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体育 广播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 2008》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241
颗粒名称: 文化 体育 广播 电视
分类号: E223;G8;G22
页数: 9
页码: 265-273
摘要: 2007年,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安排,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文化设施、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为抓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使局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文化 体育 广播 电视

内容

莲都区文广新体局
  【概况】2007年,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安排,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文化设施、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为抓手,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使局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局上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端正务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履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文物等职能职责,文化项目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广电网络不断扩展,并全面完成了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莲都大局,关注民生、民情,反映热点、焦点、难点;健全了体育组织机构,并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做好文物基础工作和莲都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前期工作,并如期完成第一阶段的相关工作,实现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突破,为莲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007年底,区文化广电新闻岀版局(体育局)共有下属单位13个,其中局直属部门6个,分别为区广电新闻中心、区广电网络传输中心、区文化馆、区电影公司、丽水剧院、区文保所;乡镇(街道)文化广电中心站7个,分别为城区文化广电中心站、碧湖文化广电中心站、大港头文化广电中心站、联城文化广电中心站、雅溪文化广电中心站、老竹文化广电中心站、黄村文化广电中心站。全系统共有在职人员184人,其中局机关12人,下属事业单位17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61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5人。
  文化工作
  【概况】2007年,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市委《关于加快绿谷文化建设的决定》、区委《关于加快莲都文化建设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推进了莲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组织文艺创作】2007年9月11至14日,举办了文化干部文艺作品加工会。从省、市邀请专家,为文化干部和业余创作骨干作辅导。全区共有24名文化员和7名业余创作骨干参加了加工会。其间创作小品、歌词、快板等形式的文艺作品共60件。编印《山花》刊物1期,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了奖励。由文化干部作曲的《瓯江谣》获全国少数民族汇演创作金奖,参演《瓯江谣》获得汇演金奖;作曲和演唱的《畲家彩带歌》获浙江省群星奖;作曲的《美丽的南明湖》参加丽水市第二届原创歌曲大赛中获作品贡献奖,演唱金奖;曲词《我的爱没有约》参加丽水市第二届原创歌曲大赛中获创作银奖;演唱的《瓯江闯滩》获演唱银奖;舞蹈《古堰画乡竹鼓情》在浙江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文化大省建设在浙江一浙江省百镇新风文艺会演”中获金奖;选送的图片获浙江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文化大省建设在浙江一浙江省百镇新貌图片展览”金奖;编排的舞蹈《出水芙蓉》参加浙江省交通系统文艺汇演获二等奖;排舞《眼中的世界》代表莲都参加浙江省首届排舞大赛获青年组一等奖,编导一等奖;舞蹈快板《畲民心中的国门卫士》参加全省检验检疫局文艺汇演获二等奖;民乐队的民乐合奏《打糌粑》荣获《绿谷之声》“天安保险杯”民乐演奏音乐会
  获演奏银奖;论文《浅谈怎样推进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浅谈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全国性论文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撰写的文章《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区文化》被选入《中国改革与创新文库》一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一等奖;论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莲都区文化站建设现状调查》在2007年度全省乡镇文化站站长培训班论文征稿中获三等奖;论文《传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 《浙江文化月刊》中发表;论文《地方博物馆服务与发展的思考》在《浙江文物》中发表。调研文章《丽水市莲都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在《浙江文化月刊》中发表;参加浙江省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课题成果《浙江省新农村文化报告 ——自118个行政村农民文化生活的田野调查》,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服务奖)。
  【开展文化活动】举办了元旦、春节期间各类文艺演出及文体活动;组织文艺表演队伍参加浙江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表演、全省“排舞比赛”、丽水市绿谷之声“原创歌曲演唱音乐会”等高级别文艺演出;与丽水武警中队联合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举办“电力杯”莲都区排舞比赛暨庆祝国庆活动;与区委宣传部、区老干部局联合举办纪念建军80周年邮展:开展了“市区十件实事”之一文化进社区项目建设;开展了“乡风评议试点”文化活动和廉政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了第二届“欢乐莲城·社区文化艺术节”,本次社区文化艺术节设置了社区文艺会演、送电影进社区、宣传车宣传三大板块。期间,共组织文艺演出40场,其中社区文艺会演17场,演出节目528个,演员2100人,观众达28000人;送电影进社区205场,观众56000人;组织以精神文明、安全、卫生等内容的宣传车宣传280天。
  全年各乡镇(街道)组织大型活动达29次。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黄村文化广电中心站组织黄村乡政府干部和周边11个行政村的干部群众(共计150人)于7月1日上午在“东海明珠”多功能厅举行了“颂歌献给党”文艺联欢会;10月20日,大港头镇投入上万元资金制作了100只竹鼓和100套服装,并在大港头村篮球场举行了 “庆重阳”文体表演等等。
  【民间艺术活动】一是举办畲族展示活动。主办莲都区2007年畲族“三月三”文化节。配合举办2007年浙江风情东西“三月三”畲乡文化节。同时,设计制作了8块展示老竹、丽新地方特色和风貌成果的展板,与畲族山歌一起带到武义小黄山旅游点,在展示莲都畲族文化的同时,宣传了莲都地方特色和地方经济。二是组织开展以“木偶剧”为形式的下乡巡演活动。2007年11月份在莲都区雅溪、老竹、巨溪等边远山区全面展开,分别演出了《水火剑》、《花亭会》、《耕力山》、《金鱼缸》、《由村记》、《龙凤钗》等传统剧目。三是选送“三月三”畲族文化风情节、'‘端午节”申报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008年1月,莲都区被确定为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畲族三月三”保护基地之一。
  【文化下乡活动】2007年以来,组织开展了莲都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巡回演出和电影下乡、中共十七大宣传送戏送电影下乡、廉政教育乡镇巡回演出和反腐倡廉图片展览、“乡风评议”送文化下乡演出、文化“大篷车”下乡巡回演出、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共送戏下乡演出115场次,送电影下乡1040场,受益行政村300多个,观众达37.4万人次,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真诚欢迎。
  【组织艺术培训】2007年9月12〜13日举办了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和村级文化管理员培训班,为业余文艺骨干和村级文化管理员讲授文艺创作、舞蹈、戏曲小品编导、图书的编册和管理、黑板报、墙报的刊头及版面设计等知识,培训学员130多名;组织文化干部、业余文化骨干一行40人,到海宁市考察学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参观考察学习了海宁市、乡镇、村三级的文化活动场所及其硬件设施建设经验,同时听取了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建崙关于海宁农村文化工作的交流报告;在文化馆继续举办群星艺术培训。开办了春季、暑期、秋季三期培训班,共开设舞蹈、二胡、琵琶、声乐、儿童画、素描、爵士鼓、吉他、小提琴、珠心算、中华字经、排舞、街舞等科目。为提高培训部的教学质量,暑期还特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舞蹈队队长郑一鸣全程亲临执教。全年共招收培训学员700余人,总收入达207947.60元,39名学员通过省舞蹈协会考级,实现了社会经济双效益。【基层文化建设】把建设省级文化先进区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创建计划。将“党管文化好书记”评选工作纳入了当年的工作要点,并评选出了首批5名“党管文化好书记”。将社区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星级社区”考核五大主要内容之一。积极开展文化示范村(户)创建工作,启动了26户省级文化示范户、3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雅溪镇西溪村等11个特色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启动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雅溪镇西溪村、碧湖镇堰头村被命名为丽水文化名村,雅溪镇西溪村、岩泉街道枫树湾村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白云社区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
  【东海明珠山花工程建设】完成6个文化站站舍建设工作,共投入251.28万元,新建文化站站舍5432.08平方米。现仙渡、丽新、雅溪、紫金、峰源等5个文化站已通过市级“山花工程” 验收,仙渡、高溪2个文化站已完成建设工作。
  广电工作
  【概况】2007年,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入户率,实现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优质通”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做好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扩大广播电视网络有效覆盖。2007年完成74个行政村和175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区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7.7%、覆盖人口36.90万;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8%、覆盖人口37.33万。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2007年,架设广播电视光缆线路380公里,开通了碧湖镇下季村、白河村、红叶村、大林村、泉庄村、下概头村,高溪乡苍坑、南坑、白岩村,大港头镇均溪、张山、黄田、栋村,峰源乡新砀、高源、孙畲村,联城镇陈村、底金弄、下沈、界牌村,双溪镇章山、北郑山村,老竹镇高峰村,丽新乡吾赤口村,黄村乡上郑、下郑、天堂、和垟村,仙渡乡根竹园、梅田村,双黄乡贾坑、沈村,岩泉,紫金街道陈寮、银场、杨梅岗、瀑泉等等村的有线电视。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302户;发展调频广播34个行政村。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为切实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全面完成了全区的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完成了广播电视系统内117个和系统外1909个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转星调整工作。在碧湖、联城、大港头、老竹、雅溪、黄村文化广电中心站机房配备了UPS不间断供电系统,同时对区广电网络传输中心电视中心机房原有UPS不间断供电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扩容,在外电断电的情况下,0秒切换到UPS不间断供电系统。对部分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时,撤了光发射机,使用了光放大器,减少了中间有源环节,故障率也明显下降,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播出的质量。
  调整了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协调小组,完善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技术维护制度,坚持对广播电视机房前端设备作定期的检修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对各级广播电视机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节目信号的正常传输,确保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新闻宣传
  【概况】2007年,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积极开展了各项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工作。全年开设了《献爱心、送温暖》,《建设生态河川》、《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抓项目、促发展》、《贯彻十七大精神》等栏目,发稿150篇;同时,对“城区居民医疗保险”、“安全生产活动月”、“红盾护农”、聚焦“三农”等题材,新闻中心都作了精心策划和全面、及时的报道,发稿120篇。选送的6件作品参加2007年度丽水市广播电视政府奖评比,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新闻专题《第八村民小组》分获全省二等奖和全市一等奖。
  【加大宣传力度】2007年,莲都区新闻中心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水平。3月初,莲都区“两会”召开。作为区新闻中心的报道重点,“两会”报道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不再是以往的全程流水账式的传统报道,而是采用游动字幕和图像报道相结合的方式,既节省了《莲都新闻》有限的时间,又突出了主题内容的报道,形式活泼、内容充实,受到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配合中心开展宣传】近年来,瓯江莲都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私挖滥采砂石现象,无序釆砂不仅破坏了瓯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还留下较多安全隐患。为了制止这种无序采砂行为,让母亲河不再为此哭泣,区委区政府将“治理无序釆砂”作为中心工作重点抓。为了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自2007年3月份起,莲都新闻推出了《建设生态河川》专栏,从正反两方面全程跟踪报道,一些消息和特写有深度有深意,如《无序采砂,停》、《莲都加大河道采砂管理力度》、《非法采砂30亩沙滩屿被毁》、《母亲河“遍体鳞伤”百姓呼吁规范采砂》等播出后引起受众的强烈反响,唤起市民对瓯江流域环境的保护意识。区政府十四届一次全会后,新闻中心根据“以项目建设为动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适时推出《抓项目、促发展》专栏,及时深入报道重点工程建设、碧湖区块开发、东西岩景区建设、古堰画乡建设、文化、教育、交通等各个方面项目建设的情况。
  体育工作
  【概况】2007年全区体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迎奥运的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按照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从抓好群众身边的组织网络,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出发,充分发挥各部门和体育协会的作用,为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机构改革与创新,成立了莲都区体育局,将群众体育中的部分职能(社区与农村群众体育)从市体育局脱离出来,由莲都区承担,标志着莲都区群众体育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群众体育基础设施】2007年,莲都区以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结合上级扶持政策,努力改善农村群众健身条件,共为农村社区配送乒乓球桌17张,赠送柔力球拍900套,落实体育健身路径44条,安装篮球架8副,建设小康体育村40个。
  【群众体育组织和培训】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健全,2007年成立了莲都区体育总会,在天宁社区建立了象棋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健全了乡镇级老年体协;群众体育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全年共培训三级社会指导员103名;举办体育骨干培训班11期,培训体育骨干700多人,由各级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学习班235期,参加人员达10900多人次;共有40多人取得各等级武术裁判证书。
  【群众体育活动】莲都区老年体协在2007年举办的丽水市第三届老年运动会上共夺得团体金牌4块,个人金牌2块、团体银牌3块、个人银牌3块的优异成绩,获全市代表队总分第一。2007年10月28日在丽水市第三届传统老年武术比赛中,碧湖镇老年体协代表队夺得17枚金牌;12月2日举办了区老年体协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市、区领导及来自全区各老体协的体育健身骨干共300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文物工作
  【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2007年12月18日,丽水市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举行挂牌仪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伯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陈建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敬群,区政府副区长张军,区政协副主席阮小荣,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局长汪强华、市文物处、市博物馆以及各乡镇、街道的领导、嘉宾共100多人参加了挂牌仪式。叶伯军和陈建敏为丽水市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授牌,张军副区长授印。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职能是承担莲都区除丽水中心城区和开发区以外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它的成立标志着莲都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推动莲都区文物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07年9月,莲都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拉开序幕,成立了由副区长张军任组长的莲都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区文物普查动员大会,区长任淑女作动员报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伯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敬群、副区长张军、区政协副主席阮小荣等领导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区普查办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文化广电中心站站长、文化员以及部分社会业余文保员等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如期举办了文物普查培训班,落实了2007年普查工作经费25万元,购置了电脑、数码相机、复印机、打字机、扫描仪等文物普查设备,配备了文物普查车1辆,普查队员6名,制作了横幅标语,在各乡镇、街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计划在2010年底前,对12个乡镇(街道)共273个行政村的841个自然村全面开展文物普查。
  (区文广新体局)
  文联工作
  【概况】丽水市莲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由区各文艺家协会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全区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对各文艺家协会负有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责。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下属12个文艺团体, 有会员1000余人。
  区文联被评为浙江省文联系统先进集体区文联被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文联联合评为2003-2007年度浙江省文联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各市级文联及直属协会单位,各县(市、区)文联,省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单位,各行业(企业)文联参加这次联评,共评出先进集体25个。
  【《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编辑列入区政府“十一五”工作计划】莲都区文联制定的《莲都历史文化丛书》编辑方案,经反复征求省、市、区文化界专家和社会各界建议,不断完善方案,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并列入区政府"十一五”工作计划。中共丽水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陈瑞商亲为“丛书”作总序,莲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淑女多次主持召开“丛书”编委会负责人会议,对“丛书”的编辑工作作出部署。著名古典文学家王翼奇、尚佐文担任“丛书”顾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伯军任总主编,各分册的主要编辑人员将由市、区文化专家担纲。“丛书”包括古代诗词、金石书画、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通济堰、东西岩等内容。
  【省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三展”活动】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古堰画乡”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金城杯”浙江省领导干部书法作品邀请展在莲都展出。这次“三展”活动由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分别在丽水市摄影博物馆、莲都会议中心、“古堰画乡”展览馆、市行政中心大厅展出,展出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399件,全国当代名家书法作品68件,全省领导干部书法作品62件。活动规模之大、规格水平之高,在莲都区历史上还是首次,为莲都人民带来了书法篆刻艺术大餐,促进了莲都区书法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
  【《莲都历史文化丛书•通济堰》出版发行】《莲都历史文化丛书•通济堰》一书由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宣传部、丽水市莲都区文联、丽水市博物馆联合编著,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古堰概述》、《古堰千秋》、《古迹文物》、《古堰先贤》、《古镇碧湖》、《故事传说》及《附录》7个章节,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著名书法家鲍贤伦题写书名,原全国人大常委,现任中国文物学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作序,是一册较全面介绍通济堰历史文化的书籍。
  【《莲都历史文化丛书•莲都古代诗词选》出版发行】《莲都古代诗词选》由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宣传部莲都区文联选编,全书选编古代260多位作者600多首诗词,分“人文”、“风物”和“山水”三个部分,较为系统地把散见于各类地方史料中的莲都古代诗词集于一册,并作了适当的校注。中共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浙江古籍出版社副社长、古诗文专家尚佐文先生作序,是人们解读莲都历史文化和游历莲都山水人文的一本工具书。
  【文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莲都区文联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文艺骨干150余人次到大港头湖边金村、石玄头嘴村、双荫亭景点,碧湖九龙村、新亭村,老竹镇浅田村,黄村乡下郑村等等村采风撰书楹联,并为亭榭碑刻提供专业指导,为莲都区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增添文化内涵。
  【莲都、永康举办书画交流展】莲都、永康两市(区)文联联合举办“莲都、永康书画交流展”,展出两地75位书画家百幅书画佳作。两地还互派书画访问团进行了互访,有力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
  【《姜特立集》、《俞文豹集》编校】 姜特立、俞文豹是莲都区籍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和重要作家,姜特立《梅山读稿》和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分别入编《四库全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莲都区文联承担了被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课题的《姜特立集》、《俞文豹集》的编校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组织采风和办刊】莲都区文联组织莲都区文学、书法、摄影等文艺骨干200余人次,深入到丽新乡马村、大港头等地采风。采风组成员参观了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听取乡、镇及村领导对当地民俗风情介绍,积累创作素材,并创作了一批具有浓厚乡土风情的文艺作品。举办文学、书法、国画作品加工会。作协、美协、书协30余位骨干齐聚大港头在水一方写生基地,分组进行作品品评、加工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编辑出版《莲都文艺》两期,培养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展示莲都区文艺作品创作成果。
  【书画创作】邱旭平作品在《书法报》发表。陈洪大作品在全国首届美术教师作品展、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书法比赛中获奖3次。雷捷军获“全国师生三笔字大赛”钢笔字、粉笔字金奖。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我区邱旭平等6人7件作品入展,陈仁友等8人作品入选。“温泉杯”浙江省第二届书法大赛我区雷仙贵等3人获提名奖。出版《金叶书法作品集》。张健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大地风情油画展。
  【文学创作】陈宗光中篇小说《木朗镇》在《福建文学》发表;何丽萍短篇小说《清水弄》、《姊紫嫣红》分别在《上海文学》、《西湖》发表;胡晓君短篇小说《木叶鲽》在《浙江作家》发表;叶剑平随笔《天公不语对残棋》在《古今谈》发表。娄伟高散文《年的那头是故乡》获“洁云” 杯全国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
  【戏曲创作】叶晓玲编排的小品《选择》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举办的文艺汇演中获创作一等奖,喜剧小品《出水芙蓉》获省交通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论文《建设新农村西溪文化》入编文化大视野。林建萍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服务奖)。
  【音舞创作】朱闽江参与作曲的歌舞剧《瓯江谣》获全国少数民族汇演创作金奖,卢春莉参与编导和岀演主要角色“十四娘娘”的《瓯江谣》获全国少数民族汇演金奖。
  【诗词创作】创建“丽水诗词论坛”网络论坛。虞克有、傅祖民、王一民、叶爱莲、周村农、章康福、江信高、李园、魏建华、黄开松、叶卫平、纪山明等在《中华诗词》、《诗词月刊》、《长白山诗词》等刊物发表诗词180多首。编印《莲都诗讯》4期。
  (邱旭平)
  古堰画乡
  【概况】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区是丽水作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于2005年4月由时任中共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首先提出的。
  古堰画乡的形象定位为“古堰画乡,瓯域视窗”,通过生态、文化、休闲三方面进行形象塑造。古堰画乡的规划目标:“三基地一中心”,即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古堰画乡的总体定位:以生态为基础,以乡村为依托,以文化为底蕴,以江、滩、洲及滨江岸线、滨江村落为载体,面向国内外游客,经营生态、经营环境、经营乡村、经营文化,以生态、文化、休闲为核心功能,融汇水上娱乐、文化生产、乡村度假、诗意憩居,将古堰画乡开发为全国著名的生态文化度假区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长三角最大的自然风光写生和创作基地,长三角主要的油画生产基地。
  古堰画乡位于距丽水市区20公里的碧湖和大港头,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镇区、堰头、坪地和保定等范围。西面以瓯江玉溪水库坝体为界、东面以九龙、红圩为界,北接通济堰、堰头村、碧湖镇,南接大港头镇。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块面积为3.91平方公里。区块内有始建于公元505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有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古色古香的村落,文化积淀深厚。古堰画乡山水佳秀、风光旖旎,两岸河谷冲积平原枫杨集丛,古樟参天,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山水浙江”之典范。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家、游客到这里写生、采风、观光,逐渐形成了国内知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是中国摄影之乡重要创作基地。
  2007年是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成形成势之年,按照市、区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古堰画乡管委会牢固确立“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思想,按照“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特点,坚持以产业集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为重点,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市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贡献。2007年共投资1871万元,通过各方努力,现古堰画乡“三基地一中心”框架已逐步拉开,轮廓初显雏形,但还存在建设资金紧缺、项目建设征地报批拆迁安置难、项目招商难度大等问题和困难。2007年,古堰画乡建设被市政府列入市区十件实事之一。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江南路、渡南路二期道路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玉溪路二期项目已完成招投标;通坪路一期、通坪路二期、玉河路、大港路、通济路等项目已完成土地农转用报批程序;部分住户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已启动。为筹措建设资金、盘活资产,积极做好黄头庄地块64亩土地出让工作。完成拆迁安置小区的修建性规划编制工作,土地农转用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油画企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在2006招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油画企业进驻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工作。于2007年4月、6月和10月先后3次组团到福建厦门、莆田、仙游和广东广州、深圳(大芬)等地招商,并先后接待组织了50余批次画商到古堰画乡考察。2007年新引进油画企业30余家,同时积极拓展国外行画市场,引进加拿大普森(浙江)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145亩,总投资约2.2亿元,建成后年产值为3〜5亿元。组团参加了第二届义乌文博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框业展。
  【加快启动生态文化旅游】完成古堰画乡旅游区规划审批和临时停车场建设;景区入口标志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完成古樟广场项目的拆迁安置工作,项目设计方案已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进行整改细化;游客接待中心全面进行装修;瓯江画舫国庆前完成一艘建造,另一艘正在建设中;于2007年5月23日,与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丽水古堰画乡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意向书》,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将投资大自然营地的开发建设和游客接待中心、瓯江画舫等项目承租经营。
  【加强写生创作基地建设】写生基地网络逐步完善。扩展原有写生基地规模,充分挖掘写生资源,积极调整写生点的布局。2007年古堰画乡4处写生接待点(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中心、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石牛写生接待中心、大济写生接待中心)共接待全国各地写生创作者近8万人次,日接待量达到1000人次。在水一方写生基地已完成资产转让;改变古堰画乡展览馆运作模式,转由管委会负责,制定了《古堰画乡展览馆管理办法》,进行规范性管理。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与区农办一起抓好写生点所涉及的20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主要活动】2007年1月6〜12日,举办2006丽水油画展;2007年3月9〜11日,组团考察西塘、乌镇、石浦古镇开发建设情况;2007年3月29日〜4月3日,组团参加在浙江展览馆(杭州)举办的丽水文化精品展;2007年4月22-25日,组团到福建莆田、仙游、厦门等地招商;2007年4
  月28〜30日,参加2007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2007年5月1〜7日,举办丽水油画院画家古堰画乡采风行活动;2007年6月4〜8日,组团到福建莆田、仙游、厦门、海沧等地招商;2007年6月22〜24日,组团参加了浙江省旅交会;2007年6月29日〜7月1日,组团到周庄、乌镇等地考察古镇古街建设;2007年10月28〜31日,组团参加了杭州举行的2007法国文化周;2007年11月8〜12日,组团参加2007第十届西湖艺术博览会;2007年11月15-17日,组织参加了宁波举办的2007浙江旅游洽谈会。
  (办公室)
  附:文献辑存
  厅壁记
  〔唐〕韦纾
  处州溯浙江东南七百里,连山涧溪,负海逾峤,绵历更置,至隋始为处州,后复号为栝。国朝置十道,处州列在江南,第居于上。天宝初,为缙云郡。大历末,复之。刺史更置,迭废州郡沿革,则官随之,大凡亲人辅化,任莫重焉。太和五年,纾自司驾员外郎奉符典州,大惧不称其职。且以地险而瘠,人贫而劳,茧丝之税重倍他郡,故逢穰岁,京未若他郡之平年也。是为邦者,得不谨节饮冰而乃自封乎?夫惟恻隐可以安疲,羸忠信可以美风俗。待物以诚,饮人以和,可以去刑法矣。是三者,纾未之逮而有志焉。因书之壁以自儆。
  处州孔子庙碑文
  〔唐〕韩愈
  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焉。然而社祭土、稷祭谷,句龙与弃乃其佐享,非其专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当坐,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拜跪,荐祭进退,诚敬礼如亲弟子者。句龙、弃以功,孔子以德,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子皆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无如孔子之盛。所谓生人以来,未有如孔子其贤过于尧舜远者,此其效舆!
  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失其所业。独处州刺史邺侯李繁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孔子庙,又命工改为颜回至子夏十人像,其余六十子及后大儒公羊高、左丘明、孟轲、荀况、伏生、毛公、韩生、董生、高堂生、扬雄、郑元等十数人,皆图之壁。选博士弟子必皆其人,设讲堂教之行礼肄习其中。又为置本钱廩米,令可继处以守。庙成,躬率吏及博士弟子入学行释莱礼。耆老叹嗟其子弟皆兴于学。邺侯尚文,于古记,无不贯达,故其为政,知所先后,可歌也。已乃作诗曰:维此庙学,邺侯所作。劂初廩下,神不以宇。先师所处,亦窘寒暑。乃新斯宫,神降其献。讲读有常,不诫用劝。揭揭先哲,有师之尊。群圣严严,大法以存。象图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仪,俾不惑忘。后之君子,无废成美。琢辞碑石,以赞攸始。
  丽水县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
  〔宋〕关景晖
  丽水十乡皆并山为田,常患水不足。去县而西,至五十里,有堰曰“通济”,障松阳、遂昌两溪之水,引入堰渠,分为四十八派,析流畎
  浍,注溉民田二千顷。又以余水潴而为湖,以备溪水之不至,自是岁虽凶而田常丰。元祐壬申堰坏,命尉姚希治之。明年帅郡官往视其成功,堰旁有庙曰“詹、南二司马”,不知其谁何?墙宇颓圮,像貌不严,报功之意失矣。尉曰:“尝询诸故老,谓梁有司马詹氏,始谋为堰,而请于朝,又遣司马南氏,共治其事。是岁溪水暴悍,功久不就。一日有老人指之曰过溪遇异物即营其地。果见白蛇自山南绕溪北,营之乃就。明道中,有唐碑刻尚存,后以大水漂亡数十年矣”。乡之老者谢去,壮者复老,非待传之逾讹,而恐二司马之功,遂将泯没于世矣!庙今一新,愿有记焉。予以二公之作,而兴废之迹,罕有道者。按近世叶温叟为邑令,独能悉力经划,疏阖楗畜,稍完以固。叶去无有继者,姚君又能起于大坏之后,夙夜殚心,疏湮决塞,经界始定。呜呼,天下之事,莫不因久则弊,弊则变,变则复,理之然也。因之者,二司马也。弊而能变,变而能复,叶、姚之能事,岂下于詹、南哉。后之来者,令如叶、姚二君,堰之事安能已哉。
  佛头岩建塔记
  〔明〕文似韩
  栝苍东山有塔,起自吾乡喻枫谷先生。以栝人文未畅,从郡大夫士之欲,作塔以发山川之奇。既以迁擢未竟,而皖陵养宏任公来乃成,厥功功半而力倍之,大夫士谓功成当记诸石,而以属余。谓郡邑诸记,余尝代草,此不宜独靳。噫嘻,诸大夫士谬好,余文实乌足当诸君之好,顾质直少文且惜其去,姑留一言以志。曰人文果系地力乎哉?栝苍山川纠缪,自昔多奇士,青田刘公,功业文章,不以科名显。即龙泉叶公与金华宋公,并为明初文学之宗。而松阳叶公,亦与方逊志幽显抗节,无事科名也。顾今多制科,诸大夫士欲借山川之灵,且栝东丽、云、龙、松、缙、遂诸邑之水,皆出其下,而以一山当之,真萃秀之区也。东望好溪则五云仙都,朱吕诸贤之所从游也。其西南则石门雁荡,山海之观,李邕、康乐诸人之所欲寻而未遍者。而塔其巅,真足发山川之奇哉,第山川以发胸中之奇耳。仰观俯睇,令人若有干霄映之文而出,有壁立千仞之节。所称栝苍先达之风,将复出并兴,盖虽得山川之助,而实自露其奇也。虽然不特文也,而得学道焉。语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兹塔未成,犹一篑之亏也,任公成之,则为完塔。学日进不止则为完功。北斗泰山,百代瞻仰,岂独文雄一世,科名当时云乎哉。郡公同僚,咸以余言山川人文而论及学。可以风士,宜勒诸石。
  说畲
  〔清〕屠本仁
  杜工部夔州诗云“烧畲度地偏”,又云“畲田费火耕”。注引《农书》以为荆楚多畲田,烧榛种田..畲田,今浙东即有之,其人……谓之“畲客”。予来处州,见所谓“畲客”者,十县皆有之,盖佃作之氓也。男女皆力穡,时或负薪鬻于市。冬夏以花布裹头,巾为竹冠缀以石珠,妇人皆然,未嫁则否,其他衣服饮食大率粗陋而已。近有读书通文义者,巡抚学使请于朝,得注民籍,与考试之列矣。栝人……辄目为盘瓠遗种。乾隆中,德水吴君楚椿知青田县,著《畲民考》一篇,据《浙江通志》顺治十八年,迁粤民于浙地,言处州“畲客”来自琼州。又据《明史》土司传,永乐时郡县交趾,迁黎姓于琼海,言琼州黎人来自交趾,以为盘瓠之称所由来。予谓盘瓠事荒远不足稽,而“畲客”之为农民无可疑者。《说文》畲三岁治田也,从田,余声,以虚反。《玉篇》畲与居切,田三岁曰畲,畲皆音作。《广韵》九鱼畲以诸切,田三岁曰畲,一作野九麻畲,式车切,烧榛种田也。畲又音奢,今以其自番而入,遂书曰“畲”,此乡僻虚造之字……予适诵杜诗而得之说“畲”。
  (注:对原文稍有省略,省略部分用“……”表示。)
  处州军政分府通告
  敬告者:鄙人率领义军光复栝郡,当蒙我栝诸父老兄弟公推鄙人为军政分府。顾鄙人不才,曷克肩此重任?惟以光复伊始,时局未定,兼之十年来,受我海内外皇华团体之委托,勉强担承,时常战战兢兢,惧或辱命差。幸兼旬以来,地方安谧,各项办事机关,亦蒙我父老兄弟协商组织,大局粗安,所亟应研究者,一切善后事宜也。自非仰仗诸父老兄弟出而协赞不可,因与省派代表王、杜、朱、吴四君议定,每县由各界公举代表四人,准于十一月初四日,齐集郡城(假座师范学堂)开全郡大会,筹商一切善后事宜。俾我同胞得沾民国共和之幸福,鄙人亦得以卸仔肩。事关桑梓休戚,诸父老兄弟,慎勿自抛权利,至要至盼。特此通告。
  吕东升谨启十月十三日(1911年12月3日)
  军政府示
  照得保卫治安,首在除暴安良。流氓乘机抢掠,最为扰害地方。警察严密巡逻,文明法律彰彰。兼派巡防各队,保护医院教堂。地方不扰分毫,商民毋得惊惶。讯明匪类抢劫,即以军法主张。从此洗心革面,汉族急图自强。将望家喻户晓,各其凛遵毋忘。松阳丽水两县起义通电全文
  (1949年3月15日)
  为率部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通电各界同胞,国民党全体官兵暨各县(县)长公鉴:
  吾中国人民苦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之苛政也久矣。日寇投降,满拟将于(予)广大群众以休养生息之机会,从事新民主主义建设。奈空前残酷之内战,横征暴敛,变本加厉,农泣于野,妇号于室,民生凋敝,国祚垂危...自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今日之众叛亲离,自食恶果,盖亦其宜,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其悲天悯人之宏愿,拯焚救溺,济危扶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义旗所指,得道多助,大势所趋,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必实行全国,宏扬于世界,不待智者而辨之矣。
  更生、慕槎……饱经忧患,忝膺百里,实不忍我松阳、丽水之亲爱同胞,憔悴呻吟于亡秦虐政之下,更不忍我两县自卫团队,为虎作伥,重苦于民,因此于本月十三日毅然决然,相率二县文武同志,联袂起义,参加浙东人民解放军,并积极扩大行动。现松阳已全部解放,丽水只剩孤城,浙西南各县闻风响应者正接踵而来。今解放大军,渡江南进,解放全国,迫在目前矣。祈望我旧时军政长官,同寅同学,深切猛省,大彻大悟,一致及时行动,为配合南下大军,加速我浙全省及全国解放之到来,缩短战争时间,为人民多减一份(分)痛苦,为国家多保留一分元气。
  鉴于最近一二月来,湘、滇、黔、闽、粤各省人民游击战争猛烈发展,迭克名城,我浙省……天台亦二度为浙东人民解放军攻占,三门全县已经解放,分水..起义在先,我松阳、丽水二县又顺利完成义举。凡此足见在浙江与南方各省大举起义之时机已完全成熟,胜利在望,时乎不再,千秋功罪,一转之间耳。凡我长官师友,同寅同学,其聪明才智……应必能明于是非顺逆邪正之辨,而当机立断,知所抉择者,倘仍犹豫观望或则顽固不化,执迷不悟,且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反动或不利之举措,是不仅与松阳、丽水二县人民为敌,且不惜与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为敌。更生、慕槎志切救民,心存保赤,共张挞伐,唯力是视。敬此奉陈,愿求明教。
  前松阳县长祝更生率部同谨叩
  前丽水县长张慕槎
  (注:对原文稍有省略,省略部分用“……”表示)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8

《莲都年鉴 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莲都年鉴2008》记述时限从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设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30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崙
相关人物
叶伯军
相关人物
陈建敏
相关人物
程敬群
相关人物
张军
相关人物
汪强华
相关人物
叶伯军
相关人物
任淑女
相关人物
阮小荣
相关人物
王翼奇
相关人物
尚佐文
相关人物
楼阳生
相关人物
虞克有
相关人物
傅祖民
相关人物
王一民
相关人物
叶爱莲
相关人物
周村农
相关人物
章康福
相关人物
江信高
相关人物
李园
相关人物
魏建华
相关人物
黄开松
相关人物
叶卫平
相关人物
纪山明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厅壁记
相关作品
处州孔子庙碑文
相关作品
佛头岩建塔记
相关作品
说畲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