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300
颗粒名称: 莲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1
页码: 11-21
摘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2008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二年,也是莲都区深入实施“三区”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省内外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的风险,面对市区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年初“五十年一遇”雨雪冰冻灾害的冲击,全区上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深入实施“三区”发展战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莲都区 政府工作

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2日在莲都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丽水市莲都区区长任淑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2008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二年,也是莲都区深入实施“三区”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省内外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的风险,面对市区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年初“五十年一遇”雨雪冰冻灾害的冲击,全区上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深入实施“三区”发展战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在保稳促调中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逆势扩大。市区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933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78元,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2元,同比增长13.8%,连续二十二年位居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同比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9家,总数达到45家,完成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工业总产值的61.7%,同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实现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10.4%;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引进市外内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3亿元,同比增长32.8%;自营进出口额实现2702万美元,同比增长70.9%;市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1%。
  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16.3个百分点,比2005年翻了一番。非政府投资拉动突出,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4%,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
  (二)服务市区在攻坚克难中扎实推进
  市区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2008年是历年来征迁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征地面积7800亩,拆迁安置面积26万平方米。全区上下迎难而上,顺利完成了500千伏输变电线路、330国道收费站北侧地块、滨水公园、括苍路北段等32个项目的清场交地和开发路、中山街北段、务岭根垃圾填埋场等9个项目的拆迁,推进了大猷街中段、新建公寓等18个项目的征迁工作,确保了市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工程——39万平方米的江滨区块改造、内河改造和北城道路改造以及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市区年度68亿元投资额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市区十件实事和社区十件实事较好落实。内河改造一期拆迁协议签订、城乡交通项目、环南明湖整治、天宁新村菜市场新建、农民建房审批任务等市区实事全面完成,北城改造、南城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撤村建(并)居工作等实事有序推进,后甫等3个村基本完成撤村建(并)居工作。“六城联创”全面启动,省级卫生城市通过复核;96345市民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接受市民各类求助30318人次,回访满意率达99.7%;东升等4个社区的工作服务用房动工建设。22个社区和29个城中村的环卫保洁工作全面实行市场化管理;莲都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试运行;加强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建成29条健身路径和11个“天天乐”文体广场;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率,人户一致率分别达到90%、95%、85%;天宁工业区基础设施改造全面完工,总投资1425万元的原丽东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滩坑三个水平年移民安置工作圆满完成。莲都区是全省接收滩坑库区移民安置任务最重的县市区。三个水平年计划安置滩坑移民3950人,实际安置3983人。目前,涉及6个乡镇(街道)32个村35个移民安置点的三个水平年移民已全部如期搬迁入住。除富岭街道职能划转外,其余34个安置点2334亩生产用地已全部调剂到位,有力保障了滩坑电站如期下闸蓄水发电。老库区移民的扶持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108户移民脱贫,9户移民列入低保,12781名后期扶持对象的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三)产业培育在结构调整中加大力度
  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其中丽水工业园区实现产值9.5亿元。碧湖产业区块19个项目开工建设,14个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年度完成投资2.5亿元,瓯宝实业、瑞益不锈钢、精良实业等项目试生产。郎奇161亩创业小区3个项目完成挂牌。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
  济发展的奖励政策,努力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与上海浦发银行丽水支行、中国银行丽水市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四年内新增授信35亿元。加强扶强育新,兑现企业技改贴息资金和企业技术管理创新等奖励资金333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完成投资额3.5亿元,同比增长37.4%。落实乡镇街道和8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9%。飞雁羽绒制品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
  旅游业上轨提速。编制完成了 《莲都区旅游空间布局战略规划》,召开了莲都区历史上第一次旅游工作大会,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秀山丽水,画乡莲都”的主题形象定位,提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浙西南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古堰画乡、风情东西、城市温泉、乡村旅游四大品牌的发展目标。古堰画乡于10月1日顺利开园。旅游项目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江苏省昆山市南北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石牛城市温泉度假中心,协议引资5.5亿元;大港头西坑口观光农业度假村旅游项目成功招商,计划投资9000万元;引进古堰画乡旅游经营公司和市区十大旅行社经营古堰画乡乡村酒吧。以“风情东西”为依托的乡村风情旅游线和以大港头、碧湖等村庄连点成线的农家乐园旅游线建设加快推进。全区正常营业接待游客的农家乐经营点达到66家,从业人员400多人,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6.9万亩,产量5.4万吨,种粮大户新增10户,总数达到45户。水果、蔬菜、畜禽三大主导产
  业稳步发展,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同比增长15%,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生猪养殖26万头,家禽养殖500万羽,分别占了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茶叶、瓯柑、笋竹两用林三大潜力产业快速发展,新发展茶叶6000亩,总量3.4万亩,比2005年翻了一番;新发展瓯柑5600亩,总量1.4万亩,比2006年翻了一番;抚育笋竹两用林1万亩,总量5万亩,笋竹产值提高到亩产500-600元,比抚育前翻了一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7家,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家,总数达到104家,入社社员5253户,联结基地5万亩,直接带动农户2.5万户。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139人,加工者队伍扩大到1万人,加工点遍及271个村,来料加工费达到5000万元。大港头镇玉溪村大花蕙兰生产基地完成首期项目建设,引进花苗16万株。
  (四)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内涵拓展中不断提升
  重点领域城乡一体化框架初步形成。交通、供水、环卫、电力四网建设逐步完善。大大公路莲都段全线通车,石牛至郎奇公路开工,完成了11个康庄工程的主体工程,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93%。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区性的通村公路桥梁检测,对108条372公里通村公路实行管养,管养率达61%。完成了97个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80%的山区片农民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累计建成3259座中转站、处理点、收集房等垃圾收集和处置基础设施,年度安排财政资金320万元,将所有村庄的长效保洁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予以定额补助,实现长效管理机制全覆盖,垃圾集中收集率和处置率均达到90%。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190个城乡电力网架工程建设和32个电气化村的改造,城乡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不断提高。
  生态家园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生态区建设规划,稳步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丽新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双黄乡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区建设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标。碧湖中心镇培育全面启动,大港头镇、老竹镇、雅溪镇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内涵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建成2个农村新社区、3个新农村示范村和45个整治村,村庄整治面达到6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受益面达76%。完成了100个村的村庄绿化,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平复开采区域30万立方米,平复弃渣7.5万立方米,关停了瓯江支流12家砂场。完成了67个村的首期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10152户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处理;完成了63家规模畜养殖场污染治理;基本完成玉溪水库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环境污染联合执法得到加强,取缔了瓯江边布头漂洗等非法高污染企业19家,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80吨、二氧化硫115.2吨。
  新农村建设焦点难点问题有了新的突破。按照五年转移2万人的目标,争取并启动了全区性下山脱贫转移小区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项目前期和大港头、碧湖、老竹三个镇域转移小区以及岩泉青林、高溪吴源、联城坑口等3个脱贫点建设,完成了高山远山、地质灾害点2593人
  的异地转移和搬迁工作,黄村水库吴处移民碧湖安置点顺利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完成立项821亩,复垦656亩,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疏堵结合,加快审批和制止“两违”同步推进,审批农民建房1065户,健全乡镇属地管理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强制拆除违法建设428起,面积3.8万平方米,制止“两违”行为614起。积极推进林权流转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完成了36宗1344万元的林权贷款。完成了333个村的换届选举,实现了村村有女委员,村双委干部高中以上学历比上届提升了3个百分点。选聘了90名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官”。
  (五)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不断进步
  教科文卫等事业协调发展。巩固提升省教育强区创建成果,天宁小学、联城小学2所新建学校开工,完善了25所学校的配套项目建设,完成了江滨区块3所学校的搬迁工作;不断完善教育评估体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育质量监测连续五年名列全市第一;花园等7所幼儿园通过省级幼儿园评估验收;统筹城乡学校发展,所有乡镇创办了中心幼儿园,农村小班化教育在太平小学、联城中学的试点基础上向双黄、西溪等13所学校拓展;吸纳了920名流动人口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发放爱心营养餐券20243张,学生受益面达25%;向39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款88万元。“富民强县科技行动计划——莲都区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国家科技部立项;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等5个科技专项深入实施,引导全
  社会科技投入2400万元,新建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专利示范企业3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村50个。通济堰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编著出版了莲都历史文化丛书《莲都历史名人》、《莲都名胜古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开展;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809户,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6.8%,广播电视通20户以上自然村率为100%,新一轮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建设了320个村级广播室,实现有线电视联网村100%通有线广播,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了村村响工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建成55个小康体育村,高溪乡被评为省级体育强乡。积极创新完善碧湖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合作机制,推进城区优质卫生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完成碧湖医院住院部、丽新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建成25所农民健康教育学校,1.2万名农民接受了健康教育;规范农村大型聚餐综合管理,全区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及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1017户计划生育家庭获得奖励扶助,推动完善村民待遇和计生导向挂钩的村规民约,促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追溯倒查历年违法生育,严格控制当年计划外出生,加强全区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1.7%。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并实施普查登记。新建村级便利连锁店20家,累计建成83家。丽水百货大楼有限公司被评为省重点流通企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完善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落实到户结对资金284万元,27766名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民有42%实现了脱贫,其中5597名列入低保。黄村等5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16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2.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额达到104元,其中政府补助74元,参合率达到89.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3%。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2%,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120户。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达到70%。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低保达到每月280元,平均补差145元,农村居民低保达到每月168元,平均补差96元。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农村低保扩面50%,新增2780人,退出145户405人,共有8063人列入低保。集中供养364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1.6%,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2.7%。全面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省级试点工作,落实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35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80人,补助残疾人住房改造86户,为4644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持证残疾人和3644户参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残疾人家庭免去参保费用。免除1014户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和视听维护费。进一步完善了以“五助一帮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安排综合帮扶资金1665万元,共救助1.4万人次。大力支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等多种形式,捐赠救灾金692万元。
  社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区委书记大接访和“迎奥运、促和谐,化解疑难信访老户问题百日活动”,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制和领导包案制,实现了奥运会期间“零进京”。周密稳控,疏导教育、帮扶救助两手抓,妥善推进银泰维稳工作。科学应对,成功抵御了“五十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凤凰等4次台风以及21次局部强降雨的袭击,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启动“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老竹镇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加强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在全市率先开展并完成安全生产状况普査工作,对1.2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全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了三个零增长目标。深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及时部署推进“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大港头镇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全区连续三年没有发生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病事件。全区所有乡镇所在地全面推行上市肉品检疫制度和屠工持证上岗制度,乡镇所在地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5%。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富有成效,大学生士官招收和冬季征兵工作圆满完成。以“法律六进”为抓手,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积极探索拓展安置帮教渠道,在金茂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了首家矫正、归正人员就业安置帮扶基地;全面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新建了1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254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初
  步构建了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2件,基本做到应援尽援。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其中,危害市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两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反邪教和隐蔽战线斗争深入开展,无邪教社区、村创建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68%;社会保持总体稳定。
  (六)政府效能在创新破难中得到提升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61件,办结率达100%。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在全市率先实行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制度,全年制定规范性文件22件。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应诉率达100%,居全市首位。
  团队合力进一步凝聚。在突如其来、急转直下的宏观形势面前,全区上下目标不降,力度加大,和衷共济、合力克难的精神和成效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措、企业经营、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政府各职能部门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行政能力和应对危机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要素保障和服务发展水平经受了新的考验;防控并举,把握大局,维护稳定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与此同时,“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在攻坚克难中得到拓展和升华,机关效能建设和住村联心活动进一步深化,全区上下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浓厚。廉政约束进一步规范。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定额化管理试行办法》、《财政资金追加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城区内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实施办法》等9个规范性文件。加强招投标平台管理,办理招投标项目80个,共节约资金403万元。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和审计监督,审计政府投资项目60个,核减投资额640万元。对41个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单位开展了绩效评价。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港澳、侨台、老龄、档案、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慈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严峻挑战的不寻常的一年,更是全区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难,共渡时艰的不平常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侵袭,我们冷静清醒、扶持企业,坚定信心、狠抓项目,凝心聚力、保障要素,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针对市区房地产市场变化引发的严峻形势,我们着眼大局、积极主动,疏导帮扶、化解矛盾,有效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面对“五十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我们众志成城、快速反应,浴“雪”奋战、有效协调,全力指导做好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年农民持续增收。在这个困难的年份,政府团队合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体现,我们和衷共济的精神得到了全面的锤炼和升华。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工作成果的延续,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克难、合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
  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为莲都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驻莲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向在莲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莲都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在宏观环境不确定和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暴露出莲都区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非常突出,产业培育、结构优化和扩量转型十分紧迫;二是冰灾险情、柑橘丰产不丰收暴露出莲都区农民生产生活抵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农村发展、保障民生任务艰巨;三是银泰等房地产危机暴露出市区产业结构和经济秩序问题不容乐观,优化产业结构、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压力仍然很大;四是市区征迁安置、六城联创特别是省级卫生城市复核工作推进艰难暴露出市区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市区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面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和市区体制磨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无所适从,暴露出莲都区部分干部进取心不强、作风不实,潜心钻研、主动承担、自我加压等勤政意识和氛围不够,个别干部放松要求、为政不廉,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绝不能护短,绝不能回避,绝不能放任,必须着手当前,立足长远,明确目标,落实措施,积小胜为大胜,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现莲都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莲都区经济发展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区干部群众付出更多努力、和衷共济力争更好成效的一年。
  综观国内外形势,莲都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和蔓延,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矛盾还在进一步显现,宏观环境进入高风险阶段;市区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莲都区财政刚性支出增多,政府运行和保障发展进入高难度支撑年景;市域以及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竞争标兵追兵增多,走在前列和形成自身工作特色面临高强度竞争。但也必须积极地看到,困难之时正是决胜之机,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浙江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着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市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努力打造中心城市增长极,莲都多年发展积累的产业基础、发展经验及区位等机遇和优势,莲都的发展能量必将进一步释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深刻认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深刻认识莲都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积极有为,增强在复杂形势下做好莲都工作的信心、决心和使命感。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以“提信心、促转型、扩总量、保增长”为主线,以服务市区为己任,以扩量转型为目标,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为抓手, 民生为本,企业为基,迎难而上,坚韧不拔,为在全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莲都发展实际,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市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总产值增长16%,农业总产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自营进出口额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控制在市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岀,体现了“保增长”的要求。但要实现预期目标,难度很大,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克难的勇气和争先的干劲,一鼓作气抓投入,确保发展速度;一以贯之抓培育,推动产业扩量转型;一心一意抓民生,提高惠民共享程度。为此, 我们应着力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发展目标的把握上,以保增长为主线,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欠发达地区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唯有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特别是在当前严峻复
  杂的经济形势面前,保增长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保增长的内涵就是保发展速度、就是保充分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因此,保增长决不仅仅是应急之策,更是战略举措。要把保增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清形势,充分做好全球经济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低迷的心理和工作准备;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的紧迫感,既要保增长,渡难关,同时要调结构,上水平;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把挑战当机遇,奋发有为.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在发展思维的定位上,更加突出莲都在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分工和个性。合理准确的定位是凸显莲都特色、发挥莲都优势的根本和基础。置于长三角和全省的区域范围来看,莲都最大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就是生态。置于全市范围来看,莲都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结合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以及丽水建设中心城市发展极的需要,莲都在积极参与长三角和省市发展分工中要更加突出四个方面的角色定位:一为长三角毗邻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和配套的产业基地;二为长三角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三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四为市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及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枢纽。
  三是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根据市区现有体制条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聚是形成产业集
  群的必要条件。作为唯一的市辖区,莲都区与市本级在同一空间,这决定了莲都区难以在市本级产业体系以外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因此,莲都区在产业定位上必须牢固确立“市区一体”的理念,在市区产业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旅游业”的思路,积极有为,主动承接,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板块中做好延伸配套,着力形成市区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产业结构,凸显莲都三次产业在市区产业体系中的分工和地位。
  四是在发展特色的体现上,更加突出以城带乡,寻求农村改革发展新突破。农村始终是莲都发展自我的主阵地。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围绕到2012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统筹城乡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顺势而为,在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新框架、实现农民收入新增长、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改善、营造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新机制上有新突破,初步构建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经济互促并进、城乡社会和谐共荣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
  五是在发展成果的分享上,进一步关注民生,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让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食有所安、呼有所应,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全力帮扶,与企业共度难关并努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一抓减负。尽最大力量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减、免、缓、停和取消部分地方涉企税费,全年减免企业税收1亿元左右。从今年起,逐步将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比例从19%下降到16%以下。二抓帮扶。整合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加大对企业投资、出口和技术改造的引导、扶持力度。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安全,搭建银企合作支持平台,加强企业信贷帮扶,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增强企业家信心。年内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三抓扩容。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市区联动,认真谋划工业发展空间,努力形成以丽水工业园区组团发展为中心,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块有机整合的工业用地布局,力争全区工业规划用地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以上。四抓项目。突出抓好碧湖产业区块企业促开工、促投产、促产能工作。确保19个开工项目全部投产,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全面启动二期西区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二期北区块1300亩土地农保调整和指标落实工作;启动郎奇工业区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期3个项目年底建成主体厂房,完成二期土地项目招拍挂并动工建设。五抓招
  商。坚持内外并重,坚持大项目带动和产业化招商思路,积极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和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导向的企业。完成碧湖产业区块西区块484亩工业用地的选商引资工作,争取合同引进市外内资5亿元。通过努力,工业总产值恢复到撤市设区前水平。
  2.扩张提升,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三产是莲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特色所在。要紧紧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努力使旅游业成为莲都三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一要全方位树立“秀山丽水,画乡莲都”的旅游主题形象。多角度、多形式的进行综合宣传,使之成为宣传莲都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二要扎实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浙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整合生态资源优势、市辖区的区位优势、全市物流商贸的集聚地等要素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培育进程。三要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打响古堰画乡、风情东西、城市温泉、乡村旅游四大品牌。重点推进通济堰公园建设,疏浚通济堰到保定坏河段,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现古堰画乡连片成形,景区核心区块整体开放。完成石牛城市温泉一期项目土地挂拍,力争在2009年一季度启动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的60%。力争建成“风情东西”国家4A级景区。提升堰头村等农家乐特色村的档次和品位,日接待能力达到2万人次。四要依托市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物流、商贸、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信息、会展、房地产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浙西南粮食物流铁路仓储配送中心,加大碧湖、大港
  头商贸、物流、金融等项目用地收储力度;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服务体系,激活农村市场,新建20家村级连锁店,把莲都城乡建设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高地。
  3.着眼增收,全力提升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要紧紧围绕2020年农民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全力推动城郊型高效生态农业提质增效。一要通过稳定粮食生产促增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补贴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将政策资源转化为农民的直接收入,确保莲都区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二要通过产业优化促增收。稳定水果、蔬菜、畜禽养殖三大传统产业,推进茶叶、瓯柑、笋竹两用林等三大潜力产业向主导产业提升和飞跃,基地、加工和促销并举,规模和效益并进,提升产业化水平。全年新发展茶叶5000亩、瓯柑5000亩,抚育笋竹两用林1万亩,抚育低产油茶1万亩,发展食用菌异地栽培5000万段。三要通过提升农业经营水平促增收。大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总数达到150家以上,带动率提高3个百分点。争取4个以上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累计达到52个以上,基地面积占主要农产品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5%。四要通过推动农民创业转业促增收。大力支持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园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业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招商,积极争取建设农业生态科技园,进一步鼓励扶持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帮扶工作,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拓展农民就业转业领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以农村改革发展为突破, 努力打造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1.试点探索,率先启动四项工作。一是率先启动农民承包地流转。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因地制宜,以出租、入股、置换等方式,推进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扶持经营主体,使农业和林业用地逐步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率先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开展宅基地盘活试点。三是率先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开展并深化农村住房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破解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着力解决农民创业资本问题。四是率先启动农民社保改革。积极研究探索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后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服务体系。
  2.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四个集中。一是推进农民向新社区集中。加快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通过政策扶持,结合农民转移和旧村改造,有序推进农民居住向农村新社区集中,着力优化农村生活环境,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全年完成2300人的农民异地转移任务。二是推进土地向规模化集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规模经营”的原则,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到15%以上,扩大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三是
  研究建立推进各种要素向中心镇集中机制。扩权强镇,扩大中心镇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推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要素向中心镇集中,着力提升其集聚带动力。四是推进农业向产业化集中。以土地开发和流转为抓手,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抛荒土地向规模基地和经营大户、开发大户集中,集中扶持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提升产业化水平。
  (三)以提高服务市区水平为目标,努力使中心城市成为莲都以城带乡强有力的辐射极
  1.全力抓好市区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一要进一步争取完善市区联动的沟通协调和土地权属、房屋产权认定,行政强制拆除,安置审查、公寓分配等拆迁工作机制,以机制和政策的完善来推进江滨区块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尾留工作和绕城公路西线、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内河改造二期工程、城市道路改造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征迁工作,为市区年度投资任务的完成提供基础保障。二要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征迁办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为责任主体的工作执行机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提高效率效能,为市区进一步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作出最大的努力。三要坚持和谐征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努力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做到对上认真负责,对下取信于民,优化发展环境,确保社会稳定。
  2.扎实推进六城联创和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一要争取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市区合力完成“六城联创”和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年度目标。二要市区联动,
  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城中村环卫设施,理顺环卫监管关系,提高环卫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城中村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变马路市场、窝棚区、背街小巷脏、乱、差状况,改善环境质量。三要以社区十件实事为载体切实加强和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依托数字城管、96345市民服务中心平台,完善社区志愿者和义工制度,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加大平安社区创建力度,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工作,扎实推进撤村建(并)居、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社区和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先进区。四要合力做好市区十件实事。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支撑内需拉动和产业培育
  1.加大政府性投资力度。一是抢抓政策机遇。紧紧抓住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做好项目包装、储备、申报和对接工作,强力推进年度计划投资的力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争取完成投资额5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的增长目标。二是加大产业培育投入。加快碧湖产业西区块路网、古堰画乡路网和旅游设施、石牛城市温泉基础设施、郎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致力于力促产能并尽早形成产业竞争力。三是加大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加快推进石牛至郎奇公路建设,配合市里做好50省道改建、330国道莲都段改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启动联城至老竹公路建设,抓好8个康庄工程和3个水上康庄工程项目,路面硬化率达到95%,启动洪渡至黄村、水东至天堂山景区公路项目前期。积极推进河道整治、强塘固房、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完成赤坑灌区、高溪灌区改造,开展碧湖片35个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抓好面上44个村饮用水改善工作,全面解决山区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积极稳妥推进旧村改造,扎实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继续抓好农村新社区、新农村示范村、精品村、整治村建设和瓯江流域莲都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采砂管理等工作。五是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投入。抓好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等7个农民异地转移项目,天宁小学、联城小学迁建等4个教育项目,区文化中心等5个文化项目,仙渡乡卫生院等3个卫生项目,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2.积极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一促工业企业投资。优化服务,力促碧湖产业区块入园企业全部竣工投产;碧湖郎奇工业区块完成厂房建设,部分投产。实现工业企业完成投资额3.5亿元。二促旅游业投入。加快风情东西、古堰画乡、石牛温泉、西坑口农业观光度假村等旅游项目整体推进,成形成势,完成年度投资1亿元。三促房地产项目开工。督促郎奇,碧湖文一路一、二期等已出让地块开工建设,推出新竹小区、碧湖文一路三期、碧湖南苑小区、大港头黄头庄等地块出让,为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四促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困难群众居住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小区建设,结合旧村改造和农民建房联审联批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建房全面突破。五促电力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1亿元,改造大港头变电所,实施150个电力项目,完成56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
  3.切实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一是加大金融保障力度。进一步深化银政合作,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合力农信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完善担保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向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中小企业倾斜。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有序安排规划区外土地出让计划,适时推出小宗地出让,积极应用BT等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二是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为契机,全力做好“两规”协调,抓增量,盘存量。加大力度推进宅基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工作。三是加大政策处理保障力度。积极推广城区征迁安置工作经验,完善规划区外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健全协调、考核、督查机制,提高供地效率,确保无障碍施工。
  4.完善项目推进保障机制。一抓报批提速。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作流程,执行项目报批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承诺制、对口部门负责制,实行并联审批、限时报批,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二抓批后跟踪管理服务。重点抓好“三控制一提升”,即严格控制督促项目按审批计划时序向前推进,严格控制投资概算,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同时,进一步提升项目从完成审批至竣工投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以中心镇培育和建制镇建设为抓手,努力使之成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主平台
  1.打造“一心五地”。切实加大
  碧湖中心镇培育和大港头、老竹、雅溪、联城等建制镇建设力度,完善要素集散和居住、就业功能,使之成为全区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集散中心,承接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地、产业培育的集中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农村服务的中心地。
  2.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规划先行。完成碧湖镇总体规划修编,抓好建制镇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编制。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投入5亿元,突出抓好碧湖产业区块、古堰画乡、风情东西等项目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镇域产业格局。三是完善设施配套。投入3亿元,加快推进镇域道路、学校、电力、卫生院、污水处理等建设项目,提升各镇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四是推进人口集聚。突岀抓好联城白前城郊农民新社区一期项目,碧湖镇碧苑移民小区、碧湖小区,大港头镇金港小区,老竹镇学铺小区等承接农民异地转移的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向镇区转移。五是加强镇区综合管理。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镇区环卫、市容、执法等长效管理机制,提升镇区品位。
  3.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市区体制,积极探索推进向中心镇放权扩容,进一步建立完善公交、金融、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城带乡机制。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区、镇、村三级联动。加强政策激励,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建制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领域。
  (六)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1.以提升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迎接省教育强区复核为契机,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深入实施“新四项工程”,完成天宁小学、联城小学一期项目建设,推进南明小学等项目前期工作。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抓手,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方案,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内涵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营造抓质量、重内涵的良好氛围。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幼儿教育、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提升小班化教育质量,推进幼儿教育规范化,新争创8所省级幼儿园。积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推出白云小学新建项目招商。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组织实施科技部水果产业提质增效和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等科技专项,深化与省农科院、丽水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成果的集成与示范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力。积极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新建3个5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文化站,力争乡镇文化站和图书馆普及率达到80%以上,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普及率达到80%以上。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修编工作。做好通济堰有关文物保护工作。编著莲都历史文化丛书《莲都金石书画》。围绕创建卫生强区的目标,加强仙渡乡、黄村乡、曳岭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进一步深化碧湖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的合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推行首席联村责任医生制度,加强农村家庭聚餐管理。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和药械信用等级管理先行区,推行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工作,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积极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强化优质服务,切实在提高统计质量上下功夫,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稳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关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主党派、工商联、老龄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档案、外事、港澳、侨务、台务、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2.以民生为根本,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扶持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发挥社会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采取有效手段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00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进一步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医疗、最低保障、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企业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力度,推进城镇社会保险扩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研究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达到140元,其中政府补助达到110元,参合率达到92%,参合农民体检率达到60%以 ±0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继续免除城乡低保家庭及持证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费用,免除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初装
  费和视听维护费。农村“五保对象” 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巩固在90%以上。新增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3.以稳定为基础,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金融风险协调处置机制,强化企业风险预警,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欠薪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示范点”建设,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重点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基层矛盾调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扎实推进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双拥工作,完善国动委运行机制,提升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做好防汛抗旱、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和电力迎峰度夏各项工作,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水平。积极探索加强对互联网等“虚拟社会”的管理。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1.公开公平公正重规范。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案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群众团体开展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提高干部法律素养,全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改善执法环境。
  2.简政创新效率抓提速。一是从快。各项工作都要突出快字,做到雷厉风行,快速果断,提高效率。二是从重。重点要突出,措施要有力,落实要到位。三是从简。简化环节,规范程序,加快节奏。四是从宽。政策围绕发展走,能优惠就优惠,能放宽就放宽,努力营造宽容创业、宽松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3.勤政廉政节俭树新风。一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既要干好工作督,从源头和过程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在行动上,厉行节约,严格执行,从预算编制和执行做起,切实做到公用经费零增长,专项业务经费负增长,盘活各单位专项业务费结余,调减会议接待费用,冻结一年公务购车,真正把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较快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三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心城市和全面建又要过紧日子的准备,珍惜物力、财力、人力,力戒奢侈和浪费。
  4.攻坚克难有为抓落实。一要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力、人力,力戒奢侈和浪费。二是在聚焦“保增长”这一中心任务。抓住们,人民的重托千钧在肩,发展的使措施上,提速增效,努力提高行政效关键,突出重点,争分夺秒,创造性命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
  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坚持制度防腐,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强化行政监察、财政和审计监地开展工作。二要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从领导自身做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强化工作执行力入手,健全带头执行、敢于执行、善于执行的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平稳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凝心聚力谋发展,和衷共济兴莲都,浓墨重彩描绘莲都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9

《莲都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记述时限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设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28个类目。

阅读

相关机构

莲都区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