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327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31
页码: 275-305
摘要: 2008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工作职责,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有了新突破。
关键词: 社会生活 人民生活

内容

【概况】2008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工作职责,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有了新突破。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为基础,以助医、助房、助学、助困、助就业、结对帮扶等为配套的城乡统筹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动态管理,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做好低保调标和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首批建成12个避灾点。积极推进“星光老年之家”建设工作,全区25个村星光老年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拥军政策,健全优抚事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出台《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优抚金标准的通知》和《关于调整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的通知》,有效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初步编制《莲都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总体规划》,成功组建莲都区96345市民服务中心。完善市区责任分工落实机制,合力推进第一批9个村的撤村建(并)居工作。贯彻依法行政,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民政各项专项社会事务有序开展。
  (项赵洁)
  【抚恤定补】2008年末,全区有享受定补优抚对象1135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20人,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14人,革命伤残人员172人,在乡复员军人383人、在乡退伍军人174人、在乡红军失散人员2人,参战退役人员370人。将796名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医疗体系和医疗救助范围。现役义务兵339人。
  (邹丽勇)
   丽水市莲都区在乡残疾军人优抚金标准单位
  以2007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参照基数残疾等级残疾性质比例(%)原年标准新年标准
  续表
  丽水市莲都区在乡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标准
  表14单位:元/月
  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伤残民兵民工伤残抚恤金标准
  说明:
  一、据浙民优〔2008〕222号文件精神,对在农村的参战退役人员,每人每月补助230元;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每人每月补助330元。不符合评残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的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参照参战退役人员的补助标准执行。
  二、年增加补助费:
  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补助。
  【退役士兵安置】2008年,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84人,其中退役义务兵180人,转业士官4人,城镇安置54人,占30%;回农村安置130人,占71%;选择自谋职业就业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51人及患精神病义务兵1人,义务兵自谋职业率100%。发放安置保障金及退役士兵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1780240元。投入经费理教育,基本训练要跟上,特别是针对性训练(突发性事件)。区民政局组织开展重点优抚对象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了191户优抚对象,计人民币81400元。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利用座谈会、登门走访,送年画等多种形式,向优抚对象征求意见,通报当地拥军优抚安置情况,基本上进行一次普遍的走访慰问,给他们拜年贺节,表达党和政府的尊敬和关怀,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在春莲都区-级至四级残疾军人护理费月标准单位元月
  附表4:
   百分比原护理费月标2007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提高后护理费
  (从2008年7月1日起执行)
  1.据浙民优[2005]59号文件精神,从2005年1月1日起,1954年10月1日前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在当地自然增长机制优抚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250元补助。
  2.据浙民优〔2006〕158号文件精神,在乡复员军人在各地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240元补助。
  3.据浙民优〔2006〕158号文件精神,对红军失散人员再按照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生活补助。
  4.据浙民优[2006]158号文件精神,对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的老党员,每人每年增加600元生活补助。
  5.据浙民优〔2007〕143号文件精神,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当地2007年自然增长机制优抚标准的基础上
  15500元为31位2007年冬季退伍军人开展技能培训。并积极为军地两用人才推荐用人单位有:44名退役士兵被优先录用为具有安置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就业的新办服务型企业资格的浙江丽水安邦护卫有限公司25人和丽水市鼎盛饮食策划有限公司19人等。
  (邹丽勇)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2008年,春节、八一慰问驻莲部队,区委、区政府领导陈瑞商书记、任淑女区长等分别走访慰问驻莲部队,尽力帮助解决部队建设需要地方支持的重点难点问题,征求部队对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送去慰问品和现金折计人民币204775元。区委书记肯定了部队去年的工作,希望部队加强管节前都贴上春联和光荣之家共计1195付。区民政局又开展“关爱功臣,永葆光荣”即寻访红军失散人员活动,每人慰问金500元及照标准相,送相匡一个;还在5月份对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拟安排1批短期疗养团队,人数为23名。地点在浙江省荣军医院。驻区部队积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参加社会义务劳动、支援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抢险救灾等工作,不断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邹丽勇)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132户(其中:非农582户,农业3550户),6937人(其中:非农1243人,农业5694人)。全年共核拨低保金(包括物价补贴和春节困难补助)1050.41万元(其中:非农324.36万元,农业726.05万元)。从2008年4月1日起,莲都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1998年实施低保制度来进行了第六次调整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月人均由07年的248元提高到280元,农村居民家庭月人均由2007年的149元提高到168元;低保对象月享受额度最高的:非农为月280元,农业为月168元;最低的:非农为月145元,农业为月75元。低保工作的运行实行“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
  (傅品初)
  【救灾救济】2008年,莲都区遭受了海鸥、凤凰等台风和暴雨袭击,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灾后重建恢复倒塌住房37户69间,修复损坏住房121户293间。下拨冬春和应急救灾救济款共122万元,救济受灾群众10000多人(次)。走访慰问困难家庭520户,敬老院6所,慰问金33万元;走访军转企困难干部57人,慰问金5.1万元。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慈善助学,通过“四个一千”工程、忠福慈善基金、胜华基金和市、区慈善总会(分会)助学基金等到渠道,筹措助学金40多万元,资助孤儿困难学生201名,帮助解决困难学子入学难的问题。
  (傅品初)
  【农村“五保”供养】2008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我们重点是抓“巩固成果、深化制度”。一是巩固集中供养成果;集中供养率保持在92%以上,集中供养资金由2007年的人248元/月,2008年提高到281元/月,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人员的生活不低于当地农村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
  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拨付,足额到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施医疗救助保障。二是深化管理制度;组织敬老院院长赴江山市敬老院见学取经,提高管理水平,以进一步规范月结报制度、工作人员工作制度、老人生活起居和请销假制度、卫生防病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五项制度”和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言行举止行为、和睦团结行为、老人互助行为、自我管理行为等“五种行为”;保障了全区五所集中供养敬老院463名集中供养人员生活稳定,秩序安然。(傅品初)[医疗救助】全年共安排医疗救助金327万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安排260万元,省补助67万元。支出医疗救助金385.6万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1221人,超支58.6万元。支出增加的原因:一是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在原先的“五保、三无”人员、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和患恶性肿瘤、肾衰竭(尿毒症)、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失代偿、肝腹水)、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到“三种对象、四大病种”基础上,扩大到了“在乡重点优抚对象遗属(爱人)、在乡历届各级劳动模范、建国前入党的在乡老党员、老交通员、老游击队队员、享受政策定补的精减退职老职工、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为见义通为者和五保对象门诊费、恶性肿瘤化疗费、尿毒症血透费”等“十一种对象、七种费用”。二是提高了当年累计最高救助额度;一类救助对象由9000元,提高到11000元,二类救助对象由7000元,扣高到9000元,三类救助对象由6000元,提高到7000元。三是实施了分类救助;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及遗属、在乡历届各级劳动模范、建国前入党的在乡老党员、老交通员、老游击队队员为一类救助对象;“五保、三无”人员、低保对象、享受政策定补的精减退职老职工、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为见义勇为者为二类救助对象;其他患重病的社会困难对象为三类救助对象。发放慈善医疗救助卡400张,每卡500元,有400名社会困难群众得到资助,慈善救助重病困难对象73名,支出慈善医疗救助金28万元。发放惠民医院医疗就诊卡6000多份,全区低保对象在惠民医院就医可享受“十免十减半”和30%的就医减免优惠。实施了五保供养人员年体检制度,落实敬老院所在乡镇卫生院,人年体检费100元。
  (傅品初)
  【星光计划】2008年,省下达莲都区建设25个村的“农村老年星光之家”,莲都区积极行动,周密部署。7月中旬在丽新乡畎岸村召开全区“农村老年星光之家”建设现场会,雷勇军副区长作动员,区民政局局长管兴标作部署。各乡镇、村按照政府投入,乡村自筹,省里补助筹措资金的要求,共筹措资金196.9万元,其中:区财政拨出60万元,省补助35万元,25个村自筹101.9万元(太平乡小安村为最多,自筹51万元)。8月份全面启动建设,11月20日完成。项目内部功能设置:有棋牌室、阅览室、电教室或老年电视大学、休闲活动室和健身锻炼场所,总建设面积近7000平方米。12月16日完成项目验收,年底通过省级验收。“农村老年星光之家”是项“民生工程”,极受群众欢迎,推进了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傅品初)
  【避灾工程】2008年,全区完成了岩泉街道秋塘村,碧湖镇石牛村、概头村,高溪乡高溪村,大港头镇大港头村,雅溪镇洪渡村,仙渡乡滴水岩村,太平乡小安村、枫柴村,双黄乡双黄敬老院,峰源乡夏庄村,丽新乡畎岸村等12个避灾中心改建,总改建面积近3000平方米,可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500人。避灾中心内建有厨房、厕所、男女休息室,订有管理制度、避灾人员守则、运行机制和管理人员责职等制度。编制避灾知识和应急避灾操作手册。储备了应急避灾用棉被、棉衣、蜡烛、帐蓬等物资,确定了定点供应粮、米、油、盐、干粮、矿泉水等供给单位,一旦重特大灾情发生,随时可安置灾民避灾,保障生活。
  (傅品初)
  【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成效较好。2008年因自然灾害和火灾造成81户,245间住房损毁,无一例争议裁定,争议协调理赔5例,获得理赔资金4.2万元, 保障了因灾倒房户的基本权益。
  (傅品初)
  【民间组织管理】注册登记的全区性社会团体40家(2008年新批准成立登记5家),其中行业性社团10家,专业性社团3家,学术性社团10家,联合性社团17家;区本级民办非企单位66家(2008年新批准登记7家,注销登记5家),其中教育类35家、卫生类6家、科技类14家、劳动类1家、民政类10家。34家社会团体和5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参加年度检查,80家确定为年检合格,5家确定为基本合格,1家确定为不合格。为加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防范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区民政局建立了防范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办公室。
  【基层政权建设】围绕“依法办事,规范程序”的思路,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有效推进,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成员和党员比上届均有明显增加,文化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
  (李勇军)
  【社区建设】结合具体实际提出2008年度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十件实事,经过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实事达到了预期目标,个别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虽无法完成预定目标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成了“莲都区96345市民服务中心”,通过新建、调剂方式解决了丽阳门等八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立了“莲都区社区工作办公室”,规范了社区财务及社区专职工作者档案管理。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万象街道凤凰社区等五个社区被评定三星级以上社区,白云街道和万象街道被评为“2008年度社区工作先进街道”。顺利完成了第三届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李勇军)
  【婚姻与收养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以严格执行《条例》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3959对,离婚登记954对,补发结婚登记225对,补发离婚登记48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记录2948份,依法办理合格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共办理收养登记49件,其中办理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38件,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儿童)10件,三代以内血亲1件。
  (杨鸿平)
  【殡葬改革】针对近几年乱建坟墓现象有所抬头,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以治理“三沿五区”坟墓,全面推行生态葬法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殡葬改革。3月3日召开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理领导、民政助理员及区殡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全区“三沿五区”坟墓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区政府与乡镇、街道签订《殡葬管理目标考核责任书》。当年投入宣传经费5万元在公路沿线和重点村竖立殡葬改革宣传广告牌80块,悬挂横幅100条,张贴坟墓整治通告3000份,在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下,迁移和治理坟墓2500余穴,火化遗体2524具,火化区遗体火化率连续10年保持100%。投入生态墓地建设资金35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0万元)建设9处生态墓地,现全区共有20处生态墓地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骨灰安葬缺乏公墓的问题。为加强殡葬管理,2008年6月2日,莲都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莲都区殡葬管理执法大队。同时,各乡镇、街道也建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村村选定一名殡葬工作协管员。(陈献生)
  【福利企业管理】2008年全区8家福利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6712万元,销售收入2400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012万元。福利企业共安排就业岗位807个,其中安置残疾职工338人,残疾职工五险参保总额为132万元,人均每年3905元,全部职工工资总额1681万元,年人均20830元,保障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移民工作
  【概况】2008年,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政策实施工作为主线,以全面完成滩坑移民安置工作为重点,以构建和谐库区和安置区为保障,扶持移民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移民人均收入4052元,比上年增加378元。进一步完善移民维稳机制,建立健全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突出事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认真做好移民信访维稳工作,全年共调处各类信访案件70多处,170多人次。建立健全移民信息管理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参加人数1200多人次。
  【滩坑水电站移民】历经六年时间拼搏,莲都区全面完成三个水平年3985名移民安置任务。第一水平年安置计划任务650人,实际完成656人185户,安置在高溪乡7个村。第二水平年安置计划任务1800人,实际完成1829人538户,分别安置在碧湖镇、老竹镇和丽新乡20个行政村22个安置点。第三水平年安置计划任务1500人,实际完成1500人491户,分别安置在富岭街道、碧湖镇、联城镇和老竹镇5个行政村6个安置点。全区三个水平年实际安置滩坑库区移民3985人1214户,其中景宁库区3705人128户、青田库区281人86户。到2007年12月29日,涉及6个乡镇(街道)32个村35个移民安置点的三个水平年移民全部如期搬迁入住,并于2008年3月7日顺利通过滩坑水电站蓄水阶段移民安置工作省级验收,确保了滩坑电站如期下闸蓄水发电。全区安置农业人口移民3868人,调剂生产用地2132亩,移民拥有人均生产用地0.55亩,宜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交通方便,生产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齐全,土质良好,相对集中。全区35个移民点完成建房总建筑面积315330.9平方米,移民人均建筑面积79平方米,已全部通过有关部门验收。35个安置点公建设施项目建设已累计投入省专项资金和区里配套资金3959万元,分别用于供排水、路桥交通、水利防洪、教育、卫生、文件、广电、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安置点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观。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移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比搬迁前有显著的变化。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通村主要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家家通电、通水,程控电话、电视覆盖率达到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移民的住房由搬迁前人均39万平方米、以土木结构为主的住房变为搬迁后人均79平方米的新建砖混结构房屋。移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大幅度增加,已有7户移民创办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企业,从业人数69人。目前在本地企业和外出打工的就有975人,还有656人从事商业,增加了移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移民的生活水平。
  【移民融入融合工作】经过六年的努力,安置到莲都区3985名滩坑水库移民都积极投身到安置地创业创新活动中,逐步和谐融入当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发17号文件精神,加强后期扶持人口管理工作。全区三个水平年安置的符合扶持政策条件的滩坑移民开始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领到每人每年600元的直补资金。各有关乡镇政府和区直有关部门加强了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2008年培训移民达2080人次。在安置乡镇开展来料加工服务,移民从事来料加工人数580人,来料加工收入达230多万元。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全区有22位区领导40多个区直部门、6个乡镇、32个行政村800多位党员干部结对进行帮扶,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对因灾、因病、伤残等原因造成的特困移民给予特殊照顾帮扶,把符合列入低保条件的5户滩坑移民列入低保对象。把帮助移民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加大对移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移民开展创业竞赛活动,逐步提高移民收入。重视移民诉求,维护移民正当权益。对移民合理正当诉求,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移民扶持工作】2008年12月底,全区有移民12881人,涉及全国大中型水库16座(莲都区大中型水库6座),涉及18个乡镇(街道)348个村 (居)。其中,核定到户移民12694人,项目扶持人口187人。年初,开展了2008年度后扶人口年底复核工作,共核减人员33人,增加11人,同时及时落实了2007年度项目扶持资金。3月底,莲都区新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登工作,总计核定到户人数为1432人。9月份,对莲都区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和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整改。2008年全年共发放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7728600元。开展移民扶持工作,实施移民扶持规划,制定移民培训规划,举办移民技能培训1200多人次,做好项目扶持,指导帮助移民发展经济。2008年,投入人畜饮水、地方交通、农田水利、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培训、文教卫生等项目资金180多万元,落实移民项目53个,实施移民小康工程,全区有10个移民村进入小康村行列,极大改善了移民村的生产生活设施,增强了移民村经济发展后劲。以项目实施为突破口,开展了低收入移民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2008年,108户移民脱贫,9户移民列入低保。
  【滩坑精神】移民工作是世界级的难题。为做好移民工作,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行,始终把对移民及子孙后代负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广大移民干部牢固树立“移民为先为重”、“移民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刻站在移民的立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移民的一些想法和愿望,给予更多的理解,真正把移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千方百计为移民排忧解难,实事求是地解决反应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六年来的滩坑移民工作铸就了“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真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滩坑精神,全区上下以超常的团结和智慧、坚定不移的原则、周密有致的组织、坚韧不屈的毅力,取得滩坑移民安置的巨大成就,同时获得了可歌可泣的精神成果,创造了丰硕富饶的精神财富。滩坑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团结创新万众一心;滩坑精神,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攻坚克难坚忍不拔;滩坑精神,最实在的一点就是心系移民真心为民;滩坑精神,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忍辱负重无私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滩坑精神必将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潘瑞冰)
  残疾人事业
  【概况】2008年,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工作,全区残疾人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启动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开展残疾人“安居”、种养业、个体创业、特困定补、“助学”扶持和康复救助,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活跃残疾人文体生活,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落实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制定实施乡镇(街道)残联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组织“全国爱耳日”、“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开展走访慰问、文艺娱乐、体育竞赛、座谈联谊、游园、义诊、咨询服务等活动。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改善,残疾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莲都区残疾人工作荣获全市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残疾人帮扶解困】莲都区被列入全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试点县(市、区),经过调研论证,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区残联、财政、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莲都区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启动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康复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三项子工程有序推进,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康复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年,残疾人康复工程受助对象354人,免费给125名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200名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给11名低视力者验配助视器,为18名下肢缺失者安装假肢;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受助对象115人,幸福敬老院、崇德敬老院、郑榴娟敬老院、和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机构托养重度残疾人35人,落实居家安养80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受助对象758人,其中:城镇64人,人均月补助金额280元;农村694人,人均月补助金额168元。
  继续推进残疾人扶持救助工作。全年,对86户贫困残疾人住房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4080平方米,补助资金37.3万元;全区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86户,送去慰问金8.5万元;扶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0个,种养大户57户,个体创业45户,补助资金15.2万元;为24名残疾人向省残联争取扶贫贷款贴息8.77万元;对100名特困残疾人实行定期补助,补助资金8万元;投入资金20多万元,为农村持证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残疾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缴纳个人自交保费,为农村残疾人家庭缴纳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自交保费;落实扶持助学措施,投入助学资金5.8万元,给80名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实施补助。配合市残联落实“三个一千工程”,向莲都区贫困残疾人赠送电视机140台、收音机130台、电话机130台。
  【残疾人康复】按照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聋儿语训、智力残疾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等康复项目,常年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对聋儿、智力残疾和脑瘫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发挥社区和乡镇中心村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的作用,联合村级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治疗、康复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和预防残疾知识宣传服务;实施“助视”、“助行”、“助听”系列工程,加大对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的力度;规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建设,增加用品用具品种和数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全年,除实施康复工程为354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外,给下肢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8人、赠送轮椅62辆,给听力残疾人赠送助听器72台;对4名聋儿进行语训,对8名智残儿童和10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500元,救助人员510人;供应用品用具385件。
  【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全额拨款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财政预算列支,保障金由地税代征,全年共征收保障金180余万元。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就业的方针,组织残疾人劳务输出,联系本地福利企业进行集中就业,推荐残疾人分散就业,帮助残疾人个体创业和联合起来发展生产。3月初,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12名残疾人与丽水水阁、莲都碧湖的三家企业当场达成用工协议。全年安置残疾人本地就业54人,实现个体就业10人,落实异地就业8人,其他就业9人。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年,举办残疾人种养业技术培训班3期,职业技能培训班4期,输送15名残疾人到省、市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全区接受培训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近300人次。
  【残疾人维权】严格执行《信访工作条例》,完善信访专项制度,专人负责接待残疾人的来信来访。坚持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亲自处理重要来信来访。全年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58人次,妥善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残疾人反映强烈、集中的情况,深入一线开展调查,分析原因,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残疾人法律救济中心常年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遭遇的法律问题,提高残疾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已发生的侵权事件,及时为残疾人开展有效的法律救助。全年共介入2起残疾人民事纠纷,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文体】组织举办“迎奥运•展风采”残疾人运动会,全区11支代表队的160多名肢体、视力、精神、智力、听力、言语残疾人运动员,在田径、游泳、乒乓球、趣味运动四个大项的9个小项中进行了比赛,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到场观望助威的残疾人亲友和附近群众超过300人;成立区残联至灵残疾人民族乐团,乐团14名成员全部是残疾人,演奏乐器包括二胡、琵琶、笛子、锁呐、鼓、羊琴、大提琴等;举办“迎奥运•展风采”残疾人才艺表演,通过唱歌、舞蹈、戏曲演唱、器乐合奏、拳术、小品、书画、哑剧等表演形式,表达了莲都区残疾人对北京奥运的期盼与祝愿;选送器乐合奏《金蛇狂舞》和大合唱《爱我中华》两个节目参加市残联组织的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取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各大节日期间,各残疾人协会自行组织开展联欢、游园、座谈、知识讲座、体育竞赛系列庆祝活动。肢体残疾人周丽勇的的书画作品、聋人蔡庆伟的摄影作品获得业内人士好评,蔡庆燕、丽龙、林渲淇、李盛楠等一批优秀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取得佳绩。开展残疾人运动员挑选登记工作,对全区10-20周岁的肢残人、聋人、盲人进行调查,掌握了203名10-20周岁残疾人基本信息。
  【残疾人宣传】发挥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联谊会的作用,利用“残疾人之声”广播专题节目和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残疾人艰苦创业典型事迹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活动,开展日常公益宣传,在重大残疾人节日开展专题宣传。开设区残联网站,利用网络宣传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通报残联具体职能工作情况和工作动态,以服务为中心,实现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全年,市、区各类报报刊残疾人工作信息12篇、电视68篇次、广播112篇次,悬挂宣传横幅166条,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132张;在省、市残联网站、杂志刊出信息44篇,编发《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文件汇编》宣传手册5000本,编发残联简报12期,撰写残疾人工作调研文章2篇。
  【残疾人组织建设】通过学习教育、业务培训等方法,加强残疾人工作者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继续打造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夯实组织基础,履行职能,增强服务能力。组织举办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委员培训班,对40多名残疾人工作者进行政治理论、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手语培训;组织全区乡镇、街道残联干部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工作知识培训。区残联党组书记配备到位;落实区残疾人劳服所编制2名,通过公开商调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通过残疾人本人申请、区残联审核、街道残联综合评定和考察,全区22个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选用到位。
  (叶冠俊)
  民族工作
  【概况】丽水市莲都区是浙江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显示,全区共有畲族、回族、蒙古族、布依族等19个民族成分,总人口2331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其中以畲族人口居多,有2.2万。辖区内有老竹、丽新两个畲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0个,分别是老竹、丽新、碧湖、高溪、大港头、联城、白云、岩泉、水阁、富岭。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44个,纯少数民族自然村195个。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2008年,全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725元,比2007年增长13.8%;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994人,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3%,1500至2500元的2050人,占8.8%,2500至4000元的15947人,占68.4%,4000至6000元的2700人,占11.6%,6000元以上的1620人,占6.9%。老竹畲族镇人均收入4200元,比2006年增长16.8%;丽新畲族乡人均收入4936元,比2006年增长16.7%0两个民族乡镇工农业总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工业总产值41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农业总产值11449万元,比上年增长42.72%。全区44个民族村,都已开通简易公路和程控电话,完成农村电网改造,43个村完成康庄工程,22个村安装有线电视,37个村安装调频广播,27个村通了自来水。25个村开展了整治。2008年积极向省民宗委争取民族专项资金,共有14个项目得到扶持,经费50万元。
  【举办培训班】为了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村党员、干部素质,莲都区于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举办了以发展香榧和瓯柑种植栽培管理技术为主全区少数民族村干部科技培训班,邀请农学专家为全区100多位村干部和重点发展香榧和瓯柑的农户授课。会后还带领村干部去江苏华西村和云和平阳岗等地就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考察。2008年选派6位区管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培训,选送7位少数民族村干部和专业种养户参加市民族村干部培训。
  【“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4月8日,农历三月初三,由丽新畲族乡主办,老竹畲族镇、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人民政府联合协办的第十五届“新桥竹柳”畲族传统三月三歌会在丽新畲族乡上塘畈民族村隆重举行。省人大民侨委主任钟小毛、省民宗委副主任邢越生,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陈瑞商、莲都区区长任淑女等领导及省、市、区有关部门、全省十八个民族乡镇和莲都区各乡镇、街道的主要领导,丽新、板桥、老竹、柳城四个畲族乡镇的畲族歌手共1100多人应邀参加了歌会。整个歌会活动为期一天,分畲族文艺表演、畲乡风情系列活动、对山歌和篝火晚会四个部分。能歌善舞的畲族同胞载歌载舞,用特有的方式庆祝传统佳节,体现了浓郁的畲乡风情。
  【完成区畲族研究会的换届选举】莲都区畲族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畲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08年畲族研究会已经到届,在多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于今年6月11日进行了换届,选出了以雷招华为会长,蓝岩青等4人为副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选出了雷贤林等37位理事。会长、副会长、理事全部满票当选,少数民族反映很好。
  【实施“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莲都区民政局认真实施省委统战部开展的“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区44个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低收入群众和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户数和人数。根据省、市委统战部的要求,在对全区44个民族村和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了11个民族村和151名优秀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报省委统战部参加第一批结对帮扶。现在有2个民族村被民革省委会和省九三学社结对,6个民族村被宁波市委统战部系统结对,结对单位都先后派出了领导深入到民族村了解情况,制定帮扶计划。
  (雷岳莲)
  宗教工作
  【概况】全区共有三个宗教团体,分别为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佛教协会;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五大宗教;57处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工作基本原则和立场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宗教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一是注重搞好自身建设。首先是开好4次有基督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团体负责人及全体局干部参加的安全工作例会,紧绷安全之弦。其次是抓宗教界人士学习、培训,组织宗教界人士学习、培训共4期、110多人次。二是对宗教领域许可事项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由于各部门、单位配合及对行政许可事项安全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2008年民宗局实施了春季培灵会、洗礼聚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新堂落成、方丈升座等9起行政许可事项,均平安无事。三是用感恩的心服务社会。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莲都区各宗教团体开展献爱心赈灾募捐活动,截至5月23日,基督教253000元,佛教150450.8元,天主教6320元,伊斯兰教1300元,宗教界抗震救灾捐款合计411070.8元。四是努力帮助落实宗教房产。依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执行政策,协商解决,互谅互让,不留尾巴”的原则,通过做大量细致工作,2008年8月29日签订了《关于落实丽水天主教堂房产问题的协议》,天主教房产最终得到彻底落实。五是其他工作。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对象摸底工作、对落实宗教房产政策情况进行统计、宗教教职人员受教育程度进行调查摸底、协助区基督教协会做好市基督教两会成立的代表和大会代表的推荐等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
  【做好宗教安全稳定工作】一是注重日常和节假日的安全抽查、检查工作。民宗局在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安全工作同时,对宗教活动场所共组织25次安全抽查、检査,参加人数84人次。二是认真部署元旦、春节、“两会”期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和报告制度,处置突发事件5起。三是积极做好印发和制定安全系列工作方案、制度,在全区宗教界开展“安全生产无事故月”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安全消防演练,积极参加“莲电杯”安全在我心中摄影大赛,并获得优秀奖,组织10人参加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竞赛,以及材料报送工作等区安监相关工作。四是与基督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四个宗教团体签订2008年安全责任状,同时对安全工作进行了考核奖励。
  老龄工作
  【概况】2008年,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55943人,占总人口的14.62%,增长率4.07%。百岁老人(周岁)9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7人。全区老龄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省、市老龄委要求,结合莲都实际,以农村老龄工作为重点,以“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为宗旨,以“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老龄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新成绩,形成了新局面。区老龄办被评为“丽水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老龄组织网络】区老龄办编制3人,实有在职干部2人。乡镇、街道老龄机构健全,分管领导明确。全区共建基层老年人协会331个:社区老协22个,区直机关系统老协11个(均占应建数100%),村级老协298个(占行政村总数85.8%),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老龄组织网络。规范化农村老年人协会136个,占村级老协45.6%。
  【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圆满完成了2007~2008年度老龄工作十件实事,又制定岀台了《2009~2010年为老年人办实事意见》,承诺二年内再为老年人办八件实事。2008年共发放高龄和长寿老人补贴慰问金89200元。有关涉老单位先后为157位患白内障的困难老人施行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使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老人重获了光明。民政部门将5063名困难老人纳入了低保,发放低保金800多万元。对364名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供养率达91.6%,供养金额164.7万元。有742位老人获得医疗救助,救助金额达192万元。司法部门为31位因赡养等纠纷而诉之法律的老年人开展了法律援助。卫生部门组织医务人员上门为百岁老人进行健康检查,等等一系列办实事措施,使处于弱势中的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得到了一定保障。
  【老年活动场所】在省“星光老年之家”和“夕阳红资助”项目的推动下,莲都区农村老年活动场地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2007年共投入资金129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星光老年之家”27家,“夕阳红资助”项目6家,新增活动面积六千平方米,彻底改变了这些村级老年活动场所的活动条件。其中有2个村(岩泉街道秋塘村、雅溪镇洪渡村)的老年活动中心被评为“丽水市三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有4个村(老竹镇陶村村、雅溪镇莲房村和周村村、丽新乡畎岸村)的老年活动中心被评为“莲都区二星级老年活动中心”。
  【老年教育】2008年,新建村级老年电大教学班4个,并成立了区直属教学点。目前,全区已有11个乡镇、街道建立了老年电大教学点,有26个集中收视教学班,在册学员3000人次,占老年人总数的6.2%。在老人节期间,隆重举办了老年电大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百科知识竞赛活动。对全区农村老年人协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培训,这样大规模的业务培训在莲都区老龄工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农村老年人协会如何开展工作指明了路子。
  【老年活动】举办了首届“迎奥运、展风采”首届老年摄影比赛。组织城区万名老年人开展了“健步走向北京奥运会”大型活动,10300多名老年人参加了活动。全年组织门球、乒乓球、气排球等12个项目比赛,并组队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举办各类培训班220期,培训骨干近万人。组织宣传队到6个乡镇开展了老年健身知识讲座、健身项目培训、文艺表演“三下乡”活动。全区参加各种锻练的老年人多达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0%。万象街道、白云街道、老竹镇、碧湖镇、大港头镇被评为“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街道)”。
  (刘晓云)
  关心下一代工作
  【概况】莲都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老同志离退休制度的建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关心、教育下一代的群众性工作组织。组织协调工青妇、科教文、公检法司等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做好工作,组织协调关工委全体委员、关协会员及所属各专业辅导员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各种教育活动,真正发挥特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作用。在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示为指针,围绕“关心下一代”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扶助“三失”(失学、失业、失足)青少年工作,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好党和政府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参谋和助手。
  【组织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社区)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当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莲都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在职干部编制2名,由区政协主席朱祖新兼任关工委主任。近年来,莲都区关工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身组织建设遂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各级关工委组织,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简称“五老”)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具有特殊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亲情优势和时间优势,本着自愿就近、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一支重要力量。区关工委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组、科技扶农指导组、法制教育辅导组,社区工作协调组。在17个乡镇、5个街道以及教育、政法,农、林、水系统成立了关工委组织,22个社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48个中小学校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形成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合力。
  【求真务实关爱下一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莲都区教育局关工委以满腔热情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区48所中小学(含9所民办中小学)建立学校关工委组织,参加人员有318人,其中离退休干部教师及“五老”人员占40%左右,有128人以上的学校100%建立关工委组织。他们通过创新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1.开展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学校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宣讲内容既紧扣十七大主题,又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欢迎。2.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系列活动。3月20日莲都区教育局关工委发动全区48所中小学关工委,开展“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以“万名学生知莲都,好书伴我成长”、“喜迎奥运盛会,共建和谐校园”和“春泥计划”等活动为题材。把握中小学生特点,疏通多种渠道,创新工作方法,讲究工作艺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称,立德树人为目标。特别关心关注---关爱贫困学生、民工子女学生、单亲子女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放心车工程。(全区中小学生有908人享受教育券,金额计人民币122500元;有19982名中小学生享受营养餐,每人每学年200元,计人民币3996400元;有2591名少数民族学生享受民族券,一学年达25万元。)根据学生的心里动态,细心研究学生,爱心温暖学生,匠心教育学生,耐心转化学生,恒心守望学生。并抓住迎奥运这个有利时机,在学校青少年中开展,把奥运精神深入到学校和学生个人,感受奥运精神。3.积极参与上街宣传禁毒工作。为构建和i皆社会,以全方位、多渠道,配合各单位开展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活动。3月份在丽水学院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启动仪式,参与上街宣传禁毒活动等宣传工作,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开展情系灾区活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情时刻牵动着广大“五老”和莘莘学子的心。以“弘扬奥运精神、心系灾区人民”为主题,激发广大学生齐心协力支持抗震救灾、自立自强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5.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自清明节期间城北小学、中山小学、囿山小学、梅山小学、花园中学、括苍中学、江宾中学、大洋路学校和私立民办学校等等,在各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近一万多名师生到丽水市万象山公园烈士墓碑前,开展以“清明扫墓缅怀烈士”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之心。刘英小学关工委利用刘英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开展系列“红色之旅”教育活动。6.童心是小鸟,放飞在“六一”。“六一”前夕,区关工委协同老年体协、教育局关工委等一行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老领导、老干部,为鼓励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无私关爱,特为莲都区双黄小学、高溪小学、老竹民族学校送上体育用品和慰问金,共计人民币5500元,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迎接自己的节日。
  【科技扶农温暖民心】区关工委科技组积极为“三农”工作献计献策,他们的工作热忱不减,行为高尚,仍为农民朋友们东奔西走,不辞劳累,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为促进莲都区经济快速发展作岀积极贡献。1•继续深入农村做好调查研究。3至5月份期间,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部分农业科技服务队送科技下乡,培养一批懂科技、会致富的新型青年农民,建立农户与农业科技老专家的“热线联系”,为农民提供更加实际、便捷的服务。3月26日,组织“五老”科技服务工作者,到莲都区双黄乡雨伞岗村、里佳源村为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指导,对雪灾后的果树、蔬菜进行实地考察调研。5月22日,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及专家召开了座谈会,学习省、市有关关工委科技扶农的精神,研讨工作开展计划。老科技人员不怕天气炎热到塔下、小木溪、大门楼、叶村、太平下峡、苏埠等村的枇杷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农办的老同志到大港头镇徐山村对毛竹笋两用林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林业局的老同志为大港头镇小井、河村、徐山等毛竹生产和仙渡乡根竹园的油茶新品种引种试验生产情况作了分析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并撰写《关于小井、河村竹子高产示范区建设和建立根竹园油茶新品种试验基地的几点建议》、《徐山村高效竹笋两用林现代科技示范基地调查情况汇报》、《关于恢复提升枇杷名产区的调查报告》和《桃子栽培技术》等,将第一手材料供领导参考。2.开展“百名老科技专家联百村”活动。7月8日在开展老科技专家联“百名老科技专家联百村”活动中,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对农村工作的经验丰富,发挥各专业人材的优势,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到老科技专家联百村活动中去。农口系统的老科技工作者纷纷行动起来选择与自己专业特长对口的村、户,填报了联系村开展活动;果蔬专业的老专家继续联系塔下、小井外,增加了大门楼、根竹园、半岭等村庄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技术指导;茶叶专业的老专家继续联系毛田、新砺外等村,对茶叶增产增收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增加了茶叶生产机械化试验的内容;食用菌专业的老专家联系西溪、葛贩、皂树等村对食用菌的品种进行改良,为食用菌节能试制了生物节能气化炉,并撰写了《丽水市莲都区食用菌栽培模式简明手册》;联系农业企业的专家对梅峰茶叶公司和绿园禽业公司等进行对口辅导;畜牧业的专家继续联系富岭等地的畜禽专业户,并准备扩大到养羊、养兔等品种。9月份,林业老专家一行5人,先后到两个联系点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并与当地村支书、村民主任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将两个联系点的调查考察情况,向职能部门作了详细汇报,领导对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并在油茶产业方面和采摘之前,安排几项活动:①组织外出取经:9月26日,组织老科技人员,到根竹园,联络两个油茶新品种引种试验点的代表,前往金华市婺城区东方红林场油茶试验基地参观。10月8日,又组织老科技人员到青田参观学习,一是油茶低改试验基地,面积1万亩,采取嫁接换种、垦复抚育、开沟施肥等综合施肥,力求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二是油茶新品种试验基地,面积100余亩,林地经土地整理,建成高标准的水平梯带,定点控穴栽植,加强肥培管理,油茶植株长势良好;三是笋竹两用林村道修建;四是油竹大果红花油茶引种试验基地,林地原为梯田,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五是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培育胚芽嫁接苗。②油茶选优:10月7日,老科技干部等7人,到区林场南山林区鸟石玄背油茶高接换种试验区进行油茶选优工作。从各地选中的优良单株嫁接改造的油茶林,选中4个优良单株,其中薄壳香油茶1株,普通油花3株,测定封隔,调查记载单株产量以及果形、果色,平均果重,出籽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为改良油茶品种繁育提供接穗。水利局的老干部们还积极筛选养鱼基地,确定石牛乡一户为养鱼场联系试验场地。③扩大科普知识和科技成果的宣传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效、增收,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们亲身参与紫番薯、紫山药的引种、试种工作,利用国际生态经济博览会的绝好机会大力宣传、试销引种、试种的紫色保健食品紫番薯、紫山药,印发了500多份宣传资料,试销了500余斤紫番薯,收到良好的效果。12月5日~12日,召开了紫番薯和紫山药试种、示范经验交流座谈会,电视进行了宣传报道,扩大了影响力。④开展科技下乡做好技术辅导。5月13-14日,组织科技专家到莲都区塔下村和富岭乡朱弄村对无核瓯柑、白枇杷、大樱桃、太空莲子等生长态势进行跟踪扶植,专家们走在田埂头进行现场直观指导,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户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充分发挥专家智力优势,为“三农”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
  【扶贫帮困爱心助学】扶贫帮困造福桑梓,爱心助学点燃希望。许多寒门学子有机会能迈进向往的大学校门,正是由于社会充满关爱与温暖才让他们园了大学梦。1.做好宣传报道工作。6月30日,区关工委拟定莲关工委〔2008〕4号《关于开展贫困大学新生助学活动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关工委认真做好调查、摸底、申报工作,并在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瓯江特刊”、丽水广电总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办公室干部专门随同电视台记者深入到贫困生家中进行采访,并在热播时段进行播放。借助媒体的作用就莲都区贫困大学生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区大兴助人为乐、捐资助学的新风尚,营造良好的氛围。2.做好调查核实工作。为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助学工作,莲都区关工委系统近2个月
  来,全力以赴做好贫困大学新生帮困助学工作。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上报贫困大学新生情况的基础上,专门深入到大学新生家庭进行走访调查、认真核对,实施这项工作,对上报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实,确保莲都区家庭确实贫困的大学新生不漏报、不虚报,使真正贫困的大学新生受到资助。并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所制定贫困大学新生助学条件、助学办法、助学要求进行公开公示。对上报的贫困生相关情况也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及时垂询与监督。3.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在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查摸底的同时,通过努力,今年莲都区共资助贫困生249名,共计资助金额为705300元。其中:积极向外推荐结对26名贫困大学新生,贫困高中学生5名。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工作,如:总工会、团区委、妇联、慈善总会以及浙江丽水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浙江飞雁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丽威油泵油嘴有限公司、浙江永邦包装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安排结对及资助,总之,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圆他们的就学梦。
  (叶慧玲)
  人口和计划生育
  【概况】2008年,莲都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良好,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连续第七年蝉联市级计划生育优胜奖。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区共出生3763人,其中当年计划内出生3452人,计划生育率91.74%;全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6,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
  【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年初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党政一把手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实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凡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明单位等均需先经计划生育审核,如有违反计划生育,坚决执行否决;实行同奖同罚制,区联系领导、联系部门主要负责人、计生局联系干部与所联系乡镇(街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年度考核直接挂钩,与所联系乡镇(街道)全体干部的经济奖罚挂钩;坚持计划生育综合协调机制,经常召开部门协调会研究齐抓共管计划生育之策。2008年,全区共查处19例党员违反计划生育案件,其中开除党籍18例,留党察看处分1例。共审査单位1111个,个人185人,否决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资格340个。特别是对7个出现2例计划外生育村的住村干部、村两长、计生服务员扣除了全部奖金补助,村两委班子和个人确定为不合格、村计划生育服务员予以了撤换。
  【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计生政策宣传服务,做到“人人有一份计生宣传单,户户有一份计生纪念品,村村有一块计生宣传牌,乡乡有一个生育文化苑”。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上街设宣传咨询点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扩大计生知识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计生基础知识知晓率。2008年,全区共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10万份,张挂宣传横幅150条,张贴标语1600多条,印制各种小册子、小折页达5万份,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300多场。
  【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全区无乱收费、乱罚款,没有因违法执法出现恶性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做到执法主体合法,法律文书和程序规范,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加强。狠抓富人违法生育案件査处,2008年,莲都区依法处理了一起“富人”违法超生案件,征收抚养费60.0645万元,这起社会抚养费征收额为全市最高、人称“丽水第一单”。各部门联动全力开展违法案件查处。完善计生、法院、公安以及乡镇、街道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维护法律权威。2008年区法院开展了计生非诉案件强制执行活动月,集中力量强制执行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推动了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2008年,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破解,全区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396.09万元。
  【流动人口管理】努力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区“一盘棋”管理服务模式。在全国、全省“一盘棋”管理还难以到位的条件下,在本行政区域内,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责任考核为重点,积极构建“信息互通、管理互补、优质服务、双向考核、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 管理服务模式。加强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变更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月报告单制度、网上信息交换制度、信息联系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保证流入地与流出地及时交换变更信息。实行以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责任追究为核心的“双向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工作职责,与之相配套,从2008年开始对街道社区的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行单项考核,落实属地管理的责任,并出台了具体考核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予以奖励,最高奖金5000元。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流动人口协管员与社区计生服务员共同做好本辖区房屋出租信息登记、租住人员计生管理等工作。继续开设“一站式”办事窗口,城区四个街道实现了计划生育、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从申报到办证的一条龙服务。对外出人口计划生育实行“主动式管理,互动式服务”。健全外出重点对象联系制度。乡、村两级均建有外出育龄妇女完整、准确的信息账册,并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对其中的重点对象真正做到点对点落实、一对一联系,及时掌握生孕动态,并落实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外出人群违法生育隐患。认真开展专项宣传服务活动。年初利用大量外出人员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开展“外出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发放各类计划生育宣传品3万多份,组织外出前的已婚育龄妇女开展查环查孕3.2万人次,掌握返乡育龄妇女信息703人,落实重点对象结对联系193人,落实长效节育措施6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89.83万元。积极探索“以外管外”的有效方法。在莲都区外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和地区,通过建立计生协会、依托莲都区总商会异地分会以及与当地计生部门和乡镇政府建立工作协作关系等形式,开展外出育龄妇女的查环查孕、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尤其是发现计划外怀孕后的补救措施落实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增强了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信心和水平。
  【基层基础】以开展“加强源头管理,推进优质服务”计生活动月为契机,进行了人口信息“四大排查”:户籍人口育龄妇女综合信息大排查;街道、社区人户分离对象信息大排查;外出流动人口信息大排查;外来流动人口信息大排查,建立起了完整准确的人口信息数据库。以遏制城市社区居民违法生育反弹势头为核心,全力破解新形势下城市户籍人口计生管理难题。重构社区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在紫金街道西银苑社区率先开展楼道计生工作试点.取消原先每个社区10名育龄群众小组长的设置,依托计生协组织,按每幢居民楼1名计生协理事的标准为社区重新构建网络,管理队伍从原先的10人扩大到80人,责任片区从原来的每人300多户减少到每人几十户,社区与这80名理事签订了计划生育责任状,发放了聘书,采取社区和理事一对一的“双向保证”制度。实施分类管理。把个私企业主、离婚再婚、非婚同居等生育愿望较强的人员作为重点管理对象,逐个落实环孕情检查,建立结对联系人制度,实行动态跟踪。认真组织城镇非农人口违法生育案件查处。专门部署开展了“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清理行动”,共清理出2000年以来违法生育二胎及以上的18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423.30万元,政纪处分1人。釜底抽薪,坚决切断城中村不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驱动。2008年区政府召集计生、公安、民政、农办等部门和四个街道召开了联席会议,各街道督促指导各城中村对村规民约进行了新一轮修订和完善,明确要求出现计划外的,孩子和其父母均不得参加集体经济分配,有效遏制了撤村建居过程中一度出现的“抢生风”。
  【优质服务】深入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自该项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一直做到奖扶工作的零误差和零上访。2008年新增奖扶对象92人,共1017人,发放奖扶金61.02万元。2008年有45户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父母不再生育的家庭和实行计划生育的特困家庭得到了公益金救助,救助额5.96万元。认真开展便民优质计生服务。对避孕药具进行改革,合理分布避孕药具免费供应点,全年共发放村级药箱400只,建立城区药具发放点25个,发放“一证通”4万多本。进一步落实分级随访制度,全面掌握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后的身体反映情况,及时提供适当的技术和补救措施,基本上做到应访尽访。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5•29”期间,区计生协会和团区委联合,启动“独生子女夭亡家庭亲情牵手行动”,向每个“空巢家庭”赠送彩电,同时由团区委牵头组织红领巾服务队与其“亲情牵手”,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照料等服务。开展“微笑行动”,与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联系,经筛选后组织5名计生家庭唇腭裂患儿,于2008年8月底赴杭免费治疗,同时还通过生育关怀基金给每户患儿家庭800元的生活补助。
  (孙慧君)
  附:莲都生产风俗
  —、农业
  【祭田土地】管辖田地的神灵,莲都俗呼“田土地”。田土地并无神象,亦无神庙,祭祀田土地都在田头地角。农历正月初八日,农民要到
  自己的田头地角,点燃香烛,祈祷田土地保佑庄稼得到丰收。祈祷毕,将烧纸压在土块下。在拔秧插田时,也要祭田土地,点佛香插在秧田旁,并用五张烧纸,卷成筒状,插在秧田田岸上,求插田顺利。农历十二月祭年,农民也要到田头祭田土地,表示农业丰收,酬谢土地,并祈祷来年丰收。
  【祀谷神】谷神有庙,称为五谷神庙。农历五月廿五日是五谷神诞辰。旧时,这一天莲都有往五谷神庙祭祀的习俗。社日时要在田野祀谷神。
  【驱邪浸种】浸谷种时,先将桃树枝垫在箩底辟邪,再在桃枝上放谷种。也有将桃技插在谷种上,然后将箩浸入水中。同时在浸谷种的池塘边点香烛,焚烧纸,以求神佑。
  【桃枝护秧】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在旧社会,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烂秧等现象经常发生,为了秧好,农民既无良法保证,惑于迷信只有求之于神。当谷种播入秧田后,莲都农民常在秧田四周的田岸上,遍插桃枝辟邪护秧,以为有桃枝保护,邪气就不会侵入秧田,秧苗就能长得茁壮。
  【观潮落泥】谷种落泥要查历书,莲都的习俗是选择平潮播谷子,播下后,种子不会浮动聚簇。涨潮播种,谷种落泥会一堆堆簇集一起,所出秧苗疏密不匀。还有一种习俗,就是谷种挑到田头,先撮一些谷种放在田缺口,用泥块压住,这样播下的谷子就不会飘萍,出苗整齐均匀。在气候方面,播谷子有“冷尾暖头抢时间”的说法,就是要充分利用气候转暖,气温较高的时机及时播种,很有科学道理。
  【避秧风】凌晨下田拔秧,莲都农民有先用手在秧苗上戽几下水的习俗。这样拔秧时就不会被“秧风”所吹。若被秧风吹到,手脚肿胀,痒疼难忍,便不能再拔秧了。这种含有迷信色彩的习俗,于今犹存。
  【做田福】据《丽水县志》风俗栏载:“夏至日,农家具酒肉祭田间,曰做田福,见禾颖先茁者曰挂榜,是日闻雷多早。”谚云“夏至响雷公,塘里好栽葱”。近年来,做田福的习俗已废除,但这条谚语,尚在群众中流传。
  【告稻虫】过去农民对虫灾束手无策,除用响竹赶走稻虫的习俗外,在虫灾严重,大片稻禾受害时,农民有告稻虫的习俗。告虫时,农民要到大王公菩萨或其他神灵前,点香烛,供祭品,控告害虫危害庄稼,并祈求神灵除虫灭灾。这种习俗盛行于莲都南乡,其他地方也有。告虫习俗,虽属无稽,但可想见旧时农民对虫灾无可奈何以及对木偶神灵信仰的程度。
  【祷雨】莲都多崇山峻岭,坑渠流短,雨时坑水暴涨,洪波滚滚,一泻而下;晴时细流如线,并无灌溉之利。一逢久旱,田地龟裂,稻禾枯萎,只有仰祷于神灵。所以祷雨取龙的旧俗十分盛行。
  每逢天旱,旱区群众要虔请师公祷雨。祷雨日,师公头缚神额,手执龙角,脚穿草鞋到神庙或到碧潭、泉壑处祷雨。参加祷雨的民众脚穿草鞋、腰系布带,手拿蒲扇跟随师公前往。其中,有两个人用轿扛抬着
  一张方桌,桌上摆有枯禾,上盖有高篷,俗称“雨篷”,以天旱庄稼枯萎示神。祷雨队伍,每到桥头、渡口、神庙时,都要停留由师公鸣龙角唤神祷雨。祷雨忌戴箬
  帽,忌撑雨伞。如有人戴箬帽、撑雨伞,任何人都可以将箬帽、雨伞撕碎、远抛。祷雨队伍到达县衙前,县官要出衙上香拜雨,直到师公呼神求雨完毕,县官方能入衙。祷雨队伍到达神庙或被称为龙窟的泉壑处,摆香案,燃香烛,供祭礼神,由师公祷雨。祷雨仪式结束,祷雨民众齐声吆喝,沿路紧锣密鼓,奔跑而回,似乎大雨将至。俗以为这样做,龙雨就会随祷雨民众降下,如队伍跑得慢了,龙雨就要落在半路上。
  大旱时祷雨,莲都区还有禁屠的习俗,全县不杀一猪一羊一牛,含有群众因旱情严重而吃斋,表示心诚求神施雨之意。
  取龙:如遇旱情严重,民众祷雨不得,就要到俗称为“龙潭”、“龙窟”的地方取龙。其中尤以到莲都北郊白云山附近的水帘洞取龙最盛。取龙时,师公头缚神额,手持龙角,脚穿草鞋。全村民众腰系布带,脚穿草鞋,手拿麦杆扇,跟随师公前往。除抬着雨篷外,还有二人肩背“龙船叉”,龙船叉是连着桠叉的长竹竿,供师公“翻龙船”用。取龙队伍紧敲锣鼓,沿途大声呼喝,每到渡口、桥头、神庙,队伍都要停留,师公要“翻龙船”呼神祷雨。“翻龙船”时,两根“龙船叉”紧靠在一起,由数人握定,师公由地面翻上“龙船叉”顶端,脚踏竹叉,口吹龙角,祷神施雨。取龙群众跪在地上,随着师公喊声,应和祷雨。师公呼神祷雨毕,将红绳缚住的两个告杯在“龙船叉”顶端抛下,观其阴阳,以决定是否顺利。如不顺利,就要重新呼神祷雨,重抛告杯,一直要到告杯表示顺利,方能离开。取龙队伍达县衙前,师公也要“翻龙船”祷雨。此时县官脚穿蒲鞋出衙行香拜雨,全体取龙民众与县官都要跪在地上,至师公呼神祷雨毕,方能起来。接着,队伍到“龙窟”处取龙。取龙时,紧锣密鼓,延续不停,民众吆喝助威。师公做完法事,亲往泉穴处,将泥鳅或其他水生动物捕住,称为“龙”,并放入“龙罐”,称为“取龙”。接着队伍返村,沿途锣鼓声不绝,呼喝夺路奔回村庄,并将所取的“龙”放入水塘,取龙告毕。
  分雨:当求雨取龙的队伍经过,也有路旁的村庄要求分雨。分雨要由分雨村庄预先与求雨村联系。取龙日,要求分雨的村庄要摆香案迎龙,供祭三牲祭品,点燃香烛,并烧“龙粥”(一般米粥,供取龙队伍食用)。祷雨队伍到达后,师公在香案前“翻龙船”,民众跪在香案前迎雨,神龙会将雨分施给这个村庄。
  县官步祷:每逢大旱,稻田龟裂,秧禾枯萎,县官要为民众步祷拜雨。平时,在县衙脚穿蒲鞋,向天地斋沐步祷。如村民群集在天后宫祷雨时,县官要脚穿蒲鞋,光头步行,亲临坛前行香祷雨。如旱情十分严重,县官要亲临神庙,朝夕步祷。
  分龙禁忌:莲都俗以龙为神,分龙日(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雨龙在太空盘旋,这一天不能在田间撒灰,如有人撒灰,神龙过此,龙眼就要被灰撒瞎,再不能施雨。同时也不能在田间挑粪种庄稼和露天晾裤子、倒马桶,认为粪便和裤子为脏物,神龙会受“厌”(方言,此有受到亵渎之意)不灵,当年要受旱。
  【下田】早上下到水田,要左脚先落水,这样,在田里劳动,就不会被蚂蝗叮咬。下田劳动,畚箕、蔑箩挑到田头后,要卸下箩担,把扁担坚着插在田地上,不然,就要影响一天劳动。
  第一天打稻,第一束稻禾握在手上后,要喝叫一声“呸臊!满满!” 民众认为这样,收割工作就会顺利,稻谷越打越多。
  【尝新】尝新有尝新米和尝新面之分。在稻麦成熟时择吉日进行。如吉日时稻禾未割,要到田间用手捋下成熟谷粒碾成米,和以陈米,共煮成饭,叫做新米饭。如稻已收割,则碾成新米煮饭。尝新米时,要先祭祀五谷神、仓神、天地,并祭祀祖先,即在神位前和祖先灵牌前点香烛,献新米饭以及酒菜等。祭祀毕,要让长辈先尝新,以表示尊敬。麦收时也有此举,即将新面做成面饼,祭祀神灵,然后尝新面。
  【水利管理】莲都区农田灌溉主要依赖堰、坑、塘以及瓯江主支流。由于山坑溪流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落差大,久雨则洪波滚滚,低处几成泽国;久晴则水落石出,坑流如线,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旧日常因为农田用水而发生争执斗欧,甚至发展到村与村的械斗。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历代以来,处州各地订立许多堰规、水利管理民约,内容包括堰、塘的管理和维修,用水方法等等,并刻于石,代代遵行。常见的用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按田亩用水:按村庄田亩多少,规定放水日数,一般定为二天到三天。如莲都区武村的屡丰圳,在清咸丰五年所订的用水民约就有常宅、白前值水二日,武村、敏河值水三日的规定。
  分段用水:如清同治之年所立的莲都区好溪堰规,规定了圳道各段用水日数,管理人员工资,以及修理堰圳的规定。对偷放圳水,拦截圳水,近田远田的用水,均立有章程,并刻之于石,以示遵从。
  按旱情用水:莲都区联城乡官桥村,村前有坑可资灌溉。如用水者同时到达水源,即有黑田(田中泥土湿润,有少量田水)让白田(田中泥土已洒白)先灌,白田让枯田(田已龟裂,旱象严重)先灌之良风。旱情相同,则有先到先灌,后到后灌的民约。如有争执,由用水管理会仲裁。对无理取闹者,管理会要到他家中揭锅,以示惩处。
  二、林业
  【植树造林】莲都多山,素有植树造林的良风厚俗,在全区有代表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被公认为社会美德。一般风俗是众山众地载众树,生女栽“嫁妆树”,生儿栽“三旦树”,人死栽“坟头树”,村庄栽“风水树”,祠堂栽“老太(祖宗)树”,寺庙栽“佛堂树”。还有“岭头树”、“坳头树”、“凉亭树”、“桥头树”、“路边树”、“水边树”、“田坎树”、“道坦树”等等。
  “清明众”植树:“清明众”是从前村庄房族的植树群团,有众山和众田产业。每年清明佳节,聚会吃“清明酒”。吃过清明酒的三五天内,众人一齐上山栽树。有的吃了清明扫墓酒后,亲友邻里互相伴工插树。山场广阔的地方,谁栽谁有。众山树木的收入,一般用于办学、修桥造路等公益事业。
  租山植树:旧时没有山林产业的山民,常租山主的山地,先种番薯三年,再插上杉树,作为“山租”交还山主,称为“插树还山”。若租山栽树,则时间较长,五至十五年不等。
  到了杉树成材出手时,除了按“三七”(山主三,山客七)分成外,还要将砍后的树桩(根)清点归还,以待次年重抽,称为"砍树还桩”。这种风俗现已消失。
  生儿育女植树:不少人家生女孩,常常要栽几株“嫁妆树”。将来女儿出嫁时,树大成材,砍来做嫁妆用。有的地方生长子要栽“三旦(三日)树”。孩子“做三旦”时,邀请亲友叔伯吃“三旦酒”,然后栽树一天。日后树木分配,先抽“长子树”,再由兄弟平分。生小孩栽树,祝福孩子象树一样长大成才。
  村头水口植树:各地村头、水口都栽有苦槠树、樟树或温杉、松树等常绿的“长命树”,俗称“风水树”,以点缀村庄风光。风水树长得茂盛与否,被看作村庄兴衰的象征。现在一般称风水树为“村头树”或“水口树”。
  坟头坟山植树:坟墓周围多栽柏树、松树,取松柏长青之意,并能保护坟墓。有坟山的村庄,山上树木葱茏,称为“老太树”、“老太柴”,属祖宗产业。
  屋边道坦植树:屋前多种石榴、柚树。石榴象征财丁两旺,柚子叶可蒸馍糍用。屋后多栽毛竹、水竹,可制作家具农具。栽毛竹要劈去竹顶,在劈口筒里放一把盐,日后毛竹质地坚韧。从前住宅栽树重禁忌,所谓“前不栽桃,后不栽柳”,“前不栽棕,后不栽桐”。“桃”与“逃”谐音,寓意灾难;“柳”代表女人,后门栽柳隐喻女人与人私通,败坏门风;栽棕,风吹劈叭响,好象拍巴掌喝倒采;“桐”与“穷”近音,怕沾穷气。这些封建迷信俗忌,现已摒弃。
  【出工忌说话】雇工背树,出工照例不说话。一直等到第一人砍倒树,把树背走后,才能说话。违犯此俗,全树厂雇工停止背树,损失由说话人负担。意有深山砍树和背树极危险,恐说出不吉利的话,带来不安全,此俗极严。
  【祭山神】莲都群众上山砍树,腰插纸马,到达目的地后,将纸马用石压在树旁,以祭山神。砍树时忌说话。大批伐树时,要在山上用巨石三块,下放两块,上横放一块,在巨石前祭山神,然后砍树。如砍伐时间较长,每月初一、十五两天,还要用三牲祭山神。
  【山林管理组织】莲都山区以林为业,历来重视山林管理,民间有“山林管理会”一类的组织,负责订立民约,负责管理本地山林。如有人违犯民约,该组织就要出面处理,如揭走锅子,进行罚款,令违犯者点香烛,放鞭炮,以示悔改。
  【山林禁例】本区各山村普遍订有山林禁例,历代禁行,已相沿成俗。各地禁例繁简不一,但主要内容大致相同。村口树木,有关村庄风水,人人有责保护,任何人不能砍伐。坟头树和寺庙前后的林木,一律禁砍。村庄前后山岗和高阜上的树木不许砍伐。房前屋后树木虽属个人,但一般也不砍伐。个人山上的林木,自己有权砍伐,他人不可侵犯。但杂柴和笼衣任何人都可采伐。离村庄较远的本村公有山林,不属禁区,凡本村群众都可以砍伐树木和杂柴。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栽树容易管树难。管树管山禁罚尤重。那些众树、祖树、佛树是绝对不能乱动的,谁若砍枝割叶,等于亵渎神明,忤逆祖宗,败坏风水,全族全村会群起谴责,给以处罚。不论众树、私树,罚禁从严,一般要吃“罚禁酒”、分“罚禁肉”。吃“罚禁酒”:全村每户一人,上门杀猪,吃饭、喝酒、吃肉;分“罚禁肉”:被罚的人家杀猪分肉,全村每户一斤或半斤。除了平时严管重罚外,每年冬至,全村房族聚会吃“冬节酒”,进行“冬节众管山”活动。现在,各地都有护林组织和护林乡规禁约,有的山区还有专业护林员。处罚有放鞭炮,敲锣示众,罚戏罚电影,补栽树苗,强制栽树等,严重的受法律制裁。
  【新民约】八十年代以来,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林业,莲都区普遍落实了山村政策,建立起护林小组,对过去的民约进行修改,制订了新的更加严格的乡规民约。例如积极动员造林护林,加强林业管理,坚持谁种谁有继承权等政策。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准砍伐。对破坏山林分子,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处以每株10元至100元的罚款,特别严重的送司法部门惩处。
  三、禽畜饲养
  【牛“三朝”】母牛产仔三日,要为小牛做“三朝”,做“三朝”时用大钵麻糍祭牛大王。祭祀时有抢麻糍的习俗,群孩抢了麻糍后,边食边散,但不能把抢去的麻糍带回家。俗传牛大王很欢喜牧童闹腾,牧童越闹腾,牛大王越欢喜,也越原为牧童看管耕牛。
  【捉猪发彩】猪是农家宝。养猪先过捉猪(售猪崽)关。莲都农家捉猪有一套发彩习俗。饲养母猪的人家,当猪崽断奶后,即择日捉猪。捉猪日,主家供一餐中饭请捉猪客,称“捉猪饭”。吃捉猪饭要快嚼快咽,一口气吃光,以此喻小猪吃口好,长肉快。于是饭桌上犹如吃饭比赛,大家埋头扒饭, 互不开口,即使烫得汗流浹背也不在乎。
  小猪过秤,要用吹火筒抬着,表示养猪好象吹火筒一样边吹边大。
  捉猪客付过猪钱后,要向主家讨来一束稻草,放在自家猪栏里;同时要讨一撮饲料,放在自家猪槽里,称为“讨娘家草”、“讨娘家料”。示意“出嫁”的小猪如同在猪娘身边一样舒适自在,日夜长膘。
  搬运装着小箱的猪篰,必须“单头背”,以示猪重。若两头对挑,必有一头好一头差。故捉猪不与人拼担,也不用岩石沉头。若菲沉头不可,则用“草筋饼”押重,喻养猪贱如草芥。
  【农家鸡俗】俗话说“鸡屁股是小银行”。养鸡是农家一项重要副业,而鸡蛋也是通常的民俗用物。
  莲都农家每到除夕,主妇将洗碗布捏成一团,放在灶头,将瓜瓢盖在上面,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咯咯”的声音,模拟母鸡孵蛋,寓意来春鸡娘早孵、早养。
  到了立春日,家家用火钳掏空鸡窝,这样,可以增加雌雄交配的机会,提高鸡蛋的孵化率。
  春天捉(买)小鸡,要放在箩头里,蒙上围身布,环腰旋转三圈,说是如此才亲近主人,一呼即来。亲戚送来的陌生鸡,要将鸡头夹在翅膀下面,先绕人身,再环桌脚,顶转三圈,倒转三圈,意喻使陌生鸡忘记过去,认下新主人,能够与本家鸡很快熟悉。同时,要将陌生鸡的脚洗一洗,表示洗掉从旧主家带来的泥,才不致走回老家。母鸡的头生卵(头次生的蛋),要给养鸡的主妇吃。若是男人吃头生卵,会“一天廿四个老婆旋(围着老婆转),蹲在家里不出土羊”。意思是吃岀味道,会守住鸡窝不肯走开。吃头生卵要整个煮熟,不可打散。打散喻母鸡会“跳窝”(散生),也喻人心散家财败。此俗实为奖励女人精心养鸡,专心“做人家”。有的地方将头生卵放在米筛上旋动,口叫“生米!生米!”示意生鸡蛋像筛米一样多。
  凡逢鸡蛋丢失,旧俗要将吹火筒缚在桌脚上拷打。若是鸡走失,则将米䇭挂在中堂,用左手(左手大于右手)执竹枝拷打,边打边问:“谁叫你闪走,好好归还;若不归还,将你活活打死!”先民的鬼神观念,认为鸡蛋与鸡丢失是山魈闪走的缘故,抽打吹火筒或米䇭一为出气,二为警告山魈
  。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借此警告偷鸡贼而已。据说这么一来,鸡蛋真能失而复得。
  养鸡还有许多忌讳:捉小鸡要少报多捉,才不致越养越少;过年时,要将“磨络担”(手推磨的把手)解脱,因为磨络担象老鹰,会引发祸端。正月初一不挂衣服,衣服的影子象老鹰,免得惊吓小鸡。这些都是由于养鸡艰难而形成的心理禁戒。
  【主家鸡】莲都农民称自家母鸡孵养的鸡叫“主家鸡”。由于小鸡有母鸡带领,易养且生长较快,莲都农村多以养主家鸡为主。
  【三日照和七日照】母鸡孵化时,先要用煤油灯光验查,选受精蛋作为种蛋。种蛋经母鸡孵三日或七日后,同样用灯光检查,剔除部分无用的种蛋,被剔出的蛋俗称三日照和
  七日照。
  【火焙鸡】小鸡的一种。旧时,火焙鸡都由缙云孵坊孵化后挑到莲都出售,农村如主家鸡数量不足,即以火焙鸡补充。城镇居民购买火焙鸡喂养较多。
  【避禽疫】夜深无人时,将纸马(冥纸)倒贴在门口,以为可避免家禽染上瘟疫。
  【山插避疫】旧时建坟有木制山插,上有丹朱符箓,可定关煞(即定土、定神)。家中禽畜患有瘟疫,俗以为神鬼所使,在夜深人静时分,到坟后用左手反手拔回山插,偷偷地插在禽畜栏旁,认为可驱神鬼,以保禽畜安宁。
  【马桶刷避疫】旧时禽畜患病,将洗涤马桶的扫把或刷子倒置在畜栏、禽笼之旁,认为能驱除神鬼,给禽畜免除瘟疫。
  【逃瘟】如发现附近村庄禽畜瘟疫有蔓延之势,莲都农村有逃瘟的习俗。将鸡鸭关在楼上,或关在冷僻处,若遇牛疫,牵牛避于山上,或将牛牵到远处村庄;遇猪瘟,则将猪单独关养在灰铺等处,以防传染。
  【许愿】猪牛患病,莲都农村有到土地庙、本境庙、太保庙等处求神许愿的习俗。猪牛病好后要到庙宇还愿,点香烛供三牲,也有在太保出巡时,牵牛挂红跟随还愿。
  【谢土地】莲都农村认为牛栏有牛栏土地,猪栏有猪栏土地。每年年节,都有祭谢猪牛栏土地的习俗,感谢土地神的保佑,使所养的耕牛和
  猪平安健壮。
  四、蚕桑
  莲都区的植桑养蚕历史已久远,早在唐代中期,处州(莲都)就要向朝廷贡绵(丝棉)绢(生丝织品)。莲都的桑树,有本地桑与湖州桑两种。本地桑树叶小,质劣;湖桑树矮,叶大,质优,以湖桑饲蚕众多。解放后,湖桑大量栽植,土桑已基本被淘汰。
  旧时莲都每年只养蚕一次,一般是在清明前后开始,立夏后已无人养蚕。解放后,由于技术的推行, 育蚕季节较长,一般年育蚕数次。
  【蚕室清理及禁忌】以房间、中堂、楼上为蚕室。养蚕前,将蚕室打扫洁净,并在地面撒石灰以防潮、消毒。蚕室禁忌吸烟,忌点油灯(通常以烛台代替油灯),忌酒气,刚喝过酒的人禁止入蚕室。
  【蚕具】蚕具极为简单.通常以圆形蔑团箕、团箕架、番薯帘为育蚕工具,以铁锅、抽丝娘、纱轴等为抽丝工具。这些蚕具要保持清洁,洗涤后用阳光进行消毒。
  【体温孵蚕】 将蚕种用纸包好,放在贴身衣袋中,以体温孵蚕。孵出的幼蚕用粗鸡毛刷下,用剪细的嫩桑叶饲喂。
  【扇逐蚁、蝇】蚕在生长期间,最怕蚁、蝇叮咬,除保持蚕室清洁卫生外,并无其他驱蚁逐蝇设备,只是用蒲扇挥逐之。饲养者日夜照看,十分吃力。并要堵塞鼠洞,防止鼠害。
  【眠蚕上山】眠蚕结茧前,要小心地将眠蚕一条条地捉到用油菜籽杆、松枝或麦杆所做的蚕山上,让蚕结茧,同时还在蚕山上放一张红纸,以示吉利。
  【抽丝示吉】旧时育蚕以户为主,养蚕数量不多,抽丝工具简陋,为了避免“丝结”,使抽丝工作顺利进行,蚕户往往在抽丝开始时,点上三支香插在“抽丝娘”(一种简单的抽丝蚕具)上,保佑抽丝顺利。
  【炒食蚕蛹】抽丝后的蚕蛹,由于营养价值高,一般不作饲料,养主有焙干后油盐炒食的习俗。
  【土丝织纺】用本地土丝织成的纺绸,叫做土纺绸。这种土纺绸质地厚实,牢固耐穿,深为百姓喜爱。质地优良,光泽莹丽的杭纺涌入市场,民众风行穿杭纺,土纺则渐被淘汰。
  五、集市
  【分点设市】莲都区重峦叠嶂,交通极为不便。集市点多而分散,便于四乡群众就近贸易。据《丽水县志》记载,在清代中后期,莲都区有集市十五处之多。但到清末民初,只剩下县城和碧湖镇两处。
  【行期】集市俗称“行日”,参加集市叫“过行”。县城集市,原为农历三、七日,每月六天,后以三、八为市。碧湖镇原以丑、辰日为市,有大、小行之别,解放后曾改三、八日为行期,近年又以一、六为市。每到市日,方圆数十里群众都将农副产品运往交易,甚至有温州、青田、缙云、松阳等县群众到莲都贩运水产、小百货、禽畜、烟丝、竹木等参加集市贸易。大的集市可细分为“小行”,莲都区城的集市,大水门为米行,大毛弄为猪行,三坊口为竹木行 (制品),府前为禽蛋行,虎啸门为柴炭行。
  【牙郎】集市上专门介绍买卖、从中收取报酬的人叫牙郎,有猪牙郎、牛牙郎、柴牙郎等。这些牙郎都独占一行,他人不能沾手。市日时,牙郎肩背大秤,手持算盘,穿越人群,他们头脑活络,口齿伶俐,精通行情.居中介绍撮合买卖交易成功。
  【一日数价】自古以来,集市价格一日数易,没有定规。如果涌入市场的货物多,供过于求,价格便下跌;下午要落市了,急于处理掉,就没有好的价钱。气候对集市价格也有影响,天气晴朗,水果能买高价,突然下雨,只得降价以售。历史上,丽水以米价的腾跌最为明显,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也最大。解放后,集市价格波动情况依然,但幅度已大为减少。
  六、民间借贷
  莲都区下层群众中因经济窘迫,有邀请亲友颁会以解决困难的办法。根据本息支付的情况,有“纠会”和“洋钱会”的区别。
  【纠会】也叫摇会,就是因建房或经商缺乏资金等,邀请亲戚朋友,聚会集资。纠会者叫做“会首”,其他参加纠会的人叫做“会脚”。会首与会脚一般凑足十人,集资数目一般为银元百元或二百元之数,每人平均分摊。第一期的资金先由会首所得,以后每年按约定日期聚首,将相同的纠会款数集中,由其他人摇骰子,以点数多少而决定该会款项属于何人。凡聚会均由会首设宴招待,直至轮流每人都得到会款。
  【洋钱会】洋钱会亦有会首与会脚。除第一期资金为会首所得外,其余会脚认定先后,先得的多出,后得的少出。按得到资金的先后不同,出资多少不等,但每期都要凑足规定的数目。如以十人集资每年集百金为例,会首应付十五、六元,认可第二期的则较会首少而较认可第三期的为多,认可第三期的又较认可第四期的为多,如此类推。认可第十期的,每年仅付五、六元。但十人所付之款,每年均为百金。这种洋钱会,本金中寓有利息,所以并无宴请的习俗,也无须摇骰子。
  这种颁会习俗,抗战前在莲都区十分风行。因筹集资金可以办大事,逐年拢款,且不甚费力,能互通有无解决平民中集资的困难。
  【建房垫底】抗战时期,由于日机狂轰滥炸,被烧毁的店房极多,而外地商贾迁丽水营业的不乏其人,于是产生了建房垫底的习俗。建店屋者与租房者订立合同,租房者先将建房者所需的建房资金,一次付给建店房者。为保证币值,以稻谷论价。房屋建成后,房主将店房交给垫付建房资金的商贾使用,并逐月从商贾垫付的建房资金中扣除房租,直到将垫付建房资金扣除完毕,再按月兑付房租。
  【钱庄】民国期间,丽水有“信达利”和“义达利”两家钱庄。钱庄经办存款和借款的业务,存入款项的利与银行相同,但借出的利息很高。当时银行不办贷款,需钱的店户和群众往往向钱庄借钱,借钱立有借券,并要按期归还。这种钱庄,由股东集资合办,重利盘剥较为严重。
  【当铺】清末民初,莲都区仅有一家开设在丽阳门处的当铺,门口高悬一大“当”字。穷人典当物资,当铺收取高额的保管费。不易保管的
  物资,当铺拒绝押当。
  【高利贷】在青黄不接时,农民往往要向富户借谷度荒。按惯例,轻者以加三之数在当年农历八月新谷登场时归还。加三利就是借一百斤
  稻谷,八月时还一百三十斤。利高者有加四、加五,甚至有加倍之重利。即使所借的谷为期仅半月、一月的,也要按惯例归还。借钱的利息也很重,一般年利为两成,也有利上加利的情况。
  便民服务
  市区公交路线
  续表
  丽水火车站旅客列车时刻表
  (2005年9月21日零时起实行)
  续表续表
  丽水客运西站行车时刻表丽水市公路客运东站发车时刻表温州至全国各地民航班机简明航班时刻表民航售票服务处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莲都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记述时限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设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28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祭田土地
相关专题
祀谷神
相关专题
驱邪浸种
相关专题
桃枝护秧
相关专题
观潮落泥
相关专题
避秧风
相关专题
做田福
相关专题
告稻虫
相关专题
祷雨
相关专题
取龙
相关专题
分雨
相关专题
县官步祷
相关专题
分龙禁忌
相关专题
下田
相关专题
祭山神
相关专题
山林禁例
相关专题
牛“三朝”
相关专题
捉猪发彩
相关专题
农家鸡俗
相关专题
主家鸡
相关专题
三日照和七日照
相关专题
火焙鸡
相关专题
避禽疫
相关专题
山插避疫
相关专题
马桶刷避疫
相关专题
逃瘟
相关专题
许愿
相关专题
谢土地
相关专题
蚕室清理及禁忌
相关专题
体温孵蚕
相关专题
扇逐蚁、蝇
相关专题
眠蚕上山
相关专题
抽丝示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