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概况】2005年,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在实现老有所养、灾有所救、贫有所济、病有所医上取得新突破。出台了《莲都区城乡困难居民综合帮扶救助体系实施意见》,以助困、助医、助房、助学、助就业和社会帮扶的“五助一帮扶”为内容,将城乡困难居民分成五保“三无”对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户及因故致贫三类,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救助标准。建立了“分类建卡、限期救助、差额享受、能进能出”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红绿”卡制度。试行了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使城乡困难群众因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基本医疗服务困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区542名五保、“三无”对象有499名实行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为92%,被省政府评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开展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出台《莲都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丽东村撤村建居试点工作全面结束,面上3个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全面启动。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双拥法制建设和双拥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出台《莲都区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办法》,确保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以贯彻依法行政为基础,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有新进展。
(王晓玉李勇军)
莲都区在乡残疾军人优抚金标准莲都区在乡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标准
【抚恤定补】2005年末,全区有享受定补优抚对象1240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27人,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16人,现役义务兵375人,革命伤残人员185人,在乡复员军人479人、在乡退伍军人156人、在乡红军失散人员2人。出台《莲都区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办法》,并于7月1日起执行。将85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和医疗救助范围。
(邹丽勇)
【退役士兵安置】2005年,接收安置退役义务兵和转业志愿兵200人,其中退役义务兵185人、转业士自增长机制实行前后年优抚金标准对比官15人;城镇安置55人,占27.5%,回农村安置130人,占65%,选择自谋职业就业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12人,义务兵自谋职业率100%。发放安置保障金及退役士兵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126.048万元。投入经费13000元,为26位2004年冬季退伍军人开展技能培训。
(邹丽勇)
【拥军忧属、拥政爱民】7月8日正式启动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成立由区长葛学斌任组长,28个区直主要部门和驻莲部队领导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共建立22个乡镇、街道拥军优属领导小组,200余个社区、村拥军优属服务组织,130余名企事业单位拥军优属青年志愿者队伍。出台《莲都区双拥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开展“爱心献功臣、双拥氛围营造、八一系列活动、军民共建’五个一’和优抚政策落实”等五项活动。投入资金10多万元,在大港头镇连河村竖立1块大型双拥宣传牌,统一制作23块拥军优属工作制度,在各社区安装50块双拥宣传牌,各乡镇、街道在辖区内醒目位置共刷写或悬挂230余条双拥宣传标语。制定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优抚对象制度,共建立联户帮扶对子180余对,营造军地领导齐抓共创、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广泛参与的双拥模范城创建格局,为地方和部队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创建成效得到省双拥模范城考核组的充分肯定。
(邹丽勇)
【城乡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940户4892人,共核拨低保金383万元。出台《关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红绿”卡制度的通知》,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红绿卡”制度,共发放红卡2511本,绿卡406本。于6月22日开始对全区22个乡镇(街道)、345个村(社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取消不合格对象447人。
【救灾救济】2004年入夏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先后遭受海棠、泰利、龙王等台风袭击,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灾后共需恢复重建民房134户380间。下拨救灾救济款和冬令、春荒两季救济款,共182万元,受救济人口12000多人次。全年走访慰问困难家庭480户,走访慰问敬老院6所,慰问金31万元;走访军转企干部61人,慰问金6」万元。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慈善助学,通过“四个一百”工程、忠福慈善和市慈善总会,核拨了困难学生助学金27.8万元,122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有效解决莲都区困难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农村“五保”供养】老竹、碧湖两所敬老院的扩建工程分别于9月26日和10月19日竣工,其中碧湖敬老院投资250万元,扩建面积2635平方米,床位120张;老竹敬老院投资170万元,扩建面积1907平方米,床位84张。全区542名五保、“三无”对象有499名实行了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为92%,为全市前列,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0%的任务。全年共核拨6所敬老院集中供养金97.48万元。岀台《莲都区敬老院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理顺敬老院管理体制。加强敬老院财务管理检查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白云、碧湖、老竹、双溪、双黄5所敬老院集中供养经费建账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査。
【民间组织管理】2005年,共核准登记民间组织78家,其中社团3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7家。应参加2004年度年检的社团24家,其中23家年检合格,傢未参加年检,参检合格率为95.8%;应检民办非企业36家,其中22家年检合格,1家不合格,参检合格率为58.3%。同时,还组织5位社团负责人参加省级培训。
【基层政权建设】全区340个应换届的村中有334个完成换届任务,在新选出的1037名村委中,中共党员335名,妇女29名,35岁以下人员150人。全区345个村都已实行村政、村财、村事三公开,村民自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区建设】11月20日正式启动白云街道灯塔社区居委会换届直接选举试点工作,经过宣传发动、选民资格确认、公布选民名单、确定候选人、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投票和现场唱票等7个环节,于12月26日圆满结束。在投票选举阶段共发出选票2501张,收回选票2501张,选民参选率达88.16%。王蓓、郑青云、沈敏、赵李霞、钟剑宏等5人光荣当选为新一届灯塔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其它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也如期开展,进展顺利。出台《莲都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对专职社区工作者的条件待遇、基本职责、录用方式、考核奖惩、培训调动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稳定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提供了保障。
【婚姻与收养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以严格执行条例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3354对,离婚登记566对,补发结婚登记174对,补社会生活
发离婚登记25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记录773份,依法办理合格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共办理收养登记53件,其中办理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44件,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儿童)4件,收养三代以内血亲5件。
【殡葬改革】全年安排专项宣传经费6000余元,利用清明节等节日积极开展两次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共分发和张贴有关殡葬改革宣传资料及标语2000余份,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横幅5条。共建立生态墓地136个,覆盖村65个,实行山崖葬的村40个,除城中村外生态墓地覆盖率达到85%以上,解决了骨灰集中安葬的问题。针对排山公墓建造大墓等违规行为,给予5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提取绿化经费5万元,确保墓地在一年内基本达到绿化要求,自处罚决定之日起,以不低于15%的售出收入预留作为出售墓穴在其使用年限内的维护经费。
【医疗救助】岀台《丽水市莲都区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全区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资金11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73.54万元,实际救助513人。广泛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与市慈善总会合作,发放慈善医疗救助金20万元,资助社会困难群众400人。在惠民医院,发放惠民医疗就诊卡5400多份,全区低保对象在惠民医院就医可享受“八免四减半”优惠。
【福利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福利企业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11家福利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9858万元,销售收入19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92%,实现利润总额40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61%。福利企业共安排就业岗位
702个,其中安置残疾职工321人。残疾职工参保总额67.6万元,人均每年2000元,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办公室)
移民工作
【概况】2005年,以稳步推进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为重点,妥善处理紧水滩、石塘等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扶持移民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移民人均收入3036元,比上年增加291元。围绕稳定大局,认真做好移民信访工作,全年共调处移民来信来访98起。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参加人数110多人次。
【滩坑水电站移民】重点做好第一水平年移民安置工作和稳定工作。完善和严肃移民安置工作相关政策,区本级相继出台《莲都区滩坑水电站移民建房有关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莲都区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公建设施项目管理办法》、《莲都区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公建设施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规范了各项移民安置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全力以赴,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切实为移民安置工作做好服务。全面如期完成第一水平年650名移民安置工作。第一水平年莲都区接收景宁滩坑移民186户650人,分别安置在高溪乡高溪、竹溪、岚山头、黄塘窑、缸窑、山根、岑口7个行政村的7个安置点,到2005年12月底,共完成移民建房16900平方米,650名移民在三个月内分三批全部搬迁入住。同时开展移民生产用地调剂和安置点公建设施建设。到2005年12月底,7个安置点共完成公建设施项目投资428万元,占总投资额535万元的80%,岑口、黄塘窑村和高溪村部分组完成移民生产用地调剂任务,共为移民调剂耕地3.93公顷,人均0.048公顷。落实第二水平年移民安置任务,计划2006年8月底前安置移民1800名,其中:碧湖镇920人,19个安置点;老竹镇230人,1个安置点;丽新乡650人,2个安置点。2005年4月27日,由市移民办组织,完成景宁县、莲都区政府间安置点的考察对接工作。2005年9至12月分四批完成第二水平年22个安置点1800名移民的对接、复核工作。编制第三水平年移民安置初步规划。计划2007年8月底前完成1500名移民安置任务,其中富岭乡370人,碧湖镇280人,联城镇430人,老竹镇420人。做好移民稳定工作。莲都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把维护稳定作为一项硬任务去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乡镇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网络,及时掌握移民的思想动态,并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工作到村、到户、到人,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排查和摸底,及时采取措施,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移民扶持工作】2005年,投入人畜饮水、地方交通、农田水利、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培训、文教卫生等项目资金103.5万元。碧湖、水阁、高溪、富岭4个乡镇(街道)移民办共发放各类移民扶持开发资金200多万元,用于补充移民发展生产启动资金不足和流动资金困难。2005年,莲都区共投入60多万元,完成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达标村”15个,实施移民小康工程,全区有10个移民村进入小康村行列。区政府对2005年考上大专院校紧水滩、石塘水库移民子女进行奖励,每人奖励1000元。
【乡镇移民办管理】2005年,对碧湖、水阁、高溪、富岭4个乡镇(街道)移办进行全面整改,加强管理。3月至5月对4个乡镇(街道)移民办财务进行审计,针对审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先后出台《关于加强莲都区乡镇移民办管理具体意见》、《莲都区移民开发资金有偿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莲都区移民办人员联系乡镇移办工作制度》等政策,明确乡镇移民办工作职责和任务。从9月25日起将原碧湖、高溪、水阁、富岭移民办的账户集中在碧湖统一管理核算,加强对乡镇移民办移民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潘瑞冰)
残疾人事业
【概况】2005年,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区残疾人工作有新起色。制定、落实《莲都区残联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新建和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廉政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信访制度、档案制度。落实“安居”、“助听”、“助视”、“助行”工程,制定、实施残疾人种养业、“助学”扶持措施,出台乡镇(街道)残联工作目标考核评比办法。组织“全国爱耳日”、“全国助残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开展走访慰问、文艺娱乐、体育竞赛、游园、座谈会、联谊会、义诊、咨询服务等活动。突出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改善,荣获“全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获全市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 。
【残疾人康复】2005年,按照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增加对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投入,开展常规的康复项目,启动肢体康复训练项目,常年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在社区和乡镇中心村建立康复指导站,配备康复器材,开展康复治疗和康复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和预防残疾知识宣传服务。全年,完成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12例,给低视力者验配助视器8人;智残儿童康复训练9人,家庭4个;聋儿语训5人,为聋人装配助听器20台;装配普及型大小腿假肢11条,肢体康复训练7人,给下肢残疾人赠送轮椅133辆;精神病防治覆盖人口36.5万,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150多件。5月,康复中心骨科专家深入各乡镇,筛选出一批肢残儿童、青少年,实施康复救助。
【残疾人扶贫】2005年,对39户贫困残疾人住房进行改造,新建21户,修缮18户,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补助资金14.2万元;全区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18户,送去慰问金5.9万元;扶持残疾人种养业示范基地1个、种养大户13户、工商业18户、小康示范户40户,补助资金8.7万元;为19位向省残联争取扶贫贷款贴息9.3万元;给已纳入低保但仍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助48户,给未纳入低保而年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助52户,补助资金5.4万元;对13位特困残疾人实行每月100元的定期补助,为4000多名持证残疾人缴纳个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投入资金10.2万元;制定实施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助学细则,投入助学资金5.6万元,对129名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分别给予1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补助;在全区开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红绿”卡制度之际,协调民政部门做好残疾人低保工作。
【残疾人就业】2005年,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全额拨款单位的保障金纳入财政预算,由区会计核算中心代征,企业的保障金由地税代征,全年共征收保障金140余万元。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月,举行”追寻就业梦想,实现平等参与”“送一个岗位,献一份爱心”残疾人与企业对接活动,50多名残疾人与永康、金华等地8家企业当场达成用工协议。全年安置残疾人在本地就业31人,实现个体创业5人,落实残疾人异地就业85人次;举办残疾人种养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班4期,输送残疾人到省、市参加盲人推拿、电脑、修理、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全区接受培训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共160多人;经多方努力,残疾营运车成功置换成小汽车,让108位残疾人有了稳定收入。
【残疾人维权】2005年,建立、完善信访专项制度,开设接待室,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45人次;残疾人法律救济中心为120名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服务,在5起民事案件中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举办残疾人法制培训班,接受培训32人。
【残疾人文体】2005年,肢体残疾人周丽勇的书画作品在省第二届家庭文化艺术节获得一等奖,在省第四届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和第二届全省乡镇群众艺术展中分别获得优秀奖,9月在丽水举办画展,作品得到文艺界人士好评;组建“志强”残疾人青少年体育运动队,有队员10人,训练项目包括田径、游泳、举重、乒乓球、象棋,队员林晓婷(13岁)一人代表浙江省出征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夺得女子乒乓球TT9级单打银牌和公开级第五名,省队和她本人被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
【残疾人宣传】2005年,建立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联谊会,利用“残疾人之声”广播专题节目和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残疾人艰苦创业典型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开展专题宣传。全年在市级报刊、电视上报道残疾人工作信息58篇次,广播电台92篇次;在省、市残联网站上刊出信息26篇;编发简报12期,撰写残疾人工作调研文章2篇。
【残联组织建设】2005年,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同时抓;召开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三次(扩大)会议,调整残联四届主席团成员;指派干部到杭州、宁波参加残疾人工作知识培训和学习考察;对乡镇(街道)残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举办社区康复员培训班,派出5名社区康复员到郑州、杭州参加培训;举办手语培训班,对22个社区的残疾人工作进行手语普及培训;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组织在社会上明显活跃起来。
(叶冠俊)
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全区少数民族人均收入2625元,比上年增长了13.41%。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692人,1500元~3000元的有1.66万人,3000元~5000元的有0.228万人,5000元以上的有778人。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工农业总产值958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5.86%。其中农业产值5945万元,比上年度略有下降,工业产值3642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9.63%,两个民族乡镇都已经通过了小康乡镇的验收。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区44个民族村,到2005年底,已通自来水29个村,简易公路43个村(其中水泥路35个村),电视28个村(其中有线电视20个村),程控电话43个村,广播42个村。分别占民族村的65.9%、97.7%、63.6%、97.7%、95.5%。
做好2004年度民族发展项目的实施和落实工作,去年省扶持的项目12个,争取到资金38万元。认真完成2005年度省民族发展项目的申报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和考察,共筛选出12个项目,与区扶贫办、区财政局联合行文上报省民宗委争取立项。2005年共争取到项目7个,资金42万元。
【开展“心系民族发展,共创美好明天”专项活动】建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活动从2004年7月开始到2005年6月结束,共分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筹措资金、检查落实四个阶段。深入乡、村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共筛选出75个项目进行帮扶,总投资2970万元,包括自来水、机耕路、水泥路、民族村整治、民族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办公楼建设、名优茶基地及桥梁建设等。有关乡镇、街道认真对照“心系民族发展、共创美好明天”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狠抓了各项活动的落实。到2005年底,农业、交通、教育、组织、科技、水利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共为区少数民族地区投入各项扶持资金28&17万元,共有13个乡镇40多个民族村受益。
【民族教育】认真做好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杂费减免和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份的审核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琐碎,但民族性、政策性、原则性强,惠及面大,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中考少数民族学生从原来的优惠20分增加到30分,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初升高比例。每年在中考、高考前,及时为少数民族考生做好民族成份的审核工作,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更改民族成份。2005年审核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杂费减免3280人,出具中考加分405人,高考加分162人,更改民族成份132人。
莲都区自2000年9月份开始对九年义务教育内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免收杂费政策,经费由区财政安排给区教育局。全区自实行了少数民族杂费减免政策以来,近2万多人次获得减免,减免杂费计300多万元,使九年义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享受到党的民族政策带来的优惠。
【民族干部】2002年乡镇换届时,共提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11名,其中正职2名。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乡镇班子全部配有副科以上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2个乡镇(街道)配备了少数民族正职6人,副职20人,占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数的12.15%。全区现有行政干部63名,其中区管少数民族领导干部36名。贯彻落实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的总体规划。重视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荐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区管后备干部队伍行列,占区管后备干部总数的11.64%。
【畲族文化】2005年分别在富岭乡尖山丘村、联城镇金周村和水阁街道山根村举办了畲族中年组、老年组和青年组民歌手大奖赛,通过比赛,极大地提高了畲民的学山歌热情。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一在岩泉街道长岗背村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畲族文化节,省民宗委、桐庐市民宗局及全省许多民族乡镇都前来参加。10月下旬,区民宗局组织部分畲族知名人士和民歌手赴江西省沿山县和广东省潮州市等民族乡镇、民族村考察,与当地畲汉干部群众互相交流民族工作经验和经济发展情况,气氛非常友好。通过这些活动,加强畲族与畲族、畲族与汉族、本地畲族与外地畲族的联系和交流,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也丰富了农村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畲族文化的发展。
(雷岳莲)
宗教工作
【概况】2005年,利用学习会、培训会、发放资料、法制宣传日、网上下载以及各宗教团体活动等形式,学习、宣传《宗教事务条例》。协助市局做好市佛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推荐考察代表13名,积极帮助做好会务工作。做好区、市政协对宗教工作调研等的相关工作及区政协主席会议《关于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专题发言。
[做好宗教稳定工作】20()5年制定了莲都区处置突发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做好落实宗教房产返还以及教民来信来访接待解释工作。罗马天主教皇逝世后,积极做好区天主教的平稳过渡工作。莲都区天主教爱国组组长逝世后,与安全、国保等部门积极配合,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
理,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2005年,根据省民宗委《关于我省“临时登记”场所和“保留点”的处理的指导意见》(浙民宗发[2005]21号)精神,对全区正式登记的49处宗教活动场所和10处“临时登记”场所和“保留点”开展清理工作。加强各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教育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为了引导全区宗教进一步走向法制化、正规化,对宗教活动场所涉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一年期间审批同意行政许可事项11件。
(蓝丽美)
老龄工作
【概况】2005年,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9968人,占总人口13.37%,增长率0.99%。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812人。全区百岁老人4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2人,年龄最大的是家住万象街道大水门社区的应细宝,104岁。老龄工作的方针是“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龄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老龄组织网络】2005年,全区18个乡镇、4个街道全部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分管领导明确。22个社区都建立了老龄工作协调小组和老年人协会,组建率100%。全区345个行政村建立老年人协会248个,占行政村总数72%,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老龄组织网络。全区拥有老年活动中心(室)191个,面积29978平方米, 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了坚实的阵地。
【老年教育】2005年,全区有老年大学1所,学员678人;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11个,学员923人,在碧湖镇开辟了农村老年电大教学点;另有各类老年学校7个,学员621人,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提供了平台。
【送温暖活动】老人节前夕,慰问了建国前及50年代为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生活困难的“五老”对象(老劳模、老村干部、老伤残复退军人、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50人,给每人送去慰问金500元及慰问品;每月给百岁老人发放2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金,老人节期间,区委领导上门慰问并送上500元慰问金及慰问品,卫生部门为百岁老人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活动(即“3587工程”)。4月29日,召开全区社区老龄工作暨经验交流会进行全面部署,会后,各社区积极投入创建活动,建立为老服务网络11()个,其中养老保障网络22个,医疗保障网络22个,生活照料网络22个,文化教育网络22个,权益保障网络22个。到年底,已有11个社区通过验收,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占总数50%。
【老年文体活动】2005年,全区有各类老年文艺团队52个,参加人数3090人,老年体育团队30个,参加人数12256人;城区每天经常性参力11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1000多人,占老年人口的85%;举办各种培训班91期,培训骨干4161人次;开展老年体育调研活动,撰写的论文
《关于西溪乡医疗保健操效果的调查》获省老年体育科研三等奖,被选入省科研文集;投入资金7万元,在农村兴建室外活动场地8个(门球场3个、地掷球场4个、气排球场1个),在建10个(门球场2个,地掷球场6个,气排球场1个),面积3800平方米。
(办公室)
关心下一代工作
【概况】2005年关工委自身组织建设遂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区关工委自2004年与区老龄委分设后,区关工委办公室编制二个,在职干部2人,做到人员、经费到位。区关工委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组、科技教育辅导组、法制教育组、社区工作协调组。18个乡镇、4个街道以及教育、政法、农口系统成立了关工委组织,22个社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43个中小学校成立了关工委。机构健全,活动正常。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纪念刘英同志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巡回宣讲94场,接受教育青少年达34000多人。利用清明节,组织了城区12座中小学2000多名学生祭扫烈士墓,弘扬革命传统。
【帮困助学献爱心活动】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辍学,区关工办深入各乡镇、街道调查核实,积极向市关工委推荐了23名贫困生,接受了企业热情资助。区关工委将1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了60名贫困大学新生。同时还发动了美容美体中心捐献5000元,资助黄村、双黄两乡的10名贫困小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区教育局关工委20位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捐资2000多元,为黄村乡280名小学生送去人手一册《新华字典》等学习用品。
【科技教育咨询活动】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科技、医疗、体育三下乡活动,邀请市林科所殷国华上科技辅导课,区农林局专家为村民开展食用菌、茶叶等技术咨询,发放科技资料15种共1500多份,咨询人数达400多人次,参加听讲座的村民有200多人。同时,邀请丽水中心医院的6名医务人员,为村民上医疗保健课,义务为村民测血压180多人,体检、咨询达400多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老科技工作者,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退休老同志王云仙写了关于《西溪村木耳生产情况调査报告》,各位老专家还及时为村民进行兽医、茶叶、食用菌、食用果林防病治病的技本辅导。
区关工委科技辅导组和农业局关工委老科技专家到富岭乡开展科技帮扶结对活动。经过调查研究,为使“处州白莲”能高产高效,经过多方技术探讨,收集有关资料,最后确定了“太空莲套养鲤鱼”的试验。从今年3月份开始,由农业局退休干部原总农艺师周荣宝和水利局退休干部养鱼专家赵书贤配合,农业局粮油站王路永、农科员莫清勇等同志负责,在朱弄村进行莲子新品种引进繁殖和莲子田套养瓯江彩鲤的试验,经4个月的试种,取得了圆满成功,使“处州白莲”的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2005年,引种的太空莲2号、3号亩产比老品种增产50%~60%,养鱼亩产达80多公斤,最高亩产91公斤,亩产值近千元。7月15日,区关工委在富岭乡召开了座谈会,共同探讨太空莲品种的特性,栽培技术,以及荷塘套养鲤鱼的技术,综合提高“处州白莲”的产量和效益。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全区中小学聘请了校外辅导员200多名,聘请法制副校长89人,开展经常性青少年法制教育,逐步形成网络化、制度化。区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开展以“让法永驻心间”为主题的专题宣讲,深入到大洋路、括苍、中山、囿山、江滨等5座中小学进行生动的演讲,使10000多名学生接受了法制教育。宣讲组详细介绍了保护青少年的相关法律和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以及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从而增强了法制观念,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较好的感化作用。
2005年,大洋路学校的180多名中学生旁听了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盗窃罪一案庭审过程。在认真听完庭审后,师生们一致认为,通过这种直观的法制教育形式,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对什么是犯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应受到怎样的惩处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白云社区关工协会开展了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发动社区内的青少年上门发放宣传资料,告诫大家远离毒品。组织大洋路学生开展了禁毒知识竞赛,使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厦河门社区关工协会召开了失足青少年帮教座谈会,在社区开展帮教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引导、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办公室)
人口与计划生育
【概况】2005年,莲都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功实现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目标,成为丽水市第一个“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这是莲都区人口计生工作近年来所获得的最高综合奖项。通过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先进区活动,莲都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全区共出生3531人,计划生育率为95.36%,出生婴儿性别比106.73;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92%以上,随访率96.56%,综合节育率88.06%,外来人口纳入现居地管理90%以上,流动人口发证率90%,群众了满意率98%,各项措施均达到市里下达指标的要求,获2005年度丽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胜奖。
【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年初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党政一把手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实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凡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文明单位等均需先经计划生育审核,如有违反计划生育,坚决执行否决;实行同奖同罚制,区联系领导、联系部门主要负责人、计生局联系干部与所联系乡镇(街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年度考核直接挂钩,与所联系乡镇(街道)全体干部的经济奖罚挂钩;坚持计划生育综合协调机制,经常召开部门协调会研究齐抓共管计划生育之策,如针对城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积极参与探索流动人口暨出租房屋综合管理新机制,8月在白云街道开展试点。
【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都选择了一个开放的中心场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周围群众传播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和新型生育文化。2005年,莲都区共建立了32个生育文化村(苑);在全区推广能适合群众审美需求的彩色喷绘计划生育宣传牌,2005年全区新增30以上大中型计划生育宣传牌23块,小型宣传牌600多块;在提高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下功夫,通过召开育龄妇女大会和育龄妇女座谈会等形式,使育龄妇女面对面接受了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2005年,全区共发放了计生宣传扑克牌、计生宣传年画以及各类印刷计生宣传品20多万份,并利用广播电视、活动电影、宣传车、有线电视互动点播课件、咨询等形式扩大了计生知识宣传覆盖面。
【依法行政】坚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全区无乱收费、乱罚款,也没有因违法执法出现恶性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维护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权威,2005年4月,区计生局、法院和有关乡镇、街道联合开展了“集中清理未执行行政非诉计生案件”专项活动,共清理案件23件,征收社会抚养费12.9万元,许多难度极大的遗留案件得到了清理,维护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太平乡是莲都区计划生育工作落后乡镇,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其中长乐村问题尤为突出,自1990年以来,共有违规生育40例未得到及时处理,影响极其恶劣,2005年8~11月,区计生局和太平乡联合成立专门工作组,以长乐村为突破口,对全乡各村未处理的违规生育案件进行集中征收社会抚养费,取得显著成效,全乡共处理违规生育案件119件,征收社会抚养费94.57万元,太平乡历史遗留违规生育案件基本得到处理。
【流动人口管理】2005年,莲都区对外来流动人口推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对四个街道设立流动人口属地管理专项考核,且按20%的比例计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从制度上促使各街道更加重视流动人口属地管理工作。建立社区属地管理考评激励机制,制订《莲都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社区单项考核奖评估办法(试行)》,经年终专项考评产生一等奖一个社区,奖金2万元;二等奖两个社区,各奖金1万元;三等奖三个社区,各奖金5000元,社区属地管理考评激励机制的建立,增强了社区干部属地管理和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心实意落实流动人口的市民待遇,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四项手术技术服务和环孕情检查,2005年,莲都区共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四项手术439例,各社区共组织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上环、孕情检查、提供上门咨询服务25000多人次,切实保证了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在本区能够免费享有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在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面,去年5月7月,莲都区开展了“外出人口计生服务万里行”活动,先后派出3个服务组,到江苏、山东、辽宁开展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活动,物色计划生育信息员人选,建立信息员网络。
【基层基础】区计生局坚持把计生工作重心放在村(居)一级,积极推进村(居)民自治,2005年全区已有305个村(居)达到了“村(居)民自治“要求,达辟为822%。
区里出台了加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各村(居)都制订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以及驻村干部、村两委、计生专干和服务员职责以及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管理、优质服务等工作职责。2005年全区投入20多万元,把微机网络延伸到了22个社区和碧湖镇的5个办事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全面推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区计生协落实了常务理事、理事联系村(居)工作制度,基层协会落实了各村理事每年两次活动并办实事活动制度,在村(居)民自治中发挥社会生活
了积极作用。
【优质服务】截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4599户家庭受到了计划生育奖励和补助,共计金额84.8万元。着重开展了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发放工作,2005年有13户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父母不再生育的家庭和实行计划生育的特困家庭得到了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共计金额12.9万元。全面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重点落实分级随访,各级计生干部严格按照分级随访服务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了随访工作,随访服务真正成了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各乡镇(街道)实行村级计生服务员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对村级服务员进行培训,区里也每年定期组织计生干部培训会,去年7月又对全区乡镇、街道计生专干和分管领导进行全面培训。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计生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更端正,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孙慧君)
市区公交路线丽水火车站旅客列车时刻表(2005年9月21日零时起实行)售票电话:160-2170699北上列车时刻表丽水公路客运西站行车时刻表丽水市公路客运东站发车时刻表2006.4.15
至全国各地民航班机简明航班时刻表