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 2008》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158
颗粒名称: 新农村建设
分类号: F303.3
页数: 3
页码: 175-177
摘要: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任组长,区长任淑女为常务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康庄工程、“十百工程”、农村新社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农家乐”乡村旅游5个协调小组,组长分别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具体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力求抓出年度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莲都区 新农村建设

内容

【概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任组长,区长任淑女为常务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康庄工程、“十百工程”、农村新社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农家乐”乡村旅游5个协调小组,组长分别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具体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力求抓出年度阶段性成果。各乡镇、街道也都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新农村工作的领导。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指导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开展乡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还特别邀请了韩国专家崔在善博士作了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的影响的专题讲座。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区政府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新农村建设合作协议,在新农村规划与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劳动力转移培训、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予以明显倾斜,2007年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三农”的增长比例达到31.78%,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新增1.7亿元,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率达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8.3%,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步呈现。同时发挥农村集体土地等要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出让机制。郎奇村、大港头村两宗土地出让所得近1.5亿元,将主要返还用于新农村建设,有效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庄整治“全乡整治(丽新乡),全线(瓯江沿线村庄)推进”成效显著。
  【农村经济发展】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来落实。一是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以全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为基础,加快推进优势明显、格局清晰的产业带建设,重点培育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畜禽业、名优有机茶、花卉苗木、笋竹林、食用菌等主导产业。2007年,全区建立产业化基地5347公顷。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870公顷,粮食总产达5.4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200公顷,新发展柑橘、桃、李等水果715公顷,新发展茶园439公顷,食用菌种植量达8500万段。二是利用富余劳动力,加快发展来料加工业。来料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充分利用现有的富余劳动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工作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去年来料加工费达691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8倍多,2007年实现来料加工费2700万元,2007年比上年又增长了近4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农家乐”旅游产业。发挥地处市区城郊的区位优势,依托“风情东西”、“古堰画乡”等景区建设和乡村自然风光,借助村庄整治成果,鼓励推动城郊村和特色村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实现农业效益多元化。目前已建成农家乐特色示范村7个,新发展农家乐经营户33家。全区累计“农家乐”经营点达60家,实现就业360余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营业额2000多万元,较好地实现了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的经营目标,“农家乐”已成当地群众增收的一大亮点。
  【农村新社区建设】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民得益感受成效的重要举措,特别是村庄整治工程的实施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实施“十百工程”五年来,全区已累计开展村庄整治174个村,投资2.02亿元,完成创建1个整治乡、15个示范村、144个整治村和30个环境整治村,涉及农村人口16.1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总数的64.8%。2007年,全区村庄整治累计完成投资5924.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13%。同时积极推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农村垃圾设施覆盖率达70%以上。2007年区财政安排投入资金132万元用于环卫保洁经费补助,为176个村(包括“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75个村)按照常住人口每人每年8元〜10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4元〜5元的标准安排环卫保洁和清运费。“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乡村洁净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推进,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产质量显著提高。
  【新型农民培育】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有重点、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以送科技下乡和农技干部联基地、联大户活动为载体,通过远程教育、集中上课、田头指导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订单”、“定向”培训,有重点地对失地农民、下山移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民工在岗再培训,促进农民分工分业。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网,建立健全农民权益维护体系。今年,全区要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18500人,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5850人。全区实际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总人数16581人,共组织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872人,发放培训证书4304本,资格证书发放率73.3%;获得资格证书的劳动力转移就业3753人,转移就业率达87.2%。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莲都区把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作为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出台了《莲都区城乡困难居民综合帮扶救助体系实施意见》,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体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及住房救助等体系。同时,以普及十五年教育为目标,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旧房。全区农村普遍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民健康体检制度,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78%,人均筹资60元,农民健康体检率75%。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面达86.92%,政策性农业保险大户参保率113.7%。以乡风评议为重要载体,以建设农村文化阵地为重要手段,弘扬乡村先进文明。今年在黄村乡下陆村和大港头镇连河村开展了民主乡风评议试点活动,并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扩面。全区开展乡风评议活动的乡镇有17个,开展率为100%,开展乡风评议活动的村有19个,处于试点扩面阶段。抓住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良好机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闲置场所的改扩建,强化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许多村的会议室、活动室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组织下基层演出(110场次)、农村放影(1000场次)和自办栏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娱生活。康庄工程的有力推进,也使农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成效。2007年底前已经完成路基项目12个,完成路面项目8个。累计完成路基137.5公里,路面121.8公里,路面硬化率达88.6%。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达95.1%。
  【农村组织和体制机制改革】 莲都区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民主进程的有效手段。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力量,莲都区针对如何增强村级基层班子组织群众、执行政策、操作到位、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今年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一个深化、两项教育、三个关爱、四项活动”:一个深化(深化“住村联心”)、两项教育(外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关爱(离任村干部定期补助、村干部关爱培训、关爱农村老党员)、四项活动(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五好村党支部和五好乡镇党委创建、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村级换届选举前期动态调研),有力地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区17个乡镇街道基本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形成了全区创安综治维稳新平台,通过开展百个“平安示范村居”创建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深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继续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延伸,加强打击和防范力度,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化进程,有效地促进“管理民主”。全区“平安乡镇”达标率100%,“平安村”达标率99%。
  【区域协调发展】莲都区通过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积极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根据市委1号文件精神,结合莲都区实际,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若干意见》,确定了莲都区低收入农户的主要目标和增收措施,并制订了结对帮扶增收计划,确立了低收入农户档案和扶贫建档立卡管理系统电子数据库,落实了低收入农户增收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按照“乡乡有增收行动、村村有增收计划、户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落实具体有效的扶持政策,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加快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70.4%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8

《莲都年鉴 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莲都年鉴2008》记述时限从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设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30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任淑女
相关人物
陈瑞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