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315
颗粒名称: 农村经济
分类号: F303
页数: 13
页码: 166-178
摘要: 由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宏观政策持续向好,全区农村经济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致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面貌得以极大的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呈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

内容

由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宏观政策持续向好,全区农村经济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致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面貌得以极大的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呈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6.32亿元、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收入6402元,同比增长13.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2元,收入水平连续22年位居全市各县 (市、区)第一位。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随着全省农业产业的梯度转移,为莲都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着力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农产品绿色生产、精细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生产,推广标准化生产,引导广大农户转变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实施标准化生产变为自觉行为,提高莲都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覆盖率。
  2008年,新培育省级骨干农业龙头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5家,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至此,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7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9家,区级24家。拥有固定资产2.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86亿元,上缴税收515.2万元,利润5904.97万元。在本区内建立各类紧密型基地(包括订单基地、自办基地、合作社基地)5万亩,带动农户2.5万户。
  开展绿色认证和农业品牌建设。2008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个。新认定省著名商标1个(山水商标)、市著名商标2个(山水、处州商标)、浙江省名牌农产品1个(六江源油焖笋)。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供需洽谈会等活动。先后5次组织10多家企业参加上海、杭州、宁波等名牌展示会、农博会,提高丽水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农民培训工作,全区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17827人,完成任务数17150的104%。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0160人,完成任务数的101.6%;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098人,完成任务数的101.9%,转移就业3562人,转移就业率达88.3%;发放培训证书4032本,资格证书发放率79.2%。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300人,完成任务数的115%;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270人,完成任务数的180%。
  信息工作,加快推进农民信箱工程,新发展农民信箱用户1929户,累计注册用户已达9836户,注册启用户9560户。借助农民信箱发布公共信息863条,发布买卖信息1100条,发送个人信件81.88万条,发送个人短信77.35万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信息;交流。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是新一轮村庄整治工作的开局之年,全区按照“全面惠及所有行政村、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的要求,提出“提前一年实现村庄整治工程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围绕生态区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治理农业环境污染,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提升整治水平,强化了规划指导的作用,根据各村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结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古堰画乡旅游开发规划,并对古堰画乡范围内的10个精品村进行重点提升,使其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挖掘,村庄乡土特色得到充分展现,为新一轮村庄整治树立了典型和样板。为提升村庄整治水平,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增强村庄整工作的推动力,专门举办了乡镇(街道)、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邀请了有关专家就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等进行指导。还组织了精品村创建村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领导到金华市金东区考察学习。通过培训和外出参观,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村庄建设理念和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年共先后召开5次区级现场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区村庄整治工作。
  【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6.32亿元、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收入6402元,同比增长13.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2元,收入水平连续22年位居全市各县 (市、区)第一位。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启动,通过“六大”措施开展针对性帮扶,全区27766名年人均收入2500以下的农民,有5597人列入低保,5931人实现了脱贫。5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5099元,均高于全国农民人均水平。农民异地转移加快推进,全年共实现转移搬迁966户2593人,是市里下达年度计划数的209%,其中整村搬迁67个自然村879户2356人,是市里下达年度计划数的317%,整村搬迁占转移农户总数的90.9%,比市里下达比例数高出30个百分点。
  抓好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所有行政村均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并加强了对各村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全年共完成了143个村的审计,审计金额达87809.38万元,其中违法违纪案件数1件,违纪金额2.9万元。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及时宣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坚持月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调处,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涉农纠纷调处,一年来共调处涉地信访25件,其中:群体性3件,信访及咨询相关政策的500多人次,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村庄整治
  【概况】2008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坚持“扩面”和“提升”并举,在全区45个村实施整治,提升67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和100个村村庄绿化水平。其中,创建2个农村新社区、3个市级示范村和10个精品村。完成投资8588.5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22.7%o村内道路硬化130.1公里;改造自来水管道19.41万米,新建生活污水治理池3208立方米,埋设排污管道38520米;整治河沟池塘12.33万平方米;拆除简陋厕所、猪牛栏和简易棚1643处,消除露天粪坑1578个,修建绿色公厕54座,推进户厕治理8446户;完成危旧房外墙改造20.1万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30万平方米;修建村会议室、老人协会活动、文化体育场所91处;新增垃圾箱(筒)房1876座、处理点和焚烧炉4座、垃圾运输车83辆;建成规模养殖场(户)沼气池3500立方米;安装路灯1573盏。
  【拓宽建设思路】通过培训,更新观念。2008年莲都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力推动整治水平的提高。邀请了有关专家举办村庄整治建设培训班,为各乡镇街道“十百工程”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就整治建设中实施难度较大的“卫生改厕”和“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标准、实施要求、设计理念、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参观学习,提升理念。10月份,组织了精品村创建村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领导到金华市金东区学习参观,拓展视野,借鉴经验,为有效深入推进莲都区村庄整治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一是重视前期规划,呈现整治特色。按照“点面结合、整镇推进,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全面开展待整治村庄的摸底调查,编制了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生态源头地区、主要流域、水源保护区、沿路、沿江、沿景优先和“成线连片整治”的原则,根据村级班子战斗力、村民积极性及当前开展整治的条件等情况,最终确定各创建村。根据省市下达的整治任务,农办、水利、建设、爱卫等相关部门深入各申报村调查,通过实地察看,村民走访,基本掌握各村的现状和村民最迫切希望整治的项目。在此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制订出台了《莲都区2008年“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008年的整治的总体要求、实施步骤和推进措施。为深化和提升现有村庄整治水平,同时制定了《莲都区村庄整治精品村建设实施方案》、《莲都区2008年村庄绿化方案》等,细化整治项目,明确整治标准。各创建村也相应编制了整治规划。二是完善监督体系,促进工作进度。区委区政府督察室、区十百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按照既定整治方案时序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整治村开展督查、检查、指导,对建设进度、存在问题、联系领导指导力度、挂钩部门帮扶情况等进行通报,做到“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每次通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并抄告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8月份后,区委区政府把村庄整治列入乡镇、街道四大重点工作实行联合督查,确保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并对已经建成的整治村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开展“回头看”,发现问题进行通报,要求限期整改,防止出现“脏乱差”反弹现象。三是完善考核程序,提升整治水平。对整治村以及所在乡镇都进行验收考核,把村庄整治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指标,把整治精品村建设作为一票否决指标,与乡镇、街道签订责任状。把建立村庄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和管理制度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区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2400多万元用于2008年的村庄整治建设,比上年(1547万元)提高了57%。2007年区财政对每村补助标准是8万元,2008年每村最高补助达到23万元,提高了近3倍。二是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通过对农民饮用水、村庄绿化、河道沟渠清理、畜禽污染治理、电力线路改造、文体、广播等项目资金的整合,促进了整治工作开展,整合部门资金达1886万元(不含康庄工程1000万元)。三是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引导各村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难题。如,太平乡谢山头村村民累计集资近40万元、投工投劳3万多工参与了通村道路、桥梁、村办公楼等项目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整治资金紧张的压力,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增强共建合力】区农办牵头,建设、林业、文体、环保、水利等11个部门骨干力量组成村庄整治专家组,逐村逐点,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如:污水治理项目,区农办、建设、环保等部门根据专业部门设计的方案,到村到点指导建设,使全区村庄整治污水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林业部门把村庄绿化工程紧密结合到整治工作中来,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余万株,绿化面积30余万平方米,庭院绿化户数达700余户;相关乡镇街道通过细化方案、指导督促、组织村干部学习交流等形式加快项目建设,各住干部做到“人到、心到、措施到”,及时到村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督促进度、指导工作。各整治村逐一制定项目实施倒排计划表,明确完成时限、责任人。继续实行了领导联系和部门挂钩制度,共有29个副处级以上领导和60个部门分别联系(挂钩)了81个村。各联系领导及时到村进行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挂钩单位主动整合项目资源,加大帮扶力度,共落实帮扶资金6(18万元。
  【搭建增收平台】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注重引导各村正确处理好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结合自身特点,深挖农村文化内涵,发挥自然生态资源和村庄区位条件等优势,把村庄环境整治与古村落保护开发、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使村庄整治内容既能突出农村生态、历史、文化特色,又能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届时不但能形成古堰画乡、风情东西乡村旅游线的新节点,更使莲都区村庄整治的亮点纷呈。
  农家乐发展
  【概况】2008年,全区新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6户,共接待游客达36.7万人次,营业收入778.5万元。全区累计投资2958万元,共有农家乐特色村(点)7个,其中省级特色村1个(碧湖镇堰头村)、市级特色村(点)3个(老竹镇沙溪村、联城镇下林九坑村、麻雀湾农家乐)、区级特色村3个(大港头镇大港头村、雅溪镇西溪村、丽新乡黄岭上村),农家乐经营户共64家,从业人员430多人,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乡村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农家特色菜得到充分挖掘,管理进一步规范,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征的乡村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悉心指导帮扶】为迎接省万名机关干部走进农家乐,“体验农家、服务农家、消费在农家”主题活动的开展,根据浙农办〔2008〕15号文件精神,莲都区确定丽新乡黄岭上村为省、市、区三级帮扶发展村,该村3家有经营意识、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农户作为此次定点帮扶经营户,督促该3户经营户对厨房、卫生间、休闲场地等进行建设或改建,现都已开业经营且经营状况良好。同时根据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整合当地自然资源,组织黄岭上村双委做好荷花引种工作,把月亮湖内湖近50亩水面建成多色、多品种荷花竞相开放的“荷博园”,现已引进荷花品种10多个近200株,栽种水面面积8亩左右。
  【提升服务水平】根据农家乐管理办法和星级评定标准,对农家乐评星级以及卫生、安全、环境管理严格要求,从管理和制度层面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一是下发“浙江省农家乐服务手册”等资料,积极指导各农家乐经营户(点)参与星级评定,规范对农家乐工作的日常管理。二是在“五一”前开展了一次安全大检查,并在下林九坑村召开农家乐经营户座谈会,集思广益,共谋莲都区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开展星级评定活动和特色村(点)的申报工作,评出一、二星级农家乐经营户6户,推荐三星级农家乐经营户7户,完成联城镇麻雀湾农家乐作为市级特色点的申报工作。四是7月初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烹饪基本技能、特色农家菜肴(蔬菜、肉类、菌类)制作、菜品成本核算、礼仪接待常识、食品卫生、职业道德、消防安全等,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促使他们依法规范经营,提档升级。
  (注重推介促销】一是根据“一村一品”、“一点一型”的发展要求,积极帮助特色村联城镇下林九坑村和帮扶村丽新乡黄岭上村制作特色鲜明的宣传牌匾和名片,扩大影响,增加知名度。二是做好莲都区农业信息网和莲都旅游网上农家乐版块的编辑制作工作,积极推广莲都区农家乐。三是开展“体验农家乐、服务新农村”主题活动,邀请农口系统干部到农家乐开展活动,宣传莲都区农家乐,扩大莲都区农家乐的社会影响。四是6月份在白云街道灯塔社区开展“农家乐宣传促销进社区”活动,分发宣传折页500多份、宣传单1300多份、宣传扇子2000多个,发放其他有关宣传资料800多份,接待群众咨询200多人次。五是7月初制作展板,参加了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办公室组织的“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避暑度夏专场推介展示会”,发放宣传资料1100多份。
  高效生态农业
  【概况】2008年,莲都区立足莲都区生态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工程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2008年全区新培育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家,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5个,新认定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面积4200亩;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1个,面积8118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个;新获浙江名牌农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2个。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继续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扩大基地规模,全面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2008年新认定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面积4200亩(见附表1);新建莲都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1个,面积4195亩。至2008年,全区共建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04个,规模8.48万亩;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1个,面积16.33万亩。同时,新建15个示范带动性强、特色明显、优质安全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着力推广“猪一沼一果”循环生产、粮经立体生产、林果一畜禽生产等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加快莲都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和规模集聚。努力建成周边城市的“后菜园”、“后果园”、“后花园”以及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实施绿色农业品牌战略】一是以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为根本,围绕莲都区农业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地方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2008年继续鼓励企业或基地业主选择主导产业中具有一定规模性和代表性的产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共有4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至2008年,全区共有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48个(其中有机食品12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26个)。二是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又重点发展一批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08年新增浙江省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1个。全区已共培育省市著名商标10个(其中省著名商标3个)。省市名牌产品9个(其中省名牌产品2个)。三是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提高莲都区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2008年,莲都区共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杭州、上海、北京、宁波、温州、丽水等7场大型农产品交易会、展示展销含、博览会和经贸洽谈会。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式,通过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实物促销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本区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髙莲都区农产品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如莲都区浙江巧手食品有限公司在参加北京农产品展示推荐会后,公司生产的“少不了”牌方便馄饨成功进驻北京世纪家家福超市;在浙江农博会上,丽水浙西南农贸开发有限公司与余杭连坤淡水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淡水鱼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部分基地设施建设,合作进展良好。爱绿森香菇、山水瓯柑、梅中田茶叶、六江源油焖笋、处州山茶油等一批农产品更是成为杭州、上海市民抢手的香馍馍。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工作,积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法人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008年全区新培育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家,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至此,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8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9家,区级24家(见附件3)。拥有固定资产2.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6.35亿元,在本区内建立各类紧密型基地(包括订单基地、自办基地、合作社基地)5万多亩,带动农户2.5万户。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适应农产品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为全区的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带动作用。
  【培育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8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3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04家,专业合作社成员5399人,其中农民成员4985人,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53239万元;新增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全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1家,其中7家为省级规范化合作社。通过规范化建设,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服务社员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促进莲都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快又好发展。
  【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补偿机制,增强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2008年,莲都区继续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开展险种有8个(奶牛、油菜、能繁母猪、水稻、生猪、鸡、林木火灾、淡水养鱼),比去年增设了4个险种;并完善了扶持政策,在水稻、生猪两个险种中分别比去年增加10%保费补贴。其中水稻险种,农户自负保费10%,政府补助90%,生猪险种,农户自负保费30%,政府补助70%。2008年莲都区农业种养业参保253份,投保额1150.9万元,比去年增加704.58万元。
  2008年莲都区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名单
  表3:
  *丽水市绿富畜禽有限公司浙江丽水膳尔康食品有限公司社
  *丽水市绿谷茶叶有限公司丽水市队长食品有限公司丽水市莲都区亿隆养殖合作社
  *丽水市恒源商贸有限公司丽水市翔宇畜禽养殖专业合作丽水莲都区叶丽荣粮食生产专
  *丽水市高山农夫农副产品开社业合作社
  发有限公司丽水市莲都区宏兴生猪养殖专丽水市莲都区自强畜禽产销合
  *丽水市梅园食品有限公司业合作社作社
  *丽水市绿野畜禽有限公司丽水市云然食品有限公司丽水仙渡新红桃产销合作社
  *丽水市森宝菇业有限公司丽水市莲区太平水果合作社浙江丽水天润香椎合作社
  *丽水市绿溢农业科技开发有浙江巧手食品有限公司丽水市灵山鲜果专业合作社
  限公司丽水市新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丽水莲都瓯江源蔬菜合作社
  *丽水市浙闽山珍有限公司丽水市成利竹业专业合作社丽水古堰画乡茶叶产销合作社
  *丽水禾意牧业有限公司丽水市金田园果蔬产销专业合丽水联济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
  *丽水市畜牧良种场作社丽水田野果业合作社
  *丽水处州山茶油开发有限公丽水太平水果专业合作社
  司莲都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丽水丽竹农产品产销合作社
  *丽水绿园种禽开发有限公司名单丽水莲都区农丰植保技术服务
  *丽水白云山土特产开发有限 (排名不分先后)合作社
  公司丽水碧湖绿源长豇豆合作社丽水市莲都区日日红果蔬专业
  *浙江新三和动物保健品有限 (省级)合作社
  公司丽水莲都区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丽水富港茶叶专业合作社
  *莲都区碧湖绿源农副产品产产销合作社(省级)丽水绿谷高山养殖专业合作社
  销合作社丽水市秀山农副产品产销合作丽水莲都永豪北谷畜禽养殖专
  *莲都区庄稼人农产品专业合社(省级)业合作社
  作社丽水莲都庄稼人蔬菜合作社(省丽水市莲都区宏兴生猪养殖专
  丽水市咏林食品有限公司级)业合作社
  丽水市森老大板栗专业合作社丽水市绿园丰年畜禽养殖合作丽水绿谷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
  丽水市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产销社(省级)丽水莲都区白岩板栗专业合作
  合作社丽水森老大板栗专业合作社社
  丽水秀山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 (省级)丽水齐信果业专业合作社
  丽水市兴农蔬菜合作社丽水春秋农产品合作社(省级)丽水市蓝碧蔬菜产销专业合作
  丽水莲都区河东农副产品产销丽水莲都区水阁畜禽产销合作社
  合作社社丽水市莲都区丽华瓯柑产销专
  丽水市蓝碧农产品合作社丽水莲都区绿禾牧业合作社业合作社
  丽水市莲都区亿隆养殖合作社丽水市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丽水莲都区绿森笋竹专业合作
  丽水市莲都区日日红果蔬专业丽水市恒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社
  合作社丽水康乐马齿苋产销合作社丽水市莲都区开潭柑桔专业合
  丽水飞鸟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丽水莲都区河东农副产品产销作社
  丽水市粮食总公司合作社丽水市枫树湾果蔬专业合作社
  丽水市丽南综合交易市场丽水飞鸟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丽水市郑地高山蔬菜专业合作
  丽水市桑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丽水市莲都区西达开农产品合社
  限公司作社丽水绿禾苗木专业合作社
  莲都区半年弄生态养殖场丽水新农村农副产品产销合作丽水莲都区下沈桃合作社(区级)
  丽水丽新乡益民茶叶产销合作社(区级)
  丽水兴达笋竹农民专业合作社 (区级)
  说明:
  ★号为省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号为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号为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粮食作物
  【概况】2008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78万亩,去年增加2.39%,总产量6.51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完成水稻播种面积9.59万亩,大豆4.34万亩,蚕豆1.66万亩,甜玉米1.61万亩,番薯1.42万亩,其他杂粮501亩。完成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0万亩,绿肥7358亩。全年种植粮食作物20亩以上的大户由上年的35户增到45户。全区种植业继续保持粮、果、蔬三分天下的格局。在种植方式上,保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搭配,水旱轮作的多种种植方式,上半年以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旱粮为主,下半年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区域分布上,形成区域性规模种植,碧湖平原为长征豆、蚕豆、春大豆等与水稻搭配种植区;老竹盆地是春大豆、春花生、长豇豆与水稻搭配种植区;富岭、城郊以叶菜、苦瓜、春玉米与水稻搭配为主。
  【先进适用技术】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建立各种示范技术的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16个,示范面积达4500
  余亩,做到乡乡(镇)有示范方;积极组织和落实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建立优质高产示范户180户,基本达到村村有示范田。
  推广应用水稻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抓好稳粮增效新模式、新技术和超级稻示范推广等项目,示范推广稳粮增效新模式4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4万亩,推广旱育秧3万亩,推广单季稻“五改”技术和“双百工程”4万亩。推广和引进优质高产品种。水稻重点推广中浙优8号、甬优9号、中浙优1号等,良种覆盖率在90%以上,引进和示范两优6326、甬优15号等新组合;油菜推广“双低高油”品种,旱粮作物主要推广:引豆9701、台湾75、浙凤甜2号、华珍、开农15等品种,引进和示范蚕豆新品种慈蚕1号、白花大粒,甜玉米新品种上品等,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充分利用和发挥莲都区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蚕豆、甜玉米等旱粮生产,建立旱粮示范方10个,示范面积2300亩。2008年全区蚕豆生产面积达到2.00万亩,比去年增加0.15万亩,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甜玉米生产面积达到1.65万亩,同比增加10%,总产值2640万元,成为莲都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中央、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农业部门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提升,种粮效益进一步提高,粮食规模经营得到发展,新增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3家。
  【基本农田保护】全区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针对抛荒耕地多为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垄田,偏僻且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引导民因地制宜种植,重点发展茶叶、水果生产等措施,力争不出现耕地全年抛荒现象。
  经济作物
  【概况】2008年,全区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为33.24万亩,比上年增长1.0%。大宗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这2个大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90.9%、产值占94.4%。
  【蔬菜】2008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6.29万亩,同比增长1.7%,总产量34.75万吨,同比增长6.4%;总产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5.7%o蔬菜生产品种主要有长豇豆、蚕豆、四季豆、黄瓜、番茄、八棱瓜、莢白、花菜等,其中最大宗的是长豇豆,播种面积近4万亩,其他豆类3.5万亩,茄果类蔬菜2万亩,叶菜及其他蔬菜等3万亩,生产总量已经达2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呈量稳价扬趋势,主栽品种长豇豆的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受市场供求影响,下半年蔬菜整体价格有所下降,但总体效益较好。
  【水果】2008年,新出台了瓯柑发展和老果园改造扶持政策,受政策带动和市场比较效益的驱动,水果品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全年新开发水果种植面积近7984亩,其中:新开发瓯柑5593亩,桃子1391亩;改造老果园8000亩。全区水果面积达13.93万亩,总产量19.75万吨,产值2.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23.2%和6.9%。【茶叶】 茶叶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区新栽种茶叶6132亩。茶叶虽受雨雪冰冻灾害较重,但由于投产面积增加和价格的上升,生产形势较好,茶叶价格普遍提高,早茶茶叶鲜叶平均收购价达100元/公斤,较上年提高20%。全区茶叶总面积达3.02万亩、总产量1281吨,同比增长13.6%。总产值4233万元,同比增长20.2%。
  茶叶加工以春季名茶为主,加工类型有扁茶、碧螺春、香茶等。2008年是新购茶机扶持政策实施第一年,5个茶厂通过改造或新造,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全区名茶加工机器达到800台。名茶的机械加工已达到95%以上。茶叶机剪机采得到迅速推广,全区茶叶机剪面积达到3000多亩,剪采机发展到18台。机剪茶园主要分布在大港头、碧湖、丽新、仙渡。随着机剪机采的逐步推广,劳动力成本降低,茶叶生产力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组织茶企业参加茶博会。4月24至25日梅峰、绿谷二家企业参加了“2008中国(宁波)国际名茶博览会暨第三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山水龙剑”获金奖。对莲都区茶企业和莲都区茶叶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食用菌
  【概况】莲都区食用菌产业以香菇生产为主,占94%,其他菌类如黑木耳,平菇,金针菇,鸡腿菇,草菇,茶薪菇等珍稀品种有少量种植。香菇生产主要分布在雅溪、仙渡、老竹、丽新、高溪、碧湖、大港头、峰源、太平等9个乡(镇),珍稀品种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郊的4个街道办事处。2008年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数量为5260户近1.6万人,食用菌生产总规模为8500万支菌棒,产值2.51亿元,利润1.5亿元,其中外运排场和异地制菇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区),重点地区有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北京、天津、青岛、南京、苏州、上海、广州、昆明、贵阳、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郑州、西藏等城市。
  【特色及举措】一是赴外开发取得显著市场经济效益。据统计,2008年莲都区赴外开发食用菌规模达5000万段菌棒,产值2个亿,营利1.1亿,是莲都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二是食用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得以推广和普及。全区共有省,市,区级无公害基地23个;同时大力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品牌战略,已有2个食用菌绿色食品认证,2个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包括全省第一个香菇绿色食品认证。三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相继引进和研发相关技术如塑料大棚加盖遮阳网技术,代料香菇配方改良,干鲜香菇品种选育,节能型自动灭菌炉和生物质灭菌炉的研发,封口机和拌料机的试验示范,节水微孔喷溉技术应用和开放式接种技术的推广等,为莲都区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2008年全区本地生产的菇农平均规模达15000支菌棒/户,赴外开发的菇农平均规模达30000支菌棒/户,分别是全省平均规模7000支/户的1倍多和3倍多。四是组织化程度和基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区食用菌行业协会建设,吸收广大菇农,食用菌经营户参加,并在重点产区设立会员召集人制度,以此来提高菇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基地化生产;鼓励和支持广大菇农自发组成专业合作社,产销结合,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安排生产,有效地规避风险。业务主管部门和协会还不定期地为菇农解决生产和销售中出现的有关技术问题和经营问题。五是逐步形成了面向全国的原辅材料和优质菌种集散地。莲都区每年供应的食用菌原辅材料和优质菌种可生产2.5亿支菌棒,其中有一半的材料是销往全国各地,成为目前全国较大的食用菌原辅材料和优质菌种集散地之
  畜牧业
  【概况】全区畜牧生产总体形势良好,通过贯彻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落实综合措施,实现了从上半年低迷亏损向下半年恢复盈利转变,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全年家畜养殖量达23.06万头,比上年增长3.7%;家禽养殖量达718.76万羽,比上年增长23.45%;肉类总产量达19492吨,比上年增长10.59%;禽蛋产量达1844吨,比上年下降12.7%;牛奶产量达272吨,比上年下降16.57%0能繁母猪养殖补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落实到位。对全区2043家能繁母猪养殖场(户),按每头能繁母猪补助1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89.59万元。在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养殖场(户)对200头肉猪,857143羽肉鸡进行了投保。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列入省“811”工程项目的33个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和1个集粪中心建设,建成厌氧池池容3360立方米,酸化池、氧化池等1305立方米,沼液贮存池1347立方米,雨污分离沟9750米,粪便堆放场855平方米。在全区推行了养殖场防疫设施“一灯两池”建设模式,即在养殖场悬挂紫外线消毒灯,建造车辆消毒池和畜禽笼具消毒池。动物防疫执法检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查处违法案件5起。
  【发展生态畜牧业】全区根据省、市政府的要求,立足现有的山地资源,积极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发展战略,2008年全区共组织实施了11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态规模猪场建设项目,争取到项目投资450万元。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1143万元,建成各类猪舍2.18万平方米,附属用房0.38万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沼气池等设施。在项目示范带动下,加快了莲都区养殖业规模化进程。年出栏千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达15家,年出栏生猪3.58万头。同时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同时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在全区确认生猪人工授精供精单位3家和良种公猪14头,人工授精配种母猪4080头,占计划的107%,使用良种猪精液8160份,受胎母猪3902头,受胎率达到95.64%;已产仔母猪2359头,产仔25183头,窝均产仔达10.68头,比自然体配母猪每窝多产仔0.69头,窝均产仔提高6.91%。
  【动物疫病防控】一是狠抓畜禽普查免疫,推动动物疫病预防屏障建设。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免疫工作要求,实行平时免疫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及时做好畜禽免疫工作,随时开展免疫技术指导,实现了免疫密度和质量双落实。全年进行家禽禽流感免疫303.27万只、牲畜口蹄疫免疫19.91万头、猪瘟免疫15.42万头、猪蓝耳病免疫3.5万头。家禽免疫数占计划的107.12%,家畜免疫数占计划的169.86%,乡镇(街道)免疫工作完成率、畜禽规模场免疫率均达100%,散养家畜总体免疫率为98.3%,散养家禽总体免疫率为97.7%o二是狠抓动物检疫监管,推动动物流通环节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所有生猪凭检疫证明进入定点屠宰场,检疫员严格按照检疫操作程序进行检疫。2008年实施产地检疫家畜4.35万头、家禽254.96万只、动物产品2.3吨;屠宰检疫猪8.9万头、羊0.3万头、牛0.18万头。城区市场共检疫家禽353.53万只。对检疫不合格的家畜103头、家禽1190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严格执行省外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备案管理制度,在部门、贩运户、调运地之间形成动物疫情信息链,引导贩运户到无疫情地区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全年备案调入家畜2.07万头、家禽141.2万只、畜禽产品22.76吨。三是狠抓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防控工作规范化。在全区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防疫规范化建设。区政府统一购置紫外线消毒灯,免费发放给规模畜禽养殖场。并督促养殖场完善养殖、免疫、生产和用药等档案制度,认真、规范落实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2008年莲都区有32个规模养殖场验收合格。四是狠抓动物疫情监测,推动预警预报作用充分发挥。从122个规模养殖场、27个村的散养户采集畜禽血样共计1921份,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畜禽免疫质量较差的养殖场(户),采取了发告知书、监督指导等方式,督促落实补免等措施,以提高免疫效果。同时开展奶牛结核病和牲畜布病普查。检查10个奶牛养殖场(户)的42头奶牛,查出6个奶牛养殖场(户)的6头奶牛患结核病,对结核病奶牛按有关规定进行了扑杀及无害化处理。通过落实检测普查措施,为防范动物疫病起到重要作用。
  【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动物卫生执法检査。为了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莲都区加强了执法监管,开展动物卫生执法巡查102次、“绿剑”集中执法行动2次。共出动检查人员316人次,累计检查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点)48个、屠宰场4个、养殖场(户)186个。共查处违法案件5起(含兽药案件1起),纠正不规范经营行为65起。案件办理正确率和结案率均达100%。
  相继开展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鲜牛奶三项整治行动。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莲都区立即行动,加大力度,成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管应急小组,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从饲料和兽药等畜禽养殖投入品、生鲜牛奶等畜产品两方面,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了专项整治。组织4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0个奶牛养殖户签订了生产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了监管责任人,随时检査企业承诺落实情况。
  严格畜产品安全检测。一是实行畜禽规模场定期抽检制度。一方面,从24个畜禽饲养场采集动物尿液等样品240份,由实验室进行了“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另一方面,按照省、部检测机构要求,送检相关样品60多份,进行“瘦肉精”和兽药残留等项目检测,合格率达100%。二是实行定点屠宰场每批生猪抽检制度。全年对9750头生猪进行了“瘦肉精”检测,月均抽检813头,比计划数增加2%,共检出含有“瘦肉精”生猪5批次252头。根据相关规定,采取了退回和隔离等处理措施,有效保障了畜产品安全。
  农业机械
  【概况】2008年,农业机械成为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38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中:农用小型拖拉机1898台、1.65万千瓦,运输型拖拉机1085台、1.89万千瓦,联合收割机15台、机动喷雾机2454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达1.01万千瓦,各种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037台,农业机械原值1.37亿元,占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的25%以上。机耕作业面积11.13万亩,植保机械作业面积23.22万亩,机械收获作业面积1.46万亩,主要农机化作业水平比2007年有显著提高。
  【农机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高溪乡创建了莲都区首个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既万顺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区有农村维修网点23个,农机户发展到6989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8905人。同时2008年创建了1个市级农机化作业示范基地,即丽水春秋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的茶叶机械化加工示范基地。农机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支持和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机安全监理】2008年开展农村道路安全整治,维护了莲都区农村道路交通秩序。
  一是积极开展“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和“农业系统安全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等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地毯式动态排查、铁腕式追踪整治”的要求,全面深入整治旧隐患、控制新隐患,全力消除隐患风险。全区共对409家生产经营单位,38家农机维修站点,836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排查了隐患数540个,已经整改了532个,整改率达到98%,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是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促进农村道路安全整治。大力推进 “平安农机”创建,雅溪镇通过了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的验收,峰源乡的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11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深化 “十个一”平安农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宣教形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农民信箱”每周定期给机手发安全提示短信,形成“人人讲安全”的氛围。在6月安全月中,组织人员分赴全区各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了《农机安全知识手册》和《拖拉机驾驶员“十不违”》、《平安农机挂图》等宣传资料2000多份,并对“农机安全生产月” 活动进行指导和检查,落实各项措施。统一组织上路安全检查13次,出动95人次,检查拖拉机256台次,纠正违法拖拉机168台次,其中载人和人货混装25台次。
  三是日常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农业部三个部长令、四个规范和五个行业标准,严把拖拉机检验、考试和发证关,做到审批手续有序规范,档案齐全。做好拖拉机报废更新工作,2008年已经对达到报废年限的673台拖拉机发出报废通知单,及时告知机手,督促机手自觉报废。认真开展2008年度拖拉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严把安全检验关,共检验拖拉机715台,检验率87%。
  抗灾自救
  【概况】应对莲都区大面积遭受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区委区政府领导迅速对全区灾后重建作了全面的部署。农业部门及时提出了“发展短、平、快,实现山上损失山下补,冬季损失四季补,面积损失单产补,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力争能增收”的工作目标,广泛筹集,多方求援,积极寻找新项目,发展新产业。例如,峰源乡遭遇灾害农业损失惨重,农林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察看、研究探讨发展项目,并联系绿源长豇豆专业合作社与峰源乡签订订单农业,带动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300多亩。仅此项就可为峰源农户增收40多万元。据统计,救灾期间,农业系统共下派技术人员3216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35次,培训农民2.2万人次。其中,举办了灾后瓯柑高位嫁接培训班2期、培训农户2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共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21万亩次。
  (办公室)
  水利
  【概况】2008年,全局牢固树立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的理念,认真履行水利工作职能,不断加强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资金7000万元,争取省级补助资金2027.41万元,开展重点项目建设16处,较好的改善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了全区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水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
  【农民饮用水工程】共投入3800万元用于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和解决了15个乡镇(街道)97个村5.99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超出与市政府签订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4.82万人”这一年度计划数的24%。
  【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坚持把河道治理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努力改善河道周围环境,营造适合当地的水生态环境。2008年共投入685万元, 在宣平溪、太平港等41处完成河道及河沟池塘整治33.6公里(亩),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整治河道31.5公里”这一年度计划任务数的3.7%, 使以上河道及河沟池塘水质、水系面貌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水库保安及山塘除险加固】按照省厅建设“安全、高效、美丽”高标准水库的要求,2008年共投入406.24元,顺利完工验收了碧湖郎奇、联城新塘岙2座水库保安工程。同时,加快推进2008年下达的黄塘、河源、和垟坑等3座水库保安工程建设。在开展水库保安工作的同时,莲都区水利局还投入资金131.28万元,对雷岗山、通山背等15座病险山塘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
  【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开展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投入300万元,实施郎奇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和高溪水库灌区一期工程,完成渠道改造9.15公里,渠系建筑物改造17处;切实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投入113.85万元,开展老竹黄塘弄水库下游灌区、三十九水库灌区渠道改造12.28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改造3处,改善灌溉面积2060亩。
  【市级重点水利工程】配合市本级继续加快城市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抓好工程建设进度,顺利完工验收了防山洪西排工程。防山洪东排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等待工程验收。东西排重点工程的顺利完成为市区抗洪防汛解决内涝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加快市本级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水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防汛硬件设施建设,全区区域内形成了27个水雨情遥测站的遥测网,完成雅一、高溪水库等10个水雨情遥测站点系统更新升级工作,安装简易人工雨量站31处,为领导防汛防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防汛防台
  【汛情】2008年,汛期局地强降雨次数多、雨量大,全区共发生21次局地强降雨,其中最大一次2小时降雨量为95.5毫米,过程雨量为118.5毫米。全年共有“海鸥”、“凤凰”、“森拉克”、“蔷薇”等4次台风影响莲都区,区防指适时启动了3次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2次II级应急响应。4次台风最大过程降雨量149.5毫米。2008年全区26个水雨情遥测站平均降雨量为1382.2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774毫米。
  【防汛防台抢险救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范,区委书记陈瑞商、区长任淑女等主要领导认真研究部署防汛抗台工作,深入一线指挥,带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抗台汛;区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台汛动向,严密关注病险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小流域灾害区域动态,对高水位运行水库进行科学合理调度。受2008年7号台风“海鸥”、8号台风“凤凰”、13号台风“森拉克”、15号热带风暴“蔷薇”和局地强降雨灾害影响,莲都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213万元。共有10个乡镇受影响,受灾人口1.5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30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35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40公顷,倒塌房屋64间,四次台风过程中全区共转移2147人次到安全区域。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立即开展灾后自救,防指各有关部门深入灾区指导抢险,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由于部署科学,指挥得当,措施到位,几次台汛均未造成人员伤亡,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群众的财产损失,圆满实现了上级党委政府提岀的“确保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
  水电
  【小水电开发建设】以莲都区“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加大对老电站改造力度,以减少资源浪费,保证电站安全运行。全年新建成投产电站2处3台装机960千瓦,努力推进雅二电站报废重建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前期工作,进入开工阶段。同时积极争取电气化县建设和老电站更新改造补助资金,2008年度共争取上级电气化县建设补助资金40万元,老电站更新改造补助资金32万元。
  【小水电抗冰雪灾害】全区小水电受冰雪灾害影响从2008年1月16日起,出现电力输送出线路倒杆(塔),电站水工建筑物受损等情况,据统计全区小水电受损电站20座,线路32公里,直接损失150万元,间接损失200万元。灾情发生后,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及时上报灾情,与有关部门协调,各水电站积极进行了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尽快恢复了供电。同时,争取到了上级35万元的资金补助。
  【小水电生产】在汛前进行电站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基础上,指导各电站在台汛期安全度汛,科学发电。2008年“海鸥”、“凤凰”、“森拉克”台风对莲都区造成影响,在区防指的统一指挥下,积极检查和督促莲都区各并网和在建电站做好防台工作,及时组织危险区域的人员、物资撤离,使损失降至最低。积极调处电站和相关村、村民的政策处理纠纷工作,协调好电站发电与村民用水等矛盾。2008年,全区电站累积发电量达到了1.81亿千瓦小时,电费收入8229万元。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以“全隐患排查治理年”和“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通过落实莲都区水利局安全生产工作岗位职责,在全区水利系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范围内开展系统性和不定期的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努力保障水利生产安全。全年共检查山塘、水库
  等水利工程247处,发现存在有病和各类隐患的水库、山塘79处,对确定的12座病库山塘采取了限制蓄水的措施;对4座险库山塘采取了空库运行的措施。通过一系列安全生产检查,共整改事故隐患100余处。同时,在水利系统内部开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学习活动,培训干部职工260人次。在水利系统内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竞赛”和“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二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共计149人次参加。有力的促进了全区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水政
  【水资源】2008年,全区年降雨1396.1毫米(折合降水量20.968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12.6%, 比上年减少6%,属降雨偏少年份。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0.9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3.4121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减少18.6%,比上年减少1%。产水系数为0.61,产水模数为73.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858立方米。全区水力资源丰富,理论储藏量为28.5万千瓦,可开发26.5万千瓦(其中瓯江干流为19.5万千瓦,属市局管辖),莲都区实际可开发量为7.4万千瓦,至2008年底实际已开发6.66万千瓦。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825亿立方米(其中蓄水1.275亿立方米,引水0.21亿立方米,提水0.34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025亿立方米,总共1.825亿立方米。全区用水量,农业灌溉为0.6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为0.12亿立方米,工业为0.72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为0.04亿立方米,居民生活为0.2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为0.05亿立方米,总共用水量1.825亿立方米。2008年共征收水资源费340.97万元。
  【水行政执法】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认真开展水政执法日常巡查及水政专项执法大行动、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水事违法行为。全年共依法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2件(其中立案查处8件),发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7份,调处水事纠纷5起,较好的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加强区管河道日常巡查,清除河道弃渣2.5万余立方米,清除河道违章种植林木300余株,折除违章建筑230平方米,办理审查涉河建设项目9个。
  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对全区110户取水户进行新版取水许可证换发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审批条件,认真核定许可水量,全年发放取水许可证3个。为全面掌握莲都区现有水域的基本数据,依法保护水域,有效管理水域,发挥水域在行洪排涝、水量调蓄、航运交通、环境美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功能,2008年完成了《丽水市莲都区水域保护规划》,并通过了市、区各级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审查,报莲都区人民政府批准。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在建康庄公路(尤其是龙门坑康庄路)、大大线二期改建工程等交通工程及务岭根垃圾场、苏埠500千伏变电所、以及水利工程等在建工程的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督办整改建设项目8项,整治弃渣场6处,砌筑弃渣挡墙550米,建拦渣坝5座,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15.0平方公里,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此外,2008年莲都区水利局委托丽水市万源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丽水市莲都区仙渡港等11条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审查,报告将作为省小流域水土流失整治试点工程的依据和参考。
  【水利法制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依法治水治渔的良好氛围。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禁渔期”、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及4・15“防汛防台日”,广泛深入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渔业法、水文条例、防汛抗台抗旱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全年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4次,展出宣传图片45块,发放宣传资料330份,接受咨询20人次,参与水法知识有奖答题200人次,与城区文化广电中心站联合举办,利用水法宣传车在城乡开展了一周的巡回宣传。此外,还编印了水法律法规选编3000册分发到全区所有乡(镇)、村,用于干部群众的学习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坚持干部职工学法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学法活动,全年共组织水行政执法人员28人次参加省、市主管部门和区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制业务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依法行政。
  渔政水产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车、横幅、张贴通告等方式进行渔业法、禁渔期、禁渔区宣传,使渔业法深入民心。加大渔业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炸、毒、电等破坏渔业资源的非法捕捞行为。全年共查处各类渔业法案件5起,没收各类渔具212件、竹排2只、梭桶5只。全年投入资金20多万元,在瓯江、玉溪水库等河段增殖放流甲鱼1.2万只、花白鲢50万尾、草鱼30万尾、瓯江彩鲤80万尾、唇鱼骨13万尾,较好的保护和恢复了渔业资源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2008年为44条专业捕捞渔船全部配备了救生设备,全年未出现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渔业生产】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稻田养鱼、水库、池塘养鱼以及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迅速发展。2008年共巩固、发展稻田养鱼示范片600亩;引进湘鲫鱼种40多万尾、军鱼种30多万尾、花鱼骨鱼种20万尾、青鱼种50万尾进行培育试养,成功繁殖唇鱼骨苗种500多万尾,光唇鱼2万尾;争取省补助资金7万元,开展莲都区处州鱼种场规范化试点建设,通过鱼塘改深、池堤改宽等措施改造池塘养殖条件;全面完成水产养殖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共普查养殖户224户,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年渔业总产量4292吨,渔业总产值达到4139万元(包括苗种产值),较好的实现了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办公室)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莲都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记述时限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设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28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