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342
颗粒名称: 总述
分类号: G254.3
页数: 19
页码: 53-71
摘要: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经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市人民政府驻地。 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座山脉之间。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
关键词: 信息描述 总述

内容

【地理位置】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经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市人民政府驻地。
  【地形地貌】 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座山脉之间。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地势具有盆地格局,四周高山环抱,峰峦连绵高峻,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境内最高处为南部八面湖山峰,海拔1389米,最低处是下风化村河漫滩,海拔40米。地形大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地形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其中:河谷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面积192.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2.8%,主要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碧湖平原面积80.3平方千米,地势平坦,海拔60米~70米,相对高差小于20米。城郊平原面积44.8平方千米,海拔50米~80米,相对高差小于30米。丘陵可分为低丘和高丘,低丘海拔100米~250米,面积364平方千米,25度以上陡坡面积占78.3%。高丘海拔250米~500米,面积493.1平方千米,相对高差100米~200米,25度以上陡坡面积占89.16%。低丘和高丘合计面积857.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7%。山地可分为低山、中山。低山海拔500米~800米,面积319.3平方千米,相对高差200米~300米,25度以上陡坡面积占67.9%。低山、中山合计面积452.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0.2%。
  境内山脉位于大溪以南的属洞宫山北支,位于大溪以北的属仙霞岭支脉,位于好溪以东的属括苍山西端。洞宫山北支主脉,自龙泉市黄茅尖(1929米)向东北延伸,经云和县的鸡头尖(1127.9米),至莲都云和界上有水苋湾(1069米)、李山坟(1062米)、朝头湾(814米),入境经新砀山(1062米)、坳帅(1135米)至莲都、青田界上大路后(1071米)分为两支:一支续向东北,经石步尖、双尖炎、大山尖、大
  梁山至境内大溪边下端尖;一支向东南,经莲都、青田界上有葑坤湖(1059米),延伸境内水牛相筑(1325米),折往东北莲都、青田界上有草坳(1276米)、八面湖(1389米)。仙霞岭山脉呈西南一东北走向,西南接武义山,东北接大盘山脉、天台山脉。境内仙霞岭支脉有4支,千米以上山峰有千岗顶(1071米)、竹翠横栏尖(1082米)等。境内括苍山脉主要有2支,名山有天堂山(1010米)、连尖山(994米)等。
  【水系径流】 莲都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莲都区大港头镇,与松阴溪会合后称大溪,再经碧湖、水阁、联城、富岭、万象、紫金等乡镇(街道)后入青田县境,与小溪会合后称瓯江,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公里,河道落差43米,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千米。境内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南部峰源一带溪流
  (流域面积128.45平方千米)汇入瓯江支流——小溪。
  江溪径流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850毫米,最大年径流深1585.5毫米,最小年径流深411.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76亿立方米,其中从大溪出境水量11.30亿立方米,从峰源乡汇入瓯江支流——小溪的水量1.46亿立方米。外县(市)流入莲都境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9.37亿立方米,其中龙泉溪入境水量34.5亿立方米,松阴溪入境水量18.41亿立方米。全区年均出境总水量82.13亿立方米。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5~9月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2/3。
  大溪河底坡度较小。4条主要支流河床切割深度较大,均属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汛期保持一段时间中高水位,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长期保持在低水位状态。
  (莲都区史志办)
  气象
  【气候特征】 莲都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其中:冬季温和少雨,时有冰冻,偶有降雪;春季回暖早,天气复杂多变,多强对流天气;初夏为降水集中期(俗称梅雨期),多大到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盛夏为高温少雨天气,多雷阵雨,容易发生干旱,且时有台风影响,有时会发生台涝;秋季少雨干燥,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常出现连晴天气。由于境内海拔高度的差异和地形、地貌、地势的不同影响,形成独特的山地垂直立体气候和小气候,主要表现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增多、日照减少、无霜期趋短。总的来看,莲都区气候大致呈现北部温暖、夏秋半干燥,中部温热、夏秋干燥和南部温凉、夏秋湿润的气候特征。
  城区年平均气温18.1°C,年平均降水量1392.2毫米,年平均雨日165.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81.3小时。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6°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0°C。常年6月份雨量最多,有250.5毫米,12月雨量最少,仅38.7毫米。年平均35°C以上的高温日数40.2天,0°C以下的冰冻日数20.2天,年平均大雨(日雨量≥25毫米)日数14天,年平均暴雨(日雨量≥50毫米)日数3.2天。
  【2010年气候特点】2010年莲都区气候总的特点是:年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年内温度起伏变化大,冷热不均,1月、2月、3月、8月及9月气温比常年偏高超过10°C,但4月和6月气温比常年偏低超过1.5°C,其中4月份气温16.0°C,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值,居历史第三低位,并出现明显的“倒春寒”天气;全区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打破历史最大值记录。初春连续降雨,岀现罕见的早春汛,主汛期雨量比常年偏多55%,8月底至10月先后有5个热带气旋集中影响丽水市,其中“莫兰蒂”正面影响丽水市,但10月底至11月中旬出现半个多月连晴天气,11月降
  水量比常年偏少近4成。年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其中6月、7月及10月偏少超过50小时;年降水日数与常年接近。年内虽然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但极端天气气候呈频发、多发、重发态势,但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偏轻。就全年气候条件而言,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属正常年景。
  【气温】城区年平均气温18.5°C,比常年偏高0.4°C,是1997年以来的持续第14个偏暖年。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30.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3°C。4月、6月、7月、10月以及11月气温比常年偏低,其余月份气温均比常年偏高,以2月偏高2.8°C最为明显。年极端最高气温41.2°C,比2009年偏高1.0°C,出现在8月1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2°C,比2009年偏高2.1°C,出现在12月17日。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10°C回暖初日出现在3月10日,比常年偏早9天;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22°C初日出现在9月23日,比常年偏迟2天。年内35°C以上高温天数57天,比2009年减少5天,40.0°C以上高温天数2天;0°C以下低温日数10天,比2009年减少7天。
  【降水】 城区年降水量2089.7毫米,比常年偏多697.5毫米,突破历史最大值记录(1975年为1956.4毫米)。6月降水量最多,为373.0毫米,11月降水量最少,为33.5毫米。从逐月情况看,除11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外,其余各月降水量均比常年偏多,其中以3月偏多最为明显,达到138.3毫米。年大雨以上日数(日雨量≥25毫米)30天,比常年偏多16天,暴雨(日雨量≥50毫米)5天,比常年偏多2天,一日最大降水量71.9毫米,出现在6月21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42.8毫米,开始时间是8月16日18时41分。总体来看,2010年是城区有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年内大雨日数、暴雨日数明显偏多,初春出现罕见早春汛,主汛期降水集中,6月份出现6次大雨过程,其中2次达到暴雨级别。
  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数)171天,比常年偏多5.2天,比2009年偏多25天。月雨日最多20天,出现在6月和9月,月雨日最少7天,出现在11月。3~4月、7~8月以及11月雨日比常年偏少,以8月偏少4.3天距平最大,其余各月雨日均偏多,以9月偏多7.3天最为明显。年内,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1天, 出现在10月26日至11月15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0天,出现在6月13日至22日,连续降水量252.0毫米。
  【日照】城区年日照时数1431.8小时,比常年偏少249.5小时,比2009年偏少278.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2%,比2009年偏少7%。8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62.0小时,10月日照时数最少,为64.6小时。2~3月、8月和12月日照时数偏多,其余各月日照时数均偏少,以8月偏多47.9小时、10月偏少83.9小时最为明显。
  【蒸发】 城区年蒸发量813.0毫米(E601B型),比常年偏少90.9毫米。8月蒸发量最多,为153.2毫米,1月蒸发量最少,为31.1毫米。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4%,比常年偏低2%。8月相对湿度最小,为67%,6月相对湿度最大,为80%,年最小相对湿度12%,出现在12月31日。
  【风】 年平均风速1.2米/秒。月平均风速最大15米/秒,出现在3月,月平均风速最小0.8米/秒,岀现在11月。年瞬时极大风速18.7米/秒,风向西北风,出现在8月16日。年最多风向东北偏东,频率22%。
  【天气现象】 城区终霜期出现在3月12日,比常年偏迟11天,初霜期出现在12月4日,比常年偏迟31天,无霜期270天,比常年偏多14天。初雷暴日2月10日,比常年偏早21天,终雷暴日9月22日,比常年偏早22天。年雷暴日数60,霜日数15天,结冰日数11天,大雾10天,霾日数12天,降雪日数5天,积雪日数4天。
  表12010年莲都区气象要素表【主要气候事件】
  1.年降水量异常偏多,突破历史最大值记录
  2010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089.7毫米,比常年偏多50%, 比2009年偏多752.3毫米,打破1975年1956.4毫米的历史最大值记录。
  2.冬末初春持续强降水,出现罕见早春汛
  2月26日~3月9日,莲都区持续阴雨天气且降水量异常偏多,降水量达到251.0毫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多记录,其中,3月2日、4日和6日雨量超过30毫米,达到大雨级别,6日雨量60.6毫米,达到暴雨级别。持续降水导致江河水库水位猛涨,全区出现了较明显的早春汛。
  3.3月下旬初出现罕见浮尘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3月21~23日,受北方沙尘暴南下影响,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据市环保部门监测,22日丽水市区达到少有的重度污染水平,空气质量污染指数高达465, 是2003年开展空气质量污染指数自动监测以来测到的最髙值,23日傍晚至24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明显的降水天气,空气得到净化。
  4.4月气温异常偏低,中旬出现明显倒春寒
  4月13日开始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12-15日城区日平均气温降幅达11.1°C,14~16日三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11°C以下(14日为7.9°C、15
  日7.2°C、15日10.8°C),全区农业生产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其中茶叶受灾最为严重,高山春茶受冻,平原地区春茶生育期延迟,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5.台风“莫兰蒂”正面影响
  8月底至10月份,丽水市先后受5个热带气旋影响,分别是:8号热带风暴“南川”、6号热带风暴“狮子山”、10号台风“莫兰蒂”、11号台风“凡亚比”、13号强台风“鮎鱼”,其中“莫兰蒂”影响较明显。
  第10号强热带风暴“莫兰蒂”于9月8日5时在台湾南部海面生成,9日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0日2时加强为台风,3时30分在福建石狮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中心气压975百帕。10日19时进入丽水市庆元境内,然后纵穿龙泉、松阳。受其影响,市区9日20时~11日20时雨量为64.8毫米,过程最大降水出现在陈寮山,为88.7毫米,全区16个自动站雨量≥50毫米的6个,过程极大风速出现在水东,为18.9米每秒。
  6.初冬出现暴雪冰冻,积雪深度创同期历史记录
  12月13日夜里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持续下降,13~16日市区日平均气温降幅全市达14.1°C,其中14~16日48小时日平均气温降幅为12.0°C,超过10°C达寒潮标准。受此次寒潮影响,15日白天到夜里,全区普降大到暴雪,城区积雪深度达12厘米,受大到暴雪影响,全区境内绝大部分道路封道,客运车辆基本停运。17日城区最低气温降到 -3.2°C,为入冬以来的最低值,各地出现明显的低温冰冻。
  (蔡振群)
  历史沿革
  【概况】置县(市、区)1400余年,莲都区名的由来是因丽水城依山傍溪,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丽水又特产“处州白莲”,定“莲都” 为市辖区区名,意欲将美丽的莲都建成繁华的都市。此一区名系从全丽水地区2000多名参与区名征集者中精选所得。
  隋开皇九年(589年),分松阳东乡置括苍县,置处州,治设括苍。开皇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大业三年(607),括州改称永嘉郡。(隋代括苍县境包括今莲都区、云和县、景宁县、青田县大部,文成县、缙云县及武义县南部)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括州,括苍、丽水二县属括州。武德八年(625)省丽水人括苍。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苍、永康两县地置缙云县。景云二年(711),析括苍置青田县。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括苍属括州。大历十四年(779),避德宗讳,改括州为处州,改括苍县为丽水县。《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瀨,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名胜志》:“以县北七里有丽阳山,
  故以丽水为名。”《括苍汇记》:“县北七里有丽阳山,下环清溪,县名丽水以此。”
  五代十回,丽水县为吴越国地,属处州。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吴越归宋,州县沿前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州为路,丽水县属处州路。
  明代改路为府,丽水县属处州府。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浮云乡、元和乡之半置云和县;析宣慈乡、应和乡及懿德乡之半置宣平县。
  清代丽水县属处州府,直至宣统三年(1911)七月,除丽水县,划归府兼理。自隋建州设县以来,丽水县历为州、郡、路、府治所。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25日,光复军光复丽水,立处州军政分府,兼理丽水县政事,上隶浙江军政府。
  中华民国3年(1914)行省、道、县三级制,丽水县属瓯海道。1916年废道,行省、县二级制,丽水县直属省。1919年省分设县政督察区,属第十一区,后改第二特区。1924年,改设行政督察区,丽水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37年4月,改第六区,7月改第七区。丽水县均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9年5月10日,丽水解放,属浙江省第七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丽水县属丽水专区。1950年4月,县府迁驻碧湖镇。1952年1月,撤丽水专区,丽水县属温州专区。5月13日,县府迁返城关镇。1958年7月、1960年2月,云和、景宁两县先后并入。1961年6月1日,县府迁驻云和镇。1962年4月分县(国务院6月1日发文),县府迁返城关镇。1963年5月,复设丽水专区,丽水县属丽水专区,仍为专署驻地。1968年11月专区改称地区,丽水县属丽水地区。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丽水县置丽水市,仍属丽水地区。2000年5月,撤丽水地区设地级丽水市,撤县级丽水市设市辖莲都区。7月18日莲都挂牌授印。
  行政区划
  【概况】2000年6月6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撤销丽水地区设立地级丽水市的通知》,决定丽水撤市(县级)设区,莲都区的区划范围与县级丽水市相同。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莲都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6〕90号)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复函》(丽政函〔2006〕62号)精神,莲都区对部分行政区划作出调整:撤销郑地乡建制,与峰源乡合并;撤销严鸟乡建制,与黄村乡合并;撤销巨溪乡建制,与太平乡合并;撤销西溪乡、泄川乡、双溪镇建制,合并设立雅溪镇;撤销富岭乡建制,设立富岭街道办事处。2010年,莲都区辖高溪、峰源、太平、仙渡、丽新、黄村、双黄7个乡,碧湖、大港头、联城、雅溪、老竹5个镇及岩泉、紫金、白云、万象、富岭、水阁6个街道(其中富岭、水阁2街道委托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拥有368个行政村、25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
  2010年莲都区行政区划续表2
  (莲都区史志办)
  人口与民族
  【人口变迁】2010年,全区总户数162444户,总人口386814人,分别比2009年增加36加户和2253人,上升2.28%和0.59%,平均每户2.38人。全区总人口中:男性196617人,占总人口数50.83%;女性为190197人,占总人口数49.17%。性别比为103:100(女性人口为100)。全区非农业人口124177人,占总人口数32.1%,比2009年减少2004人,农业人口数262637,占总人口数67.9%;未落实常住户口人员1375人,占总人口数3.55%。全区出生人数5077人,出生率13.13%。,死亡人数2628人,死亡率6.8%。。全区迁入人数3397人,迁出人数3333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9%。。
  (李为文)
  【民族】 莲都区是丽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市、区),人口数在浙江省排第二位,是少数民族重点区(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显示,有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全区少数民族有畲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满族、布依族、朝鲜族、壮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拉祜族、仡佬族。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2493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52%,其中畲族20386人。少数民族人口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0个,分别是老竹、丽新、碧湖、高溪、大港头、联城、白云、岩泉、水阁、富岭。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44个,纯少数民族村(包括自然村)195个。丽新、老竹为少数民族自治乡、镇。
  (雷岳莲)2010年区和乡镇、街道机构及负责人名录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2011

《莲都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莲都年鉴》是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莲都区人民政府主办,《莲都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的综合性地方年鉴。本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丽水市莲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充分发挥资政、咨 询、教化、媒介、存史的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