紫金街道农业经济有三宝:杨梅、椪柑与枇杷。
  街道有党总支部5个(永晖、金苑、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党支部66个(其中机关党支部3个、社区党支部29个、村党支部2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16个),共有党员1555人(其中机关党支部党员64人、社区支部在册党员717人、农村支部党员634人、非公企业140人、女党员394人、预备党员42人),社区登记的在职党员2217人。
  求真务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指标。(1)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全面得到贯彻落实,从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6667元,提高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约7350元,增长约10.2%,农业经济总收入2.19亿元,比2009年的1.88亿元,增长约16.4%。(2)工贸经济稳步发展,城区农民劳动力实现成功转移,街道辖区从事服务业达1658家,为城市平稳发展作出了贡献。工业经济虽在街道逐渐淡化,但总体工业经济运营仍保持有效增长,工业总产值区政府下达任务5100万元,实际完成5414万元,超额完成314万元。商贸发展走向健康有序轨道,店面房产税已征收419万元,比2009年增加60万元;地方性税收798万元,比2009年增加116万元,完成地税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重点工程政策处理】2010年,市区下达该街道征迁任务10个,征用土地约32.7公顷,江滨地块收储10公顷,厦河路项目0.8公顷,江滨区块安置房1.3公顷,河村中波台迁建5.2公顷,古城岛收储13公顷等,金温铁路扩能工程涉6个村全部签署征迁协议,有些已经完成土地丈量分户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不畏艰难,齐心协力,通过村干部的努力、村民支持和透明有序的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全面完成,均达到无障碍施工。
  【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加强了农村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多万元的杨梅岗村康庄公路2010年建成通车,瀑泉村山洞拓宽工程顺利完成。国家投资1000多万元的黄泥墩等4个村农业综合项目开始启动,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基地农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塔下瓯柑高接换种及白枇杷基地、开潭风化瀑泉椪柑精品基地、黄泥墩优质杨梅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农业产业结构向着多元化发展。
  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2010年余庄村村庄整治圆满完成,水岭根村杨易自然村旧村改造进入扫尾阶段,塔下、河村等村自来水列入城市管网开始实施,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农民收入】(1)积极争取从水利经费前后投入水岭根、杨梅岗、河村、黄泥墩、瀑泉等村水利资金近30万元,有效地改善了水利设施条件;生态公益林原有471.4公顷新增2120.1公顷,达到2591.5公顷,得到补偿资金553360元。复垦笋竹两用林23.3公顷,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30.5公顷,超额完成3.8公顷,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任务410万元,为农户贴息3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含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好基础。2010年主要对柑桔黄龙病冻后管理,科学养猪和防治,养鸡养鸭防病治病、来料加工等培训工作达到8次,特别是组织大众、海潮、厦河、城东、新建、河村村民参加烹饪技术培训,组织风化、塔下、湾岙村民参加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训。
  接受科技培训的各类人员达4000余人。来料加工工作进一步得到拓展,加工费任务550万元,实际完成1391万元,超额完成任务841万元。
  (3)农业扶持得了加强,争取扶持低收入集中村进行果园道路建设资金,瀑泉黄山2.5万元,余庄2.5万元,杨梅岗大处2.5万元。绿化水利设施功能,有效保障防洪渡讯,分别为水岭根蝴蝶峡坑治理经费3万元,下坑村防洪坝改建工程4.5万元,补助1.5万元,余庄村村内沟整改等补助4万元,合计12万元。2010年发展白枇杷23.3公顷,瓯柑3.7公顷,杨梅26.7公顷,特早熟橘8.0公顷等优质水果达61.7公顷。
  【计生工作】按照区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和目标严格保障“三率”。全年共征收计划外生育(超生)社会抚养费260多万元,严格依法依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做到一案一卷,材料齐全。目前街道在册育龄妇女总数12213人,2010年共出生人口391人,计划生育率为93.35%,长效节育率81%,综合节育率89.13%,外出经商务工育龄妇女310人,能联系到人的是298人,比例96.13%。当年应征收社会抚养费25例,金额96244元,实际征收20例,金额863076元,兑现率为89.69%,坚持一年二次“查环、查孕、查病”毫不放松,“三查”率达98%以上,考核指标都能全面完成,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国策得到很好落实。[社区服务工作】(1)社区道路硬化、里弄亮化、居民生活环境美化、卫生保洁净化、道路空间绿化,街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品位大幅提高,初步估计2010年投入改造资金达1300多万元。
  (2)社区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万丰、永晖分别搬入办公面积达300至730多平方米新的办公大楼,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办事环境,东升社区办公楼已结顶,将进入装修阶段,大洋河社区办公用房已清场交地。其他社区办公用房也分别在筹备规划建设中。
  (3)继续开展村庄环境美化整治工作。余庄村列入2010年村庄整治工作计划,各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改厕82户,道路硬化3200平方米,清除粪坑11012平方米,设路灯15盏,建老年活动室100平方米。水岭根杨易村改厕59户,投资10万元实施排污、排水工程建设,旧村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杨易村38户82人拆除旧房2607.61平方米,新建面积2659.16平方米,下山脱贫、异地搬迁81户197人,拆除旧房建设用地复垦面积4257.93平方米,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推进,60周岁以下参保人数4447人,缴费金额2845000元,城镇职工居民参加医疗保险4646人,缴费金额667150元,完成任务的107%,新农医保险10413人,缴费金额974950元,参保率98%,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分别受惠政府补贴478人次,131065.61元和246人次339992.5元。60周岁以上受惠养老金补贴2492人,金额达170万元。
  (4)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越来越适应民众需求。全街道落实残疾人最低保障615户954人次;低收入人群落实最低保障627户1115人次;实现自然灾害社会求助对象1086户2860人次,救助资金达32.68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医疗救助459户1072人次,金额达136.9万元;
  (5)城市管理扎实有效。
  2010年街道共接到区指挥中心派遣的应结案件2858件,已结2817件,全年结案率98.56%,及时结案率62.19%,圆满完成了区里的各项指标。针对乱设摊、乱搭建、乱停车等违章现象,执法大队疏导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强化城市管理和环境大整治力度,街道与各村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要求和任务,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党建工作】(1)积极开展党建进企业,以党的工作活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凡有3人以上党员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社区、村、企业党组织培养发展党员,按规定程序发展,严格党员质量和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发展党员129名。
  (2)注重社区文明楼院建设,抵制邪教“法轮功”等伪科学毒害民众,全力开展文化、体育、娱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艺活动,街道文化站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戏到社区、村的同时各社区村全部建立了体育协会和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健康有益群众文化活动,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娱”,社区、村综合治理工作走上了新台阶,从而打造成了“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服务完善、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3)全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党章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管理好党员,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驻村联心”制度,要求做到“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提高工作能力,在一线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严肃党的组织纪律,狠抓查处力度,对违纪问题绝不手软,共查处违反计划生育、参与赌博、吸毒等违法人员,开除党籍5人,其他处分6人,净化了党员队伍。
  (4)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315”工程后进村转化工作深入人心,切实做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党员承诺制的推行,使党性得到了加强,组织党员活动贴近了群众,后进村转化工作进步明显,群众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对应情绪明显消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方式,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1)2010年,从加强综治干部骨干培训,提高综治队伍素质上下工夫,充实护林队、巡逻队、防火队、护路队等队伍,强化普法宣传和反邪教,积极开展对矫正对象和归正人员帮教工作,加强对辖区戒毒人员的康复和管理,净化社会环境,对上访人员在耐心劝导的基础上,“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未发生赴省进京信访,信访秩序得到了明显好转。全年发生经济纠纷153件、劳资纠纷25件、土地承包1件、婚姻邻里纠纷324件、医患4件、其他案件4706件,立案调处5199件,成功5194件,成功率99%, 有效地保障了街道的社会稳定。
  (2)严格防火、防洪、汛防工作,做到防微杜渐,设立了物资仓储、购置相应设备和用具,抓好人员培训和责任落实,以制度化要求具体常规性工作,全力开展保障消防通道畅通活动,经常性对企业进行检查隐患,落实措施,行政执法大队密切配合整治街道里弄108家企业的隐患点,青田街进行了强化整治,效果明显。企业工会组织担当起了应有的责任。
  【积极拓宽人大代表述职】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了各社区支书、主任和部分村的支书、主任及选民代表听取街道代表团的部分区人大代表述职。同时邀请了仙渡乡、太平乡、双溪镇的区人大代表共同参与,欢聚一堂,畅谈成就,共谋发展,代表们畅谈了各自家乡的可喜变化,特别是在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职权的过程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增强了代表的横向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
  紫金街道社情表
  紫金街道村情表白云街道办事处
  【概况】白云街道地处丽水城区西北部。总面积37.68平方千米。东起大洋路,南至丽青路丽阳路,西与联城镇接壤,北倚风景秀丽的白云山森林公园。辖内有6个社区,4个行政村,总户数33175户,总人口72077人。其中农村居民人口6341人,户数2872户。工业总产值7137万元,同比增长4%;实现农业生产值17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223元,同比增长6%。
  【党建工作】2010年,白云街道在“莲都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中,勇于创新,立足本职,贴近群众,注重实效。一是创新宣传载体,采取动静结合的宣传模式。专门开辟了 “莲都先锋”创先争优专栏和展板,分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 四大部分,在社区村支部进行巡回展出。在北郭桥社区开展了“争先创优、从我做起"千人签名活动,在灯塔公园开展了“争先创优”大型红歌会,在后庆社区开展了“争先创优”才艺大比拼。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党群互动、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最大限度地带动吸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推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组织党员开展“认岗、认亲、认难题”的“三认”活动,组建“党群干群连心桥服务团队”,开展了以“讲奉献、创业绩、当先锋”的“连心桥”特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向社区居民发放了“爱心联系卡”,签订《“空巢”老人结结承诺书》等一系列活动,党员公开承诺率达98%。在非公企业积极搭建党员服务平台,指导帮助星火五金支部建立了“心桥驿站”,建起了企业党员与职工的连心桥,拓展了企业党支部了解、帮助、服务职工的新平台。由于宣传广泛、载体新颖、组织有力,“创先争优”活动在各社区村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党员干部立足社区实际、着眼居民需求、找准服务定位、发挥主体作用,取得明显成效。涌现了多年认管垃圾箱的社区党员饶云轩、常年清理“牛皮癣”的普通党员朱宝庆、长期悉心照顾“空巢”老人的楼道长刘军华等一批群众公认的典型人物,市委“争先创优”督查组对白云街道进行专项督查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网、浙江在线、丽水日报纷纷对白云街道的“争先创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的报道。
  【重点工程工作】2010年,白云街道共承担了市区12个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需征地50公顷,拆迁20000多平方米。工作中,街道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和村级主体责任作用,时时督促、上下协调、认真细致地做好动迁户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已完成天宁路、金桥路、山水嘉苑南侧支路3个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城北地块城市绿化用地已完成打款,绕城公路、丽水学院运动设施建设项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尾留进入攻坚。50省道征地完成协议签订。
  白云街道社区服务用房、白云文化站、三岩寺社区服务用房项目是街道的本级项目,对街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后续发展意义重大。由于项目整合优化不断调整和协调部门难度较大,对项目进度有一定影响。但作为街道层面,还是全力推进项目进展,已进入规划定点阶段,后续工作正有序开展。
  [社会稳定】新时机新形势面临着矛盾多发和各个群体利益调整,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过去的一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握大局,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910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0多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切实落实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和措施,组织警务室民警协警、社区村干部对学校幼儿园进行安全值守巡查,取缔2家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强化了34名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85名归正人员无出现重新违法犯罪。白云社区还积极拓展吸毒人员监管工作,聘请志愿者参与监管,探索对吸毒人员监管工作的新模式。
  街道严格落实干部属地管理负责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防控工作,尽量将突发性矛盾化解在始发阶段,将越级上访对象稳控在当地,对重点对象上门反复做好安抚工作,对出现的越级上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群众上访率明显下降。
  【城市管理工作】过去的一年,街道依托白云行政执法大队、数字城管和街道卫生巡查队伍,认真开展了摊贩疏导、社区保洁、违章管理等日常工作。摊贩登记239户,定点摊贩经营点划定160个,招标经营工作正在进行。数字处理日常案件2329件,结案率达92.6%。处理建筑违章案件213起,结案率92.6%。街道积极做好灯塔公园改造的政策处理和业主协调工作,灯塔社区多次组织业主代表对改造方案进行评议,引导居民支持改造工作。白云社区承担了市区老居民小区房屋平改坡试点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安全工作】过去的一年,白云街道与下属各社区、村签订“2010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各社区与区域内重点企事业和个体工商户签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244份,消防责任书217份,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635份,7人以上企业签订责任书49份。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让各级管理机构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同时运用企业上交安全风险抵押金等方式,让企事业单位更加明确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扎实开展。2010年,岀安全黑板报11期、发放宣传资料4500多份,悬挂安全横幅8条,展报图片3次,安全文艺演岀3场,组织安全培训2次,举办安全知识竞赛1次,发放安全试卷130张。
  【人口普查工作】2010年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白云街道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组织了250人的社区村级人口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按照区人普办的统一部署,现已全面完成户口整顿工作和入户登记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普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推出了专项考核办法,拔出5万元资金作出考核奖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登记居民共32038户,9.57万人次。11月10日,正式结束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社会保障事业】一是计生各项工作指标全面达标。2010年,白云街道不惜花大工夫,下重本钱,在内容和形式上双管齐下。在内容上,坚持“三个不变”,即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对下属单位评先评优采取一票否决不变,与干部奖金挂钩不变。在形式上,开展了整章建制、清除计划外孕、解决期内结扎、妇女健康检测以及开展村民自治为主的计生协会工作等多种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计生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工作指标全面达标。2010年共出生208人,计划生育率为94.23%,落实长效节育措施108例,收缴社会抚养费149.42万元。二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良好。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优先足额保证了优抚对象、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等补助款的正常发放,全年共按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救济款47.2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31.24万元。参加居民医疗保险达4969人,养老保险2063人。实施再就业工程,主动与餐饮、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协调,多渠道、多途径寻找就业岗位,共为27名失业居民找到了就业岗位。
  【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白云街道的重点和亮点。2010年,重点抓社区服务,促进社区民心凝聚。一是继续深化爱心服务工程。充分发挥白云社区“爱心银行”、北郭桥社区“义工联合会”、后庆社区“爱心超市”、灯塔社区“邻里结亲”、三岩寺社区“关爱民工”等服务载体作用,认真做好扶弱帮困工作。二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丽水援通公司合作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智能管理服务系统(试运行),免费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配置了救助呼叫器,努力健全“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救助援助服务机制。并认真做好在社区开展的“居家老人生活照料服务”试点的准备工作。
  抓社区管理,促进文明社区提升。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载体,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标本兼治,强化教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托街道社区信息工作平台强化和完善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转;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自治为方向,顺利完成社区换届选举;以社区共建为载体,做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自治型、服务型、平安型、学习型、生态型社区。
  【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2010年,全区街道级总工会组建试点工作在白云街道进行。白云街道总工会首届代表大会于10月21日胜利召开,有47名工会代表参加了会议。街道团工委2010年进行了班子调整,从社区、村、非公企业中推选了5名编外团工委副书记、10名编外委员,形成了街道共青团新的组织格局。
  “五四”期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野外素质拓展训练营活动。街道妇联组织来料加工600多万元。家庭教育进社区和农村家长学校共开课17次,参加人数800多人。
  【文化体育事业】 在街道范围全面进行规范语言文字整顿工作。过去的一年,拔出专门经费支持社区开展文体活动,进一步充实扩展各类文体队伍,现共有33支465人文体队伍活跃于社区的各个角落。街道社区还根据不同时期组织规模较大的文体活动。灯塔社区在“七•一”前夕组织了大型老人歌咏活动,后庆、白云、北郭桥社区开展了重阳节趣味体育运动会或文艺表演,各社区村多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科普展览。白云街道于11月举办了第四届老人运动会和首届机关干部。
  【农村建设】2010年,街道党工委积极推进城西村的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和城北村的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成立了“135”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城西和城北两村的实际,制订了创建转化方案,认真落实了各项创建转化措施。组织开展了农技辅导等集中便民惠民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党员干部公开承诺、践诺和“好干部”、“好党员”、“好青年”评选表彰等活动载体,加强农村党员、颁布、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功化解了因城北新村四周临街地块重新拍卖引发的村民集体上访群体性矛盾,维护了村民的稳定,破解了金桥路等一批市区重点工程政策处理难题,有利地推进了市区重点工程建设进程,“135”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街道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启动了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丽光、城西两个村的财务审计工作,灯塔、城北两个村“三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农村劳动力专项调查统计工作,掌握了4个村劳动力资源信息3343人。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处置面积3.7公顷。完成春、夏、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城西村发展阔叶林50.1公顷,加强林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加强森林防火,未发生火警和火灾。着力抓好防汛各项措施落实,完成了街道、4个行政村、5个社区的防汛体系建设。
  表20白云街道办事处村情表
  表21白云街道办事处社情表
  (办公室)
  万象街道办事处
  【概况】 万象街道位于丽水市区西部。辖区总面积7.26千米东起大洋路,西至水阁办事处洋店村,北界丽水南明钟楼,南邻富岭街道,为莲都区政府所在地,是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
  全街道23437户,总人口54040人,其中非农业20997户、人口49177人。
  工业企业139家。主要工业产品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410万元,工业增值303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6.99%,工业技改项目投入实际完成100万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210.1公顷,粮食耕种面积34公顷,粮食总产量167.5吨。完成6.8公顷老果园的改造和6.1公顷瓯柑种植面积,创建了城南村排山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并列入富民强县科技项目。畜禽免疫率达100%,农业总产值1515万元,比2009年增长7.2%,农民人均收入9557元。经济总收入19107万元。完成重点工程阔叶林发展工程67.6公顷,四傍植树0.4万株。全年房产税累计人库315.802644万元。
  [重点工程征迁和项目建设】市、区下达任务共13个,征地面积80公顷,“三南(“三南”即丽南、城南、水南)改造”工程征迁任务涉及1464户3534人,总面积21.6万平方米。2010年完成清场交地任务9个,未完成4个,江滨农民公寓、龙门岭小区、丽水天主教堂迁建项目已圆满完成,欧陆风情岛一期项目、丽水汽车驾驶培训中心、万象街道农民拆迁安置用地、花园中学周边零星地块收储地款已打,纳爱斯东侧地块收储、城南新村农民安置用地、城南城市绿地收储已完成分户测量,水南村土地收储项目已签订征地协议。
  【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本街道的实际制定《万象街道201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思路》。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和干部“夜学”制度为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制定《万象街道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万象街道村级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组织各村居纪检干部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评星晋级”创建廉政村活动。开展典型案例大讨论。开展“廉城清风进乡村”演讲比赛。查出违纪违法案件4件 (其中:移交公安机关处理1件,开除党籍2人,党内警告1人),已办结4件;受理群众效能投诉10件,都按规定要求通过调查调处进行了回复;来信来访2件,已办结2件。
  【组织工作务实与创新】设置47个网格,284人参加服务队;走访群众4000余人次,办理群众诉求48件。培养发展对象7名,发展预备党员3名,转正党员23名。
  【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已连续5年实现了“零增长”的目标,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级分解落实,分别与4个行政村、7个社区、3721家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责任书。建档管理促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升级,至2010年共有A级31家、B级1610家、C级2083家,全面转化了D级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万象街道办事处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2个制度档案建设,共对3721家市场经营单位进行了登记并造册。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中心组每月学习不少于1天,干部每月夜学不少于1夜。积极参与莲都区开展的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积极向评委会推荐参选人员1名。于11月18日在城南村举行了“欢乐莲城”第四届乡村艺术节万象街道文艺会演。各社区分别举行了庆元宵、庆“五一”、庆国庆等文艺演出及活动45次,受益人数达1万多人次。街道参加莲都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庆“七一”歌咏比赛荣获优胜奖;选送的《拐杖健身舞》参加莲都区优秀团队比赛,被评为特色团队;选送的舞蹈《山哈婆姨》参加莲都区第四届乡村文化艺术节暨乡村文艺会演荣获金奖;丽华村足球队参加2010年“双鹿啤酒杯”绿谷足球联赛暨丽水市第三届企事业足球联赛,以黑马的姿态力压群雄赢得冠军。组织街道城管办、执法大队、社区力量对辖区内“五乱”进行整治,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开展了流动摊贩疏导建档工作,共建档流动摊贩269户,已定点疏离246户,建立了长效管理疏导点25个。开展城市环境综合大整治工作,启动了左渠门社区的括苍新村老小区改造工程,启动了城区环卫设施改造工作。在丽华村、丽南村、水南村、城南村分别举办了医疗保健操培训、自由舞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362人;在7个社区和2个村为群众放映电影9场;在梅山社区、凤凰社区等举办了科技展览等。帮助4个村和6个社区建立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普及率达到85%以上,并挂牌。街道推荐申报的折纸人才王稀荣获2009~2012年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计划生育工作】计生率93.05%,三查率(在户)100%,长效节育措施81.17%,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03万元,当年征收率81.81%。计生协会会员之家创建90%,优生两免65%。以上数据均达到区里下达的考核指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常补对象15户,非常补对象364户。共有低保户364户,494人,累计支出低保金111万元。对符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531人全部进行了发放。已办理申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719人,上缴保费145.36万元。4个村4964个村民共有劳动力2637人,其中已实现转移就业1926人,在家务农701人,未转移就业10人。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3438人。春节时对364户494人低保对象发放了春节生活补贴费141800元,协助区医疗救助办公室,核实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84172万余元。死亡火化率达100%。民政信访接待来访案2起,结案率100%。
  积极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5月份配合市、区在大水门社区开展了一次为期20天的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为全市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査工作提供了基本做法和经验乡镇街道
  【人武工作】调整街道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社区、村民兵30人参加了区人武部开展的应急分队训练5天,参加应急连骨干年度军事训练一期,通过二期8天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了民兵的军事素质和随行作战技能。组织民兵应急分队20人参加抗洪防汛值班一次。为部队输送了12名优秀青年。
  【创建“平安街道”工作】街道分别与4个村、7个社区和辖区内128个单位、企业、学校签订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通过中心完善了 “联防、联调、联勤联动、联治、联创”五联工作机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50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接受群众法律咨询500多人。共有归正人员114名,对归正人员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共建档归正人员25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88%,重新犯罪率为0,无脱管和漏管现象。目前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56人,男性50人,女性6人。其中缓刑34人,保外就医1人,剥夺政治权利9人,假释12人。
  【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工会被区总工会评为“档案工作一等奖”。开展了“三八”旅游、庆“五一”和庆“十一”趣味体育比赛活动及老年体协运动会等21次,近6000人次参加活动,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开展了送温暖活动,为职工做好事85次。职工培训49次,并进行了女职工保健知识培训和女职工建功立业培训。
  11月份通过竞争性选拔团工委新增团工委书记。新成立了丽水华商贸易有限公司团支部等5个非公企业团支部,辖区内团支部达到21个。
  妇联开展了 “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禁毒日等活动,来料加工已超额完成全年的任务指标。
  2010年,所辖的中山街时尚购物街被评为我市唯一的“浙江省特色商业街”,街道工会被评为丽水市十佳乡镇工会。
  表22万象街道村情表
  表23万象街道社情表
  (办公室)莲都年鉴(2011)
  富岭街道办事处
  【概况】富岭街道位于丽水经济开发区(南城新区),与北城隔南明湖相望。东北邻紫金、万象街道,西接水阁街道,东南与青田县腊口镇相邻,辖区总面积37.26平方千米。2006年9月撤富岭乡建制设立富岭街道,2009年3月委托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街道现辖11个村民委员会、62个自然村(其中14个畲族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4663户,2010年年末总人口11356人,其中农业人口11189人、畲族人口约1361人,占总人口12%。
  富岭境内为典型的丘陵地形,四周群山环绕,最高山峰大梁山海拔868.6米。辖区内山塘水库众多,共计290处,其中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8处,占全区的1/3。富岭盛产白莲,以莲花、莲子为载体的莲文化久负盛名。富岭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荣获了全国摄影创作基地、省级生态示范乡镇、省级东海明珠文化乡镇等称号。
  富岭街道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金丽温高速和丽龙高速在辖区内交汇,丽水的“南大门”——高速丽水互通位于街道办事处所在地齐村,距北城区6千米,有宽阔的迎宾大道跨紫金大桥与北城相连。
  富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委、市政府“产业东扩、城市南进”的战略为契机,以开发区“23525”新五年计划为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树立以服务开发区建设的重点意识和顾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全局意识,积极有效地服务于开发区的建设和街道群众生活的改善。
  [重点工程政策处理】根据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总体规划的要求,2010年富岭街道的土地征收任务为5平方千米,涉及前垟、下张、陶庄、富岭、张垵、下仓6个村的37个村民小组,建设项目包括东扩二期、富岭安置地块、南二路道路网和东引洪渠等重点工程。房屋拆迁涉及法兴寺、前垟、周前、西弄4个自然村,共有大户219户。
  为了克服政策处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人手少的困难,确保政策处理工作的平稳快速推进,富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干部力量,成立了富岭街道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组,下设测量、附着物清点、拆迁安置3个工作小组,根据各组工作时间先后的不同,及时调整各组的人员分配并强调各组的工作进度。一年来,30多名街道干部到各个征地测量现场,坚持提早上班,延迟下班,周末加班,配合测量队的野外工作,维持现场秩序,充分发挥其在重点工程政策处理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政策处理工作的推进,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开发区的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富岭街道千方百计谋求新的发展,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一年来,街道完成了13个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建设。这13个项目涉及村级道路硬化、自然村机耕路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和公厕建设等,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同时,大门楼、中堂、小木溪、前坤4个村建设生态绿化村建设全面结束,总投资30多万元。新建大门楼和张垵的“星光老年之家”和避灾工程的工程建设已顺利完工。街道现有“星光老年之家”5所,避灾中心6所,为灾民提供避灾场所,丰富了村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街道着眼富岭农业实际,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产业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考虑到开发区土地征收的需要,富岭的农业产业调整主要发展见效快,收益高的产业。一是发挥“处州白莲”的品牌优势,积极培育莲子产业,引进了高产莲子品种,在张垵、富岭、陶庄等地种植了53.3公顷,同时引导和扶持加工、包装、销售的“一条龙”产业体系,做好莲子的深度开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二是以田青山特早桔农业合作基地为中心向外辐射,引导村民嫁接特早橘10公顷,并在果园进行套养土鸡的尝试,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为当前橘子产量过剩,效益偏低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三是继续扶持白枇杷产业建设,不断提高富岭白枇杷在丽水市乃至浙江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扶持葡萄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葡萄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使富岭葡萄占据了丽水葡萄产业的一席之地。同时,街道还积极鼓励农民利用富岭的近郊优势,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种植蔬菜。目前富岭的各种蔬菜占据了市区各大菜场的很大份额,成为富岭群众经济收入的又一重要来源。2010年,街道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5674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411元。
  【民生保障工作】街道十分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街道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居莲都区各乡镇前列。2009年街道新农医参保人数9955人,参保率为96%,农房保参保户数2879户,参保率为97%。240名城镇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有4662名村民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有1549名村民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有404名失地农民参保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街道全年实现转移就业278人,完成率100%。家电下乡累计办理1180户1249人次,发放补贴73万多元。民政方面,街道积极制定和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等民政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开展最低生活申报工作。2010年,经本人申请,村委会核准,街道民政办实地走访,民政局审批,新增低保28户55人,取消低保23户30人。二是为42户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提供了医疗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共计19.35万元,累计实现临时救助52人次。三是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3万多元,发放冬令春荒补助资金4万多元,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四是为12名重度残疾人申请了居家安养和集中托养资金,资金总额达5万多元,为35名精神残疾人提供购药卡,有效解决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社会综合治理】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社会综治工作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实施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街道社会的长治久安。一是街道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使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具体化,共同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二是继续推行以“村为主”的机制,在各村建立健全村级综治工作站,2010年重点建设的中堂、张垵、富岭、陶庄4个村的工作站,配备硬件设置,迎接验收。三是实行半月一次的矛盾梳理,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员进行稳控,将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年来,街道共调解各种信访案件18件,回复市效能办交付的信件5件,有效地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建设平安富岭,和谐富岭,为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计划生育工作】富岭街道的计划生育工作以“不拖后腿,争当第一”为目标,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序开展。2010年富岭街道计划生育率达92%,综合避孕率为90%,长效节育率为80.03%,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为100%,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同时还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计生协会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广泛宣传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其他计生知识,受到市、区计生部门的充分肯定。
  【干部制度建设】街道高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来管理干部,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年初,办事处对街道、村两级分别制定了行之有效地考核制度并签订了各项责任状。对街道一级,办事处制定和完善了《街道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街道干部考勤制度》,把街道的各项工作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解分数化,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分数直接与干部的薪金挂钩,有效地调动了街道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街道各项工作的效率。对村一级,办事处制定了《村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计划生育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考核办法》等具体考核办法,同时与各村签订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信访、综治、计划生育、森林防火、防汛、消防等线的责任状,把街道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村,明确了各村的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年终考核,奖惩分明,有效地调动了街道各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街道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林业水利工作】2010年,街道全面完成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圆满完成街道春季森林防火,有效地开展街道松毛虫病害防控工作;在农机安全管理方面,上半年街道农机安全生产无大小事故发生,并做好农机具补贴,全年共为农户办理农机具补贴61台,农户得到实惠2.5万元。同时,街道还在畜牧生产、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各项指标均在达到或超过有关部门的要求。
  【人口普查】2010年恰逢国家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街道领导高度重视人普工作,建立领导小组,早部署、细谋划、抓质量。街道划分为25个调查小区,落实工作人员2名,参加市里组织的骨干培训。每个调查小区选调人普指导员和调查员,并对两员进行了培训。目前,人口普查工作已顺利结束,为开发区和街道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人口数据支持。
  【发展愿景】,丽水经济开发区是丽水的工业主战场、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组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丽水市委、市政府对“产业东扩,城市南进”规划的不断推进,富岭街道将在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实现南城大开发、大建设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表24富岭街道村情表
  (许勇海)
  水阁街道办事处
  【概况】水阁街道地处丽水市城区西南郊,东与富岭街道和青田县腊口镇相依,西与碧湖镇平原、石牛两办事处隔江(瓯江)相望,南与碧湖镇联合办事处相连,北与联城镇隔岸相遥。辖区面积71.55平方千米,有24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街道农户数8559户、人口1.84万人、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土地总面积4375公顷(不包括防护林面积),其中耕地面积456公顷、园地面积444公顷、山地面积3419公顷。街道办事处驻地张村,距城区7千米,海拔70米,北纬28°25"、东经119°51"。金丽温高速公路通城出入口处在辖区垟店行政村村头,50省道、53省道、330国道、金华、温州方向的岀入口互通处在水阁园区,丽龙、龙丽高速公路也都贯穿全境。由丽水客运西站出发,沿着绿谷大道(全长8千米双向6车道)可直接进入水阁新区。
  2010年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1.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522万元、第二产业收入4128万元、第三产业收入4289万元,农民人均所得纯收入5789元,比2008年增长6.36%。
  自2002年开发以来,丽水经济开发区水阁区块已初具规模,共开发面积15平方千米,累计投资120多亿元,开挖掉山头108个,实施整村搬迁的共有19个自然村。截至2010年年底,水阁园区入园企业36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实现区域税收3.7亿元。
  2010年,全街道共出生245人,计划生育率91.02%;征收社会抚养费130余万元;育龄群众基础知识知晓率85%,综合节育率88%,长效节育率88%。
  街道的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创建于2006年8月,是由原水阁学区的水阁中学和郑榴娟小学、水阁小学、龙江小学、余庄前小学、白岩小学等7所中小学合并成立的。是丽水南城新区一所上规模、上档次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级50个,在校学生2767位,教职员工164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95人。投资4290余万元。每个班级都配置了背投、实物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各科室和老师办公室配有微机,微机总数有210多台。拥有设施一流的阶梯教室、舞蹈房、音乐教室、书画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房,具有现代气息的风雨球场、300米标准塑胶跑道操场、学生公寓等建筑齐全,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校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任务打下了扎实的硬件基础。投资1.75亿元,规划用地8.33公顷的开发区中学于2009年底动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投入使用。辖区有幼儿园12所,有730多名在园儿童得到学前教育培养。
  丽水市中心医院水阁分院(丽水市水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在街道张村村,现有医疗用房2000多平方米(2003年新建门诊大楼),开设全科医疗、内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医学检验科、B超室,X光室等。医务人员18名,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3人。有村卫生室14所、门诊部1所。主要承担辖区农村居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卫生协管等公共卫生工作,重点人群服务,突发公共卫生处置等工作。
  【基层党建工作】全街道共28个党支部,党员764人,其中农村党支部24个、党员709人。2010年推荐入党积极分子10名,已确定入党对象10名,吸收了12人入党,对23名预备党员及时给予转正。
  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是“135”工程大办实事。水阁街道以列入“135”工程的6个村为重点,以点带面,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虚功实做,力求各村在组织建设、农村发展等方面从中受益。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街道和派驻工作组一道,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创造条件,仅在张村、水阁、白岩等村就解决了遂松路张村路段路灯亮化等30多件急事、实事、难事,大源、山根村的旧村改造和农业产业项目得到有力推进。通过办实事来凝心聚力,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团结干事,增强了基层组织战斗力,促进了基层组织规范化运转。二是网格管理体现实效。作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抓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开展以来,街道以机关干部、相关职能部门干部、村双委成员、大学生“村官”、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法律服务人员、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教师、医生等参与,按,,小村一格,大村分格,,的模式, 初步组建了27个服务网格,并将网格划分、服务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公共栏和信息卡片等形式向村民公布。在农村的常规事务和日常管理中,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已经体现出较强的实效性。
  不断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目标,街道根据开发区对活动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在辖区范围对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所有支部和全街道760多名党员均在活动中进行了公开承诺,按照“组织创五好,党员五带头”的要求,在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员学习活动、党员作用发挥的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和宗旨教育,提高守法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健全村级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加强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村级财务街道代理制,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及时处理纪检信访件,加强了查案力度。2010年处理违纪党员1人。
  【征地拆迁】征地测量推进迅速。完成东扩二期、丽景民族工业园等地块的测量任务共440公顷,参与协调解决涉土纠纷计60多起,破解历史权属纠纷27件,共征地24.2公顷,参与指导发放征地款7000多万元,发放附属物补偿款4000多万元。
  实施拆迁攻坚克难。共签订拆迁协议87户,协议拆迁面积3.8万平方米,实际拆迁面积3.8万平方米,发放拆迁款4200万元。
  安置新居落实有序。共组织安置地基抽签6次,落实了144户拆迁户的安置地基,实地放样安置房地基273间,及时督促具备建房条件的安置户开工建房,新建面积27000平方米。推进已抽签项目一书三证办理工作,开展对相关办事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2010年已办理拆迁安置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6户。
  【民生】公益项目惠泽百姓。街道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借2010年丽水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东风,同时也充分发挥“驻乡进村、组团服务”这项工作带来的政治优势和人才资源,以农村公益性实事项目为依托,组织建设和项目建设共同推进,让农村群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受益。完成了16个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申报、对接、预算编制工作,已经落实了康庄道路修缮、机耕路建造、农村水网改造、山塘水库加固等一系列农村公益性项目19个,争取和落实农村项目建设资金360万元。
  旧村改造利村利民。旧村改造不仅改善农村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并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村惠民工程。旧村改造以进行生态村建设的大源村和实施“三山工程”的山根村以及农民新村安置点上沙溪村为主阵地。大源村在第一批29户新房基本完工的基础上,已将新村建设延伸到该村南面的3组、4组、7组、8组村民共计80多户,山根村首期启动区块定于沙旺自然村,全村共有33户。第一批25户在7月底前完成了协议签订工作。上沙溪村的旧村改造也已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和方案的报批等前期性工作。
  特色农业群众欢迎。充分考虑红线外各村的近郊优势和山地资源丰富的立地优势,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做岀大胆调整,确定了主攻茶叶、巩固油茶、补充蔬果的产业导向。先后多次邀请了资深专家到街道开展茶产业知识讲座,组织赴丽水市的龙泉,福建的松溪、武夷山等地实地考察茶产业并适当出台了茶产业扶持政策和成立了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街道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的调整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茶产业栽种面积已经超过520公顷,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03%,为红线外村的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
  【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进展顺利,做到“即征即保”,2009年累计投保99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完成,应参保农民18340人,实际参保17217人,参保率93.4%;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4704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登记上报工作,全街道共有4604名60岁城乡居民。完成了1569多名村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息录入工作和保费收缴工作,做好了对1968年至1975年期间退伍的军人开展企业养老保险的工作,农医保、失地农民保险、农村居民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顺利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民政工作】进一步做好低保扩面工作,对低保对象进行重新发证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好了农村困难户大病救助工作,向84名患者发放救助款39.8万元,慰问农村困难户450多户,发放慰问款151520万元。对辖区残疾人做好康复救助工作,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4例,向20名语言残疾者配发了助听器,对1名脑瘫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同时还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的帮扶力度,组织了40多名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工作招聘会,对29名重度残疾人报请市民政局审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平安街道】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为核心,以片区工作站为补充,以村级工作站为抓手,建立健全综治工作网络,综治工作开展有效深入,提升了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新建立了白岩村、水阁村两个市级综治工作示范点。重视信访工作,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500多人次,解决信访问题108件,一些多年遗留的老信访难题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在“两会”、世博会等敏感时期,做到高度重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没有发生较为重大的信访和治安事件。平安校园建设发挥了街道应有的职能,辖区幼儿园、学校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消防和平安街道建设取得实效,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消防和安全生产事故。
  【精神文明建设]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讲文明、树新风、迎世博”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学习型机关建设,把理论武装工作引向深入;加强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坚持唱响主旋律,为区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表25水阁街道村情表
  (办公室)碧湖镇
  【概况】碧湖镇史称“西乡”,位于莲都区西南部、瓯江中游,省道龙丽线和丽浦线在此交汇,距市区20千米,离金丽温高速公路入口15千米,“两龙”高速在镇区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福建,北上衢州,东与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大港头镇毗邻,西与高溪乡、松阳县裕溪乡相连,北与水阁街道相交,由原新合乡、石牛乡、平原乡、联合乡和原碧湖镇撤并而成,撤并后碧湖镇总面积134平方千米,辖5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34个自然村、470个村民小组,是莲都区第一大镇。
  镇区依瓯江北岸而立,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镇内有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有闻名遐迩的“极峰矿泉水”、“梅园卤鸭”,有充满民风民俗韵味的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居等,是丽水市委市政府“古堰画乡” 建设重点镇。
  碧湖镇1998年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136个省级中心镇之一,2007年又被省政府列为浙江省“十一五”期间中心镇培育工程省级中心镇,是“丽水市十大魅力乡镇”、“中国活力乡镇•浙江二十强”。
  2010年,碧湖镇在莲都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打造“活力碧湖、生态碧湖、和谐碧湖”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带动城镇开发,以城镇建设来推动市场繁荣的新路子,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团结、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的景象。现在,碧湖镇正朝着打造“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千年古镇”的目标,以碧湖中心镇培育为重点,努力把碧湖建设成为以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为特色,集贸、工、农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最终使碧湖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成为产业的集聚区、人口的集中区。
  2010年,全镇耕地面积3551.6公顷,全镇户籍人口4.86万人,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5457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9亿元,农业总产值3.688亿元,财政总收入1149.97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72.5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14公顷,总产量10322吨。其中:水稻面积920公顷,产量6332吨;蔬菜面积2607公顷,产量73567吨;水果总面积716公顷,产量22660吨;茶园面积275公顷,产量311吨。
  【产业区块建设】碧湖镇紧临市区,是丽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团部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让碧湖成为了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2005年碧湖镇入选了丽水市工业强镇。碧湖镇范围内现企业306家(其中规模以上33家、规模以下53家、个体220家),实现产值15.2亿元,积极搭建南山工业园、碧湖产业区块、郎奇创业园三大产业集聚平台,园区规划面积2.96平方千米,进园区企业76家,初步形成了“环保型、税源型、科技型”的工业产业结构,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放大。今后几年,随着碧湖产业功能区块的全面建成,碧湖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商家入驻,年工业产值达数十亿元的新型工业强镇将在碧湖崛起。
  【中心镇培育】根据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若干意见》、《关于中心镇扩权强镇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扩权强镇改革,确定了“组团式”(碧湖一大港头区块)发展的模式,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抢抓机遇,结合区域特点、资源禀赋、历史基础、现有开发状况,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把碧湖镇打造成为丽水市区的副城中心,丽水市区重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制造业拓展区,集商贸、工业、旅游并举的山水生态宜居城镇”这一发展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功能划分明确的西南区块形成行政中心;北部、西北部以碧湖产业区块和南山园区载体,形成工业中心;老镇区以商业开发为重点,形成商贸中心的“三心”大框架发展思路。
  [完成“三大"规划编制】 一是按照县级标准编制完成《碧湖一大港头分区城镇总体规划》并通过了论证,正报市政府审批;二是结合建设发展需要用地,编制《碧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查;三是《碧湖中心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通过方案论证会论证,并经镇人代会审议通过。
  【重点项目推进】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基本完成保定等17个行政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和碧湖南山水厂的日产7500吨扩容工程。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保护工程13.33公顷、碧湖镇江滨路(三峰段)文二路(三峰段)道路工程0.877公顷、碧湖煤气站安置地块0.733公顷、郎奇桂花园项目1048公顷、南山公路养护中心0.706公顷、堰头农耕文化园3.907公顷等6个项目完成清场交地,50省道改建工程完成17个村的土地征收协议签订和土地分户测量工作。
  [财务双代理】委托代理59个村,对上报的原始发票,按照财务制度耐心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及时给予入账,对不符合报销的原始发票给予退回补办手续。根据区财务制度规定,村级财务公开一年不少于4次的要求,有5个村按月公开,54个村按季公开,做到按时公开财务。加强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农经干部的业务水平并及时上报业务季报和农经年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准确上报,集中开展三年一轮审与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农业技术服务】全年免疫生猪10万多头、牛羊650头,防疫家禽160多万羽,新建畜牧沼气池55个,发展规模养殖场150多个,生猪存栏总数达4万头,鸡、鸭等家禽30万羽。完成养殖规模场信息化采集125场户,佩带母猪耳标5720头,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推进。累计购置农机具919台(只),其中,拖拉机19台,高压弥雾机、电动喷雾器704台,秧盘2500只,其他44台,农户享受政府补贴50多万元。按时兑现惠农政策,享受国家粮食直补农户13181户,直补面积37935.12亩,直补资金136.5万元。建成瓯柑精品园基地2个,杨梅精品园示范基地2个,翠冠梨精品园1个,桃精品园基地1个,力争水果发展一村一品,样样水果有精品。
  【水利工程建设】全年完工验收13个工程:联坪村水库清淤工程、箸溪口村河道整治及交通桥工程、沙岸村渠道工程、上南山池塘整治、大坑村五步岭山塘整治、平一灌溉沉井工程、联坪村护岸挡墙工程、郎奇村河道水毁修复、大林村吴山岙山塘整治工程、蒲塘村上朱村渠道及池塘修建工程、中溪村箸溪整治工程、河口村泵站工程、上赵村渠道工程,合计补助资金50万元。新晋水利专项资金批准补助项目有下梁村池塘整治项目、蒲塘渡槽修复项目、周巷村池塘整治项目、灌区新治河活动闸修理工程,共计补助资金20.08万元,其中下梁村池塘整治项目、蒲塘渡槽修复已完工验收,其余项目正在建设中。
  【林业生产】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612053元,面积3138.7公顷,未发生森林火灾、盗滥林木、非法征占用、毁林开垦等情况。完成“两迹”更新人工造林面积8.8公顷,毛竹抚育12公顷,笋竹两用林改造面积23.33公顷,油茶低产林改造154.27公顷,油茶提升项目166公顷;把兴林富民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已建成上阁、平一小径竹示范基地;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完成碧湖镇松材线虫测报面积2923.67公顷,销毁清理碧湖白口村疑似松材线虫病枯死木,产地检疫松原木1297.9立方米,苗木3368亩次,签证60份。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管护工作,建立扑火队伍,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落实护林员11人,实现管护全覆盖,管护配套资金3万元。抓好林权信息化建设和林权抵押贷款,完成林权抵押277户贷款金额5103万元,完成率170%;完成林权证初始登记86户,变更登记39户。
  【旅游项目开发】碧湖镇依托瓯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古堰文化、农耕文化、水利文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产业、转化为生态经济,集中精力打造“古堰画乡”、“九龙湿地公园”、“石牛城市温泉”三大景区。同时,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以瓯江田园风光为主线的白口漂流、九龙写生基地、南山古民居等休闲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年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
  【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共开展村庄整治10个村,累计完成投资额578万多元。完善了村庄道路、绿化、路灯、标识牌、垃圾池、公共厕所、有线电视等设施,清理了村内臭池塘、排水沟、简陋厕所,配备了保洁员15人,购置保洁车23辆。新建公共厕所、健身体育场所、村务活动室、卫生室、文化教育场所、村级广播室等卫生问题设施,送戏下乡8台,建设小康体育村8个,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59个村,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居民住房和生活环境。完成危旧房改造新建房259户,修缮房屋596户,启动旧村改造7个村。整合交警、工商、行政执法、环卫等部门力量,成立镇区街面管理办公室,努力开展镇区规范化管理。
  【“三沿”整治】碧湖镇全面实施“三沿”整治,成立“三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科学高标准规划,发扬碧湖优势特色,实施“三清三治三改”,即对“三沿”地区的违章建筑、农村垃圾、广告路牌进行清理,对“三沿”地区的生活污水、坟墓、河道进行治理,对“三沿”地区的旧村、危旧房、林相进行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清理生活污水水沟,对“三沿”地区视野范围内的坟墓利用就地深埋、绿化覆盖,对池塘采用清理、硬化等方式进行整治。对“三沿”整治涉及的村庄统一规划,进行旧村改造,前期共拆除旧房775平方米,改造危旧房2302平方米。全镇实施村庄立面改造56996平方米,新建围墙1041.9米。“见土植绿、见缝插绿”,新建鹅卵石花坛793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0470平方米,硬化道路50745平方米,宅前硬化34972.34平方米。在松坑口村,还对原村内的水泥大桥进行改造,改建长度达23米、宽8米的廊桥,既加固了老桥,也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的风情。通过3个改造,使沿线“脏、乱、差” 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安全生产】2010年全镇范围内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三项指标实现零增长。建立和完善15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修定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等9个预案,每季度召开一次以上安全生产例会,及时通报、分析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事故指标控制要求与各办事处、各行政村、经营单位及工业企业签订了230多份安全生成立各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要求,切实完成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执法活动、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等专项活动。每月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输入电脑数据库,遇到重大节日和活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时下发文件,各小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了节假日期间的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对夏季高温、汛期抗洪、冬季防火等重要时段加强了安全检查,做好安全培训及其他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始终保持计生工作高压态势,健全计生考核和村规民约,强化计生源头管理和村自管理,严查违法生育行为。全镇全年共出生人口439人,计划外生育30人,计生率93.17%,四项手术共537例。长效节育率82%,综合节育率91%,查环查孕率93%,征收社会抚养费59.57万元,征收率65.51%,奖扶政策落实率100%,计划生育形势有所好转。
  【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原则,巩固“普九”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全面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37%。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改善,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医疗补助、低保户生活补助金、优抚金等共计376.9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复退军人200余户,申报建设老年星光之家项目7个,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133户327人,脱贫率为20.15%。完成被征地农民失地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56人,劳动力转移1070人,异地转
  移195人,实用人才培训105人以及26206名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和电脑入录工作。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在碧湖成功召开。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并通过质量抽查和验收。
  [综治维稳工作】深入开展禁毒工作,积极创建无毒乡镇。“平安碧湖”建设扎实推进,严防退伍军人、民师、集资户等群体越级上访事件,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着力化解不安定因素。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打黑除恶”专项整治和“莲城清风进乡村”专项活动,共张贴通告125份,悬挂横幅95条,书写标语800余张。通过专项活动打击一批设法从工程建设中捞到好处,甚至是抢揽工程,抢占资源的不法分子;打击一批带头顶风抢建,对两违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故意纵然的村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确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严密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维护了稳定大局。民兵建设得到加强,征兵任务圆满完成。以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铸造新型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一年来全镇共开展法制培训40余次,结合法制宣传月、平安综治宣传月、“12・4”、农村打黑除恶、消防安全整治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12次;通过落实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的实施,全镇依法行政氛围日趋浓厚。将信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公务员绩效考核内容,按照“基础基础五个一工程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和包案制度,在深入做好预防复退军人、民师、集资户等群体越级上访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2010年度共化解省市级信访积案3件次,在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确保了辖区稳定。
  【农村党建】以“135”工程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为抓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育了2个中心村,创建了6个生态文明村,转化了6个后进村。建立了镇村(居)二级网格组织体系,将62个村(居)基本网格细划为127个工作片组,制作发放网格便民服务手册7000册,走访园区企业13家,为企业解决生产生活、子女读书就业等困难42起。有针对性地开展组团进村服务,参与服务组员32人次,发放各类资料325份,现场解答问题23个。发放网格化信息采集册62本,共采集5687户。严格把关村干部基本报酬发放,开展“四评议三承诺”和农村“三好”评选活动,共推选表彰156名农村“好党员、好干部、好青年”,2257余名党员已百分之百完成书面承诺和网上承诺,公开承诺事达5800多项,并在公开场合集体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
  【干部队伍建设】碧湖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为工作方针,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各个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此项工作同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同时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十几项工作、生活、学习制度。认真开展“两提高、两降低”效能建设主体活动,加强对“住村连心”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全体干部勇挑重担、共克时艰,合力推动项目实施和重点难点工作突破,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教育活动。表26碧湖镇2010村情表表26
  高溪乡
  【概况】高溪乡位于莲都区中西部,地处碧湖平原西北边缘,东南与碧湖镇相连,西邻松阳县板桥乡,北与丽新畲族自治乡、联城镇接壤,驻地高溪村,距城区20千米,乡以驻地取名。
  高溪乡总面积85.5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97.47公顷,林地7072.4公顷,全乡辖15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3557户,总人口9841人。
  2010年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16075万元,比2009年增长7.9%, 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比2009年增长9%。
  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水果、食用菌、蔬菜、淡水养殖等均有较好发展,2010年实现农业产值12795万元,比2009年增长8%;工业主要以木制玩具、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共有工业企业19家,2010年工业总产值3262万元,比2009年增加138万元。
  【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主要有长豇豆、蚕豆、茄子,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40%左右,水果以瓯柑、板栗、桃为主。新发展产业主要包括茶叶、瓯柑和笋竹两用林等三大潜力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推进“三大潜力”产业培育及老果园改造、油茶抚育。2010年发展笋竹两用林26.7公顷,茶叶10公顷、优质水果5.3公顷。积极推进“科技兴农”。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抓好沿山林果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科技含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溪乡现有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个,各式专业合作社18家(其中市级规范化合作社2个),得到区级认定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7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2家。2010年新引进竹溪现代化蛋鸡养殖示范项目,生产基地数量达到22个。
  【稳步提升工业经济】主动与碧湖工业园区相衔接,着手推进农业生态科技园前期相关工作。结合高溪实际,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目前共有企业19家。
  [村庄建设]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做好中心村建设的三年发展规划,在高溪村分批分片稳步推进旧村改造。旧房改造区块涉及70多户农户近1万平方米,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政策处理进展顺利,已拆除旧房面积4000余平方米,开始兴建新房。加快村庄整治进程。郑山村顺利完成综合整治,铺设污水管网1420米,硬化村内主干道1.8千米,安装路灯20盏,通过村庄绿化和垃圾集中处理,极大改善村居环境。南坑、白岩两个村污水治理提升采用“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顺利通过验收。通过中央农村改厕项目,惠及竹溪村37户114人,岑峰寺村32户89人,龙潭村40户135人。做好山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吴源、白岩和南坑3个村共计4公顷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得到区土地局组织的有关部门验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实施竹溪3个山区村、白岩落山虎、黄塘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目前高溪乡全部15个村都完成了农民饮用水工程,仅剩下小部分自然村将陆续分年度开展。做好50省道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完成涉及的6个村24公顷土地分户测量工作和清场工作,相关款项及时下达到村。
  【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民异地转移。整村搬迁苍坑惠明寺村20户52人,吴源凉亭坳18户38人,零星搬迁主要在岑峰寺村,完成51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积极做好与省级帮扶结对单位一省经合办的衔接,最大限度的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010年争取省经合办帮扶资金50万元,资金全部落实到村,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9个帮扶项目全部完成。不断完善帮扶工作。全乡低收入农户共448户799人,经过2008、2009两年的帮扶结对,脱贫145户296人,完成2010年脱贫20%的目标。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2010年实现劳动力转移200余人。与华夏技能培训中心合作,进行劳动力就业培训104人。通过开展富民强县农民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人次。重点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4人,来料加工从业人数达到122人,在低收入集中村建立了1个来料加工点,全年全乡完成加工费155万元。
  【民生工程】以人为本突出民生保障。新农医参合率达95%,政策性农房保参保率达98.1%。稳步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1560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及时领到了基础养老金。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截至2010年共补贴家电下乡产品351件,补贴金额10.03万元,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141辆,补贴金额22.8万元。切实推进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共报批45人,发放医疗救助款17.64万元。积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落实补助资金3.28万元。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一年来,举办了一系列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400多人次,转移劳动力就业230多人。重点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1人,在低收入集中村建立了1个来料加工点,全年全乡完成加工费120.8万元。
  【社会建设】抓好文化事业建设,大力推进“文化高溪”建设,做好缸窑村区级文化示范村建设;抓好体育事业发展,巩固省级体育强乡的创建成果,顺利通过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创建工作的验收。改善社会民生。做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高溪乡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参保人员共计6820人,现参保人数达到2489人,参保达到超过36.5%。2011年度新农医参保率达到92.4%,农房保参保率达到97.7%。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双创”工作,计生形势进一步好转。通过狠抓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全年计划生育率98.8%。综合节育率89%,查环率在家100%,外出查环率90%,抚养费当年征收率100%。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把平安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配合开展好综治宣传月和普法宣传月活动。及时化解纠纷并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组织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5起,调解成功11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73%,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保工作。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
  【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效能建设,通过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调查,共收集群众诉求107件,解决群众诉求33件,受惠群众3000多人。制作发放便民服务手册2000多份,加强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和沟通。针对区效能办暗访结果,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深入剖析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以整改,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推行干部身份公开制度,规范制作公开干部的照片、姓名、岗位、职务方式及单位和效能办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力宣传莲城清风进乡村的重要内容,在白岩、南坑两村试点推进 “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并顺利完工,南坑污水处理工程为村集体增加资金2万元,节约资金20%;白岩污水处理工程为村集体增加资金0.3万元,节约资金3%,达到预期效果。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各村村民自治办法。加强村经济合作社、村监会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不断提高公开办事制度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双代理”工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表27高溪乡村情表大港头镇
  【概况】大港头镇位于丽水市西南部,距市区23千米,是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镇,浙江省旅游强镇,全市20个中心镇之一。瓯江干流龙泉溪与主要支溪松荫溪汇合于此,53省道一级公路及“两龙”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系丽水市区与云和、景宁、龙泉、庆元、松阳、遂昌、龙游、衢州和福建、江西等地联系的交通咽喉,亦称丽水市区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94.22平方千米,镇辖1个居委会、22个村、140个村民小组。镇区位于镇境北部,濒临瓯江中游大溪,属河谷平原,辖区面积16.7平方千米,下设4个村。镇人民政府驻大港头镇港和路。
  全镇4688户,年末总人口12429。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工业总产值2.35亿元,财政总收入4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115元。
  有耕地总面积523.2公顷。农作物复种面积224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067公顷、蔬菜面积533公顷、瓜果花卉类373公顷、其他'作物267公顷。果园面积397.6公顷,年总产量8420吨;茶叶面积1064.6公顷,年总产量达693吨。
  有工业企业143家,其中规模以上2家、规模以下24家,个体工业117家。主要生产经营西餐椅、西餐桌、竹胶板、小水电、精铸阀门、红砖等。其中木制品企业有95家,从业人员1050人,年产西餐桌6万张、西餐椅150万把、锯材3万立方米。木制产品销往上海、苏州、黄岩、义乌、温州等市场,并已打入东南亚市场和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木制品加工业产值达1.7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占年度计划102.1%。完成工业增加值4268万元,占年度计划102.6%,实现销售产值2.3648亿元,产销率达100.7%。全年投入技改资金380万元。
  有1所中小学,23个教学班,其中中学9个,小学14个。镇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
  2010年全镇共出生人口118人,计划生育率94.9%;总三査率95%,其中在家三査率为100%;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当年96%,往年85.6%;当年长效节育率82%,综合节育率89%。
  【中心镇培育】全面启动中心镇培育工作。认真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和建设总体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加快两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人口集聚平台金港小区建设。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启动竹木园区控规编制。各项重点指标较好完成。旅游收入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30%;投资完成5610万元,同比增长20.5%;税收完成475万元,同比增长28.4%;旧城改造面积完成3200平方米;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达59.2%;城镇绿地率为6.12%,保洁率100%;污水处理厂项目已报区政府审批。
  【古堰画乡】古堰画乡创国家级AAAA景区工作围绕“强管理、抓内涵、扩影响”3方面扎实推进。景区经营管理日益规范,出台景区相关规章制度,并配备专业导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景区内交通框架已基本拉开,完成景区停车场的改造,落实专人管理景区卫生,完善消防设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已引进油画企业43家,画工达200人;修建了古堰画乡展览馆、摄影展馆;圆满完成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招商,协议引资4亿元;坪地半岛高端度假区项目已与开发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10年举办了古堰画乡旅游节、古堰画乡中秋赏月、2010全国知名油画家古堰画乡写生创作行和写生作品展等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拓展。
  【生态茶基地】2010年全镇新发展茶叶面积165公顷,年总产量693吨。开展茶叶机剪机采项目,并通过区科技局验收及市级评审,提高了茶叶机械化生产的水平。
  【林业生产】2010年,完成笋竹林173.7公顷,完成率100%;油茶33.3公顷,完成率100%;完成“两迹”更新造林任务12.7公顷,完成率和合格率都达100%。大港头镇、西坑村、利山村,小井村被评为省、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和示范村。超额完成林权抵押贷款,贷款计划数1500万元,完成2621万元,完成率174%。【低收入农户脱贫】修改调整了全镇低收入农户经济状况核查表。全镇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的新增人口有275人,比例达到19.8%。全镇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新增人口有96人,比例达到32.9%。
  【金港小区建设】2010年,金港小区场地平整工程二期完工并通过验收。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实现合理变更。基础配套设施根据规划布局的变更重新设计并通过审查。排水排污等工程已动工建设。第一批入区的云雾坑、上井67户农户已全面启动建房;第二批入区的半岭村61户顺利完成抽签选址。到目前为止合计安置下山脱贫农户和地质灾害户275人。
  【项目建设】丽云路东、中段,玉溪路,江南路,渡南路,港和路路灯工程已完成。景观河道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和项目主体工程招标,完成投资20万元。大港头木制品产业园区已基本完成规划调整;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已进行方案论证;商贸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及选址、环评;综合市场项目已完成拆迁协议签订;丽云西路改造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城镇供水及管网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
  (村庄整治】 在村村完成整治的基础上,在利山、连河、北埠3个村开展了村庄整治提升工程。
  石侯、连河、河边、河边金、大港头村5个村“三沿”整治任务较好完成。利山、北埠、西坑口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
  [土地管理】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办理建房用地审批。全年完成私人建房审批222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142户,完成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53宗。围绕“控新治旧”思路,全面开展“两违”百日攻坚行动、加强动态巡查,全年组织集中拆违行动4次,有效震慑潜在“两违” 行为,全年没有发生严重侵占、损毁基本农田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行为。
  【社会保障】2010年,全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926人,完成应参保的115%;新农医保参保10720人,参保率9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3人,完成率234%。
  【科技培训】2010年农业科技培训完成人数934人次,其中新型农民培训2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668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66人。全年开展集中实用技术培训16次,共培训668人次,累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2000多份,无公害生产挂图100多张;新型农民茶叶水果技术培训班学员200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66人。
  【来料加工】新增4家来料加工点,新培育一手经纪人4名,二手经纪人4名,来料加工费实现580万元。均溪经纪人成功开办伟娟来料加工培训基地,成为莲都区第一家来料加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全年共培训学员100余人,并于11月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鞋帮制作培训考试,有近100人获得证书。
  【创先争优】全镇664名党员以“五个带头”为标准,结合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承诺践诺。大港头村、利山村、北埠村等支部结合本村实际都成立了“创先争优”党员志愿服务队。石候村、大港头村、北埠村、利山村实行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区农办支部与北埠村支部,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党支部与大港头成技校党支部结对共建,6个镇属部门支部和6个村支部结对帮扶。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镇1个居委22个村划分为5个片区、23个大网格、58个网格单元,分片区实行片长负责制,所有的网格均完成了信息采集,并开展了组团服务。组建镇村服务团队,根据各村群众诉求送服务下村,在杨山村、西坑口村、北埠村、利山村、小井村、大港头村开展了集中服务,全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现场会在北埠村召开,实实在在为村民解决了一些困难。
  【“135”工程】北埠中心村建设以旧村改造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河村、杨山村两个后进村基本完成转化任务;利山、河边、大港头、河边金、北埠等5个村的生态文明村创建特色鲜明。
  【“村集体工程大家建“工作】在西坑口村、利山村、河边村、北埠村4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村集体工程大家建”工作。制作《“村集体工程大家建” 工作手册》,对工程实施流程、报销流程作详细说明。将“大家建”工程与财务“双代理”相衔接。
  在工程实施中,由村委会当业主,理事会组织实施,村监会参与监督,群众共建共享。截至2010年底全镇采用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完成工程19项,预算资金总额400万,节约资金60万元,村集体资金节约率为15%。
  【文体活动】2010年元旦举办了迎新春联欢晚会;元宵节举办了猜灯谜活动;“三八”期间,大港头村、河边村、河边金村分别举办了庆祝晚会;“五一”期间,组织了全镇庆“五一”、迎“世博”农民卡拉OK比赛。组织“送戏下乡”5场(小山、山回、大港头、河边、河边金),举办镇级排舞培训、竹鼓培训等4期,深入各村开展健身操、腰鼓等各种培训20余次。老年体协竹鼓队参加省体协组织的全省特色体育项目比赛,并获得优胜奖。
  大港头镇村情表
  (郑佳)峰源乡
  【概况】峰源乡位于莲都区西南,距市区58千米,与青田、景宁、云和、大港头接壤。总面积为189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8123人,2651户107个村民小组。劳动力有5654人,其中外出人口4435人。全乡20个行政村都通了程控电话,其中18个行政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峰源乡耕地面积486.3公顷,林业用地12682公顷,水果面积216.5公顷,高山蔬菜种植面积400公顷。
  峰源乡平均海拔735米,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C,年降雨量比市区多200毫米,具有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环境,为此峰源乡党委、政府立足当地优势,大胆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有乡属小学1所、在职教师13名、小学生110多名。学校建有学生食堂、师生宿舍楼、厕所和篮球场,学校还配备和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电脑房和图书室,是一所硬件设施较为先进的学校,校园环境整洁、优雅,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已建成寄宿制学校。
  2010年全乡实现经济总产值1262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2590万元、农业总收入100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比2009年提高10%。
  【工作责任制】峰源乡广大干部明确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合心合力、率先发展的工作作风得到区委、区政府的一致认定,2004年至2010年连续6年被评定为年度工作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
  【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扶持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的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全乡种植青皮豆、甜椒、萝卜、包心菜等高山蔬菜面积400公顷,产值1500万元,农民种植蔬菜年人均收入1800元。在郑地、尤源等村建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4个,农贸市场2家,带动了广大农民投身到高山蔬菜开发中来,促进了全乡高山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全乡共有无公害高山蔬菜生产基地8个,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和档次,并已初步形成基地批发、个体运销、集市贸易等多层次的蔬菜交易流通体系。引进了丽水市森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200万元发展金银花产业化种植,一期投资种植10公顷,以期带动更多的农户开发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产业化】全面推行笋竹两用林开发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林间道路建设。继续把笋竹两用林建设作为峰源乡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2010年共规划开发笋竹两用林146.7公顷,其中劈抚66.7公顷、垦复73.3公顷、新建6.7公顷,涉及夏庄、库坑、横山后等7个村和1个合作社。
  乡镇街道
  笋竹两用林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峰源乡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全乡共修建林间道路18千米。
  【畜牧业】抓住“畜牧进山”的有利时机,利用乡域范围内的资源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年共建立规模化养殖场10家,年存栏猪、牛、羊、鸡等各类牲畜共50万头(只)。
  【旅游资源】丽水十大峡谷之一的猕猴峡风景区就座落在峰源乡境内,还有遐迩闻名的大山峰森林公园,其海拔1240米,面积4447公顷,森林蓄积量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是浙江省森林旅游协会的理事单位之一。公园交通便利,森林茂密,环境优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以清溪、碧潭、飞瀑、奇峰、林海、幽洞等景观见长,是人们进行森林沐浴、度假休闲、观光摄影、丛林探险、科普教育,康体健身的理想场所,也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近年来通过峰源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建设和宣传,逐步形成了以大山峰省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猕猴峡为知名景点,辐射周边风景点葑垟湖、库坑岩的生态旅游带。
  【十百工程】按照“四改一化”的标准,重点进行了村庄道路硬化、环境卫生整治、旧房猪圈拆除、路灯安装、厕所改造和河道疏浚等工作。全年共投入100万元,高质量完成了1个整治村(赛坑)的整治工作。截至2010年,全乡莲都年鉴(2011)
  已完成13个村的整治工作。
  [“135”工程】中心村培育方面,完成中心村布局规划编制、制定了中心村培育的实施计划,一期下园区拆除工程涉及5户21人900余平方米,已经完工。认真抓好后进村转化整改各项措施的落实,后进村转化工作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生态文明村创建】对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条件和标准,深入开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等方面的创建工作,庞山、新村、小岭根、库坑等4村顺利通过考核组验收。
  【康庄工程】2010年开工建设1条康庄公路路面建设,总里程达23公里,总投700万元,目前路面硬化工程已建设完毕。此外,对已实施的所有康庄工程严格落实道路养护工作。目前,峰源乡20个行政村均已通达康庄路,通达率达到100%,路面硬化率达100%。整个农村的交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安全生产】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对辖区内1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大排查,建立健全了各村安全生产组织网络,定期开展检查监督。2010年共计开展各类检查7次,落实整改措施25条,制作广告牌20余幅,保障了2010年辖区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一年中,由于上下一心,措施有利,在森林防火、民居防火、地质灾害、防汛抗旱、食品卫生等方面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人口普查】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峰源乡集中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做到全乡20个普查区27个普查小区8200余人,入户率和见面率100%,为进一步制定完善峰源乡人口、就业、教育等政策,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确的数据。
  【农民饮用水】通过建设扩容、改造整治等途径,2010年共实施庞山、郑地等5个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并已全部顺利完工,全乡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农民异地转移工作】2010年横山后的黄山头自然村,上苍自然村、上坤的梅坑自然村和西坑的大山岭头自然村进行农民异地转移,完成农民异地转移172人,其中整村搬迁112人,零星搬迁60人。完成所有村的整体搬迁协议,签订了旧房拆除协议,并拆除完毕。
  【土地开发利用】山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两项重点项目工作按照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定责任人的“四定”要求,稳步推进。尤源的土地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上垟村、新砀村的土地开发项目完成了主体工程,等待验收。
  2010年完成高源、夏庄、横山后等村的土地复垦1.5公顷。
  【社会稳定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民主法制村”、“安全文明新农村”、“村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全年共开展法制培训2期,发放宣传资料480多份,认真做好帮教两劳归正、社区矫正工作。针对峰源乡老上访户多,民师、军退人员多,个人利益驱动无理上访多的状况,及时进行排查摸底,认真核实,积极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全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件13件,报结13次,排查不稳定因素7件, 出动有关人员进行防控和劝息访100多人次,召开各种协调会100余次,成功调解纠纷119起。
  【计生工作】针对峰源乡地广人多、育龄妇女外出频繁的特点,峰源乡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较为严峻。一年中乡政府大力开展信息排摸、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示范村”创建活动。2010年,全乡共出生人口77人,计划内71人,计划生育率为92.20%,共组织1202人参加查环查孕,检查率达99%。违法生育对象6人均已立案调查。峰源乡各项计生工作考核指标较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进步。在全区年度计生工作考评中名列前茅。
  【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全乡农医保共参保7671人,参保率92.2%。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现已参保2185人,参保率42.6%。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社会医疗救助、残疾人扶贫救助、慈善捐赠救助等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2010年全乡共有248户列入低保对象,有102人因患重特大病的苦难对象得到大病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30.1778万元。有33名复退军人享受定期补助,13名老交通员、游击队员享受定补,其他发放各类优抚、补助对象补助金共计10余万元。有13名残疾人获得种养业贴息贷款扶持金额达32000元。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有续开展,标准以下低收入农户数逐年减少。
  【乡风文明】加强对已建好文化活动室的管理,落实由村老人协会成员为活动室管理员,负责活动室的日常运作,确保文化活动室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实效性的服务。通过农民信箱等媒介,定时为村民提供各种文化信息资源及农业信息资源。在各村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激励每个社会成员争做“五好”公民。抓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大篷车等活动,全年累计送戏下乡4场,送电影下乡3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完成了村级卫生室的布点规划,并创建了库坑、夏庄、郑地等村的村级卫生室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提高能力素质。我们突出围绕“发展农副业求品牌,巩固生态乡上水平”的实践载体,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的活动落实,进一步树立科学规划的新理念、民主管理的新理念、协调服务的新理念、改革创新的新理念。由分管领导+住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组团服务20人次,为群众代办事件30多次,为民办实事400多件。二是强化机关干部管理,提高机关效能。健全完善了《峰源乡干部驻村连心考核机制》,20名驻村干部均签订责任书,年终以量化的分数对干部的常规工作、群众评议、专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有效转变干部作风。积极落实“住村联心”、“一户一策一干部”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较高。做好档案、保密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拓宽和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回应处理机制,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
  【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全乡545户933人低收入农户、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通过与市、区部门单位的结对帮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现有219户241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发放保障金接近3万。认真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并按期组织开展厨.师培训班和来料加工培训班等,现已培训农户人数246人,转移就业人数205人,全部都超额完成上级的任务数。
  【森林消防工作】峰源乡是全区重点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区的33%以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与各村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建立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装备,制定应急制度,并为每位应急队员提交保险。一年来,通过广泛的消防知识宣传,扎实的工作措施,全乡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消防事件,有力地保护了生态安全,并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胜。
  表29峰源乡村情联城镇
  【概况】联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武村,距市区6千米。东与丽水市市区相邻,南与水阁街道办事处隔江相望,西与丽新乡、老竹镇等毗邻,北接太平乡。金丽温高速公路、50省道交叉横穿腹地,瓯江、太平溪、宣平溪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1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995人,共6367户。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联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升之年,更是市、区重点项目整体在联城镇推进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镇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工作指标和工作要求,明确“优服务、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强基础”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工作,积极稳步推进基础工作,逐步使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9%;工业总产值2.8亿元, 比2009年增长了11%。农民人均收入5859元,‘较2009年增长了10%。
  [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2010年,市区在联城镇的重点建设项目有8个,共征用土地106.7公顷,拆迁房屋3000多平方米,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处理难度大。镇党委、政府强化“服务市区、跨越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带动各项经济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把重点工程政策处理摆在突出位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政策为杠杆,集中力量,想方设法解决各种难点、热点和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无障碍施工。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各项重点工程政策处理顺利推进,完成了征迁任务,重点工程政策处理目标责任制名列全区第一。
  【危旧房改造工作】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成效明显,全镇新建住房162户,修缮加固180户,共有342户农民的住房得到改造。推进该项工作的主抓手是是旧村改造和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户危旧房改造。2010年,继续实施的港口、瑶販、下林等村的旧村改造工程,拆除危旧房建筑占地面积18784平方米,新建120户共12350平方米;有36户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户的住房得到改造。同时,在港口、下林、金周等村实施了总投资为302.55万元的“一事一议”建设工程,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在金弄口中、青岗等村实施了农民异地搬迁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林村的中心村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低收入结对帮扶工作】对全镇的低收入户进行一一结对,并按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低保、督孝、产业帮扶等措施,促进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产业帮扶,鼓励低收入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尽早实现脱贫致富。2010年实现脱贫58户118人。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工作】2010年,在镇、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青岗、凤鸣、陈村3个整治村建设,总投入建设资金208万元,其中用于垃圾收集处理3万元,污水治理17万元,卫生改厕28.5万元,道路硬化64.5万元,村庄绿化9万元,其他86万元。通过整治和绿化,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两违”清理整治和解决农民建房难工作】开展了“两违”整治工作,有效遏制了“两违”行为。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指导和帮助村集体对符合“两规”要求的新村、农居点进行合理规划、土地调剂等,逐步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建房难问题。全年共拆除近3000平方米违章建筑,形成了良好的“两违” 整治氛围。
  【社会保障事业】2010年,全镇有1532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1%;对4056人次征收了27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全面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任务。对全镇407名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0余万元。开展“双拥”工作,及时对老游击员、老交通员发放补助款和慰问金。
  【计划生育工作】2010年,联城镇加强了计生工作源头管理,千方百计控制计划外出生人数。并创新形式地开展了“加强源头管理,推进优质服务"、“‘双示范’创建”、“秋季推进月”和“有奖查环查孕”等活动,完成了1692名外岀流动人口的信息排查和全员人口信息摸底与录入工作,并落实了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计生工作责任制和村级计生工作利益导向机制。确保查环查孕、节育措施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三到位。当年出生人口166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53人,计划生育率为92.17%;征收社会抚养费100多万元,被区政府授为**2010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示范乡镇”。
  [社会事业工作】认真落实“四项工程”,358名学生享受营养餐,107名贫困生受资助;完成6项研究课题,分获市、区级二、三等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送戏下乡演出16场,送电影下乡32场,丰富了3000多名群众的精神生活;完成了5个村的广电网络改造,数字电视转换500余户;开展下林、港口、金弄口、底金弄4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顺利通过下林、路湾、敏河、苏埠“春泥计划”试点工作的验收; 认真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完成27个村7279户、17621人次的体检建档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态势良好,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及百日督查专项治理行动。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普查和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森林防火、防汛等工作】 森林防火、防汛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科技、档案等工作开展良好,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
  【党建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廉洁自律的规章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任务分工,加强了廉洁自律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强化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意识。建立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和检查处理制度,规范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进一步完善了《镇财务管理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管理机制,为防止和减少贪腐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开展了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纪检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全面推进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表30联城镇村情表
  (单遥)
  太平乡
  【概况】太平乡位于莲都区西北部,乡政府驻地太平村距市区14千米,东与市林场、仙渡乡交界,南与联城镇相连,西邻老竹畲族镇,北接雅溪镇。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雅公路从乡域中部穿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是莲都区最大的水果之乡。2006年10月,原太平乡、巨溪乡撤并为太平乡,撤并后太平乡总面积105.34平方千米,辖1个办事处,3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203个村民小组。2008年被丽水市评为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被莲都区评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三等奖、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三等奖。
  全乡总人口21775人,农户7725户,外出务工6132人。在册党员737名,村级党支部33个,村双委干部229人。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平乡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带领全乡人民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2010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2509万元,完成目标计划2300万元的109.1%,较2009年增长10.8%。在农业方面,通过制定惠民惠农措施,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养殖业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为9621万元,比2009年提高了789万元,增长率达8.2%。农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5219元增长为5713元,增长9.47%。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498.6公顷,山林8837公顷,水果面积1605公顷,其中柑橘1125.9公顷,以椪柑为主,占水果总面积的70%;瓯柑面积73.3公顷左右;桃类面积367公顷。盛产柑橘、桃、梨、李、葡萄、板栗等干水果,牛头山蜜橘、下岙白枇杷、纽荷尔脐橙、早熟黑李、横岗迎庆桃在省、市、区享有一定知名度。2008年末农业总产值8892万元。有工企业15家,其中乡属企业5家、私人企业10家,年末工业总产值2265万元。
  有:中心小学2所,校区3个,教师54人,学生597人;中心幼儿园2所,班级5个,幼儿172人。有卫生院2所,其中太平卫生院是莲都区属二级乡镇卫生院。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从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辖区空气质量、生活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几方面入手,努力在公共设施建设、河沟污染整治、建成区垃圾固废集中收集处置、农民生活饮用水工程等方面下功夫,2010年,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旅游资源】巨溪三岩寺位于楼根山脉中部,面南而立。其东南面有一状如乌纱帽的“纱帽石玄”,西南有陡峭的“天师楼”岩主峰,海拔700余米。为纪念在三岩寺与敌人战斗而牺牲的红军,人们把胡公洞改名为红军洞,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并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岩寺已成为市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工业发展】太平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骨干企业迅速膨胀。2010年引进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机制砂场建设将成为太平乡工业领域的支柱企业。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成年产300万吨的以花岗岩为原料生产高标号混凝土骨料的现代化特大型机制砂制造企业。机制砂场年产值达1.2亿元,税收可达900万元。
  【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潜力产业的引导力度,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发挥莲都区水果大乡的品牌优势,通过加大农户的培训力度、改良柑桔品种,推广“三疏一改”先进种植技术,扶持水果专业合作社,转变柑橘传统种植模式、销售方式,打造“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全新运营模式,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乡共有水果面积1605公顷,其中柑橘1125.9公顷,瓯柑73.3公顷左右,白枇杷20余公顷,桃类面积367公顷,已形成较好的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结构;全面推行茶叶开发的扶持政策,把茶叶基地建设作为太平乡农户开发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目前全乡共有茶园214余公顷,其中2009年发展验收13.3公顷。龙门坑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发的茶场,被联合国认证为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基地。在其带动下茶叶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巨溪片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来料加工业和劳动力素质培训】积极实施各项扶持来料加工的优惠措施,采取政府引导、大户联动、干部带头的方法,初步形成了以乡妇联为纽带,以经纪人为骨干,以家庭妇女为主要力量,以设点集中加工和分散到户加工为主要模式的来料加工经营格局。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太平乡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达5825人,比2009年增加了500多人,其中从事来料加工人员达1000多人,年加工费69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5219元增长为5713元,增长9.47%,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百工程建设】太平乡积极推进“十百工程”建设,按照“四.改一化”的标准,重点进行了村庄道路硬化、环境卫生整治、旧房猪栏拆除、路灯安装、厕所改造和河道疏浚等工作。2010年共投入资金282.84万元,完成了长瀨、大販、大坑、普爱等4个村的整治工作。小安村被列为莲都区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村,2011年随着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农民生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康庄工程建设】太平乡始终把康庄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抓住质量、安全、进度3个重要环节,确保顺利建设好每条康庄公路。2010年,总投资达840余万元的3条康庄公路全部竣工,全乡实现“双百目标”即:等级公路通村率100%、路面硬化路100%,同时,率先在全区成立太平乡公路管理站,对康庄公路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养护,彻底改变以往康庄公路养护不专业、不到位、不及时的局面,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让农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农民饮用水工程】太平乡积极组织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目前顺利完成31个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山区2万多人口的吃水难问题,木后、吾古村饮用水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中,全乡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环卫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力度,重点建立健全环卫设施和保洁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加快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成立专门的垃圾清运队伍,做到人员、设备、经费三落实。目前全乡共建成33个垃圾处理点、247个垃圾房、3座垃圾沤肥场和1座垃圾中转站,2009年发放村级卫生保洁经费171536元。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庄面貌和村民的环卫保洁意识得到提高。
  【旧村改造建设】太平乡山多地少,农村可建房地基更少,住房困难户多,许多农民即使有钱也盖不了房,建房难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步伐。为了切实有效破解农民建房难、建房用地审批难的难题,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研究论证,确定竹舟、戴弄两个村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全乡全年共计完成审批建房242户,拆除危旧面积5946.9平方米,其中修缮加固214户,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06户,超额完成区里下达的100户任务目标,改善了一大批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低收入农户增收】全面建立健全“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分类指导、分户施策,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分别制定了资金扶持、产业开发、就业转移、下山搬迁等不同的帮扶措施。一方面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弱势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证。现有535户605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以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依托,做好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2010年底,太平乡家庭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702户1249人,较2009年减少177户442人,目前所有低收入农户都已落实各种帮扶措施。较好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年度目标,同时被评为2009年度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一直是太平乡的老大难问题,针对太平乡地域宽广、人口众多、育龄妇女外出频繁的特点,在巩固深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计生“双创”活动月为契机,大力开展信息排摸、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2010年,全乡计划生育率85.4%,长效节育率80.3%,综合节育率88.97%,共组织2476人参加查环查孕,检查率90%。违法生育对象37人均已立案调查,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83万多元,当年征收社会抚养费74万多元,征收率80.9%。
  【重点工程政策处理】2010年太平乡共有两项征迁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即:太平机制砂场进矿公路征地项目、太平机制砂场矿区征地项目。征用土地达323公顷,涉及3个行政村,我乡接到任务后,从早着手,大力推行“5+2”、“白+黑”等一线工作法,严格按照征拆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征地测量工作,把征迁工作做细、做实、做稳,做到既要按时完成征地任务,又要确保社会稳定,累计向202户农户发放征迁补偿资金902万元,完成完成上级交办的征迁任务。
  【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是由国家实施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对拉动内需、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农村消费升级和改善农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全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安排专人对农户申报材料认真仔细反复核对,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规范。截至2010年,全乡已累计发放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资金86.87万元,惠及农民902户。
  【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整顿机关作风纪律为突破口,以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为手段,严格上下班、考勤考核、住村联心等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了以农村政策、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依法办事、廉洁从政等为内容的学习活动,做到了有人能管事、管好事。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合理化建议,促进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一般干部之间的良好沟通,做到工作多商量、思想常沟通、矛盾勤化解。
  【惩防体系建设】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3项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了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组织人员进行廉政资料汇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上轨道化、制度化,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在小安村成功承办了以“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群众困难”为主题的“百姓热线走进太平乡”活动,梳理了群众反响比较大的问题,并认真抓好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俱乐部、活动室建设和管理,重点加强对已建好文化活动室的管理,由村老人协会成员为活动室管理员,负责活动室的日常运作,确保文化活动室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实效性的服务。通过农民信箱等媒介,定时为村民提供各种文化信息资源及农业信息资源。在各村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激励每个社会成员争做“五好”公民。抓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大篷车等活动,全年累计送戏下乡5场,送电影下乡6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农民下山脱贫】全乡坚持实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就业作为促进高山、深山农民增收的关键。2010年区委区政府下达给太平乡的农民异地搬迁任务是实现异地搬迁230人,其中整体搬迁80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0人、零星搬迁50人。2010年底全乡共完成农民异地转移搬迁360人,其中整体搬迁108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3人,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加快了农民下山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基层综治】开展“安全文明新农村”、“村级文明户”等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创建民主法制村,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积极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加强普法教育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意识。全年共召开综治工作专题会议4次,开展法制培训12期,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受理群众信访件13件,件件报结,排查不稳定因素20多件,成功调解纠纷320起;针对太平乡老上访户多、民师、个人利益驱动无理上访多的状况,重新进行排查摸底,认真核实,积极开展纠纷调处工作,排查出民师41人,并确定重点防控对象6人,全部采取了稳控措施。乡干部到村进行排摸80余次, 进行防控和劝息访300多人次,召开各种协调会4余次,投入经费4万元,巩固了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行政执法】认真安排部署了行政执法工作,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为基础,努力开创依法治乡的新局面,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巡查,做到早巡查、早发现、早制止。全乡受理举报58件,出动执法526人次,整治“两违”40处,面积达3540.52平方米,组织人员进行动态巡查73次。2010年结合“两违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太平乡乡联合行政执法、公安、国土、建设、卫生等相关部门对样后富村販自然村、太平村等3户违章建筑进行强制集中拆违,有效打击了违法占地违章建房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对辖区内11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大排查,建立健全了各村安全生产监督员、肉品质量监督员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的组织网络,定期开展检查监督。针对重大节日易引发安全问题,乡主要领导带队到辖区重要场所、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突出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2010年全年进行各类检查29次,落实整改措施23条,制作宣传标语广告牌10余幅,辖区内企业、村民安全责任意识显著提高。
  【农村合作医疗】为改善村卫生室就诊条件,提高村卫生室硬件水平,2010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合理布局、广泛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已确定对5个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改建,届时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在高标准完成了2010年度新农医征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2011年新农医政策宣传、资料发放工作,全年新农医参保率达91.3%,农房保参保率达100%,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40%,全部超过区里下达的任务指标。认真开展好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妇女儿童基本卫生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资料3800多份,受训人数600多人。组织5274名参保农民参加免费健康体检,逐户建档建册管理,免费上门随访。
  表31太平乡村情表雅溪镇
  [概况】雅溪镇位于莲都区北偏西方向(北纬28°35’、东经119°52’),金丽温高速公路洪渡互通出口处,东与仙都乡毗邻,南与太平乡接壤,西与武义县新宅镇交界,北与缙云县新建镇相连,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雅公路、双滴公路穿境而过,由原泄川乡、西溪乡和双溪镇撤并而成,撤并后雅溪镇总面积156.6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541.9公顷、园地23.1公顷、林地12667.2公顷、其他448.6公顷。全镇共辖34个行政村、200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21099人,其中农业户口20606人、总劳动力为11815人,外出人口为9692人,外出劳动力7753人。2010年雅溪镇经济总收入26941万元,比2009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5219.6元,比2009年增长5%。镇政府驻地双溪村海拔120米左右;西北的岱后村海拔最高,海拔800米左右。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雅溪镇已经发展成为莲都区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中心村培育】2010年,依据上级政府对中心村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要求,结合雅溪镇自身条条件,镇党委政府确定对莲房村实施中心村建设。莲房村在2008年村庄整治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村建设,对村里3千米的道路进行硬化;新建了1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治理池,新增改厕46户;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
  【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截至12月,新审批建房23户;补助86户困难群众房屋改造,修理民房392户。新建旧村改造3个村。上金竹村已拆15户,约1700平方米。小桃村已拆12户,约1100平方米。上黄村已拆25户,约1400平方米。续建旧村改造1个村,莲房村正在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涉及39户,104人。工程总投资达100万元。
  【村庄整治】2010年,依据村级组织的申请和村庄相关条件,雅溪镇确定岱后、麻舍、陶坑、北郑山、雅里5个行政村为整治村,因村制宜,针对性的制定整治方案,5个村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共计投入272.2万元资金,完成道路硬化8.1千米,公厕5座,分散式净化池90个,180立方米,30吨集中净化池1座,配置垃圾箱80个,改厕农户435户,受益农户1124户,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拆除简易棚145个,池塘整治面积1850平米,改造危旧房650平米,安装路灯162盏。在11月通过了市、区有关部门的验收。
  【镇区规划建设】雅溪镇文化中心拆建工程总建筑面积94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48平方米,室外水泥地面积约450平方米,绿化面积2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81.09万元。该项目现已完成基础浇筑工作,正在进行一层施工。
  双桥路东段建设工程长401米,道路规划红线宽9米。项目总用地8487平方米,其中征地面积4772平方米、征用葛渡溪河道土地面积2197.36平方米。房屋拆迁占地1517.64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2308.82平方米。现在已经完成了土地测量,协议签订的工作,等征地补偿款拨付到位即能完成该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
  【康庄工程】2010年,在陶坑、箬坑、龚山实施康庄工程。其中,陶坑村康庄工程长约5千米,现已完工,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初验;箸坑村康庄工程长约3.8千米,现已完工,并通过初验;龚山村康庄工程长约5千米,现已完工,待验收。基本完成了板染至库头的3千米连接线道路的路基。另外加强了村级公路管理员队伍建设,对各水毁道路做到及时发现、上报,并进行修复。
  【计划生育工作】围绕创“示范乡镇、示范村”主题工作,加强干部力量,加大工作力度,2010年雅溪镇计生工作有了很大起色。2010年1~11月全镇共出生258人,计划内187人,计划外71人,其中往年补报计划内为11人,计划外为43人,当年计划内176人,计划外28人,当年计生率为86.3%。共征收社会抚养费2303533元,其中往年征收100例,金额为1528101元,征收率为27.8%;当年征收25例,金额为775432元,征收率为85.9%。全镇已婚育龄妇女4520人,落实综合措施为4011人,其中落实长效节育为3451人,累计长效节育率为76.3%,综合率为88.7%,当年长效节育率为83%。应参加查环查孕2537人,实查人数为2296人,查环查孕率为90.5%。
  【助残扶贫】2010年雅溪镇残联落实残疾人种养大户8户,足额及时发放“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助”4户,残疾人危旧房改造11户,根据了解掌握的残疾人基本情况,将贫困残疾人纳入节日慰问对象,积极组织开展春节期间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共计慰问65户。此外,在上级残联的帮助下,发放轮椅23辆,.极大的方便了残疾人外出活动。
  2010年共上报新申请低保人数61人,其中批准54人,新低保存折及时发放到位,完成低保续保人员96人,现在全镇总共有低保人员574人。发放现役军人立功授奖慰问金2700元,目前全镇共有困难退伍军人84名。慰问困难群众69人次,共计慰问资金2.7万元。
  2010年,共计脱贫229户,497人,脱贫率达23%。其中对181户低收入农户实行产业帮扶措施,对每户进行500元的资金扶持,对年老体弱,失去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采取低保和劝导子女孝敬等脱贫措施。
  【信访综治】一年中,雅溪镇党委政府畅通信访渠道,倾听民意,共接待来访82批次,人数301多人,来信56件,均已按期办理完毕,报结率100%。与2009年相比,全镇信访总量稳中有降,信访工作趋势良好。
  召集各村和镇辖内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现场签订了 “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先后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法制宣传月、禁毒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专题宣传月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帮教措施,2010年累计接收5名,顺利解矫16人。
  在各级政府“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调查排摸调解社会矛盾,共受理排查矛盾纠纷20起。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和雅溪文化站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元宵节大型灯会活动,10支代表队500余人参加了表演。积极参与乡村文化艺术节活动,精心准备成功筹办了“欢乐莲城”莲都区第四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组织村民自编自导多个文艺节目参加汇演。组织文艺团队开展送戏下乡9场,为10个村7000余村民送上了精致的文化大餐。开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并通过验收。
  【食用菌业】食用菌是雅溪镇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产业,2010年保持6000~8500万段菌棒的生产规模,产值超2亿元。大力发展草菇、蘑菇等非木腐类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继续实施“走出去”、“两头在外”发展战略,引导菇农赴外开发。强化和规范食用菌加工、交易市场建设。
  【畜牧养殖业】充分利用雅溪镇良好生态环境和林果资源优势,推进“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生态规模养殖。食草动物重点发展牛、羊养殖;家禽重点推广大棚快大型白羽鸡、白羽鸽,山地果园套养土鸡,发展肉鸡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了雅溪绿健生猪养殖场和山羊养殖项目。
  引进潘百娃娃鱼种苗繁殖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为8公顷,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娃娃鱼种苗繁殖基地。现在该项目的征地工作已经进入尾声。
  【山林资源开发】雅溪镇共有12666.7公顷的山林,围绕上级政府相关政策,努力开发丰富的林业资源。2010年开始建设八石坑、上金竹、板染等村14千米的林间道路项目。完成抚育笋竹林38公顷。新发展西溪、小桃小径竹种植16公顷,完成迹地更新58.1公顷。完成2010年公益林补偿资金重新发放工作,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71户、2240万元(其中小额570万元、139户)。
  【十百工程】按照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村庄整治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在年初,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十百工程”领导小组,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讨论研究确定上报岱后、麻舍、陶坑、北郑山、雅里为2010年整治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给5个村合理布局,不浪费一分钱的使用。在村干部和党员以及村民共同努力下,5个村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共计投入272.2万元资金,完成道路硬化8.1千米公厕5座,分散式净化池90个,180立方米,30吨集中净化池1座,配置垃圾箱80个,改厕农户435户,受益农户1124户,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拆除简易棚145个,池塘整治面积1850平方米,改造危旧房650平方米,安装路灯162盏。在11月通过了市、区的有关部门的验收。雅溪镇村情表
  (办公室)
  仙渡乡
  【概况】仙渡乡位于莲都区东北部。北靠缙云县,西接雅溪镇,南连太平乡,东与双黄乡接壤,330国道丽缙复线穿乡境而过,雅(溪)滴(水岩)公路贯穿全乡6个村,乡政府驻村地葛販村,距市区28公里。距金丽温高速公路洪渡出口处仅10千米,交通便捷。全乡总面积65.8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130个村民小组,年末全乡4208户,总人口11498人。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96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1459万元,比2009年增长8.1%;工业总产值达到502万元,比2009年增长21%,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99元。
  耕地面积503.9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781.33公顷,每公顷产5400千克,粮食总产量达4219.18吨。发展香菇2100万椴,香菇总产量1032吨,菇农收入比2009年增长8.5%。实现农业总产值11459万元,比2009年增长8%。
  山林面积4685.66公顷,其中用材林4180.93公顷、经济林504.73公顷,林木蓄积量66234立方米。全年改造竹笋两用林140公顷,改造名茶58公顷。抚育干水果739.8公顷,其中九坑桃367公顷、柑橘192公顷、板栗174公顷。
  全乡有工业企业12家,其中集体企业3家、个私企业9家,主要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小水电、竹木加工等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2万元。全乡经济在干水果、茶叶和食用菌种植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使仙渡乡成为市区重要的蔬菜基地。
  全乡有党委1个、党支部17个、党员471人,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党员435人。有老党员16人,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10人。
  全乡有10647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3%,并在全区率先完成参保任务;7093人参加健康体检,3790户的农房参加了政策性农房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至2009年12月底,全乡共有低保对象178户,计363人,其中重残101户(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2.6万元,物价补贴1.01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7.26万元,累计发放困难居民医疗救助金34.53万元,累计发放救济款8.6万元。
  【“仙渡仙桃”喜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在2010年8月的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上,以莲都区名义选送的“山水一仙渡仙桃”喜获金奖。仙渡桃已第三次在省级精品水果展销会上获金奖,树立了莲都区精品水果的品牌形象。
  此次全省精品水果展销会由省农业厅主办,集中展示了浙江省种植的梨、桃、葡萄、李、蓝莓、西甜瓜等时令精品瓜果和果品加工品,展示和宣传浙江省实施水果产业提升工程的成果。来自全省各地的115家从事水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型果园组织139个品牌精品水果产品参加展销会。
  根据要求,此次代表莲都参展参赛的仙渡仙桃以全区统一的山水牌水果名义送杭参展,选送的展品从8月5日仙渡乡政府举办的“夏到仙渡评仙桃”活动获奖的精品桃中挑选。“山水一仙渡仙桃”在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一亮相,就以其良好的果品外观和与众不同的风味得到专家、市民和批发商的青睐,买卖火爆,原计划销售一天的山水一仙渡仙桃3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近年来,仙渡乡政府为推进仙渡桃产业的发展,不仅从种植上做好服务文章,邀请浙江大学、浙江林业院专家上山辅导,提高桃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积极探索把桃产业与文化元素相结合来提升层次,做大、做强、做好仙渡桃产业,让仙渡仙桃走出丽水,走向全国。
  “山水一仙渡仙桃”以莲都区政府统一的品牌参展,获得金奖后会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仙渡桃的品牌效益、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力,推进水果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食用菌是仙渡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全乡种有食用菌1300万椴,其中在本乡种植的有600万椴,外出到全国各地的有700万椴。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2010年仙渡芷萱专业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占地5.3公顷,创办了莲都区首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仙渡乡积极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引导建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的设施农业产业,使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扶持成立了莲都区首家蓝莓基地,.基地规模3.3公顷,帮助引进优质蓝莓品种3个;扶持发展了小径竹基地,建设皂树梅弄村两处竹种园,品种有20多个,发展大宗竹品种5个。何金富小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个人名义承包农户耕地形成流转土地种植小径竹3.3公顷。目前全乡共有2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2010年新增加4个。天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荣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被评为市级规范性专业合作社。
  [央行领导参观仙渡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8月24日下午,参加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等领导在市委书记陈荣高,副市长金建新,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区长杜兴林等陪同下,赴莲都区仙渡乡滴水岩村参观指导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
  作为银行系统改革创新服务 “三农”的新载体,这种方便山区农民的新型刷卡机——POS机,与城市商场里的刷卡机一样,村民只要拿银行卡在“惠农一卡通”上轻轻一刷就可轻松完成消费,还多了一项功能,可以取出不超过500元的现金,一星期可以取3次。滴水岩村村民说:“现在村里有了刷卡机真方便,过去取钱要到葛販甚至雅溪,光来回路费就花费10多元。”
  仙渡乡是全区第一个安装POS机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系统的乡镇,雅溪邮政储蓄所具体承担这项业务。仙渡乡党委政府和各村积极支持大力配合,做好这项利国利民服务“三农”的工作。丽水市人民银行行长孔祖根8月22日曾专门赴仙渡乡滴水岩村检查指导试点情况。他介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将在全市推开,以实现农村居民小额提现“不出村、零成本、无风险”,今后将逐步在全市推行各种涉农补贴发放和农村缴费“一卡通”业务。
  [国家农发办调研仙渡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月25日上午,国家农发办副处长芮晓峰率江苏、山西、浙江、上海等兄弟省市农发办负责人一行,深入莲都区,调研仙渡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秀清陪同调研。仙渡乡党委书记管青林介绍情况。
  仙渡乡属于莲都区水果之乡,全乡68.5平方千米,山地占了67.7%,过去村民种植、销售水果,全靠肩挑背扛。2008年仙渡乡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入资金645万元,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建设,特别是21千米机耕路建设和7.5千米园地引水 PE灌溉管道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山区群众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仙渡乡岭头村种植户周春法说:“我家桃树有500多棵,葡萄有一千多棵,橘子1000多棵,光桃子我2009年收了6万多元钱,全靠共产党,农发办帮我们修了路;以前我们是挑担的,15元100斤,现在我们用农用三轮车,3元钱100斤,一年光挑担运费就让农民节约了二三万,现在又装起来杀虫灯50只,每天晚上可能多的杀1斤虫子,减少农民的农药使用。”
  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和实地走访,调研组对仙渡乡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莲都区政府重视、乡镇部门得力、成效明显,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示范典型。希望莲都区能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巩固、完善现有成果,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国家及兄弟省市农发办对于此次走访调研,还将形成专题报告以及刊物,供其他省、市学习参考。
  【梅田至岭头康庄路连接线工程顺利竣工】7月22日,梅田至岭头康庄路连接线水泥路面工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村双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竣工。
  梅田至岭头康庄路连接线水泥路面工程,于2009年8月份测量,经区交通局审核立项。2010年5月份公开招标,确定承建单位。受梅雨季节影响,工程进度缓慢。出梅后,工程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赶工程,在桃果大批量采摘前,终于顺利竣工。至此,仙渡乡15个行政村,村村通上康庄路。【探索村级工作大家建工程】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事物,是探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载体,也是破解农村工程腐败问题的新方法。先后在滴水岩村、仙里村开展试点工作,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干部以身作则,财务公开,收入归于集体,群众信任干部,形成了良性循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乡推开后,至12月底,共有5个村7个项目实行大家建,村集体增加收入19万元。此项工作收到区纪委好评。
  【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试点工作】仙渡乡被确定为2010年莲都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试点乡,从10月份开始,由仙渡乡、区国土分局和国土所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冷等困难,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块,以航拍照片和二轮土地承包农户清册为依据,确定农保田范围,录入数据名册,并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和界桩,12月21日,莲都区仙渡乡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成果通过市级验收并上报省国土厅。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为进一步落实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解决用地现实需求与计划供应的矛盾,解决农民建房难的问题,从6月份开始,通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和实地勘察,完成了新一轮《仙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编制任务,全乡新增建设用地35.48公顷。
  【旧村改造】2010年仙渡乡计划实施旧村改造项目村5个(葛皈、南源、岭头、董弄、半岭),其中南源、岭头改为续建工程,其他村都已经启动实施。项目涉及改造面积13120平方米,涉及拆迁农户178户。截至12月,共签订拆迁安置协议123户,拆除房屋82户,拆除面积7500多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74户,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其中危旧房修缮182户,批建新房92户。完成180户困难群众住房新建和修缮任务。
  【“十百工程”整治】仙渡乡共15个村,先后已有12个村进行了整治,2010年一鼓作气全面推进,分别对周坑、张山后、半岭3个村实施整治项目。至此,仙渡乡实现整治工作全覆盖。周坑、张山后两个村共投资77万完成了“5+1”整治项目,完成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建设内容,村庄面貌大有改观,并顺利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半岭因实施旧村改造经区农办同意暂缓验收。
  【一“报”一“台”一“网站”】为加强对农村宣传,创新载体,及时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农民提供服务信息,仙渡乡集思广益、创新探索,自筹资金购置设备,创建了“仙渡之声”方言广播,《仙渡农报》,《仙渡网站》等宣传载体,扩大对农宣传渠道,推进新农村建设。在5月7日,开播了莲都区首个乡镇自办方言广播节目“仙渡之声”,该节目每周一、三、五中午用仙渡方言为农民朋友播出,第二天重播,设有政策解读、新闻信息、农业技术、便民信息等栏目。至年底已播出70多期,推进了对农宣传工作。6月7日,《丽水丽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仙渡“农事小广播”成为田头“农技员”》的新闻,10月26日全市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会议在仙渡召开,对仙渡乡的对农宣传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5月9日,《仙渡农报》创刊,半月一期,按24个农事节气出版发行,视情以彩色、套红、黑白3种形式印刷,每期1000份,分发到各村。《仙渡农报》以服务“三农”,开设政策吹风、工作动态、他山之石、仙渡视觉等栏目,有效促进乡内交流宣传。至年底已出版17期,乡内外反映良好。10月份仙渡网站开通,一“报”一“台”一“网站”三个载体贴近农村,服务农业,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和政策法规等服务,效果明显,深得群众称赞。
  [仙渡乡竹制品参展上海世博会]仙渡乡政府积极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当地毛竹资源丰富的优势,扶持做强本土企业。得知本乡零雕竹制品厂的产品获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青睐,列人参展初选名单后,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完成申报手续,监督参展作品质量情况,按时保质保量地将5万套产品送到上海。仙渡乡零雕竹制品厂选用中国独有的大楠竹,尝试用竹制品替代木材和塑料金属制品,生产的各种化妆镜、保健梳、精美相框、山水挂画等20多种竹制工艺品,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产品色彩天然纯朴,造型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古典文化气息,目前已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并在国内各旅游景点销售。企业产值达380多万元,2010年5月,仙渡乡竹制品成功进入上海世博会参展。
  【仙渡乡喜获“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称号】继2009年获得“省级体育强乡”称号后,仙渡乡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又添新荣誉,12月27日,仙渡乡被省老年体育协会正式命名为“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
  2008年以来,仙渡乡斥资80余万元建设完善乡村文体活动场所,全乡文体活动场所达到16000多平方米,文体活动中心、门球场、健身路径等体育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实现了体育活动场所各村全覆盖。三年中,该乡培训体育骨干100多人,建立门球队、腰鼓队等各类体育队伍16支,组织筹办全区门球赛、农民文化体育节等各类体育活动20余次。同时,该乡还积极抢救传统文化体育运动,先后组建了马灯队、木偶戏表演队、采茶灯队等传统文化体育队伍,仙里马灯、芦村木偶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经过不懈努力,仙渡群众体育活动浓厚氛围、农民科学健身热情高涨,乡村文体设施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在2010年10月15日举办的以“创先争优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仙渡乡第三届农民文化体育节上,1000多名群众参加了演出和表演,规模空前、热闹非凡,文化体育节俨然成为老区人民庆盛世、颂和谐的又一重大节日。
  2010年9月29日,创建“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工作验收组来到仙渡乡检查“创建”工作。在实地参观设施、走访群众、听取汇报之后,验收组对仙渡乡的老年文化体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丽水市首个桃花摄影基地落户仙渡】3月16日上午,丽水市首个桃花拍摄基地的授牌仪式在革命老区莲都区仙渡乡举行,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品禾将牌匾授给仙渡乡党委书记管青林。
  莲都区仙渡乡被喻为“神仙度假的地方”,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是省级生态之乡、水果之乡和红色之乡,仙渡桃产业从1998年开始迅速发展,现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全乡现有桃园近万公顷,品种有28个,年产量达1000万公斤,产值近3000万元,该乡的桃园在400米~600米的高山上,土质好、阳光充足、日夜温差大,果实以果型大、着色好、肉脆味甜、香气浓郁而闻名,1998年燕红桃在全省精品水果中荣获金奖。
  近年来,仙渡乡党委政府通过打造桃文化的品牌,推进水果产业上新台阶,努力用文化的力量促进老区的发展,陆续组织了“春来仙渡赏桃花,夏到仙渡品仙桃”系列活动,推出休闲农耕旅游,叫响了“踏仙境,赏桃花、品仙桃、喝仙酒”的旅游口号,大力发展农家乐,特别是在2009年举办的中国仙渡仙桃爱心拍卖大会上,一只“爱心桃”拍出了11800元爱心天价,创造全国记录使仙渡仙桃一举成名,果农也因此受益,每斤桃多增收0.4元到1元。仙渡桃花也成为摄影家喜爱拍摄的对象,2009年开始组织的桃花游活动,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赏花,在来丽参加演出的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也闻讯赶来,直说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摄影公司也把婚纱摄影搬到海拔600多米的桃园,共享浪漫桃花。近几年来,不少摄影家在仙渡拍摄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获奖,各类媒体发表大量有关仙渡的图片。仙渡乡在2009年与摄影协会合作,举办“魅力仙渡”摄影比赛,进一步了提升仙渡桃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仙渡也成为理想的摄影基地。经与市摄影家协会洽谈申请,通过一系列程序,丽水市摄影家协会同意把仙渡乡列为市级桃花拍摄基地。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0月15日,组织了以“创先争优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仙渡乡第三届文化体育节暨老年运动会,来自全乡15个村的1000多名运动员、演职人员进行了3项团体、6项个人项目比赛,9个节目的表演,是历年来参加人数最多、比赛项目最多的“农民奥运会”。精彩的开幕仪式充分展示了仙渡农村文化的丰硕成果,丰富的农味竞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创建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和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另外,仙渡乡组队参加了全区“七一”歌咏比赛荣获乡镇第一名;在9月庆祝撤市设区十周年机关篮球赛上,雅溪仙渡联队战绩位列乡镇首位;乡党委书记管青要在全市科级干部羽毛球比赛中荣获冠军,纪委书记林巍的摄影作品在全省和全市反腐倡廉摄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南源村健身球队在全区比赛中获二等奖;葛販门球队获全区第二名。通过2年的创建,全乡老年人体育活动蔚然成风,通过省级考评验收,12月27日全市各县市区老体协主席到仙渡参观, 召开现场会,推广仙渡经验,这一系列活动的举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仙渡以宣讲的形式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换届环境,仙渡乡党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订了细致周密的考察计划。乡纪委积极行动,提前介入,在12月下旬开始的仙渡乡村干部届末考察时,组织仙渡“农民义务宣讲团”随考察组进村入户,乡纪委干部带头宣讲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反腐倡廉的典型案例以及本乡“打黑除恶”的事例,让“莲城清风”进北乡。从12月28日开始到2011年1月7日,顶风雪、冒严寒,深入15个村,召开了15场换届考察廉政宣讲报告会,向近2000人宣传有关换届选举工作的法律法规,宣讲区委区政府大力开展的打黑除恶、村级村务双代理及村级工作大家建等政策和成果,通报仙渡乡1名党员、1位村民目无法纪、破坏公共财物被依法挽留的事例,使党员和村民代表们思想受到强烈的震动,为营造良好的选举环境和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班子作出努力。
  【省文明办到莲都督查“春泥计划”】11月16日至17日,以省文明办副主任陈海良为组长的省“春泥计划”督查组一行到莲都区检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继芳陪同检查。
  督查组一行深入到莲都区岩泉、仙渡等乡镇街道,以暗访调研、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实地走访实施村等形式,详细了解莲都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的通知》情况。
  2008年3月,莲都区“春泥计划”试点工作在仙渡乡启动。仙渡乡党委依托乡、村两级的文化中心、老年协会,依靠各类文体队伍资源,投入50多万元建设文体设施,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娱乐心情、丰富阅历、增加才干。在仙渡乡,督查组一行观看了该乡三年来开展“春泥活动”的图片展示,听取该乡相关工作汇报,并与部分村双委干部、大学生村官、老年协会会长、学校师生座谈,详细了解“春泥计划”实施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督查组还到葛販、何金富两村实地查看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设施和仙渡小学课外活动情况。
  [共青团仙渡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11月10日上午,仙渡乡隆重召开共青团第十三届委员会换届直选大会暨十三次代表大会,总结过去三年工作,部署未来五年目标,选举产生新一届共青团仙渡乡委员会。来自全乡各条战线的团员青年代表参加了会议,乡党委书记管青林、乡长陈金奎、团区委副书记李朝铨等出席了会议。
  过去三年来,仙渡乡团委认真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帮扶青年创业就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成绩斐然。积极推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工作,发放贷款200余万元,丽水市零雕工艺品公司生产的竹制品2010年5月份打入上海世博会。乡团委还抓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组织建设,2009年乡团委被评为“区级优秀团委”,何金富、皂树等村团支部被评为“区级优秀团支部”,有5名优秀团员被吸收入党。
  李朝铨对仙渡乡团委过去三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广大团员干部能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当代青年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团建工作,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次大会还根据上级团委关于增强团内民主、创新选举办法的要求,由全体团员民主直选吴龙兴为乡团委书记,选举产生共青团仙渡乡第十三届委员会,并通过了团代表常任制。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全乡15个行政村中划分了26个网格,在服务团队的组建上,组建了16支由乡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辖区民警、乡司法助理员、农业专业人才等组成的“服务团队”280余人,同时根据仙渡乡实际,针对不同的村,每村设立1个服务站、1个区域网格、1产业网格。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维稳促调等方面,安排班子成员和乡属职能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创先争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员服务承诺、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等党性实践载体,全乡466位党员在莲都先峰岗上做出承诺,涌现出滴水岩村党员为尿毒症患者两次捐款,葛皈村老党员带头支持中心村建设等先进事迹,同时做好党内党外帮扶和关爱党员工作,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党员群众,增强干群关系。
  【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实行10多年,农民的生育观念已经有了变化,但是形势发展很快,政策变化也快。仙渡乡适应形势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圆满完成工作指标。一是自我加压。本乡外出人口多、婚育观念落后、计划生育底子薄;年初便制定了“保合格、争优胜”的工作目标,2010年1月~12月底,共出生总数112人,计划生育率为91.96%;落实四项节育手术95人,当年长效节育率达81%以上,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262161万元,往年征收634806万元。二是优化服务。2010年为1400多名育龄妇女组织了两次“三查”服务,在家查孕率达100%;为91名新婚夫妇提供优生两免检测;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116本;免费发放避孕药900多盒。三是创新方法。结合“双创”活动,对各村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结合“5•29”协会活动日,开展计生知识问答、妇女病普查工作结合“生育园区”创建,强化计生协会功能及影响力。
  表33仙渡乡村情
  (林巍)老竹畲族镇
  [概况]老竹畲族镇地处莲都区西北部,距市区28千米,位于莲都、松阳、武义三县交界地带,是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示范镇、省级旅游强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社会治安先进集体。东与太平乡巨溪办事处毗邻,南与联城镇连接,西与丽新畲族乡接壤,北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交界,区域面积83.9平方千米。全镇有2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共有15787人,农民年均收入达到6250元。
  耕地面积1018.5公顷,其中水田743.7公顷,旱地274.9公顷,林地面积6488公顷,主要产业为处洲白莲、柑橘、茶叶、板粟、吊瓜和竹笋两用林等。
  2010年,老竹镇通过省级旅游强镇工作验收。在AAAA级景区的推动和带动下,一批有浓郁畲家特色的“农家乐”餐饮服务出现,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上等级的特色“农家乐”10家,其中三星级4家、二星级6家。2010年,全镇旅游人次突破4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2亿元。
  2010年,新发展老竹红桥处州白莲种植基地15.3公顷,致力培育特色效益产业的力度,形成了陶村片优质富硒米生产基地13.3公顷,周坦片粮畜禽综合种养示范片10公顷、后坑蔬菜示范片13.3公顷、丁公片吊瓜种植示范片14.7公顷、徐庄小黄弄优质桃李精品果园基地180公顷、黄桂食用菌生产基地20公顷。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4家,其中市级3家、区级11家。
  2010年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同时,委托丽水市委党校编制老竹镇“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经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论证通过。
  2010年完成3期土地岀让工作,共出让土地63宗,总用地面积12794.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306.27平方米。其中28宗已完成建设,15宗完成基础部分的建设。
  2010年完工建成曳岭卫生院、老竹交警中队办公楼,并投入使用。曳岭中心卫生院被评委“浙江省创建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200强”。
  2010年省重点项目丽武公路老竹段在老竹境内建设5千米,投资1.3亿元,涉及4个村,征地9.1公顷,房屋拆迁1142.8平方米,坟墓176座,项目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2年4月完成路基建设,8月建成通车。
  2010年陶村潘底自然村作为整村搬迁的重点,到目前已完成47户150人的整体下山脱贫农民异地转移工作任务。2010年度获得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一等奖。
  2010年年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90.98%、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率95%,3802名农户参加了城乡社会居民养老保险,2342名60周岁以上的农民按月领取了基础养老金。目前农村“低保”户已达337户404人,残疾人410人,“五保”户70人,优抚对象6名,全镇2名特困大学生得到救助。
  2010年,老竹民族学校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和民族特色教育,民族学校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方向,老竹民族学校成为了老竹镇又一培养人才、展示成绩的新名片。
  【计生服务工作】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在人事任免、考核评优等问题上对违反计生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同时,镇计生服务站完善计生违法案件的快速处置机制,案件立案率达100%;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在全镇开展妇科病普査,并对患者进行定期跟踪,积极开展查环透环工作;印制计生宣传材料近万份,定期在镇集市开展义诊和计生宣传活动,选强配优村级计生联络员,积极推行计生工作村民自治,2010年度被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称号。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2010年在基层党组织中有序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扎实推进“135”工程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精神文明创建】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片、仁宅、新屋被市文明办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沙溪村被区文明办评为“春泥计划”示范村,红桥、梁村被区文明办评为“春泥计划”达标村。[发展和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歌会”,参加歌会的有3万多名群众。2010年获得莲都区总工会举办的“迎省运、展风采”职工排舞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参加区“创先争优、喜迎七一”歌咏比赛获得三等奖;在第四届乡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乡村文艺汇演获得金奖和铜奖。
  【创建畲族特色村寨】2010年沙溪村又进行了危旧房改造,主要涉及沙溪口自然村(沙溪村第一村民小组),涉及到的农户有20户、面积3176平方米。拆除后将由村统一安排、统一设计、统一外墙,建成具有畲族特色的民居,为建特色畲族风情村寨打下基础。
  【民族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加强]8个民族村均通了康庄道路,有线电视、电信网络均已覆盖,均得到村庄整治。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认真调研,建立民族村项目库。摸清底细,调查了各个民族村的村情和发展方向。建立了2011年至2013年的项目库,为下一步的民族村扶持项目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来料加工对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有“引擎”作用。老竹镇已有13个村从事来料加工业,共有经纪人6人,其中1个专业村,年产值可达350多万元。
  【农田水利工程】2010年投资19.88万元,涉及8000余人的老竹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工程(高畔村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
  2010年,老竹镇启动宣平溪河道整治一期工程、赤坑灌区渠道改造工城、千库保安一红旗水库安保建设工程。
  【综合治理促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做好维稳工作是老竹镇各项工作的基础。以镇级调解委员会为中心,指导帮助各村成立村级调解委员会,调解组织点面结合,全面覆盖。2010年,老竹镇组织各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培训。这种镇、村结合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一般纠纷不岀村、重大纠纷不出镇的良好局面。
  强化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地对各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详细了解排摸,掌握动态,分析对策,就地化解。及时了解退伍军人的相关信息和实际困难,并对复退军人的实际困难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385名退伍军人的信息登记在册,落实退伍军人干部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复退军人的稳定工作。
  【强化教育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期启动,有序开展。区委动员会后,镇组织2次较大规模的学习宣讲会,参加人数950多人次。各村党支部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有序、有效。
  【强化班子整顿】面对基础党建工作和村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老竹镇党委政府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通过对村级班子加强理论学习、整顿、充实等举措,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力量和工作能力。目前已对曳岭脚村、梁村和小黄弄村的班子进行充实。接下去将进一步对村班子进行整顿,以提高村级班子工作能力,完善村级党建工作。
  【强化基础党建】干部队伍管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干部作风整顿等活动,多措并举,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认真组织干部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进一步武装了镇村干部的头脑,提高了思想认识。镇党委坚持重基础、抓基层,以党员干部教育和党的基层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各项创建活动。
  建立和完善“住村联心制度”,进一步提高镇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将深化住村联心工作与“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住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落实扶贫政策,鼓励农户种植茶叶、零星养殖,抓好贫困户的增收工程。联村干部做好访贫问苦工作,及时发放党员关爱基金、“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补贴。表34老竹镇基本情况
  (办公室)
  丽新畲族乡
  【概况】丽新畲族乡地处丽水西部、距市区35千米。是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区交界部,也是老竹、柳城、丽新、板桥4个畲族乡镇的中心。宣平溪自吾赤口赤圩入境,经白岸口、马村、吠岸,至黄岭上村出境,汇入瓯江,将乡境分为南北两半。全乡总面积83.22平方千米,境内东西宽11.2千米,南北长14.6千米。
  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人口3168户、10042人,畲族人中占21.3%。共有农村劳动力6323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522人。2010年丽新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65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846万元,同比增长8%;工业产值2813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6272元, 同比增长13%。
  全乡共有耕地面积500公顷,山林面积6820公顷。主要产业有柑橘、茶叶、板栗、笋竹两用林。共有茶叶面积241.3公顷、稻谷面积380公顷、大豆面积241.7公顷、花生面积102.7公顷、柑橘面积157.9公顷。【农业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先行,通过多方征求相关部门和乡、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制定了《丽新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提请乡人代会审议通过。2010年,乡政府对照规划,稳步推进农业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茶叶、瓯柑、竹笋两用林三大潜力产业,全乡2010年新增茶园面积20公顷,新增瓯柑面积19.3公顷,竹笋两用林抚育基地26.7公顷,改造老果园6.7公顷。二是引导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创建咸宜村千公顷优质油茶示范基地;带领咸宜村村民到碧湖参观钢管大棚蔬菜基地,引导村民发展钢管大棚蔬菜;在此基础上看,在咸宜村启动建设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旨在通过引导村民依托市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引种新品种,目前黄弄的杜瓜、咸宜的双季菱白,上塘皈的黄山贡菊均已成功试种,并列入区级科技创新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三产业发展】2010年工业产值达2813万元,实现增加值1390万元,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工业产值指标。成功举办黄岭上第二届“樱花节”,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大力发展来料加工,2010年全乡共有500多位妇女劳动力加入了来料加工队伍, 全年加工费达到了604万元。
  【扶贫工作】继续稳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年共实现153户低收入农户343人的脱贫,脱贫率达到20.83%,88户低收入农户259人的奔小康。重视低收入集中村和3个民族村的发展,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领导的联系,积极帮助落实项目资金。注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全年共实现劳动力转移249人,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就业55人。抓好抓实科技特派员项目,努力争取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成立莲都区唯一一个省级信息化示范乡。
  【中心村建设】吠岸村中心村建设被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中心村的“六化”建设要求,对老的吠岸村庄规划进行了完善修编,制定了新的《吠岸村村庄规划》,并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逐步完善了中心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民异地转移】全年新增吠岸、白岸口、吾赤坑3个脱贫小区建设,并对山村的东坑、陈鸟弄,吾'赤口的麻田、咸宜的占山后、黄岭上的下头山等5个村67户农户179人实施了异地搬迁。
  【旧村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改造点的村庄建设规划、审批和建房管理,目前吾赤坑村38户农户已喜迁新居,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完善;吠岸村117户农户的拆旧建新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有90户农户新房已结顶。在此基础上,2010年丽新乡又新启动了黄弄、吾赤口和咸宜3个区块的旧村改造工程,涉及农户135户、513人,区域面积达3万平方米,拆除旧房面积1.6万平方米。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土地开发工作,咸宜、马村和黄岭上3个往年的山地开发项目均已竣工,其中咸宜、黄岭上2个项目已通过省、市、区三级验收;2010年的上山头和咸宜的两个山地开发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现已进入勘察、立项阶段。全面完成上山头、岭后、吠坑3个2公顷的土地复垦工程,并于上个月中旬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开展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对全乡10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调整。完成了马村大桥(撤渡建桥)项目主体工程的建设。完成了吠岸大桥的维修工作,并启动了白岸口、吠岸公路小桥的维修工程。康庄工程的水毁修复基本完工,同时完成了港前线至上塘康庄工程的设计。扎实开展基层防汛体系和水利工程建设,畎岸防洪堤工程二期、白岸口等村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多项水利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乡政府办公楼修缮工程的立项、设计、委托招投标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以农户卫生改厕项目为主抓手,完成了双坑和上塘販两个村村庄整治的提升,惠及农户322户;关心移民,努力改善移民生活条件,2010年对吠岸、咸宜2个移民点进行改厕,受益移民达205户。巩固全国环境优美乡成功,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开展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做好辖区内污染物减排、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的保护。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社会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学环境;重视学校安保工作,多次开展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安保检查,同时对丽新小学进行了校舍的安保加固,消除校舍安全隐患,2010年,学校未发生财产损失,师生安全责任事项。关心下一代成长,积极实施春泥计划,吠岸和上塘販2个村分别通过示范级和达标级的验收。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工作,2010年成功创建莲都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积极推进老龄工作,在吠岸村建成了丽新乡老年活动中心;完成了黄岭上等3个村“星光老年之家”的建设,全乡“星光老年之家”覆盖面达到了70%。加大设施投入、不断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成功创建了省级老年体育乡镇。扎实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共普查登记3641户、10792人。
  【社会管理】丽新乡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将计生工作作为乡、村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逐步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创新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认识,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考核指标。全乡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2.52%,育龄妇女“三查”率达94.7%,落实长效节育率为81%,外出流动人口联系率达96%,征收社会抚养费71.85万元。完善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落实防火经费、强化责任落实、注重防火宣传,2010年丽新乡森林消防工作被评为区级“森林消防考核优胜单位”。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警示问责等相关制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同时健全了村级安全生产监管员网络制度建设,强化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社会保障】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乡2011年新农医参保人数达9259人,参合率达91.5%。完成2011年度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共参保2446户,参保率为97.87%。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做好扩大乙肝疫苗补种、妇女“两癌”普查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和养老金发放工作,全乡新参保人员2190人,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1486人。完成征兵任务,全乡共有3名新兵应征入伍。积极开展慈善造血扶贫工作,共对30户困难群众实施“造血”扶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吠岸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成为莲都区首批示范型农村社区。
  【社会稳定】加强综治基础建设,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共调解民间纠纷10起。加强双拥工作,全年共慰问退伍军人80人。加强协调,解决了前后长达6年之久的吠岸村上湖田一期出让地块的农户房屋产权遗留问题,目前上湖田二期出让地块也开始进入程序。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排查等各项制度,健全信访网络,全年丽新乡没有出现一例越级访案件。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全乡免疫率达100%。及时足额发放离任村干部和三老人员定补款、慰问款、医疗补助款。大力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和谐家园”的创建活动,吠岸村被推荐为“和谐稳定移民村”,咸宜村的移民吴小君被推荐为“和谐稳定移民家庭”,移民稳定和谐,无越级上访和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
  【生态文明建设】结合“135”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创建,目前上塘皈、双坑、山村3个生态文明村已通过验收。大力推进黄岭上、双坑2个村文明村的创建并通过验收。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成功举办丽新乡第三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多次组织文艺骨干下村巡回送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参加“欢乐莲城”优秀文明团队评比活动,并获得荣誉;积极组建文艺表演队伍,共组建铜管乐队、军鼓队、腰鼓队、纸扇功、排舞、打连香、马灯、健身操等文艺表演队伍10多支。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普及完善体育设施,动员全民参与,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乡。
  【思想建设】实施“135”工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较好地完成了“135”工程的各项工作任务。目前,吠岸中心村建设顺利推进,上塘贩、双坑、山村3个生态文明村已通过验收,马村后进村也已成功转化。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积极开展便民集中服务、党员志愿服务、“双百”承诺践诺、“三十佳”评选、结对共建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论进步、行动上求先进、岗位上争优秀的意识。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干部夜学制度定期开展学习,每期确定1~2名干部围绕政策、法律、个人读书体会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会上进行探讨和交流。召开了首次村主要干部学习交流会。
  【组织建设】严把党员“入口关”,全年新发展党员9名、预备12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18名。结合村级组织届末考察和“四评议、三承诺”工作,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以住村联心为抓手,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团队服务,先后解决财产纠纷、赡养问题、村庄建设等方面的群众诉求150多件,调解群众纠纷100多起。
  【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廉政准则,积极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各项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全面开展“评星晋级”廉政村创建活动,全乡90%的行政村达到了三星级的目标。全面开展村级财务“双代理”工作,目前各村的财务交接和报账员均已落实到位,并完成了“三资”管理委托书、协议书的签订。完善了财务公开、政府集中采购、公务接待、食堂管理、公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以“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促进和谐、营造氛围”为主题,深入开展农村“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暨“莲城清风进乡村”专项活动。全力推进村集体工程大家建,2010年共有吠岸等6个行政村的10个项目采取村集体工程大家建的模式,项目总投资159.74万元,实际支付120.82万元,为集体节约资金近40万元。
  表35丽新乡村情表
  黄村乡
  【概况】(一)位置与面积:黄村乡位于丽水市区东偏北方向,总面积10080公顷(100.8平方千米)。东北面与缙云县交界,南邻紫金街道和青田县舒桥乡,西靠岩泉街道和双黄乡,乡政府驻地黄村村,北纬28°31’、s东经120°03',距市区21千米。
  (二)气候:黄村乡辖区内河流成山溪性,植被覆盖率高。
  境内主要小流域有严溪、方溪。黄村乡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三)自然资源:黄村乡耕地面积369.6公顷,山林面积8079公顷,以林地为主。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经济作物;林地上除栽培杨梅、枇杷、瓯柑、香柚等水果外,还有长势茂盛的毛竹、松、杉、茶树、板栗等林木。
  (四)建制沿革:黄村乡以驻地为名。解放初,此境为信孝、池岭、戈剳三个乡。1956年合并称信孝乡,1958年属信孝公社称信孝管理区,1961年建立黄村人民公社,1965年严鸟公社并入黄村公社,1979年严鸟人民公社恢复,1981年改置黄村乡,2006年严鸟乡撤并入黄村乡。
  黄村乡辖行政村19个、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141个。全乡4450户,年末总人口11281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20万元,比2009年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4850元,比2009年增长13%。
  (五)农业:黄村乡山多地少,传统产业有油茶和笋竹两用林。根据实际情况,全乡大力引进发展茶叶、杨梅、柑橘、桃、香柚等其他经济作物,并在高海拔山区的村庄推广种植高山蔬菜,同时建立多个绿色无公害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黄村乡立足本地、接轨市场,增加收益。另一方面,着重发展畜禽养殖业,积极引导农民放养山羊,宅院养鸽。
  黄村乡有工业企业共有13家,其中大部分为小水电。企业职工共有83人,工业总产值520万元。
  黄村乡有:2所小学,小学教师31名,小学生201名;乡中心幼儿园1所,幼儿教师5名,入托幼儿53名。
  计划生育率91.38%,节育率88.03%,人口自然增长率6.7%。。
  【农业综合开发】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立地条件,年初制定了以发展茶叶为主攻目标,瓯柑、笋竹两用林齐头并进,大力培育“三大潜力产业”的发展思路。黄村乡充分利用海宁市结对扶贫资金和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资金,大力扶持各村发展三大潜力产业。全年新增茶叶种植园53.3公顷,总量超过200公顷,下陆、金鸟、上郑、池岭等村茶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黄村乡有丰富的毛竹、油茶资源,是黄村乡的支柱产业。为了把这两大支柱产业扶优做大,乡党委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扶持,狠抓了笋竹两用林基地和油茶基地的抚育管理,推广了“毛竹一竹笋丰产栽培技术”和油茶抚育管理技术。积极引导村民进行毛竹低产林改造,重点是抓了岭根村、金鸟村、上郑村、下郑村、黄村等村的笋竹两用林基地,新开发笋竹基地133.3公顷,累计形成基地超过666.7公顷,建成竹林道9千米。新增瓯柑13.3公顷,改造老果园6.7公顷。扶持群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杨梅、桃、李、石榴、板栗等干水果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2010年戈剳村133.3公顷山茶油基地、和垟13.3公顷油茶基地经区林业局立项开发,规划通过五年努力,将黄村乡建成莲都区的山茶油之乡。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全年新增专业合作社5家,总数达13家,入社社员350户,直接带动1000多户农户致富。继续扶持特色养殖业,2010年全乡有12个白鸽养殖场,总投资200万元,目前全乡白鸽存栏50万羽,全年销售肉鸽35万羽,总产值约500万元,是全市最大的白羽皇鸽生产基地。全乡还建立了4个山羊养殖基地,全乡山羊存栏2500只,产品供不应求。
  【劳务经济发展】黄村乡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将劳务输岀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初步统计,到上海、绍兴、温州等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2466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5.8%,外岀人员为我乡创收1230万元,劳务输岀已成为黄村乡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科技培训】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把农民的科技培训列入扶持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2010年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3期,参加人员达1924人次。同时还组织了230人参加区举办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证书。全年全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人。
  【增收工程】对全乡低收入农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核实,建立落实了“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据统计,全乡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数为1070户2175人,全乡采取了产业帮扶、救济帮扶、督孝帮扶、转移帮扶等方式,一年来帮助405户共计1048人脱贫, 脱贫率为32%。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黄村乡区最后一个康庄工程项目,戈剳村干部群众盼了10多年的49省道至戈剳通村公路终于开工建设了。戈剳村双委干部完成了49省道杉树坑至戈剳村5.4千米路线的政策处理任务,并筹集了28万元集资款。目前,路基工程已完成近50%,工程将在年底建成通车。随着戈剳村康庄公路的建设,戈剳村广阔的山林油茶资源,和离城区近的地理优势,推动戈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将极大改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戈剳村将成为黄村乡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行政村。同时,水岭根至天堂10.1千米公路路面工程全面完工,黄村乡各通村公路已全部浇筑了水泥路路面。
  【安全设施建设工程】黄村乡的许多村庄座落在深山高山之中,许多通村公路是临崖、临水、山高路陡、急弯多交通状况比较差。一遇到汛情极易引发山体滑坡,路基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这往往造成本来等级质量就差的康庄公路的交通中断,而抢修施工难度大。2010年上半年雨水多,汛期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公路损毁严重,一度造成数条通村公路交通中断。黄村乡积极向交通部门争取水毁修复资金,及时组织
  村干部对和坤等6条水毁康庄公路进行抢修,使各条公路安全、畅通的运行。
  【水利设施工程】继续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全乡各自然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竹园头水库、下郑毛中水库、天堂水库修复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全面完成了千库保安工程。
  【中心村培育工程】黄村、黄泥墩、严溪是黄村乡的3个中心村,2010年按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黄村乡启动了黄村村中心村培育工程。黄村村中心村以沿溪两岸旧村改造为主线,谋划全村新村建设,计划通过2~3年建设,改造旧房130户以上,拆除旧房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以上。规划征用卫生院对面土名为“黄门贩”的土地2.7公顷,用于安置农户建新房。此外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中心村扶持政策,计划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农产品交易市场工程以及教育、卫生、文体设施项目。力争黄村中心村建设一到二年出模样,三到四年成形象,把黄村村建设成大型省级中心示范村。2010年,黄村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拆除了黄村下园47户、4436.64平方米的危旧房,其中住宅拆除3571.6平方米(砖混58.08平方米),生产用房811.91平方米。下园旧村改造区块占地总面积7200多平方米。
  【危旧房改造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年全乡实施危旧房改造292户,拆除危旧房建筑占地面积12680平方米,实施旧村改造2个村。其中审批建新房60户,危旧房修缮200户。下陆、和坤、陈坑一期3个旧村改造续建项目已经完工,黄村中心村旧村改造正有序推进。执法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两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级生态示范乡创建】2010黄村乡和大港头镇被莲都区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乡创建乡镇,黄村乡始终遵循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针对本乡实际,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大环卫设施建设。通过一年的努力,黄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乡的各项考核指标均已达标,2010年年底将迎接全国生态示范乡考核组对黄村乡的考核验收。
  【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为重点,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的目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2010年黄村乡完成了岭根、下陆、池岭、下郑4个市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
  【重点项目工作】2009~2010年黄村乡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项目较多,着重抓了重点项目前期、项目服务工作和项目推进3个环节。一是编制了黄村乡“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二是突破重大项目前期政策处理难点,重点解决了黄村乡康庄工程、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330国道线黄村段的政策处理工作,其中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途经戈剳村,需建设一座2600米长的隧道,黄村乡按时完成征收了一宗0.2公顷土地,临时征用2宗0.7公顷园地的征建地任务,确保市级重大工程如期施工。
  [全面完成全乡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涉及到黄村乡各村今后十年的发展大计,没有建设用地指标,村庄建设发展就无从谈起,有了土地指标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建房难的问题。2010年在黄村国土所的指导下,按时完成了2010~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满足了19个村今后十年建设发展对土地指标的需求。
  【完善环卫设施,切实加强引用水源保护工作】2010年,黄村乡共投入27万元用于环卫设施建设,更新了一批流动垃圾箱,新建了15座固定垃圾房,完成了下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环卫设施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完善。为加强水源保护,制定了村庄卫生保洁和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均配备了1至2名保洁员,每年按人均6元的标准将长效卫生保洁经费补助到各村。实现了生活垃圾 “户集、村收、乡管理、市区处理” 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置。
  黄村乡是黄村水库和一、二级水源保护地所在地,一年来,认真做好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为市区源源不断输送了清洁的饮用水。
  【卫生服务工作】乡卫生院着眼于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总投资220万元的黄村卫生院门诊大楼工程顺利推进,乡卫生院大楼将于2011年9月完工。全面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同步实现了药品零差价制度,疾控、妇幼、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文化、科技、教育设施不断发展]着眼于发挥群众文化普惠性,新建了1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化活动室5个,投资20万元完成了严鸟文化活动中心修建工程。组织参加全区篮球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向上争取了金银花科技扶贫项目,岭根、李村等村金银花种植项目已启动。加强校舍安全工程,完成黄村中心小学教学楼修缮工程。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计划生育工作】2010年黄村乡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关心指导和统一部署下,紧紧围绕全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目标,将计生工作与2010年各村年底考核制度相挂钩,与住村干部年终考核相挂钩,从而使乡、村干部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为黄村乡育龄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现已累计提供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10700人次,全年孕产妇检查352人次等,每年为育龄群众提供2次免费的“三查”活动和免费妇女病检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完成了计划生育各项考核目标。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健全新型社会保险体系,新农医参合率和农民健康体检率分别达到91.5%和82%,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6%,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52户。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完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全面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进一步推进“老年星光计划”,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放心店基本达到每村一家。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双代理制度全面落实。
  【维稳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重点维稳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基层矛盾调处机制,由于措施到位,总体情况良好,没有发生群体性信访事件。妥善处理一批信访老问题,做好信访人的思想工作,避免了进京赴省上访事件的发生。安全生产、民政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工会、人武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叶飞)
  双黄乡
  【概况】双黄乡位于莲都区东北部,东与缙云东渡镇交界,西依岩泉街道;南临金丽温铁路;北与革命老区仙渡乡相邻。330国道线和49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乡国土面积39.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29.7公顷,林地2558.26公顷,是莲都区的果蔬之乡。管辖8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2472户6845人。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四面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是典型的城效型农业特色乡。
  2006年被评定为浙江省教育强乡,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莲都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工作被评为莲都区三等奖,计划生育工作获莲都区进步奖,食品安全、生猪屠宰工作获莲都区三等奖。2009年度计划生育工作优胜奖,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三等奖,山地开发先进单位。2010年荣获全区唯一信访“三无”乡镇称号。
  2010年,全乡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7831.5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081.56万元,比2009年增长8%;工业总产值750万元,比2009年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5599元,比2009年增长11.78%。
  高山蔬菜、干水果、食用笋是双黄乡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
  全乡共有各类干水果572.4公顷,笋竹两用林337.5公顷,高山蔬菜461.7公顷。双黄乡的工业以小水电为主,共有4座小水电。在2010年引进1家物流企业和1家工程代理公司。
  有乡属小学1所,2010年年底,学校有6个教学班、147名学生、寄宿学生77人、教职工21人。其中省春蚕奖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教坛新秀1名。校内还创办了双黄乡中心幼儿园,2个教学班,28名幼儿,2位正式幼儿园教师。有乡卫生院1所,设有内外科,妇科等有医师员工7名。
  2010年计划生育率92.7%, 长效节育率86.1.1%,人口自然增
  黄村乡村情长率6.5%。,全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4.2032万元。
  【旅游资源】 境内花香四溢,景色宜人,历史悠久,有千年古道——括苍古道,廉政教育的典范——何公却金,孝子文化——孝子牌坊,古色、古韵,让人流连忘返。
  【农业产业发展】双黄乡离城近,交通便利,是典型的近郊型乡镇,村民多以在家种植蔬菜、水果为业。2010年新发展瓯柑14.07公顷,避雨葡萄栽培示范基地6.67公顷,笋竹用林抚育33.33公顷。扶持群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水果和高山蔬菜,鼓励农民进行鸽、鸡等特色养殖,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三资,管理工程】推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对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管理,制定村干部公务消费、误工报酬制度,实行财务逐笔逐项公开,严格公示时间和地点,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
  【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年初对全乡低收入农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公示、核实,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制度。据统计全乡低收入农户数为678户,1035人。通过产业帮扶、救济帮扶、转移帮扶等形式,全乡低收入农户100户,160人脱贫,脱贫率22%,158户,279人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010年共举办蔬菜、水果、笋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3期,参训人员达1100多人次。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全乡138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证书,实现劳动力转移162人。
  【来料加工业】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来料加工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经济人的作用,重点培养了3名经纪人,带动全乡619名群众从事来料加工业。2010年全乡实现来料加工产值257.75万元,形成了“乡政府推动、经纪人带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 的发展势头。
  【"十百”工程建设】2010年,高山村列入村庄整治计划,全乡推进工作,完成了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等一系列工程,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的整治,便民设施全面得到加强,长效机制得到全面落实,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康庄工程建设】 投资90多万元,完成49省道到贾坑村的康庄道路改扩建工程,投资40多万元完成贾坑到沈山箸后村的道路硬化工程。
  【“一事一议”项目】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一事一议”项目和“村级工程大家建”项目,开展了里山村旧村改造项目中的污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和中央改厕项目。
  【危旧房改造工作】全年审批发证44户,房屋加固修缮125户。总计完成169户。较好完成叶平头村旧村改造项目,共平整出改建面积6000多平方米,涉及拆建的27家农户均已盖好新房搬入新居,421位村民从中受益。
  【低产田改造项目】积极配合农发办做好投资900万元的山区中低产田的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雨伞岗、里佳源、高山、贾坑、下后弄等5个村的低产田改造项目,新建机耕路30千米,修建水渠6千米,建蓄水池60处,新建桥梁5处,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肯定,项目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
  [文化建设】白糖条的制作工艺、民间刺绣、丽水鼓词、老鼠梯的传说、民间医药被列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却金馆孝子牌坊的传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鼓乐队、排舞队等9支文体队伍,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活动,《功夫扇》节目荣获区优秀团队展活动十佳特色奖。不但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活跃了气氛,同时较好地宣传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卫生服务工作】 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网络,开展重点人群卫生重点服务,加强免疫规划和妇女保健工作;成立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全面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2010年共检成人1400,学生172人,0~7岁儿童382人,并对体检对象进行了100%的健康反馈,当年体检率为32%,农民健康体检率超过预定指标。
  [社会民政福利事业】健全新型社会保险体系,“新农医”参合率达91.8%,全年核实上报符合大病医疗救助条件的37人,发放大病医疗救助款12.78万元;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90%,15户残疾户和低保户享受了国家安居工程建设费补助,补助金额共计9万元;及时发放春荒、冬令补助款8.5万元;积极实施老年星光工程。高山村、雨伞岗却金馆村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机、音响、棋类、球类等体育设施。开展了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全乡各村都已建立残疾人协会。60周岁以上居民实现了“人人有工资领”的目标。完善新型社会求助体系,根据上级要求及时调整低保标准,低保最低标准为每月100元,重度残疾每月188元;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规范低保,较好地完成全乡低保专项清理检查工作,建立“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宣传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截止至2010年12月,汽车摩托车类享受政府补贴共计192615.32元,家电类享受政府补贴共计40367.10元,惠及180家农户。
  【安全生产、信访、综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平安莲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生产台账,开展“百日安全大整治活动”,分别与8个行政村,8家企业,以及学校签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证书》,投入森林消防经费2.3万元,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组建专职护林队、扑火队,做好火情监测和巡查护山工作。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防火队进行巡练。信访工作,做到关口前移,及时排摸,及时解决,实现了信访“三无”乡镇的目标,维护了社会稳定。
  【村级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的职责规范、“两委”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和规范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保证了村级组织按照规定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强化发动意识,在营造浓郁氛围上下工夫。开展了“双黄先锋”的评选,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开展了“好党员、好干部、好青年、最关心老人的好干部、最尊重老人的好村民、最孝顺老人的好媳妇”的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举
  办了廉政准则的专题学习会和专题报告会,在却金馆村开展了廉政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勤政、廉政意识,加强自身的廉洁。
  双黄乡村情表
  (许晓燕)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2011

《莲都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莲都年鉴》是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莲都区人民政府主办,《莲都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的综合性地方年鉴。本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丽水市莲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充分发挥资政、咨 询、教化、媒介、存史的作用。

阅读

相关机构

岩泉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紫金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白云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万象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富岭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水阁街道办事处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
碧湖镇
相关地名
高溪乡
相关地名
大港头镇
相关地名
峰源乡
相关地名
联城镇
相关地名
太平乡
相关地名
雅溪镇
相关地名
仙渡乡
相关地名
老竹畲族镇
相关地名
丽新畲族乡
相关地名
黄村乡
相关地名
双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