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年鉴 2008》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0086
颗粒名称: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21.52
页数: 8
页码: 84-91
摘要: 2007年,区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全省“作风建设年”电视电话会议对“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区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为组长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任淑女、潘世敏、刘炳亮担任副组长。
关键词: 莲都区 组织工作

内容

【概况】2007年,区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全省“作风建设年”电视电话会议对“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区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为组长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任淑女、潘世敏、刘炳亮担任副组长。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落实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汇报,对如何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组织召开了莲都区“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对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召开了莲都区“千名乡镇(街道)干部进村入户促增收”活动动员会,对乡镇、街道、区直部门结合推进“住村联心”工作深化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及时制订出台了《莲都区领导班子“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书》、《莲都区“千名乡镇 (街道)干部进村入户促增收”活动实施意见》、《关于巩固和深化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调研成果,推动区直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办实事的通知》,推动工作落实。
  【蹲点调研谋发展】从3月中旬开始,区级领导班子成员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分别开展了为期1周左右时间的蹲点调研活动。3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轻车简从,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走村进企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朋友、拉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放下架子,采取张贴告示、公布手机号码、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民情沟通会、召开座谈会、作形势报告、组织专题讨论等形式,以谦虚的作风、平等的态度开展调研,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认真总结基层经验,学习群众智慧,收集民情民意,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求;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专题进行宣讲,使农民群众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解剖麻雀,由点带面,在对点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炼经验,总结规律,推动面上工作;努力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普遍开展访贫问苦,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在集中蹲点调研期间,30位副处长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累计蹲点调研时间289天、走访村165个、走访企业98家、走访农户867户。区直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也纷纷下基层蹲点调研,走进基层、走进矛盾、走进困难,帮助解决问题。乡镇、街道干部进一步明确 “住村联心”工作职责,全区统一星期二、星期三为住村工作日,有力地推进“住村联心”工作制度的落实。
  在蹲点调研中,各位领导干部坚持“蹲在点上、谋在面上”,既着力解决好一个点的问题,办好一个点的实事,更注重着眼全局,由点及面,分析面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围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解剖麻雀,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对策,30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均完成了1篇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通过全面深入地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呼声与诉求,对蹲点中的所见所闻,领导干部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反省,撰写蹲点手记,及时记录所感所悟。
  对于在调研中分析梳理出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农村饮用水问题、瓯江沿岸村庄整治问题、医保问题等,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帮助解决。特别是针对农民增收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增收问题,全面落实“三年增收千元计划”,全面构建“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各项工作。
  【“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自全省部署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措施有力,突岀转变作风、增进感情、解决问题、改善民生的要求,在深入梳理矛盾和难题的基础上,对排摸确定的145个难题进行集中攻坚,合力破解。
  6月1日上午,区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认真学习贯彻省、市主题实践活动座谈会精神,全面启动了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及时召开党委会、党组会进行学习贯彻,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莲都播报》、《处州晚报·新闻莲都》等媒体结合实际,精心策划活动宣传方案,为整个专项行动的推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区级党政和人大常委会、政协班子成员结合蹲点调研收集到的建议、意见,通过排摸信访积案、分析“两会”提案、公开收集社情民意、召开民情恳谈会等多种方法途径,认真梳理、分析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发展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等民生问题,历史遗留、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以及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各类重点难题15件,找准各类难题的“症结”所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按照“五个摸清”的要求,深入查找基层存在的难题,广泛收集梳理矛盾和难题,把群众急盼解决的130个难题难事确定为专项
  行动需要破解的重点。
  在广泛收集、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级领导和乡镇部门领导对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摸清存在的症结,理清解决的思路,制定破解难题的方案,为扎实开展破解难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落实措施分解难题】一是建立责任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区委常委垂范,区级领导干部带头,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结合区级领导的工作分工,每位区级领导干部负责3~7件难题的破解任务,担任主要责任人,同时带动相关部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共同参与。每个难题都制订出破解的具体方案,明确主要责任人、责任单位、工作措施、工作安排和办理期限等。如针对信访积案集中排查中确定的23件久拖未决的信访问题积案,实行区级领导包案件、包落实兑现、包就地稳定、控制越级重访的“三包一控”。建立完善矛盾调处责任机制,实行定人定题定责任、一案一析一报结制度,有效化解信访积案。二是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协同组织部定期对难题破解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强化工作力度。如从7月20日至中共十七大召开期间,要求每月5日、20日将23件信访积案调处情况汇总上报区信访局。三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针对有些难题单靠一个党政领导或部门难以解决的实际情况,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按各自归口分级分项落实责任,整合力量,共同寻求对策。对需要提交集体决策的,及时召开常委会、政府办公会议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同时,将专项行动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活动月”、“贴近百姓抓实事”、''走近群众抓帮扶”、“七一”纪念活动和建军80周年系列活动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推动工作与落实专项行动“两促进、两不误”。
  【合力攻坚破解难题】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积极让群众参与,依靠群众力量破解难题。领导干部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交流感化群众,用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化解了许多积累性的矛盾和长年的积案。有的现场办公抓落实,对矛盾集中、区域性强的难题,深入一线,现场研究协调,落实解难措施。如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在破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这一难题中,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破解难题的过程、结果、群众满意度等。从理顺工作机制入手,建立了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开展了集中排查登记工作。指导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完善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工作程序的通知》、《协管员考核办法(试行)》等规定,实行社区民警与协管员捆绑式考核。充实了协管员队伍,推出了一系列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育龄妇女保健、免费就业培训和劳动权益保障、法律救助、社会救助等服务政策,并在每个社区创建了“流动党员之家”。积极尝试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新模式,在万象街道城南村成立了第一个由流动人口组成的自我管理组织。
  【难题破解成效明显】在专项行动中,广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矛盾,坚持在一线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推进了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省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把那些制约目标任务完成的关键问题和当前工作的薄弱点,作为专项行动的难题进行重点突破。通过着力破解这些难题,把中共十七大和省党代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要求落到了实处,促进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是化解了一批久拖未决的积案和矛盾。各级各单位直面矛盾,勇于破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愿望迫切的突出难题,化解了一批矛盾交织深、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历史积案。如白云街道办事处直面矛盾,在市、区领导的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合力解决了上访一年多的白云小区物业管理用房积案。三是树立了领导干部的亲民形象。在专项行动中,各级干部从增进感情入手,从帮助群众解决衣食住行的“小事难事”着力,真情为民、真心办事,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甄荣泗经过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协调专业部门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了城西村居民有线电视安装难问题。再如,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炳亮和区政协副主席虞为粮将落实离任村主要干部补助政策作为难题加以破解,“七一”前夕,首批551名离任“村官”都高兴地领到了500-1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金。四是展示了干部队伍敢抓敢管的务实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矛盾一线、困难一线”,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的干部,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人民公仆”。如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淑女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萍将“瓯江干流市本级段釆砂管理”作为难题去破解,积极稳妥地做好了砂石公开出让、合法开采,使采砂管理走上了常态化运行轨道。五是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着眼于固本强基,把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作为专项行动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强化破解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每个区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问题多、矛盾复杂、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摸清村级组织运行状况、中共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村情民意。认真剖析查找所联系村的后进原因,通过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联席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专题分析、解剖麻雀,指导村两委积极落实整顿转化对策,倒排整转计划,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的要求, 大力推进农村和谐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构建长效机制】结合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一些好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出台了三个制度性文件,一是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化“住村联心”工作的决定》。该决定于2007年8月6日经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了“五个深化、五个确保”的工作要求,即在时间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在内容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成效;在督查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压力;在考核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动力;在领导示范推动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引力。二是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到2007年底,力争如期完成“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目标和任务,确保全区60%的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到2008年底,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到2009年底,全面实现市委提出的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三年增收千元”目标。三是区委办、区府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区级领导干部“十个一”工作机制的通知》。区级领导“十个一”工作机制进行明确,推动领导干部到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到困难多的地方去破解难题、推进发展;到矛盾复杂的地方去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办公室)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合做好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做好乡镇人大、政府换届有关工作。注重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正职;切实加强了换届后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稳定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没有因为区直部门领导班子的换届调整而对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全年共调整领导干部14批次315人次,其中提拔35人次,转任重要岗位3人次,交流轮岗65人次,转任领导职务16人次,转任非领导职务14人次,免职11人次,其他171人次。开展了区管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近亲属调查,并建立了信息库。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暂行办法》,试行由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区委、区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的人选。制定出台了《莲都区区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了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的区管领导干部每年开展〜次述职述廉,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有机结合。
  【干部教育】在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干部教育条例》的同时,根据区委《关于2003—2007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下发《莲都区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办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66期,培训近7000人次,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500人次。通过重点组织主体班次培训,协调和带动部门办班,试行长期和短期、课内与课外、区内与区外、集中与分散等形式,积极开展课堂辅导、实地考察、蹲点调研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认真落实《莲都区科局级领导干部学分制试行办法》和《加强干部在职学历培训管理的有关规定》等制度,提高了全区干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韦剑锋)
  【干部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扎实开展股级干部自查自纠工作,与区人劳社保局联合对14个区直单位和乡镇街道《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执行情况和股级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加大了对违反干部人事纪律行为的组织处理力度。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莲都区区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实施办法》和《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暂行办法》等制度,为干部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全面实行“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突出抓好党政“一把手”的在任经济责任审计,与区审计局配合,对经贸局、交通局、科技局、老干部局、总工会、工商联等单位“一把手”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离任前经济责任和公有财物交接工作,共对11名党政“一把手”进行了离任前经济责任和公有财物交接工作。严格执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任前公示制度,全年发布任前公示19批76人次,接到群众举报3起,立案2起,结案2起,予以澄清2人次。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确定白云街道白云社区为“干部监督进社区”工作试点单位,聘请了15名社区干部和社区党员群众担任干部监督信息员,对居住在社区的区管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因公出国政审工作,全年共计办理因公出国
  (境)人员审查审批17批27人次,其中上报市委组织部审批3批4人次,自批14批23人次。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和历史遗留问题审理工作,积极开展“和谐信访”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完善信访事项办结制,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
  (奚海峰)
  【组织史资料】在收集、整理、审核《中国共产党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2000年7月至2005年12月)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图表,编制目录,起草各编综述和章、节述,对全书进行编纂工作。于10月上旬,完成《中国共产党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全书初稿(送审稿741页)的编纂、排版、打印、校对和装订工作,并将书稿报送丽水市组织史办公室审核。同时,着手对2006年莲都区的部分组织史资料进行收集工作。
  (王细根)
  【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原来的14个增加到17个。区直部门基本上都成立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区委组织部增设了人才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莲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对人才工作进行了分解、落实,人才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制定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抓好人才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了《2007年人才工作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内容,对46家区直部门和17个乡镇、街道进行了考核。
  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按照年初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活动,鼓励在职人才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人才培训,全年参加培训人数达9000多人次。教育系统梁菊花、农业系统程晓东二人,经区委组织部、人事部门审核、推荐,市“新世纪'138'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同意,列入“新世纪'138'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同时,对全区2006年度具有副高职称并在聘的企事业单位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慰问。积极探索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地引进人才。区教育局扩展优质师资的资源渠道,充分利用嘉兴市教育局、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的教育对口支援,开展好“外联内引”工作,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市、县的优秀人才到莲都区任教。通过推荐考察引进外地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在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其他紧缺人才的引进上,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办法,对引进的急需人才,实行特事特办,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用人单位可按原职称聘任。认真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在职称评审工作过程中,坚持严把申报关、审查关,维护了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全年共评审通过413人,其中中级215人,高级93人。
  探索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制定了《莲都区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办法》,首批评选了熊金平、陈刘和、章健平、木信德、李炎、叶旺、胡津彩等7名“创新创业人才”,由区委、区政府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人民币1万元。做好大学生“村官”招聘和录用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由区组织人事部门会同财政、民政、教育、农办、团委等部门组织实施。根据《莲都区2007年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严格按照公务员招考程序,从450名报名考生中选拔出50名高校毕业生为区首批大学生“村官”,并根据考生总成绩的排名先后决定岗位的选择顺序,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得到了广大考生和社会的好评。利用一周的时间对50名大学生
  “村官”进行了上岗前培训。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莲都区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作了具体的规定。
  (孙钧)
  【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切实加强莲都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更好地发挥到区流动党员的作用,2007年区里成立莲都区外来党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于5月14日专门建立莲都区流动中共党员服务中(心为常设机构),岩泉、白云、万象、紫金街道和碧湖镇建立外来党员服务中心,城区22个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通过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联动的外来流动党员的服务机构,形成完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网络。
  自区外来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现已登记接纳莲都区外流入党员209人,莲都区各乡镇进城创业务工党员82人。2007年区服务中心、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共为外来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98次,共936人次参加。
  区服务中心开展的教育活动主要有:一是为流动党员印发《丽水市莲都区流动党员学习读本》,提高外来党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二是开展“庆七一·促和谐”专题党课,提高了流动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更好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开展“我为外来党员献爱心活动月”,为流动党员提供营销、健康及维权知识的技能培训会,增强流动党员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发展意识;四是开展“创业在丽水,服务于人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展示了流动党员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事迹;五是组织流动党员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报告会,促进流动党员努力学习中共十七大文件,深刻领会中共中共十七大精神,更好地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用中共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创业务工实践;六是宣传流动党员李美圭先进事迹,树立流动党员良好形象。区委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向优秀外来党员李美圭同志学习的决定》,同时授予李美圭“优秀外来党员”荣誉称号。十余家国家级、省级等媒体记者对李美圭进行了采访报道,国内媒体和70余家网站也转载了相关报道,李美圭被推选为2007年度“浙江骄傲”20名候选人之一,并荣获提名奖。全区广大流动党员也以各种形式开展学习李美圭先进事迹,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流动党员同心同德,积极工作,为促进莲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区外来党员服务中心)
  【党员电化教育】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党员电化教育网络,不断创新党员电化教育的方式。全区共投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项资金60多万元,累计完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接收站点249个。通过省、市、区远教办实地查验,获得了2个省级学用示范点、4个市级学用示范点、11个区级学用示范点。依托丽水电大、农广校开展大规模的学历培训,全区共有160名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进行计算机、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历培训。精心拍摄了反映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级优秀管理员的电教片《咱们村的管理员》、反映莲都区优秀流动党员李美圭先进事迹的电教片《承诺》,充实党员电化教育的内容;同时刻录制作了200个种植、养殖等技术的课件,利用“莲都远程教育互动点播”频道,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24小时免费点播,使电教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熊鑫俊)
  【“住村联心”工作】2007年,全区"住村联心”工作做到“五个深化、五个确保”。一是在时间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精力。每周的星期二、星期三为干部固定住村时间,其他时间视工作需要适时安排。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住村联心”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带头到问题多、困难多的村和中心村住村。二是在内容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成效。建立住村服务“12345"承诺制度(即推广1个新品种或1门新技术,联系2个农业示范基地,解决3个热点难点问题,办好4件实事,帮扶5户困难家庭)。深入开展''进村入户促增收”活动,全面落实“ 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和“三年增收千元计划”。把农民增收、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社情民意、社会稳定、组织建设等常规工作和“十百工程”、康庄工程、采砂管理、“两违”整治、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阶段性工作交给住村干部,岗位下移、工作下沉、权力下放,使住村干部有权有责、有事干。三是在督查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压力。村级成立住村工作监督小组,每村聘请一批老干部、老中共党员、老先进作为监督员,由监督员将住村干部的住村表现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反馈。乡镇(街道)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督查领导小组,重点对“住村联心”工作日记、会议记录、住村干部到村住夜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等进行督查。区里不定期对乡镇(街道)“住村联心”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四是在考核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动力。实行“月报季评”制度,乡镇(街道)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分析会,每季度组织一次评议会。实行群众评议制度,住村工作考核比重占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总分的50%以上,住村工作考核群众评议比重要占60%,对群众评议不满意的年度考核列为不称职等次,并视情况进行组织处理。实行年度评优评先制度,乡镇(街道)评选出若干名年度“住村好干部”,区级评选出年度“十佳住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五是在领导示范推动上深化,确保有足够的引力。继续落实“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办法在一线产生、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促成、业绩在一线创造),严格执行区级领导“十个一"工作机制(联系一个乡镇或街道、联系一个社区、联系一个示范村、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所学校、联系一个企业、联系一户以上贫困户、牵头处理一件以上重要信访案件、联系一名以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系一名以上区人大代表),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关爱离任村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区广大农村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辛勤劳动,忘我工作,为推进全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许多长期任职的村干部离任之后,生活并不宽裕,有的甚至十分困难。近年来,许多人向区委、区政府反映,包括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希望能妥善解决这部分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基层对此要求比较强烈。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较广,牵涉到全区345个村的离任村干部;调查时间跨度较长,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调查取证环节较多,特别是一些早期档案资料遗失后,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为了确保申报内容真实准确,以2006年2月开始,前后共进行了3次调查核实,调查对象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担任村级正职(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高级社书记、高级社社长、大队书记、大队长、农会会长、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累计时间在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男的年满60周岁,女的年满55周岁。整个调查程序做到严格把关、认真审核。通过“三下三上”反复调查,共有551名对象符合条件。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离任村干部的关怀,激励在职村干部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区委、区政府对这部分人实行定期补助,补助标准为:任正职时间10周年以上、不到20周年的,每人每年补助500元;任正职20周年以上、不到30周年的,每人每年补助600元;任正职30周年以上、不到40周年的,每人每年补助800元;任正职40周年以上的,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区财政及时下拨了定期补助款,整项工作效果好,影响面大。如太平乡太平村离任村干部、76岁的王朝森老人收到政府发给的500元补助款后,非常高兴,逢人便说:''当了19年的村干部,没想到离任后,党和政府仍惦记着我们!”
  【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2007年1月份以来,选取了丽新乡、紫金街道新建村、碧湖镇郎奇村、太平乡小安村开展以“契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长效性推进” 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重点是落实“五个权”。一是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通过进一步理顺村“两委” 的关系,巩固和发展村级组织高效和谐运转机制,保证村中共部真正成为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二是确保村民的知情权,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保证公开时间,让群众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村里的各项事务;三是落实村民的参与权,通过健全完善事前征求意见、重大村务听证等制度,保证群众最大程度地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管理;四是保障村民的决策权,通过建立健全重大村务表决、决策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保证群众享有民主决策的权利;五是完善村民的监督权,通过规范监督内容、健全监督网络、完善监督制度,把村务运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区委于3月23日召开了动员会,进行全面铺开。《莲都区扎实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被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工作情况交流)第61期作为典型经验予以介绍。
  【纪念建党86周年活动】为隆重纪念建党86周年,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全面落实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迎接中共十七大胜利召开,专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纪念建党86周年活动的通知》(莲组(2007)36号),积极开展系列纪念活动。6月29日下午,区委召开纪念建党86周年暨劳模事迹报告会,会议表彰了2006年度中共莲都区先进基层中共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瑞商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劳模宣讲团还报告了莲都6位劳模的动人事迹。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区直各单位党委(党组)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七大”为主题,采取座谈会、党日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纪念活动。据统计,全区“七一”期间,共举办庆祝大会78场,党课82场,党日活动177次,座谈会137场,知识竞赛9场,文艺演出5场,事迹报告会9场,观看革命影片69场。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从2007年11月初开始,选取仙渡乡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整个试点工作分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按照先村级组织换届考察,再村党支部换届,后村委会换届顺序进行。此次换届选举试点主要围绕如何选配和谐的村级班子、如何确保和谐的换届过程、如何营造和谐的换届环境、如何达到和谐的换届结果等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办法,为全区面上推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具体的政策要求和操作规范。从换届结果看,呈现“三高三多”特点。“三高”:一是参选率高。全乡337名正式中共党员参加支部换届选举,参选率达86%,许多党员从外地赶回参选。村委会参选率达到93.5%,在丽水工作的选民基本回乡选举,像董弄村包车送选民回村选举,从而顺利完成了选举任务。二是选举成功率高。全乡15个村中共支部均一次选举成功,共产生新一届村中共支部委员49名。最引人瞩目的是扩大党内民主,首次在大、中、小三种类型的芦村、何金富、周坑村进行中共党员自荐直选试点。三个村共有18名中共党员自荐参加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的角逐,均一次选举成功。这届村委会选举共选出村委会委员60名,其中村委会主任15名、副主任10名、男委员20名、妇女委员15名。村委会第一轮无候选人海选就选足名额的有8个村,经过第二次选举产生的有7个村,成功率达到100%。三是文化程度高。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比上一届明显提高,其中村中共支部委员高中以上学历的占30.6%,比上一届提高了9.3%。“三多”:一是新面孔多。新当选村中共部委员有22名、占45%,其中是上一届村委委员的有9名;新当选的村中共党支部负责人6名,占40%。新当选村委会成员45名,占了75%;新当选村委会主任12名,占了80%。二是女委员多。全乡15个村如期选出了村委会妇女委员15名,比上届的3名增加了12名,实现了村村有“女村官”的历史性突破,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三是年轻人多。村中共支部委员平均年龄46岁,比上一届减少2.5岁。共有10位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进村委,比上届的4名增加了6名;村委会委员平均年龄由上届的46.8岁下降到本届的43.5岁,下降了3.3岁。

知识出处

莲都年鉴 2008

《莲都年鉴 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莲都年鉴2008》记述时限从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设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莲都区人民政府、政协莲都区委员会、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30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瑞商
相关人物
任淑女
相关人物
潘世敏
相关人物
刘炳亮
相关人物
甄荣泗
相关人物
陈萍
相关人物
熊金平
相关人物
陈刘和
相关人物
章健平
相关人物
木信德
相关人物
李炎
相关人物
叶旺
相关人物
胡津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